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叫博弈論
博弈論有被稱為對策論(Games Theory),是研究具有斗爭或競爭性 質現象的理論和方法,它既是現代數學的一個新分支,也是運籌學的一個重要學科。
博弈論的發展
博弈論思想古已有之,我國古代的《孫子兵法》就不僅是一部軍事著作,而且算是最早的一部博弈論專著。博弈論最初主要研究象棋、橋牌、賭博中的勝負問題,人們對博弈局勢的把握只停留在經驗上,沒有向理論化發展,正式發展成一門學科則是在20世紀初。1928年馮·諾意曼證明了博弈論的基本原理,從而宣告了博弈論的正式誕生。1944年,馮·諾意曼摩根斯坦共著的劃時代巨著《博弈論與經濟行為》將二人博弈推廣到n人博弈結構並將博弈論系統的應用於經濟領域,從而奠定了這一學科的基礎和理論體系。談到博弈論就不能忽略博弈論天才納什,納什的開創性論文《n人博弈的均衡點》(1950),《非合作博弈》(1951)等等,給出了納什均衡的概念和均衡存在定理。 此外,塞爾頓、哈桑尼的研究也對博弈論發展起到推動作用。今天博弈論已發展成一門較完善的的學科。
博弈論的基本概念
博弈要素
(1)局中人:在一場競賽或博弈中,每一個有決策權的參與者成為一個局中人。只有兩個局中人的博弈現象稱為「兩人博弈」,而多於兩個局中人的博弈稱為 「多人博弈」。
(2)策略:一局博弈中,每個局中人都有選擇實際可行的完整的行動方案,即方案不是某階段的行動方案,而是指導整個行動的一個方案,一個局中人的一個可行的自始至終全局籌劃的一個行動方案,稱為這個局中人的一個策略。如果在一個博弈中局中人都總共有有限個策略,則稱為「有限博弈」,否則稱為「無限博弈」。
(3)得失:一局博弈結局時的結果稱為得失。每個局中人在一局博弈結束時的得失,不僅與該局中人自身所選擇的策略有關,而且與全局中人所取定的一組策略有關。所以,一局博弈結束時每個局中人的「得失」是全體局中人所取定的一組策略的函數,通常稱為支付(payoff)函數。
(4)對於博弈參與者來說,存在著一博弈結果
(5)博弈涉及到均衡:均衡是平衡的意思,在經濟學中,均衡意即相關量處於穩定值。在供求關系中,某一商品市場如果在某一價格下,想以此價格買此商品的人均能買到,而想賣的人均能賣出,此時我們就說,該商品的供求達到了均衡。所謂納什均衡,它是一穩定的博弈結果。
納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在一策略組合中,所有的參與者面臨這樣一種情況,當其他人不改變策略時,他此時的策略是最好的。也就是說,此時如果他改變策略他的支付將會降低。在納什均衡點上,每一個理性的參與者都不會有單獨改變策略的沖動。納什均衡點存在性證明的前提是「博弈均衡偶」概念的提出。所謂「均衡偶」是在二人零和博弈中,當局中人A採取其最優策略a*,局中人B也採取其最優策略b*,如果局中人仍採取b*,而局中人A卻採取另一種策略a,那麼局中人A的支付不會超過他採取原來的策略a*的支付。這一結果對局中人B亦是如此。
這樣,「均衡偶」的明確定義為:一對策略a*(屬於策略集A)和策略b*(屬於策略集B)稱之為均衡偶,對任一策略a(屬於策略集A)和策略b(屬於策略集B),總有:偶對(a, b*)≤偶對(a*,b*)≤偶對(a*,b)。
對於非零和博弈也有如下定義:一對策略a*(屬於策略集A)和策略b*(屬於策略集B)稱為非零和博弈的均衡偶,對任一策略a(屬於策略集A)和策略 b(屬於策略集B),總有:對局中人A的偶對(a, b*) ≤偶對(a*,b*);對局中人B的偶對(a*,b)≤偶對(a*,b*)。
有了上述定義,就立即得到納什定理:
任何具有有限純策略的二人博弈至少有一個均衡偶。這一均衡偶就稱為納什均衡點。
納什定理的嚴格證明要用到不動點理論,不動點理論是經濟均衡研究的主要工具。通俗地說,尋找均衡點的存在性等價於找到博弈的不動點。
納什均衡點概念提供了一種非常重要的分析手段,使博弈論研究可以在一個博弈結構里尋找比較有意義的結果。
但納什均衡點定義只局限於任何局中人不想單方面變換策略,而忽視了其他局中人改變策略的可能性,因此,在很多情況下,納什均衡點的結論缺乏說服力,研究者們形象地稱之為「天真可愛的納什均衡點」。
塞爾頓(R·Selten)在多個均衡中剔除一些按照一定規則不合理的均衡點,從而形成了兩個均衡的精煉概念:子博弈完全均衡和顫抖的手完美均衡。
博弈的類型
(1)合作博弈——研究人們達成合作時如何分配合作得到的收益,即收益分配問題。
(2)非合作博弈——研究人們在利益相互影響的局勢中如何選決策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即策略選擇問題。
(3)完全信息不完全信息博弈:參與者對所有參與者的策略空間及策略組合下的支付有充了解稱為完全信息;反之,則稱為不完全信息。
(4)靜態博弈和動態博弈
靜態博弈:指參與者同時採取行動,或者盡管有先後順序,但後行動者不知道先行動者的策略。
動態博弈:指雙方的的行動有先後順序並且後行動者可以知道先行動者的策略。
財產分配問題和夏普里值(Shapley value)
考慮這樣一個合作博弈:a、b、c、投票決定如何分配100萬,他們分別擁有50%、40%、10%的權力,規則規定,當超過50%的票認可了某種方案時才能通過。那麼如何分配才是合理的呢?按票力分配,a50萬、b40萬、c10萬c向a提出:a70萬、b0、c30萬b向a提出:a80萬、b20 萬、c0……
權力指數:每個決策者在決策時的權力體現在他在形成的獲勝聯盟中的「關鍵加入者」的個數,這個「關鍵加入者」的個數就被稱為權利指數。
夏普里值:在各種可能的聯盟次序下,參與者對聯盟的邊際貢獻之和除以各種可能的聯盟組合。
次序 abc acb bac bca cab cba
關鍵加入者 a c a c a b
由此計算出a,b,c的夏普里值分別為4/6,1/6,1/6
所以a,b,c應分別獲得100萬的2/3,1/3,1/3。
博弈論的意義
弈論的研究方法和其他許多利用數學工具研究社會經濟現象的學科一樣,都是從復雜的現象中抽象出基本的元素,對這些元素構成的數學模型進行分析,而後逐步引入對其形勢產影響的其他因素,從而分析其結果。
基於不同抽象水平,形成三種博弈表述方式,標准型、擴展型和特徵函數型利用這三種表述形式,可以研究形形色色的問題。因此,它被稱為「社會科學的數學」從理論上講,博弈論是研究理性的行動者相互作用的形式理論,而實際上正深入到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等等,被各門社會科學所應用。
博弈論是指某個個人或是組織,面對一定的環境條件,在一定的規則約束下,依靠所掌握的信息,從各自選擇的行為或是策略進行選擇並加以實施,並從各自取得相應結果或收益的過程,在經濟學上博弈論是個非常重要的理論概念。
什麼是博弈論?古語有雲,世事如棋。生活中每個人如同棋手,其每一個行為如同在一張看不見的棋盤上布一個子,精明慎重的棋手們相互揣摩、相互牽制,人人爭贏,下出諸多精彩紛呈、變化多端的棋局。博弈論是研究棋手們 「出棋」 著數中理性化、邏輯化的部分,並將其系統化為一門科學。換句話說,就是研究個體如何在錯綜復雜的相互影響中得出最合理的策略。事實上,博弈論正是衍生於古老的游戲或曰博弈如象棋、撲克等。數學家們將具體的問題抽象化,通過建立自完備的邏輯框架、體系研究其規律及變化。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以最簡單的二人對弈為例,稍想一下便知此中大有玄妙:若假設雙方都精確地記得自己和對手的每一步棋且都是最「理性」 的棋手,甲出子的時候,為了贏棋,得仔細考慮乙的想法,而乙出子時也得考慮甲的想法,所以甲還得想到乙在想他的想法,乙當然也知道甲想到了他在想甲的想法…
