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社會福利與社會救助 讀後感
一、發揮民政工作在構建和諧*縣中的重要作用
民政工作基本職能是「調節社會矛盾、維護社會公平、促進社會穩定」。無論是從職能定位、工作范圍,還是從服務內容和發展方向看,都是政府承擔社會事務管理的重要職能部門,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一支重要力量。
(一)加強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需要民政部門的積極協調。隨著我縣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民政工作不僅要服務於全縣4xxxx人民,其中重點包括250xxxx優撫對象、617xxxx城鎮低保戶、594xxxx農村低保戶、117xxxx五保戶、180xxxx農村特困救助對象、717xxxx醫療救助對象及68xxxx助學對象,民政工作服務的對象已涵蓋了全縣社會各個層面。民政工作能直接傾聽到群眾的呼聲,了解群眾的感情,反映群眾的意願,解決群眾的難題,是黨和政府聯系廣大群眾的紐帶和橋梁。 (二)推進社會管理體制的創新,需要民政部門的高效服務。民政工作承擔著社會行政事務、社會福利事務的管理。隨著我縣城鄉一體化進程的加快,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的多樣化,越來越多的「單位人」轉為「社會人」,「失地農民」轉為「社區居民」,使得社會管理難度進一步加大,民政工作就需要進一步創新思路,充分發揮基層自治組織和民間組織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重要作用。
(三)化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各種矛盾,需要民政部門的積極參與。近年來,通過建立和完善我縣社會救助體系,妥善解決多種原因造成的受災群眾、低保對象、五保對象、優撫對象的臨時生活困難問題。通過落實優撫安置政策,積極解決信訪中的相關問題,使各類社會矛盾得到有效化解。通過加大社區建設工作,打造社區平台,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有力地維護社會穩定,促進了社會的和諧發展。
二、落實科學發展觀,創新思路抓住重點
面對新時期的新要求、新任務,主動把民政工作融入到構建和諧社會的總體目標中,創新思路、健全機制,准確把握好民政工作的結合點和著力點,不斷拓展工作內涵,延伸工作領域,發揮民政工作的生力軍作用。
(一)進一步建立和完善社會救助體系。第一,初步建立以城鄉低保、農村五保、特困戶救助、城鄉大病救助和災民救助制度為基礎,醫療、教育、住房、司法等各種專項救助相銜接,各項優惠政策為支撐,責任明確、社會參與廣泛、運轉協調、資金落實、管理規范、網路健全的新型城鄉社會救助體系。第二,重點做好失地農民基本權益保障工作,加大對失地農民的救助辦法,將其中符合低保條件的全部納入城鎮低保,切實做到應保盡保,著力推進城鄉低保一體化。第三,全面啟動農村醫療救助制度,對農村五保戶、低保戶、優撫對象中的貧困戶×××政府規定的符合救助條件的農村居民實施醫療救助,保障農村困難群眾的合法權益。第四,建立「五保」供養標準的自然增長機制,對「農轉非」後成為城鎮社會孤老的原農村「五保」對象納入城鎮低保,對散居「五保」戶「農轉非」後,鼓勵其入住敬老院。
(二)進一步健全社會管理和服務體系。第一,以民間組織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為核心,以提高民間組織能力建設為重點,推進民間組織管理體系創新。在著力抓好全縣1xxxx農村專業經濟協會的基礎上,著力培育3—xxxx服務於縣域經濟發展成效顯著的行業協會,初步形成地域和行業全面覆蓋的專業經濟協會組織體系。第二,嚴格管理各項社會行政事務。遵循便於服務管理、開發社區資源、社區居民自治和提高工作效能的原則,合理劃分社區,積極穩妥地做好「村改居」工作;以提高火化率、整治殯葬秩序為重點,積極倡導文明治喪、節儉辦喪的社會風氣,加強殯葬設施建設,方便群眾治喪;加強涉外涉台婚姻登記規范化管理,全面啟動婚姻登記信息化建設。第三,落實優撫安置政策。完善優撫對象撫恤補助標准自然增長機制,著力解決優撫對象生活難、醫療難、住房難等問題。認真落實縣委、縣政府關於復退士兵貨幣安置政策,加強退役士兵思想教育,積極探索退役士兵技能培訓機制,落實城鎮自謀職業退役士兵的各項優惠政策。
(三)進一步健全基層民主政治體系。第一,全面提高社區建設水平。緊緊抓住基層民主政治建設這個基礎,努力構建和諧社區、和諧農村。大力發展社區服務業,滿足社區居民的生活、文化需求,堅持「誰投資、誰所有、誰受益」的原則,鼓勵個體、私營企業開辦社區服務項目,建立社區服務設施建設的多元投入機制。第二,進一步提高
村民自治水平。以財務公開為重點,全面落實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制度,建立村民民主理財小組、民主監督小組,保證村民知情權、決策權、參與權和監督權的落實。充分發揮村規民約、自治章程在村民自治工作中的作用,積極引導村民自治村務。第三,加快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大力推行社區居委會、村委會「直選」,並總結推廣村支書、村主任「一肩挑」的典型經驗,通過依法選舉減少基層幹部職數,提高工作效率,促進農村經濟和諧發展。
三、加強民政自身建設,提高構建和諧社會的能力
(一)在工作取向上落實以人為本、為民解困的宗旨。民政工作的基本主線就是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解決人民群眾的生活困難,落實人民群眾的民主政治權利。民政工作中,要始終突出「為民、利民」的人本思想,把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把人民滿意作為衡量民政工作成效的最好標准。
(二)在工作運行上切實抓好民政工作的統籌發展。民政工作點多面廣,光靠民政機構自身難以滿足廣大群眾的要求,這就需要在建立和完善工作機制上下功夫。通過建立城鄉一體化的社會救助體系,優撫安置和服務體系,社會保障制度,完善城鄉福利事業等,統籌民政工作的全面發展。
(三)在工作重點上健全城鄉一體化社會救助體系。著力完善生活救助、住房救助、醫療救助、教育救助、就業救助、科技救助、司法救助和其他臨時救助體系。使廣大貧困戶能及時得到救助,通過整合社會救助資源,建立可靠的資金保障體系,達到「政策統一,管理規范,效果最佳」的目的。
