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經濟學,,, 高級品 低等品 必須品 吉芬商品,分別是啥意思啊
經濟學中很多名詞是翻譯過來的。因此一個詞可能會有多個名字。
你說的高級品與低專等品 我覺得對應的就屬是正常商品與低檔商品。
收入增加導致對其的需求增加,稱其正常商品
收入增加導致對其的需求減少,稱其低檔商品
像糧食之類的商品就是必須品。
價格下降導致需求減少,就是吉芬商品。
㈡ 請問,誰能列舉一些經濟學名詞及其解釋,如:蝴蝶效應,馬太效應等
Okun』s law 奧肯法則 由奧肯發現的周期波動中的GDP和失業之間的經驗關系。這一法則指出,當實際GDP相對於潛在GDP下降2%時,失業率上升大約 1%。(較早估計的比率是 3:1)。
Oligopoly 寡頭 不完全競爭的一種。在這種情形中,一個行業為少數幾個供給者所支配。
Open economy 開放經濟 一種經濟體系,它與其他國家進行商品和資本的國際貿易活動(即進日和出口人而一個封閉經濟(closed economy)則是沒有進出口的經濟。
Open-economy multiplier 開放經濟乘數 在一個開放經濟中,漏出的收人既流向儲蓄也流向進口。因此,投資或政府支出的開放經濟乘數由下式可求:開放經濟乘數式中MPS—邊際儲蓄傾向,MPm—邊際進口傾向。
Open-market operations 公開市場業務 為影響銀行准備金、貨幣供給和利率,中央銀行所進行的買賣政府債券的活動。買入證券時,中央銀行所支付出去的貨幣,會增加商業銀行的准備金,從而導致貨幣供給擴大。而賣出證券時,貨幣供給就被減縮。
Opportunity cost 機會成本 經濟品的次優(next-best)使用(或機會)價值,或曰所犧牲掉的可供選擇的其他用途的價值。比如說,用來開采一噸煤的投入,其可供選擇的最佳使用是生產10蒲式耳的小麥。那麼一噸煤的機會成本就是10蒲式耳的小麥。這些小麥能被生產出來但實際上卻沒有生產。機會成本對於評價非市場性商品諸如環境衛生和安全等十分有用。
Ordinal utility 序數效用 需求理論所用的一種無標度(dimensionless)的效用衡量方法。序數效用可以表明個人在A與B中更偏好A,但不能表明他究竟偏好多少。也即,任何兩組商品都可以相對排序,但絕對差異無法衡量。這與基數效用(有標度的效用)概念不同,基數效用有時用於風險行為分析。基數效用的一個例子是:我們說某物質在100克時比它在50克時熱兩倍。
Other things constant 其他因素不變 一個短語,有時寫為「ceteris paribus。表示:被觀察的那個因素發生變化,而其他因素依舊或固定不變。例如,一個向下傾斜的需求曲線表示,在其他因素(如收入)保持不變的情況下,隨著價格的上升,需求量會下降。
Outputs 產出 用於消費或進一步加工生產的各種有用的商品和服務。
P
Paradox of thrift 節約體論 一個最早由約翰·梅納德·凱恩斯提出的原則。即一個社會增加其儲蓄的企圖,可能導致其實際儲蓄數量的減少。
Paradox of value 價值悖論 這樣一種悖論:許多生活必需品(如水)的「市場」價值很低,而許多奢侈品(如鑽石)「使用」價值很小,但市場價格很高。這一悖論由以下事實解釋:價格不反映一件商品的總效用,而是反映它的邊際效用。
Pareto efficiency(or Pareto optimality) 帕累托效率(或帕累托最優) 見配置效率(allocative effciency)。
Partial-equilibrium analysis 局部均衡分析 一種分析方法。在某些因素不變(如忽略收入變化)的前提條件下,分析各種變數對單個市場的影響。
Partnership 合夥制 兩人或多人共同經營的非公司形式的企業,不像公司那樣只承擔有限的責任。
Patent 專利 一種賦予發明者的排他性權利,可以在一定時期內(如美國為20年)控制其發明的使用權。專利造成暫時壟斷,作為對發明活動的酬報。像其他知識產權一樣,專利是促進個人或小企業進行發明的一種手段。
Payoff table 支付矩陣 博弈論中,用來描述兩個人或多個參與人的策略和支付的矩陣。不同參與人的利潤或效用就是支付。
Payoffs 支付 見支付矩陣(payoff table)。
Perfect competition 完全競爭 參見完全競爭(competition, perfect)。
Personal income 個人收入 衡量稅收抵扣前收入的一個指標,確切地說,等於可支配個人收入加上凈稅收。
Personal saving 個人儲蓄 收人中沒有被消費的部分,換言之,是個人可支配收入與消費之間的差額。
Personal savings rate 個人儲蓄率 以百分比形式表示的個人儲蓄與個人可支配收入的比率。
Phillips curve 菲利普斯曲線 由A·W·菲利普斯首先提出的一種幾何圖形,顯示的是失業與通貨膨脹的替代關系。在現代主流宏觀經濟學中,向下傾斜的「替代性」的菲利普斯曲線一般只在短期中成立。在長期中,通常認為菲利普斯曲線是垂直的,而且對應於最低可持續失業水平。
Policy ineffectiveness theorem 政策無效性定理 一個定理,認為在理性預期、價格工資靈活的情況下,被預期到的政府貨幣或財政政策實際上不能影響實際產出或失業。
Portfolio theory 投資組合理論 一種經濟投資理論,討論理性投資者如何將自己的資本分配在不同的金融資產中——也就是說,他們怎樣將其資本「組合」成一種最佳搭配狀態。
Positive economics 實證經濟學 參見規范經濟學與實證經濟學(normative vs. positive economics)。
Post hoc fallacy 後此謬誤 來自拉丁語「post hoe,ergo propter hoc」,意為在這個之後發生,所以是因為這個」。如果這樣推理:「因為A先於B,所以A引起B」,那麼,就會發生這種謬誤。
