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皮古的福利經濟學的內容是什麼,與帕累
paine,我參考了一下《西方福利經濟學述評》(厲以寧、吳易風、朱懿著,商務印書館1984)。這本書認為帕累托對福利經濟學的產生和發展的貢獻在於他提出的「最優狀態」這一分析工具,而在分析最優狀態時又採用了埃奇沃思使用的「無差異曲線」和「契約曲線」概念。帕累托提出「偏好順序」來代替效用計量,即認為只要根據在市場觀察到的消費者行為就可以確定各個人在既定的價格和收入條件下所達到的最大偏好狀態。後來經濟學家把「偏好順序」表示滿足的理論叫做「序數效用論」,把「最大偏好狀態」叫做「帕累托最優狀態」,這兩個概念都為後來的福利經濟學家所用。在我的理解看來,我們不能稱作「帕累托福利經濟學」,如果要考察帕累托與庇古之間的關系,也只能說帕累托對庇古創建福利經濟學產生了怎樣的影響,請指教。
帕累托福利經濟學不能一種理論,而是一種範式.即從序數效用論推導出一個所謂有帕累托最優狀態,在這種狀態下,達到資源配置的最優,此時福利最大.
而庇古在<福利經濟學>中主要討論的是國民收入的規模\分配等問題.他討論了邊際私人凈產品與邊際社會凈產品,即關注了社會成本問題,外部性等,提出了市場失靈時的作用.這是對自由主義的修正,或者說是反動.當然,他的理論後來面臨了科斯的挑戰,政策上又回到了自由市場.從庇古到科斯,會感覺世界被完全顛倒了過來了.
B. 皮古的福利經濟學的內容是什麼,與帕累托福利經濟學有何異同
paine你好,我參考了一下《西方福利經濟學述評》(厲以寧、吳易風、朱懿著,商務印書館1984)。這本書認為帕累托對福利經濟學的產生和發展的貢獻在於他提出的「最優狀態」這一分析工具,而在分析最優狀態時又採用了埃奇沃思使用的「無差異曲線」和「契約曲線」概念。帕累托提出「偏好順序」來代替效用計量,即認為只要根據在市場觀察到的消費者行為就可以確定各個人在既定的價格和收入條件下所達到的最大偏好狀態。後來經濟學家把「偏好順序」表示滿足的理論叫做「序數效用論」,把「最大偏好狀態」叫做「帕累托最優狀態」,這兩個概念都為後來的福利經濟學家所用。在我的理解看來,我們不能稱作「帕累托福利經濟學」,如果要考察帕累托與庇古之間的關系,也只能說帕累托對庇古創建福利經濟學產生了怎樣的影響,請指教。
帕累托福利經濟學不能一種理論,而是一種範式.即從序數效用論推導出一個所謂有帕累托最優狀態,在這種狀態下,達到資源配置的最優,此時福利最大.
而庇古在<福利經濟學>中主要討論的是國民收入的規模\分配等問題.他討論了邊際私人凈產品與邊際社會凈產品,即關注了社會成本問題,外部性等,提出了市場失靈時政府的作用.這是對自由主義的修正,或者說是反動.當然,他的理論後來面臨了科斯的挑戰,政策上又回到了自由市場.從庇古到科斯,會感覺世界被完全顛倒了過來了.
C. 庇古的福利經濟學在實踐上仍屬於什麼狀態
庇古的福利經濟學在實踐上仍屬於一個「理想」狀態,對現實的社會問題不能內給出令人容信服的答案,也沒有改變人們對經濟福利問題的思考方式。但是,他第一次建立起福利經濟學理論體系,在資產階級經濟學發展史上標志著資產階級經濟學中一個新的分支的產生,因此,庇古被譽為福利經濟學之父。
D. 庇古認為經濟福利在很大的程度上受什麼影響
庇古認為:「來經濟福利在很大的自程度上受影響於:(1)國民收入的大小;(2)國民收入在社會成員間的分配狀況。」
這是庇古福利經濟學主要涉及的兩個命題。庇古把「福利」區分為一般福利和經濟福利兩種。前者指人們對一般的慾望、感情和知識等方面的滿足,這已是超出了經濟學的范圍。後者專指同人們經濟生活有關的效用的滿足,這是可以用貨幣直接或間接衡量的福利,也就是庇古的福利經濟學中所論述的「福利」。
E. 如何理解庇古《福利經濟學》中:國民收入總量越大,福利也越大;收入越平均,福利也越多的觀點。
庇古根據邊際效用基數論提出兩個基本的福利命題: ①國民收入總量愈大,社會經濟福利就愈大; ②國民收入分配愈是均等化,社會經濟福利就愈大。他認為,經濟福利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取決於國民收入的數量和國民收入在社會成員之間的分配情況。因此,要增加經濟福利,在生產方面必須增大國民收入總量,在分配方面必須消除國民收入分配的不均等。 庇古從第一個基本福利命題出發,提出社會生產資源最優配置的問題。他認為,要增加國民收入,就必須增加社會產量。而要增加社會產量,就必須實現社會生產資源的最優配置。庇古認為,增加一個單位生產要素所獲得的純產品,從社會角度衡量和從個人角度衡量並不經常相等。當邊際社會純產品大於邊際私人純產品時,國家應當通過補貼擴大生產。當小於時,國家應當通過征稅縮小生產。只有每一生產要素,在各種用途中的邊際社會純產品都相等時,才達到社會生產資源的最優配置。庇古的福利經濟學以自由競爭為前提,他認為自由競爭可以使邊際社會純產品等於邊際私人純產品,從而使社會經濟福利極大化。 庇古從第二個基本福利命題出發,提出收入分配均等化的問題。他認為,要增大社會經濟福利,必須實現收入均等化。他把邊際效用遞減規律推廣到貨幣上來,斷言高收入者的貨幣邊際效用小於低收入者的貨幣邊際效用。他所說的收入均等化,就是國家通過累進所得稅政策把向富人徵得的稅款用來舉辦社會福利設施,讓低收入者享用。庇古認為,通過這一途徑實現「把富人的一部分錢轉移給窮人」的「收入均等化」,就可以使社會經濟福利極大化。