(四)在自身建設上樹立三大觀點。第一,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要增強為民執政、為民服務的意識,堅持人性化管理,提供高效優質的服務。第二,樹立大民政的觀念。把民政工作放在構建和諧*縣的歷史進程中,把准民政工作的發展新趨勢,著眼於民政工作功能的延伸和強化,從過去主要的傳統民政對象服務向為以城鄉困難群眾為主的廣大群眾服務拓展。第三,樹立開放的思想觀念。進一步擴大對公眾的開放度,把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相關的工作內容、程序和結果及時公開,方便群眾、爭取廣大群眾積極支持,使民政工作更好地置於群眾監督之下,促進規范管理,依法行政,讓群眾真正得到實惠,不斷推動我縣民政工作再上新台階。
Ⅱ 論文 學習西方經濟思想史的收獲 不低於2500字
學習西方經濟思想史的收獲 摘要:觀瞻數百年來經濟學思想史之演進和成長,西歐無疑是近代經濟學成型和迅速成長的搖籃,在英國形成了一個所謂的「斯密—李嘉圖—穆勒的古典體系」;英國劍橋堪稱現代經濟學的搖籃,馬歇爾完成了從古典的「斯密—李嘉圖—穆勒」模式向現代模式的轉變;「芝加哥學派」對新古典經濟學的信仰和捍衛,為經濟學在當代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關鍵詞:古典體系;新古典經濟學;芝加哥學派 本世紀就要在我們面前走完它的最後時刻,人類將從此跨入又一個千年。世紀回眸,千年閱讀和閱讀千年,與其說是對我還不如說是對經濟學的挑戰。80年代初,研修中國古代經濟及經濟思想史的書,我確實知道經濟和經濟思想那悠久和源源流長的歷史,但我並不真正知道今天我所理解的經濟學到底有多古老。後來在西方,人們常說經濟是古老的,但經濟學卻是年輕的科學。這顯然是因為他們並不把比如思想大師亞里士多德視為經濟學家的緣故。這自然是有道理的。我再補充一句希望能夠破題的話:經濟學雖然無法因過去的千年而顯示其輝煌,但卻因其輝煌而渲染著一個千年的結束。 一、古典體系 在19世紀末之前,西歐無疑是近代經濟學成型和迅速成長的搖籃。從英國的配第到法國的魁奈,從斯密到薩伊,從李嘉圖到瓦爾拉,從屠能到西尼爾,從格森到古諾等等。而在1750-1870年這段時期,也就是從重農主義到瓦爾拉的一般均衡理論的產生這段時間,英國的「古典經濟學」實際上又成了近代的「經典」經濟學,在經濟思想史上占據著重要的位置。熊彼特好象說過,在這一段時期,英國形成了一個所謂的「斯密—李嘉圖—穆勒的古典體系」。當然,從更寬泛的意義上說,屬於這個「古典體系」的除了斯密、李嘉圖、穆勒之外,還應該包括象馬爾薩斯、馬克思等這樣偉大的經濟學家。作為古典的經濟學,後人對於什麼是古典經濟學的中心論題以及什麼又是古典的體系這樣的問題在經濟思想史上一直是存有爭論的。爭論的主要焦點是,如何評價斯密和李嘉圖的經濟學在「古典體系」中的相對地位?李嘉圖的經濟學是否繼承了斯密的「體系」? 首先,我們必須重視「政治經濟學」一詞在古典經濟學家那裡的重要意義。在古典的意義上,「政治經濟學」涵蓋了今天我們稱之為經濟學和經濟政策的全部內容。我所看到的許多文獻在涉及古典的政治經濟學的含義時都提到斯密在《國富論》第4卷的導言中所寫的一段話:「作為為政治家或立法者服務的科學分支,政治經濟學有兩個明確的目標:首先,它要為人們提供,或者更恰當地說,使人們能夠為自己提供豐厚的收入或生活資料;其次,向國家或全體國民提供足以維持公用事業的財源。政治經濟學研究的目的,是要使國富民強」。這段話後來也成為倫敦經濟學院的領袖人物萊昂羅賓斯(LRobbins)教授在《過去和現在的政治經濟學》(1976)一書中所倡導的研究傳統的基礎。 那麼,古典經濟學的「核心」問題到底是什麼呢?在斯密52歲完成的5卷本巨著《國富論》中,經濟學論述的問題的確是包羅萬象的,但斯密提出並論證的「自然的自由制度」(特別是自由貿易學說)經濟理論則在120年後的馬歇爾那裡轉換成現代主流經濟學的實質性架構。可是,現在幾乎所有的古典經濟學說史家都認為,李嘉圖的著作《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1817)的出版使斯密的經濟學體系發生了從概念、範式到重點的變化。例如,有的當代學者認為,斯密學派的英國古典經濟學在1817年以後的確要由「李嘉圖式的古典經濟學」來限定了,甚至還有「李嘉圖革命」之說。不過,正如熊彼特的觀點那樣,從英國古典經濟學的發展階段來說,李嘉圖的經濟學體系可能的確是從斯密到穆勒體系這條發展主線的一個小小的彎路。這一點在丹尼斯奧布萊恩(DO』Brien)1975年出版的著作《古典經濟學家》和1981年發表的論文「李嘉圖式的經濟學和李嘉圖的經濟學」中得到了發揮。在《新包格雷夫經濟學大辭典》的「古典經濟學」條目下,著名的經濟思想史學家布勞格(MBlaug)認真地比較了李嘉圖的經濟學體系和斯密體系的區別。他認為,好在李嘉圖的「彎路」很快就被糾正了,因為在1823年李嘉圖死後的10年內就基本上被他的「信徒們」拋棄了。因此,包括布勞格在內的不少人還是認為,古典經濟學的整體體系仍然是一致的。 李嘉圖在《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中論述的問題比斯密的《國富論》要少得多。不僅如此,李嘉圖還沒有繼承斯密的關於價值(價格)決定的理論體系,而將注意力轉到了「分配問題」。沒有正確地把生產(價格)和分配問題統一起來的所謂「李嘉圖謬誤」,後來也成為熊彼特在《經濟分析史》(1954)中和芝加哥大學的富蘭克奈特(FKnight)在《李嘉圖的生產和分配理論》(1956)中對李嘉圖式的古典經濟學進行批評的根本原因。可是,李嘉圖的這個「彎路」在英國古典經濟學說史上插入了一個所謂的「作為剩餘理論的古典經濟學」的話題。當然,也可以這么說,沒有李嘉圖的這個「彎路」,就沒有後來的馬克思的經濟學。如果我們把「剩餘產品」的生產和分配視為李嘉圖式的古典經濟學的主線的話,那麼,正如布勞格所說的那樣,把馬克思列為最後一批「剩餘」的古典經濟學家也是恰當的。 作為剩餘理論的繼承人,馬克思無疑從李嘉圖那裡學到了後者的分析範式。然而,馬克思創造性地發展了「剩餘價值理論」,這是他對李嘉圖式的古典經濟學的超越。為《新包格雷夫經濟學大辭典》撰寫「馬克思」條目的歐內斯特曼德爾稱,馬克思的剩餘價值理論是他對(古典)經濟學最具革命性的貢獻,他發現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長期運動規律毫無疑問成了他最傑出的成就,19世紀沒有第2位作者能象馬克思那樣始終清醒地預見到資本主義怎樣運行、發展和改變世界。