面對如許重重迷霧,博弈論怎樣著手分析解決問題,怎樣對作為現實歸納的抽象數學問題求出最優解、從而為在理論上指導實踐提供可能性呢?現代博弈理論由匈牙利大數學家馮·諾伊曼於20世紀20年代開始創立,1944年他與經濟學家奧斯卡·摩根斯特恩合作出版的巨著《博弈論與經濟行為》,標志著現代系統博弈理論的初步形成。對於非合作、純競爭型博弈,諾伊曼所解決的只有二人零和博弈--好比兩個人下棋、或是打乒乓球,一個人贏一著則另一個人必輸一著,凈獲利為零。在這里抽象化後的博弈問題是,已知參與者集合(兩方) ,策略集合(所有棋著) ,和盈利集合(贏子輸子) ,能否且如何找到一個理論上的「解」 或「平衡」 ,也就是對參與雙方來說都最「合理」 、最優的具體策略?怎樣才是「合理」 ?應用傳統決定論中的「最小最大」 准則,即博弈的每一方都假設對方的所有功略的根本目的是使自己最大程度地失利,並據此最優化自己的對策,諾伊曼從數學上證明,通過一定的線性運算,對於每一個二人零和博弈,都能夠找到一個「最小最大解」 。通過一定的線性運算,競爭雙方以概率分布的形式隨機使用某套最優策略中的各個步驟,就可以最終達到彼此盈利最大且相當。當然,其隱含的意義在於,這套最優策略並不依賴於對手在博弈中的操作。用通俗的話說,這個著名的最小最大定理所體現的基本「理性」 思想是「抱最好的希望,做最壞的打算」 。
經濟學中的「智豬博弈」(Pigs』payoffs)
這個例子講的是:豬圈裡有兩頭豬,一頭大豬,一頭小豬。豬圈的一邊有個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遠離踏板的豬圈的另一邊的投食口就會落下少量的食物。如果有一隻豬去踩踏板,另一隻豬就有機會搶先吃到另一邊落下的食物。當小豬踩動踏板時,大豬會在小豬跑到食槽之前剛好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豬踩動了踏板,則還有機會在小豬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爭吃到另一半殘羹。
那麼,兩只豬各會採取什麼策略?答案是:小豬將選擇「搭便車」策略,也就是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邊;而大豬則為一點殘羹不知疲倦地奔忙於踏板和食槽之間。
原因何在?因為,小豬踩踏板將一無所獲,不踩踏板反而能吃上食物。對小豬而言,無論大豬是否踩動踏板,不踩踏板總是好的選擇。反觀大豬,已明知小豬是不會去踩動踏板的,自己親自去踩踏板總比不踩強吧,所以只好親力親為了。
「小豬躺著大豬跑」的現象是由於故事中的游戲規則所導致的。規則的核心指標是:每次落下的事物數量和踏板與投食口之間的距離。
如果改變一下核心指標,豬圈裡還會出現同樣的「小豬躺著大豬跑」的景象嗎?試試看。
改變方案一:減量方案。投食僅原來的一半分量。結果是小豬大豬都不去踩踏板了。小豬去踩,大豬將會把食物吃完;大豬去踩,小豬將也會把食物吃完。誰去踩踏板,就意味著為對方貢獻食物,所以誰也不會有踩踏板的動力了。
如果目的是想讓豬們去多踩踏板,這個游戲規則的設計顯然是失敗的。
改變方案二:增量方案。投食為原來的一倍分量。結果是小豬、大豬都會去踩踏板。誰想吃,誰就會去踩踏板。反正對方不會一次把食物吃完。小豬和大豬相當於生活在物質相對豐富的「共產主義」社會,所以競爭意識卻不會很強。
對於游戲規則的設計者來說,這個規則的成本相當高(每次提供雙份的食物);而且因為競爭不強烈,想讓豬們去多踩踏板的效果並不好。
改變方案三:減量加移位方案。投食僅原來的一半分量,但同時將投食口移到踏板附近。結果呢,小豬和大豬都在拚命地搶著踩踏板。等待者不得食,而多勞者多得。每次的收獲剛好消費完。
對於游戲設計者,這是一個最好的方案。成本不高,但收獲最大。
原版的「智豬博弈」故事給了競爭中的弱者(小豬)以等待為最佳策略的啟發。但是對於社會而言,因為小豬未能參與競爭,小豬搭便車時的社會資源配置的並不是最佳狀態。為使資源最有效配置,規則的設計者是不願看見有人搭便車的,政府如此,公司的老闆也是如此。而能否完全杜絕「搭便車」現象,就要看游戲規則的核心指標設置是否合適了。
比如,公司的激勵制度設計,獎勵力度太大,又是持股,又是期權,公司職員個個都成了百萬富翁,成本高不說,員工的積極性並不一定很高。這相當於「智豬博弈」增量方案所描述的情形。但是如果獎勵力度不大,而且見者有份(不勞動的「小豬」也有),一度十分努力的大豬也不會有動力了----就象「智豬博弈」減量方案一所描述的情形。最好的激勵機制設計就象改變方案三----減量加移位的辦法,獎勵並非人人有份,而是直接針對個人(如業務按比例提成),既節約了成本(對公司而言),又消除了「搭便車」現象,能實現有效的激勵。
許多人並未讀過「智豬博弈」的故事,但是卻在自覺地使用小豬的策略。股市上等待莊家抬轎的散戶;等待產業市場中出現具有贏利能力新產品、繼而大舉仿製牟取暴利的游資;公司里不創造效益但分享成果的人,等等。因此,對於制訂各種經濟管理的游戲規則的人,必須深諳「智豬博弈」指標改變的個中道理。
納什博弈論的原理與應用
1950年和1951年納什的兩篇關於非合作博弈論的重要論文,徹底改變了人們對競爭和市場的看法。他證明了非合作博弈及其均衡解,並證明了均衡解的存在性,即著名的納什均衡。從而揭示了博弈均衡與經濟均衡的內在聯系。納什的研究奠定了現代非合作博弈論的基石,後來的博弈論研究基本上都沿著這條主線展開的。然而,納什天才的發現卻遭到馮·諾依曼的斷然否定,在此之前他還受到愛因斯坦的冷遇。但是骨子裡挑戰權威、藐視權威的本性,使納什堅持了自己的觀點,終成一代大師。要不是30多年的嚴重精神病折磨,恐怕他早已站在諾貝爾獎的領獎台上了,而且也絕不會與其他人分享這一殊榮。
納什是一個非常天才的數學家,他的主要貢獻是1950至1951年在普林斯頓讀博士學位時做出的。然而,他的天才發現———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即「納什均衡」並不是一帆風順的。
1948年納什到普林斯頓大學讀數學系的博士。那一年他還不到20歲。當時普林斯頓可謂人傑地靈,大師如雲。愛因斯坦、馮·諾依曼、列夫謝茨(數學系主任)、阿爾伯特·塔克、阿倫佐·切奇、哈羅德·庫恩、諾爾曼·斯蒂恩羅德、埃爾夫·福克斯……等全都在這里。博弈論主要是由馮·諾依曼(1903— 1957)創所立的。他是一位出生於匈牙利的天才的數學家。他不僅創立了經濟博弈論,而且發明了計算機。早在20世紀初,塞梅魯(Zermelo)、鮑羅 (Borel)和馮·諾伊曼已經開始研究博弈的准確的數學表達,直到1939年,馮·諾依曼遇到經濟學家奧斯卡·摩根斯特恩(Oskar Morgenstern),並與其合作才使博弈論進入經濟學的廣闊領域。
1944年他與奧斯卡·摩根斯特恩合著的巨作《博弈論與經濟行為》出版,標志著現代系統博弈理論的的初步形成。盡管對具有博弈性質的問題的研究可以追溯到 19世紀甚至更早。例如,1838年古諾(Cournot)簡單雙寡頭壟斷博弈;1883年伯特蘭和1925年艾奇沃奇思研究了兩個寡頭的產量與價格壟斷;2000多年前中國著名軍事家孫武的後代孫臏利用博弈論方法幫助田忌賽馬取勝等等都屬於早期博弈論的萌芽,其特點是零星的,片斷的研究,帶有很大的偶然性,很不系統。馮·諾依曼和摩根斯特恩的《博弈論與經濟行為》一書中提出的標准型、擴展型和合作型博弈模型解的概念和分析方法,奠定了這門學科的理論基礎。合作型博弈在20世紀50年代達到了巔峰期。然而,諾依曼的博弈論的局限性也日益暴露出來,由於它過於抽象,使應用范圍受到很大限制,在很長時間里,人們對博弈論的研究知之甚少,只是少數數學家的專利,所以,影響力很有限。正是在這個時候,非合作博弈———「納什均衡」應運而生了,它標志著博弈論的新時代的開始!納什不是一個按部就班的學生,他經常曠課。據他的同學們回憶,他們根本想不起來曾經什麼時候和納什一起完完整整地上過一門必修課,但納什爭辯說,至少上過斯蒂恩羅德的代數拓撲學。斯蒂恩羅德恰恰是這門學科的創立者,可是,沒上幾次課,納什就認定這門課不符合他的口味。於是,又走人了。然而,納什畢竟是一位英才天縱的非凡人物,他廣泛涉獵數學王國的每一個分支,如拓撲學、代數幾何學、邏輯學、博弈論等等,深深地為之著迷。