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金融經濟學問題
個人感覺是錯誤來的。
由於自在美國讀研,所以可能我的解釋僅供參考。
套利(arbitrage),是指投資者或借貸者同時利用兩地利息率的差價和貨幣匯率的差價,流動資本以賺取利潤。通常指在某種實物資產或金融資產(在同一市場或不同市場)擁有兩個價格的情況下,以較低的價格買進,較高的價格賣出,從而獲取低風險的收益。
也就是說雖然套利不需要資金投資,但是你需要利用利息差,那這就牽扯到利率和利率期限了。
或者這么想,在t = 0你一定是先賣空一個金融商品,在買進一個,這樣初始資金投資才是零。既然你先賣空了,以後可是要還的,就一定牽扯到利率期限了。
B. 金融經濟學中的強套利什麼意思
套利( arbitrage): ,在金融學中的定義為:在兩個不同的市場中,以有利的價格同時買進或賣出回同種或本質相同的證券的行為答。投資組合中的金融工具可以是同種類的也可以是不同種類的。 在市場實踐中,套利一詞有著與定義不同的含義。實際中,套利意味著有風險的頭寸,它是一個也許會帶來損失,但是有更大的可能性會帶來收益的頭寸。
答:一開始的釜底抽薪,再來一次揚湯止沸,如此循環的宰羊毛。
C. 有限套利理論的有限套利理論的基本觀點
自20世紀80年代末期開始,行為金融理論的研究得到了飛速發展。與有效版市場理論相悖,行為權金融理論的核心論點是,現實中的套利不僅充滿風險,而且作用有限。伴隨著行為金融學的發展,許多西方學者對現實市場中投資者的有限套利行為進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內容豐富的有限套利理論。
該理論認為,市場不完善、投資者非理性、激勵約束機制不健全等因素使套利者的套利行為受到限制,無法完全甚至不能糾正市場價格的偏離。假定不考慮資產替代性問題,從導致套利者套利行為受限制(即有限套利)的性質出發,這些因素又可劃分為2類:時間約束和資金約束。
時間約束是指,相對於套利者買賣資產的期限而言,相關資產價格回歸其基本價值的期限更長,使得套利者不得不在價格回復到基本價值水平之前出售或購入相關資產。
資金約束是指,由於資金規模的限制,當套利者面對套利機會時(資產價格低於其基本價值),無法購入合意規模的相關資產。對於一般套利者來說,資金約束可能緣自信貸配給;對於專業套利者來說,資金約束則可能緣自普通投資者的撤資——比如,就開放式基金管理人而言,若過去業績欠佳,則有可能面臨基金投資者的贖回。
D. 金融經濟學的分類
傳統金融理論
傳統金融理論對經濟主體的偏好和金融資產的收益率的概率分布狀況都有著嚴格約束的假設。這些嚴格的約束導出了一個著名的理論框架,即經濟主體對金融資產的選擇主要依據資產收益的平均值和方差程度。由這個理論框架所直接推導出來的理論就是我們所熟悉的資產組合選擇的平均值一方差理論(themean—variance analysis)。1955年,現代「共同基金定理」的思想之父——馬克維茨(M·Markowitz)最先對現代資產組合理論進行了探索。按照該理論,由於投資收益是不確定的,故通常用概率函數來刻畫投資收益可能出現的各種結果,用資產的實際收益率對預期收益率的背離程度來測度資產收益的不確定性,即風險。基於這種收益與風險的理念,投資者運用效用最大化的決策准則,在所有可能的投資方案中集中求出投資決策的最優解。
套利定價理論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揭示出了在資本市場達到均衡時資產收益(資產定價)的決定機制。但是,該模型基於眾多的假定,其中一些假設與現實不甚吻合,並且一些經驗結果與模型相悖。這就促使人們去建立新的金融經濟學理論。
斯蒂芬·偌斯(Stephen·A·Ross)於1976年提出了一種新的資本資產均衡理論。這就是金融經濟學的第二種研究方式,被稱為套利定價理論(ArbitragePricingTheory,APt)。該理論認為風險可由幾個因子產生,而不像CAPM那樣基於一個風險因子,這與許多經驗結果相吻合。並且,CAPM是APT的一個特例,後者的假定又大大少於前者的假定。因此,普遍認為,APT是CAPM的一個較好的替代理論。
公司融資結構理論
金融經濟學第三個方面的文獻集中於討論公司的融資結構問題(TheFinancialStructure)。莫迪格利安尼(Modigliani)和米勒(Miller)1956年在《美國經濟評論》上共同發表的「資本成本、公司融資和投資理論」(MM定理),標志著現代公司融資結構理論的形成。它所揭示出來的無關性結果與我們的常規性思維相矛盾。我們甚至可以斷定,在公司融資結構理論方面將不再會有其他類似的與常規思維相差程度如此之大的理論結論。因此,MM定理居然認為,公司的融資結構及其股息政策對公司的價值毫無影響。畢竟,我們通常都認為,融資結構對一個公司的成功來說很關鍵,並且股票市場對一個公司的股息政策相當敏感。
