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論述西方經濟學的研究方法有什麼
論述西方經濟學的研究方法有實證經濟學與規范經濟學;個體分析、總體分析和邊際分析;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還有靜態分析、比較靜態分析、動態分析。
西方經濟學經典定理:
墨非定律:如果壞事有可能發生,不管這種可能性多麼小,它總會發生,並引起最大可能的損失。
二八法則:二八法則主張以一個小的誘因、投入或努力,通常可以產生大的結果、產出或報酬。就字面意義來看,這發則是說,你所完成的工作里80%的成果,來自於你所付出的20%。
(1)微觀經濟學的基本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西方經濟學是西方經濟學家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活動研究出來的經濟理論,有別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西方的學者認為資本主義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制度,是理想的社會,生活在這個社會下的人們都具有利己主義思想;
為了實現個人利益最大化,努力工作,拚命賺錢,從而使整個社會處於有序的運轉之中,使社會的各種資源都得到充分利用;
亞當.斯密說指揮著這部龐大的系統是「一隻看不見的手」,意思是說這個市場不需要干預,它有內在的自我調節功能,西方的經濟也被稱作「自由經濟」,西方社會也叫「自由社會」。
⑵ 西方經濟學的主要研究方法
當代西方經濟學在其歷史唯心主義哲學基礎之上 ,運用了個量和總量研究法、均衡分析法、靜態和動態研究法、實證研究和規范研究法、數理模型分析法、制度分析法來研究了一般的資源配置問題。本文主要對這幾種方法進行評述 ,並從中尋找它對我國經濟學研究方法的借鑒意義。
實證分析是現代西方經濟學中最重要的分析。經濟學作為一門科學,與其他學科包括自然科學具有的共性就是它的科學性。要使經濟學成為一門真正的科學,首先必須揭示各種經濟現象發展變化的客觀規律,正確回答客觀事實是怎樣的,而這正是要通過實證分析來達到的。
西方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一、實證分析與規范分析經濟學中的實證分析是指排除了主觀價值判斷,只對經濟現象、經濟行為或經濟活動及其發展趨勢做客觀分析,它只考慮經濟事物間的相互聯系的規律,並根據這些規律來分析和預測人們經濟行為的效果。它要回答的只是客觀事物「是什麼」。規范分析是從一定的價值判斷出發,說明某一具體經濟事物是好還是壞,是否符合某種價值標准,它要回答的是某一事物「應該是什麼」。它涉及倫理和價值判斷。所以,許多經濟學家都認為,在經濟學的研究中應該把實證分析方法和規范分析方法結合起來。
四、邊際分析邊際分析是西方經濟學普遍採用的分析方法。所謂邊際(marginal)分析有兩層含義:一是增量的意思,二是一定數量中最後一個單位所帶來的增量,這一增量在數字上可正也可負。因此邊際概念就是指一定數量中最後增加的一個單位所帶來的增量。
西方經濟學認為,在經濟分析中引入邊際分析方法是經濟學的一個革命,尤其在它的定量分析中邊際概念和邊際分析方法被廣泛地使用。如:在微觀經濟學中有邊際效用、邊際成本、邊際產量、邊際收益等概念;在客觀經濟學中有邊際消費傾向、邊際儲蓄傾向等。
⑶ 微觀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當代西方經濟學在其歷史唯心主義哲學基礎之上 ,運用了個量和總量研究法、均衡分析法、靜態和動態研究法、實證研究和規范研究法、數理模型分析法、制度分析法來研究了一般的資源配置問題。本文主要對這幾種方法進行評述 ,並從中尋找它對我國經濟學研究方法的借鑒意義。
實證分析是現代西方經濟學中最重要的分析。經濟學作為一門科學,與其他學科包括自然科學具有的共性就是它的科學性。要使經濟學成為一門真正的科學,首先必須揭示各種經濟現象發展變化的客觀規律,正確回答客觀事實是怎樣的,而這正是要通過實證分析來達到的。
西方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一、實證分析與規范分析經濟學中的實證分析是指排除了主觀價值判斷,只對經濟現象、經濟行為或經濟活動及其發展趨勢做客觀分析,它只考慮經濟事物間的相互聯系的規律,並根據這些規律來分析和預測人們經濟行為的效果。它要回答的只是客觀事物「是什麼」。規范分析是從一定的價值判斷出發,說明某一具體經濟事物是好還是壞,是否符合某種價值標准,它要回答的是某一事物「應該是什麼」。它涉及倫理和價值判斷。所以,許多經濟學家都認為,在經濟學的研究中應該把實證分析方法和規范分析方法結合起來。
二、靜態分析和動態分析靜態分析也稱均衡分析,它是指對經濟運行的一種短期分析。它主要研究什麼是均衡狀態,以及達到均衡狀態所需要的條件,但它不論及達到均衡狀態的過程和所需的時間。如果把時間因素導入經濟分析,具體分析當自變數發生變化後,原來的均衡點怎樣過渡到新的均衡點的實際變化過程,這就是動態分析。由於動態分析的重點是研究實際變化的過程,因此,它也稱為過程分析。
