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微觀經濟學名詞解釋 二級價格歧視需求彈性 不需要太復雜 只需要名詞解釋就行 謝謝!!
價格歧視是指對同一種商品收取不同的價格。二級價格歧視是對不同的消費內數量規定不同的價格。例如,容消費者購買6單位產品是,其價格為6元;當消費者再購買4單位產品是,這新增4單位產品購買量的價格便下降為5元,如此等等。
需求彈性一般指的是需求價格彈性。(在生活中一般商品的價格下降時,需求量會上升。價格下降引起多大程度需求量的上升就是需求價格彈性。)需求價格彈性表示在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的需求量變動對於該商品的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或者說,表示在一定時期內當一種商品的價格變化百分之一時所引起的該商品的需求量變化的百分比。
② 不完全競爭市場條件下,價格歧視的含義及分類(西方經濟學)
價格歧視又稱價格差別,指廠商在同一時期對同產品索取不同價格的行為。價格歧視既可以是對不同購買者索取不同價格,也可以對同一個購買者的不同購買數量收取不同價格
1.實行價格歧視的條件
①廠商對價格有一定的影響力
②市場可以有效分割
③同市場的價格需求彈性不同
2、價格歧視的程度
(1)一級價格歧視
也稱完全的價格歧視,指的是壟斷廠商根據每個消費者願意為每個單位產品付出的最高價格,而為每個單位產品索取的不同價格。
壟斷廠商的三級價格歧視
要實現利潤最大化的條件應該是在兩個市場上出售
產品的邊際收益都等於邊際成本。供參考。
③ 網路經濟學中以梅卡夫法則、價格歧視概念解釋網路經濟下的壟斷的優與劣。
我知道答案,就是不告訴你……
④ 經濟學上的價格歧視與價格彈性之間的關系是什麼
三級價格歧視中:
市場1彈性為e1,市場2彈性為e2,則:
P1/P2=(1-1/e1)/(1-1/e2)
三級價格歧視下,廠商會向對價格變動敏感的消費者索要較高的價格,向對價格變動不敏感的消費者索要較低的價格
⑤ 微觀經濟學一級價格歧視與二級價格歧視有什麼區別啊我覺得都是分段算利潤的概念呀!!!
有區別。
一級價格歧視又稱完全價格歧視,是指廠商根據消費者願意為每單位商品內付出的最高價容格而為每單位產品制定不同的銷售價格。從消費者行為理論已知,需求曲線反映了消費者對每一單位商品願意並且能夠支付的最高價格。如果廠商已知消費者的需求曲線,即已知消費者對每一單位產品願意並且能夠支付的最高價格,廠商就可以按此價格逐個制定商品價格。這種情況比較極端,發生可能性比較小。現實生活中的例子,可以想像國外私立名校,向中國的申請學生招生。他們完全知道中國學生對自己的需求,從而將學費訂成本土學生的2-4倍。
二級價格歧視是指壟斷廠商根據不同的購買量和消費者確定的價格。在二級價格歧視下,購買相同數量產品的每個人都支付相同的價格,因此不是不同的人之間,而是不同的產量之間存在價格歧視。日常生活中,二級價格歧視比較普遍,公共事業部門普遍地採用這種形式的價格歧視,如電力公司實行的分段定價等。二級價格歧視主要適用於那些容易度量和記錄的勞務,如煤氣、電力、水、電話通訊等的出售
⑥ 經濟學中什麼是價格歧視
以不同的價格銷售同一種商品,稱為價格歧視。
企業實行價格歧視策略,可以提高企業利潤,同時增加社會福利。壟斷市場條件下,完全價格歧視可以使企業利潤最大化。在現實市場條件下,只要企業具備一定的市場影響力,就可以成功實現價格歧視,提高企業利潤。優惠券、差異化包裝及數量折扣,均可以作為實行價格歧視的手段。現在很多銀行實行的所謂金卡、銀卡客戶策略,實際上也是價格歧視的一種。
實施價格歧視的策略需要一定的條件,首先是市場的消費者具有不同的偏好,而這些不同的偏好可以被區分開;其次,不同的消費群體或不同的消費市場是互相隔離的。不管你用過還是沒有用過,很多人都對麥當勞優惠券很熟悉,也許你對此並沒有多想什麼,其實這裡面很有學問,麥當勞正是利用價格歧視的策略實現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的。
