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經濟學研究的兩大基本問題是什麼怎樣理解
這是經濟學研究的是資源最優化配置的問題。
兩大基本框架原理是:
1. 最優化原理均衡原理
最優化原理是人們總是選擇他們能夠支付的起的最佳組合。
2.均衡原理
均衡遠離是價格會在市場的作用下自行調整,直到人們的需求數量和供給數量相等。
根據以上所述,可以這樣理解:
1.生產什麼?這就涉及到了資源應該如何配置的問題。
2.為誰生產?這就涉及到了分配問題,即產品如何分配的問題
3.怎麼生產?這里涉及到兩個問題,一是在解決問題1的前提下,如何實現資源利用效率的問題,即宏觀經濟學的核心問題即產出;二是從增長角度看,就是技術進步對於產出或效率提高作用問題。
以上供參考。
2. 經濟學主要研究什麼問題
經濟學是一門研究人類行為及如何將有限或者稀缺資源進行合理配置的社會科學。所謂社會科學就是研究人的行為與群我關系的學科,或以行為科學稱之。而經濟學所研究的就是個人與社會的經濟行為。所謂的經濟行為就是選擇的行為。
經濟學研究物品或勞務的生產、分配和消費,以及這一過程中有限資源的消耗和使用。
起源及沿革
亞當·斯密
英國人亞當·斯密Adam Smith是公認的「經濟學之父」,於1776年著《國富論》一書(全名《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國富論》是近代經濟學的奠基之作,也是資本主義自由經濟的理論基礎。亞當·斯密提出「看不見的手」的概念,即市場自動調節資源的分配。同時主張政府無作為,不幹涉經濟發展。
在《國富論》的指導思想下,早期資產階級國家政府為本國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必需的自由空間。近代資本主義藉由新興工業革命的技術和航海術的進步,從而得到了蓬勃的發展。
卡爾·馬克思
《國富論》之後的100年,自由主義經濟繁榮的背後漸漸顯露出周期性經濟危機的必然和社會財富分布不均、貧富懸殊的弊端。德國人卡爾·馬克思認為一個國家的經濟的代表是其勞動力,而自由資本主義經濟以追求利潤的最大化為目的。為了達到此目的,資本家極度地苛刻工人以降低生產成本。馬克思在其1867年出版的《資本論》中提出「資本主義原始積累」和「剩餘價值」等理論,認為資本主義發展中的階級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他預言資產階級將會被無產階級取代,國家的概念將會消失,社會各層面革新和資源重新分配,最終出現理想的共產主義社會。
約翰·凱恩斯
進入20世紀,亞當·斯密所主張的自由資本主義已呈現出種種的病態和危機。生產力的高度發展導致商品的生產過剩,破壞了經濟的供需平衡關系。壟斷的資本主義企業為了保持利潤從而大幅度地削減工資,甚至裁員。這一舉措施直接導致工人、同時也是消費者的收入下降,對商品的需求更為緊縮,最終導致供需關系的崩潰。20世紀初的美國大蕭條就是典型的例子。
1936年英國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發表了《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他主張國家應在宏觀上採取擴張性的經濟政策,使用調節利率,稅率以及增加政府開支等方法平衡供需的結構。凱恩斯主義打破了「看不見的手」的教條,成為二次世界大戰後西方經濟學的主流。而凱恩斯本人也被譽為「戰後繁榮之父」。
3. 經濟學研究的基本問題是
人的慾望及其滿足說。
西斯蒙第和羅雪爾都曾提到過經濟學研究的是「人」。但他們所講的人的概念比較含糊。
主觀經濟學派的先驅者馬斯夏在(經濟和諧)中明確指出,「政治經濟學的對象是人」,並解釋說,「慾望、努力、滿足,這就是經濟觀點中的人」。
奧地利的門格爾則明確把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規定為人的慾望及其滿足。他把經濟學分為應用經濟學、歷史統計經濟學和理論經濟學,他在(國民經濟學原理>中指出,理論經濟學研究的是人類為滿足其慾望而展開其預籌活動的條件。龐巴維克和維塞爾依然都把人的慾望及其滿足作為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傑文斯也指出,經濟學為人快樂與痛苦的微積分學。
4. 經濟學核心問題什麼,為什麼
經濟學的核心問題是經濟規律。因為政治經濟學根據所代表的階級的利益為了突出某個階級在經濟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自發從某個側面研究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科學經濟學自覺從整體上研究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
在對稱經濟學看來,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只是經濟規律的展開和具體表現,經濟學的對象應該是資源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後面的經濟規律與經濟本質,而不是停留在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層面。停留在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層面的,是政治經濟學而不是科學的經濟學。
(4)經濟學研究的問題擴展閱讀
幸福經濟學 以人的幸福、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可持續發展為經濟發展的動力、標准、目的,以價值機制為經濟與經濟學核心機制的經濟學。屬於對稱經濟學範式,是對稱經濟學的分支學科,與傳統經濟學屬於不同的經濟學範式。
市場經濟學研究市場經濟產生、存在、發展規律和典型形態的經濟學。
對稱經濟學 對稱經濟學是運用對稱的、五維空間的、復雜系統論的方法,以經濟主體與經濟客體的對稱關系為出發點,以主體性與科學性的統一、實證性與規范性的統一為基本原則,以對稱哲學為理論基礎,以對稱發展觀為核心。
建立起來的科學的、一般的、人類的、與政治經濟學相對而言的科學經濟學,是第一個由中國人自己創立的經濟學科學理論體系。以對稱哲學為理論基礎的對稱經濟學與以一般均衡理論為理論基礎的西方經濟學、政治經濟學是不同的經濟學範式。