的確,馬克思首先是一位預言家和社會學家,他的經濟學始終在充實他的社會學框架。在這個意義上,我更欣賞熊彼特在著名的《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和民主主義》(1942)中對「作為經濟學家的馬克思」所作的這樣的高度評價:「作為經濟學家,馬克思首先是一個博學的人。馬克思作為一個作家,我一直稱他為天才和預言家,而我認為有必要突出上面這一點,這似乎有點奇怪。然而,意識到這一點是很重要的。天才和預言家通常不是在某一專門的方面很傑出,正是因為他們不是某主面的專家,因而具有獨創性。但是,馬克思的經濟學中沒有什麼能說明他缺少作為學者的素質,或缺少理論分析技術方面的訓練。他是一位貪婪的讀者、一位不知疲倦的工作者。他很少遺漏重要文獻。他消化他讀過的所有東西,深入思考每一個事實,懷著熱情爭論不尋常的問題的細節,他習慣於透視包含整個人類的文明和延續發展的歷史。或批評,或反對,或採納,或綜合,他對每一個問題總是要探索透徹。最突出的證明就是他的剩餘價值理論,這是理論方面的里程碑」。 不過,提起「作為剩餘理論的古典經濟學」,特別是李嘉圖式的經濟學,我們也不得不提及本世紀年輕的劍橋大學的斯拉法(PSraffa)所作的卓越貢獻。在劍橋,他是和數學家兼經濟學家的年輕的拉姆齊(FRamsey)和馮諾伊曼(JVonNeumann)一樣僅靠3篇論著而成為名聲大噪的偉大經濟學家的天才。特別是,他於1960年出版的僅99頁的小冊子《用商品生產商品》可謂開創了一個把斯密、李嘉圖和馬克思結合為一體的「古典結構」。這種結構復興了英國古典經濟學的「剩餘產品」的分析範式,以至於人們今天乾脆把古典經濟學稱為「斯拉法體系」。 二、劍橋遺風 「斯拉法體系」也許可以為英國古典經濟學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但斯拉法的出現則勾起我對美麗劍橋的回憶。150年來,這里曾活躍著馬歇爾、庇古、凱恩斯、斯拉法、拉姆奇、米德、羅賓遜夫人、哈羅德等一代代傑出的經濟學家,這使劍橋堪稱現代經濟學的搖籃。 1929年5月,經濟學家庇古在一次演講中說到,我們最近先後失去了劍橋的馬歇爾和牛津的埃奇沃斯(FEdgeworth),他們倆毫無疑問是近30年來英國乃至世界上最偉大的經濟學家。的確,在《新包格雷夫經濟學大辭典》中,有關馬歇爾和埃奇沃斯的條目都多達20頁以上。馬歇爾作為所謂「劍橋學派」的創始人,他的《經濟學原理》(1890)和《工業與貿易》(1919)完成了經濟學從古典的「斯密—李嘉圖—穆勒」模式向現代模式的轉換,成為現代西方正統經濟學的基礎之作。在馬歇爾之前,歐洲的經濟學特別由於法國的瓦爾拉(MWalras)、古諾(ACournot),德國的屠能(JThunen)和英國的傑文思(WJevons)等經濟學家在轉換穆勒的結構和研究範式方面肯定對花去馬歇爾20年心血的集大成之作《經濟學原理》影響不淺,但馬歇爾仍然代表一個時代的開端。馬歇爾的「原理」建立了一個較為成熟的經濟學的「靜態學」分析範式(這就是我們現在耳熟能詳的局部均衡分析法)。熊彼特在馬歇爾的《經濟學原理》出版50周年的紀念文章中說,從根本上說,與其說馬歇爾創造了還不如說他熟練地掌握了一種分析的工具,它不是一個具體的真理,而是一個去發現真理的「 機械」。另外一點值得一提的是,馬歇爾也應該是現代計量經濟學的引路人。盡管我們都注意到,在他的《經濟學原理》中並沒有使用大量的數學和統計學,但正如許多經濟學家後來指出的那樣,他的「原理」是以數學為基礎的,他把數學這個偉大的工具隱藏起來了。 馬歇爾對經濟學的另一大貢獻可能就體現在他手下造就出來的一大批弟子了。從真正的意義上來說,這是馬歇爾最重要的貢獻。庇古自然是馬歇爾最得意門徒和「劍橋學派」的繼承人,他還是現代福利經濟學的開創者之一。事實上,馬歇爾的經濟學是由庇古在劍橋為學生講授並大力傳播的。凱恩斯是馬歇爾和庇古的學生中不算最突出的一個,但毫無疑問,凱恩斯是當代最具影響的馬歇爾的弟子。 凱恩斯對經濟學的貢獻起源於他長期形成的貨幣思想的一系列發展。他在13年的時間里完成了代表他思想發展三個階段的重要著作:《貨幣改革論》(1923)、《貨幣論》(1930)和《通論》(1936)。《通論》是一部把貨幣理論過渡到「宏觀經濟學」的革命性的著作。對於《通論》在經濟學說史上的意義的評價,我想再也沒有帕廷金的下面這段話更合適的了:「在《通論》中,我們又重新找到了真正的凱恩斯。這里(正如凱恩斯許多的著作和文章一樣)是這樣一個先知的鼓舞人心的聲音,他發現了一個新的真理,並且確信只有這個真理能挽救一個深深陷入各種危機與痛苦之中的世界。這是直接為了勸說全世界的經濟學家皈依新的教規和向錯誤的先知們作斗爭而發出的一種清晰而又雄辯的聲音,因為後者們剛愎自用地堅持早已被凱恩斯否定了的古典神話中的種種錯誤的教誨。這就是凱恩斯的著作和文章不但因其重大的科學成就,而且也因為其成為每個經濟學家所繼承的一部分文獻遺產而聞名於世的情況。還有誰不知道『在長期,我們都死了』(《貨幣改革論》,第56頁)這句話?還有誰不知道,『經濟學家和政治哲學家的思想,不管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其力量之大,往往超出常人意料。事實上,統治這個世界的就只是這些思想。許多實踐家自以為絕不受任何知識的影響,卻往往當上了一些已故經濟學家的奴隸。執政的狂人,自稱聽到了上帝的指示,實際上卻是從若干年前一些學術界劣等作者那兒拾取了一些怪誕的想法……比起思想的逐漸侵蝕力來,既得利益的勢力被過分誇大了。』」② 可是,凱恩斯的《通論》的寫作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在一個被稱為「劍橋園地」的具有傳奇色彩的氛圍中完成的。在20年代,埃奇沃斯去世後,凱恩斯擔任了英國著名的《經濟學雜志》的主編,並傾心於《貨幣論》的寫作。就是在這個時候,凱恩斯誠心地把曾向馬歇爾發難的義大利青年經濟學家斯拉法請到了劍橋。事實上,已經50歲的凱恩斯和一批25歲左右的劍橋同事和青年新秀組成了劍橋學術俱樂部的重要成員。在這個俱樂部里,除斯拉法之外,還包括拉姆齊這位年輕卓越的數學家和經濟學家,還有凱恩斯的得意門生卡恩(RKahn)和卡恩的大學同學羅賓遜夫人(JRobinson)、以及後來大名鼎鼎的哈羅德(R Harrod)和曾榮膺過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米德(JMeade)。 提起拉姆齊,他傑出的才華和英年早逝(26歲)給這位劍橋的數學家的後代蒙上了神秘的色彩。拉姆齊與著名的數學家和博弈論專家馮諾伊曼同生於1903年,每個人都只寫了一生中最有價值的3篇論文。