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政府經濟學消費的外部效應

政府經濟學消費的外部效應

發布時間:2021-03-02 13:02:17

『壹』 政府經濟學中,外部效應的研究對象應該是什麼行為

市場行為

政府經濟學中,外部效應的研究對象應該是(市場行為)。

『貳』 從消費的外部性來談貿易與環境問題的解決之道是什麼

首先要知來道「外部性」也源稱外在效應或溢出效應,主要是指一個經濟主體的活動對旁觀者福利的影響,這種影響並不是在有關各方以價格為基礎的交換中發生的,因此其影響是外在的,比如造紙廠在河水裡排放污水,工地的灰塵過大這都是外部性與環境的問題;加上「貿易」就好理解了,如果一個企業的貿易額度上去了,那麼他的「外部性」就更加顯著了,反之控制了「外部性」他的貿易額還會上去么?(拙見)

『叄』 什麼是外部性,舉例說明生產和消費的外部性

外部性是一個經濟學概念,由馬歇爾和庇古在20世紀初提出:「某種外部性是指在兩個當事人缺乏任何相關的經濟貿易的情況下,由一個當事人向另一個當事人所提供的物品束.」。

曼昆認為外部性是一個人的行為對旁觀者的福利的影響.若斯的「搭便車」正外部性入手和科斯從外部侵害入手,無非也是指行為對與之交易或目的無關的其他人福利的影響。

依據作用效果進行分類,正外部性和負外部性.正外部性,行為人實施的行為對他人或公共的環境利益有溢出效應.負外部性,行為人實施的行為對他人或公共的環境利益有減損的效應。

外部性以多種形式出現,有些是積極的(收益外溢),稱為正外部性.有些是消極的(成本外溢),稱為負外部性.前者是指某個經濟人的行為給其他經濟人帶來了福利,但其他經濟人不必為此向帶來福利的人支付任何費用,無償地享受福利。

(3)政府經濟學消費的外部效應擴展閱讀:

生產的外部性與消費的外部性:

生產的外部性就是由生產活動所導致的外部性,消費的外部性就是由消費行為所帶來的外部性。以往經濟理論重視的是生產領域的外部性問題。

20世紀70年代以後,關於外部性理論的研究范圍擴展至消費領域。從外部經濟與外部不經濟、生產的外部性與消費的外部性兩種分類出發,可以把外部性進一步細分成生產的外部經濟性、消費的外部經濟性、生產的外部不經濟性和消費的外部不經濟性四種類型。

進一步進行細分,外部效應又可以分成八種類型:生產者對生產者的外部經濟,如水果園園主與養蜂場場主的關系;生產者對消費者的外部經濟,如花園式廠房對周圍居民區居民的影響;消費者對生產者的外部經濟,如居住環境的改善大大增加生產性投資。

消費者對消費者的外部經濟,如私人花園對過路人的影響;生產者對生產者的外部不經濟,如上游的化工廠對下游漁場的污染;生產者對消費者的外部不經濟,如建築施工對夜間休息的居民的影響;消費者對生產者的外部不經濟,如空調的雜訊對隔壁牙醫的看病帶來的影響。

『肆』 政府經濟學 外部效應與公共物品有何內在關聯

沒什麼太多關系。下面提供兩者概念供你比較。
外部效應指在實際經濟活動中,回生產者或者消費者的活動答對其他生產者或消費者帶來的非市場性影響。
公共物品是與私人物品相對應的一個概念,消費具有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特徵,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過市場機制由企業和個人來提供,主要由政府來提供。

