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從經濟學角度談談學習
書中自有黃金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㈡ 從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角度談談為什麼要讀書
從經來濟學角度來說,
人是生產自力當中具有決定因素的力量。
科技是生產力發展的基礎和標志,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而只有讀書才能夠培養人才才能夠提高人的科學文化水平。才能夠促進經濟的增長。
所以從經濟學角度來說一定應該讀書。
㈢ 從經濟學角度談市場均衡是如何實現的
制1、設市場價格P1>Pe,如圖:此時,QS>QD,QDQS的距離為供大於求的產品數量即過剩的產品的數量,如果市場是充分競爭的,過剩產品的存在必然導致價格下降,隨著價格下降需求量擴大,供給量減少,最後達到E點,所以,價格的下降可以減少市場的產品積壓,使供求保持平衡。
2、設市場價格P2>Pe,如圖2-3此時QDQS的的距離即為短缺的量(供不應求)。此時,價格的上升可以擴大生產的產量,同時抑制消費。所以價格的上升可以清除市場上的短缺現象,從而使有供求保持一致。
㈣ 從經濟學角度分析三國演義
大家知道中國歷史上有個魏、蜀、吳三國演義,另外早期還有董卓、公孫瓚、袁紹、劉表、劉璋這些利益集團。現在世界經濟棋盤上形象地說也正在上演「 三國演義」:美國、歐洲和新興經濟體。當然還有日本、韓國、東南亞、海灣、拉美等等,這些相當於三國時期的董卓、袁紹、劉表、劉璋。
主要想談這樣十個問題:第一,「 三國演義」中,美、歐、新興經濟體為主角,其餘為配角;第二,美國引燃金融危機禍及全球, 屢敗屢戰, 目前呈現復甦趨勢, 但存在高度不確定性;第三,美國金融危機引爆「 歐債危機」火葯桶,歐洲是屢戰屢敗,如果沒有「 特殊療效」無解;第四,歐債的火葯桶爆炸再禍全球,影響全球復甦; 第五,「 歐洲之解」 在體制上或進也就是成立「 歐羅巴國」,或退就是解體;在技術上唯有發生「新技術革命」或有一解,因為歐洲曾經是產業革命發祥地,但幾率不大,至少遠水不解近渴;第六,新興經濟體腹背受敵,面臨著增長、通脹、結構三面夾擊;第七,日本從來就是政治附庸,經濟也已趨於「 邊緣化」,其他集團是各演各角;第八,需要全面考慮政治、社會、自然等因素對經濟的影響,不能就經濟論經濟,就金融論金融。哈耶克講過一句話,「 一個只懂經濟的經濟學家不是一流的經濟學家」,所以要全面考慮政治、社會、自然等因素對經濟的影響。美國最近提出重返亞太戰略,這是美國近二十多年來的第三次戰略調整。蘇東解體後的第一個十年,它的戰略是消化蘇東解體的成果,推進北約東擴;第二個十年, 9·11 事件後,它的戰略是引領全世界反恐;現在拉登也打死了,它要進行第三個十年的戰略調整,就是重返亞太。美國重返亞太的戰略調整,包含政治、經濟雙重目的;第九,跳出眼花繚亂的現實世界,從形而上的角度,從哲學角度回頭再看看世界;最後,中國怎麼辦?如果有時間,也談談目前社會比較關心的一些金融問題。
關於中國怎麼辦的問題,每次討論到這個問題的時候,由於前面要說的話很多,但時間有限, 最後都來不及細說, 所以,我想先強調幾點: 中國怎麼辦?第一,「 三國演義」 中,美、歐、新興經濟體此消彼長,給了中國前所未有的機遇;第二,我為中國能否抓住機遇憂心如焚,日憂夜嘆;第三,我擔心目前的社會狀況,不敢保證能抓住這個機遇;第四,當前,全社會缺少一種精氣神,缺少一批「 真人」,缺少產生「 真人」 的土壤;第五,如果抓不住這個機遇,憑美國的自我修復能力,特別是它的體制、創新精神,美國可能將再振雄風;第六,不進則退,如果抓不住機遇,我擔心中國可能會被打回原形,引發更多矛盾;第七,有良知、有責任感的中國人在這個問題上要清醒,要勇於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㈤ 從經濟學的角度論述城市的存在條件及其發展
首先,城市是一個社會經濟和文化的中心,經濟規律能在城市發揮作用。
㈥ 談談從經濟學的角度計算讀大學的成本
雖然也有人認為我們不能完全以金錢多寡來衡量上大學的意義,這樣算會給孩子和家長帶來誤解,誤以為孩子越早出去工作就越劃算。但在筆者看來,給上大學算筆經濟賬,讓大學生們從具體和直觀的數據中,看到父母供自己讀大學的不易,是很有價值和意義的。
用經濟賬算算荒廢一日功課要虧多少錢,結果讓大家都覺得肉疼。如果用湖南高校學子平均消費來算,逃課一天,每天損失超過300元。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
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成本,這個成本包括經濟成本、時間成本、機會成本等等。以往我們談到讀大學的成本,首先想到的是大學的學費、大學生的生活費,而實際上,這些成本都是能夠看得見、摸得著的顯性成本,其他那些看不見、摸不著的隱性成本往往更大。用這個「大學成本計算公式」一算,大學生對自己在大學期間的各種花費和「損失」都一目瞭然了。正如有大學生所言,以前對這筆成本支出沒有一個直觀的概念,而看了這筆賬單之後,自己再也沒有理由和借口浪費父母的錢了。
