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凱恩斯宏觀經濟學著作

凱恩斯宏觀經濟學著作

發布時間:2021-03-03 09:53:41

㈠ 幫幫我吧~`~`~我需要經濟學家凱恩斯生活背景及其與之相關的著作

約翰·梅納德·凱恩斯同中國或者亞洲沒有什麼直接的接觸。他對印度的情況比較了解,因為這曾是大英帝國的版圖,而且他在印度事務部做過短期的文官。他的第一本書是關於印度的金融問題,盡管他從未想過到印度去訪問是寫作這本書的必要條件。但是,他對中國的事情並不是一無所知。他對中國金融的了解來源於他的朋友——匯豐洋行的董事查爾斯·艾迪斯爵士,對中國政治和社會的了解則通過另一個朋友,曾在中國服務過的英國領事官員阿吉·羅斯。
1912年,他在《經濟學雜志》上撰文評一位中國學者的著作,這就是陳煥章撰寫的《孔門理財學》(陳煥章是康有為的弟子,1911年獲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澤注)。凱恩斯在這篇書評中指出中國學者很早就懂得「格雷欣法則」 (劣幣驅逐良幣法則——譯注)和「貨幣數量說」。他引用了明初葉子奇在1378年就提出的「價格下降,應當發行紙幣;價格上升,應把紙幣收回」。他對中國的人口數字大惑不解。他說,中國眾多的人口顯然是在近代產生的。中國人口從18世紀初的1億上升到1842年的4.13億。他發現在中國並沒有發生西方世界的那種經濟或自然條件的巨大變化。因此,中國人口的迅速發展令人無法解釋。他擔心「中國的黃金時代恐怕一去不復返,因為享受這個條件的人口太多」。
凱恩斯是作為一個貨幣經濟學家開始他的職業生涯的,因而只有涉及中國的貨幣問題才讓他感興趣。他從一開始就是一位貨幣改革家。他設計的第一個貨幣計劃是1910年的中國「金匯兌本位」計劃。他不贊成在中國發行紙幣,因為中國人的歷史經驗表明,紙幣「將無可避免地帶來經濟不穩與最終的災難。而且它將阻撓農村地區從實物貿易到貨幣貿易的過渡」。他建議「 一種以白銀為流通的貨幣,但以黃金為本位貨幣」。他認為中國不應當積累黃金,而應當在倫敦保留生息存款,在對外支付時可把這些存款轉換為黃金。他舉日本為例,說它把大多數的儲備都轉換成英國的國債券。凱恩斯的這個計劃一直被鎖在一個抽屜里,直到他去世後才被人們發現。

《凡爾塞和約的經濟後果》(1919)、《貨幣改革論》(1923)、《貨幣論》(1930)、《勸說集》(1932)、《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1936)等。

一般來說,《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1936)是其代表作,另外《貨幣改革論》(1923)、《貨幣論》(1930)也是其重要著作。

㈡ 什麼是凱恩斯經濟學理論

約翰·梅納德·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現代西方經濟學最有影響的經濟學家之一。1906-1908年在英國財政部印度事物部工作,1908年任劍橋大學皇家學院的經濟學講師,1909年創立政治經濟學俱樂部並因其最初著作《指數編制方法》而獲「亞當.斯密獎」。1911-1944年任《經濟學雜志》主編,1913-1914年任皇家印度通貨與財政委員會委員,兼任皇家經濟學會秘書,1919年任財政部巴黎和會代表,1929-1933年主持英國財政經濟顧問委員會工作,1942年被進封為勛爵,1944年出席布雷頓森林聯合國貨幣金融會議,並擔任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的董事。1946年猝死於心臟病,時年63歲。凱恩斯一生對經濟學作出了極大的貢獻,一度被譽為資本主義的「救星」、「戰後繁榮之父」等美稱。凱恩斯出生於薩伊法則被奉為神靈的時代,認同藉助於市場供求力量自動地達到充分就業的狀態就能維持資本主義的觀點,因此他一直致力於研究貨幣理論。
1929年經濟危機爆發後,他感覺到傳統的經濟理論不符合現實,必須加以突破,於是便有了1933年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以後簡稱《通論》),《通論》在經濟學理論上有了很大的突破。

第一,突破了傳統的就業均衡理論,建立了一種以存在失業為特點的經濟均衡理論。
傳統的新古典經濟學以薩伊法則為核心提出了充分就業的假設。認為可以通過價格調節實現資源的充分利用,從而把研究資源利用的宏觀經濟問題排除在經濟學研究的范圍之外。《通論》批判薩伊法則,承認資本主義社會中非自願失業的存在,正式把資源利用的宏觀經濟問題提到日程上來。

第二,把國民收入作為宏觀經濟學研究的中心問題。
凱恩斯《通論》的中心是研究總就業量的決定,進而研究失業存在的原因。認為總就業量和總產量關系密切,而這些正是現代宏觀經濟學的特點。

第三,用總供給與總需求的均衡來分析國民收入的決定。
凱恩斯《通論》中認為有效需求決定總產量和總就業量,又用總供給與總需求函數來說明有效需求的決定。在此基礎上,他說明了如何將整個經濟的均衡用一組方程式表達出來,如何能通過檢驗方程組參數的變動對解方程組的影響來說明比較靜態的結果。即,他總是利用總需求和總供給的均衡關系來說明國民收入的決定和其他宏觀經濟問題。

第四,建立了以總需求為核心的宏觀經濟學體系。
凱恩斯採用了短期分析,即,假定生產設備、資金、技術等是不變的,從而總供給是不變的。在此基礎上來分析總需求如何決定國民收入。把存在失業的原因歸結為總需求的不足。

第五,對實物經濟和貨幣進行分析的貨幣理論。
傳統的經濟學家把經濟分為實物經濟和貨幣經濟兩部分,其中,經濟理論分析實際變數的決定,而貨幣理論分析價格的決定,兩者之間並沒有多大的關系,這就是所謂的二分法。凱恩斯通過總量分析的方法把經濟理論和貨幣理論結合起來,建立了一套生產貨幣理論。用這種方法分析了貨幣、利率的關系及其對整個宏觀經濟的影響,從而把兩個理論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經濟理論。

第六,批判了「薩伊法則」,反對放任自流的經濟政策,明確提出國家直接干預經濟的主張。

古典經濟學家和新古典經濟學家都贊同放任自流的經濟政策,而凱恩斯卻反對這些,提倡國家直接干預經濟。他論證了國家直接干預經濟的必要性,提出了比較具體的目標;他的這種以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為核心的思想後來成整個宏觀經濟學的核心,甚至可以說後來的宏觀經濟學都是建立在凱恩斯的《通論》的基礎之上的。

毫無疑問,凱恩斯是一個偉大的經濟學家,他敢於打破舊的思想的束縛,承認有非自願失業的存在,首次提出國家干預經濟的主張,對整個宏觀經濟學學的貢獻是極大的。
凱恩斯不僅是經濟學理論上的天才,而且還是位大膽的實踐者。雖然說來容易做來難,但他仍然不顧風險,虧了再賺,畢竟技高一籌,果然名利雙收。