Potential GDP 潛在GDP 高就業的GDP,或更精確地說,在既定的技術狀況和人口規模條件下可以達到的且不致加速通貨膨脹的最高水平的GDP。現今一般認為:它是那個與最低可持續失業率相應的產出水平的等價物。
Potential output 潛在產出 與潛在GDP(potential GDP)同義。
Poverty 貧困 今天,美國政府將「貧困線」定義為可維持最低限度生活的收入水平。
PPF 見生產可能性邊界(proction-possibility frontier)
Present value(of an asset) (資產的)現值 在一段時間內能帶來一系列收入的資產的當前價值。估價這一系列的收人需要將每一部分收入折現。折現是用折現率(也即一種利率)對未來的收入加以折算。
Price-elastic demand 有價格彈性的需求(或有彈性的需求) 需求價格彈性的絕對值超過1的情況。這時,需求量變化的百分比大於價格變化的百分比。另外,有彈性的需求意味著:當價格下降時,由於需求量增加得非常之大,以至於總收益(價格*數量)會上升(參見非價格彈性的需求)。
Price-elasticity of demand 需求的價格彈性 表示需求量對價格變動反應程度的指標。彈性系數(需求的價格彈性系數=Ep)等於需求量變動百分比除以價格變動的百分比。具體計算百分比時,分子取新老需求量的平均數,分母取新老價格的平均數,不計負號。參見有價格彈性的需求、非價格彈性的需求和單位彈性的需求。
Price elasticity of supply 供給的價格彈性 在概念上與需求的價格彈性相似,只不過它衡量的是供給對價格變動的反應,更精確地說,供給的價格彈性是供給量變化的百分比除以價格變動的百分比。供給彈性在完全競爭條件下最為有用。
Price flexibility 價格靈活性 「拍賣」市場上(如許多原料商品和股票市場)的價格行為。在這些場合,價格對供給或需求的變動立即作出反應。(對照管理價格)
Price index 價格指數 表示在給定的時段里,一組商品的平均價格如何變化的一種指數。在計算平均數時,不同商品的價格一般要根據其經濟重要性作加權處理。(例如在計算消費者價格指數時,加權的依據就是每種商品在總消費支出中所佔的份額)。
Price-inelastic demand 無價格彈性的需求(或無彈性的需求) 需求價格彈性絕對值小於1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當價格下降時,總收益下降;當價格上升時總收益上升。無價格彈性的需求的一個極端是完全無價格彈性的需求,這意味著當價格上升或下降時,需求量完全沒有變化。(參見有價格彈性的需求和單位彈性的需求)。
Private goods 私人品 見公共品(public goods)。
Procer price index 生產者價格指數 大量批發銷售的商品(如鋼、小麥以及石油)的價格指數。
Proct, average 平均產品 見平均產品(average proct)。
Proct differentiation 產品差別 類似商品之間存在著的使它們不至於成為完全替代品的因素。如,因位置差別使得在不同地點出售的同型號的汽油成為不完全的替代品。具有產品差別的企業面對的是向下傾斜的需求曲線,而不是完全競爭情況下的那種水平的需求曲線。
Proct,marginal 邊際產品 見邊際產品(Marginal proct)。
Proction function 生產函數 在技術水平既定條件下確定某一組要素投入所能帶來的最大產出的關系式(或數學函數)。它用於某個企業,或作為總生產函數用於整體經濟。
Proction-possibility frontier(PPF) 生產可能性邊界 一種幾何圖形,顯示一個經濟所能生產的商品的各種組合。通常簡化地選擇兩種商品:大炮和黃油。PPF外部的點(其右上部)的產品組合不可能得到,而PPF內部的點則缺乏效率,因為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這或者是因為資源使用不當,或者是所用的生產技術已經過時。
Proctivity 生產率 用來表示產出與投入比率的術語(總產出除以勞動投入是勞動生產率)。如果相同數量的投入生產了更多的產出,則生產率就增長了。勞動生產率的增長是由於技術進步、勞動技能的改善和資本深化。
Proctivity growth 生產率增長 從一個時期到另一個時期生產率增長的速率。例如,如果勞動生產率指數1990年為100,而1991年為101.7,則1990年到1991年生產率增長為每年1.7%。
Proctivity of capital, net 凈資本生產率 參見收益率(rate of return)。
Proctivity slowdown 生產率減速 大約在1973年左右,美國發生了勞動生產率增長的急劇滑坡。
Profit 利潤 (l)在會計學中,是指所售商品的總收人減去合理確定的成本(參見收益表)。(2)在經濟理論中,是指總收入與生產這些商品所用資源的全部機會成本之間的差額。
Profit-and-loss statement 損益表報告書 參見收益表。
Progressive, proportional, and regressive taxes 累進稅、比例稅和累退稅 累進稅對富人征稅較重,累退稅正好相反。更精確地說,一種稅,如果對高收入者的平均稅率(即稅收除以收人)較高,它就是累進稅。如果收入越高的人平均稅率越低,就是累退稅。如果對各種收入水平的平均稅率都相同,就是比例稅。
Property rights 產權 產權定義為個人或企業在市場經濟中佔有。買賣、使用資本品和其他財產的能力。
Proportional tax 比例稅 參見累進稅、比例稅和累退稅。
Proprietorship indivial 個人業主制企業 由私人所有並經營的企業。
