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計量經濟學中有什麼作用
人類選擇行為說。
1932年,羅賓斯總結許多經濟學家關於經濟學概念的共同實質,在回<論經濟科學的性質與答意義>中,提出了一個經典性的經濟學定義:「經濟學是 門研究目的與具有可供選擇的用途的稀少手段之間關系的人類行為科學」。這就說明了,經濟學的產生就在於人類無盡的慾望與物品稀少性的矛盾。
希克斯的<價值與資本>中,也更為明確地顯示出政治經濟學是研究人類行為選擇的科學。美國當代著名經濟學家保羅·薩繆爾森在其《經濟學>中也寫道,經濟學是研究人和社會如何作出最終抉擇的科學。
㈡ 怎樣理解計量經濟學的重要作用
線性假設是線性模型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假設。而之前我們也有提及所謂的簡單線性回歸也就是指模型僅包含兩個變數X和Y。這里的X,Y和觀測值並沒有關系,只是根據線性模型刻畫出的變數之間的關系:Y可以被看作成是一個關於X的單元函數 (比如說小樹苗的高度,可以看成是受到施肥量的一個單元函數)。
這一講比較重要,會涉及一些模型識別的本質,和計量經濟的基礎概念,可能會講得比較長一些。我決定把識別估計篇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講識別,第二部分主要講估計,今天模型識別這一部分主要分為一下幾塊:
識別的基本概念;
如何理解識別;
存在性;
唯一性;
識別估計篇(一)
識別的概念:
線性假設給模型提供了識別的基礎,這里不可避免地我們就要來講一下識別這個詞到底是什麼概念。識別這個詞可以說是貫穿整個計量經濟學的研究,識別這個詞許多學過統計的人都有接觸過,但是真的問到識別究竟是什麼許多人也很難說出一個所以然來,甚至可能許多人會混淆模型「識別」的概念,最常見的兩種混淆是:
「模型識別與「模型估計」混淆;
「模型識別」與實證中我們常說的「因果識別」混淆;
「模型識別」究竟是什麼?在數理統計中,一旦我們對所觀測到的現象建立了概率參數模型,參數模型一旦確定,我們就可以判斷模型是否「可識別」。而這里所謂的「可識別」,指的就是不可能存在兩組不同的參數使得在兩組不同的參數下,我們觀察到「等價」的觀測值。
㈢ 1,計量經濟學的應用有哪幾方面,簡述其利
應用大體可以概括為四個方面:
1結構分析,即研究一個或幾個經濟變數發生變化及結構參數的變動對其他變數以致整個經濟系統產生何種影響.其原理是彈性分析、乘數分析與比較靜態分析;
2經濟預測,即用其進行中短期經濟的因果預測.其原理是模擬歷史,從已經發生的經濟活動中找出變化規律;
3政策評價,即利用計量經濟模型定量分析政策變數變化對經濟系統運行的影響,是對不同政策執行情況的模擬模擬;
4檢驗與發展經濟理論,即利用時機的統計資料和計量經濟學模型實證分析某個理論假說正確與否.其原理是如果按照某種經濟理論建立的計量經濟模型能夠很好地擬合實際觀察數據,則意味著該理論是符合客觀事實的,反之則表明該理論不能解釋客觀事實.
㈣ 計量經濟學有什麼作用
計量經濟學是以一定的經濟理論和統計資料為基礎,運用數學、統計學方法與電腦技術,以建立經濟計量模型為主要手段,定量分析研究具有隨機性特性的經濟變數關系的一門經濟學學科。
主要內容包括理論計量經濟學和應用經濟計量學。理論經濟計量學主要研究如何運用、改造和發展數理統計的方法,使之成為經濟關系測定的特殊方法。
應用計量經濟學是在一定的經濟理論的指導下,以反映事實的統計數據為依據,用經濟計量方法研究經濟數學模型的實用化或探索實證經濟規律。
(4)計量經濟學的用途擴展閱讀:
計量經濟學的兩大研究對象:橫截面數據(Cross-sectional Data)和時間序列數據(Time-series Data)。
前者旨在歸納不同經濟行為者是否具有相似的行為關聯性,以模型參數估計結果顯現相關性;後者重點在分析同一經濟行為者不同時間的資料,以展現研究對象的動態行為。
新興計量經濟學研究開始切入同時具有橫截面及時間序列的資料,換言之,每個橫截面都同時具有時間序列的觀測值,這種資料稱為追蹤資料(Panel data,或稱面板資料分析)。
㈤ 計量經濟學的對今後學習的作用和意義----在線等
計量經濟學主要作用就是數理化經濟模型,這是當代經濟的一個重要趨勢。
