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讀經濟學是什麼有感

讀經濟學是什麼有感

發布時間:2021-02-28 05:29:50

① 讀《經濟學是什麼》有感

讀《經濟學是什麼》一書有感
學了兩年的經濟管理專業(函授),雖然十幾門課都勉強得以通過,但到頭來捫心自問:什麼是經濟學?依然說不明,道不白,讀《經濟學是什麼》一書有感。究其原因,固然有學習與考試兩張皮的問題,這個暫且不提。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沒有一本通俗易懂的、與社會實際乃至日常生活緊密結合的經濟學基礎性讀本,這一點,對於我這樣的文化水平不高且不是直接從事經濟工作的人來說,顯得尤為重要。
說實在,經濟學這個名詞我們早已耳熟能詳,許多在市場經濟中拼搏的人都意識到掌握一些市場經濟規律、了解一些經濟學知識的重要性,就如我們這些並非直接從事經濟工作的人也都深深感到,經濟學知識的匱乏給我們的工作甚至日常生活帶來的不利。然而現實的問題是,不是我們不想學習經濟學,而是無學習經濟學之門;或者說,無法以我們可以接受的成本獲得經濟學的知識。畢竟大多數人都不是專業搞經濟學的,我們大家都有著繁重的工作和生活壓力,有點空閑還要看看電視、聽聽音樂放鬆休閑一下,能夠拿出來學習經濟學的時間和資源是很有限的,根本無暇去拜讀厚重的經濟學經典。況且,如今的經濟學已經不是誰想學就可以學的了的,它那些陌生而又生硬的術語、極為復雜而深奧的數學模型,讓即使受過一般高等教育的讀者也敬而遠之,退避三舍。經濟學因此成了少數經濟學家課堂上和書齋里的陽春白雪式的欣賞品,成為可望而不可即的「皇冠」。在大眾迫切需要經濟學知識,市場經濟的發展又為經濟學有了這么廣泛的接受對象提供了如此天賜良機的時候,這不能說不是一個遺憾。
這次參加中青班的學習,有幸拜讀了梁小民教授所著的《經濟學是什麼》一書,就好像交了一位好朋友,相信任何一個閱讀了《經濟學是什麼》這本書的讀者,都會佩服作者在書中表現出來的深入淺出、引人入勝的功夫。這本書,就好像有人用一個個日常生活的例子與你拉家常,雙方越談越投機,不知不覺中,你就了解並熟悉了那些經常在經濟學家口中蹦出來的術語。
比如,作者在書中談到通俗歌手的數量與高昂的門票價格,談到最先在成都出現的電影院5元票價的沖擊波,談到薄利多銷與谷賤傷農,當這些例子說完了,一個關於價格如何調節經濟的問題,即經濟學家常常說起的一隻看不見的手的作用就解釋清楚了。從這里,我們不僅知道了什麼是需求定理,什麼是供給定理;也明白了均衡價格、均衡數量為何物;還懂得了需求彈性和供求彈性的作用。
再比如,作者在書中談到一個人中彩票後的變化,談到及時行樂的觀念,談到吃第三個麵包和第一個麵包的不同感受,談到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這些例子說完了,家庭決策方面的問題就解釋清楚了。從這里,我們不僅知道了什麼是效用;也明白了總效用和邊際效用為何物;還懂得了實現消費者均衡意味著什麼。
又比如,作者在書中談到曾經在農村風行一時的養雞專業戶,談到「農夫山泉有點甜」這個家喻戶曉的廣告,談到讓所有老百姓受益的彩電價格戰,這些例子講完了,關於企業市場競爭戰略的問題就講清楚了。從這里,我們既了解了市場的不同類型,即完全競爭、壟斷競爭、寡頭和壟斷;又懂得了什麼叫單一價格,何為歧視價格;同時,對博弈論在市場經濟中的作用也略知了一二。
還比如,作者在書中剖析企業家的收入,以及現實生活中,一方面是幾千萬人尚未脫貧,另一方面是少數人開著寶馬車去高爾夫俱樂部等現象,強調了解決收入分配問題,就是解決效率與平等的問題,作者在這里把這一問題比喻成蛋糕,「既包括如何把蛋糕做大,又包括如何使蛋糕分得更平等一些。」例子講完了,平等與效率得選擇問題也就清楚了。從這里,使我們明白了企業家賺的是正常利潤這一道理;知曉了如何用勞倫斯曲線、基尼系數等來衡量收入分配狀況;懂得了用結果公平論和過程公平論來正確理解分配製度上的公平。

② 學習經濟學的感受

感受就是學習的是一種思維,然後數學要學好。。。

③ 求《經濟學是什麼》讀後感!!