Protectionism 保護主義 一國所採用的目的在於保護國內產業,防止進口品競爭的各種政策(最普通的是對進口徵收關稅和實行配額管理)。
Public choice 公共選擇 也稱為公共選擇理論(public-choice theory)。研究政府作出選擇和指導經濟的方式的經濟學和政治學的結合部。這一理論有不同於市場理論之處,它強調政治家的「選票最大化」行為這個因素,而這與企業的「利潤最大化」形成對比。
Public debt 公共債務 見政府債務(government debt)。
Public good 公共品 指這樣一種商品,其效用不可分割地影響整個公眾,而不管其中任何個人是否願意消費。例如,一項根除天花的保健措施對所有人都起了保護作用,而決不只是那些付錢接種疫苗的人。而私人品,如麵包,如果被一個人消費,就不可能被另外的人消費。
Pure economic rent 純經濟租金 見經濟租金(rent,economic)。
㈢ 經濟學中劣等品怎樣理解
劣等品(inferior good)是指來需求量隨源收入變化而發生反方向變化,收入增加其需求量反而減少的商品。在人們收入提高之後,就減少許多低檔生活必需品,轉而消費較高品質的物品,導致低檔生活必需品需求減少,其價格下降。
對於正常物品來說,替代效應與價格成反方向的變動,收入效應也與價格成反方向的變動,在它們的共同作用下,總效用必定與價格成反方向的變動,正因為如此,正常物品的需求曲線是向右下方傾斜的。
(3)次等品經濟學擴展閱讀
物品的優和劣是相對的,所有商品都是劣等品是不可能的。都是劣等品等於沒有劣等品。劣等品和低檔品不是一個概念。低檔品是效用大於零的最低一檔商品。劣等品是效用小於零的廢次品。
經濟學核心規律是由經濟活動中最深層次的本質展開來的經濟活動的內在必然聯系,決定支配經濟活動中其他層次的規律。經濟發展是價值的發展不是金錢的增長。
經濟是價值的創造、轉化與實現;人類經濟活動就是創造、轉化、實現價值,滿足人類物質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動,價值規律而非價格規律是經濟學的核心規律。
㈣ 經濟學中正常品與低檔品有什麼區別
一、指代不同
1、正來常源品:需求量隨消費者的實際收入上升而增加的商品稱為正常商品。
2、低檔品:當人們實際收入增加時,反而減少對其消費需求量,以較高檔次商品將其替代的那一類商品。
二、特性不同
1、正常品:在其他因素不改變的情況下,如果當消費者收入增加時,消費者想更多的購買一種物品。
2、低檔品:因不同人而異,因同一人的不同時期而異。「低檔」是相對而言的。對不同收入的人來說,其商品的檔次會有所變化。
三、劃分依據不同
1、正常品:在收入增加的前提下,消費者如果想更多的購買一種物品,那麼這種商品被稱為正常商品
2、低檔品:消費者如果想更少的購買一種物品,那麼這種物品被稱為低檔物品。
㈤ 經濟學是什麼意思
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規律即價值的創造、轉化、實現的規律——經濟發展規律的理論,分為政治經濟學與科學經濟學兩大類型。
政治經濟學根據所代表的階級的利益為了突出某個階級在經濟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自發從某個側面研究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科學經濟學自覺從整體上研究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對稱經濟學就是科學經濟學。
經濟學的核心是經濟規律;在對稱經濟學看來,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只是經濟規律的展開和具體表現,經濟學的對象應該是資源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後面的經濟規律與經濟本質,而不是停留在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層面。停留在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層面的,是政治經濟學而不是科學的經濟學。
(5)次等品經濟學擴展閱讀:
中國經濟學是中國人根據中華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對稱邏輯思維方式創立的具有高度原創性的新的經濟學範式,在理論基礎、體系結構、實踐功能方面同現有的西方經濟學流派有本質的不同;既反映人類一般經濟規律、又反映中國經濟特殊規律,能有效解釋中國經濟現象、指導中國經濟發展、成為中國建立完善的市場經濟體系理論基礎的經濟學理論體系。
在全球化時代,中國經濟學應是西方經濟學合乎邏輯的發展,是對後者的相容和超越;中國經濟學代替西方經濟學成為人類經濟學的主流,是通過空間交替展示時間之矢的人類經濟思想發展的自然歷史過程。中國經濟學是東方經濟學的代表,也是東方經濟學的典型形態。
中國經濟學是範式概念,而不僅僅是地域概念,對稱、非線性、復雜系統論是中國經濟學範式的基本特徵。中國經濟學範式就是對稱經濟學範式。
改革開放以前在中國推行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或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改革開放以後在中國流行的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等都不是中國經濟學;僅僅提出建構中國經濟學的設想,而沒有形成中國經濟學範式和體現中國經濟學範式的經濟學體系,也不是中國經濟學。
㈥ 急求幾個經濟學概念!在線等待!
1. 什麼是行為經濟學?基本觀點有哪些?
