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經濟學原理考試 應該怎麼破
經濟學原理考試,抄,只要提前襲好好復習就可以過。
經濟學原理是反映經濟發展客觀規律的經濟學科學規律,由經濟學概念、范疇與范疇體系組成,包括經濟學公理與經濟學定理兩個層面。
釋義:
經濟學公理 用命題表達的經濟現象最深層次特殊本質的抽象。
經濟學原理 反映經濟發展客觀規律的經濟學科學規律,由經濟學概念、范疇與范疇體系組成,包括經濟學公理與經濟學定理兩個層面。
2. 大連理工大學金融學考研專用書(考的經濟學原理)
cxvcv
3. 經濟學原理復習題
經濟學原理復習題
懸賞分:50 - 離問題結束還有 1 天 11 小時
四、簡答題
1、影響需求彈性的因素有哪些?
2、說明需求量變動和需求變動的區別。
3、一個企業主在考慮再僱傭一個工人時,在勞動的邊際產量和平均產量中他更關注哪一個?
4、如果某廠商僱傭目前正處於失業的工人,試問在使用中勞動的機會成本是否為零?
5、家電行業的製造商發現,為了佔有市場份額,他們不得不採取一些競爭激烈策略,包括廣告、售後服務、產品外行設計等等。因此,家電行業被認為是完全競爭行業。這種說法對嗎?
6、簡述自然失業的概念及其類型
7、政府對壟斷行業採取何種反壟斷政策。
8、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工具主要有哪些?
9、CPI和GDP平減指數的區別是什麼?
10、為什麼AC曲線的最低點位於AVC曲線最低點的右上方
11、公開市場業務是怎樣對貨幣供給量產生影響的?
12、簡述財政政策的自動穩定器作用。
五、論述題
1、失業和通貨膨脹的關系
2、成本推動與需求拉上如何引起通貨膨脹用圖形說明
3、價格機制是如何使資源配置達到最優狀態的?
4、GDP的構成。
5、價格控制如何影響市場結果?
6、試述長期和短期中貨幣供給增加對經濟產生的影響
7、論述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對總需求的影響。
8、試用總供給和總需求模型闡述經濟波動。
4. 求經濟學原理考試試題 答案
問題一:看教材貨幣政策那一節就有,如果是需求拉動通貨膨脹就可以用貨幣政策,提高再貼現率,提高銀行准備金率,減少貨幣供給,進行公開市場業務----央行減少對政府證券的購買.如果是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則使用貨幣政策的效果很小.
經濟蕭條時,要多用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效果不明顯.最典型的情況就是LM曲線為水平狀的凱恩斯情況,此時,用積極的貨幣政策不能改變LM曲線的位置,只有積極的財政政策才能使IS曲線右移,從而是產出增加.
問題二在總供給-總需求模型那一章當中,凱恩斯主張總供給曲線是一條水平的直線,古典學派主張它是一條垂直線,前者研究的是蕭條經濟下貨幣工資和價格均為剛性的情況,所以AS曲線為水平狀,而後者則認為,貨幣工資和價格能夠迅速或立即調整,所以AS曲線為垂直狀
5. 大一經濟學原理這門課什麼時候考試
每個學校不一樣,但是肯定會考得。一般為一學期或者一學年,但是不用擔心,這種課不容易掛
6. 《經濟學原理》的考點是什麼
不知你參加的是什麼級別和類型的考試?不同的考試有不同的考試側重點:比如同等學力考試注重對西方經濟學中原理的公式考察,博士考試側重對完整的經濟學原理的分析和應用。具體地說,微觀經濟學主要研究的是經濟個體的行為,但所謂經濟個體是相對於整個宏觀經濟而言的,不是狹義上的經濟個體。微觀經濟學包括的內容相當廣泛,其中主要有:均衡價格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者行為理論(包括生產理論、成本理論和市場均衡理論)、分配理論、一般均衡理論與福利經濟學、市場失靈與微觀經濟政策。
從微觀經濟主體來講,主要分為消費者和生產者。在研究微觀經濟的時候有二個概念不可缺少:邊際成本(效用)以及機會成本。邊際成本(效用)是指你每增加一單位的某種商品所消耗的成本(或所得到的滿足感)。機會成本是指你為了得到某樣商品所放棄的另一樣商品的成本。