拉姆齊的這3篇論文分別是討論主觀概率與效用的「真理與概率」(1926)、討論最優稅收的「對稅收理論的一個貢獻」(1927)和討論單一部門最優增長的「儲蓄的數學理論」(1928)。他的後兩篇論文均發表在由凱恩斯任主編的《經濟學雜志》上。「對稅收理論的一個貢獻」實際上開創並奠定了現代稅收理論的基礎,但一直到1970年,拉姆齊的這一論文才得以普遍的重視,這主要歸功於鮑莫爾(WBaumol)教授等一批學者在70年代對規模經濟顯著行業的定價問題的集中研究。鮑莫爾還以「拉姆齊定價」為條目在《新包格雷夫經濟學大詞典》中介紹了拉姆齊的這一重要貢獻。另外,在拉姆齊的這篇論文發表70年以後,從牛津剛轉入劍橋任教的米爾利斯(JMirrlees)教授因為發展了這一最優稅收理論而被授予諾貝爾經濟學獎。拉姆齊的第3篇討論儲蓄的論文被凱恩斯在為拉姆齊撰寫的逝世訃告中稱為「對數理經濟學所作過的最卓越的貢獻之一」。 在「劍橋園地」,還有一位傑出的經濟學家羅賓遜夫人。她1922年入劍橋念經濟學,當時馬歇爾還健在,但主要是庇古給學生講授馬歇爾的經濟學。可以說她是馬歇爾、庇古和凱恩斯的學生。但同時也還是斯拉法、卡爾多(NKaldor)和卡萊斯基(MKalecki)的摯友,他們對馬克思的《資本論》有很深的研究。1928年她開始在劍橋工作,研究經濟學。她是「劍橋園地」的積極參與者。這個「園地」的定期討論會在30年代實際上正在孕育著凱恩斯的《通論》的初稿。羅賓遜夫人1933年出版的《不完全競爭經濟學》使年輕的她一下子走在了經濟學的最前沿。隨後她致力於對凱恩斯《通論》的闡釋和辯護工作。然而在30年代末,她與卡萊斯基的相遇改變了她後來對經濟研究的重點,也改變了她對馬克思經濟學的態度。她發現卡萊斯基已早於凱恩斯得出了後者的結論,而且卡萊斯基使用的是馬克思經濟學的語言。馬克思的整體社會觀深深吸引了她。1942年她出版了《論馬克思經濟學》,並於1956年出版了她開創性的、同時也可能使她最具影響力的作品《資本積累》。 人們今天為她沒有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而惋惜。曾經有人說,諾貝爾經濟學獎有兩大錯失良機的遺憾,而且都與羅賓遜夫人有關。一是它至今尚未授予一位女性經濟學家;二是它沒有授予羅賓遜夫人。然而,無論如何,作為「劍橋學派」的重要一員,她的個性正好驗證了文藝復興時代的義大利哲學家的一句話:如果真正追求真理,最好做一個持異見的學者。 三、古典主義的新世界 觀瞻數百年來經濟學思想史之演進和成長,我們會始終感受到一種強大的科學力量。是它的存在誘導並推動了一代代經濟學家恆久不懈的努力。沒有這種追求科學的精神,就沒有我們今天的經濟學面貌。80年代初,是馬克思的《資本論》和薩繆爾森的《經濟學》將我帶入經濟學的。當然,那時我們念的《經濟學》是高鴻業先生依照1976年的英文第10版翻譯過來的,而今天出版的已是英文第16版的中文版了。 薩繆爾森在為他的《經濟學》1948年第1版的紀念本所寫的前言中風趣地說:「看到中世紀的三個正在勞動的人,喬瑟問他們在干什麼。第一個人說:『我在掙錢,錢還不少』。第二個人說:『我在把石頭和玻璃雕刻成美妙的形狀』。第三個人則聲稱:『我在建一座教堂』。當我撰寫《經濟學》的第一版時,我實際上在同時做這三件事,盡管我當時並不知道」。的確,薩繆爾森的《經濟學》的成功是數百年來發展起來的經濟學的成功!作為在美國摘取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第一人(1970),薩繆爾森對經濟學的貢獻代表了過去的50年一代經濟學家在將馬歇爾經濟學體系的分析語言和圖式轉變成數理的推理方式方面所做的里程碑式的工作。薩繆爾森對數學在經濟學中的應用充滿信心和熱情。他25歲完成的博士論文於1947年出版,題為《經濟分析的基礎》,成為現代經濟學分析的經典。1966-1986年連續出版的5卷本《薩繆爾森科學論文集》(收入388篇論文)堪稱現代經濟學範式之非凡作品。 在薩繆爾森成長的30年代,正是英國的「凱恩斯革命」和壟斷競爭理論的創新時期。薩繆爾森因之從芝加哥大學轉入了「合適的地方」——哈佛大學。在哈佛的5年學習以及後來在MIT的終身教職使薩繆爾森最終在凱恩斯的「宏觀經濟學」和美國的正統經濟學之間找到了一種「綜合」。然而,在薩繆爾森離開芝加哥時,弗里德曼、施蒂格勒這兩位後來先後於1976年和1982年榮膺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年輕人正在芝加哥念研究生,而且在30年代後期,芝加哥大學的經濟系正在形成以奈特和維恩那(JViner)為首的反對英國30年代的凱恩斯《通論》和壟斷競爭理論創新的「風格」。就是說,他們始終希望堅持凱恩斯之前的馬歇爾的「新古典經濟學」(據說是芝加哥大學的凡勃倫在1900年最先發明這個詞來描述馬歇爾的「劍橋學派」的),信奉自由市場制度和價格原理,後經西蒙斯(HSimons)和德累克特(ADirector)等一代經濟學家的努力逐步形成了所謂的現代經濟學的「芝加哥學派」。 至少在40-50年前,甄別「芝加哥學派」的最好方式是看看它的教授們對培養經濟學博士的苛刻要求。這種要求博士的候選人必須通過關於價格理論的淘汰率很高的考試。掌握應用價格理論的能力是每個念經濟學的學生必須樹立的明確目標。芝加哥學派的這個所謂的「教義帝國主義」傳統一直延續到現在。不過,盡管如此,在30年代的芝加哥經濟系,奈特捍衛新古典經濟學的方式還是與維恩那保持著迥然不同的風格。奈特比較反對經濟學中的數理分析,而維恩那卻更欣賞經驗(計量)式的研究。有意思的是,在50-60年代出名的一批芝加哥的學生,特別是弗里德曼、斯蒂格勒和瓦里斯(WWallis)等,雖然更忠實於奈特,但他們卻是十足的經驗實證主義者,對在經濟研究中採用計量經濟方法十分推崇和偏愛。 在西蒙斯1946年去逝後,芝加哥大學請來了年輕的奧斯卡蘭格(OLange)來主講凱恩斯的經濟學(據說這樣做的原因是,校方試圖讓芝加哥在「宏觀經濟學」方面也有一些聲音)。但蘭格是一位傑出數理經濟學家,與芝加哥的亨利舒爾茨教授成為芝加哥的數理經濟學家。另一位舒爾茨這時候也調入了芝大並擔任了校長。他就是西奧多舒爾茨,農業和發展經濟學家,他於1979年因為創造性地發展了「人力資本和教育」的經濟學分析而被授予諾貝爾經濟學獎。 50年代,實證經濟學的這一作風使芝加哥的確維持了30年代形成的傳統的連續性。但屬於「芝加哥學派」的經濟研究在方法上並不始終囿於統計和技術的分析。弗里德曼在1953年出版的《實證經濟學論文集》中對一套實證主義的方法作了最有挑逗性的表述(確實,後來曾引起薩繆而森的挑戰)。他認為,重要的不是假設的可靠性,而是理論的可檢驗性決定著對理論的選擇。