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注冊會計師教材中的經濟法每年變動大不大
不大,但是還是要預習了。
一般增加了內容,比如08年增加了物權法。
發點經驗給你,助你考試(這個經驗原創就是我,我粘貼一下)。
能考,一門一門的准備,今年才考完,現在是備考2010年注冊會計師的最好時間。
我跟你說說所需要的底子,可能會對你好一些。
會計,需要有中級會計實務,成本會計,財務管理,財務報表分析的底子。
審計,要會計學得好,審計才容易懂,這本書枯燥,比會計花的時間還要多。
財管,需要有財務報表分析,管理會計,財務管理,成本會計的知識。
經濟法,沒基礎,也可以學。
稅法,需要有會計基礎的知識。
風險管理,我沒考過,我是考老制度。
現在注冊會計師剛考完不到一個月,應該是說最好預習明年的注冊會計師的時間,考注冊會計師,切忌不可貪多,不可高估自己活著低估注冊會計師的難度。
現在最好不要把6本書買全,因為教材肯定會變動,尤其是稅法明年變動會很大,我建議你一科一科的准備,准備好一本書,再買一本書准備,准備到明年4月,看你的准備情況,再決定考幾科,以我個人的看法,我絕對你報考三科最為合適,經濟法,稅法,風險管理,這幾科與會計聯系不是很大,與會計稍微聯系大點的是稅法。輔導書不一定要買,最好報個班,現在報2010年的班,是送2009年的,建議你最好報考網校,跟著學,效果會比較不錯的。
另外在准備的過程中,切忌莫放過大題,因為考試如果一道大題沒做,及格的可能性就很小,一道大題都差不多18分左右,如果以道沒錯,就是80分往下起平,也就是說,正確率要達到80%才有希望及格,但正確率達到80%的,一般都能把題目做完,寧願平常多錯一點,也不要放過大題。
關於搭配的問題:
1.會計審計(+稅法):這樣搭配無可厚非,有人說先考這個,考了這個等於注冊會計師考了一半,這種說法本身沒什麼錯誤,但是這么搭配是因人而異的,本身會計的難度最大,審計花費的時間比會計還要長,所以這樣的搭配適合底子非常好,並且有時間比較,愛鑽研大題的那種。如果你現在准備的話,可以試試,建議最好試聽網校的輔導班,有10節免費的,其中包括第二章,如果第二章都聽不懂的,建議不要准備。
2.會計稅法(+經濟法/+風險管理):這樣搭配比第1種搭配要少花3個月的適合,這種報法適合大三的學生,專業課即將學完,並且沒有其他考試,只考注冊會計師的,這樣如果考上,對畢業找工作相對好點。
3.稅法經濟法(+風險管理):這種適合考試經驗不足的,歸納能力不強的,適合先從這個考起。
4.財管經濟法(+風險管理/+稅法):這個搭配是最省時間的,但特別針對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學的不錯,並且學過金融的朋友,因為財管的期權股價是最難的章節,其次是企業整體價值評估,數學學得好,有金融底子的,會省時省力。害怕數學的不適合這一條。
注意:這個《會計》與注冊會計師的每一門都有聯系,其中與審計稅法聯系最大。這個《會計》並不是基礎,更不是《會計基礎》,很多學會計的,考這一科,考10多分,20多分都是正常的,大題一個不會的很多。所以最好有點心理准備,這個《會計》需要財管,成本會計的底子,第二章金融資產中,就涉及年金(資金時間價值)的知識。
《經濟法》《稅法》需要有《會計基礎》知識,經濟法的公司法,證券法,就要判斷現金流量,凈利率問題,一點會計基礎都沒有,肯定不行的。另外票據問題,如果是非會計專業,也不好理解,肯定要多費時間。《稅法》更加需要有《會計基礎》知識,企業所得稅,財務報表,各項費用,固定資產折舊,增值稅,這樣的基本知識都沒有,可以不用去考。
下面是如何學習的問題,風險管理我沒有考過,也不需要考了,所以我不好回答,審計我也是沒掌握方法,所以也不回答,其他4科我來告訴你:
其實很多人說考經濟法,稅法不需要會計基礎,是個錯誤。
首先是財管:並不像別人說的掌握公式就很容易考過,財管加客觀題,要計算的是80分以上,學財管的底子是財務報表分析,成本會計,管理會計。其中成本計算肯定是年年都有的,這個是屬於容易的題目,所以一定要會算。其次,通過歷年的試卷看,財管的計算類型這么幾個,容易的是財務報表分析,可持續增長率計算,最佳存貨,最佳現金持有量,銷售預算,風險計算,屬於難的有期權股價,這個也是年年考,二叉樹,斯科爾斯模型,肯定要知道,然後融資租賃,企業整體價值評估。10種類型的計算都要會,最基礎的章節是年金,凡事考慮年限的,無非肯定是用到年金和風險的,其中數學最好是學過概率,你像風險計算中的標准差,方差,相關系數,全部是概率到財管的具體運用。
經濟法:
經濟法有點雜,歸納的東西多,歸納完之後,還有其他零散的.