而且,這個成本計算還可以讓大學生們明白,要想讓自己的求學生涯不做「虧本生意」,就應該認真對待學業,因為不管是曠課,遲到還是早退,都意味著一筆經濟損失,只有充分利用好大學中的每一寸光陰,學習更多的知識,才能「稀釋」相應的成本代價。
以前某地警方曾經發布過「打架成本」,也是從經濟學的角度來奉勸公眾不要打架。這個「讀大學成本計算公式」和警方的「打架成本計算公式」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是一種善意提醒。
㈦ 從經濟學的角度談毛概
毛澤東思想概論的核心是實事求是、統一戰線、群眾路線。
後兩條統一戰線、群專眾屬路線,從宏觀經濟學角度看,就是一個經濟要素必須在很大區域展開才能發揮作用。需要很多人的生產、分配、交換、消費,一個經濟要素有深厚基礎才能存在、延續、發展。
實事求是,要義是一切從客觀實際出發。這一唯物方法論唯物認識論,從經濟發展規律、經濟建設規律、資源配置規律看,是承認的。
毛澤東思想作為一種思想價值(或者是精神價值),也經歷了初創(個人思考)、轉化(指導革命實踐並在實踐中多方面展開進行文獻總結)、實現(成為人們的精神信條並被後世繼承)的過程。
㈧ 從經濟學角度談談你理想中的發展模式
按照傳統的經濟學理論,經濟變數是以標量的形式出現的。本文提出:經濟變數實質上是一種矢量。但又不同於物理學中的矢量,有其自身的合成規律。資源的有效配置其實是經濟矢量合成的一種形式。本文以一些實例對經濟矢量合成的法則進行說明,並進一步闡述這一理論在經濟活動中的指導意義。(內容簡介:經濟學新理論)
4噸混凝土和1噸盤鋼構成一個5噸的混恁土構件;一個缸的發動機、一個底盤、一個車身構成一輛轎車;一個顯像管、一個復雜的線路和一個殼體構成一個精美的電視機;一個美容師半個小時的勞務加上對各種美容美發器械及化妝品的使用,產生了一個時髦的發型;一位外科大夫4個小時的手術以及四個同事的合作、醫療器械和各種葯物的使用完成了一個心臟手術....這些都是經濟矢量合成的事例。
混凝土4噸和1噸盤鋼是兩種不同的經濟變數,像這樣既有大小又有一定流向的經濟變數,我們定義為經濟矢量。4噸混凝土和1噸盤鋼構成了一個5噸的混凝土構件,可以看成兩種經濟矢量的合成。它們之間的比例是一定的,是由構件的用途決定的,而且這種比例將隨著生產的發展而變化(當然在一段時間內是相對穩定的)。如果現在有5噸混凝土和1噸盤鋼,也只能構成5噸的混凝土構件,多生產的1噸混凝土在這一組合中是無用的。這就是經濟矢量的合成法則。這個法則對於不同的經濟矢量之間是不同的。這種經經濟矢量的合成可以在多個經濟矢量中進行。例如一個發動機、二個車身、二個底盤也只能構成一輛轎車,其中的一個車身、一個底盤是多餘的。以上例子已說明了經濟矢量概念是客觀的,也說明經濟矢量是按一定法則合成而產生社會的綜合效益。這種法則在一定時期具有相對穩定性,它取決於合成商品和勞務的質量要求,也取決於屆時的生產水平。
通常,我們在經濟學教科書中見到的資源的有效配置,實際上也可看成是一種經濟矢量合成的實例,有效的含義就在於不進行多餘的生產。當然一種商品和勞務是否是有效的,還取決於價格和周圍的環境。例如:一輛賓士轎車,就它的發動機、底盤、車身以及其他一切配套設施都是可以說是一種資源的有效配置,但其10萬美元的價格,相對一般市民來說,就不能說是完全有效的。而對於中產階級來說卻可以看成是一種有效的配置。或者就環境而言,在經濟發達國家的美國、西歐它可能是一種資源的有效配置(當然也不能超過一定的數量)。而在那些經濟正處在發展中乃至落後的地區,它就不能算是一種資源的有效配置。
世界上,任何國家,不管它是發達的國家,還是發展中的國家,都面臨著對資源的有效開發和對資源的有效配置。資源不同程度的無效開發和無效配置,將造成有效資源的大量浪費、環境的嚴重污染乃至經濟危機。
近20年來,社會主義國家都面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就實質而言,就是對各種資源進行更有效的開發,對各種資源進行更有效的配置。目前我國進行的下崗再就業工程實質上就是全國范圍內進行的各種資源的有效配置活動。所謂新的經濟增長點,就是某些地區、某企業、某產品基本上達到了某些資源的有效配置。我們認為,當這種有效配置的覆蓋面達到50%的時候,由於經濟活動的慣性,全國經濟將出現全面好轉,展示強大的生命力。就一個地區而言,整個經濟活動達到80%的有效將是非常理想的,100%的有效是不存在的,既使是在發達國家美國也至少有20%的無效生產,它需要通過調整,甚至破產來達到有效。
㈨ 從經濟學的角度,談談對城市化概念的認識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礎,它不僅科學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而且科學地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經濟發展的特殊規律,並且對於社會主義經濟發展也提出了科學的預見。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概念提出以來,學術界提出了各種不同的解讀。