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經濟學和政治經濟學的聯系與區別
政治經濟學概述
政治經濟學是一門以人們的社會生產關系即經濟關系為研究對象的科學,它闡明人類社會各個發展階段上支配物質資料的生產和分配的規律。
編輯本段政治經濟學產生和發展
政治經濟學中的「政治」(political)一詞,源於希臘文的politikos,含有「社會的」、「國家的」、「城市的」等多種意思;政治經濟學中的「經濟」(economy)一詞,來源於希臘文的oikonomia,原意是家庭經濟管理。「政治經濟學」一詞是法國重商主義者A.蒙克萊田在1615年出版的《獻給國王和王太後的政治經濟學》一書中首先使用的。1775年,盧梭為法國《網路全書》撰寫了「政治經濟學」條目,把政治經濟學和家庭經濟區分開來。可知,政治經濟學作為研究經濟活動的理論科學的名稱自17世紀就開始得到應用了。
當重商主義者蒙克萊田最先使用政治經濟學這一名稱時,政治經濟學還只限於研究流通領域的個別經濟現象,因而還沒有形成為獨立的真正的經濟科學。17世紀中葉以後,首先在英國,然後在法國,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逐漸發展成為工業生產的主要形式。資產階級為了同封建勢力作斗爭,必然要求從理論上說明資本主義生產、分配的規律,論證資本主義生產的優越性。這就產生了以A.斯密和D.李嘉圖為主要代表的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古典政治經濟學的興起和發展,使政治經濟學研究的重點開始轉向生產領域和包括流通領域在內的社會再生產過程。政治經濟學作為一門獨立的科學逐漸形成,並發展成為專門研究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規律的理論科學。所以,馬克思說:「政治經濟學作為一門獨立的科學,是在工場手工業時期產生的。」
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資本主義生產逐漸由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過渡,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的斗爭不斷發展,直接威脅著資產階級。1825年經濟危機的爆發,使資本主義制度的矛盾日益顯露出來。面臨這種形勢,資產階級更加需要的是對資本主義制度的辯護。適應這種需要,產生了庸俗政治經濟學。庸俗經濟學者拋棄了古典政治經濟學中的許多科學成分,致力於抹煞階級利益的對立,用各種各樣的辯護理論,維護資產階級利益。在資產階級經濟學領域中,到19世紀30年代以後,庸俗經濟學逐漸取代了古典政治經濟學。
19世紀上半葉,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形成時期,產生了小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小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抨擊了資本主義制度,揭露了資本主義的矛盾,但是它們不了解資本主義矛盾產生的原因,只是站在維護小私有制的立場來反對資本主義私有制。
在小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產生的同時,也產生了空想社會主義。空想社會主義者在應用政治經濟學剖析資本主義方面作了最初的嘗試。他們對資本主義制度作了尖銳和無情的批判,否定了資本主義制度的永恆性,論證了社會主義制度代替資本主義制度的必然性。但是,由於他們在理論分析上還不能擺脫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范疇的限制,不了解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因而不可能找到創造新社會的社會力量和正確途徑,只能陷於空想。
