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政府經濟的政府經濟學
通過對政府經活動的描述,人們就可以概括政府經濟學的基本含義。即政府經濟學是專內門研究容以政府為主體的資源配置及其宏觀管理規律的學科。任何一門學科,必須有其獨立的研究對象,政府經濟學也不例外。研究以政府為主體的資源配置及其宏觀管理,就使政府經濟學與其他經濟學科產生了明顯的分野。一般認為,1776年亞當·斯密《國富論》以後,政府經濟學逐步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學科體系。當代政府經濟學,無論學科體系,還是研究方法,都取得了長足發展。
2. 為什麼要研究政府經濟學 研究政府經濟學的目的及意義何在
政府是行政的主體,研究政府經濟學有助於提高行政的效率,簡化政府機構,更有效的為國家和人民服務,促進經濟更好的發展。
3. 什麼是政府經濟如何理解政府經濟
什麼是政府?政府必須做什麼?以及政府應該怎樣做?這是現代社會中客觀存在的現實問題。「政府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它是一個具體的行為機構。政府通過提供充分而必要的公共物品來維持社會生活的協調運轉。高品質的政府行政需要較好的公共政策和較高的工作效率。如何制定較好的公共政策?如何取得較高的工作效率?這不僅是個理論問題,更是一個實踐問題。」
如果說人類社會自產生階級和國家之後政府即已存在並體現它的威嚴和發揮其作用的話,那末,到現代社會,政府從未像今天這樣行使著它巨大無比的職能和作用,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政府的職能,也已不僅僅是政治職能和社會職能,其經濟職能發揮的領域越來越廣泛,作用越來越顯著。「在現代社會,政府無處不在。從生產、流通、資源配置到消費導向、納稅、國際競爭、太空、氣象、水利、市政建設以至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 因此,任何現代經濟問題都無法脫離政府行為的研究。政府經濟學就是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解釋、分析和規范政府的職能和作用的科學。
政府經濟學也被稱為公共經濟學(Public Economics)或公共部門經濟學(Public Sector Economics)。所謂公共部門是指政府及其附屬物,公共部門的行為,集中體現和代表了政府的行為。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是一個獨立的經濟主體。西方經濟學把所有經濟主體分為公共部門(Public Sector)和私人部門(Private Sector)兩大類。公共部門是指政府及其附屬物,私人部門是指企業和家庭。無論政府還是企業和家庭,都以各自的行為方式參與國民經濟運行,影響著國民經濟的發展方向和進程。在西方宏觀經濟學的核心理論,即關於國民收入決定的理論中,把政府、企業和家庭看作三個平等的主體,相互關聯,而又各有自己的運行規律。如果不考慮國際市場的因素,一國國民經濟就取決於這三者的經濟活動。
雖然政府與企業、家庭一起共同參與國民經濟,但其行為方式和目的卻是不同的。企業和居民作為私人部門是以收益最大化為前提和目標的,而政府卻不能這樣。政府的經濟活動一方面不能忽視收益與成本;另一方面又必須以全社會公正和公平為前提和目標。市場經濟是有效能和活力的,但也不是在任何場合、任何時候都有效。市場也有其失敗之處,市場失靈的領域,正是政府發揮其職能的領域。
4. 政府經濟學的社會背景
中國的政府經濟學也是在財政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新中國建立以來,財政學發展經歷了一個以介紹前蘇聯財政理論為主,到總結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實踐,逐步建立自己的財政學理論體系,再到進一步總結中國財政實踐,並引進吸收西方財政學的精華,豐富財政學研究內容,繁榮財政學理論研究的過程。
建國初期,中國社會主義的社會科學研究是一項嶄新的事業,對於在新的生產方式和新的社會政治制度中運行的政府財政的本質、職能、作用應如何認識,如何建立符合中國實際的財政學理論體系,都是急待建設但又需假以時日的工程。因此,這一時期財政學界主要致力於學習、引進、介紹前蘇聯的財政理論,這不僅是發展中國財政學理論的需要,也是培養中國的財政人才、推動財政工作的需要。