但是,在芝加哥的少數經濟學家並不完全堅持這一「原則」,對他們來說,邏輯的一致性是理論的更重要的原則。 50年代以後,芝加哥在經濟學的理論創新方面有了更輝煌的成就。我在《新包格雷夫經濟學大辭典》里查到的「芝加哥學派」的條目對此作了介紹。本條目的撰稿人里德寫道:「在50年代的中期和後期,芝加哥經濟學的研究范圍擴展到了傳統的教義之外。HG劉易斯(HGLewis)應用價格理論解決『供需結合』問題(劉易斯,1959)和加里貝克爾(GBecker)關於種族歧視的論述(貝克爾,1957)是早期的兩個例子」。貝克爾由於在將價格理論成功地應用於家庭、教育、犯罪和婚姻等社會問題的分析而獲得了1992年度的諾貝爾經濟學獎。 根據里德的概括,教義擴展的另一個領域是公司財務學。也許財務學與經濟學是相互獨立的學科,但在芝加哥那裡,把兩者革命性地聯系起來的是價格理論。莫迪里安尼(FModigliani)和米勒(MMiller)1958年關於股票價格和股息的創造性論文引發了後來的「資本資產定價理論」的誕生。接下來的創新是「理性預期」。這本不是芝加哥的經濟學家提出來的,但在以米勒為首的芝加哥商學院和以盧卡斯(RLucas)所領導的經濟系裡得到了「發揚光大」。事實上,公司財務學的發展引出的「有效市場」思想與理性預期的思想一脈相承。米勒和盧卡斯分別於1990年和1997年被授予諾貝爾經濟學獎。 50年代芝加哥學派的最後一個創新是「法和經濟學」。「法和經濟學」的早期思想來源於對公共政策的經濟分析的嘗試。1939年芝大聘請西蒙斯來執教,西蒙斯開設了「經濟分析和公共政策」的課程。現在看起來,這是芝大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事件。從西蒙斯倡導的政策分析中後來逐步發展出了由弗里德曼掌舵的「貨幣主義」和對法律的經濟學分析。對於後者,我們前面提到的德雷克特也立下了汗馬功勞。他1958年在芝加哥大學創辦了《法和經濟學雜志》。不過,在芝加哥大學法學院的科斯(RCoase)為法律經濟學開創了一個嶄新的世界:新制度經濟學。他1960年發表在《法和經濟學雜志》上的著名的論文「社會成本的問題」被施蒂格勒稱之為「科斯定理」。科斯是199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得主。雖然人們對科斯的學說和「新制度經濟學」的研究正在加速度地進行著,但我始終欣賞這樣一句話:在科斯那裡,真實世界總是趨於走向帕累托改善。在我看來,這不僅是對「科斯定理」的最好概括,而且也是對芝加哥學派的最好定義。
滿意請採納
Ⅲ 有沒有關於財經類的讀書筆記,最好是關於會計類的~~~謝謝啊
原點讀書筆記—《政府為什麼干預經濟》斯蒂格利茨 07 國民經濟管理 王方君 新凱恩斯主義的回歸 ---市場經濟需要政府幹預( the return of new-keynesian ---Market Economy needs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摘要】自由市場和政府幹預,一直是西方經濟學永恆的話題。斯蒂格利茨作為新凱恩斯主 義的代表人物之一對此給出了肯定的回答。 在政府為什麼干預經濟一書中, 作者從市場失靈 的普遍性出發提出了政府幹預的普遍性, 並對此進行了論證; 同時作者承認了政府失靈的存 在, 但是他認為政府失靈是可以消除的, 並對政府經濟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一些原則以減少和 消除政府失靈。 【正文】 一直以來我們學習的都是西方傳統經濟學,是一種多重假設,高度抽象,高度簡化的理 論經濟學。的確,眾多假設使得經濟學的問題得以簡化,讓我們更好地拋開其他影響因素可 以專心討論經濟學的精髓。但是,經濟學最終是要用於實際的,傳統經濟學的假設(完全信 息,完備市場,完全競爭)與現實的差距束縛了它適用的范圍,正是這一點成就了斯蒂格利 茨—這個因對「不對稱信息市場的分析」研究中做出的巨大貢獻而於 2001 年榮膺諾貝爾經 濟學獎的經濟學家。 他是將不對稱信息和不完備市場作為討論的前提, 能夠使經濟學貼近真 實社會、理論貼合實際的一位經濟大家。這就是為什麼我選擇了讀他—斯蒂格利茨。 這本書的譯者在著作出版九年後的 98 年將它呈現在了中國讀者的面前,這看似巧合, 其實別有深意--九年後的中國式面臨經濟轉型的中國,尤其是在金融風暴沖擊的背景下,亞 洲各國紛紛調整各自的宏觀經濟政策, 政府經濟學再次成為經濟學的熱點話題。 九年後的今 天我們又遇到了世界性的金融危機,政府應該干預嗎?各國的經濟政策都給予了肯定的回 答。 但到底政府為什麼要干預經濟, 履行哪些職責?斯蒂格利茨早在二十年之前就給出了回 答,雖然說 20 年,足夠使得理論和現實都產生很大的變化,但斯蒂格利茨的經典理論仍然 值得我們重讀, 或許我們能讓他的理論和新的現實擦出新的火花。 這就是為什麼我在眾多著 作中選擇了它--《政府為什麼干預經濟》 。 正如本書前言中所說,國家干預和自由市場的關系式經濟學的永恆話題(500 多年前, 民主國家的建立商業資本主義—工業革命向工業資本主義轉變, 要求自由放任, 標志是 1776 年亞當斯密的國富論,統治了 100 多年—20 世紀三十年代的世界經濟危機誕生了凱恩斯的 經濟干預主義,一直統治到 20 世紀 70 年代—70 年代初西方經濟危機和滯漲的出現,凱恩 斯主義受到挑戰,百家爭鳴-) ,但是多數的論述都是基於傳統西方微觀經濟學的假設。本書 的上篇—政府的經濟角色, 斯蒂格利茨從政府的特徵出發論述政府為什麼干預經濟, 以及在 經濟中擔當的角色,其特點在於斯蒂格利茨在論述中引入了不完全信息和不完備市場的因 素, 可以說書上篇的觀點是斯蒂格利茨政府幹預理論的主要組成部分。 而書的下篇是七位經 濟學家對上篇中斯蒂格利茨觀點的評論, 可以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並且七位經濟學家選 取的角度都有所不同,難以判斷誰是誰非,我們只能有選擇的借鑒吸收。所以下面僅僅是我 對本書上篇—政府的經濟角色的論述脈絡和主要思想的把握, 有誤解和疏漏之處還請老師指 1 學號 2007200952 原點讀書筆記—《政府為什麼干預經濟》斯蒂格利茨 07 國民經濟管理 王方君 正。 根據我的歸納, 作者是按照這樣一條線索對政府的經濟角色進行論述的, 我將它分為五 個部分: 第一部分, 作者闡述了政府經濟角色的歷史背景, 這個部分作者對比了傳統經濟學和作 者本人對政府經濟作用的看法。