MM定理發現的重要性曾經被廣泛地誤解了。MM定理固然指出了公司融資結構的無關性,然而它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它含蓄地引導了人們開始去認識所有建立在完全金融市場假設的基礎之上的模型的不足。它不僅驅使人們不去接受公司融資人員的有關建議,而且指出了這些建議所賴以成立的理論基礎的不足之處。
金融市場不完全性理論
金融經濟學第四個方面的發展就是關於金融市場的不完全性(incompleteness)的研究。進入90年代以來,信息經濟學正式被引入對金融市場和金融制度的研究,標志著現代金融經濟學進入了——個最新的發展階段,也是現代金融經濟學的最新發展成果。這方面的文獻都試圖放棄完全市場難題中的某——條件,比如條件之一——存在可供單個的金融索償權交易的一系列市場。而關於市場不完善的假設與完全市場難題的一個根本性的分歧在於關於信息不對稱的假設之上。由於允許經濟主體擁有不同的信息,他們相關的行為改變了,由此市場交易難題的基本方面也隨之改變了。當經濟主體不能夠觀察到貿易的標的物或者不能觀察到市場上所有其他人的行為時,市場交易就變得相當困難了。有關不對稱信息的文獻已經研究出了在有借款意願的人和有貸款意願的人之間所存在的最優制度安排。在這里,有借款意願的人和有貸款意願的人所接受到的信息並不是一樣的。
不對稱信息的介紹為激勵問題的研究開辟了道路。一旦契約雙方不能以相同的成本獨立地觀察到金融市場上的信息,那麼,其中的一方就會有假裝的傾向。他通過假裝,從而誘導另外一方去作出與其自身利益相反的決策。這種類型的激勵問題破壞了金融市場上契約的原本內在運行機理,進而使得建立在對相互利益的期待基礎上的市場交易無法成立。簡言之,激勵問題可能導致市場的關閉。同時,激勵問題又會刺激其他類型的制度安排的發展,這些制度安排主要功能將是充分吸收和控制信息問題。
E. 請問金融和金融經濟學有何區別主要在該專業的就業方面
就業方向,二者沒有多大區別。
嚴格說,金融和金融經濟學都不是規范的專業稱呼,大學普通本科專業目錄里只有金融學、金融工程專業。
一般把專業稱為金融,而不帶「學」的,是職業技術院校的稱法,表明培養上是注重金融實際應用的。
而稱為金融經濟學,表明重視金融理論。它是理論經濟學下設的少數高校自設專業,是經濟學的一個分支。是運用經濟學理論探索、研究金融學中的均衡與套利、單期風險及多期風險配置、最優投資組合、均值方差分析、最優消費與投資、證券估值與定價等,逐漸形成並發展起來的一門嶄新的經濟學與金融學交叉性的學科。
但可以告訴你的是:很多新興專業的師資和教學未必成熟,如果你妹妹對研究感興趣也可考慮,畢竟這些專業標新立異。
推薦考慮金融或金融學專業。
F. 金融經濟學的目錄
引言
第1章一般經濟均衡
第2章無套利定價理論
第3章期望效用理論
第4章風專險厭惡分析
第5章隨機占優屬
第6章投資組合選擇理論
第7章兩基金分離定理
第8章資本資產定價模型
第9章套利定價理論
第10章連續時間金融
第11章Black—Scholes期權定價公式
第12章利率期限結構
第13章Modigliani—Miller定理
第14章有效市場理論
附錄
G. 金融經濟學的內容
第1章簡要介紹一般經濟均衡理論,包括金融經濟學的基本框架和我們內要用到的基本理論。第容2章定義無套利定價理論,並且介紹了無套利定價等價形式——鞅表現形式。第3章介紹金融科學研究的理論框架——期望效用理論。第4章介紹風險厭惡分析,包括整體分析。第5章介紹隨機占優,包括一階、二階和一般的隨機占優理論。第6章簡要介紹了投資組合選擇理論。第7章介紹兩基金分離定理。第8章介紹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第9章介紹套利定價理論。第10章是連續時間金融研究的准備工作。第11章介紹推導BlackScholes期權定價公式。第12章介紹利率期限結構的基本內容。第l3章介紹研究公司資產結構的Modigliani—Miller理論。第14章闡述有效市場假說。
最後本書還給出了三個附錄,是筆者早期寫的介紹性文章,分別介紹數理經濟學、金融經濟學和Black Scholes期權定價公式。雖然很多年過去了,但是內容並不顯過時,建議讀者通過閱讀這些附錄,能夠更整體地把握金融經濟學。
H. 有限套利理論的有限套利理論概述
這些在文獻上稱為有限套利(limits arbitrage)的論文構成了行為金融學兩大理論板塊的一塊。內
傳統金融學方法的核心是假容定套利是完全的(無風險的),換言之,市場機制總是能夠通過精明而理性的投資者(套利者)迅速糾正任何錯誤定價(mispricing)。從期權定價理論到公司資本結構理論,這一基本假設體現在標准金融理論(standard financial theory)的各個方面。然而,現實市場環境往往使該基本假設難以成立,從而降低了許多標准金融理論對現實經濟世界的解釋力;也正因如此,對這一基本假設的弱化促進了現代金融理論的發展。有限套利理論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