有利於更加精確的研究問題,定量分析經濟模型,提前預測經濟政策效果,或者經濟事件的沖擊後果。
當代著名的理性預期學派—新古典宏觀經濟學派,就是用數量化的方法來研究經濟,模型往往十分負責。可以說,當代的經濟越來越趨向於使用數學語言來描述,用數理方法來分析。
㈥ 計量經濟模型有哪些用途
計量經濟學模型應用的四個主要方面:1、結構分析是對經濟現象中變數之間相互關系的研究。它研究的是當一個變數或幾個變數發生變化時會對其它變數以至經濟系統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2、經濟預測:計量經濟學模型,是從經濟預測,特別是短期預測而發展起來的。50年代與60年代的成功應用。70年代以來人們對計量經濟學模型預測功能的置疑。
3、政策評價:政策評價是指從許多不同的經濟政策中選擇較好的政策予以實行,或者說是研究不同的經濟政策對經濟目標所產生的影響的差異。
4、檢驗與發展經濟理論:
(1)檢驗理論:按照某種理論去建立模型,然後用表現已經發生的經濟活動的樣本數據去擬合,如果擬合很好,則這種理論得到了檢驗。
(2)發現和發展理論:用表現已經發生的經濟活動的樣本數據去擬合各種模型,擬合得最好的模型所表現出來的
(6)計量經濟學的用途擴展閱讀
計量經濟模型包括一個或一個以上的隨機方程式,它簡潔有效地描述、概括某個真實經濟系統的數量特徵,更深刻地揭示出該經濟系統的數量變化規律。是由系統或方程組成,方程由變數和系數組成。其中,系統也是由方程組成。
計量經濟模型揭示經濟活動中各個因素之間的定量關系,用隨機性的數學方程加以描述。
廣義地說,一切包括經濟、數學、統計三者的模型;
狹義地說,僅只用參數估計和假設檢驗的數理統計方法研究經驗數據的模型。
㈦ 學習計量經濟學有什麼用,具體的實際的應用領域,我的專業是電子金融
作為一名數量經濟學專業的博一研究生,我就自己的經歷來談談如何學好計量經濟學。我不知道你學習計量經濟學的主要目的是什麼,但是要像你說的「穩扎穩打、效率較高地掌握計量知識」,我覺你可以這么做:由於計量經濟學涉及到概率論和數理統計方面的知識(比如統計量的構造、P值,t檢驗和F檢驗等等),我覺得掌握這方面的知識是很有必要的。
推薦教材的話,首推茆詩松版本的《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個人覺得這應該是目前國內這方面教材最好的一個版本)。有了概率論和數理統計方面的知識後,你可以著手學習計量經濟學了。
入門教材有很多。國內的話,首推龐皓的《計量經濟學》,理論知識和實際應用之間的權衡把握的不錯,其次就是李子奈的《計量經濟學》,可能這本書稍微會難一點。
國外的話,優秀的教材就很多了,比如伍德里奇的《計量經濟學導論》、古扎拉蒂的《計量經濟學基礎》等等。以上書籍學完以後你差不多計量經濟學基礎就算不錯了,但是要注意,計量經濟學作為一門工具學科,總要到解決實際的經濟學問題中才能發揮的作用,所以我建議你如果是非數量經濟學專業的話,掌握基礎的計量經濟學用好就夠了,如果遇到什麼計量經濟方面的問題的話,再來學習這方面的知識也不遲。而且在學習過程中要邊看書學習邊操作,這樣學習效率會比較高。
至於要使用哪種軟體的話,入門的話可以用用Eviews和Stata。
如果你學有餘力或者致力於讀數量經濟學專業的研究生的話,你可以這么做:中級和高級的計量經濟學中會常常涉及到用矩陣的描述問題或模型,你可以補充一下這放那個面的知識,比如《線性代數》和《矩陣分析》這樣的教材。
如果還想進一步提高的話,可以看看濮曉龍版本的《高等數理統計》或者陳希孺版本的《高等數理統計》。接著就可以看看格林版本的《計量經濟分析》這本書,它幾乎包括了計量經濟學的方方面面。國內的話,李雪松的《高級經濟計量學》也不錯有了以上兩方面的基礎以後,再學習計量經濟學就需要按照你的興趣來專研了。計量經濟學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時間序列計量經濟學、面板數據計量經濟學和微觀計量經濟學。時間序列方面,首推漢密爾頓的《時間序列分析》和蔡瑞胸的《金融時間序列分析》這兩本書。面板數據方面,至今還沒發現比較好的教材。微觀計量經濟學方面,首推卡梅隆《微觀計量經濟學:方法與應用》。以上僅是個人觀點,如有不對請親拍!