在不完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什麼樣的手段最好,還沒有說法,實踐上也沒有證回明。如稅收在資本主義國家中是答普遍的手段。但是在社會主義國家中就不行,沒有形成必要的稅收體制。西方國家的稅收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個人所得稅。而我們的個人所得稅占的比例實在太低,不能起多大作用。真要把個人所得稅管理起來,在技術上和管理上也跟不上,沒有建立起完整的稅收體制,電子計算機技術和網路也沒有建立,因而難以形成完整的體系。這樣的教科書,內容不論,編寫得適應教學,很清楚,對象就是大學生。我們現在沒有這樣系統的教科書。大的學者不屑於寫這樣的書,出版社也不願意出,考慮經濟效益多。其實,真正寫好了,可以保證經濟效益。國外很多出版社就靠教科書盈利。當然,也有一些為利益而寫的書。

④ 經濟學的內容感悟與體會600字

感覺都是一碼事.只是出發點不同.
經濟是有錢人玩的,政治是有權人玩的.
有錢人玩完了經濟就玩政治.
有權人玩完了政治就搞經濟.
根本就是一碼事.

像我這種又沒錢又沒權的人只能兩邊都不玩.要玩就玩他們的老婆..

⑤ 《經濟學》讀後感1000字

寫作思路及要點:首先根據整體的內容作出一定的分析與判斷,然後再結合實際情況寫出自己的感想。

社會和家庭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合適的社會分工才能決定合理的社會法則。資源的稀缺,使得資源日益的缺乏和緊張,更好的管理就顯得更為重要。於是具有稀缺性,社會不能分給每個人相同的東西和資源。

而經濟學就是來研究社會應該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的資源。而這樣的資源調配不是一家一戶能都辦到的,它需要千家萬戶一起才能分配。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是經濟學十大原理的第一條。在面臨取捨的時候,天下是沒有免費的午餐的,想要一樣東西只能用另一樣東西去換取。做目標的時候也是一樣的,目標與目標之間也要取捨平衡才能達到利益最大化。社會的取捨在於效率與平等之間。

效率是指社會能從稀缺資源中得到最多的東西。而平等是將這些資源的成果公平的分配給社會成員。所以政府對成功人士的支持更多。使得創造的財富或是資源不能平等地分在社會的每個人身上。只有意識到取捨的平衡性,才能做到合理分配蛋糕。



行動的成本比起制定目標的時候顯得模糊。而某種東西的成本是為了得到它所放棄的成本。為了在餐廳做兼職而放棄了上課,但在這其中的成本是上課所得到的知識和上課成本學費,而在餐廳吃飯的費用會比這兩樣高,所拿到的報酬會比這兩樣貴嗎?只有貴了的地方才是成本。

在經濟學中有一種叫機會成本,就是指為了得到某種東西所必須放棄的東西。所以,只有思考最合適的利益回報,再做決定。

⑥ 《什麼是經濟學》讀後感

在不完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什麼樣的手段最好,還沒有說法,實踐上也沒有證明。如稅收回在資本主義國家中答是普遍的手段。但是在社會主義國家中就不行,沒有形成必要的稅收體制。西方國家的稅收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個人所得稅。而我們的個人所得稅占的比例實在太低,不能起多大作用。真要把個人所得稅管理起來,在技術上和管理上也跟不上,沒有建立起完整的稅收體制,電子計算機技術和網路也沒有建立,因而難以形成完整的體系。這樣的教科書,內容不論,編寫得適應教學,很清楚,對象就是大學生。我們現在沒有這樣系統的教科書。大的學者不屑於寫這樣的書,出版社也不願意出,考慮經濟效益多。其實,真正寫好了,可以保證經濟效益。國外很多出版社就靠教科書盈利。當然,也有一些為利益而寫的書。

