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分段解析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分段解析

發布時間:2021-02-24 13:40:12

A.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的核心核心內容是

那核心的種類什麼都還別簡單,通過不斷的咨詢就可以知道了,產品的核心內容那種。

B.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講述了什麼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是馬克思系統研究政治經濟學的第一個成果,雖然這部著作尚有未成熟的地方,然而在馬克思的思想發展史上有著重要地位。在《手稿》中,馬克思對唯物史觀的某些命題作了非常重要的論述,如通過對人的勞動分析進而說明人們的社會關系。

馬克思是從黑格爾對人的勞動分析人手的。馬克思指出,黑格爾站在現代經濟學家的立場上把勞動看作人的本質,看作自我確證的本質,但是黑格爾並沒有看到勞動的消極方面,即沒有看到勞動所受到的來自客體的制約;更為重要的是,黑格爾從整體上輕視人類的物質生產勞動。他「唯一知道並承認的勞動是抽象的精神的勞動」。馬克思認為,人的勞動的積極方面表現為人對自然的改造,其消極方面則表現為人從屬於自然,人如不改造自然,就無法維持生命的延續。人正是通過不斷改造自然的活動才培養了人的本質特徵和人的本質力量。在馬克思看來,作為人的勞動是自覺的、有意識的並能夠從他所創造的世界中直觀自身,是精神活動和物質活動的統一。馬克思還改造和吸收了費爾巴哈的「類」的概念,認為只有勞動才使人形成為「類」。這就為唯物史觀的創立奠定了最初的基礎。因為人的「類生活本身即社會」,而「國家是由人們組成的」,也是一種類生活,人把自己看作是社會存在物。這一系列的新觀點,都指明要探尋歷史的奧秘,必須從人出發,從人的勞動出發。人的勞動才是蘊含著歷史之謎的關鍵范疇。這樣,馬克思就抓住了理解人類歷史的最終的決定力量即人類的物質生活條件。在馬克思看來,歷史的發展使勞動產生了異化,通過勞動異化的分析,我們能夠進一步了解人類社會生活的本質。所以有必要對異化的原因進行分析來探尋歷史發展的規律。異化勞動表現在四個方面:第一,表現在勞動者的勞動與勞動產品的異化上。

這就是說,勞動所生產出來的產品是作為一種異化的存在物和勞動者相對立的。這是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活動的某種概括:工人生產的產品越多,他就越貧困。這種異化勞動為工人帶來的是災難。勞動建造了宮殿,但工人卻住進了貧民窟。勞動創造了美,但工人卻變成了畸形。

第二,勞動自身的異化。

這就是說,勞動對勞動者而言是否定的、外在的。工人在勞動中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發揮自己的體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體受到摧殘,精神受到折磨。這種勞動不是自願的而是強制的,不是屬於自己的,而是屬於別人的。

第三,異化勞動表現為勞動者與人的類本質的異化。

這種表現是上面的異化合乎邏輯的結果。異化勞動從人那裡奪去了勞動產品,從外部強加給勞動者,也就從人那裡奪走了他作為人的類生活。人類自己的本質變成了僅僅是維持自己生存的手段,這樣人的類本質也就和人自身相異化了。

第四,人與人相異化。

這是馬克思關於異化勞動的分析最為重要的結論。如果一個人的勞動都不是屬於他自身的,那麼他的產品、他的活動屬於誰?這樣,異化勞動的根源就找到人與人的關繫上來,必然通過生產關系和財產關系來加以說明。這正是唯物史觀的重要的觀點之所在。馬克思指出:「通過異化的、外在的勞動,工人生產出一個跟勞動格格不入的、站在勞動之外的人同這個勞動的關系。工人同勞動的關系,生產出資本家(或者不管人們給僱主起個別的什麼名字)同這個勞動的關系。」

馬克思認為,異化勞動只是在人類社會的一定發展階段上出現的現象,它的發展必定會導致自身的否定,從而消滅異化,恢復正常的勞動樂趣。他甚至把共產主義理解為是私有財產即人的自我異化的積極的揚棄。

我們知道,馬克思在《手稿》中是使用黑格爾和費爾巴哈用過的「異化」的概念來批判私有財產的。這種批判雖然包含著深刻的思想,但還不是從資本主義制度的內在聯系出發的。馬克思所由以出發的感性具體是這樣的客觀經濟事實:工人創造的財富越多,他越貧困;工人勞動的產品彷彿是一種外在的東西和權力與他對立著。不僅如此,就連勞動自身也成為一種外在於他的東西和他對立著,不屬於他,而屬於另一個人。勞動的異化使他對自己的族類也異化了。這種異化的實質在於從事生產勞動的人創造了不屬於他的產品,同時也就創造了非生產者佔有生產資料和產品的權力。可以說,這是對資本主義制度下資本和勞動對抗的較為抽象的概括。這個結論已經撇開了資本主義社會中許多關於自由、平等的虛假表象,而抽取了所有對抗現象的某種共同的東西。但是這種抽象仍然沒有涉及到資本主義制度的深層結構。這正好反映了這樣的狀況,唯物史觀仍在開創之中。《手稿》提出的只是唯物史觀的一個初步的輪廓,許多細節仍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尤其是從政治經濟學角度的進一步研究。