19世紀40年代初,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地繼承了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基礎上創立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實現了政治經濟學的偉大革命。恩格斯認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作為有關時代的經濟學,是理解社會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趨勢的科學,也是理解整個社會發展和變遷的理論科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任務在於:證明現在開始顯露出來的社會弊病是現存生產方式的必然結果,同時也是這一生產方式快要瓦解的標志,並且在正在瓦解的經濟運動形式內部發現未來的、能夠消除這些弊病的、新的生產組織和交換組織的因素。
編輯本段政治經濟學研究對象
最初出現的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研究的是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如何使財富增長以及財富的生產和分配的規律。例如,斯密的《國富論》就是把國民財富的性質及其產生和發展的條件作為研究對象的。小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研究的是人口和財富的比例問題是人們的物質福利問題。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由於它的階級和時代的局限性,使得它們總是撇開財富的社會形式去研究財富的生產、分配和交換,研究物與物之間的關系。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133409.htm
❷ 經濟學和政治經濟學有什麼區別
政治經濟學是經濟學的一個分支,政治在這里的含義是國家的,回社會的,而不是普答遍意義上的政治。威廉 配地是英國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創始人,「政治經濟學之父」。而當代非常有影響力的政治經濟學當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❸ "政治經濟學"是否是專指馬克思經濟學還是指社會主義國家使用的全部經濟學
政治經濟學分為廣義和狹義
廣義激進政治經濟學把凱恩斯左派或後凱恩斯主義、新制度經濟內學、斯拉法主義或容新李嘉圖主義、馬克思經濟學都囊括在內。
狹義的當代西方激進政治經濟學專指產生於60年代西方國家和第三世界國家,自稱運用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觀點批判正統經濟學和資本主義制度並代之以社會主義的經濟思潮。這一學派直接繼承「老左派」的思想傳統,西方大多數經濟學文獻認為這種激進政治經濟學與馬克思經濟學並無根本性區別,因此往往稱之為「新左派政治經濟學」
❹ 作為考研政治里考的政治經濟學和經濟學專業考的政治經濟學有什麼不同
完全是兩個體系,思考的方法就不一樣,例如做菜的話一個是炸,一個是燉。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適用范圍很窄的,也只能在他的那個時代背景說的通,就是馬老先生所謂的資產階級的剝削一類(當然,馬克思的哲學還是最厲害的哲學),不能解釋很多經濟問題,並且該理論很難量化,都是抽象的理解;專業的,正統的經濟學大概從凱恩斯一幫人開始研究發展至今,已經相當完善了,體系也分的多,解釋問題也很客觀的,並且有量化的模型。
你會覺得學經濟學比學政經舒服的多~
❺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政治經濟學的關系!我想自學政經,但不曉得馬克思主義政經是不是正統的政經!~
政治經濟學有很多派別,不能說誰對誰錯,但是如果你學這個是打算在中國工作的話,那還是最好看馬克思的吧
❻ 智者學派中的激進學者
激進經濟學是二十世紀60年代後期,主要在美國形成的一個經濟學流派的理論,也稱為激進政治經濟學派。該學派提出一些大體上以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觀點為依據 ,或與之相接近的論點,來批判資產階級經濟理論和分析當代資本主義的經濟問題。
