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理解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的"共產主義"思想的當代意義
馬克來思很早便對共產主義有自所探索,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集中論述「共產主義」思想是在(第三手稿)當中,分別從哲學語境和經濟學語境下,對共產主義進行論證,兩條思路有時交織在一起,但又有所差異,雖然具有不成熟的過渡性,但也有極深刻的真理性。對我們正確理解共產主義和人類解放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本文是對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以及這篇文章之前和之後的幾部著作進行分析的,力求將馬克思早期的共產主義思想做一個大概的梳理,主要闡述馬克思早期的共產主義思想發展的大概進程和改變。馬克思早期的共產主義思想經歷了從黑格爾唯心主義到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過渡,在當時比較早的文章《論猶太人問題》和《<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就已經有所論述,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又更集中的論述了共產主義思想,在此之後的《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過渡到比較科學的階段,到了《共產黨宣言》中就完全成熟了。馬克思共產主義思想的發展過程,在他的著作中清晰的體現出來,由不成熟到成熟,由不完全到完全,把共產主義的方方面面說明的非常清楚。這一思想直到現在也是非常科學和值得我們研究的。
『貳』 結合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關於人的論述,闡述你對科學發展觀中"以人為本"的認識.(500字)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是馬克思第一次試圖對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和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進行批判性考察,並初步闡述自己的新的經濟學、哲學觀點和共產主義思想的一部早期文稿。
異化勞動理論是這部手稿中最重要的內容,涉及到馬克思對國民經濟學的批判,和對勞動者的異化之認識,包含了深刻的人本主義內涵。私有財產和共產主義,批判和展望對黑格爾的批判和吸收.
值得注意的是從此以後,馬克思基本沒有再用過「異化」這個詞。這說明,這個觀點是早期馬克思對資本主義不成熟認識的一個體現。
但西方馬克思主義就是從「異化」開始對馬克思經典著作的重新解讀的。
認識:
手稿具體揭示了在當時歷史時期的資本主義社會中無產階級的現實生活狀態( 分析指出工人的這種形同牛馬的生活不是人之為人的正常狀態是異化狀態),探討了工人現實的生活境遇產生的根源(在對人性),人的本質等問題考察的基礎上勾勒了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的狀態。而科學發展觀的實現,是一場偉大而生動的社會實踐活動,這場實踐強調把「以人為本」作為經濟建設、社會建設的根本目的和要求,使人的本質屬性在波瀾壯闊的社會發展實踐中得以充分和完整的展現。
手稿中以人類為本,以非異化狀態的人為本,以一般的人與具體的人、現實的人與理想的人統一為本,以人與自然的統一為本正是充分說明科學發展要義的源頭性思考。
人是國家和社會的主體和主人,也是全部社會活動的主體,一切生產和經濟活動是人民群眾的活動,也是為了人民群眾的活動。離開這一點,物質生產以至國家和社會的發展既不可能取得真正的成功,也必然發生異化。「科學發展觀,是用來指導發展的,不能離開發展這個主題,離開了發展的主題就沒有意義了。」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但這種以人為本的發展觀由於始終強調「人」是發展理論的制定與完善者,人既是發展的動力,又是發展的目的,一切發展都要圍繞「人」這個中心來進行,所以它能超越單純的物質生產主義所追求的「以物為本」或「以利為本」的價值理念和將人單純工具化的行為和做法,並在事實上把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理論與實踐追求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王虎,科學發展觀實現的動力域場探微——基於對人的本質思想的三重論析
丁春華,馬克思主義以人為本思想溯源——以《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為依據
『叄』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論析 怎麼評價
文化的本質與人來的本質具有同一自 性,文化應為人的發展服務。但在私有制條件下,文化異化為人的異己力量,即工人和資本家的雙重文化異化,從而阻礙了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文化異化的出路在於 實現共產主義。全面把握共產主義消除異化的理論對當前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構建具有指導意義。
『肆』 如何讀馬克思的《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是馬克思第一次試圖對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和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進行批判性考察,並初步闡述自己的新的經濟學、哲學觀點和共產主義思想的一部早期文稿。它主要是由三個筆記本組成:
筆記本I
