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西方經濟學邊際效益

西方經濟學邊際效益

發布時間:2021-02-26 19:06:18

『壹』 西方經濟學中的邊際效用和邊際效率一個意思嗎

邊際效益就是你每得到一件物品給你帶來的新增加效益,隨著你擁有該物品的增多,你得回邊際效益便遞減。
邊際答效用指在一定時間內消費者增加一個單位商品或服務所帶來的新增效用,即總效用的增量。
這兩個本質上是一樣的,只是率和用的區別罷了。

『貳』 西方經濟學貨幣的邊際效用怎麼求

邊際效用計算公式:
MU=∆TU/∆Q

邊際效用是指消費者對某種物品的消費量每版增加一單位所增權加的額外滿足程度。邊際的含義是額外增量。在邊際效用中,自變數是某物品的消費量,而因變數則是滿足程度或效用。消費量額外變動所引起的效用的變動即為邊際效用。

『叄』 西方經濟學 為什麼壟斷者的邊際效益小於其物品價格

邊際效益抄可為負,但是追求利潤最襲大化的企業不會這么做。你設想自己是企業家,再增加一個勞動力導致的邊際收益為負,也就是總收益是下降的。你還會僱傭么?所以,對於能夠控制價格的壟斷廠商不會這么做。至於壟斷者的邊際效益小於其物品價格 ,從圖形可看出。也可以從數學公式得出。P=A-BQ>MR=A-2BQ

『肆』 如何理解西方經濟學里的最後一單位的邊際效用

很通俗的解釋:
你去買早餐,一元錢一個小包子,你在買專第一個的時候,覺得包子很好吃,這屬個包子帶來的效用就很高,當你買第二個的時候,覺得還不錯,相對的效用就小於第一個包子,那第二個一元錢的邊際效應就小於第一個一元;當你買地三個的時候,你已經飽了,那這個包子帶給你的感覺也許是吃多了的不舒適感,那其效用可能為負,也就是所第三個一元帶來的效用為負。這就是所謂邊際效用遞減規律的意思。
而邊際效用就是你在消費最後一單位是帶來的效用,即滿足感。而這是建立在西方經濟學的效用論的基礎上,既前提條件是我們認為效用是可以被准確感知並比較大小的。有時並不符合實際。

『伍』 西方經濟學:什麼是總效用和邊際效用

如果按經濟學邊際效用遞減的話,那意思就是讓他使勁玩,什麼都不幹,專門玩內游戲,然後隨著玩的容時間越長,他對游戲的興趣會越低。邊際效用遞減:效用,即滿足程度是人神經的興奮,外部給一個刺激(即消費某種物品給以刺激,如吃麵包刺激胃),人的神經興奮就有滿足感(產生效用)。隨著同樣刺激的反復進行(連續消費同一種物品的數量增加),興奮程度就下降(邊際效用遞減)。這個規律對我們理解消費者的消費行為非常重要。假定消費者對其他商品的消費數量保持不變,則消費者從該商品連續增加的每一消費單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是遞減的。
記得採納哦
我是VIJ

『陸』 一道西方經濟學邊際效用的題~!!!!!

選C。
簡單點說,首先邊際效用指的是在一定時間內消費者增加一個單位商品或服務所帶內來的新增效用,也就是總容效用的增量。在經濟學中,效用是指商品滿足人的慾望的能力,或者說,效用是指消費者在消費商品時所感受到的滿足程度。
也就是說,一個商品的邊際效用越強,他給消費者的滿足程度就越大。克拉克的邊際效用遞減原理說明了商品供應量、需求量和價值的關系,就是說,如果商品的供應量遠遠大過需求量,那麼對它的消費量就會減少,它本身給消費者帶來的價值就減少,因此企業在推銷產品的時候要先考慮它的邊際效用,才能確定它的消費市場有多大。
這個題顯然Y的邊際效用大(20/3*2 > 30/10*7)所以要增加Y的購買量

『柒』 西方經濟學效用函數和邊際效用函數分別是

1 在現代消費者理論中,以商品價格向量P、消費束(商品數量向量)X、和消費者預算約束三者為自變數的效用函數形式有兩類:一類是僅以消費束X為自變數的「直接效用函數」U(X);另一類是以商品價格向量P和消費者預算約束m兩者為自變數的「間接效用函數」v(P,m)。

直接效用函數U(X)的思想是:只要消費者購買(消費)各種商品的數量一定(而不管其他相關的經濟變數(如價格向量P)如何置定或變動),消費者的偏好或效用大小便唯一地確定。即,確定的消費束X對應確定的效用函數值U(X)。

間接效用函數v(P,m)是建立在僅以消費束X為自變數的直接效用函數U(X)的基礎之上的。其思路是:只要消費者面臨的商品價格向量P和消費者預算約束m兩者一定,消費者在PX=m約束下,最大化其直接效用函數U(X)的值,此時的最大U(X)值即是間接效用函數v(P,m)的函數值。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消費者面臨的商品價格向量P和消費者預算約束m兩者確定,消費者最大化其效用水平的購買消費束X並不要求唯一確定(雖然大多數時候是唯一確定的),但這些不同的向量X所對應的直接效用函數U(X)的值卻必須是唯一的「最大值」。

從直接效用函數U(X)的定義,和間接效用函數v(P,m)函數的建立及求解過程我們可以發現,兩類效用函數在本質上是完全相同的。間接效用函數v(P,m)是建直接效用函數U(X)的基礎之上的。即:無論是直接效用函數U(X),還是間接效用函數v(P,m),只要消費者最終消費的商品數量束X一定,消費者便有確定的效用水平。對於直接效用函數U(X)而言,自變數X對因變數U(X)有「直接的決定作用」,這也是U(X)被稱為「直接效用函數」的原因。對於間接效用函數v(P,m)而言,自變數P和m對因變數——效用水平的決定作用,實際上必須通過消費者最終消費的、確定的商品數量束X(或商品數量束集合)來完成。所以,自變數P和m對因變數——效用水平是起「間接性的決定作用」。其求解過程表明,效用水平的大小實際仍由消費束X直接地決定。這也就是v(P,m)為什麼被稱為「間接效用函數」的原因。