在倫敦的一個早晨,一個男子已經醒了,但他仍躺在床上、衣衫不整。他在和他的經紀人通話,為他自己、一所大學、一個辛迪加的巨大投機業務作決定。
這人就是著名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男爵,他不但開辟了宏觀經濟學的研究陣地(他的兩本主要著作給他帶來了巨大且歷久不衰的聲譽),還擔任過大學司庫和劍橋大學學監、政府官員和顧問等。凱恩斯男爵還是一位富有的投資者。凱恩斯的經濟理論影響了幾代人,在目前的經濟政策制定中仍然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並將繼續影響未來若干年的經濟思想。
經濟學學者們總是這樣介紹凱恩斯:他從小聰明,是一個著名的經濟學家。他與俄國的漂亮芭蕾舞演員結了婚,擔任過國王和總統的顧問。在業余時間,他為自己、為劍橋大學進行貨幣和商品投機,並取得很大成功。但事實上,這些內容中很多純粹是編造出來的,與實際情況相差很遠。
凱恩斯的祖上是英國的貴族,他父母在劍橋大學任教。凱恩斯是他們的第一個孩子,他們在他身上付出了很多,也對小凱恩斯寄予了很高期望。凱恩斯果然不負所望,從伊頓公學畢業,就取得了國王學院數學和經典著作的獎學金。1905年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並獲得數學學士學位。1906年凱恩斯通過公務員考試,到外交部的印度辦公室工作。兩年後,申請國王學院的數學研究員職位,但沒有成功。
不久,劍橋大學向他提供一個教學一般經濟學的研究員職位,這個職位一直保留到他去世。凱恩斯主講的眾多課程中有一門是每周一次的關於印度貨幣和金融方面的課程。不久,凱恩斯專門研究貨幣、信用和價值。這段時間,他也寫了一些書,主要是在概率論方面,他的經濟學方面的第一部著作是《印度的貨幣和金融》。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當時社會上普遍擔心出現金融危機,作為貨幣問題專家,凱恩斯去財政部任職。他的首次努力是去說服首相勞合·喬治保持黃金儲備。到戰爭結束時,凱恩斯已在財政部樹立了牢固的地位,並被派到國外處理一系列的金融問題。當和平會議在巴黎舉行時,凱恩斯代表英國財政部參加了和談。
和談結束後,凱恩斯從財政部辭職,撰寫了《和平的經濟後果》一書。這本書中描述了一些當時著名人物的事情,包括勞合·喬治等人物以及對當時社會的分析。
華特·利普曼把凱恩斯的著作編成一個系列,凱恩斯承擔出版費,由麥克米倫公司出版。著作在愛丁堡印刷,用船把它運到倫敦,途中船不幸失事,2000本《和平的經濟後果》被海水沖到丹麥海灘。按丹麥法律,書在當地公開拍賣。這本書最後被譯成多國文字,大約售出了14萬冊。
凱恩斯是一個最會把理論化為實踐的人,在撰書的同時,凱恩斯也從事貨幣買賣。根據他在財政部工作得到的經驗和對戰後德國的考察,他開始看好美元,看跌歐洲貨幣,並按10%的保證金進行交易,建立了一系列貨幣倉位。不久他賺了大筆利潤,並就此認為自己能比普通人更好地看清市場的走勢。
1920年4月,凱恩斯預見德國即將出現信用膨脹,以此為理由,賣空馬克。此前馬克一直下跌,但現在開始反彈。4、5月間,凱恩斯自己損失了13125英鎊,他任顧問的辛迪加也損失了8498英鎊。經紀公司要求他支付7000英鎊的保證金,於是他從一個敬慕者那裡借來了5000英鎊,又用他的預支稿酬支付了1500英鎊,才得以付清。他承認,自己已經破產了。
1921年,通過寫作,凱恩斯的經濟狀況好轉,又開始了商品和股票投機,交易
都採用保證金交易方式。
1924年,凱恩斯投資57797英鎊,到1937年增值506450英鎊,在證券業中建立了自己的聲譽。此間,凱恩斯每年的平均投資復利收益率為17%,利潤雖高,但仍然比不上保守的投資家沃倫·巴菲特的業績。
凱恩斯的官方傳記作者說,凱恩斯在1937年放棄了投機,原因是他身體欠佳。實際上,那時他的病已經好了,而且身體不錯,以致可以在接下來的9年裡繼續影響經濟學和政治的發展。但近年來出版的傳記指出,凱恩斯在1937年美國股市上損失慘重,考慮到第二次破產可能會損害他作為世界上最著名的經濟學家的聲譽,於是及時退出了投機行列。
在《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一書中,凱恩斯談到了他的投資哲學,我們可以恰當地稱之為「選美理論」共有100幅候選美女照片,由公眾從中選出4人。然而,人們並不投票給他認為是最美的人,而是選擇他認為大多數人都認為是最美的人。
像許多偉大的金融家一樣,凱恩斯在大事上十分大膽,敢於冒險使用大量資金以支持一個論點。但小事上,他非常保守。
一次,凱恩斯和一個朋友在阿爾及利亞首都阿爾及爾度假,他們讓一群當地小孩為他們擦皮鞋。凱恩斯付的錢太少,氣得小孩們向他們扔石頭。他的朋友建議他多給點錢了事,而凱恩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經濟學家,回答道:「我不會貶抑貨幣的價值。」

㈢ 凱恩斯的宏觀經濟學 >>初學者用的入門講解書

比較通俗易懂的推薦抄曼昆的《經濟學原理》包括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的兩冊
是自學者很好的教本
薩繆爾森的《經濟學原理》相對嚴謹
但對初學者難以理解
還有李翀的《宏觀經濟學》是我們現在用的教材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
對凱恩斯的宏觀經濟學理論以及凱恩斯學派都有很好的講解
這三本都是我們的教材
你可以看看三本書再做選擇