納什經常顯示出他與眾不同的自信和自負,充滿咄咄逼人的學術野心。1950年整個夏天納什都忙於應付緊張的考試,他的博弈論研究工作被迫中斷,他感到這是莫大的浪費。殊不知這種暫時的「放棄」,使原來模糊、雜亂和無緒的若干念頭,在潛意識的持續思考下,逐步形成一條清晰的脈絡,突然來了靈感!這一年的10月,他驟感才思潮湧,夢筆生花。其中一個最耀眼的亮點就是日後被稱之為「納什均衡」的非合作博弈均衡的概念。納什的主要學術貢獻體現在1950年和1951年的兩篇論文之中(包括一篇博士論文)。1950年他才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寫成題為「非合作博弈」的長篇博士論文,1950年11月刊登在美國全國科學院每月公報上,立即引起轟動。說起來這全靠師兄戴維·蓋爾之功,就在遭到馮·諾依曼貶低幾天之後,他遇到蓋爾,告訴他自己已經將馮·諾依曼的「最小最大原理」(minimax solution)推到非合作博弈領域,找到了普遍化的方法和均衡點。蓋爾聽得很認真,他終於意識到納什的思路比馮·諾伊曼的合作博弈的理論更能反映現實的情況,而對其嚴密優美的數學證明極為贊嘆。蓋爾建議他馬上整理出來發表,以免被別人捷足先登。納什這個初出茅廬的小子,根本不知道競爭的險惡,從未想過要這么做。結果還是蓋爾充當了他的「經紀人」,代為起草致科學院的簡訊,系主任列夫謝茨則親自將文稿遞交給科學院。納什寫的文章不多,就那麼幾篇,但已經足夠了,因為都是精品中的精品。這一點也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國內提一個教授,要求在「核心的刊物」上發表多少篇文章。按照這個標准可能納什還不一定夠資格。
199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莫爾里斯當牛津大學艾奇沃思經濟學講座教授時也沒有發表過什麼文章,特殊的人才,必須有特殊的選拔辦法。
納什在上大學時就開始從事純數學的博弈論研究,1948年進入普林斯頓大學後更是如魚得水。20歲出頭已成為聞名世界的數學家。特別是在經濟博弈論領域,他做出了劃時代的貢獻,是繼馮·諾依曼之後最偉大的博弈論大師之一。他提出的著名的納什均衡的概念在非合作博弈理論中起著核心的作用。後續的研究者對博弈論的貢獻,都是建立在這一概念之上的。由於納什均衡的提出和不斷完善為博弈論廣泛應用於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政治學、軍事科學等領域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http://ke..com/view/18930.html?wtp=tt
② 含淚跪求!!!關於博弈論的書
1)剛開始先學經濟博弈論吧~~
2)中文的博弈論比較系統的書其實不多回,復旦大學謝識予答的《經濟博弈論》是比較常用的教材,初學還不錯。(382頁,不厚,真能1天3小時,一周就能搞定啦);《博弈論的詭計》也是當前比較流行的中文著作吧~~
另外,推薦網路文庫,裡面有很多免費課件、電子書之類的。支持它壯大!
3)數學專業學的博弈論數學推理解釋專業一點吧,但是因為博弈論還不是很成熟,應用部分的經典例子其實也差不多~~
4)博弈論學界重量級人物有:馮·諾依曼、摩根斯特、納什、澤爾騰、還薩尼。他們的著作和思想可以多看看~~~
③ 博弈論是什麼博弈論的思想是什麼
博弈論又被稱為對策論(Game Theory),它是現代數學的一個新分支,也是運籌學的一個重要組成內容。在《博弈聖經》中寫到:博弈論是二人在平等的對局中各自利用對方的策略變換自己的對抗策略,達到取勝的意義。按照2005年因對博弈論的貢獻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Robert Aumann教授的說法,博弈論就是研究互動決策的理論。所謂互動決策,即各行動方(即局中人[player])的決策是相互影響的,每個人在決策的時候必須將他人的決策納入自己的決策考慮之中,當然也需要把別人對於自己的考慮也要納入考慮之中……在如此迭代考慮情形進行決策,選擇最有利於自己的戰略(strategy)。
博弈論的應用領域十分廣泛,在經濟學、政治科學(國內的以及國際的)、軍事戰略問題、進化生物學以及當代的計算機科學等領域都已成為重要的研究和分析工具。此外,它還與會計學、統計學、數學基礎、社會心理學以及諸如認識論與倫理學等哲學分支有重要聯系。
博弈要素:
1.決策人:在博弈中率先作出決策的一方,這一方往往依據自身的感受、經驗和表面狀態優先採取一種有方向性的行動。(博弈聖經)
2.對抗者:在博弈二人對局中行動滯後的那個人,與決策人要作出基本反面的決定,並且他的動作是滯後的、默認的、被動的,但最終占優。他的策略可能依賴於決策人劣勢的策略選擇,佔去空間特性,因此對抗是唯一占優的方式,實為領導人的階段性終結行為。(博弈聖經)
3.生物親序:所有生物在惡劣、未知的環境中都有尋找規律和有序的本能。在博弈中指參與者有從混亂的環境中等待、尋找有序的親近行為。(博弈聖經)
4.局中人(players):在一場競賽或博弈中,每一個有決策權的參與者成為一個局中人。只有兩個局中人的博弈現象稱為「兩人博弈」,而多於兩個局中人的博弈稱為 「多人博弈」。
5.策略(strategiges):一局博弈中,每個局中人都有選擇實際可行的完整的行動方案,即方案不是某階段的行動方案,而是指導整個行動的一個方案,一個局中人的一個可行的自始至終全局籌劃的一個行動方案,稱為這個局中人的一個策略。如果在一個博弈中局中人都總共有有限個策略,則稱為「有限博弈」,否則稱為「無限博弈」。
6.得失(payoffs):一局博弈結局時的結果稱為得失。每個局中人在一局博弈結束時的得失,不僅與該局中人自身所選擇的策略有關,而且與全局中人所取定的一組策略有關。所以,一局博弈結束時每個局中人的「得失」是全體局中人所取定的一組策略的函數,通常稱為支付(payoff)函數。
7.次序(orders):各博弈方的決策有先後之分,且一個博弈方要作不止一次的決策選擇,就出現了次序問題;其他要素相同次序不同,博弈就不同。
8.博弈涉及到均衡:均衡是平衡的意思,在經濟學中,均衡意即相關量處於穩定值。在供求關系中,某一商品市場如果在某一價格下,想以此價格買此商品的人均能買到,而想賣的人均能賣出,此時我們就說,該商品的供求達到了均衡。所謂納什均衡,它是一穩定的博弈結果。
納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在一策略組合中,所有的參與者面臨這樣一種情況,當其他人不改變策略時,他此時的策略是最好的。也就是說,此時如果他改變策略他的支付將會降低。在納什均衡點上,每一個理性的參與者都不會有單獨改變策略的沖動。納什均衡點存在性證明的前提是「博弈均衡偶」概念的提出。所謂「均衡偶」是在二人零和博弈中,當局中人A採取其最優策略a*,局中人B也採取其最優策略b*,如果局中人仍採取b*,而局中人A卻採取另一種策略a,那麼局中人A的支付不會超過他採取原來的策略a*的支付。這一結果對局中人B亦是如此。
這樣,「均衡偶」的明確定義為:一對策略a*(屬於策略集A)和策略b*(屬於策略集B)稱之為均衡偶,對任一策略a(屬於策略集A)和策略b(屬於策略集B),總有:偶對(a, b*)≤偶對(a*,b*)≤偶對(a*,b)。
對於非零和博弈也有如下定義:一對策略a*(屬於策略集A)和策略b*(屬於策略集B)稱為非零和博弈的均衡偶,對任一策略a(屬於策略集A)和策略 b(屬於策略集B),總有:對局中人A的偶對(a, b*) ≤偶對(a*,b*);對局中人B的偶對(a*,b)≤偶對(a*,b*)。
有了上述定義,就立即得到納什定理:
任何具有有限純策略的二人博弈至少有一個均衡偶。這一均衡偶就稱為納什均衡點。
