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宏觀經濟學 用收入法計算GDP要減去政府補貼和加上間接稅嗎
收入法計算要加上企業付給政府的間接稅減去政府的補助金,也就是政府的補貼。
GDP=個人消費支出+資本折舊+政府對個人轉移支出+企業間接稅=450+50+20+70=590
NDP=GDP-資本折舊=590-50=540
NI=NDP-間接稅-政府對個人轉移支付+政府補助金=540-20+40=560
此處不用考慮國內外收入,可以看做封閉經濟。只有在區分GDP和GNP時才講本國國民在國外的收入和外國公民在本國的收入。
(1)補助金宏觀經濟學擴展閱讀:
國內生產總值是用最終產品和服務來計量的,即最終產品和服務在該時期的最終出售價值。一般根據產品的實際用途,可以把產品分為中間產品和最終產品。所謂最終產品,是指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可供人們直接消費或者使用的物品和服務。
這部分產品已經到達生產的最後階段,不能再作為原料或半成品投入其他產品和勞務的生產過程中去,如消費品、資本品等,一般在最終消費品市場上進行銷售。
2. 宏觀經濟學問題 1、國民收入指按生產要素報酬計算的國民收入,包括工資、利息、租金、利潤。
樓主你好,
1.利潤是企業家精神的報酬,中文翻譯怪怪的,實際就是
wage->labor
interests->capital
rent->land
profit->entrepreneurship
2.我想這里樓主弄內錯了一個概念
你第一個問容題中的核心是用收入法來計算總產出(GDP)
但是第二個則是實際計算真正到國民口袋裡的「錢」
GDP衡量一個國家的生產能力,利用要素生產,自然有要素報酬
但是轉移支付和補助不是生產能力的體現,不會有要素報酬
希望幫到了樓主
3. 宏觀經濟學,為什麼減稅對國民收入的影響要小於投資,希望能具體解釋拜託啦
這是一道判斷題:減稅對國民收入的影響一般來說小於投資(√)。
這是因為:GDP是一個流量而不是存量,它通常用支出法和收入法來核算。
國民生產總值:(GNP)是指按生產要素報
酬計算的國民收入,它等於從國內生產凈值中扣除間接稅和企業轉移支付加上政府的補助金。
也就是一國生產要素在一定時期內提供生產性服務所得報酬,即工資、利息、租金和利潤的總和。
因為社會保險稅是直接稅,故GNP、NNP、N均不受其影響,又因為它是由企業上繳的職工收入中的一部分,所以PI
和DPI均受其影響。供參考。
4. (宏觀經濟學)為什麼個人收入要加上政府轉移支付而狹義國民收入卻不加政府轉移支付呢
轉移支付的模式主要有三種:一是自上而下的縱向轉移,二是橫向轉移,三是縱向與橫向轉移的混合。規范轉移支付制度的原則是:公平原則、效率原則和法治原則。在1994年實行分稅制體制改革前,中國做了大量的財政轉移支付的工作,1994年實行分稅制體制改革後才從西方引進了轉移支付的概念。中國中央財政是從1995年開始正式實施過渡期轉移支付辦法。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政府財政統計手冊》中的支出分析框架,政府轉移支付有兩個層次,一是國際間的轉移支付,包括對外捐贈、對外提供商品和勞務、向跨國組織交納會費;二是國內的轉移支付,既有政府對家庭的轉移支付如養老金、住房補貼等,又有政府對國有企業提供的補貼,還有政府間的財政資金的轉移。一般我們稱的財政轉移支付,是指政府間的財政資金轉移,是中央政府支出的一個重要部分,是地方政府重要的預算收入。在西方國家,財政支出的重要分類就是分購買支出和轉移支出。
中國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是在1994年分稅制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是一套由稅收返還、財力性轉移支付和專項轉移支付三部分構成的、以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支付為主的且具有中國特色的轉移支付制度。
稅收返還
稅收返還是中國財政轉移支付的主要形式,是地方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因此,稅收返還的設計合理與否決定了整個制度的合理程度。但是,中國的稅收返還仍以維護地方既得利益的基數法進行分配,體現了對收入能力較強地區的傾斜原則,維護了較富裕地區的既得利益,與縮小地區間差距的主旨背道而馳。並且,稅收返還雖然在名義上是中央財政收入,但實際上,地方財政對這部分資金具有最終決定權。
財力性轉移支付
財力性轉移支付是為彌補財政實力薄弱地區的財力缺口,由中央財政安排給地方財政的補助支出。財力性轉移支付是縮小地區財政差距的重要手段,應是財政轉移支付的主要組成部分。主要包括:一般性轉移支付、調整工資轉移支付、民族地區轉移支付、農村稅費改革轉移支付、年終結算財力補助等形式。
專項轉移支付
專項轉移支付是中央財政為實現特定的宏觀政策及事業發展戰略目標而設立的補助資金,重點用於各類事關民生的公共服務領域。地方財政需按規定用途使用資金。