『伍』 例舉一例消費活動產生的消費外部效應現象。

比方說,我去買了一件衣服,買完之後覺得有條褲子特別配這件衣服,於是又買了條褲子。

比方說,我去買家電,商場反了我100的代金券,我用代金券買了一個200元的東西,我又額外的花了100元。

諸如此類。

『陸』 經濟學中的外部性和外部效應有什麼區別

沒有區別;外部性亦稱外部成本、外部效應。
外部性可以分為正外內部性(或稱外部經容濟、正外部經濟效應)和負外部性(或稱外部不經濟、負外部經濟效應)。

外部性是指那些生產或消費對其他團體強征了不可補償的成本或給予了無需補償的收益的情形。

『柒』 誰能解釋一下經濟學中「外部效應理論」,最好舉下例子。謝謝了

外部效應 網路名片 負外部效應分析 指在實際經濟活動中,生產者或者消費者的活動對其他生產者或消費者帶來的非市場性影響。這種影響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響被稱為外部效益,外部經濟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響被稱為外部成本外部不經濟性,或負的外部性。通常指廠商或個人在正常交易以外為其他廠商或個人提供的便利或施加的成本。概況正外部效益和負外部效益 外部效應也可解釋某個個經濟主體的活動所產生的影響不表現在他自身的成本和收益上,而是會給其他的經濟主體帶來好處或者壞處。外部性包括正外部效益和負外部效益。 例如:養蜂人的到來增加了果園的產量,反過來果園的擴大又會增加養蜂人的收益。這就是正外部效應。 一個工廠污染了水源,對下游的居民和河中的魚類造成了損害。這就是負外部效應。 編輯本段外部效應理論的涵義 從經濟學角度來講,市場交易一般是指人們自願地以貨幣來交換物品或服務的活動,交易雙方是市場機制受益的主體,市場作用影響的交易當事人。但是,在市場有效的現實情況下,市場交易的許多交互作用卻發生在市場之外,正如美國第一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薩繆爾森所說: 相關書籍「外部效應(externalities)或溢出效應指的是企業或個人向市場之外的其他人所強加的成本或利益。」由此可以看出:對於資源配置要求最優的經濟學來講,出現外部效應或溢出效應,說明市場機制相對於交易主體有非效率的一面。外部效應理論指出:只要某人的效用函數所包含的變數是在另一個人的控制之下,就有外部效應的存在。也就是說:在經濟活動中,一個人的行為或某些資源的使用影響到另外一些人的利益或福利,但他們之間卻沒有使用某種交換手段來協調兩者之間的關系。 編輯本段外部效應的形成原因 外部效應的產生是因為在經濟活動中存在個體成本與社會成本,個體受益與社會受益之間的差異,外部效應使個體成本小於社會成本,個體受益大於社會受益。當一種經濟交易的結果影響了除交易雙方之外的第三者,而第三者又未參與交易雙方的交易時,即產生了外部效應。總之,外部效應的產生是人們決策范圍之外的,料想不到的結果或影響,是隨著生產或消費的進行而產生的某種副作用。 編輯本段外部效應的分類 外部效應有多種分類方法,本文只採用如下分類:以外部效應產生的後果對於承受者的損益而言,有益則稱為外部正效應或外部經濟,有害有損失則稱為外部負效應或外部不經濟。前者是指經濟主體在市場機製作用的過程中,為第三方或其他經濟主體帶來了收益或福利,但卻不能得到回報或報酬。譬如高科技公司將大量資金用於研發,當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後,部分社會成員將會免費使用,出現「搭便車」的現象。後者是指在市場機製作用的過程中,經濟主體給他方帶來利益上的損害,增加其生產成本,同時也必然增加了社會總成本,造成資源浪費,效率低下,然而經濟主體卻沒有為此賠償損失。例如工廠排污造成環境污染。又如航空公司製造了大量噪音,一般不會因為干擾了機場附近居民的生產生活而進行補償。 編輯本段中國稅收的外部效應問題 經濟全球化,是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來,世界經濟中出現的一個關繫世界經濟全局長期發展的大趨勢。經濟全球化,是指經濟資源在全球范圍內以空前的規模和速度,自由、全面、大量的流動,使得世界各地日益融合,相互依賴和制約,最終朝著無國界經濟轉變的一種過程和現實。它包括貿易的全球化、生產經營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和信息的全球化。它是一種自發的市場行為。 經濟全球化,意味著許多國內政策或制度具有超出一國范圍的影響,因此會引起與國內傳統政策或制度之間的沖突,因為這些政策或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反映出以前封閉的經濟環境及提出這些政策或制度時的考慮。比如在稅收方面就尤為明顯。 許多國家的稅收制度在國家間的貿易受到極大的控制或限制、幾乎還不存在大量資本流動時,就已形成和發展。那時,高額關稅和商品流動的自然障礙阻礙了貿易的發展,資本流動也受到禁止,或至少受到嚴格限制。在當時的環境下,企業大都在其國內從事經營,大多數個人在其法定居住所在國從投資或經營中取得所得。