1.歸納時間,這個是第一章,訴訟期限,肯定會考。還有比如多少日登記,多少日見報,多少日發出公告,等等,破產法,公司法合並分立會提及。
2.歸納表決方式,合夥企業法,公司法,破產法,物權法,都會有。
3.歸納組織形式,比如董事會,監事會,股東會的,這些合夥企業法,外商法,公司法,破產法,物權法都會有。
4.歸納人事任免制度,比如公司法獨立董事,比如破產法管理人,都會有。
5.歸納能否對抗善意第三人,這個物權法有。
6.歸納其他數字,這個很重要的。
重點章節往往是公司法,證券法,合同法,破產法,物權法。這些章節也容易結合。
稅法:
而稅法不同.
因為你看稅法,出題就有很對性,計算題都是出稅種,叫你算多少稅,分值比例較高,所以你如果計算做得好,考80分都容易,我這么告訴你幾點,你回去好好看看稅法.
稅法從增值稅,除了個人所得稅和企業所得稅外,書上黑體字,都是按照這么一個順序.
1.各個稅的概念
2.征稅對象,納稅義務人.
3.計稅基礎,這個是計算的關鍵,哪些要計稅,哪些要剔除,哪些算組價,你列一張表.
4.納稅時間,地點,稅收優惠.
你按照這4樣,再歸納第5個.
5.與房子有關的稅,你看歷年試卷,年年都會考到.
你這么一歸納,稅法頂多歸納出30頁4A的紙,肯定能過了.
會計:會計我一直頭疼,把最難得看了,但是今年放水,考些不看的地方,但是會計也要有財管的基礎,第二章金融資產就需要財管,未確認融資收益,所以學會計必須有底子,有中級財務會計的底子,有財務報表分析,稅務的知識。
學會計我的歸納不到家,但是還是必須說,各個章節的聯系,金融資產,投資性房地產,非貨幣性資產交換,長期股權投資都是有著聯系,所以這幾章要學好。
然後財務報表,合並財務報表,所得稅會計是難點。
歸納有以下這么幾點:
因為會計其實是考你的會計准則問題,很詳細的,所以首先要
1.歸納會計科目核算內容
2.歸納以什麼價值核算,你比如歷史成本,公允價值,到底是什麼價值。
3.歸納相同點,比如哪些要提減值准備,哪些可以沖回,哪些不可以沖回。
4.對比,資產對比負債,對比所有者權益。
5.共性,資產裡面的,比如金融資產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的資產,共同與差異,金融資產與投資性房地產的共性。
審計我沒學好。
備考中注意這么幾點:
1.不能因為沒有2010年的教材而不預習,用09年的教材預習,最好不要買輔導,報個班比較穩妥,因為你如果面輔導,有以下兩個方面不好,如果你考得多,會感到預習時間不夠,再就是萬一教材改變大,做成了一個印象反倒不好。還不如報個班,把習題班學會就好了。等新書一下來,就趕緊做題。
2.心態放穩,不是很難的考試,只是到了那裡,會有兩個想法,一是題目不難,但是不會,二是感覺一整本書都是重點。
3.最怕的是高估自己,低估注冊會計師,很多考過初級,中級,盲目覺得自己的自學能力不錯。
4.要堅持做大題,最怕的就是看到大題,就腦袋裡面思考一下,不動筆,而直接去看答案。
如果你還有什麼不懂的問題,可以網路搜索一下「會計考友論壇」或者加我網路HI。
最後祝你考試順利,工作順利。
❷ 是不是明年考會計職稱會改制,所以比較難,老師們都讓我今年報
有這個說法。也就是說,職稱會越來越實務話。通過的難度會越來越大。現在正好是初級報名的時候,建議你現在開始報名。
分享一個已經通過考試的學員的經驗:
一個月的等待之後,會計初級職稱的分數出來了。經濟法79分,會計實務75分,順利通過了。我還是延續之前的做法,寫一下經驗分享,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這次初級考試,備考時間還是比較緊張的,2015年10月31日會計從業考試通過,11月報名初級職稱考試,2016年5月考試,也就是差不多半年的時間。當然,這半年的時間並不是每天都用在備考上的。畢竟還要上班,加班,過春節,過周末blabla。算下來每天學習的時間不超過2個小時吧。所以換算一下2(小時/天)*30(天/月)*6月/8(小時/天)=45天。也就是說如果我能保證每天8小時的高效率學習時間,差不多一個半月就能達到現在這種水平了。