2 邊際效益遞減是經濟學的一個基本概念,它說的是在一個以資源作為投入的企業,單位資源投入對產品產出的效用是不斷遞減的,換句話,就是雖然其產出總量是遞增的,但是其二階倒數為負,使得其增長速度不斷變慢,使得其最終趨於峰值,並有可能衰退。
最明顯的詮釋,就是非線性函數,例如二次曲線。
在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例子:給你一個可愛多,你高興的亂跳以為賺了,接下來是第二個……可是一直給你,你會覺得開始惡心了。這有兩個原因:一,你吃飽了,生理不需要了,二,你吃膩了,刺激受夠了。你希望有個機會表白自己「老大,給個哈根啊好啊?」
所謂的新官上任三把火,講的也是這個道理:剛來了要混個臉熟,所以拼盡全力在所不辭。日子一久,也就淡了。一般的教材會這樣解釋:神秘莫測的心理學和社會學。
如果我們建立一個映射,使得各種效用是可比的(比如,我們定義跑得快比跑得穩好,這並非沒有意義,賽車界就是個例子),那麼在一個時間序列上,投入和產出(以及累積投入和累計產出)就可以作為模型。通過上面兩個例子可見,這個概念可以理解成兩個特點:一,t=0比t->無窮時候的產出大的多(這是序列函數的像)。二,t->T和t->T+1在T->無窮時候的變化不大(這是像的一階倒數)。前者說明總體趨勢遞減,後者說明遞減速度趨緩。
我們可以想想,邊際效用遞減式一個無處不在的規律,你想過四級,於是找了本寶書,從A背起,不錯,一會兒就背完呢(當然,本來A就不太多,我就是這種人),然後是B,然後是……B part2,然後是B part 2 1/2...級數的概念有了應用。當然你可以選擇從Z開始背回頭(當然,我也是這種人)。
可見,投入和產出是相同的概念,由於投入了就要求有產出,所以邊際效益遞減的逆仍然適用。
我們可以拓展到離開效用這個概念。讓我們看一個實際中的問題:
昨天打掃房間衛生,發現剛剛擦過的桌子一層灰又上去了,和旁邊的一個小支架看上去沒什麼區別。實際上,後者上次被美容的時候我還沒在南京……
一個東西從干凈到漲很快,可是從臟到很臟是一個多麼漫長的過程阿,指望考古隊?(盡管也有評價的因素)
大家還可以想到很多很多,比如,人文一點,「失去的才是真」。
我們如何利用這個規律呢?經濟學的解釋是資源的最優配置。因為投入的太多使得最終的收益攤的太薄。再好的東西也有個限度。理工科的更加清楚,所謂的各種高級操作都是某種程度上的吃力不討好,最有效的往往是那些基本操作。更高深的是當然一些數學上的游戲。
然而我覺得,這個現象的起源絕對是一個哲學問題,那就是我們為什麼進步和發展。
想想,如果邊際效益遞增,我們還需要創新嗎?我們還需要堅持嗎?同志們,可愛多足夠了,不,涼水就行!魅力這個詞,永遠的就失去了意義。

『捌』 誰能解釋一下西方經濟學中的「邊際效用遞減規律」

邊際效用遞復減法則(The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也稱邊制際效益遞減法則、邊際貢獻遞減) ,邊際效用遞減是經濟學的一個基本概念,是指在一個以資源作為投入的企業,單位資源投入對產品產出的效用是不斷遞減的,換句話,就是雖然其產出總量是遞增的,但是其二階導數為負,使得其增長速度不斷變慢,使得其最終趨於峰值,並有可能衰退,即可變要素的邊際產量會遞減。
當消費者消費某一物品的總數量越來越多時,其新增加的最後一單位物品的消費所獲得的效用(即邊際效用)通常會呈現越來越少的現象(遞減),稱之邊際效用遞減法則。也叫做戈森第一法則。
邊際效用遞減原理通俗的說法是:開始的時候,收益值很高,越到後來,收益值就越少。用數學語言表達:x是自變數,y是因變數,y隨x的變化而變化,隨著x值的增加,y的值在不斷減小。這就是著名的邊際效用遞減原理。

『玖』 西方經濟學:為什麼邊際收益=平均收益=價格求解答

無論在完全競爭市來場自下還是壟斷還是壟斷競爭,企業總是追求利潤的最大化,只要邊際收益大於邊際成本,那麼多生產就有利可圖,這樣企業就會增大產量,知道邊際收益=邊際成本,因為此時在增加產量就會出現收益降低。而這兩者只有在完全競爭的條件下才會等於價格。因為經濟學中的成本與會計中的成本不同,它包含了機會成本(你可以理解為工資),如果一個行業有利潤(經濟學中的利潤),那麼就會有新的資金進入,從而增加供給而降低價格,直到價格等於邊際收益,而且在長期中,每個產品賣的價格是一樣的,所以平均收益與邊際收益是相等的,

『拾』 西方經濟學:為什麼邊際收益=平均收益=價格求解答

在完全競爭市場才成立,因為這時價格成為一個純粹的外生變數,總收益TR=P*Q,邊際收益MR=dTR/dQ=P,平均收益AVR=TR/Q=P.

閱讀全文

與西方經濟學邊際效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