因此,各國的稅務當局可以對貿易額、企業利潤、個人所得和消費征稅,不會與其他國家的稅務當局發生沖突。在上述狀況下,「屬地原則」的採用使政府有權對其地域范圍內的全部所得和活動征稅,不會引起沖突和麻煩。執行一國制定的稅收政策可以不必考慮其對他國的影響,同樣,該國政策制定者對他國的稅收政策也不感興趣。 經濟全球化使一切發生改觀。當今世界,許多國家政府的行為極大地受到其他國家政府行為的限制,經濟全球化使稅收產生的外部效應問題已變得非常重要。 編輯本段環境透支的「外部效應」 多年計算的平均結果顯示,中國經濟成長的GDP中,至少有18%是依靠資源和生態環境的「透支」獲得的,這種代價至今仍存在於我們的經濟發展之中。 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發展經濟是許多發達國家曾經走過的老路,很不幸的是,中國在「效率優先」的大前提下,歪曲了鄧小平的經濟發展理論,也註定我們要為此付出代價。可以發現,在我們經濟取得長足進步的同時,也出現了一系列的「外部不經濟」現象。有人稱這是多年來「GDP考核標准不當」所致,筆者以為,這只是問題的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在環境與經濟發展的博弈中,我們如何使這兩者達到相對平衡的狀態? 從經濟學的角度看,環境污染是一種典型「市場失靈」表現。「環境」作為一種公共產品,具有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兩個特點。非競爭性是指不會因為消費人數的增加而引起生產成本的增加,即消費者人數的增加所引起的社會邊際成本等於零。而非排他性則指產品一旦提供,就不能排除社會中的任何一個人免費享受它所帶來的利益。就比如說,採取措施使某個城市的空氣沒有了污染,某人呼吸了清新的空氣,並不能制止他人呼吸。環境問題的「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告訴我們,「環境」這種公共產品無法通過等價交換的機制在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建立聯系,假如採用市場資源配置的方式進行環境供應,無疑就會發生「市場失靈」。這是在經濟發展中產生環境污染問題的根本原因。 福利經濟學告訴我們:如果一種商品的生產或消費會帶來一種無法反映在市場價格中的成本,就會產生一種「外部效應」。外部性是指一些產品的生產與消費會給不直接參與這種活動的企業或個人帶來有害或有益的影響。其中有益的影響稱為「外部經濟」,否則就是「外部不經濟」。環境問題就是一個外部性問題。外部性理論的貢獻在於:它引導人們在研究經濟問題時不僅要注意經濟活動本身的運行和效率問題,而且要注意由生產者消費活動所引起的不由市場機制體現的對社會環境造成的影響。 英國學者大衛.皮爾斯在《綠色經濟藍圖》中倡導一種「總經濟價值」,在他的理論中,總經濟價值=實際使用價值+選擇價值+存在價值。它告訴我們,總經濟價值不僅僅包括資源環境直接或間接利用的情況,也包括通常與使用無關的資源環境價值,即存在價值,還包括介於使用價值與存在價值之間的「選擇價值」,即我們在使用這些資源時存在著可能失去的機會價值。這個公式與「外部性」理論不謀而合。環境作為一種公共資源,我們根本無法界定其產權,可是另一方面環境污染所產生的「外部不經濟」又會對我們或者我們的子孫後代產生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往往不得不靠政府的干預和社會矯正,如干預不及時或不妥當,則很可能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和資源的破壞。 要使總經濟價值最大,我們就必須綜合考慮經濟發展的「內部效應」和「外部效應」。長期以來,對環境外部性認識的不足,是產生環境嚴重透支的重要原因。我們的經濟學也存在著這樣的缺陷,一是不考慮外部不經濟性,二是衡量經濟增長的經濟學標准———國民生產總值,不能真實地反映經濟福利。在這次「綠色中國」論壇上,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提出「考核官員的環保責任」,這也是世界社會發展的趨勢。但筆者以為,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真正使「總經濟價值」最大,就要使我們的GDP不僅僅反映經濟福利,也要反映一國社會福利(經濟福利+非經濟福利)。 編輯本段外部效應的原因和事例 經濟學中的外部效應(外部性)是指,在實際經濟活動中,生產者或消費者的活動對其他生產者或消費者帶來的非市場性影響。這種影響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響(收益外部化)稱為外部經濟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響(成本的外部化)稱為外部不經濟性,或負的外部性。 可以認為,外部效應的產生並不是任何人蓄意造成的。外部效應是產生於人們決策范圍之外的沒有想到的結果或者影響,它是隨著生產或消費產生的某種副作用。 