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奧地利經濟學派理論的硬傷是什麼,奧派理論有沒有值得
奧派經濟理論也接受經濟人公設和方法論個人主義,新古典學派主張從經濟理性的假設去分析個人的普遍性行為,奧派經濟學主張從個人的選擇與行動去理解社會的形成與文明的發展。
『貳』 什麼是奧派經濟學.他跟其他經濟學相比有什麼特別之處和共同之處
1、奧派經濟學即奧地利經濟學派,是近代邊際效用學派中最主要的一個學派;
2、它產生於19世紀70年代,流行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因其創始人門格爾和繼承者維塞爾、龐巴維克都是奧地利人,都是維也納大學教授,都用邊際效用的個人消費心理來建立其理論體系,所以也被稱為維也納學派或心理學派。
3、奧地利經濟學派的研究方式和英國的古典經濟學相同;
4、奧地利經濟學派所採用的亞里斯多德派/邏輯實證主義研究方式與目前主流的新古典主義所採用的柏拉圖主義/理性主義不同,也與德國的經濟歷史學派所採用的歷史決定論(Historicism)不同。
(2)奧派經濟學著作擴展閱讀
經濟思想史
1、在經濟思想史上,門格爾1871年的著作與傑文斯(Jevons)1871年發表的《政治經濟學理論》和瓦爾拉(Walras)1874年發表的《純政治經濟學要義》,都被認為是「邊際革命」的主要組成部分;
2、在多數情況下,思想史學家所強調的,是門格爾著作中與傑文斯和瓦爾拉斯相同的一些特徵;
3、隨後W·賈菲(W.Jaffé,1976年)的論文發表後,學術界的注意力開始轉向門格爾思想中與他同代人不同之處。一系列最新的研究,則將門格爾及早期奧地利經濟學家的獨特思想與19世紀後期奧地利更為廣闊的思潮和哲學思想聯系起來了;
4、門格爾著作的鋒芒所向毫不含糊。他的《國民經濟學原理》著力於重建經濟科學的基礎,即在保留經濟學抽象與理論特色的同時,對價格提出一種與古典派學說截然相反的理解。
『叄』 我為什麼喜歡奧派經濟學
如果你一輩子就打算讀一本關於經濟學的書,我的推薦是羅斯巴德的《人,經濟與國家》。奧地利學派的經濟學家不同於主流經濟學家,他們的經濟學原點是基於「人的行動是有目的的行為」這一無可辯駁的公理出發的,由此經過邏輯推理得到一系列的結論,而不是建立在如「理性人」等一系列假設之上。因此,要了解真正的經濟學,要從奧派開始。
『肆』 經濟學入門必讀書籍有哪些值得推薦
推薦《一課經濟學》,亨利·黑茲利特著。
世楨讀過這本書,這本書不是教科書體例,而是分析具體案例,向讀者傳授一些極其重要的思維方式,如,分析經濟事務時,不應當僅僅著眼於單方面的效應,應當注意到那些隱含著的效應,這些效應對我們最終分析出的結果是有重大影響的。
說的更具體點,此書分析的不只是「具體案例」,而是我們生活中或是在學術界常常能見到的各類由凱恩斯學派等提出的各類謬論(比如著名的「破窗謬論」),通過批評他們的各種荒唐的邏輯,將正確的邏輯教給讀者。
值得注意的有(作者本人在序言中的說的):
書中極少引用統計數字,望讀者見諒。若討論關稅、價格調控、通貨膨脹,以
及對煤炭、橡膠、棉花等商品的進行管制所產生的影響,都需要用統計數字來作支
撐,勢必導致本書篇幅大增,超出預先的設想。作為一個新聞從業人士,我非常清
楚統計數字更新的頻率有多快。我建議那些對特定的經濟問題感興趣的讀者,去看
當時討論統計數字的新聞紀實。普通讀者一般都能用學到的基本原理去正確解讀統
計數字。
總結,看過這本書不意味著你接受了奧地利學派的學說(雖然作者本人可算是當之無愧的奧派學者),事實上,奧地利學派那些重要的內容包括方法論並不會出現在這里,因此你也能在封面看到說弗里德曼推薦這本書,而弗里德曼屬於芝加哥學派——仍然屬於主流經濟學,看完它以後你仍有機會"無傷"逃離奧地利學派。
第二步、初涉奧地利學派經濟學
1.《Lessons for the Young Economist》
羅伯特·P·墨菲著,台灣譯本《年輕人的經濟課》譯者吳莉瑋(吳莉瑋),世楨讀的是這個版本,讀者也可以選擇大陸譯本(由程曄、周薇娜等編譯的《第一本經濟學》,而且另外可以下載到課後答案)。
此書體例倒是有點像曼昆《經濟學原理》,是一本正兒八經的教科書,主要分四部分,一、入門基礎,二、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三、社會主義:命令經濟,四、干預主義:混合經濟。