正確理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為指導;也只有從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出發,才能正確理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問題,避免陷入新自由主義的理論陷阱之中。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應堅持生產力與生產關系辯證統一的原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認為,在社會生產中,始終存在著生產力與生產關系兩個方面及其對立統一關系。從人類社會發展的總過程來看,生產力的不同發展階段決定著生產關系的不同性質;但是,在一定的社會形態下,生產關系及其具體形式對生產力具有巨大的能動作用甚至決定性作用。因而,片面強調生產力的決定作用是一種庸俗機械的唯物主義觀點,片面強調生產關系的反作用或決定作用則是一種唯意志論和唯心主義觀點。所謂供給側,總是相對於需求側而言的,它主要是指社會生產這一方面。而任何社會生產都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有機統一。根據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關於生產力與生產關系辯證統一的基本原理,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一方面必須從生產力的角度來認識供給側,另一方面又必須注重從生產關系的角度來認識供給側。分析當前中國經濟所表現出來的供給側方面存在的問題,不能停留在生產力這個層面上,而是必須深入認識生產關系這個層面存在的問題,應該地從完善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生產關系這個角度出發去理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本質內容。必須高度重視已經形成的社會生產關系體系對於我國社會生產力所產生的巨大能動甚至決定性作用。僅僅從生產力角度來理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片面的,甚至是錯誤的。社會經濟發展是一個歷史的范疇,其中既存在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對立統一運動這樣的一般規律,同時,不同性質和階段的社會條件下的經濟發展又具有不同的特殊規律。因而,僅僅從抽象的、一般意義上去談經濟發展是沒有意義的;僅僅從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出發去解釋和解決特殊條件下的經濟發展問題則是無效的。因而,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一方面必須注重借鑒國外的經驗與教訓,另一方面又必須從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出發,反對任何形式的本本主義和教條主義。只有創造性地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原理運用於對現階段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科學分析,才能找到正確的方向和原則。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應堅持社會主義方向,不能迷信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認為,生產資料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和制度基礎。建立在社會化大生產基礎上的生產資料公有制為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提供了比資本主義私有制更為廣闊的空間和前景。同時,建立在生產資料公有制基礎之上的社會生產計劃,能夠避免資本主義生產無政府狀態所產生的周期性經濟危機和社會經濟資源的巨大浪費,從而能夠更加有效地保持社會生產的快速和可持續發展。建立在按勞分配原則基礎上的收入分配製度,能夠避免社會財富佔有和收入分配的兩極分化,從而不僅能夠保證社會公平和正義,極大地煥發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而且也避免了資本主義條件下的人民群眾的消費有效需求不足的情況,從而為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因此,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所必須遵循的路線和道路原則是: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原則和方向,必須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發展道路。