那麼外部效應是如何產生的呢? 在制度經濟學家看來,外部效應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第一 產權界限不明 外部成本往往是與產權界限不明確有密切關系的。 第二 權益界限不明晰 生產者的成本和效應的內在化,是以權益界限的明晰為前提的。假若要使某一產品的效益內在化,就要確定這一產品歸誰所有,其他人要獲得該產品就必須要用貨幣來購買。如果權益界限不明確,或者法律上是明確的,但事實上無相應的措施保證,其權益得不到確認,那麼,其他人也就可能無償從該產品上獲利。在這種情況下,該產品權益就不可能全部屬於其生產者而成為外部效應。 第三 政府缺少相應的措施或措施不力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各個企業都是以經濟利益最大化為目標的,如果沒有有利的外部制約措施,各企業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很自然會想起模仿他人產品,或者把污染問題由企業轉嫁給社會。因此,政府必須採取有效措施,以控制外部不經濟的出現。 編輯本段外部效應內部化優化城市交通結構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我國大城市人口急劇膨脹,交通需求迅速增長,城市交通問題日益突出。在正確認識大城市中各種客運方式外部成本及效益的基礎上,提出將外部效應內部化的措施,將有利於構築公平合理的大城市客運交通結構,從而解決困擾大城市發展 編輯本段經濟學中的外部效應 在正常情況下,個人或廠商承擔其市場上的行為的全部後果。但現實經濟生活中,個人或廠商的行為直接影響到他人,或給他人帶來收益或損害,卻沒有給予支付或得到補償的現象卻普遍存在。經濟學稱此類現象為外部性或外部效應。外部性對經濟效率有重要的影響。 一、外部效應的分類 外部性可區分為正外部性和負外部性兩類。正外部性,即未被市場交易所體現的額外收益。教育、研發、扶貧、環境保護、自然保護、養蜂和經營果園等是具有正外部性的典型。 負外部性,即未被市場交易所體現的額外成本。不遵守交通秩序,在公共休息、學習或工作場所製造雜訊,不遵守公共衛生,不愛護公共設施(如踐踏花園、草地),環境污染,過度開發自然資源(如過度放牧、竭澤而漁、大規模砍伐森林)等是具有負外部性的典型。 二、正外部性與供給不足 當存在外部性時,市場對商品的配置是缺乏效率的。具有正外部性的產品,市場供給不足。因為個人或廠商在決定生產多少時,只考慮自己獲得的收益,而不考慮是否會給別人帶來好處。這樣,具有正外部性的產品生產,其私人收益就低於社會收益,從而由私人邊際收益和邊際成本決定的私人最優產量(市場供給)就低於由社會邊際收益和邊際成本決定的社會最優產量。 三、負外部性與過量供給 與市場對於具有正外部性的產品供給不足相反,市場對於具有負外部性的產品供給過量。因為生產者在決定生產多少時只考慮自己實際面對的成本(privatecost,私人成本),不考慮給別人造成的成本(損害)。這樣,具有負外部性的產品生產,其私人成本就低於社會成本(socialcost,經濟中所有個人所承擔的成本),從而由私人邊際成本和邊際收益決定的私人最優產量(市場供給)就高於由社會邊際成本和邊際收益決定的社會最優產量。 外部效應 1,外部效應的含義(布坎南) 如果一方(一個家庭或一個企業)的活動影響到另一方的效用或生產可能性而沒有定價,那麼就可以說存在著外部效應. 如果用效用函數來說明外部性,則為: UA=UA(x1,x2,x3,…,xn,y1) 即一個人A的效用,不僅受其控制的活動x1,x2,x3,…,xn的影響,而且受到其他活動Y1的影響. 2,外部效應的分類 按外部影響的"好與壞",分為正的外部效應和負的外部效應. 正的外部效應也稱外部效益或外部經濟.指對交易雙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帶來的未在價格中得到反映的經濟效益. 負的外部效應也稱外部成本或外部不經濟,指的是對交易雙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帶來的未有價格中得以反映的成本費用. 按影響的范圍分,外部性分為消費外部性和生產外部性. 消費外部性指一個消費者直接影響了另一個經濟行為人生產或消費的可能性. 生產外部性指廠商的生產影響了其他人的福利 外部效應大致有下述八種排列: (1)消費活動產生正的消費外部效應——某一居民或家庭因其他居民或家庭的消費活動而受益。 (2)消費活動產生正的生產外部效應——某一企業因某一居民或家庭的消費活動而受益。 (3)消費活動產生負的消費外部效應——某一居民或家庭因其他居民或家庭的消費活動而受損。 (4)消費活動產生負的生產外部效應——某一企業因某一居民或家庭的消費活動而受損。 (5)生產活動產生正的消費外部效應——某一居民或家庭因某一企業的生產活動而受益。 (6)生產活動產生正的生產外部效應——某一企業因其他企業的生產活動而受益。 (7)生產活動產生負的消費外部效應——某一居民或家庭因某一企業的生產活動而受損。 (8)生產活動產生負的生產外部效應——某一企業因其他企業的 生產活動而受損。