由於對稱關系是宇宙的最深層本質,對稱規律是社會的最根本規律,對稱原理是科學的最基本原理,所以只有對稱經濟學才是科學經濟學。
5. 經濟學的基本問題是什麼
經濟學的三個基本問題概括來說就是:
一、生產什麼
二、如何生產
三、為誰生產。
拓展資料:
經濟學有以下幾種分類:
從研究的范圍來看:宏觀經濟學、中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
從歷史發展來看:家庭經濟學、政治經濟學。
從政府參與經濟發展的方式看:市場經濟、計劃經濟。
從經濟的主體來看:政府經濟(又稱公共經濟或公共部門經濟)、非政府經濟(包括企業經濟等)。
從經濟的研究對象來看:金融經濟學、產業經濟學等等。
經濟學
6. 經濟學研究的基本問題
經濟學的基本問題是經濟規律。因為政治經濟學根據所代表的階級的利益為了突出某個階級在經濟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自發從某個側面研究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科學經濟學自覺從整體上研究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
在對稱經濟學看來,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只是經濟規律的展開和具體表現,經濟學的對象應該是資源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後面的經濟規律與經濟本質,而不是停留在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層面。停留在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層面的,是政治經濟學而不是科學的經濟學。
(6)經濟學研究的問題擴展閱讀:
在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古代經濟學家看來,所謂經濟,就是創造價值滿足人的需要的功利活動,所謂經濟學就是教人創造價值滿足人的需要的經世致用的學問。
但隨著後來經濟的發展、貿易的出現、經濟全球化與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產生出商品經濟,發展出市場經濟,提升為知識市場經濟,衍生出虛擬經濟;經過西方古典-新古典-新興古典經濟學家與時俱進線性抽象的一路折騰一路演化,價值逐步異化為價格,異化為金錢,經濟活動逐步異化為賺錢,經濟學也就逐步異化為教人怎樣賺錢,包括怎樣投機賺錢。
古希臘在經濟思想方面的主要貢獻中,有色諾芬的《經濟論》,柏拉圖的社會分工論和亞里士多德關於商品交換與貨幣的學說。
色諾芬的《經濟論》,論述奴隸主如何管理家庭農庄,如何使具有使用價值的財富得以增加。色諾芬十分重視農業,認為農業是希臘自由民的最好職業,這對古羅馬的經濟思想和以後法國重農學派都有影響。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現代經濟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經濟學
7. 經濟學研究的基本問題是什麼
「經濟學的基本問題是經濟規律。因為政治經濟學根據所代表的階級的利益為了突出某個階級在經濟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自發從某個側面研究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科學經濟學自覺從整體上研究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
8. 單選:經濟學研究的基本問題是( )
經濟學研究的基本問題是(D、以上都包括)。
經濟學研究的基本問題包括生版產什麼以權及生產多少、怎樣生產和為誰生產。經濟學是研究價值的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的規律的理論。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和自然科學、其他社會科學的研究對象是同一的客觀規律。
(8)經濟學研究的問題擴展閱讀: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運用無產階級世界觀和歷史觀──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創立的闡明人類社會各個發展階段上支配物質資料的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的規律的科學。
與主流經濟學理論的研究範式不同,演化經濟學主要研究競爭中變化發展的市場過程,對應於靜態均衡的新古典經濟學。它以歷史的不可逆視角觀察經濟現象。它研究開放的系統,關注變革、學習、創造。競爭過程是非均衡的,具有路徑的依賴性的,被視為一種甄別的機制。
9. 經濟學研究的基本問題是什麼
經濟學研究的基本問題不同時期側重點不同,1、以個體經濟行為的"需求與資源的內矛盾"作為經濟學基本問題,發現了市容場的"邊際利益均衡機制",誕生了新古典主義經濟學; 2、以" 再生產流程問題"為經濟學基本問題,發現了社會再生產流程的"貨幣流量機制",誕生了凱恩斯主義經濟學; 3、以"生產關系的根源和本質"作為經濟學基本問題,導致了對資本的歷史運動規律的發現,誕生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4、以「市場資源配置」為經濟學基本問題,是現代市場經濟學。
10. 經濟學研究的三個基本問題是什麼
1、生產什麼以及生產多少。生產電視還是生產電腦、生產大炮還是生產黃油(希特勒的選擇是:寧要大炮不要黃油);生產多少台電視機、多少台電腦,用多少資源生產大炮,用多少資源生產黃油。
2、怎樣生產,用什麼樣的方法來生產這么多的產量與勞務,與生產方式,技術水平直接有關。
3、為誰生產。生產出來的產量和勞務用什麼樣方式分配到社會的各個成員中,即怎樣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