這本書講授了奧地利學派的基礎,如,經濟學研究的是真實的人,經濟學研究方法,奧地利學派建立於公理體繫上的理論體系(類似於幾何學),只有個體才有行為的觀點(主觀主義、個人主義的方法論),主觀偏好及其序數化,個體在消費與儲蓄間的選擇,價格的形成,企業家才能(台譯企業家精神)收入儲蓄與投資的關系……等等等等。這些是整個理論大廈的基礎的一部分,相關敘述主要集中在第一和第二部分,而且將在此書將來的分析中以及所有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分析中用到,討論的也相對完整嚴密,是最需要認真閱讀的部分。
本書對社會主義進行了系統性抨擊,即第三部分,個人覺得,理解基本概念,把這部分的學習留到將來再說。社會主義經濟計算問題(而非我們想像中的道德和激勵問題)是社會主義必然失敗的核心原因,這個問題涉及米塞斯的貨幣理論(也就是說,要先理解資本主義下的生產,才能理解社會主義經濟計算問題),如何把序數的效用轉變為基數的價格體系、貨幣作為經濟計算的手段之類的問題,為什麼說哪怕中央計劃者即使掌握了全部關於可採取的技術手段、資源、消費者的偏好排序的信息,社會主義經濟計算仍舊不可能,這些不是那麼容易弄明白的。
1.jpg
——摘自羅斯巴德《經濟論辯集》
本書有對各路包括但不僅限於凱恩斯的干預主義的抨擊,即第四部分。
作為一本提供給初學者的、介紹奧地利學派大致框架的教科書,此書在第四部分的最後集中討論了奧地利經濟學的重要成果——主要由米塞斯和哈耶克做出貢獻的商業周期理論。限於篇幅這本書肯定沒有辦法完整敘述商業周期理論,邏輯不夠嚴密在所難免,許多重要理論沒有提及,不過如果你深入學習奧地利經濟學,肯定會遇到完整的與嚴密的商業周期理論。
順帶一說,供給曲線、需求曲線以及「曲線左移」、「交點」之類用語,這類說法對於奧地利學派,「不太恰當」,數形很直觀,但也容易掩蓋事情的本質,也許在一些簡單情形下無害,但學生決不能認為這些曲線的移動就是經濟現象的本質,更不能把這樣的思維方式帶入將來的學習中。教科書是為了說明簡便才用的這樣的圖像代替嚴謹可靠、反映真實世界的語言邏輯。
關於本書的特別說明:羅伯特墨菲承認本書第22章《ZF債務》有錯誤
(註:鏈接里豆瓣上的羅斯巴甸即本書譯者程曄)
『伍』 我的一位老師說讓我們了解一下「奧派經濟學原理」,請問有哪些書籍是介紹它的
奧地利經濟學派(Austrian School)是近代邊際效用學派中最主要的一個學派。它產生於19世紀70年代,流行於19世紀末回20世紀初。答因其創始人門格爾和繼承者維塞爾、龐巴維克都是奧地利人,都是維也納大學教授,都用邊際效用的個人消費心理來建立其理論體系,所以也被稱為維也納學派或心理學派。
主要書籍有:
門格爾的《國民經濟學原理》(1871),維塞爾的《自然價值》(1889),龐巴維克《資本與資本利息》中的第一卷《資本利息理論的歷史和批判》(1884)、第二卷《資本實證論》(1889);此外,龐巴維克的《馬克思體系的終結》(1896)也有較大的社會影響。
『陸』 奧地利學派和新古典經濟學的異同
()定義:老制度學派指以凡勃倫、康芒斯、米歇爾等為代表的美國舊制度經濟學(OIE)。新制度學派一般指以科斯、威廉姆森、諾思、張五常等為代表的新制度經濟學(NIE),主要包括產權經濟學、交易費用經濟學、新經濟史以及契約經濟學等分支,更廣義的新制度經濟學還包括奧地利學派和演化制度學派。
(2)相同點:都以制度為主要分析對象,都認為「制度是重要的」,都對新古典經濟學忽略制度的非中性以及過分的形式化表示不滿。
(3)不同點:OIE和NIE的差別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i)OIE幾乎完全忽略形式化,反對使用數學建模,並且沒有系統的理論,更多的是對制度的歷史性和材料性描述;NIE吸取了新古典的一些分析方法,比如理性人、最大化和邊際替代等,並且有自己系統的理論和假設檢驗。(ii)OIE更強調方法論的整體主義,強調社會制度對個人行為的影響,這點在凡勃倫和米歇爾的著作中表現得非常明顯;NIE更強調方法論的個體主義,這點與新古典經濟學是一致的。(iii)對待理性主義的態度不同。OIE始終把批評理性最大化行為假設作為其主要任務,更強調規范、習俗、文化的作用;NIE一方面部分接受新古典的技術方法,但是另一方面又對其有所排斥,比如以威廉姆森為代表的交易費用經濟學就拒絕完全理性的假設。
天下滔滔,我看到象牙塔一座一座倒掉, 不禁為那些被囚禁的普通靈魂感到慶幸, 然而,當我看到, 還有少數幾座依然不倒, 不禁對它們肅然起敬, 不知堅守其中的, 是怎樣一些靈魂?
