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理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產生和發展
19世紀40年代初,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地繼承了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基礎上創立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古典政治經濟學把經濟學研究的重點由流通轉到生產領域(研究方法)並創立了勞動價值論,這些成果被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繼承並發展。此外,空想社會主義也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賴以形成的思想理論來源。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基礎(區分來源和基礎)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馬克思恩格斯全面分析了自由競爭時代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理論是馬克思的兩個偉大發現,使社會主義由空想變成現實。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社會生產關系及其運動規律,研究生產關系的目的往於,通過對生產關系的研究,揭示生產關系發展的規律,從而建立符合社會生產力發展要求的生產關系,以及採取什麼形式才能更好地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還行。
㈡ 政治經濟學論述題
微軟公司是20世紀90年代對美國新經濟有重要貢獻的成功企業。但微軟仍遭遇壟斷案。對於新興產業和對經濟增長影響較大的企業政府並不放鬆反壟斷行為。 2000年6月地方法院法官判決微軟公司分解為兩個獨立公司。政府拆分微軟行為在於保護市場競爭。微軟不服又提出上訴。其結果微軟雖未被拆分,但上訴法院確認微軟的市場壟斷事實,違反了美國的反托拉斯法。 案例問題:(1)微軟壟斷案反映了壟斷企業之間的激烈競爭。你認為壟斷與競爭並存的原因是什麼? (2)通過微軟壟斷案,你從中可以深刻領悟哪些經濟學原理? 1.答案簡要:(1)當代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條件下壟斷與競爭並存的格局仍不會改變。其根本原因:第一,壟斷或國家壟斷並沒有消除競爭的動因和基礎。 第二,不存在「絕對的壟斷」。 第三,科學技術的重大變革和創新是激發壟斷競爭的重要因素。 (2)可領悟以下經濟學原理:技術創新是企業競爭的核心;擴大市場份額是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的重要途徑;壟斷並不能消除競爭,壟斷與競爭並存;現代市場經濟是政府宏觀調控與市場經濟相結合;政府反壟斷行為表明市場機制是市場經濟國家資源配置的主要方式。 2000年12月,深圳市政府下發了《進一步推行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分配製度的指導意見》,推行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制度,這是深圳在分配製度改革上的一次重大突破。《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了關於國有企業資本、管理和技術等要素參與分配的若干政策性意見。強調放開員工持股的比例和行業限制。另外,對獲得超額壟斷利潤的政策壟斷性企業的工資分配加強調控,實施「國家工資控制線」,防止過度增長。對供電、供水、公交等影響國計民生的公益性企業,實行「員工平均工資不低於社會平均工資」;對高新技術企業,允許其工資水平高於一般企業的工資水平。 案例問題:請根據本章知識分析上述案例中分配製度改革的原因。 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尤其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生產力水平不高,社會發展水平不高,還不具備單一的按勞分配條件,為了調動各類生產要素所有者的積極性,有效配置社會資源,必須在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同時,積極發展多種分配方式,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 ⑵在處理按勞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的關繫上,要堅持按勞分配在整個國民收入分配中佔主體,按勞分配的范圍和數量都佔主體,由此保證社會主義分配製度的性質,保證社會主義的方向。 ⑶在非公有制經濟中經濟實行按生產要素分配的方式,拓寬要素分配的范圍和種類。即使在公有制經濟中,也應適當採用按要素分配的方式,如職工持股分紅、經營者風險收入等方式以調動生產者和經營者的積極性。 追問: 這個題可能考到嗎?是我們的考試范圍嗎? 回答: 我國電信管理體制和運營機制發生深刻變化,市場競爭格局初步形成。原 中國電信 分拆為為三家公司。這樣就形成了中國電信、 聯通 、移動、網通、吉通、衛星和鐵通等發達的電信公司和集團公司。已初步形成了電信市場分層競爭的格局。走規模經營之路,增強國有資本控制力。中國電信實施重點企業規模化, 集團化 的發展戰略,迅速地增強了國有資產的控制力。到2000年以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為主的電子百強企業佔全行業企業數的30%,但 銷售收入 , 利稅 分別佔76%、71%。銷售超過300億元的企業有13家,超過10億元的企業有75家,資源和經濟優勢進一步向大企業集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成為電子信息產業的主導力量。案例問題:(1)國家壟斷經濟的一般形式是什麼?(2) 社會主義國家 壟斷經濟對社會主義經濟發展有什麼作用? :(1)國家壟斷經濟的一般形式有:國家 自然壟斷 經濟、國家 市場壟斷 經濟、 國家行政 壟斷經濟。