㈣ 凱恩斯經濟學的學派代表

新古典綜合派(Neoclassical Synthescs),又稱後凱恩斯主流派(Post-Keynesian Mainstream),是產生於美國的現代凱恩斯主義的一個重要學派。新古典綜合派試圖在凱恩斯的總量經濟范疇基礎上,用新古典的個量分析的理論和方法去構造一個綜合的科學的新經濟學殿堂。
(一)新古典綜合派的形成
新古典綜合派是在二次大戰後新的經濟歷史條件下,在詮釋、擴展凱恩斯主義的過程中,融合新古典經濟學而形成的。
1、新古典綜合派的由來
凱恩斯的《通論》問世後,在經濟學界掀起了一場革命。為了使凱恩斯主義更易為經濟學界所接受,不少凱恩斯主義者開始發表研究、解釋《通論》的論著,對它進行修訂和理論擴展工作。對《通論》的拓展研究因二次開發大戰後歷史條件的改變而變得日益迫切。新古典綜合派正是戰後經濟發展變化後,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產物。新古典綜合派雖然是在二次大戰後形成的,但是,對凱恩斯主義和新古典學說的綜合起始於戰前。
2、新古典綜合派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著作
(1)阿爾文·漢森
新古典綜合派的先驅者,美國著名的凱恩斯主義者,被譽為美國凱恩斯主義的建築設計師。在理論上,漢森原始研究經濟周期和危機理論的,是新古典經濟理論的信奉者,對凱恩斯理論曾持有異議。1937年起,他到哈佛大學任教後轉向信奉凱恩斯理論,並在美國積極傳播凱恩斯主義。他的宣傳凱恩斯注意著作,使凱恩斯理論「通俗化」、「美國化」。代表著作有《充分復甦,還是停滯》、《財政政策與經濟周期》、《經濟政策和充分就業》、《貨幣理論與財政政策》、《凱恩斯學說指南》、《美國的經濟》、《20世紀60年代的經濟學》。
(2)約翰·理查德·希克斯
希克斯1972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他一生發表的論著甚多,所設計的理論范圍也較為廣闊。希克斯引進一般均衡和序數效用分析構成其價值理論,從而使英美正統經濟學大為改觀。他在評論凱恩斯《通論》時所提出的IS—LM模型,在現代經濟學中廣泛運用。希克斯的代表著作有:《價值與資本》、《消費者剩餘理論的重建》、《對經濟周期理論的貢獻》、《需求理論的修正》、《資本與成長》。
(3)保羅·A·薩繆爾森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新古典綜合派最主要的代表人物。1970年因發展了靜態和動態經濟理論,提高了經濟科學的定量分析水平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薩繆爾森幾乎在西方經濟學的各個方面均有自己的改正、補充、精煉或發展。他的主要著作有:《經濟分析的基礎》、《經濟學》、與多夫曼和索洛合著《線性規劃和經濟分析》。主要論文有:《乘數分析和加速原理的聯合作用》、《國際貿易和生產價格的均衡》、《資本理論的寓言和現實性:代用的生產函數》、《處於困境的自由主義者》等等。
(4)詹姆士·托賓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計量經濟學家,新古典綜合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1981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托賓的研究比較側重在貨幣方面,究其根源是金融市場及有關問題。較突出的成就是資產選擇理論和貨幣經濟成長理論。資產選擇理論是他獲得諾貝爾獎的代表理論。他的主要著作有:《國民經濟政策》、《經濟學論文集:宏觀經濟學》、《十年來的新經濟學》、《經濟學論文集:消費和經濟計量學》等。
(5)羅伯特·默頓·索洛
1987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是直接在薩繆爾森指導下培養起來的經濟學家,是新古典綜合派的主要代表之一。他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現在資本理論和經濟成長理論方面。他與多爾夫曼等合著的線性規劃一書是有名的著作。他的代表著作有:《線性規劃與經濟分析》、《資本理論與報酬率》、《美國的失敗性質與原因》、《增長理論:說明》;論文《經濟增長理論》等。
(6)弗蘭科·莫迪利安尼
1985年獲諾貝爾經濟學獎。他在理論上的重要貢獻是提出了儲蓄的生命周期假說和公司財務定理。他的代表性著作有:《國民收入和國際貿易》;1980年出版三卷集的論文集:《宏觀經濟學論》(第一卷)、《儲蓄的生命周期假說》(第二卷)和《財政理論和其他論文集》(第三卷) 。
(7)阿瑟·奧肯
1956年獲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曾經是肯尼迪與約翰遜總統兩任總統的經濟顧問。他在理論上的主要貢獻是分析了平等與效率的替換關系,提出了估算 「可能產出額」的「奧肯定理」。其代表著作為:《繁榮政治經濟學》、《平等與效率》。
(二)新古典綜合派的收入決定論
新古典綜合派把凱恩斯的宏觀收入決定論和新古典的均衡價格論綜合為一體,建立一個新的理論體系,並據以提出新的政策主張。收入決定論是關於社會總產量從而總就業量、總收入水平有那些因素決定、怎樣決定的理論。
(三)IS—LM模型
IS—LM模型又稱為希克斯—漢森模型
1937年,希克斯第一次提出了IS—LL分析。20年後,漢森提出這一分析工具,並將LL曲線改稱為LM曲線。凱恩斯有關利率的理論有兩個缺陷:一是利率的不確定性,二是貨幣市場均衡無法保證商品市場也達到均衡。希克斯、漢森的IS—LM模型修補了凱恩斯理論的缺陷,把凱恩斯的收入決定論和貨幣理論結合起來,建立起一般均衡模型。
1、IS—LM一般均衡模型
在商品時常中,投資I是利率r的函數,I隨著r遞減而減少.儲蓄S是收入Y的函數,S是Y的遞增函數。希克斯認為,將I=I (r)和S=S(Y)合在一起,就得到收入與利息率的另一種關系,形成IS曲線。下式決定了均衡收入:I(r)=S(Y) 在貨幣市場上,名義貨幣供給量為M,貨幣需求為L=L(r,Y)。貨幣供給有政府決定,是個既定的量,貨幣的需求量是利息率和收入函數,當下式成立時,貨幣市場達到均衡:M=L(r,Y)貨幣供求相等點的軌跡形成LM曲線。它表示在貨幣供給既定時,貨幣市場處於各種均衡態對應的收入和利息率的各種組合。將方程I(r)=S(Y)與M=L(r,Y)聯立,可求得未知數(r,Y)的解,這個解就是IS曲線和LM曲線的交點E。這就得到一個關於商品市場和貨幣市場共同均衡的一般均衡模型。交點E代表一般均衡態。這一利息率和收入的組合是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都達到供求相等的點。在經濟體系達到一般均衡狀態時,收入水平達到穩定均衡。
2、商品市場和貨幣市場均衡變動
IS—LM曲線的交點所確定的收入和利息的均衡組合,會隨著兩條曲線中任意一條的變動或兩條曲線同時變動而改變的。 IS曲線的移動源於需求的變動,特別是投資需求的改變。在LM曲線不變的情況下,向右移的IS曲線同LM曲線在較高的均衡點表示一個較高的收入和較高的利率組合。反之,就相反。 LM曲線的移動主要源自於貨幣供給的變動。在IS曲線不變的情況下,向右移的LM曲線同IS曲線在較高的均衡點表示一個較高的收入和較低的利率組合。反之,相反。 IS曲線和LM曲線同時移動對市場均衡的影響。當LM曲線不變時,IS曲線右移動,收入增加,利率提高。IS曲線不變時,LM曲線向右移動,收入增加,利率下降。如果IS曲線和LM曲線同時向右移動,只要兩者配合適當,結果收入增加,利率不變。
(四)新古典綜合派的基本理論體系
新古典綜合派的整個理論由其基本理論體系、經濟增長論和經濟周期論等構成。基本理論體系主要由三部分組成:一是新古典經濟理論加上工資剛性假設條件的總供給曲線;二是從IS—LM模型到處的需求曲線;三是菲利普斯曲線與總供求曲線的結合。
1、總需求曲線
商品市場均衡條件為:I(r)=S(Y),貨幣市場均衡條件為:M/P=L(r,Y),將以上兩式聯立,把Y和r作為未知數,可得出總需求 Y和價格P的關系式:Y=F(P)該式即為凱恩斯模型的總需求曲線的公式。總需求曲線AD表明,在商品市場和貨幣市場同時均衡的條件下,價格水平與總收入(或總產量)的變動方向相反。總需求曲線是從IS—LM模型推倒出來的,而該模型又是新古典理論與凱恩斯主義結合,所以,總需求曲線體現了兩種理論的綜合。
2、總供給曲線
總供給曲線AS曲線的求取方法。為了簡化起見,有些新古典綜合派的學者,將達到充分就業之前的曲線以一條水平線來近似代表它。這樣,總供給曲線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水平線,它表示在尚未到達充分就業產量以前的價格與產量的關系;另一部分是垂直線,它描述達到充分就業產量以後的價格與產量的關系。由於總供給曲線形如反寫的「L」,所以,又將它稱為反「L」形總供給曲線。它在一定意義上體現了凱恩斯宏觀經濟學說與新古典經濟理論的綜合。
(五)宏觀經濟政策
新古典綜合派的宏觀經濟目標是:充分就業、物價穩定、經濟增長和國際收支平衡。經濟政策就是為了同時達到這些目標而制定的手段和措施。政府通常將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相互配合起來使用,以求同時實現上述幾項宏觀調控目標。
1、財政政策
財政政策是政府既定目標,通過財政收入和支出的變動以影響宏觀經濟活動場水平的經濟政策。政府調整總收入和支出的財政政策的主要手段為:改變政府購買水平、改變政府轉移支付水平和改變稅率。
2、貨幣政策
中央銀行在執行貨幣政策時主要工具有三:公開市場業務,調整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的貼現率,調整法定準備率。
3、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配合
新古典綜合派認為,凱恩斯提出的政策主張是針對30年代大蕭條的,當時,有效需求不足,失業嚴重。政府應實行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放鬆銀根,減少稅收,擴大政府支出,以刺激投資和消費,彌補有效需求的不足。新古典綜合派指出,二次大戰後的經濟狀況與30年代大蕭條時期迥異。政府幹預經濟的政策措施也應該多樣化,政策組合方法應有所改變。在50年代,漢森等提出補償性財政貨幣政策;60年代前期,托賓、海勒等人主張增長性財政貨幣政策;60年代後期以後進入政策多樣化時期。 形成
後凱恩斯派是在與新古典綜合派的爭論中形成和發展起來。凱恩斯的《通論》問世後,凱恩斯的追隨者們對《通論》中若干論點的理解和現實問題的看法發生分歧,足見形成兩個對立的學派:新古典綜合派和後凱恩斯學派。前者以美國劍橋的麻省理工學院為中心,後者以英國劍橋大學為中心。因此,兩派之爭又稱為「兩個劍橋之爭」。
