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區域經濟學簡答題區位

區域經濟學簡答題區位

發布時間:2021-03-02 03:13:22

1. 區域經濟學考試內容

區域經濟學 區域經濟學復習資料 11
一、名詞解釋 經濟區域:一國之內具有特定地域構成要素和自主權益,在專業 經濟區域 化分工仲擔負一定職能、濟上盡可能完整的地區。 經濟增長:通常指一定時期內區域生產的商品和勞務的增加,確 經濟增長 切地說是在提高經濟質量和經濟效益前提下區域經濟規模在數量上 的擴大。 配第---克拉克定理: 配第 克拉克定理:隨著全社會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就業人口 克拉克定理 首先由第一產業向第二產業轉移; 當人均國民收入水平有了進一步提 高時,就業人口便大量向第三產業轉移。人們稱這種由產業結構變化 的規律為配第---克拉克定理。 集聚效應與擴散效應: 集聚效應與擴散效應 集聚效應是使資源要素和部分經濟活動趨 向於集聚的作用力及其作用的結果。擴散效應是指促使資源,要素和 部分經濟活動由地理空間上的過度集聚轉而趨向分散分布的作用力 及其作用的結果,以及促使資源,要素和部分經濟活動主動地而非消 極被動地避免聚集不經濟現象的作用力及其作用的結果。 前向效益與後向效應:前向效應是指對上游產業的勞動效應,由 前向效益與後向效應 於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 老年人的需求將帶動傳統商品等一系列上游 產業的發展。後向效應是指對下游產業的推力效應,老年產業的形成 將為服裝、食品、特殊商品、交通、旅遊、娛樂、老年福利設施、住 宅、社區服務業等多種行業、產業帶來多種發展機遇。
經濟區劃:包括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按照既定的區劃原則、指標 經濟區劃 和標准,正確地識別客觀存在的經濟區,並把它們的空間邊界劃分出 來:二是著重對各經濟區的經濟發展條件和經濟現狀與潛力進行分 析,找出其經濟發展的優勢和面臨的突出矛盾與問題,依據全國或上 一級經濟區發展的總要求、宗戰略,對各經濟區未來的發展方向、目 標、經濟結構和空間結構的調整與演變等進行戰略性謀劃,提出相應 的對策。 區域差異與區域優勢: 區域差異與區域優勢 區域差異表示區域結構在經濟發展中的多 方面差別,如區域之間在經濟發展條件、經濟總量和結構、資源配置 效率等方面的差別。 區域優勢是指一個區域客觀存在的比較有利的自 然、經濟、技術和社會條件,以及在這些條件的基礎上通過區域經濟 運行所形成的具有跨區域意義的經濟門。 先發優勢與後發優勢:先發優勢通常存在於發達國家或地區,指 先發優勢與後發優勢 的是率先實現工業化的發達國家或地區在發展中多擁有的有利條件。 後發優勢通常存在於發展中家或地區, 指的是經濟發展相對滯後和遲 緩的國家和地區在發展中所具有的有利條件, 使之處於對經濟發達國 家的趕超狀態。 勞動地域分工:一個國家內部的不同區域,根據各自的條件和外 勞動地域分工 部環境, 在發揮優勢的前提下進行產業和產品生產方面的分工勞動和 協作,是社會經濟活動在地域空間上的有機組合。 初級區際貿易與高級區際貿易: 初級區際貿易與高級區際貿易 初級區際貿易指由於自然條件不 同形成的產品差異而引起的貿易,它主要起著胡同不有無、取長補短