這個部分是下面具體論述的引子; 第二部分, 作者主要闡述了政府作為一個經濟組織的兩個顯著特徵—擁有全社會成員和 強制力,作者的整個理論都是以這兩個顯著特徵為基礎的; 第三部分, 作者並沒有直接論述作者的經濟作用, 而是先對傳統觀點關於公共部門和私 人部門的四大謬見進行了批駁,基於此引出下面作者的分析; 第四部分是作者觀點的核心部分, 這個部分作者分析了政府經濟行為的利弊, 作者首先 闡述了自己的市場失靈理論—市場失靈的普遍性, 而市場失靈界定了政府活動的范圍, 因此 政府活動也應該具有普遍性; 在此基礎上引出了他的政府行為理論, 論述了政府幹預的手段 以及政府糾正市場失靈的四大優勢; 作者的論述並沒有就此結束, 斯蒂格利茨並沒有否認政 府的一些缺點,這就構成了它理論的第三大塊—公共失靈理論; 在理論分析的最後的部分, 作者又補述了自己對政府特性的見解, 並對前五個部分做了 總結,得到了有關政府經濟政策的總原則。 前面我們提到,斯蒂格利茨是一個注重實際的經濟學家,所以在理論分析結束以後,他 繼續通過兩個事例論證了他總結的這些原則,兼顧了理論分析和實證分析。 很明顯,斯蒂格利茨是一位凱恩斯主義者,也是新凱恩斯主義的主要代表人之一,作為 凱恩斯主義的回歸者, 一方面需要對古典經濟學錯誤的根源加以指正, 另一方面也需要對凱 恩斯理論中引起爭議的部分加以完善。 個人覺得本書中對於傳統經濟理論的批駁主要是在市 場失靈理論部分,尤其是突出了市場失靈的普遍性,從而說明了政府幹預應該有廣泛性。而 對於凱恩斯理論的完善主要在於承認了公共失靈的存在, 並且提出了再存在公共失靈的情況 下政府經濟政策應該遵循的一些原則。 這是我讀完這本書之後的主要收獲, 下面就這兩點談 談我的體會。 傳統的市場失靈理論認為市場競爭可以在大多數條件下達到帕累托最優, 市場機制只會 在以下四種情況下失靈—外部性、壟斷、收入分配和公共品的提供,因此傳統的市場失靈理 論將政府幹預的范圍限制在上述的范圍之內。 但是這是建立在福利經濟學的的兩個基本定理 之上的, 福利經濟學的兩大基本定理又是建立在三個基本假設之上的, 那麼如果這三個基本 假設存在問題,傳統的市場失靈理論就是錯誤的。斯蒂格利茨正是從此入手的,他指出福利 經濟學的三個假設—完全信息、完備市場、完全競爭都缺乏現實性,並且以較復雜的數學模 型證明,當市場不完備、信息不完全、競爭不完全時,市場機制不會自己達到帕累托最優①, 斯蒂格利茨以此來說明現實中由於不完全信息、不完全競爭、不完備市場的普遍存在,市場 失靈也是普遍存在的, 這就大大擴大了政府幹預的范圍—政府幹預應該遍布各個經濟部門和 領域,而不再僅僅是制定法律、再分配、提供公共物品等了。 斯蒂格利茨的市場失靈理論指出了市場失靈是普遍的, 政府幹預也應該是全面地。 傳統 經濟學又認為政府本身也存在失靈問題, 斯蒂格利茨並沒有對此予以否認, 他認為公共失靈 確實是存在的, 但是他指出, 政府失靈並不比市場失靈更加糟糕, 它是可以被緩解和消除的, 只要政府政策制定符合一定的原則,可以帶來帕累托改進。 斯蒂格利茨從原因和表現形式等方面論證了政府失靈, 但他認為低效率現象並非政府部 門才會出現, 私營部門中同樣存在類似的低效率現象, 並且斯蒂格利茨通過自己的實證研究 表明,無論是統計書記還是具體事例都不能證明政府比私營部門效率更低。盡管如此,斯蒂 格利茨仍然承認了政府部門因為缺乏競爭,沒有破產威脅,承擔社會目標,過分追求公平和 ① 這就是格林沃德—斯蒂格利茨定理,並沒有在本書中給出證明 2 學號 2007200952 原點讀書筆記—《政府為什麼干預經濟》斯蒂格利茨 07 國民經濟管理 王方君 限制職權范圍等而嚴重缺乏效率;不過這些問題不是政府本身固有的,可以通過引入競爭, 硬化預算約束等途徑來消除。所以,沒有任何證據表明政府生來就比市場缺乏效率,不僅如 此, 斯蒂格利茨還認為由於政府的兩個顯著特徵—擁有社會全體人員和強制性使它能做許多 市場不能做的事情,他歸納了政府在糾正市場失靈方面的四個優勢—征稅權、禁止權、處罰 權和節省交易費用。 最後斯蒂格利茨指出了政府糾正市場失靈的措施, 或者說政府制定經濟 政策時應該遵循的一些原則: 一、 政府無論是實施壟斷權還是授予壟斷權都應慎重—因為對於自然壟斷使得存在自然 性進入障礙, 政府沒有必要用獨有的特權去加強這一點—廠商進入導致的成本比潛在和實際 競爭多帶來的收益相比少得多; 二、如果可能的話,政府應鼓勵在公共部門中開展競爭 三、若有可能,政府的經濟功能應該分散—分散化有利於發揮社區里的競爭作用,確保 公共物品得到有效地利用。斯蒂格利茨認為分散化和競爭帶來了效率,革新和適應性,並由 此帶來了巨大的收益, 競爭和分散化也會造成一些不公平, 但在他看來競爭和分散化的增大 所帶來的收益會大大超過由於公平的輕微下降而造成的損益。 以上就是我對《政府為什麼干預經濟》的主要的心得和體會。 3 學號 2007200952
第十五章:2007《中級會計實務》學習筆記(所得稅)三、所得稅費用 計算確定了當期所得稅及遞延所得稅以後,利潤表中應 予確認的所得稅費用為兩者之和,即: 所得稅費用=當期所得稅+遞延所得稅 計入當期損益的所得稅費用或收益不包括企業合並和 直接在所有者權益中確認的交易或事項產生的所得稅影響。 與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交易或者事項相關的當期所得稅 和遞延所得稅,應當計入所有者權益。 所得稅費用應當在利潤表中單獨列示。 相關閱讀 所得稅涉及到的會計科目及帳務處理 1811 遞延所得稅資產 一、本科目核算企業確認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產生的遞 延所得稅資產。 二、本科目應按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等項目進行明細核 算。 根據稅法規定可用以後年度稅前利潤彌補的虧損及稅 款抵減產生的所得稅資產,也在本科目核算。 三、遞延所得稅資產的主要賬務處理。 (一)資產負債表日,企業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借 記本科目,貸記「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費用」科目。 資產負債表日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應有餘額大於其賬面余額 的,應按其差額確認,借記本科目,貸記「所得稅費用—— 遞延所得稅費用」等科目;資產負債表日遞延所得稅資產的 應有餘額小於其賬面余額的差額做相反的會計分錄。 企業合並中取得資產、負債的入賬價值與其計稅基礎不 同形成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應於購買日確認遞延所得稅資 產,借記本科目,貸記「商譽」等科目。 