F. 什麼是福利經濟學
福利經濟學(英語:welfare economics)是對經濟體系的規范性分析,即經濟運行中什麼是「對」、什麼是「錯」等問題的研究。
福利經濟學在簡單的自利人性的假設下,設定評價人類行為效率或效益的唯一標準是效用,它以如此簡單的聯系來評價和認識社會經濟現象,確認人必定以自利的行為來謀求效用或福利的最大化。
(6)庇古福利經濟學的特徵擴展閱讀
福利經濟學的原理
福利經濟學初始資源配置怎樣,分散化的競爭市場可以通過個人自利的交易行為達到瓦爾拉斯均衡,而這個均衡一定是帕累托有效的配置,既符合帕累托最優效應。
在福利經濟學的角度,通過政企合作改善小餐飲經營現狀,還有著更為深遠的意義。根據帕累托最優的福利標准,如果資源配置方式的改變能夠使得一部分人的福利狀況得到改善又同時保證沒有其他人的福利因此受到損失。
G. 以庇古為代表的舊福利經濟學的主要特徵是什麼
庇古福利經濟學的主要論點:①資源最優配置論,認為資源最優配置的標準是邊際私人純產值和邊際社會純產值相等,一個行業的邊際社會純產值大於邊際私人純產值時,國家可以通過補助金政策擴大這個行業的生產;反之,國家可以通過稅收縮小這個行業的生產。②收入最優分配,其標準是所有社會成員的貨幣的邊際效用相等,當這一目標得到實現時,社會經濟福利即達到最大化。根據邊際效用遞減規則,認為收入分配愈平均,則貨幣的邊際效用愈大,所以主張通過累進稅政策實現收入分配的平均化。③外部性理論。庇古發揮了馬歇爾的外部經濟性理論,提出了內部經濟性的內部不經濟性、外部經濟性和外部不經濟性等概念。
H. 什麼是福利經濟學
福利經濟學是經濟學的一個理論分支,致力於把道德評價標准運用於經濟制度。它認為,實回際的社會經答濟目標是假設的,而不是由經濟分析所決定的。例如,從福利的觀點評價一種經濟制度的作用時,首要的社會目標可能是:個人選擇的最大自由、公平的收入分配以及每個人都能達到最適宜的生活水平,而這種生活水平決定於人們的愛好和抉擇並只受可利用的資源和技術方面的限制。福利經濟學通常認為,最好的答案是最大多數人的福利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而不是讓某個人或某個廠商得到最大限度的利潤。福利經濟學的大部分工作是在如何最大限度地滿足消費者需要這一領域。在收入分配既定的條件下,只有競爭性的邊際成本定價才會使資源的分配使用達到最優狀況。只有在所消費的兩種商品之間的邊際替換率與這兩種商品在生產中的邊際變換率相等時,才有可能根據消費者的偏好對生產進行最優調整。
I. 庇古的福利經濟學實際上是哪種理論的發展
庇古的福利經濟學實際上是劍橋學派經濟理論的發展,他完全是在馬歇爾等人回的一般經濟的基答礎上,討論福利概念以及與福利有關的各種理論。但由於研究對象的不同,庇古一味沿用馬歇爾的分析方法來研究福利經濟學,決定了這一學說存在著致命的缺點。他所謂經濟福利是建立在基數效用基礎上,認定效用可以衡量,這是他的理論的根本錯誤。他以為採用馬歇爾的辦法,即假定貨幣的邊際效用不變,就可避開效用衡量的難題。
J. 庇古福利經濟學的主要命題是什麼
庇古福利經濟學主要涉及的兩個命題是:(1)國民收入的大小;(2)國民收入在社會成員間的分配狀況。。首先,庇古把「福利」區分為一般福利和經濟福利兩種。前者指人們對一般的慾望、感情和知識等方面的滿足,這已是超出了經濟學的范圍。後者專指同人們經濟生活有關的效用的滿足,這是可以用貨幣直接或間接衡量的福利,也就是庇古的福利經濟學中所論述的「福利」。庇古認為這種福利「對全社會總福利有決定性的影響」,他用馬歇爾假定貨幣邊際效用不變的原則來衡量個人的經濟福利,然後加起來形成整個社會的經濟福利。為衡量經濟福利,庇古提出了邊際效用基數論,他認為,福利在於滿足,滿足由效用表示,而且,滿足或效用可以用人們為獲得它們而願意支付的貨幣量來計量。他又認為,由於邊際效用遞減規律的作用,如果一個人的慾望不變,他所持有的某種商品越多,那麼,他對於增加的單位商品量所得的效用會越少,因而他對所增加的單位商品量願意支付的貨幣量(單位價格)也就會越少。一個人為了得到最大的滿足或效用,需要合理地分配自己的貨幣收入來購買各種商品,使多購買的各種商品的邊際效用與商品的價格成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