的作用。 高級區際貿易指在社會分工的基礎上因生產結構相異而形成 的交換關系, 最高級的區際貿易是高度分工基礎上形成的高度協作關 系。 城市與城市化:城市是以一定的空間巍峨界限的,以非農業人口 城市與城市化 為主體的,集約人口與經濟的復雜社會綜合體。城市化是指隨著經濟 和科學技術的發展,農村分散的人口、勞動力和農業經濟活動不斷地 進行空間上的集聚而逐漸轉化為城市的經濟要素。 縣域經濟:是行政區與經濟區重合的區域經濟,作為以縣為組建 縣域經濟 的縣級經濟,其行政管轄的邊界是劃定的;作為長期發展自然形成的、 與周邊城鄉聯系緊密的區域經濟,其經濟活動的邊界是動態的、模糊 的。 二、簡答題 1 區域經濟發展要素有哪些, 區域經濟發展要素有哪些, 它們對支持和推動區域經濟運行有哪些 意義? ( 意義?p(19-20) ) 答:區域經濟發展要素有:①自然條件與歷史基礎;自然資源是 一種基礎性的物質因素,對區域勞動生產率提高、產業結構形成和資 本原始積累都有重要作用。歷史基礎是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凝 結。歷史形成的生產力是區域經濟發展的物質技術基礎;②人口與勞 動力;從消費角度講人類需求是經濟發展的原動力。從生產者角度講 一定的人口數量和適當的人口增長是保證區域勞動力供給的前提。 勞 動力的數量和質量是區域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力量。③資本;區域經濟 發展的現實說明,積累資金、引進資金、爭取資金確實是經濟起飛的
關鍵一環,區域資本的形成和有效使用,最各種經濟資源的合理配置 起著黏合作用。④科學技術;科學技術日益顯示其對當代經濟發展的 巨大推動作用,科技進步與創新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先導。⑤組織與管 理;區域組織、管理效率決定區域的資源配置能力。 2 區域經濟成長可劃分為哪些階段, 區域經濟成長可劃分為哪些階段, 哪些階段 每個階段有什麼特徵?p 36-38) 每個階段有什麼特徵? ( ) 答:經濟成長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①起步階段即工業化准備階 段; 經濟增長呈上升趨勢, 但生產力水平和勞動生產率認仍相當低下, 資金、技術、人才是發展的瓶頸。②起飛階段即工業化初期及其後的 持續成長階段;基礎設施和城市建設長足發展,區域經濟和居民收入 持續增長。③成熟階段即工業化後期階段;經過長期的持續成長,區 域經濟進入了一個穩定增長產業更替的階段。城鄉關系趨於協調融 合。④提升階段即工業化時期的新成長階段;在宏觀背景上意味著工 業化城市化現代化任務已經實現, 傳統的工業經濟時代將讓位於以知 識為基礎的新經濟時代。 3 區域經濟空間結構的類型有哪些?各有什麼特點?p(93-95) 區域經濟空間結構的類型有哪些?各有什麼特點? ( ) 答:區域經濟空間結構的類型及其特點:①極核式空間結構;指 在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增長極成為區域的經濟和社會活 動的極核, 對區域內其他地方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起主導作用的一種區 域空間結構。增長極一旦形成,便會產生區域要素的極化過程。以其 強大的吸引與輻射功能, 對區域其他地方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發揮著主 導作用。②點軸式空間結構;它是在極核空間結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 的,由區域內的增長極與周圍其他的經濟活動集聚點,藉助於交通通