20世紀50年代後期形成的被稱為馬克思主義者或社會主義者的經濟學派。主要代表人物有保羅、巴蘭、保羅·威斯齊以及歐內斯特、阿明、詹姆士·克羅迪、比爾·沃倫等。他們一方面批評「正統經濟學派」的一些經濟觀點和研究方法;另一方面對當代美國資本主義制度持激烈的批判態度。他們認為:美國的收入和財富分配不均、軍國主義化,對不發達國家的經濟剝削、對黑人的種族歧視、對婦女的性別歧視以及環境問題等都是美國大公司統治下的資本主義制度本身的產物。他們主張以公有制替代私有制,但反對暴力革命;在經濟決策上反對集中,在資源配置上既反對市場經濟,又反對行政命令手段。
激進經濟學派的理論核心是「經濟剩餘」說,其方法論主要是從非經濟角度解釋資本主義經濟過程的本質和動力。
[編輯本段]【激進經濟學派制度分析】
事實上,觀點屬於這個流派並具有相當影響的,還有一些老一輩經濟學家,如巴蘭、斯威齊等,人們習慣地把他們稱為「老左派」,而把60年代後期出現的激進政治經濟學派稱為「新左派」,這是當前西方「左派經濟學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他們正式打出「激進」旗號,是1969年在美國成立激進政治經濟學聯盟。當時,在美國各大城市爆發的黑人抗暴斗爭,美國人民反對侵越戰爭的浪 潮和美國大學中興起的進步運動,促使美國部分人民的思想趨向革命化。於是,在美國西部以加利福尼亞大學為基地,不少具有激進思想的大學生、研究生和青年教 師等組織起來,成立了這個組織,其宗旨是「研究發展和應用激進政治經濟學,作為美國建設社會主義的工具」。
最初,他們與黑人斗爭和學生運動相結合,採用群眾運動的形式,在大學校園或市區廣場上宣講自己的激進觀點或散發傳單和小冊子。不久,他們的作品流傳到全國,聯盟有些成員成為較有影響的大學教師,編寫了教材和論著出版。聯盟迄今還定期出版《激進政治經濟學評論》季刊和不定期的附刊。到70年 代,聯盟有成員2000多人。
聯盟成員在政治上批判資本主義,一般都推崇馬克思主義。他們認為人類的行為和社會經濟制度不是以人類本性或技術特點為基礎的,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受「社會-經濟環境」的影響,而後者在不斷演變之中,並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根本的變化;任何具體存在的「社會-經濟環境」又以「社會-經濟階級」的 特殊結構為其特徵。
而在過去和現在,幾乎所有社會中這種「社會-經濟階級」結構都是極不平等的;為了走向更符合人性的社會秩序,必須對這種環境進行根本改造。因此,激進政治經濟學者在政治上將盡力支持被支配階級所發動的改革運動。
激進派認為對於人的經濟行為,不能通過概括普遍性的人的傾向,並在形式上用最優化模式來進行分析,而必須研究具體的社會經濟制度對人的行為的影響;在經濟活動中,個人、家庭和企業都不是最主要的決策單位,決定經濟成果的關鍵是形成相互沖突關系的人群或階級所產生的集體力量;不能從基礎結構以及各種經濟運動趨於均衡的假設出發,制訂反映一個社會的經濟過程發展的模式,相反,應該在「社會-經濟階級」的相互沖突中考察基礎結構的不斷變化,並用動態的不均衡模式來探索經濟過程發展中的辯證的和矛盾的特點。
[編輯本段]【激進派的共同立場和基本觀點】
激進派的共同立場和基本觀點實際上反映了激進經濟學家對主流派經濟學的不滿,有人把激進經濟學家評論主流派經濟學的理論缺陷,概括為五點:
1、對收入分配問題的重要性重視不夠,並用邊際生產率、供需模式等方法來分析這個問題,迴避了在各階級間分配收入的基本問題;
2、用消費者愛好來分析資源配置問題,而消費者愛好又被看作已知的或特定的;
3、不注意人們的生活質量問題,只重視在數量上分析每個人如何根據自己的愛好對消費品和閑暇的選擇所得到的滿足,並不考慮勞動群眾的勞動條件如何,生活環境是否惡化,以及集體福利的供應是否充分;
4、重視在經濟制度下的邊際變動,不注意較大的數量上的變化,更不研究整個經濟制度的歷史性變動問題;
5、忽視經濟與政治因素的相互作用,迴避經濟中權力分配問題,主流派經濟學摒棄了英國古典經濟學家所用的「政治經濟學」名稱,並自詡採用與政治脫離的較具有「科學性」的「經濟學」名稱。但激進經濟學家堅持把這門經濟學科稱作「政治經濟學」。
激進經濟學家認為這門學科應著重研究社會上收入、財富和權力的分配不平等的根源,在微觀和宏觀背景下階級沖突的機制,當代階級社會走向危機的趨向,以及一種「社會-經濟體系」向另一種「社會-經濟體系」的過渡問題。
