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規制經濟學機巴頓

規制經濟學機巴頓

發布時間:2021-02-23 14:35:57

⑴ 法與經濟學

一、填空題(每空1分,共10分)

1、法與經濟學最核心的觀點是 。
2、法與經濟學的思想淵源主要有 、 和 。
3、經濟學和法律學的真正結合開始於 ,標志著「舊的」法與經濟學的正式誕生。
4、法與經濟學理論走向成熟的主要標志是 。
5、1988年出版的 一書,全面總結了科斯半個世紀以來的學術研究成果。
6、法與經濟學的研究方法有 、 。
7、科斯在《社會成本問題》中提出了解決相鄰權問題的原則,即 。

二、辨析題(辨析正誤,並簡述理由。每題5分,共15分)

1、帕累托效益觀就是波斯納的經濟效益觀。
2、壟斷廠商可以通過規模經濟來降低交易成本,還可以通過范圍經濟來降低生產成本。
3、在美國,私人財產權神聖不可侵犯,因此政府徵用私有土地是違憲的。

三、選擇題(把所有正確選項的序號填在括弧內,每小題2分,共20分)

1、在《論犯罪與刑罰》中,提出「刑罰與犯罪的均衡性」原理的人是( )
A、邊沁 B、密爾 C、貝卡利亞

2、1958年創辦《法學和經濟學雜志》並首任主編的學者是( )
A、迪萊克特 B、西蒙斯 C、卡茨

3、減少市場交易成本的方法有( )
A、組建企業 B、實行直接的政府管制 C、訂立長期合同

4、下列哪種說法不正確( )
A、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犯罪價格越高,犯罪數量越少。
B、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刑罰的概率增加,犯罪數量增加。
C、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審判時間越長,訴訟數量越少。

5、二戰前,美國反壟斷法判例所界定的壟斷化構成要件有( )
A、居於壟斷狀態 B、獲取壟斷的主觀故意 C、實施壟斷行為

6、克服格式合同弊端的途徑有( )
A、競爭 B、壟斷 C、政府幹預

7、在美國財產法中,解決相鄰產權妨害問題的方法包括( )
A、監禁 B、賠償 C、禁令

8、波斯納提出的財產權法律制度的效益標准有( )
A、排他性 B、普遍性 C、轉讓性

9、一個企業的市場行為可能面臨的競爭有( )
A、替代競爭 B、潛在競爭 C、現實競爭

10、在法與經濟學產生之前,西方法理學領域佔主導地位的法學流派是( )
A、自然法學 B、社會法學 C、分析法學

四、問答題(35分)
1、科斯定理的內涵及其法律意義是什麼?(14分)
2、簡述合同法的經濟意義。(7分)
3、試從供給和需求角度對租金控製法進行經濟分析。(14分)

五、案例分析題(20分)
1927年8月,甲公司與乙公司締約。依合同規定,乙公司租用甲公司的土地(面積為24公頃,期限為7年),並取得該地的工廠(用於挖掘與篩選砂礫的工廠),租金為105000元;租期滿時,歸還平整好的土地。但乙公司故意違約,在合同到期時,把沒有平整好的土地交付給甲公司。甲公司以乙公司故意違約起訴。一審法官認為,平整好土地的合理成本為60000元,而平整好的土地價值僅為12160元。故判決被告按當時地價加利息的標准,支付原告違約賠償金 15000元。原告不服,提起上訴。二審認定,被告違約是故意的,被告應支付原告一筆平整好土地所需的合理成本。請用所學理論評析此案以及一、二審判決的合理與否。(20分)

一、填空題
1、任何法律的制定和執行都要有利於資源配置效率的最大化
2、功利主義理論 制度經濟學理論 福利經濟學理論
3、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
4、《法律的經濟分析》出版
5、《企業、市場與法律》
6、對法律進行規范性的經濟分析 對法律進行實證性的經濟分析
7、關鍵在於避免較嚴重的損害後果