1956年—1965年,是中國建立和發展自己的財政學體系、財政學理論研究十分活躍的黃金時期。在此期間,財政理論研究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和實際工作者以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為指導,總結中國革命根據地時期、國民經濟恢復時期和五年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經驗,從現實經濟生活中迫切需要解決的有重大意義的理論問題入手,逐步建立和發展中國的財政學體系。在這10年中,財政學界對財政學的研究對象和范圍,財政的本質,財政的屬性,財政的產生和發展,社會主義財政的職能作用,財政平衡及其與信貸、外匯、物資的綜合平衡,社會主義稅收的性質和作用,財政分配與工資,價格分配的關系,財政分配與固定資產再生產的關系,社會主義利潤的性質和作用,以及社會主義經濟核算等問題進行了比較廣泛的研究和討論,大大豐富了中國財政學的內容。尤為可貴的是,這一時期的財政學研究遵循「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形成了不同的學術觀點或派別。僅對財政本質的闡述,即有「國家分配論」、「社會共同需要論」、「貨幣關系論」、「價值分配論」、「國家資金運動論」、「剩餘產品分配論」等不同觀點。對財政的屬性,則有屬經濟基礎、屬上層建築、是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統一體等多種認識。當然,由於客觀條件的限制,這一時期的研究主要是圍繞財政學的一系列基礎理論問題展開,研究方法上以定性研究為主,帶有濃厚的思辨色彩,研究內容則深深打上了計劃經濟的烙印。
中國進入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之後,我們迎來了財政學研究的春天,財政理論研究空前繁榮,研究領域不斷拓寬,研究內容逐步深入。這一時期中,隨著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和對外開放的擴大,學習和借鑒西方財政學、西方政府經濟學的研究成果,豐富中國財政學內容體系,創建社會主義的政府經濟學成為財政學發展的重要方面和必然趨勢。現代西方政府經濟學是以市場經濟為體制背景進行研究的,其研究的范圍和內容比以往財政學大大擴展了,由於西方發達國家市場經濟發展較早,因而積累形成了探討市場經濟中政府經濟活動運行規律的理論,這些研究成果是人類社會的共同財富。鑒於不同國家市場經濟運行存在著共性,學習借鑒現代西方政府經濟學的有關內容實有必要。迄今,西方學者的公共產品理論、市場缺陷分析、政府經濟職能理論、稅收效應和稅負轉嫁理論、社會總供求平衡公式、公共生產及公共產品定價等已被引入國內的多種教科書中,眾多經濟學家用更寬闊的視角和以更加務實的態度,研究新的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的經濟行為及對社會經濟的影響。這不僅大大充實了傳統財政學的內容,同時也標志了政府經濟學在中國的興起。隨之,在政府經濟學的研究內容方面,結合中國政府經濟活動實踐的發展變化,對政府職能、政府行為與經濟的辨證關系、公共支出效益、社會保障、政府補貼、公債運行管理、國際稅收等問題的研究形成成果,豐富了中國政府經濟學的內容。在研究方法上,也注重了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的結合,規范分析與實證分析的結合。中國的政府經濟學在實踐的推動下,在吸收中外學者在現代經濟理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不斷發展。
5. 現階段中國政府的經濟來源
雖然我們社會主義國家,但是資本家的稅收仍然是有的。像我工資超過一萬都有稅,然後各大企業也都有交錢,然後國家把鐵路或者公路一段一段的租出去,也可以有收入的,總之國家是不會缺錢的,只有是國家的東西都可以拿去換錢,你買房子賣房子買股票賣股票同樣也要交稅啊。除非像北歐的某些國家直接經濟崩潰
6. 什麼是政府經濟
1、 什麼是政府經濟?如何理解政府經濟?