復習計劃——刷課件
時間緊任務重,接下來我們說一下復習流程。一、刷課件,建立系統的知識結構。這個流程在機考系統上線前(考前一個月左右上線)必須完成。二、刷機考系統,考前一個月基本就是做這個。三、針對機考中出現的問題,結合課件中的習題班、基礎班課件再夯實知識點,這個與第二條同步進行。
首先,我們需要兩本《輕松過關一》,然後對著《輕一》把基礎班的視頻課件過一遍。科目順序上,我選擇先看會計,後看經濟法。因為,先看的科目到考試時忘的會比較多,後看的科目忘的比較少。而會計因為「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的原則,很多的題目是可以通過推理推算解出來的。而經濟法則純是靠背法條拿分的。所以綜合來看,先看會計後看經濟法更為有利。
刷課件的核心點,不是「精」,而是「快」。因為會計也好,經濟法也好。大多數知識點與生活常識不矛盾。刷一遍課件,主要是為了建立一個系統的知識結構,而不是攻克所有難點知識(就算現在攻克,之後也是要忘的,所以大概有個印象就好)。千萬不要因為一兩個難點,就卡在那裡不往下繼續。一旦出現為攻克難點而進度落後,士氣低下甚至放棄復習,那就太得不償失了。
特別強調的是,由於時間問題,很多同學會對每門學科的一些單元做戰略放棄。特別提醒各位:無論會計還是經濟法,倒數第二個單元是絕對不能放棄的!無論是產品成本計算與分析,還是關稅、印花稅等其他稅收科目法律制度(書不在手邊,憑記憶寫個大概齊的名字),在考試中都會出相當規模的題目,如果放棄這兩個單元,丟分會很嚴重。所以,切記,戰略放棄僅限最後一個單元!
因為年底事情多,又過了個春節,基本上到3月份才看完會計。在看完會計後,建議大家直接把《輕一》後面的真題刷了。目的就是加深一下印象,因為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要猛攻經濟法,會計的事情會忘掉很多。也不要覺得真題要留著以後用,因為機考上線後題目會多到做不完。
因為只有1個月的時間,所以經濟法的刷課件只能是又快又猛的進行。雖然當時完全是被逼無奈,但事後想想,也未必不是件好事。畢竟法律就是純記憶的事情,戰線拉的太長,後面的學了,前面的就忘了。反倒是短時間內把知識全灌進去的效率高。
OK。刷完課件(經濟法、會計的最後一個單元均戰略放棄),機考模擬系統基本上也上線了。現在,我們開始刷題。
復習計劃——刷題
機考模擬系統中,「模擬考試」模塊差不多每科會出6~7套卷子。「隨機考試」中,分難、中、易三個檔次。作為一名秉承「通過即正義」的應試男,我基本上就是刷模擬考試以及隨機考試的中等難度。這兩個部分難度也差不多。
最初的幾次刷題,分數都落在55~70這個區間,其中大部分落在了55~59這個區間。這種情況相當打擊人,以致於我在BBS發帖問了一下模擬系統與真正考試的難度水平差異。當然現在想這是完全沒必要的。當成績不如人意的時候,請迅速找到錯題所對應的知識點,然後馬上反過頭對著課件把這些知識點夯實。通過不斷地做題,查缺補漏,再做題,再查缺補漏,模考成績就會穩定提升。從實際來看,模考、隨機考試中等難度的試卷,都要比真正考試的難度要高,分數也差不多高出5~10分。但是絕不建議因此降低對模考、隨機中等考試的分數要求,也就是說,不要因為我說的估分會高5~10分,你就把模考要求降到50~59這個區間。
模考成績穩定保持在60以上,最後考試才能比較穩,切記切記!
