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曼昆經濟學理論,第八條理論"一國的生活水平取決於它生產物品和勞務的能力"。誰能給出詳細的解釋。謝謝了~
一國的生活水平取決於它生產物品與勞務的能力
世界各國生活水平的差別是驚人的。1993年,平均美國人的收人為2.5萬美元。同一年,平均墨西哥人的收人為7000美元,而平均奈及利亞人的收人為1500美元。毫不奇怪,這種平均收人的巨大差別反映在生活質量的各種衡量指標上。高收人國家的公民比低收入國家的公民擁有更多電視機、更多汽車、更好的營養、更好的醫療保健,以及更長的預期壽命。
隨著時間推移,生活水平的變化也很大。在美國,從歷史上看,收人的增長每年為2%左右(根據生活費用變動進行調整之後)。按這個比率,平均收人每35年翻一番。在一些國家,經濟增長甚至更快。例如,在日本,近20年間平均收入翻了一番,而韓國在近10年間平均收入翻了一番。
用什麼來解釋各國和不同時期中生活水平的巨大差別呢?答案之簡單出人意料之外。幾乎所有生活水平的變動都可以歸因於各國生產率的差別棗這就是一個工人一小時所生產的物品與勞務量的差別。在那些每單位時間工人能生產大量物品與勞務的國家,大多數人享有高生活水平;在那些工人生產率低的國家,大多數人必須忍受貧困的生活。同樣,一國的生產率增長率決定了平均收人增長率。
生產率和生活水平之間的基本關系是簡單的,但它的意義是深遠的。如果生產率是生活水平的首要決定因素,那麼,其他解釋的重要性就應該是次要的。例如,有人想把上個世紀美國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歸功於工會或最低工資法。但美國工人的真正英雄行為是他們提高了生產率。另一個例子是,一些評論家聲稱,美國近年來收人增長放慢是由於日本和其他國家日益激烈的競爭。但真正的敵人不是來自國外的競爭,而是美國生產率增長的放慢。
生產率與生活水平之間的關系對公共政策也有深遠的含義。在考慮任何一項政策如何影響生活水平時,關鍵問題是政策如何影響我們生產物品與勞務的能力。為了提高生活水平,決策者需要通過讓工人受到良好的教育,擁有生產物品與勞務需要的工具,以及得到獲取最好技術的機會o
例如,過去10年間美國許多爭論集中在政府的預算赤字上棗政府的支出超過了政府收人。正如我們將要說明的,對預算赤字的關注主要根一據它對生產率的不利影響。當政府需要為預算赤字籌資時,它就要在金融市場上借錢,這就像學生要借錢為上大學籌資,或者企業要借錢為新工廠籌資一樣。因此,當政府借錢為赤字籌資時,就減少了其他借款者所能得到的資金量。這樣,預算赤字就減少了人力資本(學生的教育)和物質資本(企業的工廠)的投資。由於現在的低投資意味著未來的低生產率,因此,一般認為預算赤字抑制了生活水平的增長。
Ⅱ 為什麼曼昆的宏觀經濟學書一上來就是第23章(一國收入的衡量)
而是在於日常生活中要堅持不懈的研讀最新的經濟信息和報導,緊密聯系實際生活中經濟的發展變化來體驗。 因為經濟學是人類社會的學科,是人的經濟行為,是一種不可預測的行為。經濟學科只是闡述了一個實用的理論,
Ⅲ 宏觀經濟學,國民收入的衡量
國民收入的核算方法
三、國民收入的核算方法:共有兩種:
(一)支出法
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通過核算整個社會在一定時期內購買最終產品和勞務的總支出(即最終產品的總售價)來計量GDP。
具體來說,就是核算整個社會在一定時期內消費、投資、政府購買以及出口這幾方面支出的總和。
1.消費(指居民個人消費):不包括住房支出
包括購買耐用消費品(如小汽車、電視機、洗衣機等)、非耐用消費品(如食物、衣服等)和勞務(如醫療、旅遊、理發等)的支出,用C表示。建造住宅的支出則不包括在內。
2.投資指增加或更換資本資產
(包括廠房、住宅、機械設備及存貨)的支出,用I表示。投資包括固定資產投資和存貨投資兩大類。固定資產投資指用於新廠房、新設備、新商業用房以及新住宅的投資。存貨投資是企業掌握的存貨價值的增加(或減少)。
3.政府購買
是指政府購買物品和勞務的支出,用G表示,如政府花錢設立法院、提供國防、建築道路、開辦學校等方面的支出。
4.凈出口指進出口的差額。即出口-進口
用X表示出口,用M表示進口,則(X—M)就是凈出口。凈出口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負值。