政府經濟,是一種與企業、個人經濟活動相對應的經濟行為,即以政府為主體的資源配置及其宏觀經濟管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政府經濟:
(1)政府經濟活動的主體是各級政府
(2)政府經濟的客體是參與部分國民收入或國民生產總值分配,並對國民經濟運行進行宏觀調控
(3)政府經濟的形式主要表現為政府收入、政府支出以及宏觀經濟管理。
(4)政府經濟的依據是社會公共權力。
2、如何認識市場失靈與政府經濟的必要性?一般而言,市場失靈是指市場機制在有些領域不能或不能有效發揮作用,達不到資源有效配置的目的。政府[憑借社會公共權力介入市場失靈的領域,強制性地矯正市場失靈的根源。
3、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經濟職能有哪些?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的經濟職能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收入再分配(2)經濟穩定和發展(3)資源配置
4、簡述公共物品的公共供給方式及其理論依據。公共提供是政府通過稅收方式籌措資金用於彌補產品的生產成本,免費為公共提供產品,用於公共消費. 以薩繆爾森代表的福利經濟學家們認為,由於公共物品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的特徵,因此通過市場方式提供公共物品,實現排他是不可能的或者成本是高昂的,並且在規模經濟上缺乏效率。因此,福利經濟學家們認為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比市場方式即通過私人提供具有更高的效率。
5、簡述公共物品的私人供給可能性。答:當公共物品滿足下列條件的時候,由私人供給公共物品便存在可能:(1)私人供給的公共物品一般應是准公共物品。(2)准公共物品的規模和范圍一般較小,涉及的消費者數量有限.(3)在公共物品的消費上必須存在排他性技術。(4)有一系列制度條件來保障
6、什麼是公共資源問題?其產生的根源是什麼?公共資源有著如下兩個特徵:一是資源的稀缺性、一是其使用上不受限制。由於使用上不受限制,沒有人對新加入使用者造成的外部效應負責,使得公共資源的使用所帶來的社會收益小於個人收益,進而造成公共資源的過度使用,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公共資源問題。其產生的根源在於產權歸屬不夠明確.
7、闡述科斯定理的含義、意義及局限性。
科斯定理的含義是:在產權明確、交易成本為零或很低的前提下,通過市場交易可以消除外部性。「科斯定理」強調產權的重要性,認為解決外部性問題的關鍵是界定和保護產權。只要產權已明確界定並受到法律的有效保護,那麼交易的任何一方擁有產權都能帶來同樣的資源最優配置的結果,這可通過雙方之間的談判自然地實現,產權賦予不同的人,只是會帶來收入分配結果的不同。科斯還認為,即便外部效應涉及到多方,即使不把公共資源的產權賦予單個的一個人,市場也可以自動地糾正外部效應。科斯定理」的結論,是建立在交易成本為零的前提基礎上的。然而,市場交易中存在成本,這是不容忽略的事實。在交易費用為正的情況下,不同的權利界定會帶來不同效率的資源配置。
8、簡述中位選民理論的內容。所謂中位選民,是指他的偏好落在所有選民偏好序列的中間。中位選民理論是說在多數裁定原則下,假定選民的偏好是單峰的,則選擇的結果是由中為選民的偏好決定的。
9、簡述阿羅不可能定律的內容。
在多數規則下,一般來說,要找到一個滿足民主社會公共選擇標準的規則是不可能的。不能指望一個民主社會能夠做出一個前後一致的決策。該結論被稱之為阿羅不可能定律。
10、簡述政府支出的分類方法和用途。