信能源供給等線路連接起來而構成, 彼此間具有緊密聯系或功能互補 的點軸式空間結構。在經濟軸線形成後,位於軸線上的增長極和其他 點將會因發展條件的改善而使發展加速、規模擴大,並因此而引起軸 線規模的相應擴大。③網路式空間結構;是以點軸式空間結構為基礎 進一步發展起來的,以各種交通通信動力供給等線路為樞紐帶,將區 域內各地不同等級不同類型與功能的經濟活動集聚點互相連接和溝 通而形成的網路式空間結構。一個點可能與多個點發生聯系,以滿足 獲取發展所需的足夠資源要素以及開拓市場的需要。 4 區域空間經濟活動中的區位指向性可分為哪些類型,各有什麼內 區域空間經濟活動中的區位指向性可分為哪些類型, 位指向 涵?(P97) ) 答:所謂區位指向性,是指經濟活動(或產業部門、行業、企業) 在選擇最佳區位時, 向能夠滿足自身主要布局要求或適合自身技術特 點的特定區位接近的傾向性。有以下幾種類型:①自然條件和自然資 源指向。 這類區位指向是指經濟活動的區位受自然條件和自然資源分 布的強烈制約, 在空間分布上趨向於自然條件和自然資源適宜而又集 中的地方。②原料地指向。某些在生產過程中中耗費原料多或原料不 適宜遠距離、長時間運輸的經濟活動,它們的區位傾向於選擇在原料 集中供給地,因而表現為這種原料地指向。③燃料動力指向。一些經 濟活動在生產過程中要消耗大量勞力供給, 它們在區位選擇上一般傾 向於盡可能靠近燃料動力供給地。④勞動力指向。部分經濟活動在生 產過程中需要使用大量勞動力或對某種類型的勞動力有很強的依賴 性, 因而其區位選擇明顯地趨向於合適的勞動力集中且供給充裕的地
方,從而表現為勞動力指向。⑤消費市場指向。某些經濟活動是直接 為消費者服務的, 或是其生產經營對市場需求變化及市場行情波動很 敏感,或是其產品因笨重、體積龐大、易腐爛變質等原因而不宜遠距 離運輸,因而它們的區位選擇趨向於消費市場。⑥交通樞紐指向。有 些經濟活動的運輸費用在其產品總成本中所佔的比重很大, 或是為了 便於從不同的地方獲得原材料於燃料, 或是為了便於向多個市場地發 送產品,它們在區位選擇上往往趨向於運費最低或運輸便捷的地方, 從而就常常分布在交通樞紐。 5 什麼是可持續發展?用可持續發展觀察區域經濟有哪些新特點? 什麼是可持續發展?用可持續發展觀察區域經濟有哪些新特點? p(136-138) ( ) 答:定義:可持續發展是指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損害後代 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的發展。它包括三大原則:公平性原則,持續性 原則,共同性原則。從可持續發展可以觀察出以下區域經濟特點:第 一,作為可持續發展空間載體的區域,是既有經濟區域特徵,又有自 然地理特徵的區域。比如說,西部大開發仲四川提出「建設長江上游 生態屏障」 ,西北荒漠地區提出「重建秀美山川」 。第二,作為可持續 發展的區域經濟活動,其經濟增長、結構基礎,更加依賴於資源永續 利用、環境不斷改善和生態良性循環。自然資源環境生態能否提供可 持續發展的供給, 成為區域經濟持續增長, 經濟結構持續優化的關鍵。 第三, 可持續發展的資源效益、 環境效益、 生態效益具有外溢性特徵, 因而區域協調城鄉協調具有更加特殊的意義。 由於區域之間經濟社會 發展不平衡,客觀上存在區域差異和發展差距,因而可持續發展中的
區域協調、城鄉協調更有新的涵義和重要性。 6 地方政府的區域經濟政策手段主要有哪些?(P242) 地方政府的區域經濟政策手段主要有哪些? 答:1、公共投資政策。這是地方政府發展區域經濟基本的,也 是最重要的手段。改革開放,特別是 1994 年我國實施的分稅制改革, 從經濟利益關繫上重新調整了中央與地方的關系, 地方政府實施有效 地公共投資政策才成為現實。2、市場政策。主要是指對經濟杠桿的 運用。 如地方政府為調控生產要素流出而採取的地區市場政策---財政 補貼政策、減免稅收政策等,以及為吸引生產要素向區內流入的地區 市場政策----高工資吸引人才政策、提供優越投資環境的政策等。3、 邊緣地區政策。區域的邊緣地區,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一向受到地方 政府的重視,並對這些邊緣地區採取一些特殊的扶持政策,以調節生 產要素的流向。