納什定理的嚴格證明要用到不動點理論,不動點理論是經濟均衡研究的主要工具。通俗地說,尋找均衡點的存在性等價於找到博弈的不動點。
納什均衡點概念提供了一種非常重要的分析手段,使博弈論研究可以在一個博弈結構里尋找比較有意義的結果。
但納什均衡點定義只局限於任何局中人不想單方面變換策略,而忽視了其他局中人改變策略的可能性,因此,在很多情況下,納什均衡點的結論缺乏說服力,研究者們形象地稱之為「天真可愛的納什均衡點」。
塞爾頓(R·Selten)在多個均衡中剔除一些按照一定規則不合理的均衡點,從而形成了兩個均衡的精煉概念:子博弈完全均衡和顫抖的手完美均衡。弈論的研究方法和其他許多利用數學工具研究社會經濟現象的學科一樣,都是從復雜的現象中抽象出基本的元素,對這些元素構成的數學模型進行分析,而後逐步引入對其形勢產影響的其他因素,從而分析其結果。
基於不同抽象水平,形成三種博弈表述方式,標准型、擴展型和特徵函數型利用這三種表述形式,可以研究形形色色的問題。因此,它被稱為「社會科學的數學」從理論上講,博弈論是研究理性的行動者相互作用的形式理論,而實際上正深入到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等等,被各門社會科學所應用。
博弈論是指某個個人或是組織,面對一定的環境條件,在一定的規則約束下,依靠所掌握的信息,從各自選擇的行為或是策略進行選擇並加以實施,並從各自取得相應結果或收益的過程,在經濟學上博弈論是個非常重要的理論概念。
什麼是博弈論?古語有雲,世事如棋。生活中每個人如同棋手,其每一個行為如同在一張看不見的棋盤上布一個子,精明慎重的棋手們相互揣摩、相互牽制,人人爭贏,下出諸多精彩紛呈、變化多端的棋局。博弈論是研究棋手們 「出棋」 著數中理性化、邏輯化的部分,並將其系統化為一門科學。換句話說,就是研究個體如何在錯綜復雜的相互影響中得出最合理的策略。事實上,博弈論正是衍生於古老的游戲或曰博弈如象棋、撲克等。數學家們將具體的問題抽象化,通過建立自完備的邏輯框架、體系研究其規律及變化。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以最簡單的二人對弈為例,稍想一下便知此中大有玄妙:若假設雙方都精確地記得自己和對手的每一步棋且都是最「理性」 的棋手,甲出子的時候,為了贏棋,得仔細考慮乙的想法,而乙出子時也得考慮甲的想法,所以甲還得想到乙在想他的想法,乙當然也知道甲想到了他在想甲的想法…
面對如許重重迷霧,博弈論怎樣著手分析解決問題,怎樣對作為現實歸納的抽象數學問題求出最優解、從而為在理論上指導實踐提供可能性呢?現代博弈理論由匈牙利大數學家馮·諾伊曼於20世紀20年代開始創立,1944年他與經濟學家奧斯卡·摩根斯特恩合作出版的巨著《博弈論與經濟行為》,標志著現代系統博弈理論的初步形成。對於非合作、純競爭型博弈,諾伊曼所解決的只有二人零和博弈--好比兩個人下棋、或是打乒乓球,一個人贏一著則另一個人必輸一著,凈獲利為零。在這里抽象化後的博弈問題是,已知參與者集合(兩方) ,策略集合(所有棋著) ,和盈利集合(贏子輸子) ,能否且如何找到一個理論上的「解」 或「平衡」 ,也就是對參與雙方來說都最「合理」 、最優的具體策略?怎樣才是「合理」 ?應用傳統決定論中的「最小最大」 准則,即博弈的每一方都假設對方的所有功略的根本目的是使自己最大程度地失利,並據此最優化自己的對策,諾伊曼從數學上證明,通過一定的線性運算,對於每一個二人零和博弈,都能夠找到一個「最小最大解」 。通過一定的線性運算,競爭雙方以概率分布的形式隨機使用某套最優策略中的各個步驟,就可以最終達到彼此盈利最大且相當。當然,其隱含的意義在於,這套最優策略並不依賴於對手在博弈中的操作。用通俗的話說,這個著名的最小最大定理所體現的基本「理性」 思想是「抱最好的希望,做最壞的打算」 。
博弈論--這是一個熱得燙手的概念。它不僅僅存在於數學的運籌學中,也正在經濟學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近幾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就頻頻授予博弈論研究者),但如果你認為博弈論的應用領域僅限於此的話,那你就大錯了。實際上,博弈論甚至在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無處不在!在工作中,你在和上司博弈,也在和下屬博弈,你也同樣會跟其他相關部門人員博弈;而要開展業務,你更是在和你的客戶以及競爭對手博弈。在生活中,博弈仍然無處不在。博弈論代表著一種全新的分析方法和全新的思想。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包羅·薩繆爾遜如是說:
要想在現代社會做個有價值的人,你就必須對博弈論有個大致的了解。
也可以這樣說,要相贏得生意,不可不學博弈論;要想贏得生活,同樣不可不學博弈論。
博弈論很深奧嗎?通過本教材你將發現深奧的博弈論原來也可以這么生動、通俗和易懂。大量的案例、平實的語言,將幫助你輕松掌握博弈論這個今天最時髦的工具。
《博弈聖經》中也說到:21世紀,應站在博弈論的前沿。盡管博弈經濟學家很少,但其獲諾貝爾獎的比例最高。最能震動人類情感的是博弈,對未來最有影響力的還是博弈。評論一個人和一個國家的窮富,就看他分享博弈正理的多少。
可見博弈之重要。
經濟學中的「智豬博弈」(Pigs』payoffs)
這個例子講的是:豬圈裡有兩頭豬,一頭大豬,一頭小豬。豬圈的一邊有個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遠離踏板的豬圈的另一邊的投食口就會落下少量的食物。如果有一隻豬去踩踏板,另一隻豬就有機會搶先吃到另一邊落下的食物。當小豬踩動踏板時,大豬會在小豬跑到食槽之前剛好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豬踩動了踏板,則還有機會在小豬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爭吃到另一半殘羹。
那麼,兩只豬各會採取什麼策略?答案是:小豬將選擇「搭便車」策略,也就是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邊;而大豬則為一點殘羹不知疲倦地奔忙於踏板和食槽之間。
原因何在?因為,小豬踩踏板將一無所獲,不踩踏板反而能吃上食物。對小豬而言,無論大豬是否踩動踏板,不踩踏板總是好的選擇。反觀大豬,已明知小豬是不會去踩動踏板的,自己親自去踩踏板總比不踩強吧,所以只好親力親為了。
「小豬躺著大豬跑」的現象是由於故事中的游戲規則所導致的。規則的核心指標是:每次落下的食物數量和踏板與投食口之間的距離。
如果改變一下核心指標,豬圈裡還會出現同樣的「小豬躺著大豬跑」的景象嗎?試試看。
改變方案一:減量方案。投食僅原來的一半分量。結果是小豬大豬都不去踩踏板了。小豬去踩,大豬將會把食物吃完;大豬去踩,小豬將也會把食物吃完。誰去踩踏板,就意味著為對方貢獻食物,所以誰也不會有踩踏板的動力了。
如果目的是想讓豬們去多踩踏板,這個游戲規則的設計顯然是失敗的。
改變方案二:增量方案。投食為原來的一倍分量。結果是小豬、大豬都會去踩踏板。誰想吃,誰就會去踩踏板。反正對方不會一次把食物吃完。小豬和大豬相當於生活在物質相對豐富的「共產主義」社會,所以競爭意識卻不會很強。
對於游戲規則的設計者來說,這個規則的成本相當高(每次提供雙份的食物);而且因為競爭不強烈,想讓豬們去多踩踏板的效果並不好。
改變方案三:減量加移位方案。投食僅原來的一半分量,但同時將投食口移到踏板附近。結果呢,小豬和大豬都在拚命地搶著踩踏板。等待者不得食,而多勞者多得。每次的收獲剛好消費完。
對於游戲設計者,這是一個最好的方案。成本不高,但收獲最大。
原版的「智豬博弈」故事給了競爭中的弱者(小豬)以等待為最佳策略的啟發。但是對於社會而言,因為小豬未能參與競爭,小豬搭便車時的社會資源配置的並不是最佳狀態。為使資源最有效配置,規則的設計者是不願看見有人搭便車的,政府如此,公司的老闆也是如此。而能否完全杜絕「搭便車」現象,就要看游戲規則的核心指標設置是否合適了。
