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李龍飛經濟學

李龍飛經濟學

發布時間:2021-02-26 15:16:16

『壹』 為什麼中國人拿不到諾貝爾經濟學

200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再次花落美國
,那些平日風光無限的中國經濟學家群體理應反躬自問:是否配得上經濟學家的稱號,是否應少一些中國文人的浮躁和功利傳統,像許三多一樣「做有意義的事」。
獲得諾貝爾獎最多的大學
當然,中國經濟學家迄今不能獲得諾貝爾皇冠的原因很多。一個原因是中國現代經濟學教育的落後。現代經濟學以數學和統計學為基礎,倡導實證分析方法,技術性工具的引入讓經濟學成了社會科學中的「自然科學」。諾貝爾經濟學獎要求技術性和理論原創性兼備,而中國老一輩的經濟學家或者是現代經濟學在中國的普及者(比如高鴻業和厲以寧等),或者是更多地偏重於實踐而不是理論原創(比如薛暮橋和吳敬璉等),因此不被諾貝爾獎青睞也情有可原,盡管他們為中國的經濟學教育甚至經濟改革都作出了巨大貢獻。
另外,諾貝爾獎更偏重於該理論所解釋的現象的重要性,理論形成後一般要經過長期的實踐檢驗。雖然中國經濟保持長期高速增長是一個待解之謎,諾獎得主弗里德曼曾說過,誰能解釋中國經濟的改革和發展,誰就能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但目前似乎並沒有一套解釋中國奇跡的完整理論,即使有了也有待時間和實踐的檢驗。當然,中國經濟學科研和評估體制的短期化和功利化傾向也是重要原因,這也是自然學科同樣面臨的問題。
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是,為什麼華裔科學家能夠獲得諾貝爾物理獎和化學獎,卻一直沒有華裔經濟學家獲得經濟學獎,甚至連獲得提名都很少,這已經不能從中國經濟學教育和科研體制的落後這個客觀原因來解釋,因為華裔經濟學家大都在國外進行學術研究,同歐美經濟學家的學術環境是一致的,為什麼他們也不能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呢?這裡面或許存在文化的因素。
經濟學盡管納入了數學和統計學等技術性學科,但仍然是社會科學的一個分支,經濟學的理論並不是一個真理性的亘古不變的理論,這就更多需要經濟學家的「思想」來支撐,用簡單的邏輯來解釋復雜的現實生活,並進而影響政府決策和社會進程。因此,相比物理和化學等領域的科學家而言,在有中國生活背景的華裔經濟學家和中國本土經濟學家身上,以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已任的中國文人的色彩更濃,而他們也必然存在中國文人的通病,比如文人相輕、愛面子、浮躁、機會主義和功利主義等等。這種中國文人的通病是他們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主要障礙,特別對於生活在中國本土的經濟學家來說,如果不能擺脫在轉軌期間權力和資本的誘惑,其中國文人的通病將更為明顯。
現代經濟學更加重視「技術性」,目前在國際經濟學界相對受認可的華人經濟學家恰好大都集中「技術性」較強的計量經濟學領域,這增加了該研究領域的華裔和中國本土經濟學家問鼎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可能。他們當中的佼佼者包括鄒至庄、白聚山、李龍飛、張俊森和艾春榮等。有意思的是除了鄒至庄和艾春榮外,其他幾位都是理工科出身,這也從側面印證了中國文人的通病左右著經濟研究的成果。事實上,中國文人的通病對自然學科領域也有影響。西南聯大畢業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和李政道恰恰因為中國文人的通病而分道揚鑣,給世人留下了不少遺憾。
當然,有規則就有例外,未來華裔經濟學家和中國本土經濟學家當然有機會獲得諾貝爾獎。但如果不能擺脫浮躁的學風和文人相輕的習慣,不能更多地關注現實關注基礎理論,就會喪失很多機會,即使獲獎或許也只能集中在技術性更強的計量經濟學領域。
(本文作者崔宇是《華爾街日報》中文網專欄撰稿人。文中所述僅代表他的個人觀點。)

『貳』 中國的大經濟學家有哪些啊

佩服樓上的文章。我看不起國內的經濟學家,沒給政府當好參謀!當然,也不能一棍子打倒一大片。博導、教授滿天飛,更別說博士了!文科其他領域也一樣,這家那家多如牛毛!