是馬克思在研讀了讓·巴·薩伊的《論政治經濟學》和亞·斯密的《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兩部著作並寫了摘要之後,用比較短的時間寫出的。斯密把資產階級社會中工人階級、資本家和土地所有者的收入形式即工資、資本的利潤和地租視為他的價值理論的核心因素,稱它們是收入、交換價值的原因和自然價格的組成部分。馬克思把斯密學說工資、資本的利潤和地租這三個經濟范疇加以比較分析,揭示了斯密學說的矛盾。他把筆記本I分作三欄,各欄分別加上標題《工資》、《資本的利潤》和《地租》。馬克思在闡述和分析時按標題分三欄或兩欄書寫,後來甚至不分標題分欄書寫。
『伍』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講述了什麼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是馬克思系統研究政治經濟學的第一個成果,雖然這部著作尚有未成熟的地方,然而在馬克思的思想發展史上有著重要地位。在《手稿》中,馬克思對唯物史觀的某些命題作了非常重要的論述,如通過對人的勞動分析進而說明人們的社會關系。
馬克思是從黑格爾對人的勞動分析人手的。馬克思指出,黑格爾站在現代經濟學家的立場上把勞動看作人的本質,看作自我確證的本質,但是黑格爾並沒有看到勞動的消極方面,即沒有看到勞動所受到的來自客體的制約;更為重要的是,黑格爾從整體上輕視人類的物質生產勞動。他「唯一知道並承認的勞動是抽象的精神的勞動」。馬克思認為,人的勞動的積極方面表現為人對自然的改造,其消極方面則表現為人從屬於自然,人如不改造自然,就無法維持生命的延續。人正是通過不斷改造自然的活動才培養了人的本質特徵和人的本質力量。在馬克思看來,作為人的勞動是自覺的、有意識的並能夠從他所創造的世界中直觀自身,是精神活動和物質活動的統一。馬克思還改造和吸收了費爾巴哈的「類」的概念,認為只有勞動才使人形成為「類」。這就為唯物史觀的創立奠定了最初的基礎。因為人的「類生活本身即社會」,而「國家是由人們組成的」,也是一種類生活,人把自己看作是社會存在物。這一系列的新觀點,都指明要探尋歷史的奧秘,必須從人出發,從人的勞動出發。人的勞動才是蘊含著歷史之謎的關鍵范疇。這樣,馬克思就抓住了理解人類歷史的最終的決定力量即人類的物質生活條件。在馬克思看來,歷史的發展使勞動產生了異化,通過勞動異化的分析,我們能夠進一步了解人類社會生活的本質。所以有必要對異化的原因進行分析來探尋歷史發展的規律。異化勞動表現在四個方面:第一,表現在勞動者的勞動與勞動產品的異化上。
這就是說,勞動所生產出來的產品是作為一種異化的存在物和勞動者相對立的。這是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活動的某種概括:工人生產的產品越多,他就越貧困。這種異化勞動為工人帶來的是災難。勞動建造了宮殿,但工人卻住進了貧民窟。勞動創造了美,但工人卻變成了畸形。
第二,勞動自身的異化。
這就是說,勞動對勞動者而言是否定的、外在的。工人在勞動中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發揮自己的體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體受到摧殘,精神受到折磨。這種勞動不是自願的而是強制的,不是屬於自己的,而是屬於別人的。
第三,異化勞動表現為勞動者與人的類本質的異化。
這種表現是上面的異化合乎邏輯的結果。異化勞動從人那裡奪去了勞動產品,從外部強加給勞動者,也就從人那裡奪走了他作為人的類生活。人類自己的本質變成了僅僅是維持自己生存的手段,這樣人的類本質也就和人自身相異化了。
第四,人與人相異化。
這是馬克思關於異化勞動的分析最為重要的結論。如果一個人的勞動都不是屬於他自身的,那麼他的產品、他的活動屬於誰?這樣,異化勞動的根源就找到人與人的關繫上來,必然通過生產關系和財產關系來加以說明。這正是唯物史觀的重要的觀點之所在。馬克思指出:「通過異化的、外在的勞動,工人生產出一個跟勞動格格不入的、站在勞動之外的人同這個勞動的關系。工人同勞動的關系,生產出資本家(或者不管人們給僱主起個別的什麼名字)同這個勞動的關系。」
馬克思認為,異化勞動只是在人類社會的一定發展階段上出現的現象,它的發展必定會導致自身的否定,從而消滅異化,恢復正常的勞動樂趣。他甚至把共產主義理解為是私有財產即人的自我異化的積極的揚棄。
我們知道,馬克思在《手稿》中是使用黑格爾和費爾巴哈用過的「異化」的概念來批判私有財產的。這種批判雖然包含著深刻的思想,但還不是從資本主義制度的內在聯系出發的。馬克思所由以出發的感性具體是這樣的客觀經濟事實:工人創造的財富越多,他越貧困;工人勞動的產品彷彿是一種外在的東西和權力與他對立著。不僅如此,就連勞動自身也成為一種外在於他的東西和他對立著,不屬於他,而屬於另一個人。勞動的異化使他對自己的族類也異化了。這種異化的實質在於從事生產勞動的人創造了不屬於他的產品,同時也就創造了非生產者佔有生產資料和產品的權力。可以說,這是對資本主義制度下資本和勞動對抗的較為抽象的概括。這個結論已經撇開了資本主義社會中許多關於自由、平等的虛假表象,而抽取了所有對抗現象的某種共同的東西。但是這種抽象仍然沒有涉及到資本主義制度的深層結構。這正好反映了這樣的狀況,唯物史觀仍在開創之中。《手稿》提出的只是唯物史觀的一個初步的輪廓,許多細節仍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尤其是從政治經濟學角度的進一步研究。
『陸』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對社會主義建設與發展有何啟示意義 百度網盤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對社會主義建設與發展有何啟示意義?網路網盤不好意思,因為這個我不《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對社會主義建設與發展有何啟示意義?網路網盤不好意思,因為這個我不了解,對不起。
『柒』 馬克思《1844經濟學哲學手稿》讀書筆記
如果不是要應試的話,建議這個就不要看筆記了,像哲學史那樣比較龐大的內容通過筆記往往可以方便把握,一本書的筆記看起來好像就沒有必要了,最好去直接讀讀原作。
『捌』 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的美學價值
網路一下就有很多呀,自己慢慢「借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