政府支出的分類方法有按政府職能分類、按經濟性質分類、按支出具體用途分類、按其功能分類和其他分類方法。按政府職能對政府財政支出分類,可以分析一定時期內政府履行其職能的重點,以及政府職能的變遷;按經濟性質分類可分析政府預算政策在公平與效率之間的權衡和選擇,以及政府對市場運行干預的廣度、深度;按支出具體用途分類可以全面地反映財政資金的安排和使用,有利於各級預算的編制和執行,可以更好地對各項支出進行管理和監督;按其功能分類有利於體現政府各項支出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所體現的功能、作用,可分析資源在不同領域的配置狀況。
11、政府采購的含義及其與政府支出績效的關系?答:政府采購,是一個國家的各級政府為了從事日常的政務活動或提供公共服務,以及事業單位和提供公共服務的團體為了開展業務活動,利用國家財政性資金和政府借款購買貨物、工程及勞務的行為。政府采購遵循以下基本原則:(1)競爭性原則(2)公開性原則(3)公平性原則。推行政府采購制度有利於(1)加強財政支出管理,有效發揮財政監督作用(2)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3)發揮財政支出的宏觀調控功能。
12、簡述公共投資的范圍和政府涉入的原因。答:政府公共投資的范圍主要涵蓋那些對整個國民經濟體系起到基礎性作用,有利提高國民經濟整體運行效率的,但同時又是微利或無利的項目,主要包括著基礎產業投資和農業投資。基礎產業具有公共物品屬性和自然壟斷性的特點,決定著其很難單純依靠私人投資主體的力量來完成,而應當由政府公共投資和私人投資共同完成。此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業由於其自身的產業特點,往往在市場競爭中處於不利的地位,而且時常受到自然和技術等方面的制約,處於不穩定的環境中,因此需要政府加以扶持。
13、簡述財政投融資的特點和作用。
所謂財政投融資是指政府為了加強宏觀調控,以實現特定的政策目標為目的,運用信用手段,直接或間接有償籌集資金和使用資金的政府金融活動。財政投融資不同於一般商業投融資,具有以下基本特徵:(1)財政投融資的目的性很強,投資范圍要嚴格限制。(2)財政投融資資金的使用,具有鮮明的公共性,追求社會效益的最大化。(3)財政投融資的資金來源具有多樣性的特點。財政投融資是一種政策性投融資,它既不同於無償撥款,也不同於一般商業貸款。財政投融資將財政融資的良好信譽與金融投資的高效運作有機地結合起來,是一種較好的政府公共投資方式。
14、比較行政管理性支出和其他購買性支出的區別。
作為政府的購買性支出,行政管理支出與其他購買性支出相比具有特殊性。首先,公共行政部門所提供的行政管理,是面向全社會的一種管理,其數量與價值都不能通過市場競爭機制來確定,其管理對象和接受管理的主體不具有排他性,因而行政管理屬於純公共產品范疇,其支出也必須由政府財政予以提供,因而政府提供經費的來源,是向全體社會成員收取的稅收;其次,從直接生產與消費社會財富的角度看,行政管理支出屬於非生產性的社會消費性支出。
15、簡述社會保障的功能。
社會保障的功能,是指社會保障制度作用於社會各個方面所體現出的內在效能,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1)保證社會成員生存權利的功能(2)風險分擔功能(3)收入再分配功能(4)維護社會穩定功能(5)調節宏觀經濟平衡的功能。
16、簡述社會保險稅含義和開征意義。
社會保障(保險)稅是強制徵集社會保障基金最為普遍和有效的方式,這種方式只所以會被廣泛採用,是因為:一方面現代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越來越表現出對社會保障制度的依賴性,並且隨著社會保障制度的不斷深化,其費用支付的延續性與增長的需要,要求社會保障基金有穩定的資金來源;另一方面,社會保障基金的籌集方式與稅收的徵收方式相似,帶有明顯的稅收化傾向,而這種稅收化的傾向,能夠保證社保基金籌資的順利進行與徵收的固定化。對我國來說,這種方式籌集基金有利於保證社會保障基金有穩定充足的來源。
17、簡述財政補貼的含義和特徵。
所謂財政補貼是指國家為了某種特定需要,通過財政分配,向企業或居民提供的無償性補助支出。財政補貼具有以下特徵:(1)政策性,財政補貼的對象、補貼的數額、補貼的期限等都必須按照一定時期的政策需要來制定。