中國目前仍實行的不是很規范的轉移支付制度。主要制約因素:一是各級政府的職責和事權尚未明確劃分,財政支出的劃分與事權是緊密聯系的,難以確定標準的收支概念;二是中國的中央財政仍十分困難,使轉移支付制度缺乏充足的財力支持;三是既得利益調整的力度過大,困難很大;四是由於體制、經濟結構、自然環境和人口狀況等因素影響,地區間經濟發展水平相差很大、發展能力存在極大差別,致使通過轉移支付實現地區均衡難以在短期內實現;五是基礎性數據統計、收集有很大難度。
其他轉移支付
有時,政府的某些支付不是從一些居民收入中徵收上來的,如用增發貨幣、出賣債券所得來支付福利、救濟金,它顯然不帶有從一些居民轉移到另一些居民手中的特點。但在西方經濟學家看來,盡管它與前述支付款項的來源不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即它同樣不是政府直接用來購買商品和勞務,這種支付仍然被看做是轉移支付。供參考。
5. 從宏觀經濟學角度分析,十八大提出「2020城鄉居民平均收入翻一番」,有什麼方式與途徑
我剛剛在學,你就參考參考……
GDP+本國居民來自國外要素的收入-本國支付給國外的收入=國民生產總值(GNP)
GNP-折舊=國民生產凈值(NNP)
NNP-企業間接稅及非稅支付、企業轉移支付、統計誤差+政府補助金=國民收入(NI)
NI-公司留利、社會保險稅+個人利息和紅利收入+政府轉移支付=個人收入(PI)
PI-個人所得稅及非稅務支付=個人可支配收入
一、個人所得稅,收入分配
降低個人所得稅稅率,增加政府補助金和政府轉移支付(包括提高最低工資及各種福利保障)是還富於民的方法,這兩樣是中低階層百姓得到最大好處。而降低個人所得稅用處不大,因為大部普通百姓收入普遍很低,不在征稅范圍內。由於我國貧富差距很大,對於富人,我們更需要增加個人所得稅,轉移到窮人手上。
二、正常的貨幣供給
之前我忘記了哪一年大量增加貨幣供給,百姓產生貨幣幻覺,形成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對於百姓來說工資上漲,手上的實際貨幣減少了,稅收卻增加了,沒有好處;而因為稅收增加,公務員的收入會增加。
三、y=c+i+g+x-m,刺激私人投資與消費
我國的GDP增長與發達國家不同,是依賴於g政府購買,獲益最大的是公務員,還會擠出私人投資。所以現在要改變這種狀況,刺激私人投資與消費。
貨幣需求包括:(1)交易動機。又稱交易需求是指企業和個人出於正常交易的需要而產生的持有貨幣的願望。(2)預防性動。又稱謹慎動機,是指為應付意外事故或緊急情況的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貨幣的願望。(3)投機動機。是指企業或個人出於購買有價證券的投機利益而手中持有貨幣的願望。
1.消費。
因為中國百姓的預防性動機強烈,造成消費一直無法得到有效刺激。一部分的原因是傳統,另一部分是由於1現在過高的房價和未來的醫療費用,和教育費用使得百姓不敢消費;2信用制度。一個信用制度比較完善的社會,信用工具多樣,人們可以比較容易得到貸款和現金,或者通過信用工具來支付,增加消費。但是現在我們的銀行金融產品太少,制度不完善;3收入太低。
現今,降低利率對消費刺激不大,反而會減少百姓的利率收入。百姓需要的是更大的經濟自由度。
2.私人投資
中國的銀行基本只有存貸款,還有各種手續費業務,而銀行不願意把錢貸款給私人,中小型企業造成國企的壟斷,以及坐吃山空的內部腐敗,並且是大部分生產資料掌握在在政府手中。而國企嚴重虧損最後還是百姓的稅收為它們買賬。
私人企業因為初期資金周轉不夠違法經營。而歷經艱辛,做得好的私企,會遭遇國家收購的命運,而一旦國家收購,員工就缺乏了危機感,企業就再沒有上升空間。
從而實現國民收入增加,個人收入增加。
6. 高鴻業的宏觀經濟學里為什麼說國內生產總值減去企業轉移支付和間接稅加政府補助金就是國民收入
此處不用考慮國內外收入,可以看做封閉經濟。
只有在區分GDP和GNP時才講本國國民在國外的收入和外國公民在本國的收入。
7. 宏觀經濟學問題 1.企業轉移支付和政府給企業補助金是相等的嗎 2.企業轉移支付和企業未分配利潤是一
1.企業轉移支付和來政府給企業補自助金是相等的嗎
不相等
2、企業轉移支付和企業未分配利潤是一樣的嗎
不一樣
企業的轉移支付。通常是指企業對非贏利組織的贈款或捐款,以及非企業雇員的人身傷害賠償等等。轉移支付在客觀上縮小了收入差距,對保持總需求水平穩定,減輕總需求擺動的幅度和強度,穩定社會經濟有積極的作用。
8. 宏觀經濟學的題目
1.GDP=C+I+G+(X-M)=450+150+210+20=830
NDP=GDP-資本折舊=830-50=780
NI=NDP-間接稅-企業轉移支付+政府補助金=780-70-0+40=750
(注這里邊要扣除的企業轉移支付不專等於題目中列出來屬的政府對個人的轉移支付)
2、(1)儲蓄=4100-3800=300
(2)投資=個人儲蓄+國家財政+貿易=300+(-200)+100=200
(3)政府支出=GDP-C-I-(X-M)=5000-3800-200-(-100)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