(2)一定范圍的社會主義國家壟斷經濟的存在,一是對社會主義經濟的協調發展具有支撐功能;二是對整個國民經濟的 產業結構調整 和優化具有引導功能;三是對於技術進步和經濟素質提高具有先導功能;四是對整個國民經濟的運行具有穩定功能;五是有利於保證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運行的方向;六是調節 市場經濟 自身無 法克 服的矛盾,抑制市場經濟的負面效應,為市場競爭和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行創造一個良好的條件。(3)社會主義國家壟斷經濟發展過程中需要規避的方面:一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使生產技術進步的動力減弱;二是它可能妨礙其他中小企業的發展。 補充: 這我就不知道了,這是我們學校老師出的論述題,僅參考解題方式! 追問: 你也是上 成人大學 ? 回答: 不是 上海財經大學 政經是我們的全國精品課! 追問: 我不知道要考那題啊,答案也不能都用,我對這個題一點感覺也沒有,咋辦,分數很多的,不能不寫吧 回答: 論述題一般有兩種形式 1.給材料進行論述 解答這種題型可以先引用材料,進而結合知識點進行分析,不必過於展開,最後可以適當自由發揮,發表個人觀點。 2 不給材料 只給論題 解答這種題型完全靠背功了。我們期末考就考了一道(我國當前的分配方式是什麼?為什麼要採用這種方式?)一般書上都有,你只要把它默下來就行了。以 總分總 的格式解答!
採納哦
㈢ 政治經濟學發展的兩種範式
政治經濟學的階段性使命決定其範式的變化政治經濟學一般分為資本主義部分和社會主義部分。根據與時俱進的要求,政治經濟學應該作這樣的階段劃分:處於資本主義社會的政治經濟學和處於社會主義社會的政治經濟學。兩者均可包括資本主義部分和社會主義部分。
馬克思創立的政治經濟學,以《資本論》為代表,是處於資本主義社會的政治經濟學。馬克思分析當時的資本主義經濟並推導當時還不存在的未來的社會主義經濟,其歷史使命是推翻資本主義社會制度,以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而處於社會主義現階段的政治經濟學則是分析實踐中的社會主義經濟,所分析的資本主義經濟是與社會主義並存的資本主義經濟,其使命固然有堅定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信念的要求,但基本思路是建設所處的社會主義社會。政治經濟學使命的這種轉變,決定了政治經濟學範式的變化,即從研究如何推翻資本主義社會制度轉向研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社會。
服從於建設新社會的要求,處於社會主義現階段的政治經濟學應關注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所共有的經濟規律的分析。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是空間中並存的兩種社會,許多經濟組織、方式、規則和秩序都有相互學習和相互借鑒的趨勢。無論對資本主義的分析還是對社會主義的分析,都是為了促進我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只有在研究經濟規律、研究先進生產力發展方向、研究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發展方向的調整基礎上得出的政治經濟學范疇和原理,才能對現實的社會主義建設起到理論指導的作用。
進一步參考:
http://space.cenet.org.cn/user1/375/archives/2005/735.html
㈣ 改革開放中運用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什麼理論的成功案例
在我國改革開放中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為指導取得了卓越成效 我國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改革的演進與思想解放和經濟理論發展是緊密相連的.創新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是我國改革的最早倡導者.中國政治經濟學的轉型,是在科學揚棄和超越蘇聯經濟學和現代西方經濟學的基礎上轉向現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包括現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現代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理論.中國在探索改革開放之路中我國始終終毫不動搖地堅持唯物史觀的指引,遵循著馬克思的理論的道路前進;在內容上,必須毫不動搖地以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知識體系中的基本范疇、科學原理為主體,面對新的歷史條件拓展和創新;在處理中外多元經濟思想的關繫上,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指導地位.在我國領導人結合中國國情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進行借鑒與改良後的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導下我國建立起全面物質生產體系經濟建設取得顯著成就.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1978年中國人均GDP為381元按照1980年一美元兌換人民幣1.53元的匯率來計算約合149美元.2007年中國人均GDP升上到2640美元比改革開放前增長了17倍.人民生活水平也顯著改善教育發展取得長足進步…… 改革開放的成就有很多很多在這些成就背後是中國共產黨人智慧的結晶而在這智慧的結晶的背後就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 四、結論及解決對策 綜上可以看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在我國經濟發展領域有了很多的應用其中的一些理論與我國國情相適應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中國在改革開放後雖然經濟發展水平大幅度提高但是處於發展中國家的行列中國的經濟發展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在未來的探索與實踐道路中我國應該繼續借鑒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的內容不斷根據自己的國情與社會發展水平對其進行改造使其能更好地引導中國經濟的發展.
