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關於會計職業道德的書有哪些
最主要的就是《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因為會計從業資格考試有一個項目就是考這個 需要足夠的耐心與時間來進行記憶 還有牌套的輔助習題 習題中需要把歷年的考試試題做通透了 另外在《中財》《 高財》《 審計 》《稅法》和《經濟法》中又有不同比例的滲透 《經濟法》中涉及較多 望學習進步 謝謝
Ⅱ 急:《財經法規與職業道德》與《經濟法基礎》是相關連的嗎
不怎麼相連,經濟法側重於法德概念,與法的淵源,財經法側重於財務方面的相關法則,及一些職業道德等,但是考初級的話,經濟法里又新增了內容,或多或少會包含財經法規里的相關知識,所以還是復習看一下為好。
Ⅲ 經濟法問題—經濟法主體和義務所指向的對象有「道德產品」 道德產品又是什麼
道德產品
2008-07-11 10:19:04 來自: 澀小道
那些投入巨大的資金去履行社會責任的公司,往往被稱為「道德」的公司,「善良」的公司,那麼這種「美德」會得到消費者的回報嗎?換言之,對公司來說,「道德」價值幾何?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毅偉商學院(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s Ivey School of Business)的兩名研究人員Remi Trudel和June Cotte最近發表在《華爾街日報》上的一篇研究文章,就是這個問題的實證研究結果。盡管實驗的對象是與中國消費者有所區別的加拿大消費者,但是結果或許也可以為中國企業提供一些思考的借鑒。
所謂「道德的產品」,一般是指企業在生產該產品的過程中遵循了較高的道德標准。首先,公司在利益相關者關系方面處理很好;其次,它踐行了先進的環保標准;第三,它尊重人權,在海外工廠沒有使用童工強制勞動力。為了檢驗「道德產品的市場效果」,研究人員設計了三個實驗。
在第一個實驗中,組織者設置了兩個問題:消費者願意為「道德的產品」多支付多少,願意為他們認為「不道德的產品」少付多少?組織者召集了97個成人咖啡消費者,問他們可以承受的一磅咖啡豆的價錢。該實驗採用了一個在北美見不到的咖啡豆品牌,這樣就保證實驗參與者都不熟悉它。在回答問題之前,他們被分成三個小組,第一組獲得了這家公司生產標准方面的積極信息,第二組獲得了消極消息,第三組獲得了中立信息(這就是消費者在商店購物時的真實狀況)。隨後,第一組表示他們願意支付的平均價格是9.71美元,第二組願意的平均價格是5.89美元,第三組願支付的平均價格則是8.31美元。第二組對這家咖啡豆公司不良行為的懲罰,遠重於第一組對這家公司的獎勵,第二組出的價格比第三組少2.42美元,而第一組卻比第三組多出了1.4美元。
由此可見,關於產品生產者的「不道德信息」對消費者的影響力近乎「道德信息」影響力的兩倍。這個實驗告訴企業家們,如果向生產「道德的產品」方向努力,並就此做適當的宣傳,就將收益甚多。
一個100%道德的產品與一個50%道德的產品、一個25%道德的產品,市場收益有所區別嗎?區別多大?作者做了第二個關於仿製T恤衫的實驗。先把218人分成5組,第一組被告知T恤衫含棉量是100%,第二組被告知含棉量是50%,第三組是25%,第四組被告知這些產品不道德,第五組所獲得的信息是中立的。除了第五組之外,其餘四組被展示了一個短片,關於無機棉產品對環境的破壞作用。接下來這些參與者被詢問,他們在15-30美元之間願意為這些襯衫支付什麼樣的價錢。就像在第一個實驗中看到的那樣,人們願意為「道德的產品」多付一點點錢,他們對「不道德的產品」的懲罰也遠重於對「道德產品的獎賞」。但是消費者並不願意為道德層次不斷提高的產品出更高的價錢。第三組出的平均價是20.72美元,並不比第二組出的20.44美元和第一組出的21.21美元高出多少。
這看起來是說,一旦企業的行為達到一定的道德臨界點,消費者就願意為他們的產品支付更高的價格。但任何超過這個臨界點的行為都可能會加強公司的形象,卻並不會促使人們支付更高的價錢。
第三個實驗則檢驗人們對公司道德的預期的影響力。如果人們預期公司的行為更加符合道德,那麼這將在多大程度上改變他們懲罰或者獎勵這些公司的行為?