二、辨析題(答案要點)
1、錯誤。波斯納認為,卡爾多-希克斯關於交易雙方的總收益超過第三者總損失的效益觀就是他的效益觀。
2、錯誤。因為壟斷廠商通過規模經濟降低的成本是生產成本,通過范圍經濟降低的成本才是交易成本。
3、結論是錯誤的。在美國,私人財產權神聖不可侵犯,也就是說私人財產權得到法律的保護;但是政府出於公共利益的需要,並對私有土地給予了合理補償的情況下,徵用私有土地是合法的。

三、選擇題
1、C 2、A 3、ABC 4、B 5、ABC 6、AC 7、BC 8、ABC 9、ABC 10、ABC

四、問答題(見講義,略)

五、案例分析題(答案要點)
1、這是合同法領域里的故意違約案例,而且是非機會主義違約。
2、一審判決的結果符合法與經濟學的理論觀點,體現了效益最大化原則,是合理的且有效益的判決。
3、二審判決緊扣合同法的傳統經典理論,但違背了效益最大化原則,故是不合理的判決。

一、填空題(每空1分,共10分)

1、首次提出交易成本概念的經典論文是 。
2、波斯納認為, 是法律賴以建立的基礎,也是法律唯一的出發點和歸宿。
3、波斯納提出的財產權法律制度的效益標准有 、 、 。
4、法與經濟學的研究方法有 、 。
5、巴頓指出,合同違約的損害賠償標准有 和 。
6、1890年頒布的美國第一部反壟斷法是 。

二、辨析題(辨析正誤,並簡述理由。每題6分,共18分)

1、法與經濟學既不是單純的經濟學,也不是單純的法律學。
2、機會成本可以分為私人機會成本和社會機會成本,私人機會成本減少社會財富,社會機會成本重新分配社會財富。
3、私有產權比公有產權更有利於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三、選擇題(把所有正確選項的序號填在括弧內,每小題2分,共20分)

1、法與經濟學芝加哥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A、科斯 B、威廉姆遜 C、波斯納

2、法與經濟學理論走向成熟的主要標志是( )
A、《法學和經濟學雜志》的創辦 B、《法律的經濟分析》的出版
C、法學和經濟學研究中心的成立

3、漢德公式的准確表達式為( )
A、B<PL B、B=PL C、B>PL

4、以壟斷狀態為反壟斷法規制對象的國家有( )
A、美國 B、德國 C、日本

5、產業組織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貝恩 B、科斯 C、梅森

6、提出動態競爭概念的學者有( )
A、鮑莫爾 B、潘扎 C、威利格

7、在美國,合同成立必須要有( )
A、約因 B、承諾 C、要約

8、日本制裁壟斷狀態的主要措施有( )
A、行政制裁措施 B、刑事制裁措施 C、民事制裁措施

9、法與經濟學的理論淵源主要有( )
A、制度經濟學理論 B、福利經濟學理論 C、功利主義理論

10、反映波斯納法與經濟學理論的主要著作是( )
A、《社會成本問題》 B、《正義的經濟學》 C、《法律的經濟分析》

四、問答題(35分)

1、運用所學理論,分析說明壟斷的社會成本理論。(14分)
2、舉例說明產權制度的分配效應。(14分)
3、法與經濟學產生和發展的客觀條件有哪些?(7分)

五、案例分析題(20分)

一家造紙公司排放的煙塵污染了附近的一家營業性洗衣公司晾曬的衣服,導致洗衣公司損失500萬元。於是洗衣公司起訴,要求造紙公司停止排放煙塵並賠償損失。目前,消除煙塵污染的途徑有二:一是安裝消煙除塵設備,成本為300萬元;二是購置乾衣機,成本為400萬元。在交易成本分別為0和300萬元的情形下,請用所學理論分析法院如何審理此案。(20分)

一、填空題
1、企業的性質
2、經濟效益
3、排他性 普遍性 轉讓性
4、對法律進行規范性的經濟分析 對法律進行實證性的經濟分析
5、期望保護標准 激勵維持標准
6、謝爾曼法