三、存量與流量分析存量與流量是經濟分析中經常遇到的兩個重要概念。搞清存量與流量的概念,並分析它們間的關系,對於理解經濟活動的數量關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所謂存量是指在一定時點上存在的變數的數值。如:2001年12月31日我國銀行儲蓄存款總額數,國家固定資產總額數等。所謂流量是指在一定時期內發生的變數的數值。如:2001年全年我國銀行儲蓄存款總額數,國家固定資產總額等。
四、邊際分析邊際分析是西方經濟學普遍採用的分析方法。所謂邊際(marginal)分析有兩層含義:一是增量的意思,二是一定數量中最後一個單位所帶來的增量,這一增量在數字上可正也可負。因此邊際概念就是指一定數量中最後增加的一個單位所帶來的增量。
⑷ 微觀經濟學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
微觀經濟學包括的內容相當廣泛,其中主要有:均衡價格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者行為理論(包括生產理論、成本理論和市場均衡理論)、分配理論、一般均衡理論與福利經濟學、市場失靈與微觀經濟政策。 微觀經濟學的研究方向微觀經濟學研究市場中個體的經濟行為,亦即單個家庭、單個廠商和單個市場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它從資源稀缺這個基本概念出發,認為所有個體的行為准則在此設法利用有限資源取得最大收獲,並由此來考察個體取得最大收獲的條件。在商品與勞務市場上,作為消費者的家庭根據各種商品的不同價格進行選擇,設法用有限的收入從所購買的各種商品量中獲得最大的效用或滿足。家庭選擇商品的行動必然會影響商品的價格,市場價格的變動又是廠商確定生產何種商品的信號。廠商是各種商品及勞務的供給者,廠商的目的則在於如何用最小的生產成本,生產出最大的產品量,獲得取最大限度的利潤。廠商的抉擇又將影響到生產要素市場上的各項價格,從而影響到家庭的收入。家庭和廠商的抉擇均通過市場上的 供求關系表現出來,通過價格變動進行協調。因此,微觀經濟學的任務就是研究市場機制及其作用,均衡價格的決定,考察市場機制如何 通過調節個體行為取得資源最優配置的條件與途徑。微觀經濟學也就是關於市場機制的經濟學,它以價格為分析的中心,因此也稱作價格理論。微觀經濟學還考察了市場機制失靈時,政府如何採取干預行為與措施的理論基礎。微觀經濟學是馬歇爾的均衡價格理論基礎上,吸收美國經濟學家張伯侖和英國經濟學家羅賓遜的壟斷競爭理論以及其他理論後逐步建立起來的。凱恩斯主義的宏觀經濟學盛 行之後,這種著重研究個體經濟行為的傳統理論,就被稱為微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只是研究 對象有所分工,兩者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並無根本分 歧。兩者均使用均衡分析與邊際分析,在理論體繫上,它們相互補充和相互 依存,共同構成現代西方經濟學的理論體系。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假設:市場出清,即資源流動沒有任何障礙;完全理性,即消費者與廠商都是以利己為目的的經濟人,他們自覺的按利益最大化的原則行事,既能把最大化作為目標,又知道如何實現最大化;完全信息,是指消費者和廠商可以免費而迅速的獲得各種市場信息。
⑸ 試論述微觀經濟學的主要研究內容
微觀經來濟學包括的內自容相當廣泛,其中主要有:均衡價格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者行為理論(包括生產理論、成本理論和市場均衡理論)、分配理論、一般均衡理論與福利經濟學、市場失靈與微觀經濟政策。
微觀經濟學的研究方向:微觀經濟學研究市場中個體的經濟行為,亦即單個家庭、單個廠商和單個市場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它從資源稀缺這個基本概念出發,認為所有個體的行為准則在此設法利用有限資源取得最大收獲,並由此來考察個體取得最大收獲的條件。
⑹ 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解決方法、中心理論和研究方法分別是什麼
微觀經濟學
以單個經濟單位(單個生產者、單個消費者、單個市場經濟活動)作為研究對象;解決方法:研究的基本問題是資源配置的決定;中心理論:通過供求來決定相對價格的理論。研究方法:個量分析。
宏觀經濟學
研究對象則是整個經濟;解決方法:把資源配置作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會范圍內的資源利用問題,以實現社會福利的最大化。研究方法則是總量分析;中心理論則是國民收入決定理論。
