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宏觀經濟學房價

宏觀經濟學房價

發布時間:2021-02-23 15:40:54

Ⅰ 宏觀經濟學中,講到的住房存量,具體指哪些房產請教,求解

存量房是指已被購買或自建並取得所有權證書的房屋,也指存量房一般是指未居住過的二手房,即通常所講的「庫存待售」的房產。存量房嚴格意義上來講是存量資產,存量房市場也叫做一級半市場。
存量土地短期內形成商品房供給同樣比較困難。一是開發商刻意長期閑置囤積的土地並不多。2004年之前土地出讓的成本比較低,閑置項目具有相當大的獲利空間,堅持捂地的項目可能有一些。但是,經過2005年以來的調控,有資金和風險承受能力的閑置項目就大量減少。二是爛尾樓也大量減少。在一線城市市中心一般是「錢找項目」,各種基金、投資銀行在社會經濟和房地產發展的長期利好條件下,熱購樓宇,開發商被「套牢」的可能性非常小。三是開發環節的延遲。一般來說,已經出讓的存量土地要形成竣工商品房要經過約180個圖章審批。正常情況下這個過程要2到3年時間,但開發過程難免有某個環節遇到阻礙。四是動遷的延遲,隨著動遷成本逐年提高,政府為緩解動遷矛盾而控制動遷節奏,使動遷的周期越來越長。五是政府的土地儲備,生地出讓促使開發商追求經濟利益,造成動遷矛盾。把生地開發成熟地出讓,這個過程比較漫長。六是根據「雙增雙減」調整規劃,提升城市環境,使原來的可建面積重新規劃減少。可見存量土地轉入住房供應也不是一件易事。
增加住房供給最直接的辦法就是盤活存量住房。美國的房地產市場有80%是二手房交易,新建住房非常少。中國的開發商開發的住房,要滿足大部分需求,而在美國只需要滿足20%的需求。一個成熟的房地產市場,最重要的標志就是二手房交易的比例佔多數。中國有一些居民擁有二套以上住房,並且一些投資者是投資房價增值,而不是投資出租。