『柒』 經濟學(凱恩斯經濟學派 古典經濟學派 新古典經濟學派 奧地利經濟學派)
奧地利經濟學派是近代邊際效用學派中最主要的一個學派。它產生於19世紀內70年代,流行於19世紀末容20世紀初。因其創始人門格爾和繼承者維塞爾、龐巴維克都是奧地利人,都是維也納大學教授,都用邊際效用的個人消費心理來建立其理論體系,所以也被稱為維也納學派或心理學派。
『捌』 奧地利學派經濟學為什麼重要
二者的立場不同。
思想敵人
1903年,門格爾從維也納大學的教授職位上退了下來,由維塞爾繼承。人們公正地稱:「(維塞爾是)奧地利學派的中間人物:時間上處於中間,他所闡發的觀點處於中間,他的才力也處於中間。換句話說,他既不是最傑出的天才,也不是要提到才能想起的人。……他有著最長的教學經歷……」(見施特賴斯勒,1986年)。在一次世界大戰前,龐巴維克已是奧地利學派的傑出代表,而且主要是因為他的著作,馬克思主義者把奧地利學派看成典型的資產階級分子和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思想敵人(N·布哈林(N.Bukharin),1914年)。龐巴維克不僅提出自己的理論來解釋「利息剩餘」,使資本家的這一收入失去了任何剝削性,而且還有力地和無情地駁斥了馬克思主義的剩餘理論。在1884年著作中,他系統地應用了奧地利學派的主觀價值論,對馬克思主義剝削理論基礎的勞動學說進行了致命的批判。10年後,他耐心地但又無情地和毫不妥協地詳細闡述了這一批判,剖析了那個斷言,即馬克思逝世後出版的《資本論》第3卷與構成第1卷基礎的簡單勞動學說是一致的。馬克思主義和奧地利學派之間的這種緊張關系一直持續到1920—1940年的大戰間年代,當時,奧地利學派的第三、四代傳人米塞斯和哈耶克(Hayek)還與社會主義經濟學家就中央計劃經濟中的經濟計算問題進行爭論。
『玖』 奧地利學派和芝加哥學派在經濟主張上有何不同
相同點
1.兩大陣營都主張私有權不可侵犯,都認為私有產權是交易,正義和社會進步的基礎。
2.二者都保衛自由資本主義,堅信斯密「看不見的手」的定律,認為個人幸福最大化和社會福利最大化來自於個人激勵行為,相信自由與秩序最終是和諧的。
3.二者都支持自由貿易,自由移民政策和全球化
4.二者都贊同開放資本市場,消費產品市場,勞動力市場和貨幣市場。
5.二者都反對對匯率,價格,租金,工資的控制,包括反對最低工資法。
6.二者一般都相信有限政府的意義,主張把政府職能限定於保衛國家,私人財產,有選擇的公共事務。
7.二者都贊成私有化,非國有化和放鬆管制
8.二者都反對企業福利主義和特權。
9.二者都反對中央計劃經濟和集權主義
10.二者都相信貧困可以消除,並認為自然不平等是不可避免的。他們都保衛所有個人(無論是富人還是窮人)的權利,即保衛所以個人擁有財產,使用財產和交換自己財產的權利(假定這些財產都是通過公正手段獲得的)
11.二者都反對凱恩斯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的干預思想。
12.二者都反對赤字財政,累進制稅收和國家福利,主張社會保險和醫療保險的市場化取向。
13.二者都主張通過市場和產權方法解決污染和其他環境問題,通常認為環保主義者過度誇大了環境危機。
不同點
•第一,方法論上的區別。奧地利學派以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的著作為圭臬,在經濟分析中主張演繹的,主觀的,定性的和市場運行過程中的分析方法。芝加哥學派以米爾頓。弗里德曼的著作為圭臬,主張歷史的,定量的和均衡的分析方法。弗里德曼和他的追隨者主張理論需要得到經驗的檢驗,如果經驗的結果於理論相矛盾,那麼就要拋棄理論或修改理論。米塞斯反對這種歷史方法,主張極端的演繹之推論。按照米塞斯和他的繼承者穆瑞。羅斯伯德以及伊斯雷爾。柯茲納的觀點,經濟學應當建立在「不言而喻的公理」的基礎上,歷史(經驗數據)不可能對理論進行證實或證偽。