比如,公司的激勵制度設計,獎勵力度太大,又是持股,又是期權,公司職員個個都成了百萬富翁,成本高不說,員工的積極性並不一定很高。這相當於「智豬博弈」增量方案所描述的情形。但是如果獎勵力度不大,而且見者有份(不勞動的「小豬」也有),一度十分努力的大豬也不會有動力了----就象「智豬博弈」減量方案一所描述的情形。最好的激勵機制設計就象改變方案三----減量加移位的辦法,獎勵並非人人有份,而是直接針對個人(如業務按比例提成),既節約了成本(對公司而言),又消除了「搭便車」現象,能實現有效的激勵。
許多人並未讀過「智豬博弈」的故事,但是卻在自覺地使用小豬的策略。股市上等待莊家抬轎的散戶;等待產業市場中出現具有贏利能力新產品、繼而大舉仿製牟取暴利的游資;公司里不創造效益但分享成果的人,等等。因此,對於制訂各種經濟管理的游戲規則的人,必須深諳「智豬博弈」指標改變的個中道理。
[編輯本段]納什博弈論的原理與應用
1950年和1951年納什的兩篇關於非合作博弈論的重要論文,徹底改變了人們對競爭和市場的看法。他證明了非合作博弈及其均衡解,並證明了均衡解的存在性,即著名的納什均衡。從而揭示了博弈均衡與經濟均衡的內在聯系。納什的研究奠定了現代非合作博弈論的基石,後來的博弈論研究基本上都沿著這條主線展開的。然而,納什天才的發現卻遭到馮·諾依曼的斷然否定,在此之前他還受到愛因斯坦的冷遇。但是骨子裡挑戰權威、藐視權威的本性,使納什堅持了自己的觀點,終成一代大師。要不是30多年的嚴重精神病折磨,恐怕他早已站在諾貝爾獎的領獎台上了,而且也絕不會與其他人分享這一殊榮。
納什是一個非常天才的數學家,他的主要貢獻是1950至1951年在普林斯頓讀博士學位時做出的。然而,他的天才發現———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即「納什均衡」並不是一帆風順的。
1948年納什到普林斯頓大學讀數學系的博士。那一年他還不到20歲。當時普林斯頓可謂人傑地靈,大師如雲。愛因斯坦、馮·諾依曼、列夫謝茨(數學系主任)、阿爾伯特·塔克、阿倫佐·切奇、哈羅德·庫恩、諾爾曼·斯蒂恩羅德、埃爾夫·福克斯……等全都在這里。博弈論主要是由馮·諾依曼(1903—1957)創所立的。他是一位出生於匈牙利的天才的數學家。他不僅創立了經濟博弈論,而且提出了計算機的基本原理。早在20世紀初,塞梅魯(Zermelo)、鮑羅(Borel)和馮·諾伊曼已經開始研究博弈的准確的數學表達,直到1939年,馮·諾依曼遇到經濟學家奧斯卡·摩根斯特恩(Oskar Morgenstern),並與其合作才使博弈論進入經濟學的廣闊領域。
1944年他與奧斯卡·摩根斯特恩合著的巨作《博弈論與經濟行為》出版,標志著現代系統博弈理論的的初步形成。盡管對具有博弈性質的問題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紀甚至更早。例如,1838年古諾(Cournot)簡單雙寡頭壟斷博弈;1883年伯特蘭和1925年艾奇沃奇思研究了兩個寡頭的產量與價格壟斷;2000多年前中國著名軍事家孫武的後代孫臏利用博弈論方法幫助田忌賽馬取勝等等都屬於早期博弈論的萌芽,其特點是零星的,片斷的研究,帶有很大的偶然性,很不系統。馮·諾依曼和摩根斯特恩的《博弈論與經濟行為》一書中提出的標准型、擴展型和合作型博弈模型解的概念和分析方法,奠定了這門學科的理論基礎。合作型博弈在20世紀50年代達到了巔峰期。然而,諾依曼的博弈論的局限性也日益暴露出來,由於它過於抽象,使應用范圍受到很大限制,在很長時間里,人們對博弈論的研究知之甚少,只是少數數學家的專利,所以,影響力很有限。正是在這個時候,非合作博弈———「納什均衡」應運而生了,它標志著博弈論的新時代的開始!納什不是一個按部就班的學生,他經常曠課。據他的同學們回憶,他們根本想不起來曾經什麼時候和納什一起完完整整地上過一門必修課,但納什爭辯說,至少上過斯蒂恩羅德的代數拓撲學。斯蒂恩羅德恰恰是這門學科的創立者,可是,沒上幾次課,納什就認定這門課不符合他的口味。於是,又走人了。然而,納什畢竟是一位英才天縱的非凡人物,他廣泛涉獵數學王國的每一個分支,如拓撲學、代數幾何學、邏輯學、博弈論等等,深深地為之著迷。納什經常顯示出他與眾不同的自信和自負,充滿咄咄逼人的學術野心。1950年整個夏天納什都忙於應付緊張的考試,他的博弈論研究工作被迫中斷,他感到這是莫大的浪費。殊不知這種暫時的「放棄」,使原來模糊、雜亂和無緒的若干念頭,在潛意識的持續思考下,逐步形成一條清晰的脈絡,突然來了靈感!這一年的10月,他驟感才思潮湧,夢筆生花。其中一個最耀眼的亮點就是日後被稱之為「納什均衡」的非合作博弈均衡的概念。納什的主要學術貢獻體現在1950年和1951年的兩篇論文之中(包括一篇博士論文)。1950年他才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寫成題為「非合作博弈」的長篇博士論文,1950年11月刊登在美國全國科學院每月公報上,立即引起轟動。說起來這全靠師兄戴維·蓋爾之功,就在遭到馮·諾依曼貶低幾天之後,他遇到蓋爾,告訴他自己已經將馮·諾依曼的「最小最大原理」(minimax solution)推到非合作博弈領域,找到了普遍化的方法和均衡點。蓋爾聽得很認真,他終於意識到納什的思路比馮·諾伊曼的合作博弈的理論更能反映現實的情況,而對其嚴密優美的數學證明極為贊嘆。蓋爾建議他馬上整理出來發表,以免被別人捷足先登。納什這個初出茅廬的小子,根本不知道競爭的險惡,從未想過要這么做。結果還是蓋爾充當了他的「經紀人」,代為起草致科學院的簡訊,系主任列夫謝茨則親自將文稿遞交給科學院。納什寫的文章不多,就那麼幾篇,但已經足夠了,因為都是精品中的精品。這一點也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國內提一個教授,要求在「核心的刊物」上發表多少篇文章。按照這個標准可能納什還不一定夠資格。
199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莫爾里斯當牛津大學艾奇沃思經濟學講座教授時也沒有發表過什麼文章,特殊的人才,必須有特殊的選拔辦法。
納什在上大學時就開始從事純數學的博弈論研究,1948年進入普林斯頓大學後更是如魚得水。20歲出頭已成為聞名世界的數學家。特別是在經濟博弈論領域,他做出了劃時代的貢獻,是繼馮·諾依曼之後最偉大的博弈論大師之一。他提出的著名的納什均衡的概念在非合作博弈理論中起著核心的作用。後續的研究者對博弈論的貢獻,都是建立在這一概念之上的。由於納什均衡的提出和不斷完善為博弈論廣泛應用於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政治學、軍事科學等領域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④ 求一本博弈論最經典著作
國內的博弈論教材不可能是最經典的,因為博弈論本來就是西方的東西.要看就看國專外的
2、3樓的書都是不錯的選屬擇,但是至於2樓說的《博弈論與經濟行為》,馮·諾依曼的,就不用看了 那時連納什均衡都沒有 還是看一些近期的吧
⑤ 誰能講講博弈論
博弈論(game theory),又稱對策論。
博弈論與游戲有著密切的關系。博弈論,最早是從游戲開回始的,如:象棋,橋牌,「石頭答,剪刀,布」等游戲。人們試圖研究,在游戲中如何利用智慧和機智贏得對方,其中又哪些規律,簡言之,它研究在競爭環境下,如何決策。
應用的領域:經濟領域中的生產管理,價格競爭,貿易談判;企業管理領域中的薪酬設計,勞資糾紛;政治領域中的談判策略,選舉策略博弈論與游戲有著密切的關系。
⑥ 求高人解答這些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的答案,急,在線等答案!!!