(2)靈活性,財政補貼不是一經確定就長期保持不變的,國家要根據經濟發展的情況和政策需要及時修正和調整財政補貼。(3)時效性。財政補貼作為一種政策手段,是為國家政策目標服務的,必須依據一定時期國家的政策需要來制定。當國家的某些政策發生變化時,財政補貼也必須做出相應的調整。
18、簡述合理確定政府收入佔GDP比重的關系的意義。
答:一般認為,政府收入占國民生產總值(或GDP)的比率是衡量政府收入規模的指標。合理確定政府收入佔GDP比重的重要意義在於:第一,政府收入佔GDP的比重影響資源的有效配置。第二,政府收入佔GDP的比重影響經濟結構的優化。第三,政府收入佔GDP的比重,既影響公共需要的滿足,也影響個別需要的實現。
19、試述組織政府收入應遵循的原則。
組織政府收入的原則,主要應當包括:(1)從發展經濟入手,增加政府收入的原則。(2)利益兼顧的原則。(3)合理負擔的原則。(4)公平與效率兼顧的原則。
20、簡述直接稅的特點。
直接稅是指由納稅人直接負擔,不易轉嫁的稅種。直接稅的特點是:
(1)稅負不易轉嫁。(2)稅收彈性大,稅收收入不夠穩定。(3)稅負較為公平。(4)計稅較復雜,徵收管理難度較大。
21、簡述稅負轉嫁的特徵。
稅負轉嫁是指在商品交換過程中,納稅人通過各種途徑,將其所交納的稅款全部或部分地轉移給他人負擔的經濟過程和經濟現象。
稅負轉嫁作為一種經濟過程和經濟現象,一般具有以下特徵:
第一,稅負轉嫁是納稅人的一般行為傾向,是納稅人的主動行為。
第二,稅負轉嫁是各個經濟主體之間對稅收負擔的一種再分配。
第三,稅負轉嫁是和價格的升降直接相聯系的,而且價格的升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稅負轉嫁引起的。
22、簡述影響宏觀稅負的主要因素。
影響宏觀稅負的主要因素有:(1)稅收制度(2)經濟發展水平與結構(3)宏觀經濟政策(4)政府的職責范圍。
23、簡述建立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原則。
經過長期的國有資產經營的實踐,人們認識到要建立合理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應遵循以下基本准則;
(1)政企分開
(2)政府的社會公共管理職能與國有資產出資人職能分開
(3)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
(4)分級所有、分級管理
(5)正確處理所有者、經營者、生產者(企業職工)之間物質利益關系
(6)實現資產運營效益最大化的原則。
24、簡述公共收費的功能。
公共收費具有以下功能:
(1) 體現政府宏觀經濟社會政策目標
(2)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
(3) 穩定市場物價。
25、簡述當前我國公共收費問題的解決方法。
根據我國公共收費管理現狀,結合市場經濟國家經驗,公共收費管理需要加強以下幾個方面:
(1) 依法收費,依法理財
(2) 以政府預算管理為核心,加強公共收費管理
(3) 加強公共收費監督。
26、簡述公債市場的功能。
公債市場是證券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政府債券進行轉讓、買賣和交易的場所。其主要功能有:
(1)公債市場為政府的發行和交易提供了有效的渠道;
(2)公債市場可以進一步引導資金流向,實現資源要素的優化配置;
(3)公債市場是傳播和獲取經濟信息的重要場所;
(4)公債市場還能夠為社會閑置資金提供良好的投資場所。
27、影響公債規模的因素有哪些?
影響債務規模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經濟發展水平;
(2)生產關系類型;
(3)安定政治背景;
(4)國家職能范圍;
(5)財政政策選擇;
(6)金融市場狀況;
(7)公債管理水平。
28、如何確定公債發行條件?