2、理論的基本特點
後凱恩斯主義反對新古典的微觀經濟理論,堅持凱恩斯的宏觀經濟理論,力圖使兩種理論進一步分裂。後凱恩斯學派在批判新古典綜合派的同時,也積極闡明自己的論點。該學派在理論上基本特點為:
(1)將凱恩斯的短期、比較靜態分析拓展為長期、動態化分析
(2)後凱恩斯主義反對新古典綜合派恢復傳統經濟學均衡分析方法
(3)強調收入分配理論
(4)批判邊際生產力分配論
(5)強調貨幣會導致經濟不穩定
(6)重視規范分析的方法
3、主要代表人物
後凱恩斯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瓊·羅賓遜、尼古拉·卡爾多、皮羅·斯拉法、盧伊季·帕西內蒂等人。
4、代表性價值理論
後凱恩斯學派的代表性價值理論是斯拉法的價值理論。斯拉法價值理論的貢獻,在於他嘗試著在建淵源於古典經濟學家和馬克思的價值分析方法。在李嘉圖等古典經濟學家們的著作中,剩餘是重要的概念。斯拉法指出,李嘉圖堅持了勞動價值論,但沒有解決統一價值標准問題,馬克思也沒有解決這一問題。新古典學派用「邊際效用」這個主觀概念來解釋價值更是錯誤,為解決這一困局,斯拉法提出了「標准合成商品生產體系」,簡稱「標准體系」,設計出一種「合成商品」來作為價值尺度的標准,科學地解決了李嘉圖的問題。由「標准體系」可以得知利潤率與工資之間存在此消彼長的關系:R為剩餘產品相對價值,由它生產的技術條件決定。利潤率越高,工資就越低;反之,亦然。斯拉法體系方程組說明:產量決定於生產過程中的技術關系,而不決定於市場供求之間的相互作用。然而,價格卻不決定於生產技術,而取決於資本家與工會之間談判所確定的工資、利潤之間的消長。斯拉法還以他的商品價格理論體系指出,商品的價值最終是由勞動決定的。每中商品價格決定的方程都是勞動函數。商品都是由勞動和生產資料的結合生產出來的。後凱恩斯學派指出,斯拉法的「還原」原理既堅持了李嘉圖的勞動價值論,還科學地解決了馬克思從價值到生產價格的「轉形」問題。
5、收入分配理論
1、對新古典綜合派分配理論的批判
2、後凱恩斯學派的分配理論
斯拉法對於利潤率和價格相互關系所作的分析,以及由商品標准體系中推導出來的「不變價值尺度」,為後凱恩斯學派的分配理論提供了一個價值論基礎。
(1)羅賓遜的分配理論 羅賓遜增長模型
(2)卡爾多的分配理論 卡爾多在經濟增長模型中關於利潤在國民收入中的份額和利潤率的公式總是有效的。
(3)帕西內蒂的分配理論 帕西內蒂的經濟增長模型
(4)斯拉法的分配理論
6、經濟政策主張
後凱恩斯學派的經濟政策主張,是依據其收入分配理論提出的。他們主張:
1、改進先行稅收制度,實現收入均等化。
2、通過政府的福利措施,緩解「富裕中的貧困」的現象。
3、對投資進行全面的社會管制,克服經濟盲目增長,把經濟社會納入凱恩斯所設想的「長期充分就業長」的軌道。
新凱恩斯學派(New Keynesians) 1、原凱恩斯主義與新凱恩斯主義
凱恩斯主義曾在宏觀經濟學領域長期處於主流經濟學地位。但是,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來,凱恩斯主義由於不能解釋滯脹現象而受到與其對立的主張自由經濟的學派的批評。凱恩斯主義無力應付現實和理論的挑戰而陷入困境,從主流派正統經濟學寶座上跌落下來。經濟自由主義的思潮席捲西方宏觀經濟領域,凱恩斯主義日趨衰微。新凱恩斯主義的出現,使凱恩斯主義從困境中走了出來。
2、新凱恩斯主義形成的理論背景
新凱恩斯主義產生的條件是,原凱恩斯主義的理論缺陷和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在解釋現實問題時效微力乏。原凱恩斯的不足和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在理論上的進展,給新凱恩斯主義者以有益的啟迪。新凱恩斯主義是原凱恩斯主義受新古典宏觀經濟學打擊後,汲取凱恩斯主義與其對立的學派的斗爭中的經驗教訓而形成,並在與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的斗爭中不斷發展,是原凱恩斯主義的復興。
3、新凱恩斯主義的假設條件和特點
非市場出清假設是新凱恩斯主義最重要的假設,這一假設來自原凱恩斯主義。但是,兩者的非市場出清理論存在著重大的差別。新凱恩斯主義的假設條件是:
(1)假定工資和價格有粘性,即工資和價格不是不能調整,而是可以調整的,只是調整十分慢,須耗費相當的時日。
(2)新凱恩斯主義模型增添了原凱恩斯模型所忽略的兩個假設:一是經濟當事人最大化原則,二是理性預期。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特徵是:否認新古典的二分法,認為經濟是非瓦爾拉斯均衡,實際不完全性是重要的。 新凱恩斯主義的價格粘性論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名義價格粘性論;而是實際價格粘性論。
1、名義價格粘性論
(1)菜單成本論
有關菜單成本論的文獻很多,其中代表性理論為:菜單成本和經濟周期論;近似理性經濟周期模型;實際剛性和貨幣非中性論等。
(2)交錯調整價格論
交錯調整理論認為,在不完全競爭市場中,廠商為了實現利潤最大化,通常採用交錯而不是同步方式調整價格。
2、實際價格粘性論
新凱恩斯主義的實際價格粘性論,除了上面提到的「實際剛性和貨幣非中性論」外,還有:廠商信譽論、需求非對稱性論、投入產出表理論、寡頭市場和價格粘性論。
(三)勞動市場論
新凱恩斯主義的勞動市場論克服了凱恩斯主義指明的許可權,維護了凱恩斯主義勞動市場非出清的信條。新凱恩斯主義勞動市場論的關鍵性假設是工資粘性,歸納起來不外乎是兩類:一是名義工資粘性論;而是實際工資粘性論。
1、名義工資粘性論
新凱恩斯主義關於名義工資粘性的代表性理論有:交錯調整工資論和長期勞動合同論等。
2、實際工資粘性論
新凱恩斯主義關於實際工資粘性的理論比較多,其典型理論有:隱含合同論、效率工資論和局內—局外人理論。隱含合同論包括公開信息隱含合同論和非對稱信息隱含合同論。效率工資論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三方面:效率工資和勞動市場;效率工資的微觀基礎;效率工資和失業。失業滯後論也包括三方面:純局內人的工資調整;有局外人壓力的工資調整;失業的持久性和工資調整。 新凱恩斯主義信貸配給論從信貸市場中信息非對稱性出發,論述了利率和貸款抵押的選擇效應會導致信貸市場出現信貸配給,信貸市場會失靈,政府幹預有積極作用。
1、利率的選擇效應和信貸配給利率有兩種選擇,一是正向選擇,二是反向選擇。利率的正向選擇效應是指,利率的增加能提高銀行的收益,它是利率對銀行收益的直接影響。利率還對廠商有激勵作用,能改變廠商對待風險的態度。銀行利用利率的反向選擇效應作為檢測機智,可以辯識出廠商稀罕風險的程度和將貸款給不同廠商的風險性。銀行最優利率通常不等於市場出清時的利率,所以,信貸市場出現配給。信貸市場出現配給,是自由信貸市場中銀行依據利率的選擇效應,為實現利潤最大化目標、理性行事的結果,不是國家干預的產物。
2、貸款抵押的選擇效應和信貸配給貸款抵押品有正向選擇效應和反向選擇效應。前者是指,當信貸市場存在超額需求時,銀行通過提高貸款抵押品水平來增加還貸款的可靠性,減少壞帳的風險,增加銀行收入。同時,還抑制了借款者對貸款的需求。後者是指貸款抵押品水平的遞增會增加貸款的風險,降低還款的可靠性。銀行可以根據這兩者確定最佳抵押品水平。新凱恩斯主義的信貸配給論指出,由於信貸市場中利率機智和配給機智同時起作用,信貸市場會出現多重均衡態,市場機制失靈,通過政府幹預才能糾正市場失靈。 1、新凱恩斯主義的價格政策
新凱恩斯主義者的價格政策建議的主旨是抑制價格粘性,使價格富有彈性,以修復失靈的市場機制,穩定總產量。新凱恩斯主義者在交錯調整價格論和菜單成本論中提出了大體相似的政策建議。這兩個政策建議都主張通過政策干預去協調經濟人的行為,糾正市場失靈,基本上是正確的,只是缺乏可操作性。
2、新凱恩斯主義的就業政策
新凱恩斯主義的勞動工資理論,在微觀經濟學基礎上闡釋了工資粘性和失業問題,並提出若干關於工資就業的政策。這些政策建議主要集中於局內—局外人理論和交錯勞動合同論等理論。新凱恩斯主義的就業政策照樣於增加工資彈性,減少失業,其政策思路是合理的,但帶有較強的理想色,具體實施起來有一定的難度。由政府出面敢於勞動合同,在資本主義國家中缺乏可行性。
3、新凱恩斯主義的貨幣政策和信貸政策
(1)貨幣政策新凱恩斯主義者認為,為了實現穩定產出的目標,政府罪有應得的貨幣政策是:貨幣量市場的調整與影響價格的實際擾動相適應,與引起價格變動的名義擾動反向行事。然而這兩種政策對雇員的影響是不同的,前者意味著產出穩定時,雇員工資不太穩定,而後者意味著產出穩定時,雇員工資比較穩定。
(2)信貸政策新凱恩斯主義的信貸政策建議是:政府從社會福利最大化出發,應該干預信貸市場。利用貸款補貼或提供信貸擔保等手段去降低市場利率,使那些有社會效益的項目能夠獲得貸款。
圖書《凱恩斯經濟學說評論》
作者:劉滌源
ISBN: 9787307023826頁數: 494
出版社:武漢大學出版社
定價: 24.50
裝幀: 平裝
出版年: 1998-7-1
簡介 ······
本叢書的主旨在於,以凱恩斯主義為突破口,在研究當代西方經濟學方面倡導這樣一種既嚴謹而又具開拓精神的研究學風:
其一,對學說本身力求學懂弄通,介述務須確切而不失願意。切忌一知半解,膚淺臆斷,誤入歧途。
其二,當代西方經濟學說,包括凱恩斯主義在內,屬於意識形態的范疇,有一個是辨是非的問題,必須以馬克思主義實事求是的科學分析方法,作出深入細致的評論。我們堅持一分為二;是則是,非財非,不論是褒是貶,均力求恰如其分,以理服人。這里必須指出,這套叢書專對凱恩斯主義,就其整個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展,包括時代背景與思想淵源等,以及其主工成員各自的理論內涵,實事求是,深入線致地進行評論,判明其是非得失。在這套叢書中有些評論為主,如對凱恩斯就業一般理論的評論,如對P. A.薩繆爾森新古曲綜合理論的評信紙,對瓊·羅賓遜新劍橋經濟學說的評論,如對A·H·漢森經濟學說的評論,如對凱恩斯主義其對立各學說的對比分析,如此等等。其他各卷,以介述經濟學說為主,但也簡明扼要地作出評論。總之,這套叢書特別著重對凱恩斯主義進行明辨是非的分析批判,並力求深入細致,實事求是,以理服人,這是我們這套叢書的基本旨趣,也是它的一個重要特色。
其三,關於這些經濟學說在我國經濟建設中的借鑒、參考和利用問題,我們堅持取其精華,洋為中用。我們一方面反對全盤否定,一概排斥;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特別強調堅決反對盲目崇拜,生般硬套,那勢必對國計民生產生嚴重的惡果,我們應當提高警惕。