博弈論
⑦ 博弈論博弈論的主要研究內容
來源:美國資訊網;博弈聖經著作人對納什的嘲諷
博弈聖經著作人的經典名句;0、1、二維平均,稱平衡,0、1、2、三維平均,稱均衡。(在0、1、二維記錄的系統中,有一個極小極大定理,不存在平均律,就是不存在均衡。在納什的語文學中,就沒有出現過一次0、1、2、三維均衡的概念,納什均衡哪裡來。)
博弈聖經著作人的經典名句;二維平衡是指生物的競爭行為,三維均衡是指自然的優劣特性。
博弈聖經著作人的經典名句;揭開納什均衡的畫皮,露出真相。【如果納什均衡是以納什的名字、命名的一個博弈論術語;假如我把納什名字去掉、只剩下均衡一詞、均衡也就是純凈的博弈論術語;倘若所有博弈論的文章中、都把納什名字去掉只剩下均衡;再讀一篇篇博弈論文章、也都是圍繞著均衡一詞展開的敘述;發現通篇文章邏輯不通、詞意變異、不知所雲;只要是屬於納什均衡的理論文章、去掉納什名字之後、納什的鬼魅就出現了;通篇文章,捕風捉影、張冠李戴、以訛傳訛,添油加醋又像是瘋言瘋語,更不能被常人所理解。】
博弈聖經著作人的經典名句;納什-是納什,均衡-是均衡。
博弈聖經著作人的經典名句;「納什均衡」 之所以鬼魅,納什自己不知道什麼是納什均衡,追隨他的門外漢,反而、假裝、都懂得什麼是納什均衡。「納什均衡」把所有的門徒變成了精神病、變成了不懂裝懂;任何人談到納什均衡,就像掉進了魔鬼坑,開口就是自問自答、自說自話、反復無常、自己感到莫名其妙時,還會自圓其說。
博弈聖經著作人的經典名句;如果說納什均衡是一份學術遺產,那就是學術中、獨一份的滑稽遺產,他的滑稽級別、足夠七星級。納什均衡是什麼,納什自己不知道,中國的傻吊全都知道……。
博弈聖經著作人的經典名句;「納什均衡成了中國的一個宗教,追隨他的門徒;有無知的青年、有無畏的傻吊、還有無恥的教授。」
博弈聖經著作人的經典名句;中國人醒來吧,應該捫心自問;「納什均衡」理論在哪裡?中國人從「納什均衡」中、學到了什麼?
博弈聖經著作人的經典名句;【「納什均衡」一詞,像是宗教的「聖言」,追隨它的門徒,各自像精神病人一樣、在納什均衡中尋找理由,都想找到合理的理由解釋「納什均衡」,其結果把納什均衡變成了博弈宗教、納什變成了教主,門徒解釋納什均衡的瘋言瘋語,其實就是胡說八道。】
博弈聖經著作人的經典名句;如果中國的教授抄襲「納什均衡」作為標題,捕風捉影、以訛傳訛的炒作,是為了編書、售書、掙錢,假如讀者想通過「納什均衡」想占優、想贏錢,就應該先查查納什50年以來講過一句「贏錢」嗎,他贏過一次嗎?【納什既然是個數學家,他就應該把占優策略給出一個數字量化的數學公式、或者是一個數學模板,讓所有的人成功模仿。博弈聖經著作人的經典名句;科學家的博弈功能,是讓其傻吊與天才同等水平。顯然,人們等到納什車禍身亡全無結果,歷史證明他就沒有所謂的占優策略。「納什均衡」它會是什麼?它像UFO一樣詭異、令人百思不解。「納什均衡」的鬼魅讓人想入非非,層出不窮的解釋讓人匪夷所思。】
博弈聖經著作人的經典名句;電影《美麗心靈》用構思、杜撰的藝術形式、編造了納什戲劇性的一生,「納什均衡」像西方宗教的「經文」一樣,演變成了博弈宗教傳奇。諾貝爾經濟學獎意外地、砸到納什頭上的那種巧合,給了納什幸運的一生、羞羞答答的一生、不願見人的一生、學術欺騙的一生、也是他難堪的一生。
博弈聖經著作人的經典名句;納什均衡是半個世紀前,一個「驢頭不對馬嘴」的概念,納什之所以一直沉默,是因為他沒法說,他不敢說,他到死都不會說。【來源:美國資訊網;麻省理工福布斯納什-著名大學名人-正文-時間:2013-12-02,從博弈聖經著作人對納什的嘲諷,到納什2015年5月23號出車禍死亡,中間有一年半時間他沒有作出回應。】
博弈聖經著作人的經典名句;納什均衡,是黑暗中的教唆、無知中的誤判、獵奇中的雜耍。
博弈聖經著作人的經典名句;幾個(因為博弈論)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得主、管理股票的炒股公司,因虧空、也關門大吉了。
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經濟學獎委員會委員,斯塔爾說;納什均衡是一個博弈取勝的幻想,他自己也不知道怎麼均衡、不知道怎麼單方占優、不知道怎麼取勝。因此,納什在世期間不會向世人做出博弈如何取勝的解釋,所以他一直保持沉默。斯塔爾還說;我們今天既然把納什均衡帶到公眾面前,可以斷定,未來一定會出現博弈的取勝理論,大家擔心納什均衡可能一敗塗地,若干年後將變成一大丑聞。
來源:美國資訊網;麻省理工福布斯納什-著名大學名人-正文-時間:2013-12-02
博弈聖經著作人對納什的嘲諷
......。
納什均衡以訛傳訛 是什麼玩意兒
博弈論理論 是停滯不前的理論
博弈聖經著作人笑談博弈論,人們在尋找一粒爆香的黃豆時,還不如老鼠能選擇最近的路程。
《博弈聖經》中《人類未知的藍色檔案》一文給出了博弈論的定義:「我們把動物利用大自然移動的癮魂,在決策人期待的空間里,形成三維均衡的語文學理論,稱為博弈論。」
博弈聖經著作人說;博弈論是青年人的毒品,是無知者的興奮劑,是沉默者的搖頭丸。
博弈聖經著作人對博弈、宗教、偉人,有過美妙的闡述
博弈聖經著作人說;博弈是人與宇宙的宗教。博弈的使命是探索自然界里和思維世界裡,所顯示出來的崇高、庄嚴、不可思議的秩序。人們對宇宙,實體、知識、未知的神秘,以及對個體,性質、經驗、已知的恐懼——產生了宗教。人們認識到,有些為我們所不能洞察的東西存在其中,感覺到有一種最原始的形式、最深奧的理性、最燦爛的壯美、所產生的博弈情感,構成了真正的宗教感情。沒有宗教、沒有信仰、沒有博弈感情,就不會出現時代偉人。
博弈論就是張冠李戴捕風捉影以訛傳訛
【典故】《博弈聖經》諷刺博弈論的最高博弈水平;
有人問博弈聖經著作人,什麼是博弈論。
他回答說;博弈論就是,一問、二答、三無知。
也就是說;問者無知、回答者無知、聽者更無知。
有人追問,到目前為止,那麼多博弈論圖書,那麼多作者,他們的最高博弈水平是什麼?博弈聖經著作人一聽就笑了;目前他們的最高博弈水平,就是想賣給你一本書,贏你一本書錢。
博弈聖經著作人通俗的談菜鳥與金鳥
一個人想變得偉大,從一個菜鳥變成一個金鳥,就要利用國家實體特性造個金鳥籠。日後,就可以在媒體的報道中、繪聲繪色地描述那個金鳥籠;他是某某大學院校、某某著名教授、某某首席科學家、某某諾貝爾獎得主、甚至某某政府官員,他就自然的鑽進了金鳥籠。
博弈論理論,是停滯不前的理論,它是太過於急躁、太過於草率的理論。由於博弈論新奇、古怪、原始,一個「囚徒困境」的三維謎團像似神話,人們又錯誤的認為博弈論能夠取勝,因此受到了人們盲目的吹捧和瘋狂的參與。人們把博弈取勝的慾望作為動力,一個人有了慾望,就要有實現慾望的對象和博弈對局的背景,加上自己行為的結果,才能取得想要的東西。博弈競爭的慾望在遠古就出現了。慾望的天性就是進行交往,建立行為二特性對局,就是博弈的合作。
《博弈聖經》贏的定義;贏不是大小、不是多少、不是均衡平衡、不是戰略戰術,而是在未來國正論的0、1、2,三維隨機狀態中,一粒期望的粒子優先達成。
贏也不是福,輸也不是罪,輸贏與均衡屬於第三空地論的內容。
但明眼的人都能看得出,所謂那些自稱的博弈專家抄來的無效理論、編成的一本本博弈論,就是張冠李戴、捕風捉影、「以訛傳訛」,不管他從外國哪個地方抄來的,不管他抄了多少、編了多少本書、多少篇文章,究其低劣的學術品質,他仍然是一個菜鳥。
假如博弈論大師,走出那個金鳥籠,再靠講課賺大錢,靠賣書賺小錢,靠博弈取勝策略賺不到一毛錢,他就是騙子,也許是一個罪犯。