二、辨析題(答案要點)
1、正確。法與經濟學既不是單純的經濟學,也不是單純的法律學,而是法律學與經濟學交叉生長的一門新興邊緣學科。
2、機會成本可以分為私人機會成本和社會機會成本,這個觀點是對的。但私人機會成本並不能減少社會財富,它只是重新分配社會財富;而社會機會成本並不重新分配社會財富,它將減少社會財富。故後者判斷錯誤。
3、錯誤。私有產權比公有產權更有利於提高資源配置效率這個觀點並不總是成立的。因為,在公共產品或公共服務領域,公有產權更有效率。

三、選擇題
1、AC 2、B 3、A 4、C 5、AC 6、ABC 7、ABC 8、A 9、ABC 10、BC

四、問答題(見講義,略)

五、案例分析(答案要點)
1、這是侵權行為法領域里的侵權案例。
2、在交易成本為0的情形下,根據科斯定理,法院判決的結果對資源配置效率無影響;但考慮到產權的分配效應,法院應判決造紙公司賠償損失並自行安裝消煙除塵設備。
3、在交易成本為300萬元的情形下,法院判決造紙公司賠償損失並自行安裝消煙除塵設備是合理的,符合效益最大化原則。

⑵ 運輸經濟學的沿革

隨著社會生產和商品市場的發展,許多國家和地區出現了大批量運輸的需要。在18世紀中,運輸業逐漸成為一個獨立的經濟部門。運輸作為生產過程在流通領域的繼續,成為社會生產的重要因素。城鄉經濟的發展、新區的開發、國內和國際市場的開拓都有賴於運輸。運輸業成為投資的一個特殊領域。運輸經濟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視。在19世紀,經濟學家對運輸經濟問題作了大量論述,並出版了專著。馬克思在《資本論》中還引用了俄國..楚普羅夫(1842~1908)的《鐵路業務》(1875)一書。在《資本論》中,馬克思對運輸的性質、運輸促進生產力的發展、運輸在流通中的地位和作用、運輸價值和運輸費用等重要經濟問題,作了科學的論述。在近現代,美、蘇等國都出版了運輸經濟學著作。美國D.P.洛克林、L.F.馬文、R.E.韋斯特邁耶等人都各著有取名《運輸經濟學》的著作。他們著重論述政府的運輸法規和政府對運輸業的控制,以運價和成本為重點,兼及財務和勞工問題。蘇聯運輸經濟學的代表著作在30~50年代推T.C.哈恰圖羅夫(1906~)的《運輸配置》、《鐵路運輸經濟原理》和《運輸經濟學》;60~70年代推..哈努科夫主編的《鐵路運輸經濟學》。蘇聯早期的運輸經濟學著作主要描述經濟地理和闡述運輸經濟政策,後期轉向比較系統的理論分析,並著重運輸生產力發展規律的經濟分析和技術政策的經濟效果的定量研究。
我國從20年代後期和30年代開始引進西方的運輸經濟學,先後出版了《交通經濟學》、《鐵路管理學》等著作,介紹運價、運輸成本、財務會計和運輸統計等方面的原理。解放以後,新中國的運輸經濟理論主要是向前蘇聯學習的,結合中國實際也編著了一系列運輸經濟學教材和專著。80年代前後又陸續出版了《鐵路運輸經濟》、《公路運輸經濟學》、《航運經濟》、《中國運輸布局》、《中國交通經濟分析》、《中國的交通運輸問題》等一批著作,其中一些分別討論各部門內部的運輸經濟、管理活動和體制改革,另一些則反映了當時對綜合性宏觀運輸經濟問題進行研究的成果。
在作為運輸經濟學科發展主流所在地的西方國家,運輸經濟學著作與教材在最近20年間發生了很大變化,其突出特點之一是標准經濟學方法的使用。例如:1997年,美國密歇根大學的肯尼思·博伊(Kenneth D. Boyer)的《運輸經濟學原理》(Principles of Transportation Economics)一書出版,該書第一次比較清晰地把運輸經濟分析建立在運輸業網路經濟特性的基礎之上,因此常常被認為是運輸經濟學開始走向成熟的一個標志。此外,還有其他一些人近年來出版的教材,如英國的肯尼思·巴頓(Kenneth J. Button)1993年的《運輸經濟學》(第二版)(TransportEconomics,2ndEdition),斯圖亞特·科爾(Stuart Cole)1998年出版的《應用運輸經濟學——政策、管理與決策》(Applied Transport Economics: Policy, Management and Decision Making, 2ndEdition),普拉克和希爾金(J.B. Polak and A. Heertje)2000年出版的《運輸經濟學分析》(Analytical Transport Economics: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麥卡錫(P.S. McCarthy)2001年出版的《運輸經濟學——理論與應用》(Transportation Economics- Theory and Practices: A Case Study Approach)。
到了20世紀90年代,運輸經濟學學科理論體系逐漸顯現出來。其中代表性的著作有:《運輸經濟學導論》(主編:許慶斌、榮朝和、馬運等,1995),《運輸經濟——實踐、理論和政策》(趙傳運、榮朝和、馬運等譯,1989),1999年上海海運學院陳貽龍教授和長安大學邵振一教授主編的《運輸經濟學》,喬樂中的《運輸經濟學》(成都科技大學出版社,1993)、趙錫鐸的《運輸經濟學》(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1998)、管楚度的《新視域運輸經濟學》(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榮朝和的《西方運輸經濟學》(經濟科學出版社,2002第一版,2008第二版)和杭文的《運輸經濟學》(東南大學出版社,2008)等等。