㈤ 政治經濟學的兩種發展範式有什麼特點相互之間又存在什麼關系
政治經濟學的階段性使命決定其範式的變化政治經濟學一般分為資本主義部分和社會主義部分。根據與時俱進的要求,政治經濟學應該作這樣的階段劃分:處於資本主義社會的政治經濟學和處於社會主義社會的政治經濟學。兩者均可包括資本主義部分和社會主義部分。
馬克思創立的政治經濟學,以《資本論》為代表,是處於資本主義社會的政治經濟學。馬克思分析當時的資本主義經濟並推導當時還不存在的未來的社會主義經濟,其歷史使命是推翻資本主義社會制度,以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而處於社會主義現階段的政治經濟學則是分析實踐中的社會主義經濟,所分析的資本主義經濟是與社會主義並存的資本主義經濟,其使命固然有堅定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信念的要求,但基本思路是建設所處的社會主義社會。政治經濟學使命的這種轉變,決定了政治經濟學範式的變化,即從研究如何推翻資本主義社會制度轉向研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社會。
服從於建設新社會的要求,處於社會主義現階段的政治經濟學應關注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所共有的經濟規律的分析。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是空間中並存的兩種社會,許多經濟組織、方式、規則和秩序都有相互學習和相互借鑒的趨勢。無論對資本主義的分析還是對社會主義的分析,都是為了促進我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只有在研究經濟規律、研究先進生產力發展方向、研究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發展方向的調整基礎上得出的政治經濟學范疇和原理,才能對現實的社會主義建設起到理論指導的作用。
㈥ 簡述政治經濟學的發展過程
發展主線是:政府和市場的關系
第一階段是重商主義盛行的時代,大概在14,15世紀萌芽,興盛於16、世紀,衰落與18世紀。重商主義的經濟學家圍繞貨幣財富這一核心,針對進出口貿易、外匯管制以及產業政策等進行宏觀分析。主要觀點:金銀是財富的最佳形式、國家對經濟活動的積極干預、民族主義特徵下的殖民傾向、廉價勞動力與生產的重要性
第二階段自由放任:18世紀,產業革命的興起使得市場經濟體制完全確立,亞當斯密《國富論》問世,自由放任理論盛行起來。從個人理性、市場自動調節的角度出發,強調市場作用和反政府幹預。
主張:個人理性與經濟人假設,市場機制下社會經濟的自動調節與均衡,生產合理性與分配公平性的論證,崇信自由市場經濟、反對任何形式的國家對經濟活動的干預。
第三階段凱恩斯主義是在20世紀30年代世紀經濟大危機下發展起來的。主要觀點:突破傳統就業均衡理論,承認資本主義的不完美性。否認供給自動創造需求,提出有效需求不足。
第四階段新自由主義:20世紀70年代,西方各國經濟「滯漲」問題的出現給新自由主義的復興一次絕佳機會。主要觀點:個人主義價值導向,較為強調個人權利。特別推崇市場機制,強烈反對政府幹預,極力主張私有制,明確反對公有制。
第五階段新凱恩斯主義: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以非市場出清,理性預期,不完全競爭市場,經濟當事人最大化原則為其基本理論假設,提出理論觀點。主要觀點:價格黏性理論,勞動市場理論,資本供給限額理論,以粗調為特點的宏觀經濟干預政策。
㈦ 政治經濟學 論述題
1) 完善商品市場,重點發展生產要素市場。
第一、完善以銀行融資為主的金融市場。金融市場是市場配置資源的主要形式,是市場經濟的動脈,直接關繫到商品生產和其它要素市場的營運狀況。
加快金融體制改革的步伐,資本市場要積極穩妥地發展債券、股票融資。建立發債機構和債券信用評級制度,促進債券市場健康發展。規范股票的發行和上市,並逐步擴大規模。貨幣市場要發展規范的銀行同業拆借和票據貼現,中央銀行開展國債買賣。堅決制止和糾正違法違章的集資、拆借等融資活動。防止金融風險。
第二、改革勞動制度,大力發展勞動力市場。
第三、規范和發展房地產市場。
第四、進一步發展技術、信息市場。重點完善技術市場和信息市場的管理,引入競爭機制,保護知識產權,實行技術成果有償轉讓,實現技術產品和信息商品化、產業化,推動技術市場和信息市場的健康發展。
(2)完善價格體系和價格管理制度,建立主要由市場形成價格的機制。
(3)發展市場中介機構,發揮其服務、溝通、公證、監督作用。
(4)建立市場秩序規則,加強市場管理。
(5)適應經濟全球化和加入世貿組織的新形勢,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積極融通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降低市場准入限制,健全市場進入、市場交易、市場退出等方面的規則,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打破行業壟斷和地區封鎖,一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正在逐步形成。
㈧ 怎樣理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不斷發展的科學