GDP=C+I+G+(X—M)
【補充例題•單選題】(2010年)
以C表示消費,I表示投資,S表示儲蓄,G表示政府購買,X表示出口,M表示進口,則用支出法計算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公式可寫成( )
A.GDP=C +I+G+ (M-X)
B.GDP=C+I+G+ (X-M)
C.GDP=C+I+S+ (X-M)
D.GDP=C +I+S+ (M-X)
【正確答案】B
【補充例題•單選題】
若某國某年度內個人消費量為4 000億元,私人投資量為1 000億元,政府購買量為600億元,出口量為400億元,進口量為300億元,則該國當年GDP等於:
A.6 300億元
B.5 900億元
C.5 400億元
D.5 700億元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GDP=C+I+G+(X-M)=4 000+1 000+600+(400-300)=5 700億元。
(二)收入法
用收入法核算GDP,就是通過核算整個社會在一定時期內獲得的所有要素收入即企業生產成本來計量GDP。
最終產品市場價值除了生產要素收入構成的成本,還有間接稅、折舊、公司未分配利潤等內容,因此用收入法核算的GDP應包括以下一些項目:
1.工資、利息和租金等生產要素的報酬。
工資包括所有工作的酬金、津貼和福利費,也包括工資收入者必須繳納的所得稅及社會保險稅。利息在這里指人們儲蓄所提供的貨幣資金在本期的凈利息收入。租金包括個人出租土地、房屋等租賃收入及專利、版權等收入。
2.非公司企業主收入,如醫生、律師、農民和小店鋪主等個體從業者的收入。
3.公司稅前利潤,包括公司所得稅、社會保險稅、股東紅利及公司未分配利潤等。
4.企業轉移支付及企業間接稅。這些雖然不是生產要素創造的收入,但要通過產品價格轉嫁給購買者,也應視為成本。
5.資本折舊。它雖不是要素收入,但包括在總投資中,也應計入GDP。
GDP=工資+利息+利潤+租金+間接稅和企業轉移支付+折舊。
它和支出法計算的GDP從理論上說是相等的,但實際核算中常有誤差,因而還要加上一個統計誤差。
四、儲蓄與投資恆等式
國民經濟中實際存在四個部門:消費者、企業、政府和國外。
(一)兩部門經濟的收入構成及「儲蓄——投資」恆等式(消費者和廠商)
這里所說的兩部門是指一個假設的經濟社會,其中只有消費者和廠商,因而不存在企業間接稅。為使分析簡化,再省略折舊,這樣,國內生產總值在量上等於國民生產凈值和國民收入,都用Y表示。在這種情況下,國民收入的構成為:
從支出角度看,國內生產總值總等於消費加投資,即y=C+I。
從收入角度看,國內生產總值總等於總收入,總收入一部分用作消費,其餘部分則當作儲蓄(S)。
從供給方面看,國民收入=工資十利息+租金+利潤=消費+儲蓄,即y=C+S。
由於C+I=y=C+S,就得到I=S,這就是「儲蓄——投資恆等式」。
(二)三部門經濟的收入構成及「儲蓄——投資」恆等式(消費者、廠商和政府部門)
在三部門經濟中,把政府部門引了進來,用T表示政府的凈收入(總稅收一轉移支付),用G表示政府購買商品和勞務的支出,國民收入的構成為:
從支出角度看,國內生產總值等於消費、投資和政府購買的總和,即:y=C+I+G。
從收入角度看,國內生產總值仍舊是所有生產要素獲得的收入總和,即工資、利息、租金和利潤的總和。總收入除了用於消費和儲蓄,還先要納稅,然而,居民一面要納稅,一面又得到政府的轉移支付收入,稅金扣除了轉移支付才是政府的凈收入。這樣,從收入方面看國民收入的構成是:y=C+S+T。
C+I+G=y=C十S+T。
公式兩邊消去C,把G移到右邊,就得到:I=S+(T—G)(政府儲蓄=政府收入-政府支出)。
以上等式中的(T—G)為政府儲蓄,因為T是政府凈收入,G是政府購買性支出,二者差額即政府儲蓄,它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負值。這樣,I=S+(T—G)表示三部門經濟中儲蓄(私人儲蓄和政府儲蓄的總和)和投資的恆等。
(三)四部門經濟的收入構成及「儲蓄——投資」恆等式(消費者、廠商、政府部門和外貿交易)
四部門經濟中,由於有了對外貿易,國民收入的構成從支出角度看就等於消費、投資、政府購買和凈出口的總和.