模考成績穩定保持在60以上,最後考試才能比較穩,切記切記!
模考成績穩定保持在60以上,最後考試才能比較穩,切記切記!
初級必須掌握知識點
一、交易性金融資產、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長期股權投資的分類、初始計量、中間調整計量、出售時的計量。——會計
二、應付職工薪酬的計量,轉入哪些科目(生產成本、製造費用、管理費用、在建工程),非現金發放薪酬時的稅務計算(是否轉出增值稅,以成本or售價做計稅依據)——會計、經濟法
三、勞動合同的訂立、試用期、最低工資標准計算方法(扣除哪些內容)、工傷、工亡的處理(包括企業沒繳納工傷保險怎麼處理)、職工犯錯時最多能扣多少錢、年假、醫療期——經濟法
四、關稅、增值稅、消費稅、企業所得稅的計算——經濟法。
暫時列出這四條,歡迎大家補充。
值得注意的是,初級職稱考試的大題會出現「連環套」的情況,也就是說,後四題的答案要根據第一題的答案計算得出。這種情況下一旦第一題算錯,一整道不定項大題就全軍覆沒。然而,我們也並不知道哪個知識點會用來出第一道小題,所以只有把不定項涉及的所有知識點都夯實才可以保證沒有問題。
然後,說一下應試。其實模擬系統的知識點只是和實際考試知識點契合度比較高,但並不是所有知識點都能覆蓋。本次考試的經濟法部分,就出現了一些從未在輕一、課件、模考中出現的知識點。這種題目一旦出現,非常影響做題的情緒。如果有兩三道出現,就會讓人感覺非常不穩(比如我)。這個時候,請直接憑感覺常識選這些題目。然後做完整套卷子後現場進行估分,估分時將這些冷門題目全部假設成做錯。如果這樣估算完後依然可以通過考試,那麼就不用為這些題糾結了。如果分數不夠或者很危險,請去查那些你熟悉的題目,通過把熟悉的題目做對來提高成績。而不要對著這幾個冷門題目糾結發呆。至於估分的時間嘛,是肯定有的,大家放心。
復習心得
一、提高效率,持之以恆。
持之以恆好理解,主要是提高效率。如果你覺得很累,可以有那麼一兩天不看書,出去玩,打游戲或者睡覺都可以。但一旦決定看書,請集中精力,不要開著課件玩手機,不要聊著QQ刷機考。
二、控制戰線長度,不搞疲勞戰,不追求高分。
這點提的很功利,又或者說,很實用。會計初級考試說到底就是為了拿證,不存在擇優錄取的情況。所以,我很反對攻克所有知識點,誓死要拿100分這種做法。不排除有個中高手能做到登峰造極的地步,但如果真的是時間有限,精力有限,資質一般的選手,就不要再去想那些冷門的,邊邊角角的知識點了。你學一個冷門知識點所花的時間精力等於,甚至多於你拿下一個高頻考點的時間精力。結果高頻知識點忘了,冷門知識點沒考,丟了西瓜還沒撿到芝麻的事情千萬不要做。對於會計從業,初級職稱,中級職稱乃至注會,我秉承的原則就是:一切為了通過,為了通過的一切。
三、不要糾結,敢舍敢蒙
首先強調,敢舍敢蒙一定建立在知識體系基本完整的基礎上,一點都沒學直接進考場蒙的,不在討論范圍之內。這一點還是在說應試時的技巧。在考試中一旦出現冷門知識點,或者從來沒見過的題,難免就會對著這道題長時間糾結。其實你想想,這種糾結有什麼用呢?這知識點壓根沒見過,你腦子里沒有對TA的記憶,考糾結根本不會把這個知識點搞懂啊。所以這個時候,一定要敢於放棄。切忌因為一道單選題打亂整個答題節奏。判斷題,因為蒙錯了會倒扣分,所以建議大家直接空著不答。選擇題完全可以靠常識蒙一下。畢竟是會計考試,涉及的知識點憑常識去猜,不會查的太多。
比如,一道真題問的是承包荒地用作哪種用途時不能免稅。稅目我忘了,減免方法我也沒看,咋辦?看選項:A、建游樂園。B、種莊稼。C、養雞。D、種樹。好吧,這道題其實就是讓你找出和其他三項性質不同的活動嘛,和稅務一點關系都沒有,直接選A就好了。
千萬不要以「我沒學過這個知識點」為理由放棄任何一道單選、多選、不定項。
先寫這么多,考的分不算高,一點拙見,歡迎大家補充、指正。
❸ 初級會計職稱考試里的經濟法基礎2016年第一次改版 2016年的初級會計實務改版了么 跟以前的一樣
2016年的經濟法基礎最好看2016年的書,會計初級實務倒是變化不是很大,2015年的書看看也可以的
❹ 初級會計經濟法基礎2016年改革了嗎