2. 什麼叫區域經濟學啊

老大 說白點 經濟學嘛 大項目分為
宏觀經濟學-就是討論國家社會這些大結構上的經濟觀點 比如宏觀調控 糧食 油價 這些大的方向對經濟的影響
微觀經濟學-就是討論小范圍上的經濟規則 比如你家裡人領工資 無數個家庭領工資就是微觀經濟學的一部分
西方政治經濟學-就是以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觀點來分析經濟問題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和上面那個正好相反,但是二者是相同的
然後小分區 你說的區域經濟學 其實就是宏觀經濟學的縮小 和微觀經濟學的集合 一般來說 經濟學上喜歡建立一個模型來分析經濟問題
比如 先建立一個球 然後添加一個個的條件 人口 物質 政治 區域經濟學就是討論一個區域的經濟 一個放大的模型

3. 區域經濟學 郝壽義 簡答論述題

區域經濟學是經濟學與地理學交叉而形成的應用經濟學。空間經濟學一詞常作為區域經濟學的同義詞。當區域經濟學的課題特別涉及到城鎮時,則使用城市經濟學一詞。
區域經濟學是從經濟學角度研究區域經濟發展與區域關系協調的科學。 其與區位理論既有聯系,也存在區別。區域經濟學是經濟學(一級學科)下的應用經濟(二級學科)下的一個三級學科。

關於區域經濟的研究對象尚未形成統一的觀點,具有代表性的觀點主要有:
(1)區域經濟學是研究特定地理范圍的經濟學,它與一般經濟學並無什麼差別,只是其研究范圍是區域而不是國家,持此種觀點的多為初學者。
(2)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地理分布和空間組織規律,所以又將其稱為空間經濟學,持這種觀點的代表人物有諾斯、里查森、胡佛等。
(3)研究區域的主要問題,持這種觀點的代表人物有諾斯、里查森、胡佛等艾薩德(被譽為西方區域經濟學的創始人)、周起業和劉再興等。
(4)研究區際差異和聯系,持此種觀點的代表人物主要是杜貝。
(5)研究區域與經濟相互作用規律和相互關系,持此種觀點的代表人物是張敦富。
(6)從宏觀角度研究國內不同區域經濟發展及其相關關系的決策性科學,持此種觀點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陳棟生、李京文、郝壽義和安虎森等。

4. 區域經濟學的定義

1。區域經濟學是運用經濟學的觀點,研究國內不同區域經濟的發展變化、空間組織及其相互關系的綜合性應用科學。它的形成和發展最早源於1826年德國經濟學家杜能提出的農業區位論,至今已有近180年的歷史。然而,作為一門相對獨立的科學,它大體形成於20世紀50年代。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隨著區位研究由微觀向宏觀領域的不斷擴展,以及各國政府為解決區域問題而加強對區域經濟活動的干預,大規模開展各種區域規劃工作,區域經濟學獲得了迅速的發展。

2。區域經濟學是研究和揭示區域與經濟相互作用規律的一門學科。主要研究市場經濟條件下生產力的空間分布及發展規律,探索促進特定區域而不是某一企業經濟增長的途徑和措施,以及如何在發揮各地區優勢的基礎上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和提高區域整體經濟效益,為政府的公共決策提供理論依據和科學指導。

3。具體分析區域經濟發展中的規律性問題(包括區域特徵分析,目標系吮與政策、手段,產業結構演進,人口增長與移動,城市建設與布局,區域國土規劃,區域聯合與區際利益的協調,區域比例關系。學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城市化與城市經濟問題、空間結構理論、區域生產力布局、資源合理開發利用、農村經濟、區帶規劃及管理、區域投融資等。