『叄』 香港教授丁學良:誰是中國5個合格的經濟學家

中國到底有沒有合格的經濟學家?一個合格的經濟學家應該具備哪些條件?哪些經濟學家已經躋身世界主流經濟學家行列?由華爾街電訊(wswire.com)編制的2006年(第二屆)《中國10大最具影響力經濟學家》排行榜於2月24日正式揭曉,張五常教授繼續名列榜首,清華大學錢穎一教授名列第二,而倍受爭議的郎咸平教授位居第三。林毅夫、鄒恆甫、吳敬璉、張維迎、李稻葵、陳志武、田國強等七位教授也共同名列榜中。值得關注的是,除吳敬璉外,其餘9位經濟學家均畢業於歐美名校,受過正規而系統的西方經濟學訓練。在中國,被稱為「經濟學家」(Economist)的約有6000人,然而,能在國際主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的經濟學者只有大約100人。目前而言,中國經濟學家在全球經濟學界和財經媒體界的影響力和話語權非常有限,他們的觀點仍然處於邊緣狀態,全球主流媒體很少關注他們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根據華爾街電訊對全球著名學府279位經濟學教授(含4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書面調查,有39位中國教授被點名說有學術水準,除了上榜的10位經濟學家外,劉大中(1914—1975)、蔣碩傑(1918—1996)、楊小凱(1948—2004)等3人已故,鄒至庄、黃有光、石壽永、李其、李龍飛、王江、白聚山等23位經濟學家工作或旅居在海外。華爾街電訊董事會主席、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羅伯特·蒙代爾(RobertMundell)教授指出,「評判一名經濟學家是否合格主要有兩點:第一,他對經濟到底了解多少?第二,是否有創造力?有很多人有一流經濟學的教育背景,但他們沒有創新思維,這也是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經濟學家的。」蒙代爾表示,中國有很多名牌大學經濟系,但沒有一個躋身世界一流大學經濟系前列,無法與麻省理工、哈佛、耶魯、劍橋、牛津、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等世界名校相提並論,這也是制約中國經濟學家成長的關鍵因素之一。「經濟學是一門非常專業、非常嚴肅的學科,有一套完整的體系,必須經過長時間的研究才可能出成果。」華爾街電訊評選經濟學家的指標包括3個方面:學術影響力(70%)、經濟影響力(25%)和社會影響力(5%)。學術影響力主要考察候選人在國際國內一流學術刊物上發表文章的數量和被引用的次數;經濟影響力主要考察候選人對經濟增長、經濟改革和產業政策的影響;社會影響力主要考察候選人的社會責任感、社會知名度以及話語可信度。華爾街電訊總編輯丁海森說,「和第一屆評選相比,學術影響力的權重已經從60%提高到70%,以後這個權重還會持續增加。在美國擁有終身教職的中國經濟學教授有數百人,他們中有的已經躋身主流經濟學家行列,比如白聚山、洪永淼在計量經濟學;錢穎一、許成鋼在轉軌經濟學;石壽永在貨幣經濟學;張春、陳志武、王江、周國富在金融學方面等都是世界一流的學者。」2005年底,著名學者丁學良質疑中國經濟學家的學術水準,說「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經濟學家最多不超過5個。國內有的著名經濟學家連在國際上最好的50個經濟系裡當研究生的資格都不夠」。華爾街電訊分析指出,中國經濟學的確有三多:一是經濟學正教授很多,二是經濟學教授帶研究生太多,三是經濟學博士多如牛毛。有過在美攻讀研究生院的人都知道,在美國當正教授的很少,副教授往往是系裡的研究骨幹。如錢穎一,90年開始在斯坦福任教,90年代中期就是公認的目前世界上轉軌經濟學中最好的學者之一,但他直到99年離開斯坦福時還只是助理教授(AssistantProfessor)。華爾街電訊對經濟學家的評測,目的是斧正被妖魔化的經濟學家形象,肯定經濟學家對經濟改革的貢獻,倡議社會(包括經濟學界)停止對經濟學家的人身攻擊和謾罵,回歸理性科學的爭論和探討。華爾街電訊(wswire.com)是全球領先的數據分析、財經新聞和商業媒體機構,將讀者定位為金融專才、商界領袖、經濟學人和媒體精英,為他們提供獨有的綜合財經信息平台,集財經解讀、金融工具、商業資訊、信用評級等產品於一身。據悉,華爾街電訊近期還將推出2006年《中國500經濟學人排行榜》。