Ⅱ 房價對宏觀經濟是壓制還是推動作用

2015年中國的全面深化改革進入關鍵階段,宏觀經濟繼續面臨下行壓力,風險有增加與蔓延態勢。把握調結構與穩增長的動態平衡,實現7%的GDP增長目標,既十分重要又面臨挑戰。房地產是中國宏觀經濟與社會民生的重要構成部分,也處在下行的周期中,同時面臨著去庫存、去泡沫與防風險、防崩盤的任務。通過及時的戰略調整、相機的制度創新與適宜的政策操作,確保房地產積極調整和健康發展,進而促進中國宏觀經濟目標的順利實現,這是中央決策部門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房地產市場基本面仍處亢奮後的疲弱期
開始於2014年初的本次房地產市場調整,是長、中和短三個周期重合的調整。這使本輪調整的時間更長、程度更深,也導致調整後的房地產市場未來的狀況及預期將發生重要變化。具體情況分析如下。
悲觀預期將對量價產生收縮性影響。隨著住房告別短缺時代、不動產登記條例實施、房產稅徵收試點以及反腐力度的加大,2015年的房地產市場將延續謹慎和悲觀的預期,對房地產產生負面影響。
貨幣政策對量價的積極影響將。在松緊適度的穩健貨幣政策下,金融當局也將對金融信貸政策實施寬松的窗口指導,土地開發融資、住房抵押貸款和開發融資將有所改善。但受到整體預期的影響,金融資金供應會持續謹慎,住房抵押貸款的有限,開發放貸標准寬松有限。
供給方失去了漲價的主導權。盡管開發掌握著房地產定價權,但在買方市場下難以有所作為。
第一,新增住房庫存過多。商品住房施工面積與銷售面積之比,已從2001年的2.9上升到2014年的4.2。35個大中城市多數去庫存化周期仍在警戒線的15個月以上,四線及以下城市的去庫存周期時間更長。
第二,存量住房空置嚴重。2013年城鎮人均住房面積超過33平方米,城鎮擁有兩套以上住房的家庭占總家庭之比達到21%,二手房市場供給將激增。
第三,多數房地產面臨資金壓力。尤其中小房企不會因貨幣政策調整,而減弱資金鏈條斷裂的風險。總體上,以價換量仍是多數房企的銷售策略,資金松緊影響著開發商的定價起伏。
需求方失去狂購的潛能與熱情。買方市場下,需求者決定房地產銷售量,但是,第一,剛性需求有恢復增長的潛力。2015年的城市婚齡人口和農村轉移人口是穩定的需求因素,但經濟下行將使收入增長放緩,保障房供給及棚戶區改造將減少和分流部分需求。受預期影響,剛性需求存在部分提前或推遲釋放的不確定性,2015年預計在8億—10億平方米之間。
第二,與投機需求爆發式增長的可能性不大。首先,即便有積極的金融和稅收政策,中等收入家庭群體前期透支嚴重,加上預期影響,改善性需求增長有限。
其次,一些國家的經濟與住房市場復甦,導致部分資本及房地產向海外轉移。再次,金融改革、資本市場的擴容、股市復甦,將導致游資向股市轉移。在市場分化的背景下,一、二線及部分三線城市仍有一些機會,包括周邊區域人口及全國人口的需求釋放。2015年異地剛性需求預計在2億—3億平方米之間。
房地產市場將呈震盪性調整和多層次分化
2015年,積極的財政政策和松緊適度的貨幣政策,將使中國房地產市場呈現震盪性調整和多層次分化。
從供給面看,商品房價格總體月度環比微升而同比微降。為加快資金周轉或者減少虧損避免破產,多數開發商將繼續實施以價換量的銷售策略。與2014年相比較,銷售價格整體將略微下降。
從需求面看,商品房銷售量總體小幅增長。剛性需求將同比增加,異地購房的需求將部分釋放。全年房地產銷售面積估計在10萬平方米左右,與2014年相比,銷售將略上升3%左右。
從時間上看,商品房量價將呈現降中趨穩的態勢。2015年,隨著間歇性刺激政策出台,房地產市場將產生陣陣漣漪,每次政策出台都將有一些短暫和輕微的反彈,但政策作用有限,市場隨後將繼續轉入下行態勢。總體看,上半年將震盪回落,下半年將盤整反復。
分城市來看,商品房市場將呈現多層分化的趨勢。首先,一線城市總體有望復甦。其前期庫存較少, 2014年調整較大,潛在需求旺盛。2015年上半年實現環比增長,下半年可以實現同比增長。其次,二、三線城市總體分化明顯。2015年,少部分城市呈現回升,大部分城市還需一年以上的調整(預計至2016年下半年)。再次,四線及以下城市總體空置與庫存多,需求潛力小,需要調整的時間長。2015年將繼續去庫存,量價均處在下降狀態。四線及以下城市具體分為三種情況:
(1)小部分人口增量大、產業發展好的城市,將出現量價齊升;
(2)大部分中等城市,將至2016年甚至2017年才能調整完成;
(3)部分人口規模小且絕對外流的城市,房地產將長期處在疲弱或衰退狀態。
從風險來看,局部地區房地產問題將集中暴露。由於結構性、區域性嚴重供給過剩得不到消化,部分大型房企和絕大多數中小房企資金短缺加劇。即便貨幣政策有所寬松,中小房企資金也難改觀。2015年,將有相當數量的房企被兼並重組或破產倒閉,從而導致樓盤停工和爛尾、民工下崗、工資拖欠、交房違約和債務違約。中小房企的資金多來自民間借貸包括高利貸,區域金融風險有可能擴展和蔓延。

將對宏觀經濟產生重大影響
房地產市場輕微變化會通過多個渠道匯總,對宏觀經濟的增長、就業和稅收與物價等產生重大影響,值得高度關注。其中,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具有綜合性。根據投入產出分析諸多經驗的結論,假定:中國房地產對總產出的拉動系數為2.5,中國房地產服務業對總產出的拉動系數為1.5。