⑦ 經濟學的哲學性質究竟是什麼讀後感

曼昆《經濟學原理》讀後感
四、五年前,我到美國留學的時候,就在大學校園里見到少男少女們懷里抱著曼昆的《經濟學原理》。當時,這本書剛剛出版就轟動一時,因為書還沒有寫完,出版商就支付了140萬美元的天價買下版權,這創造了經濟學教科書的吉尼斯世界紀錄。經濟學教科書市場可以說是一個典型的完全競爭市場,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這又是一個「贏家全得」的結果。套用一句廣告詞,有時候你不得不承認,人生就是不公平。用曼昆自己在書中的例子來說,「金·凱利是最滑稽的演員,所有的人都等著看他下一部電影是什麼,看兩部只有金·凱利一半滑稽的演員主演的電影,並不是一種很好的替代品。」同樣,看很多本寫得糟糕的經濟學教科書,也無法取代閱讀曼昆的《經濟學原理》的快樂,這就是為什麼這本書會暢銷不衰、一版再版的原因。
曼昆的《經濟學原理》可讀性很強,在Amazon網站的網友評論中,有一位讀者就說,他是在上下班的地鐵上讀完這本書的。有很多優秀的經濟學教科書,比如曾經影響了幾代人的薩繆爾森的《經濟學》,又比如斯蒂格利茨教授1993年出版的《經濟學》。薩繆爾森的《經濟學》充滿了哲學的味道,讀來就像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講述人生的道理。斯蒂格利茨教授才華橫溢,讀他的《經濟學》就好像聽一個機智善辯的老師滔滔不絕地佈道,既讓人有種醍醐灌頂的新鮮感,但是又總好像在擔心老師咄咄逼人的提問。曼昆的《經濟學原理》則像是一個年輕而時尚的老師,談吐風趣、風度翩翩,總是坐在學生的桌子上而不是站在高高的講台上。
為了吸引更多的學生對經濟學感興趣,曼昆在舉例子的時候常常會說到當紅的影星、體育明星、甚至富有爭議的電視劇(比如《慾望城市》)。其他經濟學家如大鬍子克魯格曼、暢銷書作者瑟羅等在《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的專欄文章也會被他信手拈來。感謝曼昆,他的努力將有助於改善普通公眾對經濟學乃至經濟學家的看法。不要忘了,那些來上我們的經濟學課的學生並不會每個都成為職業的經濟學家,一個學期或一學年的授課未必能使他們牢記經濟學里縝密的推理和繁多的定理,但卻足以使他們形成對經濟學和經濟學家們的印象。對於像經濟學這樣的社會科學來說,公眾的反應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甚至左右其發展。好的經濟學教科書能引導學生們去感受經濟學家們見微知著的洞察力、把握實質的判斷力,以及他們恪守的自由信念和特有的樂觀精神。壞的教科書卻只能讓學生們覺得:經濟學無非就是那些畫在黑板上的、不知所雲的曲線。
有一位來自挪威的學生談到自己的經歷時說,在他們那裡,學生用的都是自己的教授寫的那些令人無法卒讀的經濟學教科書。學生們厭惡地把這種做法叫做「教科書的黑手黨」,因為教授們只允許學生閱讀自己寫的教材。這位學生的老師還推薦了曼昆的《經濟學原理》,盡管他多少有些不屑地說,那是本「程度比較低」的教科書。一年之後,學生忍無可忍地放棄了老師教的經濟學課,因為他無法忍受在聽完一門課之後仍然對這門課的內容不知所雲。值得慶幸的是,他讀完了曼昆的《經濟學原理》,所以,盡管他討厭自己的經濟學老師,但是他仍然熱愛經濟學。
越是智商低的人越是害怕別人說自己白痴,所以他們會拚命炫耀自己的才華。看來,大多數經濟學家的智商的確不高,因為有個風氣是只有說別人聽不懂的話才能顯得自己的學問高。其實,不管我們在研究生院里的學問做得如何精巧和深奧,到了分析現實問題的時候,用的最多的還是那些曾在初級教科書里學到的概念和定理。或許,這意味著經濟學的道理原本就非常簡單,也或許,這意味著我們學到最後常常又把簡單的道理弄糊塗了。這正如弗里德曼曾說過的,「五十多年來,作為一個職業經濟學家,我一直對一種明顯自相矛盾的狀況感到百思不得其解。一方面,相對價格理論的基本原理極其簡單,甚至明晰到令人苦惱的程度。另一方面,很少有人會覺得這些原理是顯而易見、非常自然的,至於能夠把它們正確應用於具體問題的人就更少了」。艾林·恩索文(AlainEnthoven)的一段話更是尖銳:「我們所使用的經濟學理論大部分都是在大學二年級學到的,之所以還需要經濟學博士,是因為許多經濟學家直到從研究生院畢業才開始相信他們已經學過的東西,因為他們這時候才成為經濟學的既得利益者。」
曼昆有一個崇高的使命,那就是讓所有的少男少女都迷戀經濟學。《經濟學原理》到了中國,曼昆的使命也到了中國,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幫助他完成這個使命。

