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魏源和嚴復有什麼區別
魏源主張「施夷長技以制夷」即在不改變中國傳統的政治制度和儒家的「倫常名教」的前提下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以達到強國的目的。 嚴復則希望中國實行「變政」建立君主立憲政體。 所以兩人思想上最主要的區別是前者主張學習西方的「器物」後者主張學習「政治制度」。 都屬於地主階級抵抗派的啟蒙思想家.一個著書,一個譯書. 魏源(1794年—1857年),原名遠達,字默深,一字墨生,又字漢士,號良圖。清湖南邵陽縣金潭人,(今隆回縣金潭鄉人)。晚清思想家,新思想的倡導者。林則徐的好友。為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的首批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晚年信佛教,法名承貫。著有《海國圖志》50卷,《聖武記》,輯《皇朝經世文編》120卷。《海國圖志》書中闡述了作者「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張學習國外先進的科學技術以抵禦外國的侵略,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近年有<魏源全集>出版發行. 啟蒙思想家--嚴復 嚴復(1853——1921),原名宗光,字又陵,後改名復,字幾道,福建侯官人 。 少年時期,嚴復考入了家鄉的船政學堂,接受了廣泛的自然科學的教育。 1877年到1879年,嚴復等被公派到英國留學,先入普茨毛斯大學,後轉到格林威治海軍學院。留學期間,嚴復對英國的社會政治發生興趣,涉獵了大量資產階級政治學術理論,並且尤為贊賞達爾文的進化論觀點。回國後,嚴復從海軍界轉入思想界,積極倡導西學的啟蒙教育,完成了著名的《天演論》的翻譯工作。 他的譯著既區別與赫胥黎的原著,又不同於斯賓塞的普遍進化觀。在《天演論 》中,嚴復以「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生物進化理論闡發其救亡圖存的觀點,提倡鼓民力、開民智、新民德、自強自立、「與天交勝」在當時的知識界廣為流傳。他的著名譯著還有亞當·斯密的《原富》、斯賓塞的《群學肄言》、孟德斯鳩的《法意》等,他第一次把西方的古典經濟學、政治學理論以及自然科學和哲學理論較為系統地引入中國,啟蒙與教育了一代國人。辛亥革命後,京師大學堂改名為北京大學。1912年嚴復受袁世凱命擔任北大校長之職,這也說明嚴復在思想界和學術界的令人信服的顯赫地位。此時嚴復的中西文化比較觀走向成熟,開始進入自身反省階段,趨向對傳統文化的復歸。他擔憂中國喪失本民族的「國種特性」會「如魚之離水而處空,如蹩跛者之挾拐以行,如短於精神者之恃鴉片為發越,此謂之失其本性,」而「失其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出於這樣一種對中華民族前途與命運的更深一層的憂慮,嚴復曾經試圖將北京大學的文科與經學合而為一,完全用來治舊學,「用以保持吾國四、五千載聖聖相傳之綱紀彝倫道德文章於不墜。」這一行為在當時稱得上用心良苦,但也因其逆潮流而 為多受世人的指責。
『貳』 魏源和嚴復的主要思想
魏源主張「施夷長技以制夷」即在不改變中國傳統的政治制度和儒家的「倫常名教」的前提下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以達到強國的目的。
嚴復則希望中國實行「變政」建立君主立憲政體。 所以兩人思想上最主要的區別是前者主張學習西方的「器物」後者主張學習「政治制度」。
都屬於地主階級抵抗派的啟蒙思想家.一個著書,一個譯書.
魏源(1794年—1857年),原名遠達,字默深,一字墨生,又字漢士,號良圖。清湖南邵陽縣金潭人,(今隆回縣金潭鄉人)。晚清思想家,新思想的倡導者。林則徐的好友。為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的首批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晚年信佛教,法名承貫。著有《海國圖志》50卷,《聖武記》,輯《皇朝經世文編》120卷。《海國圖志》書中闡述了作者「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張學習國外先進的科學技術以抵禦外國的侵略,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近年有<魏源全集>出版發行.