行為經濟學又稱為「心理學的經濟學」或「心理學和經濟學」,就是在心理學的基礎上研究經濟行為和經濟現象的經濟學分支學科,其核心觀點如下:對經濟行為的研究必須建立在現實的心理特徵基礎上,而不能建立在抽象的行為假設基礎上;從心理特徵看,當事人是有限理性的,依靠心智賬戶、啟發式代表性程序進行決策,關心相對損益,並常常有框架效應等;當事人在決策時偏好不是外生給定的,而是內生於當事人的決策過程中,不僅可能出現偏好逆轉,而且會出現時間不一致等;當事人的這些決策模式和行為特徵通過經濟變數反映出來,結果市場有效性不再成立,各種經濟政策需要重新考慮。從這些基本觀點看,行為經濟學似乎是對新古典經濟學的反叛。
---------------------------------
2. 試簡要說明行為經濟學的硬核和保護體?
行為經濟學強調當事人認知能力的局限和偏好的內生性,強調決策作為一個學習過程的動態變化,這種對人的基本假定構成了其與新古典經濟學不同的硬核。盡管行為經濟學堅持主觀價值論,堅持理性假定,但通過對理性經濟人本身的挑戰,並通過利用心理學構造自己的行為基礎,導致行為經濟學逐漸成為一個獨立的派別出現在當代經濟學的叢林。我們可以把行為經濟學和新古典經濟學的硬核進行對比,
類別硬核保護帶研究方法
新古典經濟學理性經濟人假定;偏好和稟賦分布外生;主觀價值論;交易關系為中心等均衡;邊際效用或產量遞減;要素和產品自由流動;要素和產品同質;價格接受者等方法論個體主義;邊際分析方法;靜態和比較靜態分析為主;線性規劃和動態規劃
行為經濟學有限理性當事人假定;可能追求利他行為和非理性行為;偏好和稟賦內生;學習過程;主觀價值論等非均衡;非線性效用函數;要素和產品異質;隨機性;路徑依賴;現實市場和組織;有限套利等方法論個體主義;演化分析;非線性規劃;實驗和微觀計量為主
從表一可以看出,通過假定有限理性和偏好、稟賦內生化,即使在主觀價值論下,行為經濟學仍然表現出和新古典經濟學非常不同的理論硬核:首先,行為經濟學徹底改變了新古典經濟學中靜止的理想化的理性經濟人假定,代之以演化的有限理性的現實當事人假定,通過假定的改變,行為經濟學家眼中的當事人不再僅僅自利,人們會考慮利他,也可能沖動,採取非理性行為等;在行為經濟學中,偏好的內生和演化帶來了異常行為及其相伴隨的學習過程,按照阿克洛夫的說法,這會導致近似理性,或學習中的理性。在這些基本假定的指導下,行為經濟學從選擇及相應的決策行為出發分析問題,這種分析能夠單一針對某種具體行動,比如消費,也可同時分析某幾個行動,比如消費和生產。而新古典經濟學只能從交易出發來分析問題。其次,硬核的差異也會反映到保護帶上,行為經濟學不再需要假定要素產品同質,也不再需要假定市場充分流動或充分套利,有限理性的當事人本就不同,面臨復雜環境不可能實現完美套利,也就不可能獲得一種線性效用函數關系。在行為經濟學家看來,決策過程中可能出現路徑依賴,可能出現隨機選擇,而不像新古典經濟學那樣假定均衡存在。
按照拉卡托斯等人的科學哲學觀,硬核和保護帶構成了科學研究相互區別的綱領。行為經濟學的硬核和保護帶都和新古典經濟學不同,就產生了一種特定的研究綱領,並且這種研究綱領會反映到研究方法上。為了研究貫徹上述研究綱領,行為經濟學家需要尋找恰當的方法及方法論來理解現實的當事人的行為的心理基礎。心理學在20世紀中葉的發展給經濟行為的研究帶來了契機。一些心理學家和經濟學家開始在實驗室中測試實驗對象的動機、環境特徵和行為之間的相互關系,以此來揭示當事人決策的規律。這些學者對新古典經濟學把心理學和當事人決策行為人為割裂非常不滿,於是從重復檢驗新古典經濟學理性經濟人所需的各項假定入手,逐步反駁其理論硬核。這種早期的實驗研究給經濟學帶來了很大的沖擊,但行為經濟學自身也很脆弱,因為實驗數據能否在統計上顯著反映總體的特徵是存在爭議的,並且實驗數據也很容易被實驗者操縱。藉助於麥克法登等人對微觀計量經濟學技術的發展,以及各種計算機模擬和計算技術的出現,行為經濟學家開始藉助新的工具來研究行為問題,比如採用市場數據研究金融市場上當事人的行為;採用場分析(fielddata)研究特定類別當事人的經濟行為等。
-------------------------------------------
3. 什麼是決策?決策類型有哪些?