㈤ 誰能幫我論述下凱恩斯得宏觀經濟理論

凱恩斯主義認為,通過利率把儲蓄轉化為投資和藉助於工資的變化來調節勞動供求的自發市場機制,並不能自動地創造出充分就業所需要的那種有效需求水平;在競爭性私人體制中,「三大心理規律」使有效需求往往低於社會的總供給水平,從而導致就業水平總是處於非充分就業的均衡狀態。因此,要實現充分就業,就必須拋棄自由放任的傳統政策,政府必須運用積極的財政與貨幣政策,以確保足夠水平的有效需求。凱恩斯最根本的理論創新就在於為國家干預經濟的合理性提供了一整套經濟學的證明,這是凱恩斯主義出現以前任何經濟學都根本做不到的。

凱恩斯理論的核心是有效需求原理,認為國民收入決定於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原理的支柱又是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資本邊際效率遞減以及心理上的流動偏好這三個心理規律的作用,這三個心理規律涉及四個變數:邊際消費傾向、資水邊際效率、貨幣需求和貨幣供給。在這里,凱恩斯通過利率把貨幣經濟和實物經濟聯系起來,打破了新古典學派把實物經濟和貨幣經濟分開的兩分法,認為貨幣不是中性的,貨幣幣場上的均衡利率要影響投資和收入,而產品市場上的均衡收入又會影響貨幣需求和利率,這就是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的相互聯系和作用。但凱恩斯本人並沒有用一種模型把上述四個變數聯系在一起。漢森、希克斯這兩位經濟學家則用IS-LM模型把這四個變數放在一起構成一個產品市場和貨幣幣場之間相互作用如何共同決定國民收入與利率的理論框架,從而使凱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論得到了較為完善的表述。不僅如此,凱恩斯主義的經濟政策即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分析,也是圍
繞IS一LM模型而展開的。因此可以說,IS-LM模型是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的核心。

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在宏觀經濟理論中的歷史地位
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在宏觀經濟理論中的歷史地位應該是承上啟下,舉足輕重的,請參考以下資料,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或凱恩斯主義是根據凱恩斯的著作《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凱恩斯,1936)的思想基礎上的經濟理論,主張國家採用擴張性的經濟政策,通過增加需求促進經濟增長。
凱恩斯的經濟理論認為,宏觀的經濟趨向會制約個人的特定行為。18世紀晚期以來的「政治經濟學」或者「經濟學」建立在不斷發展生產從而增加經濟產出,而凱恩斯則認為對商品總需求的減少是經濟衰退的主要原因。由此出發,他認為維持整體經濟活動數據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觀上平衡供給和需求。因此,凱恩斯的和其他建立在凱恩斯理論基礎上的經濟學理論被稱為宏觀經濟學,以與注重研究個人行為的微觀經濟學相區別。
凱恩斯經濟理論的主要結論是經濟中不存在生產和就業向完全就業方向發展的強大的自動機制。這與新古典主義經濟學所謂的薩伊法則相對,後者認為價格和利息率的自動調整會趨向於創造完全就業。試圖將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聯系起來的努力成了凱恩斯《通論》以後經濟學研究中最富有成果的領域,一方面微觀經濟學家試圖找他他們思想的宏觀表達,另一方面,例如貨幣主義和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家試圖為凱恩斯經濟理論找到扎實的微觀基礎。二戰以後,這一趨勢發展成為新古典主義綜合學派。
歷史背景
約翰·梅納德·凱恩斯是對當時感受到占支配地位的假設和理論越來越受到沖擊的思想家,作家和藝術家之一。當物理學開始質疑絕對時間的必要性,作家們開始質疑敘事結構,作曲家開始質疑調性的和諧是否必須的時候,凱恩斯開始質疑當時經濟學上的兩大支柱:首先是貨幣是否必須要有一個牢固的基礎,一般用的是金本位,其次就是薩伊法則所認定的,如果需求減少,則供給或者價格也會相應減少,從而重新達到平衡。
凱恩斯自己與倫敦的布盧姆茨伯里區有著緊密的聯系,而且陶醉於改變人們思想的氛圍。正是這一經歷和凡爾賽條約的簽訂使他最終決定與傳統理論決裂。1920年他寫出了《和平的經濟後果》這篇文章,文中他不光闡述了他認為的凡爾賽條約的整體經濟後果,而且確立了他作為一個有可以影響國家決策的實際從政經驗的經濟學家的地位。
20世紀30年代,凱恩斯發表了一系列關於國家權力和整體經濟趨勢的效果的文章,發展了貨幣政策不僅僅是一個固定的參照物的理論,他越來越相信經濟系統不會自動地沿著一個曲線即經濟學叫所謂的最優生產水平前進。可是他既沒有找到證據,也沒有找到一個形式來表達這些思想。
30年代晚期,全球化的經濟系統開始沖擊英國——當時居於中心地位的國家。為了利用競爭優勢,英國按照自由貿易政策,從其它地方進口食品和其他低價值商品,並用節約出來的勞動製造高價值的商品用於出口。這一李嘉圖的比較優勢理論的應用使英國達到了帝國的顛峰,並控制了包括印度、埃及和廣闊的殖民地以及其經濟和軍事上不同英國的盟國如加拿大和澳大利亞。
隨著德國經濟的崩潰和超通貨膨脹的來臨以及後來被稱為大蕭條的全球生產衰退的到來,對金本位,經濟自動調整的特性以及以生產帶動經濟的模式的批評開始浮出水面。數十個不同的學派爭奇斗艷。凱恩斯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傳播著一個簡單的觀點:大蕭條之所以產生是因為三十年代的時候在生產和投資領域有一股投機的風潮——當時的工廠和運輸網路遠遠超出了當時個人的支付能力。對「需求不足」的重視和他創造的允許政府能夠調控經濟中的關鍵組成部分的形式使當時的眾多年輕經濟學家接受他的理論和方法。
也有眾多的經濟學家反對他的理論,認為導致蕭條的根源不是需求的缺乏,而是對商業的信心;所以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削減政府開支,從而恢復對重返金本位的信心。
凱恩斯的理論
凱恩斯認為生產和就業的水平決定於總需求的水平。總需求是整個經濟系統里對商品和服務的需求的總量。在微觀經濟理論中,價格、工資和利息率的自動調整會自動地使總需求趨向於充分就業的水平。凱恩斯指出當時生產和就業情況迅速惡化的現實,指出理論說得再好,事實上這個自動調節機制沒有起作用。問題的關鍵在於「需求不足」是否存在。根據古典主義經濟理論——《通論》以前實踐中常用的說法——需求不足只是衰退和經濟混亂的症狀而不是原因,因而在一個正常運行的市場中是不會出現的。
古典經濟學理論認為在一個經濟體系中達到充分就業的關鍵是兩點:一是供給和需求的相互作用決定商品的價格,價格的不斷變動反過來導致供給和需求的平衡;二是這個系統創造的新的財富可能會被保存起來用於將來消費或者用於投資將來的生產,同樣有一個供求機制決定著這個選擇。存款的利息率遵循同價格一樣的機制,即它是貨幣的價格。
即使是在「大蕭條」最嚴重的年份,這一理論仍然把經濟的崩潰解釋為缺乏有力的刺激生產的機制。所以合適的辦法是將勞動的價格降低到維持生存的水平,導致價格下降,從而購買力(就業)就會回升。沒有作為工資付出的資金將會轉化為投資,也許是在其它的產業。關閉工廠和解僱工人也是必須採取的辦法。其它關鍵的政策措施就是平衡國家預算,或者通過增加稅率,或者通過削減財政支出

凱恩斯經濟思想對我國宏觀經濟調控的意義
凱恩斯主義是隨著資本主義「自由放任」市場經濟的沒落應運而生的,它的理論主張和政策思想立足於對社會經濟總量的分析,著眼於國家宏觀經濟的發展,從而成為宏觀經濟學的開創者。20世紀70年代後,凱恩斯的理論主張和政策思想雖然受到了貨幣主義、新自由主義和新制度學派的抨擊,但他的弟子們在新形勢下發展的新凱恩斯主義仍然占據西方經濟學的主流地位。應該指出,凱恩斯主義雖然從本質上是為壟斷資產階級服務的,但它首先是屬於市場經濟的宏觀理論,是人類文明寶庫中的一顆珍珠,因此,它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實踐特別是宏觀經濟調控有著較強的指導和借鑒作用。