C. 請解釋: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提出的「四個異化」是哪四個並詳細解釋

1、工人同自己的勞動產品相異化。馬克思認為,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存在著這樣一個基本事實,即工人生產的財富越多,他就越窮。工人創造的商品越多,他自身就變為越廉價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貶值成正比。」這跟人的本質要求是大相徑庭的。「勞動所生產的對象,即勞動產品,作為一種異己的存在物,作為不依賴於生產者的力量,同勞動相對立」。所以,馬克思得出結論:「工人對自己的勞動的產品的關系就是對一個異己的對象的關系」。
2、工人同自己的勞動相異化。這種異化關系決定了工人同自己的勞動過程之間的關系也必然是異化的。工人在自己的勞動中無法肯定自己的生存意義,相反,只能否定自己。在勞動中,工人不能自由地發揮自己的體力和智慧,只能使自己的肉體和精神遭受摧殘。防紗的工人一年到頭只能圍著機器打轉,與機器人沒有差別,煤礦工人在礦井下工作,連安全都沒有保證。在馬克思看來,真正的勞動應當是一種自由自願的活動,這是人成其為人的一個基本條件,每一個勞動者都應該能夠體會到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可在資本主義社會中,這樣的勞動是不存在的。工人為了生活,沒有選擇的資格,工人的意願,在資本主義制度下顯得微不足道。而且這種異化的本質還是工人同勞動產品之間的異化的根源。勞動產品的異化是物的異化,勞動活動的異化是勞動者的自我異化。物的異化是勞動者自我異化的總結而已。
3、人同自己的類本質相異化。在馬克思看來,人的本質就是要勞動,要自由自覺的勞動。不允許人進行自由自覺的勞動,是違反人的類本質的。而在資本主義社會中,這種情況恰恰就發生了。自然界給人提供勞動加工的對象和人類生活資料,使人的肉體能生存。但是「工人越是通過自己的勞動佔有外部世界、感性世界,他就越是在兩個方面失去生活資料。」
4、人同人相異化。馬克思認為,當一個人分別同自己的勞動產品、勞動活動和類本質處於異化、對立狀態的時候,這些東西必然屬於另外一個「他人」。即就工人而言,這個「他人」就是有產階級、資本家階級。正是這部分人以及作為其政治依託的私有制才導致了工人與自己的上述三個規定處於異化狀態。也就是說,私有制度下的所有人都跟真正的「人」相異化,其本源就是私有制度。所以私有制度必須被批判和推翻。在《手稿》中,馬克思經常在同一意義上使用異化和外化兩個概念。在此,馬克思區分了對象化和異化。勞動對象化,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把勞動凝結於勞動對象中,產品包含了勞動者的勞動和生命。那麼勞動產品本來應該屬於勞動者。然而,馬克思看到事實並非如此,實然與應然之間存在巨大鴻溝。勞動對象化不一定導致勞動異化,但在資本主義私有制的條件下,勞動產品異於工人而存在,不屬於工人。不是工人支配勞動產品,而是勞動產品支配工人,這就是勞動異化。簡單的說,物支配了人。所以,馬克思非常現實地寫道:「在國民經濟假定的狀況中,勞動的現實化表現為勞動工人的非現實化,對象化表現為對象的喪失和被對象奴役,佔有表現為異化、外化••••••對象的佔有竟如此表現為異化,以致工人生產的對象越多,他能夠佔有的對象就越少,而且越受自己的產品即資本的統治。」

D. 如何讀馬克思的《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

馬克思在世時手稿從未發表。直到1927年,馬克思逝世44年後,才由原蘇聯馬列主義研究內院梁贊諾夫院長主持將其容中的部分譯文以《〈神聖家族〉的預備著作》為題發表於《馬克思恩格斯文庫》第3 卷,當時沒有引起廣泛注意。1929年2月,在巴黎出版的《馬克思主義評論》 雜志第1期上,編者以《關於共產主義和私有制的札記》、《關於需要、生產和分配的札記》為題發表了另一些片斷。
手稿全文首次公開發表是在1932年。手稿的發表,引起了西方人研究馬克思主義轉向,不斷從政治學和經濟學轉向哲學,促使了所謂西方馬克思主義的誕生。西方馬克思主義,實際上並不是一個馬克思主義流派,而是一個寬泛的地域性概念。

E.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體現了哪些寶貴的唯物主義思想

1,行動的主體思想。

2,階級分析。

3,勞動本體論。

4,揭開存在的秘密。

5,以人為本。


新世紀迎來保衛資本論時代!