第一、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精髓是觀察與分析經濟現象的世界觀、基本原理和方法論。因此它沒有、也不可能窮盡政治經濟學的一切科學真理,不可能提供解決一切問題的現成答案。對於不同時代的任務,對於不同的問題,只能運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所提供的世界觀、基本原理和方法論加以完成和回答,這本身就意味著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豐富、完善和發展。
第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來源於社會經濟實踐,它要隨著社會實踐的發展,發現新情況,研究新問題,進行理論上的創新和突破,用新的理論來指導新形勢下的新的社會實踐。因而必然隨社會實踐的發展而發展,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第三、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在批判地吸收各種經濟學研究的一切優秀成果、特別是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和空想社會主義等經濟理論的基礎上創立起來的,同樣,它的發展也必須通過批判地吸收各種經濟學流派,包括西方政治經濟學流派的合理成分而實現。
第四、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自誕生以來,始終沒有停止過發展,它需要根據新的實踐創造新的理論,並修正以往不正確或不完整的觀點。如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等。列寧、毛澤東和鄧小平都根據自己所處的時代要求,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㈨ 簡述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形成和發展
1、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形成的歷史背景、理論來源。
歷史背景:
19世紀中葉專,生產社會化和資本主義私有屬制的矛盾日益暴露,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對立成為居於主導地位的社會矛盾。
a.為資本主義辯護的庸俗經濟學逐漸取代古典政治經濟學而居於統治地位;
b.無產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台,迫切需要無產階級的科學理論體系的誕生。
理論來源:
a.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
b.空想社會主義。
2、剩餘價值理論是馬克思使社會主義從空想變成科學的兩個偉大發現之一
馬克思在科學上的兩個偉大發現:
a.創立了唯物史觀;
b.創立了剩餘價值理論。
3、列寧、毛澤東、鄧小平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發展的重大貢獻
列寧:建立壟斷資本主義理論;
毛澤東:提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和綱領,創立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毛澤東思想;
鄧小平:提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創立了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㈩ 政治經濟學論述題
(1) 經濟全球化是指世界經濟活動超越國界,通過對外貿易、資本流動、技術轉移、提供服務、相互依存、相互聯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圍的有機經濟整體。經濟全球化是當代世界經濟的重要特徵之一,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經濟全球化的過程早已開始,尤其是80年代以後,特別是進入90年代,世界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大大加快了。經濟全球化,有利於資源和生產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於資本和產品在全球性流動,有利於科技在全球性的擴張,有利於促進不發達地區經濟的發展,是人類發展進步的表現,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但它對每個國家來說,都是一柄雙刃劍,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特別是對經濟實力薄弱和科學技術比較落後的發展中國家,面對全球性的激烈競爭,所遇到的風險、挑戰將更加嚴峻。目前經濟全球化中急需解決的問題是建立公平合理的新的經濟秩序,以保證競爭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2)從生產關系的角度分析,認為「經濟全球化」實際上是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和跨國公司利用科技進步,借自由化之名,行控制世界經濟之實,使發達國家越來越富,發展中國家越來越窮的歷史過程。
(3)技術全球化,科學技能全球化,資金全球化等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