假定2015年要實現經濟增長7.2%的目標,GDP總規模為億元(以2014年現值計算,下同),2015年與2014年比,GDP需要凈增加45825億元。房地產市場與房地產及房地產服務業發展的關系密切,但由於受預期等因素綜合影響,兩者的對應關系並不十分精準。以下綜合考慮房地產市場、房地產及房地產服務業的增長趨勢。
假定與房地產不相關的、消費和出口增速與2014年相同,假定與房地產服務業不相關的產業增速與2014年相同,受房地產市場表現的影響,2015年房地產增長可能在7%—10%之間,房地產服務增長可能處在3%—4%之間。但房地產稍微的變化,將對宏觀經濟增長產生較大不同的影響。

情景一:假定房地產同比增長7%,房地產比2014年凈減少3708億元,導致總產出下降9721億元;如果2015年房地產服務業增加值增速保持3.5%,凈增加值為1336億元,經濟總產出將增加2004億元。如果不採取額外的刺激政策,2015年的經濟增長率將為6.2%;如果要實現7.2%的經濟增長率目標,2015年需要額外凈增加的、消費和凈出口為6444億。

情景二:假定房地產同比增長10%,房地產比2014年凈增95億元,經濟總產出將增加238億元;如果2015年房地產服務業增長4.0%,房地產增加值將上升1527億元,導致經濟總產出增加2291億元。如果不採取額外的刺激政策,2015年的經濟增長率為7.8%;如果要實現7.2%的經濟增長率目標,2015年需要額外凈減少的、消費和凈出口為2515億元。

Ⅲ 從宏觀經濟學角度,為什麼我國房價越調越高

個人看法
從宏觀經濟角度來講: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消費,投資和出口盈餘)
首先是消費,中國國內生產總值中消費比重一直都很小(和西方發達國家相反)。有些人都很奇怪,房價這么高為什麼消費這么低。那是因為在宏觀經濟中房子這一方面的投入都是算在投資這一塊里的。
然後是出口盈餘,出口在08年金融危機以前一直都是中國經濟的主力,可是金融危機後,隨著美國的量化寬松和全球經濟的不景氣,所以中國的貿易出口在這期間嚴重受挫,並且開始逐漸失去以往在成本(尤其是在人工成本)上的優勢。
最後一個就是投資了,在宏觀經濟中投資包含了證券債券投資、購買固定資產(或不動產)和生產過程中買入的庫存材料。經過了08年的金融危機,中國的A股市場從6000點一路摔到1600點,這個導致了投資人極大的恐慌情緒和巨大的經濟損失。投資人在資金逃離股市後,不動產(樓房)因為在經濟和國民生活中的鋼性需求,開始成為他們新的投資對象同時對他們來說也是投資資金的避風港。由此可見現在的樓價隱約有種當年股市的感覺。
中國政府也在這個大背景下面對一個無奈的局面,一方面想控制房價解決民生問題,但是又怕房價因上漲的停滯或房價下降而爆發恐慌情緒大量拋售,導致房價猛摔和經濟環境的巨大波動(因為中國經濟的投資比重很大)。一個穩定的經濟環境對於正在經濟結構轉型過渡期的中國尤為重要。所以,現在的房價是政府讓它漲,同時想辦法不讓它漲太快或太多,但絕對不讓它跌或者跌太多。

Ⅳ 房價對經濟的影響是什麼,請結合經濟學原理

1、對物價水平的影響
在計算物價水平時,會選取一些物品,並賦予一定的全重,房產作為個人資產的重要組成,被賦予的權重相對較大,所以房價的波動,對CPI影響不小
2、對宏觀經濟的影響
房價波動,必然會對房地產市場產生重要影響。以目前我國房價為例,目前我國經濟發展勢頭強勁,房地產市場更是非常火,暫且不去考慮房市火爆的原因,來看看他的影響:
吸引了大批資金的投入,無論是蓋房子還是炒房子。這就會使得固定資產投資上漲(房地產投資是固定投資組成之一),拉動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當然這是有力的一方面。
但是我國現在是房地產過熱,就是說房地產需求占總需求比重過大,這就是的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受到挑戰——一旦房地產市場衰落,經濟將遭受重創(所以國家提出需求結構調整,同時對房地產市場進行調控)。所以,房價的波動對經濟影響要從利弊兩個方面來分析。