⑶ 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兩大流派

西斯蒙第是法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完成者。他的主要經濟著作是《政治經濟學新原理》(1819年)。他站在法國小生產者的立場上,揭露了資本主義的矛盾,指出了資本家的利潤是對工人的掠奪,這種掠奪使社會階級兩極分化。資本主義使用機器,導致工資下降,加深了無產階級的貧困。他批評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只研究財富,無視人的享受,從而導致貧者更貧,富者更富。由於資本主義生產無限擴大,廣大勞動者收入不足以致消費不足,從而使產品不能實現,產生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他對資本主義生產過剩經濟危機的必然性的論述,是對古典政治經濟學的重要貢獻。
在李嘉圖同時代或稍後一些,還有一些資產階級經濟學家對古典政治經濟學進行了補充,也屬於古典政治經濟學范疇。這些經濟學家是威斯特、巴頓、拉姆賽、瓊斯等。威斯特1815年發表《論資本用於土地,對穀物進行嚴加限制的失策》,闡述了以土地收益遞減為基礎的地租理論。巴頓1817年發表《論影響社會上勞動階級狀況的環境》,第一次指出,隨資本積累增加,轉化為工資的那部分資本(他稱為流動資本)同轉化為機器的那部分資本(他稱為固定資本)相比會相對減少。就業工人數量不同國家資本的增長成比例,只同流動資本的增長成比例。拉姆賽的主要經濟著作是《論財富的分配》(1836年)。他事實上把固定資本歸為不變資本,把流動資本歸為可變資本,接近於正確地理解剩餘價值的來源。瓊斯的主要經濟著作有:《論財富的分配和稅收的源泉》(1831年)、《政治經濟學緒論》(1833年)、《國民政治經濟學教程》(1852年)。他批評了土地收益遞減論,認為地租的產生與土地肥沃程度無關,而起源於土地的佔有。他把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只看作社會生產發展中的一個過渡階段,隨生產力變化,經濟關系以及社會政治狀態、道德狀況都會發生變化。在這些方面,他都超過了李嘉圖。 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產生和發展的時期,正處於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及資本主義制度由發生到成長的上升階段,社會的主要矛盾是新興的資產階級和沒落的地主階級之間的矛盾,無產階級還未形成一個獨立的、直接威脅資產階級生存的政治力量,資產階級的主要任務是反對封建制度及其殘余。因而,資產階級經濟學家還能夠面對現實,以相當科學的態度研究實際經濟問題,揭露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

閱讀全文

與規制經濟學機巴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