『肆』 華人中最強的經濟學家是誰

Ideas&RePEc 2012年5月華人經濟學家在全球排名情況
Ideas&RePEc 2012年5月華人經濟學家在全球排名情況
社會上很多說法都是瞎掰的,大多數都是貓膩的。真正的學者一定是不知名的,因為搞這個學術研究太費時,哪個有時間來搞知名度。國際上比較權威的評級是Ideas&RePEc, 2012年5月華人經濟學家在全球排名情況如下(排名是一個月一更新,是在全球3萬多名經濟學家中進行排名):

排名 經濟學家 注冊機構
146. 鄒恆甫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經濟與管理研究院
152. 魏尚進 清華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和哥倫比亞大學
342. 白聚山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經濟與管理研究院
357. 李龍飛 俄亥俄州立大學
472. 肖政 南加州大學
552. 查濤 美聯儲
553. 石壽永 多倫多大學
922. 黃有光 Monash大學
1007. 張俊森 香港中文大學
1050. 郎咸平 香港中文大學
1172 林毅夫 世界銀行
1210 張曉波 浙江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中心
1418 范生根 國際糧油食物組織
1524 方漢民 賓夕法尼亞大學
1543 文一 清華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1603 陳勇民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

『伍』 香港有名的經濟學家除了郎咸平,張五常還有誰呀

郎咸平只是管理學家。
經濟學家除了張五常還有個叫李龍飛,世界排名百人以內的華人就只有他了。
其他的還有楊維康,雷鼎鳴。

『陸』 可以問鼎諾貝爾經濟學獎的三道題反應什麼問題

200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再次花落美國,那些平日風光無限的中國經濟學家群體理應反躬自問:是否配得上經濟學家的稱號,是否應少一些中國文人的浮躁和功利傳統,像許三多一樣「做有意義的事」。獲得諾貝爾獎最多的大學當然,中國經濟學家迄今不能獲得諾貝爾皇冠的原因很多。一個原因是中國現代經濟學教育的落後。現代經濟學以數學和統計學為基礎,倡導實證分析方法,技術性工具的引入讓經濟學成了社會科學中的「自然科學」。諾貝爾經濟學獎要求技術性和理論原創性兼備,而中國老一輩的經濟學家或者是現代經濟學在中國的普及者(比如高鴻業和厲以寧等),或者是地偏重於實踐而不是理論原創(比如薛暮橋和吳敬璉等),因此不被諾貝爾獎青睞也情有可原,盡管他們為中國的經濟學教育甚至經濟改革都作出了巨大貢獻。另外,諾貝爾獎更偏重於該理論所解釋的現象的重要性,理論形成後一般要經過長期的實踐檢驗。雖然中國經濟保持長期高速增長是一個待解之謎,諾獎得主弗里德曼曾說過,誰能解釋中國經濟的改革和發展,誰就能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但目前似乎並沒有一套解釋中國奇跡的完整理論,即使有了也有待時間和實踐的檢驗。當然,中國經濟學科研和評估體制的短期化和功利化傾向也是重要原因,這也是自然學科同樣面臨的問題。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是,為什麼華裔科學家能夠獲得諾貝爾物理獎和化學獎,卻一直沒有華裔經濟學家獲得經濟學獎,甚至連獲得提名都很少,這已經不能從中國經濟學教育和科研體制的落後這個客觀原因來解釋,因為華裔經濟學家大都在國外進行學術研究,同歐美經濟學家的學術環境是一致的,為什麼他們也不能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呢?這裡面或許存在文化的因素。經濟學盡管納入了數學和統計學等技術性學科,但仍然是社會科學的一個分支,經濟學的理論並不是一個真理性的亘古不變的理論,這就需要經濟學家的「思想」來支撐,用簡單的邏輯來解釋復雜的現實生活,並進而影響政府決策和社會進程。因此,相比物理和化學等領域的科學家而言,在有中國生活背景的華裔經濟學家和中國本土經濟學家身上,以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已任的中國文人的色彩更濃,而他們也必然存在中國文人的通病,比如文人相輕、愛面子、浮躁、機會主義和功利主義等等。這種中國文人的通病是他們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主要障礙,特別對於生活在中國本土的經濟學家來說,如果不能擺脫在轉軌期間權力和資本的誘惑,其中國文人的通病將更為明顯。現代經濟學更加重視「技術性」,目前在國際經濟學界相對受認可的華人經濟學家恰好大都集中「技術性」較強的計量經濟學領域,這增加了該研究領域的華裔和中國本土經濟學家問鼎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可能。他們當中的佼佼者包括鄒至庄、白聚山、李龍飛、張俊森和艾春榮等。有意思的是除了鄒至庄和艾春榮外,其他幾位都是理工科出身,這也從側面印證了中國文人的通病左右著經濟研究的成果。事實上,中國文人的通病對自然學科領域也有影響。西南聯大畢業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和李政道恰恰因為中國文人的通病而分道揚鑣,給世人留下了不少遺憾。當然,有規則就有例外,未來華裔經濟學家和中國本土經濟學家當然有機會獲得諾貝爾獎。但如果不能擺脫浮躁的學風和文人相輕的習慣,不能地關注現實關注基礎理論,就會喪失很多機會,即使獲獎或許也只能集中在技術性更強的計量經濟學領域。(本文作者崔宇是《華爾街日報》中文網專欄撰稿人。文中所述僅代表他的個人觀點。)