Ⅳ 運用經濟學原理分析採取哪些宏觀經濟手段來抑制房價過快上漲

房價上漲過快,則說明房子的總供給小於總需求
從供給方面可增加房地產開發,加大房產供應量,使房價下降
從需求方面可實行限購,減少需求量

Ⅵ 運用宏觀經濟學原理分析中國房價上漲過快的原因,注意用宏觀經濟學的知識!!!!!!

我試著答下,
先聲明本人非專家、非科班出生,只是一個對經濟學的愛好者。
目前的房內價過快上漲關容鍵的兩個因素:
1、貨幣供應量
2、人口轉移(城鎮化)
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懶得細說了,就以上兩個因素最為關鍵!

Ⅶ 宏觀經濟下滑背景下房地產行業怎麼發展房價會出現什麼樣的走勢

可能會相對穩定甚至有所上升,宏觀經濟下滑,市場流動資本為保值肯定會更多的投入房地產,這樣會使房價上升。

Ⅷ 利用宏觀經濟學理論解釋房價上漲過快的原因

一堆堆的淀叔的孩子~~~~他老人家上網了 流淚了~~~~

Ⅸ 請根據宏觀經濟學中的總供給--總需求模型分析高房價對經濟的需求會通過哪些途徑產生影響

清理炒房客!房子是拿來住的!過度炒房經濟泡沫就越大

Ⅹ 限購政策與房價的關系為什麼不是宏觀經濟學的問題

關於房地產市場的討論,是當前宏觀經濟領域討論中問題最多、意見最不易統一的領域。鑒於此,筆者認為,目前要選擇從長期看來是正確的調控政策,必須先就討論中經常出現的似是而非的觀點,從宏觀角度予以理論上的澄清。基於澄清後的正確認識,可以說調控房市的長期政策傾向本應是清晰的、簡單的。關於房價的長期與短期問題媒體上經常將上海、北京房價與香港比,認為中國房價將持續上漲。確實,如果看好中國經濟持續高增長和再過20年經濟總量將逼近美國、中國人均收入水平不斷提高的前景;如果看好中國經濟在進一步提高全球化水平過程中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將更加繁榮這一歷史必然。由於土地資源有限,從長期看,房價會呈上漲的趨勢。但是,也應該看到,因為經濟周期調整的原因、因為目前房地產市場尚未成熟,政策尚需不斷完善的因素、因為人口老齡化,城市獨身子女家庭繼承雙方父輩房產逐漸增多的因素、或是宏觀政策出現重大失誤後的調整因素等等。由於諸多的不確定性,決定了在某個歷史時期,房價未必一定是漲,也許是跌,或者漲的趨勢根本不是現在人們所預期的走勢。因此,投資房市特別是借錢進行投資,也許就會遭到嚴重損失,甚至是傾家盪產。所以,討論房價問題,要防止輿論上將長期與短期問題的混淆。關於民生與市場的問題經過近幾年對房地產市場宏觀調控政策的摸索,人們越來越清楚,居民住房問題不僅是個市場問題,也是個民生問題、社會政治問題。調控房市,首先必須基本保障每個公民有最起碼的居住權,需要對一部分收入水平較低的家庭,以非市場化的廉租房形式予以保障。在此前提下,才談得上對除廉租房性質之外的一切住房,從宏觀經濟變數間平衡的角度出發予以市場化調控。因此,基於中國人均收入水平仍處於較低階段的特點,基於國民福利水平的提高是個漸進過程的特點,在調控中,只要是確保了宏觀經濟的基本平衡,即使面對居民改善性住房及其他房價的上升,輿論上的引導,不能給居民購買改善性住房和大學生畢業沒幾年就可以按揭買房,以更高的期望值。同樣,在調控中,面對改善性住房及其他房價的下跌,也不必驚慌關措,應盡量由市場規律發生作用。