盡管對理論懷有某種疑問,但經驗數據充其量只能用來說明這種疑問。•第二,關於市場經濟中政府恰當作用觀點的區別。如何界定市場經濟中的外部性問題,公共物品問題,壟斷問題,不完全競爭問題和宏觀經濟不穩定的廣度與深度的問題?政府在多大的程度上具有控制「市場失效」的必要性? 奧地利學派一貫堅持自由放任政策,而芝加哥學派從長期來看發生了相應的調整與變化(有人說,兩大學派都是「反 ZF主義的」,但是,奧地利學派更加顯現了它的「反 ZF主義的」)藉助強大的競爭參與者的力量,亞當。斯密的自然自由秩序足以打破壟斷,還是針對壟斷問題,政府必須實施反壟斷法呢?奧地利學派一直主張自然主義和不幹涉主義。相反,以亨利,西蒙斯為代表的第一代芝加哥學派明顯持干預主義觀點,他們主張通過干預,打破大公司壟斷和其他形式的壟斷。以喬治。斯蒂格勒為代表的第二代芝加哥學派最初支持西蒙斯的干預主義,但是,最終改弦更張,贊成斯密的信仰,主張依靠競爭的力量和不幹預主義。
『拾』 奧地利學派和芝加哥學派的異同
•相同點
1.兩大陣營都主張私有權不可侵犯,都認為私有產權是交易,正義和社會進步的基礎。
2.二者都保衛自由資本主義,堅信斯密「看不見的手」的定律,認為個人幸福最大化和社會福利最大化來自於個人激勵行為,相信自由與秩序最終是和諧的。
3.二者都支持自由貿易,自由移民政策和全球化
4.二者都贊同開放資本市場,消費產品市場,勞動力市場和貨幣市場。
5.二者都反對對匯率,價格,租金,工資的控制,包括反對最低工資法。
6.二者一般都相信有限政府的意義,主張把政府職能限定於保衛國家,私人財產,有選擇的公共事務。
7.二者都贊成私有化,非國有化和放鬆管制
8.二者都反對企業福利主義和特權。
9.二者都反對中央計劃經濟和集權主義
10.二者都相信貧困可以消除,並認為自然不平等是不可避免的。他們都保衛所有個人(無論是富人還是窮人)的權利,即保衛個人擁有財產,使用財產和交換自己財產的權利(假定這些財產都是通過公正手段獲得的)
11.二者都反對凱恩斯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的干預思想。
12.二者都反對赤字財政,累進制稅收和國家福利,主張社會保險和醫療保險的市場化取向。
13.二者都主張通過市場和產權方法解決污染和其他環境問題,通常認為環保主義者過度誇大了環境危機。
不同點
•第一,方法論上的區別。奧地利學派以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的著作為圭臬,在經濟分析中主張演繹的,主觀的,定性的和市場運行過程中的分析方法。芝加哥學派以米爾頓·弗里德曼的著作為圭臬,主張歷史的,定量的和均衡的分析方法。弗里德曼和他的追隨者主張理論需要得到經驗的檢驗,如果經驗的結果於理論相矛盾,那麼就要拋棄理論或修改理論。米塞斯反對這種歷史方法,主張極端的演繹之推論。按照米塞斯和他的繼承者穆瑞。羅斯伯德以及伊斯雷爾·柯茲納的觀點,經濟學應當建立在「不言而喻的公理」的基礎上,歷史(經驗數據)不可能對理論進行證實或證偽。盡管對理論懷有某種疑問,但經驗數據充其量只能用來說明這種疑問。
•第二,關於市場經濟中政府恰當作用觀點的區別。如何界定市場經濟中的外部性問題,公共物品問題,壟斷問題,不完全競爭問題和宏觀經濟不穩定的廣度與深度的問題?政·府在多大的程度上具有控制「市場失效」的必要性? 奧地利學派一貫堅持自由放任政策,而芝加哥學派從長期來看發生了相應的調整與變化藉助強大的競爭參與者的力量,亞當·斯密的自然自由秩序足以打破壟斷,還是針對壟斷問題,政府必須實施反壟斷法呢?奧地利學派一直主張自然主義和不幹涉主義。相反,以亨利,西蒙斯為代表的第一代芝加哥學派明顯持干預主義觀點,他們主張通過干預,打破大公司壟斷和其他形式的壟斷。以喬治·斯蒂格勒為代表的第二代芝加哥學派最初支持西蒙斯的干預主義,但是最終改弦更張,贊成斯密的信仰,主張依靠競爭的力量和不幹預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