⑧ 讀馬歇爾《經濟學原理》有感

在馬歇爾的《經濟學原理》中,政治經濟學和經濟學是通用的。因此,不能把「政治經濟學」 理解為既研究政治又研究經濟的學科,「政治經濟學」也可簡稱為 「經濟學」。馬歇爾的經濟學說集是19世紀上半葉至19世紀末經濟學之大成,並形成自己獨特的理論體系和方法,對現代西方經濟學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馬歇爾是劍橋大學教授,也是英國正統經濟學界無可爭辯的領袖。他於1890年發表的《經濟學原理》,被看作是與斯密《國富論》、李嘉圖《賦稅原理》齊名的劃時代的著作,在盎格魯——撒克遜世界(英語國家)替換了古典經濟學體系其供給與需求的概念,以及對個人效用觀念的強調,構成了現代經濟學的基礎。

(8)讀經濟學是什麼有感擴展閱讀:

馬歇爾的方法論主要可概括為:

1、既主張採用推導理論模型的抽象法,又贊成歷史主義的描述法。他對歷史學派和奧地利學派就經濟學研究是採取歷史歸納法還是採用抽象法的爭論的態度是:每一種方法都有利有弊,因此各種方法應適當配合,而不應該相互排斥。

2、吸收了進化論的觀點,提出的「只有漸進,沒有突變」的連續原理,用以分析各種商品現象。

3、數量關系分析法更明確地演化為邊際增量分析法,不僅用它分析價值問題,而且把它推廣到其他經濟問題的分析上,如國民收入的分配、生產、要素的組合替代原則,生產過程中各類資源的配置原則等。

4、把力學中的均衡引入到經濟分析當中,創立了靜態的局部均衡分析法,運用這種方法求來分析相反經濟力量的關系,如均衡價格的形成。這分析方法奠定了現代微觀經濟學分析法的基礎。

5、運用數學公式、幾何圖形以及圖表來解釋各種經濟現象,例如供給表和需求表、供給曲線和需求曲線,彈性公式等。

⑨ 急求一篇 經濟學方面的書的讀後感

國富論
亞當斯密《對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以下簡稱《國富論》)一書從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各個不同側面詳細而嚴謹地論證了如何增加國民財富和促進經濟的發展繁榮。他採用了以微觀經濟分析為基礎的宏觀分析方法,綜合了人性論、法律與政治理論及經濟思想理論的分析視角,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經濟學理論體系。

由於《國富論》蘊涵了諸多的經濟學理論和實踐分析方法,並提出了經濟學原理機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研究價值和政策實施意義,本文僅對自身感興趣或自認為有特別價值和現實意義的部分理論進行表述和評點。為避免打破原書的邏輯思維結構和思想脈絡,本文以《國富論》(謝祖鈞、孟晉、盛之譯,國富論----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中南大學出版社,2004年3月第一版)所列章節目錄為序作以擇要。