因為只要宏觀經濟保持了基本的平衡,短期內房價出現較大幅度的漲跌,並不意味宏觀調控出了問題,需要研究解決的可能是一個不成熟房地產市場中的其他政策制度的問題。只有區分了民生與市場的關系問題,宏觀調控才有主動權,才有空間。關於支柱產業與虛擬資產問題毫無疑問,房地產市場已是我國重要的支柱產業。盡管如此,我們也應承認,當前的中國,買房既可作為消費,又可作為投資,這也是一個現實。因此,如果政策引導不當,房價上漲預期較快,這時購房的投資、投機因素往往是大於消費因素,虛擬資產的特徵會明顯突出。而在實際生活中,支柱產業因素與虛擬資產因素又是混合、同時存在的。虛擬資產因素往往又是宏觀經濟周期過度波動的干擾因素。因此,基於宏觀調控的長期政策思考,第一,應想盡法消除房市中虛擬資產因素對宏觀經濟周期波動的負面影響;第二,即使作為支柱產業也不是鼓勵其做得越大越好,似乎一說支柱產業就不應該在一定時期採取壓縮、限制其過快發展的政策。因此對一個支柱產業同樣應在宏觀經濟總量保持平衡的前提下,考慮其在增長與物價諸平衡間的取捨問題。特別是在當今流動性過多、存在資產價格上升壓力的情況下,且房市本身諸多制度還不完善、調控房市的政策尚處摸索階段時,更要關注其虛擬資產因素對宏觀經濟的負面影響。在這方面,中國要吸取世界各國發展房地產市場中的經驗與教訓。凡是將房市作為消費市場的,一國經濟周期波動就比較小,如德國、法國等。凡是將房市作為投資市場的,一國經濟周期波動就比較大,如美國、日本、西班牙等。基於此現實,"十七大"文件提出要提高老百姓的財產收入,應鼓勵老百姓從投資實體經濟中獲得的財產收入(資本回報),而不是鼓勵老百姓從投資虛擬資產市場去獲得不穩定的財產收入(靠資產價格上漲)。關於跨期消費與信用膨脹的問題美國金融危機後,使越來越多的人看清了,中國經濟不可持續的問題之一,是結構問題。集中反映諸多結構問題的突出表現是"高儲蓄、低消費"的結構問題。因此,擴大消費是當今宏觀經濟政策調整中的核心內容。由此出發,鼓勵居民利用金融功能進行跨期消費是題中之義。但是,跨期消費應該不應該有個"度"?"度"在哪裡?這同樣又必須從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長與宏觀經濟穩定發展的平衡角度進行思考。相對於房價的持續、快速上漲,如果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較慢,此時宏觀經濟周期波動較大而出現利率水平的頻繁調整,原按揭利率水平較低的貸款或首付比例較低的貸款,有可能出現貸款償付風險,或者出現信用膨脹的宏觀風險。因此,從宏觀經濟平衡增長出發,必須對跨期消費要有一個"度"的控制。既要允許跨期消費,又要防止信用過度膨脹。在這個方面,美國金融危機已提供了一個典型的反面教訓。基於以上四點宏觀思考,面對中國當前房市調控中的一系列政策,有些政策在短期內加以糾偏、調整有一定的難度,但從中長期看,必須毫不動搖予以明確堅持的原則是:第一,對民生與市場問題,要有清晰的區別政策,不能含糊不清。在保民生的廉租房建設上,要把政策用足。從土地、資金供應,到城市交通規劃、租金補貼等方面,政府應予以充分的政策傾斜。只有在基本確保民生和社會穩定之後,政府才能有充分的、更大的空間調控房市,才能在調控中減少各種顧慮。當前,在加快廉租房建設的同時,應逐步淡化遭人議論批評的、在民生和市場關繫上容易含糊不清的經濟適用房政策和其他一些"似民生"又"市場化"的政策。