與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交易或事項相關的遞延所得 稅資產,借記本科目,貸記「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科目。 (二)資產負債表日,預計未來期間很可能無法獲得足 夠的應納稅所得額用以抵扣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按原已確 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中應減記的金額,借記「所得稅費用 ——遞延所得稅費用」、「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等 科目,貸記本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額,反映企業確認的遞延所得稅 資產。 2901 遞延所得稅負債 一、本科目核算企業確認的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產生的所 得稅負債。 二、本科目可按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的項目進行明細核 算。 三、遞延所得稅負債的主要賬務處理。 (一)資產負債表日,企業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負債,借 記「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費用」科目,貸記本科目。 資產負債表日遞延所得稅負債的應有餘額大於其賬面余額 的,應按其差額確認,借記「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費 用」科目,貸記本科目;資產負債表日遞延所得稅負債的應 有餘額小於其賬面余額的做相反的會計分錄。 與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交易或事項相關的遞延所得 稅負債,借記「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科目,貸記本 科目。 (二)企業合並中取得資產、負債的入賬價值與其計稅 基礎不同形成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的,應於購買日確認遞延所 得稅負債,同時調整商譽,借記「商譽」等科目,貸記本科 目。 四、本科目期末貸方余額,反映企業已確認的遞延所得 稅負債。 6801 所得稅費用 一、本科目核算企業確認的應從當期利潤總額中扣除的 所得稅費用。 二、本科目可按「當期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費 用」進行明細核算。 三、所得稅費用的主要賬務處理。 (一)資產負債表日,企業按照稅法規定計算確定的當 期應交所得稅,借記本科目(當期所得稅費用),貸記「應 交稅費——應交所得稅」科目。 (二)資產負債表日,根據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應有餘額 大於「遞延所得稅資產」科目余額的差額,借記「遞延所得 稅資產」科目,貸記本科目(遞延所得稅費用)、「資本公 積——其他資本公積」等科目;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應有餘額 小於「遞延所得稅資產」科目余額的差額做相反的會計分 錄。 企業應予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負債,應當比照上述原則調 整本科目、「遞延所得稅負債」科目及有關科目。 四、期末,應將本科目的余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 結轉後本科目無余額。
今天我的主要任務是翻看公司以前的帳目, 今天我的主要任務是翻看公司以前的帳目,因為之前我們做的都是與憑證 有關的事情,所以今天林姐拿出來的都是賬簿。我知道,填制與審核會計憑證, 有關的事情,所以今天林姐拿出來的都是賬簿。我知道,填制與審核會計憑證, 可以如實、正確地記錄經濟業務,明確經濟責任。但是憑證的數量太多, 可以如實、正確地記錄經濟業務,明確經濟責任。但是憑證的數量太多,信息 也比較分散而且缺乏系統性, 也比較分散而且缺乏系統性,所以會計賬簿的設置可以使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 全面、系統、連續地進行,還可以通過設置會計賬簿,記載儲存會計信息、 全面、系統、連續地進行,還可以通過設置會計賬簿,記載儲存會計信息、分 類匯總會計信息、檢查校正會計信息以及編報輸出會計信息。設置和等級賬簿, 類匯總會計信息、檢查校正會計信息以及編報輸出會計信息。設置和等級賬簿, 是編制會計報表的基礎,是連接會計憑證和會計報表的中間環節, 是編制會計報表的基礎,是連接會計憑證和會計報表的中間環節,在會計核算 中具有重要意義。 中具有重要意義。 三大憑證:收款憑證、 如:三大憑證:收款憑證、付款憑證和轉帳憑證的科目如何在網上進行輸 入和保存,登記憑證的增加、刪除和修改, 入和保存,登記憑證的增加、刪除和修改,如何將已經錄入的憑證從網上調出 來並察看其相關內容等等。 來並察看其相關內容等等。 公司主要涉及到的會計科目有應收帳款、現金、銀行存款、其他應收款、 公司主要涉及到的會計科目有應收帳款、現金、銀行存款、其他應收款、 其他應付款、固定資產、原材料、應付帳款、應付工資、短期借款、 其他應付款、固定資產、原材料、應付帳款、應付工資、短期借款、應付福利 應交稅金、管理費用、製造費用、營業費用、財務費用、生產成本、 費、應交稅金、管理費用、製造費用、營業費用、財務費用、生產成本、實收 資本、本年利潤,利潤分配、所得稅等。 資本、本年利潤,利潤分配、所得稅等。 我一直都覺得很奇怪, 我一直都覺得很奇怪,公司登記的好多賬款都直接記入其它應收款和其他 應付款,而應收賬款和應付賬款卻基本沒有見到,為什麼要這樣設置呢 應付款,而應收賬款和應付賬款卻基本沒有見到,為什麼要這樣設置呢?我後 來好好的仔細想想,覺得可能是因為公司的業務少,科目簡單, 來好好的仔細想想,覺得可能是因為公司的業務少,科目簡單,就將這兩種賬 戶合二為一,雖然是這樣想過,但還不是很明白, 戶合二為一,雖然是這樣想過,但還不是很明白,會計工作本來就存在很多差 異,根據會計本人的個人喜好,也許這就是所謂的偏差吧! 