【王也】:
Bruce Hansen的講義,入門不二之選;後面看走哪條路吧,搞搞基本因果推斷念念基本無害,翻翻Imbens和Wooldridge2007年的NBER講義怎麼也夠了
【周彬】:
不建議從李子奈的那本書開始學,雖然很多國內高校的計量經濟學是從那本書起步的。學習計量經濟學,建議從矩陣運算開始學,也就是線性代數。掌握最基本的矩陣變換法則,然後從矩陣起步,循序漸進學習OLS, MLE,再逐步進階。事實上,各種estimation是需要不斷推導的,假設前提以及達成最優化的條件要加以系統性總結,這樣才能看懂模型,進而運用模型。同時為了避免出現spurious model, 建議不要放鬆對理論的學習,理解變數之間的相互關系。從軟體上看,國內通常是從Eviews起步,北美是Minitab; 前後者對入門學者來說差距不大。在往後,針對非計量經濟學專業的經濟系同學,建議Stata, SAS, R等等都用用,用熟一個,其他也都會一些;計量專業的同學,建議學通Matlab, 這是立身之本。
【王帥】:
如果有統計基礎的話,可以看Introctory Econometrics: A Modern Approach
【lukelly】:
國內的話。李子奈的《計量經濟學》做基礎開始,裡面理論知識很多。他的《高級應用計量經濟學》也可以讀讀。微觀應用的初級模型logit、tobit、probit打好基礎,宏觀就是時間序列相關的內容為主。軟體應用有eviews,stata,一些東西也會應用到Matlab。
㈧ 計量經濟學模型主要有哪些應用領域,各自的原理是什麼
計量經濟學模型的應用大體可以概括為四個方面:
1結構分析,即研究一個或幾個經濟變版量發生變化及結構權參數的變動對其他變數以致整個經濟系統產生何種影響。其原理是彈性分析、乘數分析與比較靜態分析;
2經濟預測,即用其進行中短期經濟的因果預測。其原理是模擬歷史,從已經發生的經濟活動中找出變化規律;
3政策評價,即利用計量經濟模型定量分析政策變數變化對經濟系統運行的影響,是對不同政策執行情況的模擬模擬;
4檢驗與發展經濟理論,即利用時機的統計資料和計量經濟學模型實證分析某個理論假說正確與否。其原理是如果按照某種經濟理論建立的計量經濟模型能夠很好地擬合實際觀察數據,則意味著該理論是符合客觀事實的,反之則表明該理論不能解釋客觀事實。
㈨ 計量經濟學在工作中的具體用途有什麼
沒用任何用處,不過是一些學者賣弄學問的工具
㈩ 計量經濟學 是什麼
計量經濟學是以一定的經濟理論和統計資料為基礎,運用數學、統計學方法與電腦技術,以建立經濟計量模型為主要手段,定量分析研究具有隨機性特性的經濟變數關系。主要內容包括理論計量經濟學和應用經濟計量學。理論經濟計量學主要研究如何運用、改造和發展數理統計的方法,使之成為隨機經濟關系測定的特殊方法。應用計量經濟學是在一定的經濟理論的指導下,以反映事實的統計數據為依據,用經濟計量方法研究經濟數學模型的實用化或探索實證經濟規律。廣泛採用計算機組織教學,著重培養學生定量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據說在經濟學中,應用數學方法的歷史可追溯到三百多年前的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創始人威廉·配第的《政治算術》的問世(1676年)。
「計量經濟學」一詞,是挪威經濟學家弗里希(R. Frisch)在1926年仿照「生物計量學」一詞提出的。 隨後1930年成立了國際計量經濟學學會,在1933年創辦了《計量經濟學》雜志。
我們應如何理解「計量經濟學」的含義?弗里希在《計量經濟學》的創刊詞中說到:「用數學方法探討經濟學可以從好幾個方面著手,但任何一方面都不能與計量經濟學混為一談。計量經濟學與經濟統計學決非一碼事;它也不同於我們所說的一般經濟理論,盡管經濟理論大部分都具有一定的數量特徵;計量經濟學也不應視為數學應用於經濟學的同義語。經驗表明,統計學、經濟理論和數學這三者對於真正了解現代經濟生活中的數量關系來說,都是必要的,但各自並非是充分條件。而三者結合起來,就有力量,這種結合便構成了計量經濟學。」
後來美國著名計量經濟學家克萊因也認為:計量經濟學是數學、統計技術和經濟分析的綜合。也可以說,計量經濟學不僅是指對經濟現象加以測量,而且表明是根據一定的經濟理論進行計量的意思。
計量經濟學的基礎是一整套建立在數理統計理論上的計量方法,屬於計量經濟學的「硬體」,計量經濟學的主要用途或目的主要有兩個方面:
理論檢驗。這是計量經濟學用途最為主要的和可靠的方面。這也是計量經濟學本身的一個主要內容。
預測應用。從理論研究和方法的最終目的看,預測(包括政策評價)當然是計量經濟學最終任務,必須注意學習和了解,但其預測的可靠性或有效性是我們應十分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