用來解釋消費者的行為的最主要理論是效用論。所謂效用就是指你每獲得一樣物品時,你所得到的滿足程度。在研究消費者行為的時候,邊際效用遞減規律極為重要。簡單來說就是,一樣東西獲得的越多你所從中得到的滿足感越少。用來表示效用論的圖形是在一種物品為X軸另一種物品為Y軸的坐標系中向右下方傾斜的凸向原點的一條曲線。用來表示隨著一個物品獲得的增多,另一種物品消耗的隨之減少。除了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外,研究消費者行為的還需要用到成本約束線。看一下圖片那條直線就是成本約束線,而那些不相交的曲線就是效用線。成本約束線和效用線的切點是最佳點。
從生產者角度來講,邊際成本遞減體現在邊際技術替代率上。邊際技術替代率和邊際效用替代率相似我就不多解釋了。
生產者和消費者共同構成了供給和需求曲線,供給和需求曲線的交點就是市場的均衡點。
微觀經濟學的福利經濟學里有一個帕累托最優的概念,帕累托最優是博弈論中的重要概念,是指資源分配的一種理想狀態,即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資源,從一種分配狀態到另一種狀態的變化中,在沒有使任何人境況變壞的前提下,也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處境變好。換句話說,就是不可能再改善某些人的境況,而不使任何其他人受損。
下面是宏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是研究國民收入、通貨膨脹與失業以及經濟增長和經濟周期問題的。
宏觀經濟學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IS-LM模型(這個模型是基於凱恩斯的需求決定論的假設以及價格剛性的假設):主要講述了產品市場和貨幣同時均衡時的國民收入和利率之間的關系。IS曲線表示的是產品市場達到均衡也就是說在產品市場上供給等於需求。LM曲線表示的是貨幣市場達到均衡也就是說在貨幣市場上實際貨幣供給等於實際貨幣需求余額。
放鬆價格剛性的假設後就會產生AS-AD的模型,AS-AD模型講的是總供給和總需求。總需求是由IS-LM模型導出,是加入價格因素後總需求(包括貨幣需求和產品需求)的變化。總供給(AS)是通過勞動力市場的來推出的但是就其本身來講還存在較大的爭議。
以上主要研究的就是國民收入變化的問題。
在AD-AS曲線中,引入了勞動力和價格的問題。勞動力和價格構成了失業和通貨膨脹的問題。先從通貨膨脹來講。通貨膨脹的類型按成因分主要有需求拉上型、成本推動型、結構型以及輸入型。按照程度分主要分為溫和的、奔騰的。再從失業角度來看。關於失業問題有一個很重的定律就是奧肯定律:GDP每增加2%,失業率大約下降一個百分點,這種關系並不是十分嚴格,它只是說明了,產量增加1%時,就業人數上升達不到1%。原因可能是產量的增加是通過工人加班加點來達到的,而非由於增加就業人數;也可能是社會增加了第二職業人數,從而使就業量小於產量增加的百分比。
失業的分類有很多種,其中自然失業率這個概念很重要,即在沒有貨幣因素干擾下,勞動力市場和商品市場供求力量自發發揮作用情況下應有的並處於均衡狀態的失業率。
研究失業與通貨膨脹關系的是菲利普斯曲線:簡單來講就是高失業率與高通脹率成反比關系。菲利普斯曲線除了傳統的以外還有長期的以及附加預期的。作為了解即可。
最後是經濟增長與經濟周期問題:
經濟增長主要有幾個概念:
索羅剩餘、新古典增長理論、內生增長理論。索羅剩餘是一個基本概念,主要是講經濟增長中除了人口和資本的增長以外剩下的那部分的貢獻。用公式表示就是:
ΔA/A=ΔY/Y-Δk/k-ΔN/N.
而新古典和內生增長理論的差別在於是否將技術作為一個內生變數的問題。
關於經濟周期問題高鴻業版的西方經濟學講的不多,主要是將一個螺旋上升的態勢。還有幾個比較有名的經濟周期的研究。
7. 關於經濟學原理的考驗復習
如果你考研的方面和經濟很有聯系的話,那麼對經濟學的要求還是比較高的,個人建議先看曼昆的經濟學原理,有微觀和宏觀兩本,這套教材淺顯易懂,時間充裕的話可以再看看高鴻業的那套教材,他比曼昆的深奧一點,適合鑽研,另外還可以做習題,考研的話應該鑽研的深一點。祝你成功!!!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