『柒』 中國那麼多經濟學家,為何卻拿不到諾貝爾獎

我們知道一般諾貝爾獎的獲得者都是歐美等西方國家,那麼諾貝爾經濟學基本上也被西方國家所包攬。我們在看諾貝爾經濟學獎所評選的主要因素,最重要的就是研究經濟現象的本身以及解釋為何他可以客觀存在,而這正是西方國家的強項。


這些年來中國也為世界做出了重大的貢獻,諾貝爾獎中也已經開始出現了中國人的身影。所以我們相信在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會登上諾貝爾獎的頒獎舞台,就算是我們沒有拿到諾貝爾獎,但我們不能否認眾多科學家為中國所做出的成績。比如我國經濟學的白聚山,李龍飛,吳敬璉教授他們都是發揮自己的所長,為中國的經濟命脈造福。

單從美國聯邦儲蓄銀行所公布出來的經濟學家排名中在5%的頂級科學家中,有中國血統的就佔有14人,所以說並不是我們中國的經濟學家實力低於他們,而是在種種原因的影響下導致最終沒有獲得諾貝爾獎,但是在未來華裔的經濟學家有很大的可能會獲得諾貝爾學獎,讓我們拭目以待。


『捌』 求華人經濟學家排名

在前1000名經濟學家中,有19人來自中國。他們分別是:
石壽永(ShiShouyong),全球排名第48位,在所有華人經濟學家中位居第一。目前 任教於美國印第安納州立大學。石壽永1965年出生,1984畢業於原華中理工大學(現 華中科技大學)經濟系管理學院物資管理工程專業,後到加拿大多倫多學習,1998年 獲得經濟學碩士學位,1991年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1991?1993年任加拿大文森大學 助理教授,1994?1997年任加拿大皇後大學主力教授,1998?1999年在美國芝加哥聯 邦儲備銀行任訪問學者;1997?2000年任加拿大皇後大學副教授,現為美國印第安納 州立大學經濟系終身教授。其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宏觀經濟理論、國際經濟理論、貨幣 理論與政策。他的主要貢獻是建立了一套能夠修正原有貨幣理論不足的新的貨幣基礎 理論。
錢穎一(QianYingyi),全球排名第71位,華人經濟學家中排名第二。目前任教於加 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他1981年畢業於清華大學數學系,之後到美國耶魯大學獲得管理 科學與運籌學碩士學位。他同時取得了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統計學碩士學位,1990年獲 得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1990年?1999年任美國斯坦福大學經濟系助理教授 ,1999?2001年任美國馬里蘭大學經濟學助理教授。錢穎一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是比較 經濟學、轉型經濟學和中國的經濟改革與發展,他是著名華人經濟學家中在國內發表 中文文章最多的一位。曾經兼職於國內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機構。
李其(LiQi),排名第149位,目前任教於美國德州奧斯汀大學經濟系。他1982年畢 業於北京大學天體物理學專業,1985年獲得南開大學物理學碩士學位,1991年獲得美 國德州奧斯汀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其後在古爾夫大學任教6年,印第安納州立大學 任教一年,1999年到德州奧斯汀大學任教,現為該校終身教授。李其教授目前已經有 60多篇有影響的論文在國際核心刊物發表,其中1994?1998年多達28篇。
李龍飛(LeeLongfei),排名第160位,現任教於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他1971年畢 業於香港中文大學,獲得數學學士學位;1972年獲得加拿大滑鐵盧大學數學碩士學位 ,1974年獲得該校哲學碩士學位;1976年和1977年李龍飛教授分別獲得紐約羅徹思特 大學經濟學碩士和博士學位。1980?1984年任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經濟系副教授,隨後 分別以教授身份任職於美國密歇根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系。他的專業領域是微觀 計量經濟學和理論計量經濟學。
白聚山(BaiJushan),排名第184位,美國波士頓大學終身教授.他1982年畢業於南 開大學數學系,1988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獲得經濟學碩士學位,1992年獲得加州 伯克利分校經濟學博士學位。1992-1998任教於麻省理工學院,1998年進入波士頓大 學,1999年成為終身教授。他的研究領域是數量經濟學。