什麼是決策
「決策」一詞的英語表述為Decision-making,意思就是作出決定或選擇。時至今日,對決策概念的界定不下上百種,但仍未形成統一的看法,諸多界定歸納起來,基本有以下三種理解: 一是把決策看作是一個包括提出問題、確立目標、設計和選擇方案的過程。這是廣義的理解。二是把決策看作是從幾種備選的行動方案中作出最終抉擇,是決策者的拍板定案。這是狹義的理解。三是認為決策是對不確定條件下發生的偶發事件所做的處理決定。這類事件既無先例,又沒有可遵循的規律,做出選擇要冒一定的風險。也就是說,只有冒一定的風險的選擇才是決策。這是對決策概念最狹義的理解。以上對決策概念的解釋是從不同的角度作出的,要科學地理解決策概念,有必要考察決策專家西蒙在決策理論中對決策內涵的看法。
二)決策類型
由於企業活動非常復雜,因而,管理者的決策也多種多樣。不同的分類方法,具有不同的決策類型。
1.按決策的作用分類
(1)戰略決策。是指有關企業的發展方向的重大全局決策,由高層管理人員作出。
(2)管理決策。為保證企業總體戰略目標的實現而解決局部問題的重要決策,由中層管理人員作出。
(3)業務決策。是指基層管理人員為解決日常工作和作業任務中的問題所作的決策。
2.按決策的性質分類
(1)程序化決策。即有關常規的、反復發生的問題的決策。
(2)非程序化決策。是指偶然發生的或首次出現而又較為重要的非重要復性決策。
3.按決策的問題的條件分類
(1)確定性決策。是指可供選擇的方案中只有一種自然狀態時的決策。即決策的條件是確定的。
(2)風險型決策。是指可供選擇的方案中,存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自然狀態,但每種自然狀態所發生概率的大小是可以估計的。
(3)不確定型決策。指在可供選擇的方案中存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自然狀態,而且,這些自然狀態所發生的概率是無法估計的。
-------------------------------------
寫不下了,以下從簡
寫不下了,以下從簡
寫不下了,以下從簡
4 什麼是不確定型決策?簡要說明其決策的類型和原理?
http://info.ceo.hc360.com/2005/11/04082418631.shtml
--------------------------------
5. 什麼是風險型決策?簡要說明其決策准則的類型和原理?
http://cache..com/c?word=%B7%E7%CF%D5%3B%D0%CD%3B%BE%F6%B2%DF&url=http%3A//www%2Efjtu%2Ecom%2Ecn/fjnu/courseware/0431/course/%5Fsource/web/lesson/char11/j3%2Ehtm&b=0&a=19&user=
---------------------
6. 什麼是效用?試說明效用理論的類型和原理
效用(英文: Utility),在香港被譯為功用,是經濟學中最常用的概念之一。一般而言,效用是指對於消費者通過消費或者享受閑暇等使自己的需求、慾望等得到的滿足的一個度量。
效用理論
www.jjxj.com.cn/news_detail.jsp?keyno=5971
----------------------------------
7. 什麼是效用曲線?試簡要說明效用曲線的類型和原理?
無差異曲線,可能性曲線等等
http://www..com/s?wd=%D0%A7%D3%C3%C7%FA%CF%DF%C0%E0%D0%CD&cl=3
----------------------
8. 試簡要說明新古典經濟學選擇理論的弱點?
新古典經濟學的選擇理論有兩個致命弱點:一是它假定程序不變,即不同期望的偏好獨立於判斷和評價偏好的方法和程序;二是假定描述不變,即不同期望的偏好純粹是相應期望後果的概率分布的函數,不依賴對這些給定分布的描述。但是,卡尼曼和特維斯基等人經過廣泛的實驗研究發現,決策程序以及決策對象或環境的描述本身的確影響到當事人的偏好,偏好既不滿足完備性假定,也不滿足傳遞性假定,比如當事人決策時出現損失厭惡、框架效應、偏好逆轉、後悔厭惡、過度信心、從眾、攀比、炫耀、成癮等等。
㈦ 請幫忙舉出 經濟學中劣質品的例子。
學校食堂的飯就是,富學生不會去吃,窮學生不得不吃;
學校門口理發店的服務,窮內學生要理發只能容去那裡,富學生不屑一顧;
學校超市裡的麵包,窮學生要買只能買那個,富學生同樣不屑一顧;
火車也是,富人會坐飛機,動車、卧鋪或者豪華大巴次之,而窮人只是:火車(特別是對學生,為那個折扣);
例子太多了,體驗過了就會知道
㈧ 經濟學三大定律
人們在社會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過程中的活動,表現為各種經濟現象。各種經濟現象的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就是經濟規律。公認的經濟學十大定律有:蝴蝶效應、青蛙現象、鱷魚法則、鯰魚效應、羊群效應、刺蝟法則、手錶定律、破窗效應、二八定律、木桶效應。
1、蝴蝶效應
▲
上個世紀70年代,美國一個名叫洛倫茲的氣象學家在解釋空氣系統理論時說,亞馬遜雨林一隻蝴蝶翅膀偶爾振動,也許兩周後就會引起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
蝴蝶效應是說,初始條件十分微小的變化經過不斷放大,對其未來狀態會造成極其巨大的差別。有些小事可以糊塗,有些小事如經系統放大,則對一個組織、一個國家來說是很重要的,就不能糊塗。
2、青蛙現象
▲
把一隻青蛙直接放進熱水鍋里,由於它對不良環境的反應十分敏感,就會迅速跳出鍋外。如果把一個青蛙放進冷水鍋里,慢慢地加溫,青蛙並不會立即跳出鍋外。水溫逐漸提高的最終結局是青蛙被煮死了,因為等水溫高到青蛙無法忍受時,它已經來不及、或者說是沒有能力跳出鍋外了。
青蛙現象告訴我們,一些突變事件,往往容易引起人們的警覺;而易致人於死地的,卻是在自我感覺良好的情況下,對實際情況的逐漸惡化,沒有清醒的察覺。
3、鱷魚法則
▲
其原意是,假定一隻鱷魚咬住你的腳,如果你試圖用手去掙脫你的腳,鱷魚便會同時咬住你的腳與手。你愈掙扎,就被咬住得越多。所以,萬一鱷魚咬住你的腳,你唯一的辦法就是犧牲一隻腳。
譬如在股市中,鱷魚法則就是:當你發現自己的交易背離了市場的方向,必須立即止損,不得有任何延誤,不得存有任何僥幸。
4、鯰魚效應
▲
以前,沙丁魚在運輸過程中成活率很低。後有人發現,若在沙丁魚中放一條鯰魚,情況卻有所改觀,成活率會大大提高。這是何故呢?