㈥ 宏觀經濟學主要講了什麼

宏觀經濟學包括宏觀經濟理論、宏觀經濟政策和宏觀經濟計量模型。

1)宏觀經濟理論包括:國民收入決定理論、消費函數理論、投資理論、貨幣理論、失業與通貨膨脹理論、經濟周期理論、經濟增長理論、開放經濟理論。

2)宏觀經濟政策包括:經濟政策目標、經濟政策工具、經濟政策機制(即經濟政策工具如何達到既定的目標)、經濟政策效應與運用。

3)宏觀經濟計量模型包括根據各派理論所建立的不同模型。這些模型可用於理論驗證、經濟預測、政策制定,以及政策效應檢驗。

以上三個部分共同構成了現代宏觀經濟學。現代宏觀經濟學是為國家干預經濟的政策服務的。戰後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政策在西方各國得到廣泛的運用,相當大程度上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但是,國家對經濟的干預也引起了各種問題。

其具體內容主要包括經濟增長、經濟周期波動、失業、通貨膨脹、國家財政、國際貿易等方面.涉及國民收入及全社會消費、儲蓄、投資及國民收入的比率,貨幣流通量和流通速度,物價水平,利息率,人口數量及增長率,就業人數和失業率,國家預算和赤字,出入口貿易和國際收入差額等。

(6)凱恩斯宏觀經濟學著作擴展閱讀:

宏觀經濟學,英文名稱Macroeconomics,是使用國民收入、經濟整體的投資和消費等總體性的統計概念來分析經濟運行規律的一個經濟學領域。宏觀經濟學是相對於微觀經濟學而言的。宏觀經濟學是約翰·梅納德·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發表以來快速發展起來的一個經濟學分支。

宏觀經濟學,是以國民經濟總過程的活動為研究對象,主要考察就業總水平、國民總收入等經濟總量,因此,宏觀經濟學也被稱做就業理論或收入理論。

宏觀經濟學研究的是經濟資源的利用問題,包括國民收入決定理論、就業理論、通貨膨脹理論、經濟周期理論、經濟增長理論、財政與貨幣政策。

發展史

1、產生

宏觀經濟學來源於法國魁奈的《經濟表》和英國馬爾薩斯的「馬爾薩斯人口論」。1933年,挪威經濟學家弗瑞希提出《宏觀經濟學》的概念。

宏觀經濟學在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1936年出版後迅速發展起來。凱恩斯把國民收入和就業人數聯系作為中心進行了綜合分析。

宏觀經濟學的產生與發展,迄今為止大體上經歷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17世紀中期到19世紀中期,是早期宏觀經濟學階段,或稱古典宏觀經濟學階段。

第二階段:19世紀後期到20世紀30年代,是現代宏觀經濟學的奠基階段。

第三階段:20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是現代宏觀經濟學的建立階段。第四階段:20世紀60年代以後,是宏觀經濟學進一步發展和演變的階段。

2、發展

「宏觀經濟學」一詞,最早是挪威經濟學家弗里希在1933年提出來的。經濟學中對宏觀經濟現象的研究與考察,可以上溯到古典學派。法國重農學派創始人魁奈的《經濟表》,就是經濟學文獻對生產總過程的初次分析。

然而,在古典經濟學家和後來的許多經濟學家的著作中,對宏觀經濟現象和微觀經濟現象的分析都並存在一起,並未分清。

特別是自邊際革命以來,經濟學家大多不承認經濟危機的可能性,不承認國民經濟總過程中的矛盾與沖突,只注重於微觀經濟分析,以致宏觀經濟問題的分析在一般經濟學著作中幾乎被淹沒了。

但隨著傳統經濟學在二十世紀30年代經濟危機的襲擊下破產,隨著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一書出版,宏觀經濟分析才在凱恩斯的收入和就業理論的基礎上,逐漸發展成為經濟學中的一個獨立的理論體系。

㈦ 哪一本著作對現代宏觀經濟學的產生起了最為重要的作用

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宏觀經濟學(Macroeconomics),是使用國民收入、經濟整體的投資和消費等總體性的統計概念來分析經濟運行規律的一個經濟學領域。宏觀經濟學是相對於古典的微觀經濟學而言的。宏觀經濟學是約翰·梅納德·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發表以來快速發展起來的一個經濟學分支。

㈧ 經濟學十部經典著作是什麼

1、亞當斯密(英國)《國富論》。斯密此書是現代經濟學的奠基之作,也是最偉大的經濟學著作。他的勞動價值論,分工與專業化是經濟效率之源的理論,「看不見的手」實體經濟特性與性質自由主義理論,對後人博弈實體經濟學的啟發,對經濟學的貢獻堪比牛頓對物理學的貢獻。

2、曹國正(新加坡)《博弈聖經》。獨創了國正論、國正雙贏理論和粒子行為論,是新加坡政府認定的一部,影響人類非物質文化的經濟學高級學術著作,他的粒子基因的映射均衡和單方占優的博弈取勝理論,引起世界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科學,自然哲學和博弈論界的極大關注。

3、大衛李嘉圖(英國)《政治經濟學與賦稅原理》(第一卷)。李嘉圖是倫敦交易所里成功的投機商人,又能在經濟學理論領域做出不朽貢獻。本書中他闡明的比較優勢理論是現代自由貿易政策的理論基礎。

4、馬克思(德國)《資本論》。馬克思的剩餘價值理論,人人耳熟能詳,就其概述的經濟學現象對改變世界的力量之大,入選了最重要的經濟學著作。

5、瓦爾拉斯(法國)《純粹經濟學要義》。現代經濟學的主觀價值(效用)論、邊際革命、經濟學數理化的轉向通過本書而系統化,熊彼特曾贊譽此書為,經濟學所取得的最高成就。

6、費雪(美國)《利息理論》。此書是迄今為止最偉大的關於資本理論的研究,在馬克思發現剩餘價值的地方,他看見的是放棄當前消費而承擔未來的不確定性風險,所獲得的報酬。

7、凱恩斯(英國)《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被稱為宏觀經濟學的奠基者,他最重要的理論認為,理性通過個人性質與性質的自由競爭會自然產生社會理性,就這一理論遭到了質疑和批判,其爭議的主要原因,是來自社會的理性遇到國家政治干預時缺失了博弈實體政治的理論。

8、馬歇爾(英國)《經濟學原理》。馬歇爾的最主要著作是1890年出版的《經濟學原理》一書,被西方經濟學界公認為劃時代的著作,也是繼《國富論》之後最偉大的經濟學著作。該書所闡述的經濟學說,在西方經濟學中一直占據著支配地位。

9、薩繆爾遜(美國)《經濟學》。把一本教科書選為最重要的經濟學著作,也是發行量最大的經濟學教科書,他在經濟學知識的標准化、體系化方面做出的貢獻,比當代任何一個人都多,就其入選最重要的經濟學著作。

10、布坎南(美國)《同意的計算》。本書開創的「公共選擇」理論,使憲政民主制可以用數理工具定量分析和定量運算,人們用他的理論研究政治與經濟制度的形成,開辟了全新的路徑。

㈨ 凱恩斯對經濟學的貢獻

凱恩斯一生對經濟學作出了極大的貢獻,一度被譽為「救星」、「戰後繁榮之父」等美稱。凱恩斯出生於薩伊法則被奉為神靈的時代,認同藉助於市場供求力量自動地達到充分就業的狀態就能維持經濟的觀點,因此他一直致力於研究貨幣理論。

他的發表於1936年的主要作品《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引起了經濟學的革命。這部作品對人們對經濟學和政權在社會生活中作用的看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凱恩斯發展了關於生產和就業水平的一般理論。

其具有革命性的理論主要是:關於存在非自願失業條件下的均衡:在有效需求處於一定水平上的時候,失業是可能的。與古典經濟學派相反,他認為單純的價格機制無法解決失業問題。

引入不穩定和預期性,建立了流動性偏好傾向基礎上的貨幣理論:投資邊際效應概念的引入推翻了薩伊定律和存款與投資之間的因果關系。

凱恩斯主義的理論體系是以解決就業問題為中心,而就業理論的邏輯起點是有效需求原理。其基本觀點是:社會的就業量取決於有效需求,所謂有效需求,是指商品的總供給價格和總需求價格達到均衡時的總需求。

當總需求價格大於總供給價格時,社會對商品的需求超過商品的供給,資本家就會增僱工人,擴大生產;反之,總需求價格小於總供給價格時,就會出現供過於求的狀況,資本家或者被迫降價出售商品,或讓一部分商品滯銷,因無法實現其最低利潤而裁減雇員,收縮生產。

因此,就業量取決於總供給與總需求的均衡點,由於在短期內,生產成本和正常利潤波動不大,因而資本家願意供給的產量不會有很大變動,總供給基本是穩定的。這樣,就業量實際上取決於總需求,這個與總供給相均衡的總需求就是有效需求。

(9)凱恩斯宏觀經濟學著作擴展閱讀:

一、人物生平

1883年6月5日生於英格蘭的劍橋,14歲以獎學金入伊頓公學(Eton College)主修數學,曾獲托姆林獎金(Tomline Prize)。

畢業後,以數學及古典文學獎學金入學劍橋大學國王學院。1905年畢業,獲劍橋文學碩士學位。之後又滯留劍橋一年,師從馬歇爾和庇古攻讀經濟學,以准備英國文官考試。

1906年以第二名成績通過文官考試,入選印度事務部。任職期間,為其第一部經濟著作《印度通貨與金融》(Indian Currency and Finance,1913)作了大量研究准備工作。

1908年辭去印度事務部職務,回劍橋任經濟學講師至1915年。

其間1909年以一篇概率論論文入選劍橋大學國王學院院士,另以一篇關於指數的論文獲亞當斯密獎。概率論論文後稍經補充,於1921年以《概率論》(ATreatise on Probability)為書名出版。

二、主導理論

凱恩斯以前的主導經濟理論是馬歇爾為代表的新古典學派自由放任經濟學說,又稱傳統經濟學。這種學說是建立在「自由市場、自由經營、自由競爭、自動調節、自動均衡」的五大原則基礎上的,其核心是「自動均衡」理論。

認為在自由競爭的條件下,經濟都能通過價格機制自動達到均衡;商品的價格波動能使商品供求均衡;資本的價格——利率的變動能使儲蓄與投資趨於均衡;勞動力的價格——工資的漲跌能使勞工市場供求平衡,實現充分就業。

因此,一切人為的干預,特別是政府幹預都是多餘的,什麼也不管的政府是最會管理的政府,應該信守自由競爭、自動調節、自由放任的經濟原則,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只會破壞這種自動調節機制,反而引起經濟的動盪或失衡。

㈩ 急求!凱恩斯的兩大著作是什麼

約翰·梅納德·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現代西方經濟學最有影響的經濟學家之一。
【生平、學術簡介及著作】
英國經濟學家,因開創了所謂經濟學的"凱恩斯革命"而稱著於世。1883年6月5日生於英格蘭的劍橋,14歲以獎學金入伊頓公學(Eton College)主修數學,曾獲托姆林獎金(Tomline Prize)。畢業後,以數學及古典文學獎學金入學劍橋大學國王學院。1905年畢業,獲劍橋文學碩士學位。之後又滯留劍橋一年,從師馬歇爾和庇古攻讀經濟學,以准備英國文官考試。1906年以第二名成績通過文官考試,入選 印度事務部。任職期間,為其第一部經濟著作《印度通貨與金融》(Indian Currency and Finance,1931)作了大量研究准備工作。1908年辭去印度事務部職務,回劍橋任經濟學講師至1915年。其間1909年以一篇概率論論文入選劍橋大學國王學院院士,另以一篇關於指數的論文獲亞當 斯密獎。概率論論文後稍經補充,於1921年以《概率論》(A Treatise on Probability)為書名出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不久,即應征入英國財政部,主管外匯管制、美國貸款等對外財務工作。1919年初作為英國財政部首席代表出席巴黎和會。同年6月,因對賠償委員會有關德國戰敗賠償及其疆界方面的建議憤然不平,辭去和會代表職務,復歸劍橋大學任教。不久表明其對德國賠償問題所持看法的《和平的經濟後果》(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1919)一書出版,引起歐洲、英國及美國各界人士的大爭論,使其一時成為歐洲經濟復興問題的在心人物。在任教同時,不僅撰寫了大量經濟學院總務長。1921~1938年任"全國互助人壽保除公司"(National Mutual Life Insurance Company)董事長期間,其對股東的年度報告一直為金融界人士必讀而且是 搶先收聽的新聞。1940年出任財政部顧問,參與戰時各項財政金融問題的決策,並在他倡儀下,英國政府開始編制國民收入統計,使國家經濟政策擬訂有了必要的工具。1944年7月率英國政府代表團出席布雷頓森林會議,並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國際復興與開發銀行(世界銀行)的英國理事,在1946年3月召開的這兩個組織的第一次會議上,當選 為世界銀行第一任總裁。返回英國不久,因心臟病突發於1946年4月21日在索塞克斯(Sussex)家中逝世。因其深厚學術造詣,曾長期擔任《經濟學雜志》主編和英國皇家經濟學會會長,1929年被選為英國科學院院士,1942年晉封為勛爵,1946年劍橋大學授予其科學博士學位。
凱恩斯原是一個自由貿易論著,直至20年代末仍信奉傳統的自由貿易理論,認為保護主義對於國內的經濟繁榮與就業 增長一無可取。甚至1929年同瑞典經濟學家俄林就德國賠款問題論戰時,還堅持國際收支差額會通過國內外物價水平的變動,自動恢復平衡。1936年其代表作《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 Interest and Money,簡稱《通論》)出版時,凱恩斯一反過去的立場,轉而強調貿易差額對國民收入的影響,相信保護政策如能帶來貿易順差,必將有利於提高投資水平和擴大就業,最終導致經濟繁榮。
凱恩斯認為,傳統貿易理論以各項生產要素,包括勞動力已經充分就業為前提,宣揚按照比較成本原理進行貿易,既有充分就業,又享分工之利。但現實生活中並不存在這一前提,而卻經常存在大量非自願失業,如果一國按照傳統理論自由貿易,雖可從事有比較優勢部門的專業化生產,取得某些分工之利,但放棄或縮小比較優勢不大或無比優勢部門的和平,則必然是失業更趨嚴重。故凱恩斯斷抗議傳統貿易理論不適用於現代 資本主義。他還批評傳統理論只注重分工的利益和強調對外收支均衡的自動調節過程,而完全 忽略貿易差額對國民收入就業的影響。認為就一國而言,後者較前者更重要,因為順差能增加收入,使資金流入,利率降低,投資提高,就業擴大;反之 ,"若為逆差,則可能很快就會產生頑固的經濟衰退。"由此,凱恩斯贊成貿易順差,並重新推崇起重商主義,認為"重商主義,學說里含有入學真下成分。"不過在肯定重商主義某些觀點的同時,他也承認"實行重商主義所能取得的好處,只限限一國,不會澤及全世界"。
在《通論》中,凱恩斯由投資乘數原理出發,對貿易差額與國民經濟盛衰的關系作了進一步闡述。他認為投資的乘數作用表現為,一個部門的新增投資,不僅會使該部門的收入增加,而且會通過連鎖反應,引起其他有關部門的收入增加,而且會通過連鎖反應,引起其他有關部門追加新投資獲得新收入,致使國民收入總量的增長若干倍於最初那筆投資。而一國的總投資既包括國內投資(它決定於國內的資本邊際效率和利息率)也包括國外投資(它決定於貿易順差額),"增加順差,乃是政府可以增加國外投資之唯一直接辦法;同時若貿易為順差,則貴金屬內流,故又是政府可以減低國內利率、增加國內投資動機之唯一間接辦法。"除此之外,凱恩斯還強調貿易順差本身對國民經濟的作用亦猶如投資。認為出口是對本國產品的需求,如同投資,是一種"注入"(Injection),能使國民收入增長;而進口則是對舶來品消費的增加,如同儲蓄,是一種泄露,會減弱投資乘數的作用,使國民收入減少。因此,凱恩斯極力鼓吹貿易順差,並提出應盡力擴大出口,同時藉助保護關稅和鼓勵"購買英國貨物"以限制進口的政策主張。上述凱恩斯關於乘數理論及貿易順差的分析,後經英國學者哈羅德和美國學者馬赫洛普等人的論證而發展為對外貿易乘數理論。
除《通論》外,凱恩斯另外兩部重要的經濟理論著作是《貨幣論》(A Tract on Monetary Reform 1923)和《貨幣論》(A Treatise on Money, 1930)。這兩部著作是其研究貨幣理論的代表作,但均未能脫出古典貨幣數量論的巢臼。
1909年創立政治經濟學俱樂部並因其最初著作《指數編制方法》而獲「亞當.斯密獎」。1911-1944年任《經濟學雜志》主編,1913-1914年任皇家印度通貨與財政委員會委員,兼任皇家經濟學會秘書,1919年任財政部巴黎和會代表,1929-1933年主持英國財政經濟顧問委員會工作,1942年被進封為勛爵,1944年出席布雷頓森林聯合國貨幣金融會議,並擔任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的董事。1946年4月21日猝死於心臟病,時年63歲。凱恩斯一生對經濟學作出了極大的貢獻,一度被譽為資本主義的「救星」、「戰後繁榮之父」等美稱。凱恩斯出生於薩伊法則被奉為神靈的時代,認同藉助於市場供求力量自動地達到充分就業的狀態就能維持資本主義的觀點,因此他一直致力於研究貨幣理論。
1929年經濟危機爆發後,他感覺到傳統的經濟理論不符合現實,必須加以突破,於是便有了1933年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以後簡稱《通論》),《通論》在經濟學理論上有了很大的突破。[font style="FONT-SIZE: 10.5pt; FONT-FAMILY: 宋體; mso-bidi-font-size: 12.0pt;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bid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font-kerning: 1.0p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通論》出版後不久,凱恩斯患了心臟病[/font]