更為諷刺的是,一本本博弈論著作,古老的內容千篇一律,裡面沒有幾句精彩的話,沒有幾個經典的詞,更沒有定理、定律、定義和法則。至今一個個博弈論專家、矛盾論專家、概率論專家和外行知道得一樣多。
以往經濟學家為了降低風險,建議投資多元化,「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這種分散投資的經濟思想,實在是經濟學家對博弈取勝的無奈。《博弈聖經》在453節有一段風趣的表述:「我們根本不能完全理解大自然,或許人們不如老鼠在尋找食物時能選擇最近的路程,那是大自然的拓撲幾何圖像的捷徑。」
看看權威媒體上發表的理論文章,標題或者落款,都是什麼什麼單位(一個金鳥籠)、某某某人的大名(一個金鳥),即使有一個金鳥籠做背書、做包裝,再看他那排列整齊錯落有致的垃圾文章,如果只看外觀不讀內容,真像是一篇好文章,假如讀者直接讀內容,就會得出結論;文章的段子就是破碎的八卦、文章的內容就是拼湊的垃圾、金鳥籠就是忽悠人、金鳥其實就是一個菜鳥。中國新領導人形容過「籠子政治」的概念,因此中國就是一個籠子政治,金鳥籠里豢養了很多菜鳥,(政治菜鳥、經濟菜鳥、學術菜鳥、司法菜鳥等)還有博弈論菜鳥。他們給中國百姓製造了無數的罪惡,中國百姓很善良,面對東方暴力機器,強權暴力,強權學術,都忍了……。【新領導人說;把權力關進籠子里,就是要把菜鳥的權力關進籠子里……。】
......。
《博弈聖經》給出的一部分定義
博弈聖經著作人說;每一個定義,都是一種邏輯語言,裡面一致性的邏輯結構清晰可辨,只是人們以前從沒真正看懂過。
《博弈聖經》納什均衡的定義;納什均衡,是黑暗中的教唆、無知中的誤判、獵奇中的雜耍。
《博弈聖經》預測的定義;只有對每一個粒子相鄰的未來狀態、作出「大與小」 或『多與少』的數字化判定,才稱其為預測。
《博弈聖經》預言的定義;在一個事件或若干個事件未發生之前的一段時間內、對某一狀態的結果,給出命題公理化的語言判定,才稱其為預言。
《博弈聖經》政治的定義:我們把統治者模仿大自然博弈實體的秩序,外在於個體的一個整體結構,稱為政治。
《博弈聖經》實體政治的定義;一人為粒子、二人為病毒、三人為「私湍」,它們共同組成了、像似實體政治的幻象。(二人為「一株寄生」病毒、三人為團伙「私湍」 )
《博弈聖經》博弈實體政治的定義:我們把統治者模仿大自然博弈實體的秩序,外在於眾多個體的平等性質、用文化私湍規矩與實體法則建立的籠子機構,稱其為博弈實體政治。
《博弈聖經》博弈實體外交的定義;我們在國際外交關系中,平等、互信、包容、合作、共贏的精神,看成博弈實體外交。
《博弈聖經》外交的本質定義;外交不是交易、外交不是科學、外交的博弈結果,是徘徊在雙方第三空地里的教訓。
《博弈聖經》經濟的定義;經濟,就是不斷地對0、1、2、三維狀態的熵區分。
《博弈聖經》經濟學的定義;經濟學是輸贏與均衡在公共空間里的概念。
《博弈聖經》經濟學家的定義;經濟學家就像賭場中一個個旁觀輸贏的馬仔,圍繞著博弈實體經濟學的理論,憑個人臨時的感覺,談輸、談贏、談均衡。
《博弈聖經》博弈實體經濟學的定義;我們把博弈實體分離不變性學說,能容得下宏觀經濟實體與微觀經濟性質的語文學通論,看成博弈實體經濟學。
《博弈聖經》實體經濟的定義;我們把飛秒瞬間看到的天、地、人、事、物、情感的抽象概念融合在一起,在沒有時間概念的場景中,形成的一個個金融特性的文化私湍,稱其為實體經濟。
《博弈聖經》虛擬經濟的定義;猶如看魔術大師讓一群狗爭奪一塊骨頭,讓眾人押注的賭博游戲。
《博弈聖經》金融的定義;我們感受到的「金錢宗教」與『金錢神學』,在天、地、人的情感中,用虛無的謊言進行類似於物品概念的買賣與交換,稱其為金融。
《博弈聖經》金融經濟的定義;我們在飛秒瞬間看到的天、地、人之間,人們用情感和虛無的謊言,進行類似於物品概念的買賣、流通、產生利息的貨幣交換,稱其為金融經濟。
《博弈聖經》金融犯罪的定義;我們把金融單位看成私湍,把私湍的實體與性質看成兩重天;金融單位都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欺騙;法定允許欺騙的欺騙、就是金融秩序;法定沒允許欺騙的欺騙、就是金融犯罪。
《博弈聖經》經濟神學的定義;博弈聖經著作人把股民炒股的神秘性,把股評家傳教炒股的童話、人話、鬼話、神話,稱其為荒唐的經濟神學。
《博弈聖經》發明家的定義;發明家就是意見的推翻者、行為的摧殘者。
《博弈聖經》哲學的定義;我們把文化中,藉助國正論的語文學反映,定義為哲學。
《博弈聖經》科學的定義;文明的永恆、普適、唯一性,就是科學。
《博弈聖經》精神的定義;我們把主體的癮魂,用氣質、自由合成的唯一個性,看成精神。
《博弈聖經》科學精神的定義:用盲從在道德與博弈混合的概念里,執著於終極正理的唯一理性,看成是科學精神。
《博弈聖經》禪的定義;禪是第三空間里飄盪的一個「神化邁邁」。
《博弈聖經》文明的定義;文化進程里恩怨游戲的終結就是文明。
《博弈聖經》工作的定義;唯獨用這一物改變成那一物的創作形式,才稱其為工作,才能預知結果。
《博弈聖經》實體社會的定義;文化是政治的靈魂,政治是知識論的母體——博弈實體,它構成了實體社會。
《博弈聖經》文化的定義;我們把脫離大腦的感覺、思維、意識、觀念,向主觀、理性、真理,一級一級的私湍增量,稱為文化。
《博弈聖經》內涵的定義:是主體里的癮魂、氣質、個性、精神被我們用情感的概念,創作出來的一切屬性之和。
《博弈聖經》實體與性質的定義;博弈實體的可分不變性是博弈的性質,凡是與實體能分離的就是性質,凡是與實體同在的就是實體。
《博弈聖經》金融企業的定義;實體與性質的理論學說告訴我們,由政府批准(實體特性)的團伙欺騙行為、屬於金融企業,由公安局找到未被政府批准(個體性質)的金融企業、屬於經濟咋騙團伙。
《博弈聖經》法律的定義:法律是一個實體特性與兩個靈性的結合,是實體分離不變性學說。
《博弈聖經》司法均贏力的定義;法律加上情感的行為能在兩個靈性的精神上產生雙贏的感覺,我們把發展雙贏的能力,稱為——司法均贏力。
《博弈聖經》和諧司法精神的定義;實體法則對待當事人可以像股價一樣隨時間向空間膨脹,讓當事人的精神上在司法中找到贏的感覺,這就是——和諧司法精神。
《博弈聖經》中國夢的定義;讓人民體面的勞動、自由的創造、有尊嚴的活著、找到贏的感覺,這就是中國夢的標志性內容。
《博弈聖經》公正的定義;公正是非自願與高興之間的均贏。
《博弈聖經》幸福的定義;信任並自由地給予和欲意的收入,定義為幸福。
《博弈聖經》感情的定義;感情是依賴,是癮魂驅動慾望過程中的殷勤創作。
《博弈聖經》愛的定義;我們把文化進程中被癮魂驅動的慾望拋棄了自我之後,自由給予的真、善、美,定義為愛。
《博弈聖經》規律的定義;規律,就是前因後果,是前一個狀態和後一個狀態之間可復制的恆定關系。
《博弈聖經》草根的定義;草根二字,在中共媒體上經常出現,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也是東方暴徒對中國同胞的侮辱性言論。(中共土改,殺了資本家、殺了地、富、反、壞、右,中國已無貴族。也許自己剛剛從草根脫貧,自以為是貴族。西方貴族文化中有一個數字,3代以上……稱為貴族)
《博弈聖經》智慧的定義;智慧就是文化進程中獨創的執行力。
《博弈聖經》領導的定義;我們把指向『私湍』或指向「實體」權威的信息,看成領導。