I. 金融學和金融經濟學的區別高手速進~!急!
從比較廣泛的意義上來說,金融學屬於經濟學研究領域,金融學是專對金融貨幣流通市場上的經濟活動的研究(如期貨 股票 債券 保險 銀行 風險投資等等)。大學里所見的一般性經濟學專業主要偏向學術研究,其研究的面很廣,課題很大,所以一般不針對具體實用的經濟學科領域。 但是從經濟學基本理論研究衍生出了很多新的經濟學分支,比如信息經濟學,環境經濟學(non-market methods分析方法就是一個很重要的擴展)等等.
從另外一個角度而言: 金融學發端於經濟學,但如今已經從經濟學中相對獨立出來,有了比較系統的研究方法.同時,現代金融學依然停留在現代經濟學的新古典分析框架內. 其特點是從微觀主體的理性行為入手(行為金融學考也慮了非理性行為,比如錨定效應), 構建考慮時間和不確定因素的市場均衡體系, 考察金融系統在資源跨期配置中的機制和作用. 金融學開創了經濟學中比較獨特的研究方法,比如說金融資產定價中常用的無套利分析, 實際上比經濟學中的供求分析更specific,在市場中更容易實現.此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新古典經濟學發展的預期的概念在金融學中得到了很好的應用.金融學考慮了市場中的隨機因素, 因此市場主體的預期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並且依賴數理和計量工具進行相對精確的分析.
從program的角度來說:
1, 國外大學開設的和金融有關的master項目五花八門,但是都是偏向應用的,課程也不盡一致.這些program大多都在商學院,偏向實證分析.經濟系很少見到開設類似項目,雖然也有.有一些master program是培養可以進行技術分析的專業人員的,所以對數學應用能力要求較高,比如數據處理,統計計量分析,比較高級的軟體等等. 具體內容,大家還要看具體學校開設的具體項目的介紹和她們的課程結構.
2, phd program. 國外一些大學的商學院會培養金融學博士.但是絕大多數經濟系都可以培養金融學博士,雖然其名稱可能是經濟學博士.金融經濟學,金融計量學,這些項目課程都是高度數理化的,還有宏觀金融,比如說國際金融之類的,這方面的研究很多時候也被歸入宏觀經濟學研究.
最後,還有一點就是,公司金融,這個領域有點交叉的意思,可能也可以稱為公司財務.涉及金融學和管理學的許多東西.
J. 有沒有研究生金融經濟學專業的學生,求解答
就業方向,二者沒有多大區別。
嚴格說,金融和金融經濟學都不是規范的專業稱呼,大學普通本科專業目錄里只有金融學、金融工程專業。
一般把專業稱為金融,而不帶「學」的,是職業技術院校的稱法,表明培養上是注重金融實際應用的。
而稱為金融經濟學,表明重視金融理論。它是理論經濟學下設的少數高校自設專業,是經濟學的一個分支。是運用經濟學理論探索、研究金融學中的均衡與套利、單期風險及多期風險配置、最優組合、均值方差分析、最優消費與、證券估值與定價等,逐漸形成並發展起來的一門嶄新的經濟學與金融學交叉性的學科。
但可以告訴你的是:很多新興專業的師資和教學未必成熟,如果你妹妹對研究感興趣也可考慮,畢竟這些專業標新立異。
考慮金融或金融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