(6)微觀經濟學的基本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1、宏觀經濟學
宏觀經濟學來源於法國魁奈的《經濟表》和英國馬爾薩斯的「馬爾薩斯人口論」。1933年,挪威經濟學家弗瑞希提出《宏觀經濟學》的概念。宏觀經濟學在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1936年出版後迅速發展起來。凱恩斯把國民收入和就業人數聯系作為中心進行了綜合分析。
宏觀經濟學的產生與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17世紀中期到19世紀中期,是早期宏觀經濟學階段,或稱古典宏觀經濟學階段。第二階段:19世紀後期到20世紀30年代,是現代宏觀經濟學的奠基階段。第三階段:20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是現代宏觀經濟學的建立階段。第四階段:20世紀60年代以後,是宏觀經濟學進一步發展和演變的階段。
2、微觀經濟學
微觀經濟學的歷史淵源可追溯到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阿爾弗雷德·馬歇爾的《經濟學原理》。20世紀30年代以後,英國的羅賓遜和美國的張伯倫在馬歇爾的均衡價格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廠商均衡理論。
標志著微觀經濟學體系的最終確立它的體系主要包括:均衡價格理論,消費經濟學,生產力經濟學,廠商均衡理論和福利經濟學等。
微觀經濟學的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17世紀中期到19世紀中期,是早期微觀經濟學階段,或者說是微觀經濟學的萌芽階段。第二階段:19世紀晚期到20世紀初葉,是新古典經濟學階段,也是微觀經濟學的奠定階段。
第三階段:20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是微觀經濟學的完成階段。第四階段:20世紀60年代至今,是微觀經濟學的進一步發展、擴充和演變階段。
⑺ 現代經濟學基本研究方法有哪些內容
經濟學的研究抄對象經襲濟學是研究人類社會怎樣有效率地分配使用其稀缺的生產資源於各種用途,以達到既定目標的一門社會科學。經濟學所研究的經濟問題,包括以下四個方面。①總量為既定的生產資源用來生產哪些產品。②採用什麼生產方法。③被生產出來的產品怎樣在社會成員之間進行分配,即經濟學所說的收入分配問題。以上三個方面的問題,即:生產什麼?怎樣生產?為誰生產?這是西方經濟學兩大分支學科之一,微觀經濟學所研究的問題。④一個社會既定的生產資源總量是否被充分利用以及如何得以充分利用的問題。
⑻ 微觀經濟學的主要研究方法及其研究內容
微觀經濟學包括的內容相當廣泛,其中主要有:均衡價格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者行為理論(包括生產理論、成本理論和市場均衡理論)、分配理論、一般均衡理論與福利經濟學、市場失靈與微觀經濟政策。
微觀經濟學的研究方向微觀經濟學研究市場中個體的經濟行為,亦即單個家庭、單個廠商和單個市場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它從資源稀缺這個基本概念出發,認為所有個體的行為准則在此設法利用有限資源取得最大收獲,並由此來考察個體取得最大收獲的條件。在商品與勞務市場上,作為消費者的家庭根據各種商品的不同價格進行選擇,設法用有限的收入從所購買的各種商品量中獲得最大的效用或滿足。家庭選擇商品的行動必然會影響商品的價格,市場價格的變動又是廠商確定生產何種商品的信號。廠商是各種商品及勞務的供給者,廠商的目的則在於如何用最小的生產成本,生產出最大的產品量,獲得取最大限度的利潤。廠商的抉擇又將影響到生產要素市場上的各項價格,從而影響到家庭的收入。家庭和廠商的抉擇均通過市場上的 供求關系表現出來,通過價格變動進行協調。因此,微觀經濟學的任務就是研究市場機制及其作用,均衡價格的決定,考察市場機制如何 通過調節個體行為取得資源最優配置的條件與途徑。微觀經濟學也就是關於市場機制的經濟學,它以價格為分析的中心,因此也稱作價格理論。微觀經濟學還考察了市場機制失靈時,政府如何採取干預行為與措施的理論基礎。微觀經濟學是馬歇爾的均衡價格理論基礎上,吸收美國經濟學家張伯侖和英國經濟學家羅賓遜的壟斷競爭理論以及其他理論後逐步建立起來的。凱恩斯主義的宏觀經濟學盛 行之後,這種著重研究個體經濟行為的傳統理論,就被稱為微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只是研究 對象有所分工,兩者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並無根本分 歧。兩者均使用均衡分析與邊際分析,在理論體繫上,它們相互補充和相互 依存,共同構成現代西方經濟學的理論體系。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假設:市場出清,即資源流動沒有任何障礙;完全理性,即消費者與廠商都是以利己為目的的經濟人,他們自覺的按利益最大化的原則行事,既能把最大化作為目標,又知道如何實現最大化;完全信息,是指消費者和廠商可以免費而迅速的獲得各種市場信息。