一、《初級會計抄實務》科襲目主要變化:
初級會計實務沒有本質上的變化。主要變化集中在第二章,完善了有關增值稅的具體的處理,分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進行了具體講解。運費的增值稅的計算按照最新的會計准則進行了修改。
二、《經濟法基礎》科目主要變化:
《經濟法基礎》每一章中的具體內容,均有比較大的變動,主要是加入了新的法律政策規定,刪除了不適用的法律條文。另外,對相關的內容結構和表述進行了調整和完善。
如果詳細了解,請網路搜索:2016年初級會計職稱考試《經濟法基礎》新舊教材對比
❺ 2016年會計初級實務教材與前幾年相比變化大嗎 我問的是初級會計實務這本書不是經濟法基礎因為明年
如果是13年的教材的話,應該有很多地方不一樣了,2014年會計准則變化挺大的,你還是重新買一本比較好
❻ 注冊會計師考試裡面的會計和經濟法內容每年變化大嗎我明年考,但明年的書要四月份才出來
變好不太大,尤其是考點,但是這個也許會跟著中級會計中的新增考點而出現些許相應變化,不過幾乎就沒有啥變化,經濟法如果不涉及國家政策變更的話,教材應該就沒有啥變化了,至於題庫的話,會增加最新考試的那一套題目。
我也是想要明年考,買的也就是11年的書,先看著,好歹培訓一種思維盡量早熟悉題目,加油咯。
❼ 16年新教材的初級會計經濟法與15年變化大嗎
經濟法基礎變動比較大,多了1萬多字哦
❽ 中級會計師經濟法2016年有變化嗎
《中級經濟法》考試教材變化
教材總體變化:
第一章有細小的描述性變化。
第二章沒有變化。
第三章刪除第三節的內容。
第四章變化較大,根據新的法規進行了調整、增加了《保險法》司法解釋的內容。
第五章變化不大。其中在「抵押財產」與「抵押權的實現」中,分別新增了《關於開展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的指導意見》(國發{2015}45號)的規定。另外,借款合同中對於借款利息增加了一些重要性規定。
第六章總體變化很大。主要是根據最新的營改增政策進行了大幅度調整。
第七章變動較大,主要是特殊扣除項目增加了一段;企業重組特殊規定增加了100%直接控制母子公司的各種計稅基礎的確定;優惠政策有新增;另外增加了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的內容。
第八章變化較大。
新增第一節預演算法;對於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的定義做了相應調整;另外增加了新《廣告法》的相關規定。
❾ 求問 會計和經濟法每年變化大么
會計內容變化不太,除非實施新會計准則,經濟法變化較大,尤其是2016年全面營改增對經濟法影響很大。
❿ 16年與17年中級會計經濟法變化大嗎
《中級經濟法》考試教材變化
教材總體變化:
第一章有細小的描述性變回化。
第二答章沒有變化。
第三章刪除第三節的內容。
第四章變化較大,根據新的法規進行了調整、增加了《保險法》司法解釋的內容。
第五章變化不大。其中在「抵押財產」與「抵押權的實現」中,分別新增了《關於開展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的指導意見》(國發{2015}45號)的規定。另外,借款合同中對於借款利息增加了一些重要性規定。
第六章總體變化很大。主要是根據最新的營改增政策進行了大幅度調整。
第七章變動較大,主要是特殊扣除項目增加了一段;企業重組特殊規定增加了100%直接控制母子公司的各種計稅基礎的確定;優惠政策有新增;另外增加了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的內容。
第八章變化較大。
新增第一節預演算法;對於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的定義做了相應調整;另外增加了新《廣告法》的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