(1)斯密認為,對工資勞動者的需求必須隨每一個國家的收入和資本的增加而增長。而沒有後者的增加,就不可能有前者的增長。而收入和資本的增長就是國家財富的增長。沒有國家財富的增長,也就不可能有對勞動力需求的增長。(第一篇,第八章,P56)在那個以農業為主導的時代,資本的增加引起社會資本總量的增加這一過程中,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勞動生產率得以不斷提高,使得整個社會對勞動力的需求總量在整體上大為增加。然而在知識經濟和信息社會,這種國家財富增長所引起的勞動力需求的增長的效果並不十分明顯,甚至還有減小的趨勢。同時,在我國存在著這樣的現象:在國民經濟持續高漲的同時(這里僅從數字可以說明,至於這個數字的准確性和可靠度則另當別論,但還是能夠得出經濟快速發展的結論的,只不過是程度不同而已),盡管有勞動力需求的大量增加,但國內的就業形勢卻日益嚴峻,失業人數逐年增加。當然,這其中有人口的增長快於經濟的增量、勞動力素質與就業崗位不匹配等其他方面的原因,但至少也說明斯密的這一理論沒有考慮到諸多的外生變數,需作進一步的改進,以使其更具代表性和說服力。

(2)斯密認為,資本在農村的利率總要比城市的高,這是由於農村金融市場規模不經濟、借貸成本高、資金市場供不應求等因素引起的。(第一篇,第九章)資本在農業方面雖然對社會貢獻最大(現在已不能絕對地說是最大,用比較大的說法也許更合適),但利潤比較小,因此對農業方面的資金投入總是不能得到滿足。因此,也就出現了農村發展的兩難:問題:一方面是農村建設的資金需求缺口趨於擴大,一方面卻是各種金融機構不願意在農村從事放貸業務。以斯密的思維,可以通過放寬農村金融市場的利率限制來發展農村業務,通過圍繞時常利率進行自由浮動的適度高利率來彌補各種借貸成本,最後通過競爭者對市場的爭奪逐漸回歸到利率的正常水平,這不失為當前解決建設新農村資金籌集困難的有效途徑,但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保持利率的適度高的水平,不然可能會因為高的利率帶來新的高風險,就適得其反了。另外,也可通過引導和規范而不是限制和取締各種非正規民間金融、加大政府財政支農力度等措施來解決農村市場的金融抑制。

(3)斯密認為,當一個人的資財,只能維持他幾天或幾個星期的生活時,他會很少考慮從這筆資材中獲取收入。他會盡可能地節約消費,希望依靠自身的勞動,能獲得一些收入來增補這筆資財。他的資財完全來自他的勞動收入。各國的窮苦勞動者大多過的這種生活。(第二篇,第一章,P187)斯密通過分析資財的額度和可支配期限將其界定為生產性和生活性支出兩部分,又將生活性支出按來源和用途細劃為三種類型。這樣,使我們對收入的認識逐步深化,更利於支配和使用不同類型的資財,為後來人們樹立了理財觀念和收支計劃提供了依據。

(4)斯密認為,一個為了消費而借貸的人很快就會破產,而借錢給他的人通常也會後悔自己的愚蠢。因此,為了這樣一個目的不論是借款還是貸款不管什麼場合高利盤剝是不可避免的,對於雙方均將不利。(第二篇,第四章,P233)既然借貸的人多為窮人,放貸的人會提高利率(如高利貸)來彌補這部分風險,但利率提高的同時又增加了還貸的風險。這樣就存在了一個悖論:不管是借貸者還是放貸者,雙方都存在利益的流失和各種風險,高利貸卻依然能夠生存下來。我認為原因是高利貸的存在包含了諸多不正當的經濟和社會行為,比如洗黑錢、黑勢力介入、借款者被迫從事違法犯罪現象等。
由於當前我主要涉足的領域是農村的金融問題,所以對《國富論》中與此相關的內容進行了拜讀和分析。第一篇和第二篇做了有選擇的精讀,第三篇是概要地閱讀,第四篇和第五篇僅作大致瀏覽,盡管殖民地部分斯密做了最為詳盡和精彩的論述,然而限於時間和篇幅,在此一一略過。上面的一些認識和觀點純屬我個人的意見,希望老師和學者能夠點出其中理解偏頗和謬誤之處,以期更好地理解這本經濟學的典範巨著。

閱讀全文

與讀經濟學是什麼有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