公債發行條件是指國家對所發行公債及其與發行有關諸多方面以法律形式所作的明確規定。發行條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公債品種、公債發行許可權、公債發行對象、公債發行數額、公債券票面金額、公債發行價格、利息率、對公債流動性和安全性的規定等
29、公債償還的方法有哪些?
公債償還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幾種:(1)買銷法;(2)比例償還法;(3)抽簽償還法;(4)一次償還法。
30、簡述公債與稅收和政府信用的區別。
政府信用是指政府以債務人的身份取得的信用,或以債債權人的身份提供信用及其信用活動,所以說公債是政府信用的一種形式。稅收,政府憑借公共權力取得收入,同國家取得公共收入的其它方式相比,稅收具有其鮮明的形式特徵,即具有無償性、強制性和固定性。政府及政府所屬機構以債務人的身份,按照國家的法律規定或合同的規定,同有關各方發生的特定的債權債務關系,形成這種收入的依據是政府信譽,所以相較於稅收,公債有著自願性、有償性。
31、簡述預算編制的原則。
政府預算的編制是有意識地確定和規范財政活動的計劃行為,它必須遵循一定的指導思想。目前預算編制採用的主要有四項原則:
(1)完整性原則。在國家預算之外,不應有其他的財政收支。
(2)准確性原則。財政收支數字應進行科學的測算。
(3)合法性原則。預算的編制應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預演算法》和其他法律法規的條文。
(4)年度性原則。任何一個國家的預算編制,都必須有時間的界定,通常為1年。
32、簡述我國實行部門預算的必要性。
編制部門預算的必要性有:
(1)有利於對財政預算的審查和監督
(2)有利於預算編制的公開、透明,提高了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3)提高了預算編制方法的科學性。
(4)部門預算是完整的功能預算的基礎。
33、簡述國庫集中收付制度的含義。
國庫集中收付,包括三方面的含義:一是集中收入管理,一切財政性收入均納入國庫或國庫指定的代理商業銀行的單一賬戶;二是集中支出管理,原則上一切財政性支出均應在實際支付行為發生時才能從單一賬戶支付出去,支付對象一般應是商品供應商或勞務提供者;三是集中賬戶管理,設置與國庫單一賬戶配套使用的國庫分類賬戶,集中反映各預算單位的預算執行情況。
34、簡述我國的預算編製程序。
我國政府預算編制的組織程序按「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兩上兩下、上下結合」的方式進行,大致過程如下:
(1)單位、部門提出概算(2)下達預算收支指標(3)編制匯總預算(4)審批預算。
35、簡述公開市場操作的優點。
與調整法定準備金率和再貼現率相比,公開市場操作相比,有著下列優點:
(1)公開市場業務是中央銀行能夠隨時根據金融市場的變化,進行經常性、連續性及試探性的操作,還可以進行逆向操作,靈活調節貨幣供給量;
(2)通過公開市場業務,中央銀行可以主動出擊,不象再貼現政策那樣,處於被動地位;
(3)公開市場業務對貨幣供給量進行的是微調,不會像准備金率的變動一樣產生震動效果。
36、比較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差異。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有著以下的差異:
(1)制定政策的主體有差別。財政政策主體是政府,貨幣政策主體是一國貨幣當局(一般為中央銀行)
(2)政策目標有區別
(3)政策手段有區別
(4)政策時滯不同
(5)對利率的影響不同
(6)對投資的影響不同。
37、簡述區域經濟政策的功能。
區域經濟政策的基本功能就是對全國區域經濟發展進行統籌和協調,指導各個區域的經濟的發展,把每個區域都納入到全國經濟發展之中,充分發揮地區間的優勢和潛力,為全國經濟發展做貢獻;根據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短期利益服從長遠利益的原則,協調各個區域的經濟發展與全國經濟發展的關系,以及重點發展區域與其他區域發展的關系;根據平等互利、分工合作、共同發展的原則,協調區域之間經濟發展關系,推動區域之間分工與合作;根據加強民族團結、增強國家凝聚力、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協調的原則,協調經濟發達區域與經濟欠發達之間的關系,促進欠發達區域的經濟發展。
38、減除國際重復征稅的方法有哪些?