原來鯰魚在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後,就會「性情急躁」,四處亂游,這對於大量好靜的沙丁魚來說,無疑起到了攪拌作用;而沙丁魚發現多了這樣一個「異已分子」,自然也很緊張,加速游動。這樣沙丁魚缺氧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魚也就不會死了。
鯰魚效應,鯰魚在攪動小魚生存環境的同時,也激活了小魚的求生能力 。鯰魚效應是採取一種手段或措施,刺激一些企業活躍起來投入到市場中積極參與競爭,從而激活市場中的同行業企業。其實質是一種負激勵,是激活員工隊伍之奧秘。
5、羊群效應
▲
頭羊往哪裡走,後面的羊就跟著往哪裡走,也稱「從眾效應」。
羊群效應最早是股票投資中的一個術語,主要是指投資者在交易過程中存在學習與模仿現象,「有樣學樣」,盲目效仿別人,從而導致他們在某段時期內買賣相同的股票。
6、刺蝟法則
▲
兩只睏倦的刺蝟,由於寒冷而擁在一起。可因為各自身上都長著刺,於是它們離開了一段距離,但又冷得受不了,於是又想湊到一起。幾經折騰,兩只刺蝟終於找到一個合適的距離:既能互相獲得對方的溫暖而又不至於被扎。
刺蝟法則主要是指人際交往中的「心理距離效應」。
7、手錶定律
▲
手錶定律是指一個人有一隻表時,可以知道現在是幾點鍾;而當他同時擁有兩只時卻無法確定。兩只表並不能告訴一個人更准確的時間,反而會使看錶的人失去對准確時間的信心。
手錶定律在企業管理方面給我們一種非常直觀的啟發,就是對同一個人或同一個組織不能同時採用兩種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時設置兩個不同的目標,甚至每一個人不能由兩個人來同時指揮,否則將使這個企業或者個人無所適從。
8、破窗效應
▲
一個房子如果窗戶破了,沒有人去修補,隔不久,其它的窗戶也會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牆,如果出現一些塗鴉沒有被清洗掉,很快的,牆上就布滿了亂七八糟、不堪入目的東西;一個很乾凈的地方,人們不好意思丟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現之後,人就會毫不猶疑地拋,絲毫不覺羞愧。
任何一種不良現象的存在,都在傳遞著一種信息,這種信息會導致不良現象的無限擴展,同時必須高度警覺那些看起來是偶然的、個別的、輕微的「過錯」,如果對這種行為不聞不問、熟視無睹、反應遲鈍或糾正不力,就會縱容更多的人「去打爛更多的窗戶玻璃」,就極有可能演變成「千里之堤,潰於蟻穴」的惡果。
9、二八定律
▲
19世紀末20世紀初義大利的經濟學家巴萊多認為,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佔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餘80%盡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社會約80%的財富集中在20%的人手裡,而80%的人只擁有20%的社會財富。這種統計的不平衡性在社會、經濟及生活中無處不在,這就是二八法則。
二八法則告訴我們,不要平均地分析、處理和看待問題,企業經營和管理中要抓住關鍵的少數;要找出那些能給企業帶來80%利潤、總量卻僅佔20%的關鍵客戶,加強服務,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企業領導人要對工作認真分類分析,要把主要精力花在解決主要問題、抓主要項目上。
10、木桶效應
▲
一隻水桶能裝多少水取決於它最短的那塊木板 。一隻木桶想盛滿水,必須每塊木板都一樣平齊且無破損,如果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塊不齊或者某塊木板下面有破洞,這只桶就無法盛滿水。
一隻木桶能盛多少水,並不取決於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也可稱為短板效應。任何一個組織,可能面臨的一個共同問題,即構成組織的各個部分往往是優劣不齊的,而劣勢部分往往決定整個組織的水平 。 因此,整個社會與我們每個人都應思考一下自己的「短板」,並盡早補足它。
㈨ 請問在經濟學里所說的:資本品和消費品是什麼意思
資本品
定義:
一般資本品是指企業用於生產的機器設備,即固定資本。例如,車床是一種資本品。
資本品是對銀行正常經營和業務發展具有特殊用途的經濟資源,這種資源在金融外部性問題作用下被賦予特別重要的意義。由於我國國有銀行特有的公有金融產權形式,這種經濟資源的重要性異化為對資本品的過度需求,並呈現以資本品重復、分散與低效為特徵的超常增長,給銀行可持續發展帶來一系列不良影響。資本品主要涉及鋼鐵、石化、有色金屬等行業,該類行業受消費、投資需求以及宏觀經濟調控影響較大,並往往呈現出較強的周期性。
互補性:
資本品的互補性是現代奧地利經濟學企業理論的一個重要構成部分,也是該學派提出的「跨時互補性」概念的基礎。在企業內部,資本品的互補性是以專用性為基礎的,兩者同時出現並彼此不可分割。專用性是指每一種資本品都有其特定的功能。而互補性則是指在某一具體的生產過程中,具有不同功能的資本品在生產的不同階段相互配合、補充,完成生產活動。資本品的這種互補性並非天然就有,只有當它們被整合到某一具體的生產過程中,並相互作用時才會出現。資本品的互補性反映了在生產鏈的不同節點上特定資本的相互依賴性;同時,它也必須與企業家制訂的生產計劃相適應。按照拉赫曼的觀點,企業家的職責就是決定企業應該擁有什麼樣的資本資源,並決定其具體形式。由企業決定的生產過程,其目的在於最大限度地使用這些具有互補性的資本品。
由於資本品是跨期使用的,因此,企業家在上期選擇的最優資本組合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環境的變化日後變得不再最優。未預期到的變化提供了資本使用的新機會, 並使轉換先前的最優用途成為可能。資本品的互補性和替代性均體現了企業決策者的主觀過程:互補性指的是在不同企業內部執行的計劃給每一種資本品安排的角色,而替代性則反映當預期失誤時必須對生產結構進行的調整或資本品的角色互換。資本過程將由流動性最強的貨幣變成流動性差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和機器設備,因而企業計劃一旦付諸實施,就難以修改。所以,現代奧地利經濟學的企業理論主要研究企業行為需要事前協調的事實,探討資本跨時互補的可行方式和組織條件。