5. 簡答題:區域經濟合作如何作用於區域經濟發展

標准答案啊,《區域經濟學》里的問題吧

答:經濟區域是指人的經濟活動所造專就的、圍繞經濟中心屬而客觀存在、具有特定地域構成要素並且不可無限分割的經濟社會綜合體。
在理解經濟區域時,首先要注意與經濟區位區別開來,經濟區位是指某一經濟體為其社會經濟活動所佔有的場所,即具體的場所,因此,根據其功能內容可分為工業區位、居住區位、城市區位、農業區位等等。其次,要把經濟區域與地理學中的區域相區別,地理學上的區域主要強調自然地理的界限。而經濟區域雖然也是地域單位的一種體現,但其更強調人的經濟活動影響,隨著經濟發展,經濟區域的范圍也在不斷變化,因此其界限是模糊的。
二者的聯系體現在:經濟區域是人們經濟活動的產物,經濟區域內部及區域之間的經濟活動,構成了區域經濟的內容。

6. 區域經濟學的特點

區域經濟學的特點 ①區域經濟發展是一個社會、經濟發展的綜合系統,它不僅涉及各個產業之間的關系,而且涉及與經濟基礎相對應的「上層建築」——區域的管理、政府的效率等。②區域經濟除了是一個產業系統以外,還是一個地域系統,是一個由區域內具有不同形式和功能的地理單元,如城鎮、鄉村和道路,和由具有不同產業分工的地理單元,如工業區、農業區、交通運輸樞紐等構成的地理空間。③因為區域經濟是一個產業系統和地域系統,所以它必然與區域的地理條件、地理環境發生必然的關系,區域的氣候、地形、礦物資源、地表植被、土地資源、水資源,以及區域的生態環境質量都會對區域經濟發展產生積極的或消極的影響。④區域之間的差異是必然的,區域之間的經濟發展條件、水平、產業結構、發展障礙和發展道路等許多方面差異是必然的。⑤區域經濟由於是一個小於國民經濟的尺度系統,所以它不可能具有國民經濟的全部功能和內容。

7. 區域經濟學三大基石的詳細描述

人格理論,本我,自我,超我:本我是生物本能,超我是道德觀念,自我必版須在不違反道德觀念的情權況下,盡可能的滿足生物本能。動力學基礎,力比多(性力):人的所有行為的原因都是因為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所驅動的,而這個驅動力就是力比多。意識結構,意識,前意識,潛意識:人的所有行為都會經過自我的篩查,不符合自我要求的意識被壓抑進入潛意識,符合要求的就是意識,另外等待篩查的就是前意識。前意識是一個控制部分,接受了潛意識的審查之後進入意識,由自我進行選擇,壓抑如潛意識,還是接受其存在。

8. 區域經濟學的基本簡介

經濟區域是按人類經濟活動的空間分布規律劃分的,具有均質性和集聚性,經濟結構基本完專整,在國民經濟體系屬中發揮特定作用的地域單元。區域經濟是一個國家經濟的空間系統,是經濟區域內部社會經濟活動和社會經濟關系或聯系的總和,是經濟區域的實質性內容。
1、區域經濟學是運用經濟學的觀點,研究國內不同區域經濟的發展變化、空間組織及其相互關系的綜合性應用科學。
2、區域經濟學是研究和揭示區域與經濟相互作用規律的一門學科。主要研究市場經濟條件下生產力的空間分布及發展規律,探索促進特定區域而不是某一企業經濟增長的途徑和措施,以及如何在發揮各地區優勢的基礎上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和提高區域整體經濟效益,為政府的公共決策提供理論依據和科學指導。
3、具體分析區域經濟發展中的規律性問題(包括區域特徵分析,目標系吮與政策、手段,產業結構演進,人口增長與移動,城市建設與布局,區域國土規劃,區域聯合與區際利益的協調,區域比例關系。學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城市化與城市經濟問題、空間結構理論、區域生產力布局、資源合理開發利用、農村經濟、區帶規劃及管理、區域投融資等。

閱讀全文

與區域經濟學簡答題區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