國際重復征稅的減除,主要是指在國際經濟活動中,當發生兩種稅收管轄權重疊時,行使居民稅收管轄權的國家,通過優先承認跨國納稅人向行使地域稅收管轄權國家所繳納的稅收來藉以減輕或消除國際重復征稅。在各國稅法和國際稅收協定中通常採用的避免、消除或緩和國家重復征稅的方法主要有免稅法、扣除法、低稅法、抵免法等。
39、國際稅收協定包括哪些內容?
國際稅收協定一般包括以下基本內容:
(1)協定適用的范圍。協定適用的范圍主要包括人的范圍和稅種的范圍兩個方面。這是國際稅收協定必須首先明確的前提;(2)免除雙重征稅問題。免除雙重征稅是國際稅收協定的核心內容,它具體包括:明確所得概念,協調各締約國之間的稅收管轄權,確定免除雙重征稅的方法等;
(3)保證稅收無差別對待。保證稅收無差別對待是指締約國各方給對方公民以本國公民待遇,按等同於本國公民標准征稅,保證不加歧視等;
(4)消除和減少國際逃稅。
40、貿易政策主要包括哪幾個方面?
貿易政策主要是指一國政府為實現其促進或限制對外貿易目標而採取的一系列規范、措施。一般來講,貿易政策主要包括:(1)關稅政策。如針對不同商品進口或出口徵收的從價稅和從量稅等;
(2)非關稅措施。如針對不同領域實施的進口配額、許可證、自願出口限制等。
(3)促進出口的扶持政策。如補貼、出口信貸、出口退稅等措施。
7. 什麼是政府經濟如何理解政府經濟
政府經濟,是一種與企業、個人經濟活動相對應的經濟行為,即以政府為主體的資源配置及其宏觀經濟管理,可以從以下幾方面理解:
1、政府經濟的主體
政府經濟活動的主體是各級政府。即狹義的政府,也就是國家行政機構。政府是市場經濟運行中的重要主體,其行為與企業、個人相比,存在根本區別。企業、個人經濟行為是追求私人利潤的最大化,而政府經濟以社會公共利益最大化為目標。
政府經濟活動是市場供求平衡的重要條件,如從市場主體角度分析,則政府是市場上最大的買主,一定時期內政府采購總額、采購商品和勞務的結構,對市場供求關系具有重要影響。
2、政府經濟的客體
政府經濟的客體是參與部分國民收入或國民生產總值分配,並對國民經濟運行進行宏觀調控。企業、個人經濟活動,是從事商品和勞務的生產和供給,而政府經濟是以財政收支為核心,實質上是一種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以及以此為基礎的宏觀管理。
政府機構不直接創造任何物質財富,政府財政收入來自企業和個人繳納的稅收,構成支出所提供公共服務的物質基礎,政府宏觀調控能力的強弱,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政府財政集中的財力多少。
3、政府經濟的形式
政府經濟的形式主要表現為政府收入、政府支出以及宏觀經濟管理。與企業、個人等微觀經濟活動不同,政府經濟是以組織財政收入、安排財政支出的方式進行資源配置,履行政府職責,並以收支為基礎開展宏觀管理,即對生產、流通、分配和消費等整個國民經濟運行過程進行有效調控。
4、政府經濟的依據
與企業、個人等微觀經濟相比,政府經濟的依據是社會公共權力。政府之所以能夠強制地、無場地、固定地徵收稅收等收入,滿足其支出需要,就是因為政府是公共權力機關,掌握著法律等強制手段,對違規者予以處罰,以維護社會公共利益。
5、政府經濟的目的
政府經濟活動的目的是滿足社會公共需要。通過教材有關章節的論述,我們可以看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經濟活動就是為了解決企業、個人不能或不能有效解決的問題,克服市場缺陷,滿足社會公共需要,於企業、個人的生產經營活動目的有根本區別。
改革開放40年以來,中國經濟在全球的比重從不到5%上升至18.2%,形成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又極為獨特的經濟增長。
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表明,政府的行為和激勵必須改革和調整到位,中央與地方政府作為經濟的重要參與者對於經濟的發展至關重要,政府與經濟學是現代經濟學值得進一步完善的重要研究領域。