消費品
定義:
消費品是用來滿足人們物質和文化生活需要的那部分社會產品。也可以稱作「消費資料」或者「生活資料」。
分類:
便利品(Convenience goods)
指消費者要經常購買、反復購買、即時購買、就近購買、慣性購買,且購買時不用花時間比較和選擇的商品。
選購品(Shopping goods)
指顧客對使用性、質量、價格和式樣等基本方面要作認真權衡比較的產品。例如傢具、服裝、舊汽車和大的器械等。選購品可以劃分為同質品和異質品。購買者認為同質選購品的質量相似,但價格卻明顯不同,所以有選購的必要。銷售者必須與購買者「商談價格」。但對顧客來說,在選購服裝,傢具和其他異質品選購品時,產品特色通常比價格更重要。經營異質選購品的經營者必須備有大量的品種花色,以滿足不同的愛好;他們還必須有受過良好訓練的推銷人員,為顧客提供信息和咨詢。
特殊品(Specialty goods)
指具有特定品牌或獨具特色的商品,或對消費者具有特殊意義、特別價值的商品,如具有收藏價值的收藏品以及結婚戒指等。
非渴求品(Unsought goods)
指消費者不熟悉,或雖然熟悉,但不感興趣,不主動尋求購買的商品。如環保產品、人壽保險以及專業性很強的書籍等。
㈩ 經濟學 專業術語
下面是個人收集的幾方面:
經濟學術語解釋
1、什麼是CPI、通貨膨脹、PPI和GNP縮減指數?
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縮寫為CPI,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如果消費者物價指數升幅過大,表明通脹已經成為經濟不穩定因素,央行會有緊縮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風險,從而造成經濟前景不明朗。因此,該指數過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場歡迎。
例如,在過去12個月,消費者物價指數上升2。3%,那表示,生活成本比12個月前平均上升2。3%。當生活成本提高,你的金錢價值便隨之下降。也就是說,一年前收到的一張100元紙幣,今日只可以買到價值97。70元的貨品及服務。一般說來當CPI>3%的增幅時我們稱為Inflation,就是通貨膨脹;而當CPI>5%的增幅時,我們把他稱為Serious Inflation,就是嚴重的通貨膨脹。
主要價格指數有三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Consumer』s Price Index),生產者價格指數PPI(Procer』s Price Index),GNP縮減指數(GNP Deflator)。
三種價格指數的計算方法基本一樣,即各種商品的價格變化程度的加權平均。不過,每一種價格指數計算中選擇的商品籃子不一樣。計算消費者價格指數時,商品籃子中包含的典型市民的消費籃子。所以,消費者價格指數也被稱為生活成本指數。生產者價格指數計算時,選取的商品籃子中包含的是生產資源。GNP縮減指數則是一個更具綜合性的指數,其計算中選取的商品籃子既包含消費品,也包含生產資源。
可以這樣說,CPI是一個同步經濟指標,PPI是一個先行經濟指標。一般來說生產者價格指數領先於經濟3個月到半年,消費者滯後於經濟3個月到半年。CPI可以顯示目前經濟狀況,而PPI可以顯示未來經濟狀況。PPI計算的是廠商出售的價格,而CPI計算的是消費者購買的價格。
2、什麼是恩格爾系數?簡單了解
1857年,德國統計學家恩格爾在研究了當時西歐某些居民家庭的收入和食物消費支出的關系後,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一個家庭收入越少,總支出中用來購買食物的費用所佔的比例越大。這一觀點被稱為「恩格爾定律」,即恩格爾系數。用公式表示為:
恩格爾系數(%)=(食物支出額÷消費支出總額)×100%
恩格爾定律主要表述的是食品支出占總消費支出隨收入變化而變化的一定趨勢。揭示了居民收入和食品支出之間的定量關系和相關關系,用食品支出占消費總支出的比例來說明生產發展、收入增加對生活消費的影響程度。眾所周知,吃是人類生存的第一需要,在收入水平較低時,其在消費支出中必然佔有重要地位。隨著收入的增加,在食物需求基本滿足的情況下,消費的重心才會開始向穿、用等方面轉移。因此,一個國家或家庭生活越貧困,恩格爾系數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爾系數就越小。
恩格爾定律和恩格爾系數一經提出,就得到西方經濟學界的廣泛接受和確認,認為它具有普遍的適用性。恩格爾定律和恩格爾系數是較早引入我國的西方經濟學和統計學的概念。
國際上常常用恩格爾系數來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人民生活水平的狀況。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的標准,恩格爾系數在59%以上為貧困,50-59%為溫飽,40-50%為小康,低於40%為富裕,30%以下為最富裕。在西方,個人消費包括了住房、醫療、衛生、交通等全部支出。而在我國,特別是城市實行公費醫療、低房租和食品、燃料、水等多種補貼,這些政策性因素對消費結構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因此,在比較分析尤其是進行國際對比和城鄉對比時,要剔除不可比因素。我國運用這一標准進行國際和城鄉對比時,要考慮到那些不可比因素,如消費品價格比價不同、居民生活習慣的差異,要注意政策性影響的計算和分析及由社會經濟制度不同所產生的特殊因素。對於這些不可比問題,在分析和比較時應做相應的剔除。另外,在觀察歷史情況的變化時要注意,恩格爾系數反映的是一種長期的趨勢,而不是逐年下降的絕對傾向。它是在熨平短期的波動中求得長期的趨勢。
3、什麼是GDP?什麼是GNP?二者有什麼區別?