84個咖啡消費者被分為三組,仍然分別被傳遞了有關產品生產企業的正面、負面和中立信息,但每一組又根據他們對公司道德期望的高低被分為兩組。結果再次證明,無論他們的期望高低,消費者還是願意為「道德的產品」比「不道德的產品」和不了解的產品支付更高的價錢。負面信息比正面信息對消費者的影響更大。期望高的一組會比期望低的一組對公司的獎懲力度更大。為了「道德的產品」,期望高的一組願意支付的平均價格是11.59美元,而期望低的一組願意支付的產品平均價格只是9.9美元;為「不道德的產品」,期望高的一組願意平均支付6.92美元,而期望低的一組願意平均支付8.44美元。由此可見,企業應該細分它們的市場,做出特別努力接觸那些道德標准高的消費者,因為他們可以為那些「道德的產品」支付潛在的最大利潤。
來自:http://www.wangjiankun.com/
Ⅳ 財經法規及職業道德是經濟法概論嗎
不一樣。
《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是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的一門科目,上面的內容主要講的還是和會計有關的。
有五章。會計法律制度;支付結演算法律制度;稅收法律制度;財政法律制度;職業道德。
打個比方,如第二章,支付結演算法律制度。這一章一直在講銀行賬戶、支票、匯票、現金等一些基礎問題,到最後一節會講違犯的處罰。而涉及到得法律是 會計法 ,和經濟法不是一個概念。
Ⅳ 經濟法調整()A社會關系B經濟關系C特定范圍的經濟關系D道德關系
經濟法調整
C特定范圍的經濟關系
請好評
~如果你認可我的回答,請及時點擊【採納為滿意回答】按鈕~
~手機提問者在客戶端右上角評價點【滿意】即可。
~你的採納是我前進的動力~~
Ⅵ 客觀題和主觀題分別是什麼意思區別又在哪
客觀題是讓考生從事先擬定的答案中辨認出正確答案的題目。題型有判斷題、選擇題、匹配題等。客觀題也稱固定應答型試題,以客觀題為主體的試卷有足夠的覆蓋面,閱卷、評分完全避免閱卷人的主觀因素的干擾,還可以通過機器閱卷,提高閱卷效率。
主觀題,是指那些能更好地考查學生具體情況或個性的試題。通過這類試題的考試,可以全面了解學生對某門課程的某個具體部分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可以測試學生精確地回憶所學內容,靈活地組織材料,清楚地表達問題,深刻地了解問題實質的能力。
因此,主觀題是現代考試中的一類最基本的題型,各科考試都有此類試題。
一、本質上的區別
主觀題要答題者根據自己積累的經驗、觀點、看法,對某一問題進行「自以為是」的闡述,並不設唯一的答案,考察的是答題者的知識積累和對生活的認知程度。
客觀題就是反映社會生活本來面目,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問題,往往考察人的知識面。
二、題目類型區別
1、主觀題的題型有簡答題、論述題、應用題、作文題等。主觀題也稱自由應答型試題。
2、客觀題題型有判斷題、選擇題等。
三、答題優勢不同
1、主觀題對於考查考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創新能力等方面有獨到的功能,但評分容易受到評卷人的主觀因素影響。
2、客觀題也稱固定應答型試題,以客觀題為主體的試卷有足夠的覆蓋面,閱卷、評分完全避免閱卷人的主觀因素的干擾,還可以通過機器閱卷,提高閱卷效率。
(6)道德和經濟法擴展閱讀;
主觀題的優勢;
由於客觀題具有命題的靈活性大、知識覆蓋面廣、考查內容的偶然性小以及采分的客觀性強和速度快等優點,因此學校考試和各種校外考試,均廣泛地採用了客觀性試題,並且所佔分數比例,已大大超過主觀試題。
一次考試能否及格或能否獲得高分,客觀試題的得分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探索客觀題的答題規律,已經引起了越來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關注。
Ⅶ 誰來告訴我會計初級里的 (經濟法 )和以前會計從業里考的(財經法規和職業道德)有沒有雷同
您好,初級中的復經濟法和以前制的財經法規中有部分內容是相似的,但是經濟法中的內容要比財經法規中的內容要深入一些,而且每年的內容都會根據最新政策進行更新,您如果准備備考初級的話建議您購買最新版的教材進行復習。也可聯系我為您發送最新版教材的電子版。
Ⅷ 司法考試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分別考什麼科目
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客觀題考試共兩卷。分為試卷一、試卷二,每張試卷100道試題,分值為150分,其中單項選擇題50題、每題1分,多項選擇題和不定項選擇題共50題、每題2分,兩張試卷總分為300分。
具體考試科目如下:
試卷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法理學、憲法、中國法律史、國際法、司法制度和法律職業道德、刑法、刑事訴訟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試卷二:民法、知識產權法、商法、經濟法、環境資源法、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民事訴訟法(含仲裁製度)
主觀題考試為一卷,包括案例分析題、法律文書題、論述題等題型,分值為180分。主觀題考試設置選做題的,應試人員可選擇其一作答。
具體考查科目為: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法理學、憲法、刑法、刑事訴訟法、民法、商法、民事訴訟法(含仲裁製度)、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司法制度和法律職業道德。
證書:
A證——必須以本科及以上學歷報名,分數達到360及以上,才可以獲得A證。
B證——戶口屬於放寬地區的法律專業專科考生,司法考試成績在360以上。
C證——屬於國家規定放寬學歷條件地區,報名學歷為法律專科,當年考試成績達到公布的放寬地區合格分數線的考生。
注意:改革後原法律職業資格B證已經取消,只有A、C兩類證書,但原已考過司法考試的考生,證書不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