同時,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看來,資本主義條件下的經濟發展是一種特殊的社會現象,其特殊性在於它以追求無止境的價值增殖或賺錢為目的,因而,剩餘價值規律支配著資本主義經濟增長的全部過程,剩餘價值規律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基本規律。發展生產力是資本獲得剩餘價值的手段,與此同時,生產力的發展又與資本的內在要求相矛盾的。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矛盾表現在各個方面:第一,生產力發展的基本含義在於同一勞動時間內生產的商品,從而單位商品的勞動量及價值量必然下降,可是資本追求的卻是剩餘價值,而不是物質財富。這樣,資本生產的商品越多,單位商品的價值以及剩餘價值就越少,從而平均利潤率具有一種下降的內在趨勢,這就迫使資本必須加快積累並進一步提高勞動生產率,而勞動生產率的進一步提高,使同一單位的資本獲取的剩餘價值會更少,平均利潤率進一步趨於下降。這就形成一種循環,正是這一循環推動著資本主義的技術創新和經濟發展。第二,資本主義條件下的商品的實現以及剩餘價值的實現需要一系列嚴格的前提條件,這些條件最重要的是:必須有足夠的市場購買能力來消化或購買大量生產出來的商品。可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生產關系恰好不能保證這一條件,原因在於資本主義條件下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與生產供給相比總是不足的,因為資本積累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以及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必然造成財富佔有在資本一方和勞動一方的兩極分化。除此之外,資本主義生產還表現為一種無政府狀態,即使是資本之間的相互需求也具有不確定性和經常的不平衡。因而,生產之間的矛盾以及生產與最終消費之間的矛盾,是一個標準的資本主義經濟模型無法解決的問題。於是,這些矛盾總是以周期性的經濟危機的方法來進行一種強制性的解決。第三,資本為了獲得利潤或收益的最大化,在職能資本的基礎上又發展出一個龐大的信用制度和信用系統。信用的發展一方面促進了資本的集中和一定階段的經濟增長,但是另一方面它又創造出一套投機和欺詐機制,使現實資本地轉化為虛擬資本,從而產生了國民經濟金融化,並進一步加劇了社會的兩極分化,最終必然產生金融危機並進一步引發經濟危機。因此,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自身的矛盾會產生周期性的經濟危機,並最終給廣大民眾帶來深重的災難。因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決不能朝著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方向去改,絕不能如資本主義社會那樣盲目迷信市場的力量,而應既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又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三、解決供給側問題需要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認為,任何社會的經濟增長和發展在不同的條件下具有不同的模式,而經濟增長和發展模式是由一定的經濟制度和經濟體制決定的。一定性質的社會生產關系構成了一定社會的基本經濟制度,它決定了一定社會的經濟增長和發展的根本性質和基本特徵。同時,一定經濟制度下的不同發展階段,社會生產關系具有不同的具體形式,從而形成不同的經濟體制,而一定的經濟體制決定了一定的經濟增長和發展模式。近年來,中國經濟發展表現出一系列問題:對外貿易增長乏力、部分產能嚴重過剩、產業結構失調、技術創新能力不足、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脫節、資源生態危機等等。從一定意義上來說,這些問題都具有供給側的性質。因而,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切合實際的。但必須深究的問題是,產生供給側問題的原因又是什麼呢?對於當前的中國經濟問題可以從多種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但是,必須抓住中國經濟發展的「牛鼻子」,這個「牛鼻子」,就是改革開放以來所形成的特殊經濟體制以及由此而產生的特殊經濟增長模式。從中國經濟體制和經濟發展模式的角度來看,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在於地方政府在實際職能上的企業化。這種經濟發展模式一方面造就了中國經濟在一定階段的高速增長,另一方面又是產生一系列問題的根源。