GDP即英文「Gross Domestic Proct」的縮寫,也就是國內生產總值。它是對一國(地區)經濟在核算期內所有常住單位生產的最終產品總量的度量,常常被看成顯示一個國家(地區)經濟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生產過程中的新增加值,包括勞動者新創造的價值和固定資產的磨損價值,但不包含生產過程中作為中間投入的價值;在實物構成上,是當期生產的最終產品,包含用於消費、積累及凈出口的產品,但不包含各種被其他部門消耗的中間產品。 GDP的測算有三種方法:生產法:GDP=∑各產業部門的總產出-∑各產業部門的中間消耗:收入法:GDP=∑各產業部門勞動者報酬+∑各產業部門固定資產折舊+∑各產業部門生產稅凈額+∑各產業部門營業利潤;支出法:GDP=總消費+總投資+凈出口。
GNP is the market value of all final goods and services proced by domestically owned factors of proction within a given time period。
國內生產總值(GDP)與國民生產總值(GNP)是兩個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指標。它們都是核算社會生產成果和反映宏觀經濟的總量指標。但因其計算口徑不同,二者又有所區別。國內生產總值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范圍內反映所有常住單位生產活動成果的指標。所謂常住單位,是指在一國經濟領土內具有經濟利益中心的經濟單位。所謂生產活動包括三次產業在內的所有行業和部門。在價值形態上它等於國民經濟各部門生產的增加值之和。國民生產總值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范圍內的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實際收到的原始收入(指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和營業盈餘等)總和價值。本國常住者通過在國外投資或到國外工作所獲得的收入(稱之為從國外得到的要素收入),應計入本國國民生產總值。而非本國國民在本國領土范圍內的投資或工作所獲得的收入(稱之為支付給國外的要素收入),則不應計入本國的國民生產總值中去。因此,國民生產總值可以用國內生產總值加上本國常住單位從國外得到的凈要素收入(從國外得到的要素收入-支付給國外的要素收入)。更直觀地講,國民生產總值等於國內生產總值加上從國外獲得的勞動報酬、投資收益(包括紅利、股息和利息等)的凈額。即:國民生產總值=國內生產總值+國外凈要素收入。國民生產總值是「收入」的概念。國內生產總值與國民生產總值之間的主要區別,前者強調的是創造的增加值,它是「生產」的概念,後者則強調的是獲得的原始收入。一般講,各國的國民生產總值與國內生產總值二者相差數額不大,但如果某國在國外有大量投資和大批勞工的話,則該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往往會大於國內生產總值。
The Gross National Proct is one of the great invention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probably almost as significant as the automobile and not quite so significant as TV。 The effect of physical inventions is obvious, but social inventions like the GNP change the world almost as much。
——By Professor Kenneth Boulding
4、什麼是NNP?什麼是NI、PI、DPI?
NNP(Net National Proct) is the total market value of final goods and services proced in the economy in a given period of time, excluding the depreciation of capital。
簡單地說,NNP=GNP-折舊。
NI(National Income) is the income earned by the factors of proction。
簡單地說,國民收入NI=NNP-間接稅和企業轉移支出+政府對企業補貼。
PI(Personal Income) is the income received by households。
簡單地說,個人收入PI=NI-掙到但沒有收到的收入+收到的但不是掙到的收入(政府對私人的轉移支出)。
DPI(Disposable Personal Income) is income remaining after paying personal income taxes。
簡單地說,DPI=PI-所得稅=個人消費C+個人儲蓄S。
5、還有什麼常見的經濟術語?
CRB是期貨價格指數,反映期貨價格的高低。
ECI是就業成本指數。它是在受薪就業時對在美國所有州及255個地區超過500個行業所提供的工作數量的量度,就業估計是基於大企業的市場調整。而且把在國內企業及政府里全職或兼職的受薪員工數目計算起來。它反映的是就業的難易及其條件的好壞。
工業生產率:它是對某國工廠,礦業,公共事業的生產量變化的連續加權式的測量,等同測量他們工業生產能力及在工礦,公用事業中有哪些可用資源可以被利用(通常指使用效能)。製造業這一塊可以影響1/4的經濟,使用效能提供一個多大生產能力在被利用的評估。
采購經理指數:采購經理的國家協會(NAPM),現在稱做為供應管理之協會,公布每月綜合指數,包括國內製造業情況,房屋建築新訂單。生產,供應者送貨次數,訂貨,庫存,價格就業,出口訂單,及入口訂單,它是將製造也除以非製造業以下指數。
耐用品:耐用品的訂單時量度國內廠家對立即或將來要送貨的貨品所接的訂單數。一件耐用品定義為該商品會持續使用一段時間(超過3年),而在期間對它的服務也持續。求採納 謝謝樓主
零售銷售:它是一個適時的指標,關於消費者的主要消費模式以及會因正常季節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