啟蒙思想家--嚴復
嚴復(1853——1921),原名宗光,字又陵,後改名復,字幾道,福建侯官人
。 少年時期,嚴復考入了家鄉的船政學堂,接受了廣泛的自然科學的教育。
1877年到1879年,嚴復等被公派到英國留學,先入普茨毛斯大學,後轉到格林威治海軍學院。留學期間,嚴復對英國的社會政治發生興趣,涉獵了大量資產階級政治學術理論,並且尤為贊賞達爾文的進化論觀點。回國後,嚴復從海軍界轉入思想界,積極倡導西學的啟蒙教育,完成了著名的《天演論》的翻譯工作。
他的譯著既區別與赫胥黎的原著,又不同於斯賓塞的普遍進化觀。在《天演論
》中,嚴復以「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生物進化理論闡發其救亡圖存的觀點,提倡鼓民力、開民智、新民德、自強自立、「與天交勝」在當時的知識界廣為流傳。他的著名譯著還有亞當·斯密的《原富》、斯賓塞的《群學肄言》、孟德斯鳩的《法意》等,他第一次把西方的古典經濟學、政治學理論以及自然科學和哲學理論較為系統地引入中國,啟蒙與教育了一代國人。辛亥革命後,京師大學堂改名為北京大學。1912年嚴復受袁世凱命擔任北大校長之職,這也說明嚴復在思想界和學術界的令人信服的顯赫地位。此時嚴復的中西文化比較觀走向成熟,開始進入自身反省階段,趨向對傳統文化的復歸。他擔憂中國喪失本民族的「國種特性」會「如魚之離水而處空,如蹩跛者之挾拐以行,如短於精神者之恃鴉片為發越,此謂之失其本性,」而「失其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出於這樣一種對中華民族前途與命運的更深一層的憂慮,嚴復曾經試圖將北京大學的文科與經學合而為一,完全用來治舊學,「用以保持吾國四、五千載聖聖相傳之綱紀彝倫道德文章於不墜。」這一行為在當時稱得上用心良苦,但也因其逆潮流而
為多受世人的指責。
『叄』 比較一下魏源和嚴復``
魏源(1794~1857) 名遠達,自默深。著名學者,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家.他依據林則徐所輯的西方史地資料《四州志》,參以歷代史志、明以來《島志》及當時夷圖夷語編成《海國圖志》50卷,後經修訂、增補、到咸豐二年(1852)成為百卷本。它囊括了世界地理、歷史、政制、經濟、宗教、歷法、文化、物產。對強國禦侮、匡正時弊,振興國脈之路作了探索。提出「以夷攻夷」、「以夷款夷」,和「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觀點,主張學習西方製造戰艦、火械等先進技術和選兵、練兵、養兵之法,改革中國軍隊。為了捍衛中國的獨立自主,他號召「以甲兵止甲兵」,相信中國人能戰勝外國侵略者。他告誡人們在「英吉利蠶食東南」之時,勿忘「鄂(俄)羅斯並吞西北之野心」。他提倡創辦民用工業,允許私人設立廠局,自行製造與銷售輪船、火器等,使國家富強。他主張革新,要求「去偽、去飾、去畏難、去養癰、去營窟」;「以實事程實功,以實功程實事。」並在《默觚》中發揮了「變古愈盡,便民愈甚」和「及之而後知,屨之而後艱」的主張,實為近代中國改良思想的前驅。對清王朝長期昧於世界大事,夜郎自大,固步自封,封關鎖國的閉關政策和媚外求和的路線予以犀利的批判。正如梁啟超在《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中指出:「《海國圖志》對日本『明治維新』起了巨大影響,認為它是「不龜手之葯」。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中指出:「《海國圖志》之論,實支配百年來之人心,直至今日猶未脫離凈盡,則其在中國歷史上關系不得謂細也。」
嚴復(1854.1.8—1921.10.27)原名宗光,字又陵,後改名復,字幾道,福建侯官人,漢族,是清末很有影響的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翻譯家和教育家,是中國近代史上向西方國家尋找真理的「先進的中國人」之一。嚴復是一個反對頑固保守、力主復法的維新派思想家。他不僅著文闡述維新的必要性、重要性、迫切性,而且翻譯了英國生物學家赫胥黎的《天演論》,以「物竟天擇、適者生存」作為救亡圖存的理論依據,在當時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嚴復在《原強》中提出,一個國家的強弱存亡決定於三個基本條件:「一曰血氣體力之強,二曰聰明智慧之強,三曰德性義仁之強。」他幻想通過資產階級的體、智、德三方面教育增強國威。「是以今日要政統於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開民智,三曰新民德」。所謂鼓民力,就是全國人民要有健康的體魄,要禁絕鴉片和禁止纏足惡習;所謂開民智,主要是以西學代替科舉;所謂新民德,主要是廢除專制統治,實行君主立憲,倡導「尊民」。嚴復要求維新變法,卻又主張「惟不可期之以聚。」「除而不驟」的具體辦法就是要通過教育來實現,即在當時的中國,要實行君主立憲,必須開民智之後才能實行,總之,「教育救國論」是嚴復的一個突出思想特點。嚴復疾呼必須實行變法,否則必然亡國。嚴復主張多辦學校,他曾論述西洋各國重視教育,對「民不讀書,罪其父母」的強行義務教育表示贊賞。他根據資本主義國家的制度,提出中國的學校教育應分三段的計劃,即小學堂、中學堂和大學堂。小學堂吸收16歲以前的兒童入學;中學堂吸收16歲至21歲文理通順、有小學基礎的青年入學;大學堂學習三、四年,然後升入專門學堂進行分科的專業學習 。同時,還要把學習好的聰明之士送出國留學,以造就學有專長的人才。嚴復提倡西學,反對洋務派「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觀點。他曾多次將中學與西學作比較:「中國最重三綱,而西人首言平等;中國親親,而西人尚賢;中國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國尊主,而西人隆民……其於為學也,中國誇多識,而西人恃人力。總之,西學「於學術則黜偽而崇真。」他還指出「中國之人好古而忽今,西之人力今以勝古。
綜上所述,魏源為時人打開了一扇窗戶,讓國人看到了世界之大;同樣作為翻譯家,嚴復則把西方的政治、教育、經濟等制度展現在時人面前,並努力把這樣的思想告訴給更多的人,身體力行去實踐他!作為處在前後相連續的時代的兩個思想家,在他們所出的歷史條件下,他們的思想對清末的政治、經濟、思想、教育等各個方面都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肆』 魏源與嚴復
都屬於地主階級抵抗派的啟蒙思想家.一個著書,一個譯書.