第二,必須運用稅收、金融等手段,減弱房地產市場中的虛擬資產市場因素。這應該是一個長期堅持的方針。為此,(1)應該擴大國有控股企業資本分紅的范圍與比例,擴大國有控股企業(包括非上市企業)國有股有計劃減持套現,在充實財政預算擴大居民消費、鼓勵居民私人投資替換國企投資的同時,減少國有大企業資金充裕--投資房市--賺錢--再擴大投資房市,不斷出現國企中標"地王",助推虛擬資產市場膨脹和進一步惡化經濟結構的現象。(2)如果要真正鼓勵引進外資重點是引管理、引技術,提高引進外資的質量與水平,應盡快調整政策,不鼓勵甚至限制外資投資中國房地產行業,減弱其對中國經濟周期波動的助推作用。(3)先易後難,通過稅收手段,加大對投資房而非自住房的擁房成本(包括物業稅)。第三,只要是涉及金融放大功能的,一定要堅持一定的監管限制政策。對居民改善性住房和第二套住房,要堅持嚴格的首付按揭制度。對房地產開發企業要堅持嚴格的自有資本金制度。調控中國當前的房地產市場,不能把焦點僅僅集中在金融政策上。不能將調整購房首付比例作為像調整利率那樣,作為日常短期調控手段進行經常性的調整,或者給予微觀企業一定的浮動自主權。除廉租房外,對居民購買、流通第二套房的界定統計、按揭首付、按揭利率、出售納稅等涉及投資的一系列行為予以法律意義上的硬約束,不能給予政府主管部門、微觀企業經常變動的、市場性的調整。同時,當前認為金融政策是決定房地產冷熱的輿論,是不正確的、危險的,要加以正確引導。盡管房地產行業是當前我國國民經濟中與其他相關行業一樣,是重要的支柱行業,但同樣要看到,這個支柱行業與其他相關支柱行業又有不同的虛擬資產意義上的行業因素。在影響經濟周期的因素中,此行業發展的快或慢,有著與其他支柱行業相同的影響因素,又有著與其他支柱行業不同的影響因素。因此,越是在宏觀經濟周期波動較大或者在周期的轉折關頭,越要警惕過分運用貨幣政策,防止貨幣政策助推、誇大房地產市場本身的虛擬資產市場的作用。金融活動的實質是什麼?是為社會跨期交易活動提供信用替代品,是在提供替代品的過程中引入信用的不確定性和風險。一定意義上說,房地產市場是一個資產市場。正如在美國極負盛名的美國金融研究會主席富蘭克林·艾倫曾說過:"當資產價格由金融系統來確定時,可能就會產生泡沫"。因此,我們在運用金融功能支持房地產企業進行跨期生產,和支持居民跨期消費時,都不能僅僅看到其實體經濟意義上的投資與消費的作用,而忽視其宏觀風險。必須把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之一的金融政策,置於經濟增長與物價、經濟增長與信用供給、國際收支平衡的最基本的長期考量中。總之,只要在解決好房市中的民生問題,並將房市按消費品市場進行一定風險度控制的制度約束,中國的房市自然會出現一個穩定發展的走勢,政府的宏觀調控也不會因房市過度波動而帶來煩惱與被動。但是,目前政策的調整也許會影響房地產行業,進而影響投資。對此,調整策略可採取:1)堅持漸變、先易後難、逐步銜接的原則,用兩到三年的時間,把調控思路逐漸引導到以消費為導向的發展方向上。2)保持清醒認識,對於短期內投資下降的問題,不應採取簡單的飲鴆止渴政策,更不該遷就從長期看早應解決的制度問題。我們應盡快通過改革來實現宏觀經濟政策和投資消費政策協調發展,從而達到全社會和諧發展的大目標。

閱讀全文

與宏觀經濟學房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