⑦ 試述實行價格歧視的條件、種類及其結果
關於價格歧視的概念,泰勒爾在產業組織理論一書中的描述被公認是比較權威的:「當兩個單位的同種商品對同一消費者或不同消費者售價不同,我們就可以說生產商實行了價格歧視。」其實這句話可以反過來理解:如果不同價格反映了產品的質量和成本的不同,那麼這只是價格差別而非價格歧視。也就是說,價格歧視強調的是同一產品或微小差異的產品在不同情況下向不同或相同的消費者索取不同的價格,此時產品若有差別,則是來自生產商人為的劃分。
按照英國經濟學家庇古在1920年的分類,價格歧視可以分為3類:
(1)完全價格歧視(個人化定價)即生產商能夠實現向每個消費者索取他願為每單位產品支付的最高價格。此時,生產商可以獲得全部消費者剩餘。這顯然有個前提:生產商對消費者的需求了如指掌,因而才能實現對消費者的個人化定價。
(2)二度價格歧視(版本劃分)它是通過生產商將自己的產品推出不同的版本用不同的價格賣給不同的消費者來實現的。這種價格歧視運用較廣,因為它不需要生產商對消費者的情況很了解,變數也較大。這種價格歧視是基於消費者的自我選擇機制的,生產商只是對自己的產品做了劃分而已,並以此來區別消費者。在二度價格歧視下,如果每個版本的商品數越來越少,直到每個版本僅含有一個單位的商品時,就與完全價
格歧視的情況完全相同。因此,完全價格歧視是二度價格歧視的極端狀態。
(3)三度價格歧視(群體定價)即相同的產品,生產商對不同群體的消費者索取不同的價格,這種價格歧視也需要生產商熟諳消費者的情況。與二度價格歧視不同,這種價格歧視是直接將消費者群體做了劃分,而不是借劃分自己的產品來間接區分消費者。和完全價格歧視相比,在同一消費群體的消費者之間,無法再度形成價格歧視這種情形下,往往對產品需求程度高的或者對行情不大了解的消費者被索要高價,反之則享受低價。
不難理解,無論是哪種價格歧視,它的實現應該有3個前提:一是生產商必須擁有一定的市場勢力,即控制價格的能力,否則就無法向消費者索取高於競爭水平的價格。二是生產商還應該知道消費者對某一單位產品的支付意願,以及知道應該向誰索取高價向誰索取相對的低價。三是生產商要有能力杜絕「套利」現象的出現,即能阻止低價獲取產品的消費者再高價轉讓,以確保自己的利益。
⑧ 急求價格歧視在經濟學上的定義,如果有正當理由那還算不算價格歧視
有正當理由也不成立。
如果所有消費者都具有充分的知識,那麼每一固定質回量單位的產品答之間的價格差別就不存在了。
價格歧視(price discrimination)實質上是一種價格差異,通常指商品或服務的提供者在向不同的接受者提供相同等級、相同質量的商品或服務時,在接受者之間實行不同的銷售價格或收費標准。經營者沒有正當理由,就同一種商品或者服務,對若干買主實行不同的售價,則構成價格歧視行為。
⑨ 微觀經濟學名詞價格歧視解釋
價格歧視(price discrimination)實質上是一種價格差異,通常指商品或服務的提供者在向不同內的接受者提容供相同等級、相同質量的商品或服務時,在接受者之間實行不同的銷售價格或收費標准。
經營者沒有正當理由,就同一種商品或者服務,對若干買主實行不同的售價,則構成價格歧視行為。而且價格歧視是一種重要的壟斷定價行為,是壟斷企業通過差別價格來獲取超額利潤的一種定價策略,地區性壓價行為、沒有正當理由對交易條件相同的若干買主實行不同的價格都是價格歧視行為的具體表現。
(9)經濟學價格歧視概念擴展閱讀
價格歧視存在的必要:
1、廠商必須面對向下傾斜的需求曲線,即產品的需求與其價格成反比。
2、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購買團體必須能在某一成本下區分開,該成本不超過區分他們所能帶來的收入。即廠商能夠以合理的成本進行市場細分。
3、必須阻止不同購買集團之間賤買貴賣的轉賣行為。
4、不同的購買集團對產品的需求價格彈性必須不同,並且為廠商所知。即廠商了解購買集團對產品的不同的需求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