公式表示:Y=C+I+G十(X—M)
從收入角度看,國民收入構成的公式可寫成:y=C+S+T+Kr,這里,C+S+T的含義和三部門經濟中的含義一樣,Kr則代表本國居民對外國人的轉移支付,例如,對外國遭受災害時的救濟性捐款,這種轉移支付也來自生產要素的收入。
於是:C+I+G+(X—M) =y=C+S+T+Kr,公式兩邊消去C,則得到:
I+G+(X—M)=S+T+Kr。
這一等式可以轉化為:I=S+(T-G)+(M-X+Kr)。
等式里的S代表居民私人儲蓄,(T-G)代表政府儲蓄,而(M—X+Kr)則可代表本國用於對外國消費和投資的那部分儲蓄。這樣,I=s+(T-G)+(M-X+Kr)表示四部門經濟中儲蓄和投資的恆等。
必須明確的是,上述「儲蓄——投資」恆等式是根據儲蓄和投資的定義得出來的。只要遵循這些定義,儲蓄和投資一定相等,而不管經濟是否處於充分就業,是否處於通貨膨脹,是否處於均衡狀態。而在實際經濟生活中,儲蓄和投資難以一致,造成總需求和總供給不均衡,引起經濟的收縮和擴張,這就要求政府發揮積極的作用,對經濟活動進行干預,使經濟達到均衡。
第三節宏觀經濟政策目標
1、宏觀經濟政策定義:
政府為增進社會經濟福利而制定的解決經濟問題的指導原則和具體措施,它是政府為了達到一定的經濟目標而對經濟活動進行的有意識的干預。
2、宏觀經濟政策的目標一般包括:物價穩定、充分就業、經濟增長和國際收支平衡。
一、物價穩定
物價穩定----指物價總水平的基本穩定。由於各種商品價格變化的繁雜和統計的困難,西方學者一般借用價格指數來表示一般價格水平的變化。如:日本地震
價格指數是說明不同時期商品價格的相對變動趨勢和程度的指標,是對若干種商品價格水平的綜合衡量。價格指數主要有消費物價指數、批發物價指數和國民生產總值折算指數三種。
1.消費物價指數,又叫生活費用指數或零售物價指數,是用來衡量各個時期居民個人消費的商品和勞務零售價格變化的指標。
2.批發物價指數,是用來衡量各個時期的生產資料(資本品)與消費資料(消費品)批發價格變化的指標。
3.國民生產總值折算指數,是用來衡量各個時期一切商品和勞務的價格變化的指標。
關註:
通貨膨脹的定義:指物價水平的持續普遍上漲,其本質是市場上過多的流通中的貨幣與有限的商品和勞務供給之間價格比例關系的變化,或者說貨幣相對於商品和勞務的貶值。
【補充例題·多選題】(2010年)
下列有關通貨膨脹的表述中,正確的有( )
A.商品價格的短期上漲
B.股票價格的上漲
C.物價水平的持續普遍上漲
D.過多的流通中的貨幣與有限的商品和勞務供給之間價格比例關系的變化
E.貨幣相對於商品和勞務的貶值
【正確答案】CDE
二、充分就業
充分就業----指一切生產要素(包含勞動)都有機會以自己願意的報酬參加生產的狀態。
但由於測量各種經濟資源的就業程度非常困難,因此西方經濟學家通常以失業情況作為衡量充分就業與否的尺度。按照凱恩斯的解釋,
失業一般分為三類:摩擦失業、自願失業和非自願失業。
1. 摩擦失業----指在生產過程中由於難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業,
如勞動力流動性不足、工種轉換的困難等所導致的失業。
【補充例題•單選題】(2008年)
因工種轉換困難所導致的勞動者失業是( )
A.非摩擦性失業
B.摩擦失業
C.周期性失業
D.自願失業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因工種轉換困難所導致的勞動者失業是摩擦失業。
2.自願失業----指工人不願意接受現行工資水平而形成的失業。
3.非自願失業----指願意接受現行工資但仍找不到工作的失業。
除了上述這幾類失業,西方學者還有所謂的「結構性失業」、「周期性失業」等說法。
4.結構性失業----指經濟結構變化等原因造成的失業,特點是既有失業,又有職位空缺,失業者或沒有適當技術,或居住地點不當,因此無法填補現有的職位空缺,因而也可看作是摩擦性失業的較極端的形式。如:磨菜刀
【補充例題.單選題】(2007年)
因產業結構升級而導致的失業屬於( )
A.自願失業
B.非自願失業
C.周期性失業
D.結構性失業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因產業結構升級而導致的失業屬於結構性失業。
5.周期性失業----指經濟周期中的衰退或蕭條時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業。
失業總被認為會給社會及失業者本人和家庭帶來損失。因此,降低失業率,實現充分就業,就常常成為西方宏觀經濟政策的首要的或重要的目標。韓國
三、經濟增長
經濟增長----指在一個特定時期內經濟社會所生產的人均產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續增長。通常用一定時期內實際國民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來衡量。