陳志武(ChenZhiwu),排名第202位,現任職於美國耶魯大學。他1983年畢業於中南 工業大學,1986年獲得長沙工學院碩士學位,1990年獲得耶魯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 1990?1995年在美國威斯康辛—麥迪遜大學任教,1995?1999年在美國俄亥俄州立大 學任教,1997年晉升為金融學副教授,1999年晉升為金融學教授,現任教於耶魯大學 。專業領域為股票、債券、期貨和期權市場以及宏觀經濟。最近關注的領域是資產定 價,包括理論和實證兩方面,具體涉及股票和期權定價。
艾春榮(AiChunrong),排名第279位,任教於美國佛羅里達大學。他1982年畢業於 原華中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後於1985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獲得碩士學位,1990 年獲得博士學位。艾春榮教授的主要研究領域是計量經濟學(半參數計量經濟學方法 )。他在這—領域的主要學術貢獻是,對如何確定半參數估計值的上界這一問題給出 了初步的解;並在此基礎上,為如何找到一個半參數估計值這一問題提供了全面和滿 意的答案。其研究成果推進了半參數研究方法對時間序列數據研究的系統性與一致性 。
王江(WangJiang),排名第305位,現任教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金融學教授。他1981 年畢業於南京大學物理系,1985年獲得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1990年 獲得該校沃頓商學院金融學博士學位。畢業後進人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金融學 系任教至今。其主要研究領域涉及證券市場模型、資產定價理論和國際金融等。
張俊森(ZhangJunsen),排名第357位,香港中文大學教授。他1983年畢業於浙江大 學,獲得工學學士學位,1985年在南開大學獲得MBA學位後,到加拿大邁馬大學,1990 年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研究領域為應用計量經濟學。
田國強(TianGuoqiang),排名第421位,美國德州奧斯汀教授,1980年畢業於原華 中理工大學數學系,1982年獲得該校數學碩士學位,1987年獲得美國明尼蘇達州立大 學經濟學博士學位,博士論文獲得全美斯隆博士論文獎。其研究領域涉及經濟機制設 計理論、動態經濟學和一般均衡理論。他提出了一個在「非規范性」的經濟環境中, 即有限經濟自由和不完全市場體系環境下的企業產權理論。該理論認為,只有經濟制 度環境得到適當的改變,社會才能有效地變換產權的所有制安排形式。(現任上海財 經大學經濟學院院長) 鄒恆甫(ZouHeng-fu),排名第526位,1982年獲得武漢大學經濟學學士學位,之後 分別於1986年和1989年在哈佛大學獲得經濟學碩士和博士學位。現任世界銀行研究部 資深研究員和國內高校教授等職。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公共財政和宏觀經濟學。1998年 他獲得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傑出青年基金獎。
吳仰如(WuYangru),排名第548位,現任職於美國盧格斯大學。1982年畢業於湛江 漁業學院,1987年在美國特拉華州立大學獲得碩士學位,1993年在美國俄亥俄州立大 學獲得博士學位。1997年進人盧格斯大學前,曾在香港大學和美國弗吉尼亞大學任助 理教授,主講《金融理論》、《公司財務》和《投資學》。其研究的是國際金融資產 定價理論。 文—(WenYi),排名第736位,美國的爾大學經濟系教授。1996年獲得博士學位,研 究領域涉及宏觀經濟理論和應用時間數列。目前關注重點是商業周期和貨幣政策。
鄒至庄(GregoryChow),排名第743位,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經濟系教授,台灣中華研 究院研究員。到目前為止,他共出版了10多本著作,並在國際核心期刊發表文章160 多篇。他1951年美國的爾大學獲得學士學位,1955年在當時經濟學重鎮芝加哥大學獲 得經濟學博士學位。他研究領域包括:經濟計量學、動態經濟學和中國經濟理論的定 量研究(張五常將其經濟學定義為統計學)。鄒至庄在國際學界名聲很高,其發現的 「鄒檢驗Choutest)」聞名於世,目前該檢驗方法在經濟計量學研究方面得到廣泛應 用。

閱讀全文

與李龍飛經濟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