正如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議中指出的那樣,全面深化經濟體制的核心問題是進一步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其中,如何處理好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以及地方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尤為重要。因而,改革經濟體制和經濟增長模式才是治本之策。經濟體制和經濟發展模式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關系,特別是地方政府的行為模式。如何通過改革,使地方政府一方面在經濟增長中繼續發揮積極的推動作用,另一方面又能夠貫徹落實中央制定的綜合改革和發展目標,這是能否解決供給側問題以及能否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略目標的重要環節和關鍵。四、供給側改革既應強調供給又要關注需求,既要著眼當前又要立足長遠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認為,社會經濟發展過程表現為生產、分配、流通和消費等四個環節同時存在並且相互轉化的過程。這四個環節之間存在著互相聯系、互相制約的對立統一關系,但是生產在其中始終起著支配的作用,社會生產過程的性質和特點始終決定著經濟發展的性質和特點。因而,必須始終重視生產在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決定性地位,同時又必須高度重視分配、流通和消費對於生產的巨大反作用。只有從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這個基本理論出發,才能全面認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分配、流通和消費方面的改革的辯證關系,也才能認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豐富內涵和重要意義。僅僅從供給或需求的角度來看待經濟發展問題是片面的,把供給和需求兩個方面割裂開來更是錯誤的,必須全面理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當前我國經濟的突出問題在於經濟增長的下行壓力加大,而經濟增長的下行壓力直接來源於企業的活力不足。企業活力不足的根源在於企業生產的商品或服務沒有市場,企業生產的商品或服務沒有市場是因為它們生產的東西與市場的需求之間存在矛盾。而供求之間的矛盾既來源於供給側,也來源於需求側。因而,在強調和注重供給側改革的同時,必須進一步重視需求側的作用和需求側的改革,其中,投資體制的改革和收入分配製度的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只有把供給側的改革與需求側的改革結合起來,才能真正改善新常態下的經濟發展狀況。不僅如此,還必須正確理解和處理好長期經濟變數和短期經濟變數之間的關系。從一般意義上來說,供給側地具有長期的性質,而需求側地具有短期的性質。但是,我們必須看到,供給側也存在短期的經濟變數,需求側也具有長期的效應。就供給側方面來說,不僅存在產業結構、技術創新能力、在價值鏈中的地位等長期經濟變數,也存在產品庫存、過剩產能、產品質量等短期經濟變數。就需求側方面來說,出口、消費和投資不僅具有短期經濟效應,同時也會產生長期經濟效果。因此,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一方面必須注重影響長期經濟變數的經濟體制方面的改革,另一方面又必須採取有關政策措施解決短期經濟變數方面存在的問題;既要把這兩個方面區別開來,又要對它們進行全面統籌。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實踐表明,無論是凱恩斯主義經濟學還是新自由主義經濟學,都沒能科學地認識資本主義社會經濟發展規律。因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依據這兩種經濟學理論所制定的,無論是新自由主義政策還是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由於沒有從根本上消除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或經濟制度所固有的內在矛盾,從而也未能消除資本主義所固有的周期性經濟危機。因此,我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堅決抵制這兩種經濟學理論和思潮的干擾,必須堅定不移地依據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理論來制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各方面具體政策。望採納我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