根據會計本人的個人喜好,也許這就是所謂的偏差吧! 林姐還告訴我會計工作有其自己的連通性、邏輯性和規范性: 林姐還告訴我會計工作有其自己的連通性、邏輯性和規范性:每一筆業務 的發生,都要根據其原始憑證,一一登記入記賬, 的發生,都要根據其原始憑證,一一登記入記賬,如:憑證、明細賬、日記賬、 憑證、明細賬、日記賬、 三欄式賬、多欄式賬、總賬等等可能連通起來的賬戶; 三欄式賬、多欄式賬、總賬等等可能連通起來的賬戶;會計的每一筆賬務都有 依有據,而且是逐一按時間順序登記下來的;在會計的實踐中,漏賬、 依有據,而且是逐一按時間順序登記下來的;在會計的實踐中,漏賬、錯賬的 更正,都不允許隨意添改,不容弄虛作假。每一個程序 個程序、 更正,都不允許隨意添改,不容弄虛作假。每一個程序、步驟都得以會計的法 律法規、制度為前提、為基礎。 律法規、制度為前提、為基礎。 今天林姐拿出了公司的支票,我看到上面還沒有任何字跡, 今天林姐拿出了公司的支票,我看到上面還沒有任何字跡,她告訴我這就 是銀行支票,拿著這個可以直接到銀行兌換現金,她還說支票和其他票據一樣, 是銀行支票,拿著這個可以直接到銀行兌換現金,她還說支票和其他票據一樣, 出票日期必須使用中文大寫,為了防止變造票據的出票日期, 出票日期必須使用中文大寫,為了防止變造票據的出票日期,還有一些具體的 寫法。以前雖然也學過,但當時沒有真實的票據 寫法。以前雖然也學過, 擺在眼前, 擺在眼前, 還 真是不容易記住。不過這次我確定我記住了,而且還記得很牢, 真是不容易記住。不過這次我確定我記住了,而且還記得很牢,想要在忘了也 很難的。現在我就能舉例今天所學的, 支票上就應該寫成: 很難的。現在我就能舉例今天所學的,今天是 3 月 19 號,支票上就應該寫成: 貳零零柒年零叄月壹拾玖日。這樣應該不會錯了吧? 貳零零柒年零叄月壹拾玖日。這樣應該不會錯了吧? 出納聊天的時候得知原來跑銀行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出納聊天的時候得知原來跑銀行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除了熟知每項業務要 的時候得知原來跑銀行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怎麼和銀行打交道以外還要有吃苦的精神。想想寒冷的冬天或者是酷暑, 怎麼和銀行打交道以外還要有吃苦的精神。想想寒冷的冬天或者是酷暑,誰不 想呆在辦公室舒舒服服的,可出納就要每隔一兩天就往銀行跑, 想呆在辦公室舒舒服服的,可出納就要每隔一兩天就往銀行跑,那就不是件容 易的事了。路途遙遠自不必說,僅僅來回的折騰也就夠終生受用的了。 易的事了。路途遙遠自不必說,僅僅來回的折騰也就夠終生受用的了。除了跑 銀行出納還負責日常的現金庫,日常現金的保管與開支, 銀行出納還負責日常的現金庫,日常現金的保管與開支,以及開支票和操作稅 控機。 控機。 在公司的這個網站上,每個財會人員都只有一定的許可權, 在公司的這個網站上,每個財會人員都只有一定的許可權,她還向我演示了 出納進入軟體程序所規定的許可權內容,我一看才知道, 出納進入軟體程序所規定的許可權內容,我一看才知道,出納人員只有簽字和察 看憑證的許可權。這和林姐以會計身份進入軟體程序是上面所列的許可權有很大的 看憑證的許可權。這和林姐以會計身份進入軟體程序是上面所列的許可權有很大的 不同,因為會計可以填制憑證,修改憑證等當然也可以查看, 不同,因為會計可以填制憑證,修改憑證等當然也可以查看,只是沒有簽字這 一項,另外還有很多出納沒有的許可權。 一項,另外還有很多出納沒有的許可權。 今天我的主要任務是翻看公司以前的帳目, 今天我的主要任務是翻看公司以前的帳目,因為之前我們做的都是與憑證 有關的事情,所以今天林姐拿出來的都是賬簿。我知道,填制與審核會計憑證, 有關的事情,所以今天林姐拿出來的都是賬簿。我知道,填制與審核會計憑證, 可以如實、正確地記錄經濟業務,明確經濟責任。但是憑證的數量太多, 可以如實、正確地記錄經濟業務,明確經濟責任。但是憑證的數量太多,信息 也比較分散而且缺乏系統性, 也比較分散而且缺乏系統性,所以會計賬簿的設置可以使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 全面、系統、連續地進行,還可以通過設置會計賬簿,記載儲存會計信息、 全面、系統、連續地進行,還可以通過設置會計賬簿,記載儲存會計信息、分 類匯總會計信息、檢查校正會計信息以及編報輸出會計信息。設置和等級賬簿, 類匯總會計信息、檢查校正會計信息以及編報輸出會計信息。設置和等級賬簿, 出會計信息 是編制會計報表的基礎,是連接會計憑證和會計報表的中間環節, 是編制會計報表的基礎,是連接會計憑證和會計報表的中間環節,在會計核算 中具有重要意義。 中具有重要意義。 今天我看賬查賬。林姐這樣跟我說,憑證雖然容易做,但是很容易出錯, 今天我看賬查賬。林姐這樣跟我說,憑證雖然容易做,但是很容易出錯, 就算是那些做了十幾年的會計師,做了不審核,也是會有錯誤的, 就算是那些做了十幾年的會計師,做了不審核,也是會有錯誤的,所以做會計 一定要認真細心,不能太過於相信自己,稍微掉以輕心就會出錯。 一定要認真細心,不能太過於相信自己,稍微掉以輕心就會出錯。聽完這些之 後,我覺得真得挺有理的。 我覺得真得挺有理的。 快下班時和林姐聊了一會兒有關實習的事情, 快下班時和林姐聊了一會兒有關實習的事情,不少人都在會計師事務所實 習過一段時間,有些人自認為學到很多東西,也有些人覺得浪費時間的, 習過一段時間,有些人自認為學到很多東西,也有些人覺得浪費時間的,其實 不光是實習,學習、上班等許多方面的事情都有兩面性 方面的事情都有兩面性, 不光是實習,學習、上班等許多方面的事情都有兩面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 解,其實關鍵還是在於自己如何把握! 其實關鍵還是在於自己如何把握!
Ⅳ 什麼叫「會工作」讀後感
在低年級學生眼裡,教師是完美的化身,是榜樣,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回學生的關注。答因此教師的人格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甚至是終生的,尤其是教師不良的行為所產生的負面影響更是無法挽回的。如果一個教師上課遲到早退,或不認真備課、隨便應付,或對學生不管不問,那麼這樣的教師怎麼能讓學生有好的學習榜樣?怎麼能教書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