在實際中,經濟增長並非人們追逐的唯一目標,由於經濟增長是與就業以及通貨膨脹相關聯的,因此,經濟增長的現實含義是指經濟達到一個適度的增長率,這種增長率既要能基本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同時又是人口增長和技術進步所能達到的,總之,就是達到一個適應國情的適度增長率。
四、國際收支平衡
國際收支平衡----指既無較大國際收支赤字,又無較大國際收支盈餘的情況,因為較大的國際收支赤字和盈餘對本國經濟的發展都沒有好處。
要實現既定的經濟政策目標,政府需要綜合運用各種政策手段,並統籌考慮各種政策手段之間的協調,使其相互配合,協調一致。因此,政府在制定經濟目標和經濟政策時應該作整體性的宏觀戰略考慮和安排。
Ⅳ 關於曼昆宏觀經濟學里存貨影響GDP的問題
麵包被保存起來,企業假設已經購買了作為存貨的麵包,所以GDP會升高。也就是當期作為存貨的麵包算入GDP中。之後,作為存貨的麵包被賣出,這個過程不算入GDP。
簡單的說,相當於你在這個企業所持有的貨物,你給買了,支出費用不變,GDP增加了。你再賣出去,就相當於是二手轉讓了,這也造成了一個負面投資,但是GDP沒變。
企業賣了去年的存貨對今年的GDP沒有影響,是因為企業在去年將自己的產品「購買了」作為企業的存貨的時候,實際上是對存貨的一種投資,對存貨的更多的支出增加了總收入。
存貨的產生和最終產品的產生一樣使經濟的GDP增加了,即這批存貨在去年已經計入了GDP,而且企業今年出售這批存貨,實際上是企業對存貨的負投資,企業的這種負支出抵消了消費者的正支出。因此,出售存貨並不影響GDP。
(4)曼昆經濟學一國收入的衡量擴展閱讀:
在宏觀經濟學中,存貨的負投資和正投資兩種情況都會影響GDP。存貨負投資是指由於意外所導致的存貨增加,正投資就是指企業原有的正常情況下要留下部分存貨有利於未來銷售而形成的投資,增加存貨的同時是增加GDP的過程,可以當做是最終物品生產的增加。
而銷售存貨時,這些存貨的價值已經在存貨投資增加時計算過了不必重復計算,所以不影響GDP。還有像二手貨的出售只是因為假設企業自己購買自己的存貨,相當於自己投資的增加,所以支出增大,GDP增加。
同時,這部分存貨的出售的價值相當於正支出(購買)的價值,而負支出(企業負投資)剛好沖銷掉這部分價值
Ⅳ 如何衡量一個國家的經濟水平
反映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常用指標有國民生產總值、國民收入、人均國民收入、經濟發展速度、經濟增長速度。
GDP/GNP總值、人均值和變化率:是衡量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指標。據聯合國和經濟學的資料,當人均GDP/GNP值超過3000美元/年時,經濟發展趨向穩定上升,即可持續發展。
(2)科技在GNP/GNP中的貢獻率:是判別是否屬於高投入、低產出的落後經濟或生產發展方式。凡是科技貢獻率越高的,經濟越可持續發展,是生產現代化水平的指標。
(5)曼昆經濟學一國收入的衡量擴展閱讀:
把國民生產總值作為綜合經濟指標的主要優點在於:第一,它只計算了最終產品的價值,而沒有計算中間產品的價值,因而不包括重復計算的部分。
第二,它不僅計入了物質生產部門的增加值,而且也計入了所有服務部門的增加值,因而反映了現代產業結構的變化,反映了教育、科學技術、金融等第三產業在社會經濟中的作用。
國民收入是反映一個國家國民經濟發展水平的綜合指標,人均國民收入則是直接反映這個國家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綜合指標。國民收入作為綜合指標,它可以反映社會再生產及其最終結果;在不同的社會制度下,國民收入反映不同的社會經濟關系。
Ⅵ 曼昆經濟學效用是什麼
曼昆經濟學效用是(綜合實力與該國家的經濟實力有著直接的關系,一個國家只有在經濟上占據優勢地位,才能夠促進科技、軍事等各方面的發展。)
供參考。
Ⅶ 曼昆的經濟學原理,宏觀經濟學部分提出的國民生產總值和國民收入的差別到底在哪
因為GDP的定義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駐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和服務價值的總和,常被認為是衡量國家(或地區)經濟狀況的指標。(來自網路)
國民收入(national income)是指物質生產部門勞動者在一定時期所創造的價值,是一國生產要素(包括土地、勞動、資本、企業家才能等)所有者在一定時期內提供生產要素所得的報酬,即工資、利息、租金和利潤等的總和。(來自網路)
兩者的區別簡單說來,就是要考慮一部分GDP並非是該國國民創造的而是外國投資者所創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