美國激進政治經濟學聯盟成員對具體的理論問題或現實問題,從不同角度進行研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張,這些看法和主張也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 和研究工作的深入而有所變動。至今,激進政治經濟學派的經濟思想可以說還沒有定型,沒有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理論體系。但自聯盟成立後的十多年來,激進經濟 學者已發表了不少論著,其中包括政治經濟學教科書和在刊物上發表的論文,對美國當前的一些經濟問題介紹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並提出了值得注意的個人看法。
例如愛德華茲的《誰在福利國家獲得好處?》一文,對美國各級政府的福利開支作了詳細的調查,指出政府的福利項目並不隨著經濟增長而增長,福利補助並投有改變全國人民收入不均的狀況,福利開支有一部分來自貧苦階層所繳納的稅金,總之,福利制度只是使貧窮者避免陷入過度貧窮狀態,也就是不使貧窮 者起來反抗;
謝爾曼、韋斯科普夫、沙依等提出了資本主義周期性經濟危機如何發生的三種論點,即資本有機構成提高論、勞動後備軍消失論和現代工人階級消費不足論,他們引用利潤率的升降、投資額的增減等大量統計數字來考察導致資本主義周期各階段交替的機制,做了細致、深入的研究工作;
海默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跨國公司的發展是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的一種質變,因為它意味著資本的跨國化、資本積累的跨國化,因而導致國際工人階 級的貧困化;還有一些激進經濟學者進一步發揮海默的理論,認為跨國公司的發展還意味著壟斷資本佔有剩餘價值的不同過程的一體化,從而國際分工也趨於兩極分化。
總的看來,美國許多主流派經濟學家輕視激進派學說,認為它僅是政治態度的表達,而不是認真追求真理。但也有一些主流派經濟學家認為激進派提出的一些論點可以作為傳統經濟學的補充。
❼ 經濟學和政治經濟學有什麼區別啊
在國外,經濟學其實最早是被看作類似政治學的范疇來討論的(亞當·斯密《國富論》),但是從凱恩斯開始經濟學進入了數理的范疇,也逐漸的和政治學科分離開來。Political Economics就不經常被提及。
而在中國,政治經濟學是一門特殊的學科,帶有比較強的政治意識形態色彩,和最初的西方所謂的政治經濟學是不太一樣的。該學科在中國主要研究不同社會制度的財富分配問題。
❽ 經濟學和政治經濟學是什麼關系
政治經濟學是現代經濟學的一部分。政治經濟學之外的經濟學往往把政府回的角色和權力結構視為給答定,也就是說,政府不是行為主體,那麼,在市場失靈時,國家就要進行干預。對現在經濟學來說,狹義的政治經濟學是一個相對較小的子學科,是指那種將一般經濟方法(理性選擇加實證主義)應用於與政府及權力有關的問題的研究。
❾ 什麼是激進經濟學
激進派經濟學(radical economics) 20世紀60年代後期主要在美國形成的一個經濟學流派的理論。 或稱激進政治經濟學派。該學派提出一些大體上以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 濟學觀點為依據或與之相接近的論點,來批判資產階級經濟理論( 特別是廣為傳播的主流派經濟學)和分析當代資本主義的經濟問題。 事實上,觀點屬於這個流派而具有相當影響的, 還有一些老一輩經濟學家,如 P.A.巴蘭 (1910~1964) 、 P.M.斯威齊 (1910~ )等,人們習慣地把他們稱為「老左派」, 而把60年代後期出現的激進政治經濟學派稱為「新左派」, 這是當前西方「左派經濟學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求採納
❿ 《烏托邦》中的主要經濟觀點有哪些
西方經濟學思潮歷來就有激進派、正統派和保守派的區分,形成了左中右三種派回別。他們之間的相互依答存、斗爭和轉化,推動了經濟學的演變和發展。
正統經濟學(輔之以保守派經濟學)構成的主流經濟學的主體。而激進經濟學包含著正統經濟學的否定因素、變革因素,以及新經濟學的萌芽因素、肯定因素,因而往往構成為新舊西方經濟學相互轉化的過渡點或樞紐點。西方激進政治經濟學又稱持異見經濟學,從廣泛意義上講,是一種批判正統經濟學的具有激進色彩的經濟思潮的總稱。當代激進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特徵就是批判經濟理論和經濟制度,力圖改變新古典經濟學和凱恩廝主流經濟學這種傳統的或正統的經濟理論和分析方法,以及極力主張改造先行資本主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