總之,《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說明了馬克思經濟學的哲學基礎——唯物主義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可以說是馬克思運用唯物辯證法對於人類的生產實踐本質進行的哲學分析。唯物辯證法不僅是馬克思分析人類生產實踐本質的一種方法,在馬克思看來,人類的生產實踐在本質上就呈現為一種辯證性。人類的生產實踐是一種自由的、有意識的創造性活動,它通過自然中介把人類的生命本質對象化為現實活動。這種生存實踐是在有限的現實提供的條件基礎上進行的,但是這種有限的現實基礎承載的卻是人類對於無限的、絕對的自由本性的生命訴求。因此,人類的生產實踐既是一種具有特殊性、個體性和時間性的現實活動,同時又蘊含著對於普遍性、共同性和無限性的生命訴求和自由精神。人類生產實踐的真實本性既是個體利益的表達,同時具有與他者利益的共同性,人類社會的本質是超越階級、政黨和派別的狹隘界限的社會共同體。因此,人類生產實踐具有的有限性、特殊性和個體性與無限性、普遍性和共同性之間並不是對立關系,而是一種辯證關系,人類正是在有限的生命活動中實踐著無限的自由本性。

F.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的介紹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是19世紀40年代出版的刊物,是馬克思在年輕時代總結自己的思想和內弄清思考的問容題而寫的一個未完成的手稿,由三個部分。是一部研究政治經濟學和哲學的著作。但是,在「異化勞動」和「共產主義」兩個部分里卻包含著豐富而深刻的經濟學思想,因此,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史上佔有極重要的地位。盡管《手稿》在一些問題的表述中還留有費爾巴哈人本主義的痕跡,但是《手稿》第一次從生產勞動實踐的觀點來闡述經濟和經濟學的起源,為經濟學的研究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在這個意義上說,《手稿》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光輝起點。

G. 關於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及《德意志意識形態》的分析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
http://www.coco163.com/zldq/ZF/ZF0086.htm
http://suppose.blogchina.com/2543962.html
《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
http://tonybuaa.blogchina.com/blog/318631.html
http://bd.xzmc.e.cn/ReadNews.asp?NewsID=654
《德意志意識形態》
http://www.gzu.e.cn/rother/zzsx/sub/indexfiles/sxwk/31.htm
http://www.ycu.jx.cn/sz/ShowArticle.asp?ArticleID=71
http://www.xslx.com/htm/sxgc/mlyj/2005-10-28-19371.htm

H.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

這句話中的類生活指的是勞動,個人生活指的是人運用動物本能(吃、喝、性)的生活。

類(species)的意思就是物種,當然馬克思用這個詞不是光從生物學的意義上講的,在他看來,人作為人這個類的特徵不是他的DNA,而是勞動,人正是通過勞動改造自然界才證明了自己是一個獨特的類存在物。所以,馬克思認為,勞動既然是人的本質,那就應該是目的而不應是手段,人應該是在勞動的時候感到自由,感到自己真正成為人。馬克思指出,異化勞動恰恰造成了一種目的與手段的顛倒:當人們在勞動的時候不覺得自由,反而感到受苦、受壓迫,只有在勞動結束後,開始個人生活的時候,才感到自由——類生活變成了手段,個人生活變成了目的。 造成這種顛倒狀況的原因是,異化勞動把個人生活和類生活都給抽象化了。

在馬克思這里,抽象的意思是說把本來內在的、本質的東西抽出來變成外在的東西,把本來密切關聯在一起的東西割裂開來。人本來是通過勞動跟整個自然界密切關聯在一起的:人的勞動是在自然界的基礎上實現的,勞動活動是在自然界之中展開的,運用自然界的規律從自然界的東西造出勞動產品。而異化勞動割斷了這種聯系,人被抽象成一具輸出勞力的肉體,他的勞動越來越跟自然界沒有直接關系,勞動產品對他越來越沒有直接的意義,僅僅是用勞動產品去換取維持這具肉體的必需品,因此勞動就被抽象、外化成了一種被迫的工作,不再是人的本質與目的,而是變成了生存的手段。一旦勞動被抽象掉,剩下的吃、喝、性等原本屬於人類的生命活動,由於喪失了與勞動的關聯,也就變成了抽象的動物行為。 這就是馬克思的異化勞動學說。

閱讀全文

與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分段解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