《博弈聖經》政黨的定義;在一個司法獨立的國家實體里,法定允許團伙冠名、發展、壯大成的幫派,稱其為政黨。
《博弈聖經》經典理論的定義;我們把歷史選擇的原創性、持久性、震撼性的理論,稱之為經典理論。
《博弈聖經》戰略的定義:戰略是,尋找、連續、正理、科學的,文明實體。
《博弈聖經》戰術的定義:戰術是,達成、局部、真理、文明的,文化性質。
《博弈聖經》贏的定義;贏,不是大小、不是多少、不是均衡平衡、不是戰略戰術,而是在未來國正論的隨機狀態中,一粒期望的粒子優先達成。
《博弈聖經》納什均衡的定義;納什均衡,是黑暗中的教唆、無知中的誤判、獵奇中的雜耍。
《博弈聖經》道德的定義;優先預測悲劇後、作出的忍讓,是道德。
《博弈聖經》博弈的定義;優先預測勝利前、作出的競爭,是博弈。
《博弈聖經》博弈論的定義;我們把動物利用大自然移動的癮魂,在決策人期待的空間里,形成三維均衡的語文學理論,稱為博弈論。
《博弈聖經》決策的定義:意識,在沒有引入空間之前,可以改變自己的狀態,一旦被空間包圍,就是決策。
《博弈聖經》進步的定義;就是你在傳承的方向上播撒的慾望,反應在他者的思維中。
《博弈聖經》交流的定義;就是共同驅逐自我身中和它者身中之後建立的關系。
《博弈聖經》真理的定義;真理是一個觀念、在個別情況下、判斷中,現時的體驗。
《博弈聖經》知識的定義;我把識別萬物實體與性質的是與不是,定義為知識。
《博弈聖經》經驗的定義;我們用矛盾論的辯證法進行的邏輯推理,區分出兩個同性質——是到是的過程,稱其為經驗。
《博弈聖經》博弈知識論的定義;人們用國正論對實體與性質的區分,統稱為博弈知識論。
《博弈聖經》博弈的基本原則定義;以人為本對應的唯物主義是一項博弈的基本原則。
《博弈聖經》互聯網的定義;互聯網是博弈實體,是地球上最美的三人之舞,他們是大眾、實體、上帝,在博弈的第三空間里一起互動。
《博弈聖經》主義的定義;博弈聖經著作人悄悄的披露,主義就是個人主張。
《博弈聖經》革命斗爭的定義;馬克思主張的革命斗爭,比動物目光的相互對視、表達的敵意,更加兇殘。
《博弈聖經》矛盾論哲學的定義;後輩發現「人」是一粒病毒,一粒容易變異成矛盾論的二維病毒,專門寄生在實體、私湍、粒子體上,才能實現矛盾論哲學的擴充,當宿主遇到危機或困難時,矛盾論哲學將每一個人變成一個個復仇的怪物。
《博弈聖經》馬克思主義的定義;人們把馬克思的個人主張看成主題,在博弈的第三空地里,用慾望的集體狂歡,實驗主體、主張、主題的意義,這就是馬克思主義。
《博弈聖經》共產主義的定義;共產主義是馬克思,在窮困、絕望時的幻像,為了擺脫清貧,任何一個人都會構造出來一套,掠奪、瓜分、共產的文化主張。
《博弈聖經》意識形態的定義;意識形態,像是一段無聲流動的電影畫面。
《博弈聖經》觀念的定義;觀念近似一張中心思想的相片、獨立的存在文化進程中。
《博弈聖經》中心思想的定義;我們把感覺、思維、意識、觀念,定義為中心思想。
……。
經濟學世界十部經典著作
1、亞當斯密(英國)《國富論》。斯密此書是現代經濟學的奠基之作,也是最偉大的經濟學著作。他的勞動價值論,分工與專業化是經濟效率之源的理論,「看不見的手」實體經濟特性與性質自由主義理論,對後人博弈實體經濟學的啟發,對經濟學的貢獻堪比牛頓對物理學的貢獻。
2、曹國正(新加坡)《博弈聖經》。獨創了國正論、國正雙贏理論和粒子行為論,是新加坡政府認定的一部,影響人類非物質文化的經濟學高級學術著作,他的粒子基因的映射均衡和單方占優的博弈取勝理論,引起世界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科學,自然哲學和博弈論界的極大關注。
3、大衛李嘉圖(英國)《政治經濟學與賦稅原理》(第一卷)。李嘉圖是倫敦交易所里成功的投機商人,又能在經濟學理論領域做出不朽貢獻。本書中他闡明的比較優勢理論是現代自由貿易政策的理論基礎。
4、馬克思(德國)《資本論》。馬克思的剩餘價值理論,人人耳熟能詳,就其概述的經濟學現象對改變世界的力量之大,入選了最重要的經濟學著作。
5、瓦爾拉斯(法國)《純粹經濟學要義》。現代經濟學的主觀價值(效用)論、邊際革命、經濟學數理化的轉向通過本書而系統化,熊彼特曾贊譽此書為,經濟學所取得的最高成就。
6、費雪(美國)《利息理論》。此書是迄今為止最偉大的關於資本理論的研究,在馬克思發現剩餘價值的地方,他看見的是放棄當前消費而承擔未來的不確定性風險,所獲得的報酬。
7、凱恩斯(英國)《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被稱為宏觀經濟學的奠基者,他最重要的理論認為,理性通過個人性質與性質的自由競爭會自然產生社會理性,就這一理論遭到了質疑和批判,其爭議的主要原因,是來自社會的理性遇到國家政治干預時缺失了博弈實體政治的理論。
8、馬歇爾(英國)《經濟學原理》。馬歇爾的最主要著作是1890年出版的《經濟學原理》一書,被西方經濟學界公認為劃時代的著作,也是繼《國富論》之後最偉大的經濟學著作。該書所闡述的經濟學說,在西方經濟學中一直占據著支配地位。
9、薩繆爾遜(美國)《經濟學》。把一本教科書選為最重要的經濟學著作,也是發行量最大的經濟學教科書,他在經濟學知識的標准化、體系化方面做出的貢獻,比當代任何一個人都多,就其入選最重要的經濟學著作。
10、布坎南(美國)《同意的計算》。本書開創的「公共選擇」理論,使憲政民主制可以用數理工具定量分析和定量運算,人們用他的理論研究政治與經濟制度的形成,開辟了全新的路徑。
來源:美聞網-美國資訊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
⑧ 博弈論是什麼
博弈論主要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勵結構間的相互作用,是研究具有斗爭或競爭性質現象的數學理論和方法。 博弈論考慮游戲中的個體的預測行為和實際行為,並研究它們的優化策略。生物學家使用博弈理論來理解和預測進化論的某些結果。
博弈論已經成為經濟學的標准分析工具之一。在金融學、證券學、生物學、經濟學、國際關系、計算機科學、政治學、軍事戰略和其他很多學科都有廣泛的應用。
(8)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b擴展閱讀:
1、一般認為,博弈主要可以分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的區別在於相互發生作用的當事人之間有沒有一個具有約束力的協議,如果有,就是合作博弈,如果沒有,就是非合作博弈。
2、從行為的時間序列性,博弈論進一步分為靜態博弈、動態博弈兩類:靜態博弈是指在博弈中,參與人同時選擇或雖非同時選擇但後行動者並不知道先行動者採取了什麼具體行動;動態博弈是指在博弈中,參與人的行動有先後順序,且後行動者能夠觀察到先行動者所選擇的行動。
3、按照參與人對其他參與人的了解程度分為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完全博弈是指在博弈過程中,每一位參與人對其他參與人的特徵、策略空間及收益函數有準確的信息。不完全信息博弈是指如果參與人對其他參與人的特徵、策略空間及收益函數信息了解的不夠准確、或者不是對所有參與人的特徵、策略空間及收益函數都有準確的信息,在這種情況下進行的博弈就是不完全信息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