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李稻葵在會上發布了《改革開放四十年經濟學總結》研究報告。「報告」認為,中國改革開放實踐的成功經驗表明,政府的行為和激勵必須改革和調整到位,中央與地方政府作為經濟的重要參與者對於經濟的發展至關重要。
8. 政府經濟與政府經濟學是什麼關系
政復府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制是政府的經濟行為及經濟關系。
政府經濟就是指政府經濟行為,就是政府參與經濟或調節經濟的行為。
政府經濟學也被稱為公共經濟學(Public Economics)或公共部門經濟學(Public Sector Economics)。政府經濟學就是經濟學中專門研究政府經濟行為、政府與私人部門之間的經濟關系和政府經濟活動特殊規律性的科學,「是論述各級政府部門和公共組織(如國有企事業)的存在意義和行為,回答政府必須做什麼以及應該怎樣做的學問」。
9. 政府經濟學的學術定義
什麼是政府?政府必須做什麼?以及政府應該怎樣做?這是現代社會中客觀存在的現實問題。「政府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它是一個具體的行為機構。政府通過提供充分而必要的公共物品來維持社會生活的協調運轉。高品質的政府行政需要較好的公共政策和較高的工作效率。如何制定較好的公共政策?如何取得較高的工作效率?這不僅是個理論問題,更是一個實踐問題。」如果說人類社會自產生階級和國家之後政府即已存在並體現它的威嚴和發揮其作用的話,那麼,到現代社會,政府從未像今天這樣行使著它巨大無比的職能和作用,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政府的職能,也已不僅僅是政治職能和社會職能,其經濟職能發揮的領域越來越廣泛,作用越來越顯著。「在現代社會,政府無處不在。從生產、流通、資源配置到消費導向、納稅、國際競爭、太空、氣象、水利、市政建設以至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 因此,任何現代經濟問題都無法脫離政府行為的研究。政府經濟學就是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解釋、分析和規范政府的職能和作用的科學。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是一個獨立的經濟主體。西方經濟學把所有經濟主體分為公共部門(Public Sector)和私人部門(Private Sector)兩大類。公共部門是指政府及其附屬物,私人部門是指企業和家庭。無論政府還是企業和家庭,都以各自的行為方式參與國民經濟運行,影響著國民經濟的發展方向和進程。在西方宏觀經濟學的核心理論,即關於國民收入決定的理論中,把政府、企業和家庭看作三個平等的主體,相互關聯,而又各有自己的運行規律。如果不考慮國際市場的因素,一國國民經濟就取決於這三者的經濟活動。
企業和居民作為私人部門是以收益最大化為前提和目標的,而政府卻不能這樣。政府的經濟活動一方面不能忽視收益與成本;另一方面又必須以全社會公正和公平為前提和目標。市場經濟是有效能和活力的,但也不是在任何場合、任何時候都有效。市場也有其失敗之處,市場失靈的領域,正是政府發揮其職能的領域。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的經濟職能作用主要表現在:制定經濟規范和維持市場秩序;保持宏觀經濟穩定;提供基礎服務;培育市場體系,保證市場有序運行;進行收入再分配,實現社會公平目標等。
簡而言之,政府是以自己獨特方式和規律與企業、居民一起參與和影響國民經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