『捌』 列舉一例消費活動產生的消費外部效應現象

比如對大米的消費增加
接著就開始大米漲價
就有可能導致一些農民明年加大產量
農民對化肥之類的需求量增加
不小心明年產量太多
就又有可能造成米的價格下滑
就早晨農民損失慘重了
是這樣子舉例嗎

『玖』 政府經濟學 政府採取征稅或罰款矯正外部效應的思路是什麼

在存在外部成本情況下,政府向有關企業或個人可以徵收相當於他所造成的邊際外部成本(損害)的罰款或稅收,這樣外部成本就內部化了.(庇古稅)

在完全競爭條件下,市場配置資源能夠達到帕累托最優。然而,在存在外部效應的情況下,經濟行為人對自己造成的外部影響既不用支付費用,也不能獲得收益,從而導致整個社會的資源配置達不到帕累托最優狀態。

我們以外部不經濟的情形為例。假定某一經濟行為人採取某項活動的私人成本和社會成本分別為CP和CS。根據假定,有CP<CS。

再假定該個體採取該行動能得到的私人利益為VP,且有CP<VP<CS。那麼,個人採取該行為將獲得正利潤(VP-CP>0)。而社會獲得的將是凈損失(VP-CS<0)。理性的個人將繼續該行為,但卻給社會帶來不利,帕累托最優狀態沒有實現。具體來說,在存在外部不經濟的情況下,由於私人不必為此付費,私人活動的水平常常要高於社會所要求的最優水平,或者說私人產出過度。

在上面的例子中,如果個人不採取該行為,那麼他放棄的利益為(VP-CP),但社會因此而避免的損失則為(CS-CP),而(CS-CP)>(VP-CP)。也就是說,個人的較小損失能夠換來社會的較大「福利"

廠商的均衡產量應該是私人邊際成本曲線MC與邊際收益曲線MR的交點E1所表示的產量OQ1,但如果廠商要支付全部社會成本,那麼廠商的均衡點將是社會邊際成本曲線MSC與邊際收益曲線MR的交點E2,相應的均衡產量為OQ2。可見,如果廠商不要承擔全部社會成本(如承擔污染處理費用),那麼該廠商提供的產品將比應有的供給多,結果是造成該產品生產規模過多,資源配置低效。

同理可以分析外部經濟的情形。一般而言,在存在外部經濟的情況下,私人活動的水平常常低於社會所要求的最優水平。

閱讀全文

與政府經濟學消費的外部效應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