魏源(1794年—1857年),原名遠達,字默深,一字墨生,又字漢士,號良圖。清湖南邵陽縣金潭人,(今隆回縣金潭鄉人)。晚清思想家,新思想的倡導者。林則徐的好友。為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的首批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晚年信佛教,法名承貫。著有《海國圖志》50卷,《聖武記》,輯《皇朝經世文編》120卷。《海國圖志》書中闡述了作者「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張學習國外先進的科學技術以抵禦外國的侵略,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近年有<魏源全集>出版發行.
啟蒙思想家--嚴復
--------------------------------------------------------------------------------
嚴復(1853——1921),原名宗光,字又陵,後改名復,字幾道,福建侯官人
。 少年時期,嚴復考入了家鄉的船政學堂,接受了廣泛的自然科學的教育。
1877年到1879年,嚴復等被公派到英國留學,先入普茨毛斯大學,後轉到格林威治
海軍學院。留學期間,嚴復對英國的社會政治發生興趣,涉獵了大量資產階級政治
學術理論,並且尤為贊賞達爾文的進化論觀點。回國後,嚴復從海軍界轉入思想界
,積極倡導西學的啟蒙教育,完成了著名的《天演論》的翻譯工作。
他的譯著既區別與赫胥黎的原著,又不同於斯賓塞的普遍進化觀。在《天演論
》中,嚴復以「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生物進化理論闡發其救亡圖存的觀點
,提倡鼓民力、開民智、新民德、自強自立、「與天交勝」在當時的知識界廣為流
傳。他的著名譯著還有亞當·斯密的《原富》、斯賓塞的《群學肄言》、孟德斯鳩
的《法意》等,他第一次把西方的古典經濟學、政治學理論以及自然科學和哲學理
論較為系統地引入中國,啟蒙與教育了一代國人。
辛亥革命後,京師大學堂改名為北京大學。1912年嚴復受袁世凱命擔任北大校
長之職,這也說明嚴復在思想界和學術界的令人信服的顯赫地位。此時嚴復的中西
文化比較觀走向成熟,開始進入自身反省階段,趨向對傳統文化的復歸。他擔憂中
國喪失本民族的「國種特性」會「如魚之離水而處空,如蹩跛者之挾拐以行,如短
於精神者之恃鴉片為發越,此謂之失其本性,」而「失其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
出於這樣一種對中華民族前途與命運的更深一層的憂慮,嚴復曾經試圖將北京大學
的文科與經學合而為一,完全用來治舊學,「用以保持吾國四、五千載聖聖相傳之
綱紀彝倫道德文章於不墜。」這一行為在當時稱得上用心良苦,但也因其逆潮流而
為多受世人的指責。
『伍』 何以笙簫默 墨生大學時代扮演者
羅雲熙(Leo),出生於四川省成都市,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舞蹈學院,中國男歌手、內演員。容2010年12月27日,羅雲熙以JBOY3組合成員身份出道,發行單曲《愛的契約書》。2012年9月15日,參演電影《最美的時候遇見你》。2013年9月,參演電視劇《花樣跳水少年》。2014年6月21日,參演電視劇《何以笙簫默》飾演大學時代何以琛。吳倩 ,1992年9月26日出生於湖北省武漢,籍貫湖北黃石 ,中國大陸女演員,畢業於武漢大學藝術學系2010級本科班。2015年1月在《何以笙簫默》中飾演大學時期的趙默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