⑼ 談談對微觀經濟學研究方法的認識
經濟學的基本研究方法
一、實證分析和規范分析
二、均衡分析和邊際分析
三、靜態分析和 比較靜態分析 動態分析 (中級微觀常用比較靜態)
四、經濟模型
1 。靜態分析
在均衡分析中,一般假定自變數是已知的和既定的,來考察因變數達到均衡狀態的條件和在均衡狀態下的情況,這種分析稱作靜態分析。
2.比較靜態分析
對變化前後兩套自變數條件下的因變數值進行比較,不考察從原均衡狀態到新均衡狀態的變化過程。這種分析方法稱作比較靜態分析。
3.動態分析
(1)含義:考察兩個均衡狀態之間的變化過程,這種方法稱作動態分析
(2)作用:了解外界條件變化後,經濟活動達到新的均衡狀態所需要的時間、經過的路徑等
對於 四、經濟模型
必要性:高度簡化,解決最本質的問題。
需要區別外生變數和內生變數
另外需要牢記: 模型只是一種工具 不要成為單純的數學游戲
⑽ 微觀經濟學到底研究什麼
微觀經濟學(英語:microeconomics),又譯微觀經濟學,有時稱為價格理論,是現代經濟學的一個分支,研究經濟體系中最基本單元(個體、企業)的經濟行為。
微觀經濟學重視需求與供給,如何影響個人,達成交易,並形成市場中的均衡價格。另外,自從愛德華·張伯倫和瓊·羅賓遜發展的市場結構理論、一般廠商的生產決策、進行消費決策的消費者行為等亦跟傳統的供給需求理論,綜合成微觀經濟學的核心課題。微觀經濟學關注人們的決定和行為影響物品和服務的供給和需求、誰負責決定價格、或者反過來,價格怎樣決定物品和服務的供給量和需求量。
微觀經濟學可以說是相對於宏觀經濟學,後者關注經濟活動的總體,研究經濟增長、通貨膨脹和失業。微觀經濟學也探討政府政策造成對整體社會經濟層面的影響(例如稅收水平)[3]。特別是盧卡斯批判的興起之下,大部分宏觀經濟理論建立起本身的「微觀基礎」——即是一些根據微觀經濟理論而作出的基本假設。
(10)微觀經濟學的基本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區別宏觀
1、研究對象不同
微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單個經濟單位,如家庭、廠商等。正如美國經濟學家J·亨德遜(J·Henderson)所說「居民戶和廠商這種單個單位的最優化行為奠定了微觀經濟學的基礎」。而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則是整個經濟,研究整個經濟的運行方式與規律,從總量上分析經濟問題。正如薩繆爾遜所說,宏觀經濟學是「根據產量、收入、價格水平和失業來分析整個經濟行為。」美國經濟學家E·夏皮羅(E·Shapiro)則強調了「宏觀經濟學考察國民經濟作為一個整體的功能。」
2、解決的問題不同
微觀經濟學要解決的是資源配置問題,即生產什麼、如何生產和為誰生產的問題,以實現個體效益的最大化。宏觀經濟學則把資源配置作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會范圍內的資源利用問題,以實現社會福利的最大化。
3、研究方法不同
微觀經濟學的研究方法是個量分析,即研究經濟變數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而宏觀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則是總量分析,即對能夠反映整個經濟運行情況的經濟變數的決定、變動及其相互關系進行分析。這些總量包括兩類,一類是個量的總和,另一類是平均量。因此,宏觀經濟學又稱為「總量經濟學」。
4、基本假設不同
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假設是市場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認為市場經濟通過「看不見的手」能自由調節實現資源配置的最優化。宏觀經濟學則假定市場機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調節經濟,通過「看得見的手」糾正市場機制的缺陷。
5、中心理論不同
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還包括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理論、分配理論、一般均衡理論、市場理論、產權理論、福利經濟學、管理理論等。宏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則是國民收入決定理論,還包括失業與通貨膨脹理論、經濟周期與經濟增長理論、開放經濟理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