第一,突破了傳統的就業均衡理論,建立了一種以存在失業為特點的經濟均衡理論。
傳統的新古典經濟學以薩伊法則為核心提出了充分就業的假設。認為可以通過價格調節實現資源的充分利用,從而把研究資源利用的宏觀經濟問題排除在經濟學研究的范圍之外。《通論》批判薩伊法則,承認資本主義社會中非自願失業的存在,正式把資源利用的宏觀經濟問題提到日程上來。

第二,把國民收入作為宏觀經濟學研究的中心問題。
凱恩斯《通論》的中心是研究總就業量的決定,進而研究失業存在的原因。認為總就業量和總產量關系密切,而這些正是現代宏觀經濟學的特點。

第三,用總供給與總需求的均衡來分析國民收入的決定。
凱恩斯《通論》中認為有效需求決定總產量和總就業量,又用總供給與總需求函數來說明有效需求的決定。在此基礎上,他說明了如何將整個經濟的均衡用一組方程式表達出來,如何能通過檢驗方程組參數的變動對解方程組的影響來說明比較靜態的結果。即,他總是利用總需求和總供給的均衡關系來說明國民收入的決定和其他宏觀經濟問題。

第四,建立了以總需求為核心的宏觀經濟學體系。
凱恩斯採用了短期分析,即,假定生產設備、資金、技術等是不變的,從而總供給是不變的。在此基礎上來分析總需求如何決定國民收入。把存在失業的原因歸結為總需求的不足。

第五,對實物經濟和貨幣進行分析的貨幣理論。
傳統的經濟學家把經濟分為實物經濟和貨幣經濟兩部分,其中,經濟理論分析實際變數的決定,而貨幣理論分析價格的決定,兩者之間並沒有多大的關系,這就是所謂的二分法。凱恩斯通過總量分析的方法把經濟理論和貨幣理論結合起來,建立了一套生產貨幣理論。用這種方法分析了貨幣、利率的關系及其對整個宏觀經濟的影響,從而把兩個理論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經濟理論。

第六,批判了「薩伊法則」,反對放任自流的經濟政策,明確提出國家直接干預經濟的主張。

古典經濟學家和新古典經濟學家都贊同放任自流的經濟政策,而凱恩斯卻反對這些,提倡國家直接干預經濟。他論證了國家直接干預經濟的必要性,提出了比較具體的目標;他的這種以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為核心的思想後來成整個宏觀經濟學的核心,甚至可以說後來的宏觀經濟學都是建立在凱恩斯的《通論》的基礎之上的。

毫無疑問,凱恩斯是一個偉大的經濟學家,他敢於打破舊的思想的束縛,承認有非自願失業的存在,首次提出國家干預經濟的主張,對整個宏觀經濟學學的貢獻是極大的。
凱恩斯不僅是經濟學理論上的天才,而且還是位大膽的實踐者。雖然說來容易做來難,但他仍然不顧風險,虧了再賺,畢竟技高一籌,果然名利雙收。

在倫敦的一個早晨,一個男子已經醒了,但他仍躺在床上、衣衫不整。他在和他的經紀人通話,為他自己、一所大學、一個辛迪加的巨大投機業務作決定。
這人就是著名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男爵,他不但開辟了宏觀經濟學的研究陣地(他的兩本主要著作給他帶來了巨大且歷久不衰的聲譽),還擔任過大學司庫和劍橋大學學監、政府官員和顧問等。凱恩斯男爵還是一位富有的投資者。凱恩斯的經濟理論影響了幾代人,在目前的經濟政策制定中仍然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並將繼續影響未來若干年的經濟思想。
經濟學學者們總是這樣介紹凱恩斯:他從小聰明,是一個著名的經濟學家。他與俄國的漂亮芭蕾舞演員結了婚,擔任過國王和總統的顧問。在業余時間,他為自己、為劍橋大學進行貨幣和商品投機,並取得很大成功。但事實上,這些內容中很多純粹是編造出來的,與實際情況相差很遠。
凱恩斯的祖上是英國的貴族,他父母在劍橋大學任教。凱恩斯是他們的第一個孩子,他們在他身上付出了很多,也對小凱恩斯寄予了很高期望。凱恩斯果然不負所望,從伊頓公學畢業,就取得了國王學院數學和經典著作的獎學金。1905年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並獲得數學學士學位。1906年凱恩斯通過公務員考試,到外交部的印度辦公室工作。兩年後,申請國王學院的數學研究員職位,但沒有成功。
不久,劍橋大學向他提供一個教學一般經濟學的研究員職位,這個職位一直保留到他去世。凱恩斯主講的眾多課程中有一門是每周一次的關於印度貨幣和金融方面的課程。不久,凱恩斯專門研究貨幣、信用和價值。這段時間,他也寫了一些書,主要是在概率論方面,他的經濟學方面的第一部著作是《印度的貨幣和金融》。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當時社會上普遍擔心出現金融危機,作為貨幣問題專家,凱恩斯去財政部任職。他的首次努力是去說服首相勞合·喬治保持黃金儲備。到戰爭結束時,凱恩斯已在財政部樹立了牢固的地位,並被派到國外處理一系列的金融問題。當和平會議在巴黎舉行時,凱恩斯代表英國財政部參加了和談。
和談結束後,凱恩斯從財政部辭職,撰寫了《和平的經濟後果》一書。這本書中描述了一些當時著名人物的事情,包括勞合·喬治等人物以及對當時社會的分析。
華特·利普曼把凱恩斯的著作編成一個系列,凱恩斯承擔出版費,由麥克米倫公司出版。著作在愛丁堡印刷,用船把它運到倫敦,途中船不幸失事,2000本《和平的經濟後果》被海水沖到丹麥海灘。按丹麥法律,書在當地公開拍賣。這本書最後被譯成多國文字,大約售出了14萬冊。
凱恩斯是一個最會把理論化為實踐的人,在撰書的同時,凱恩斯也從事貨幣買賣。根據他在財政部工作得到的經驗和對戰後德國的考察,他開始看好美元,看跌歐洲貨幣,並按10%的保證金進行交易,建立了一系列貨幣倉位。不久他賺了大筆利潤,並就此認為自己能比普通人更好地看清市場的走勢。
1920年4月,凱恩斯預見德國即將出現信用膨脹,以此為理由,賣空馬克。此前馬克一直下跌,但現在開始反彈。4、5月間,凱恩斯自己損失了13125英鎊,他任顧問的辛迪加也損失了8498英鎊。經紀公司要求他支付7000英鎊的保證金,於是他從一個敬慕者那裡借來了5000英鎊,又用他的預支稿酬支付了1500英鎊,才得以付清。他承認,自己已經破產了。
1921年,通過寫作,凱恩斯的經濟狀況好轉,又開始了商品和股票投機,交易
都採用保證金交易方式。
1924年,凱恩斯投資57797英鎊,到1937年增值506450英鎊,在證券業中建立了自己的聲譽。此間,凱恩斯每年的平均投資復利收益率為17%,利潤雖高,但仍然比不上保守的投資家沃倫·巴菲特的業績。

凱恩斯的官方傳記作者說,凱恩斯在1937年放棄了投機,原因是他身體欠佳。實際上,那時他的病已經好了,而且身體不錯,以致可以在接下來的9年裡繼續影響經濟學和政治的發展。但近年來出版的傳記指出,凱恩斯在1937年美國股市上損失慘重,考慮到第二次破產可能會損害他作為世界上最著名的經濟學家的聲譽,於是及時退出了投機行列。
在《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一書中,凱恩斯談到了他的投資哲學,我們可以恰當地稱之為「選美理論」共有100幅候選美女照片,由公眾從中選出4人。然而,人們並不投票給他認為是最美的人,而是選擇他認為大多數人都認為是最美的人。
像許多偉大的金融家一樣,凱恩斯在大事上十分大膽,敢於冒險使用大量資金以支持一個論點。但小事上,他非常保守。
一次,凱恩斯和一個朋友在阿爾及利亞首都阿爾及爾度假,他們讓一群當地小孩為他們擦皮鞋。凱恩斯付的錢太少,氣得小孩們向他們扔石頭。他的朋友建議他多給點錢了事,而凱恩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經濟學家,回答道:「我不會貶抑貨幣的價值。」

邊際效率,指的是預期增加一個單位投資可以得到的利潤率。凱恩斯把資本資產的未來收入看作是預期的這項投資的未來一系列年收入,把資本資產的供給價格看作是預期的資產的重置成本。而且,他認為資本邊際效率是遞減的。 凱恩斯在《通論》中用相當多的篇幅討論投資引誘。投資引誘理論是他的就業通論的最重要的部分。按照凱恩斯的看法,只有資本資產的預期收益超過資本資產的供給價格過重置成本,繼續投資才是有利可圖的,才能對資本家產生投資引誘。
【凱恩斯的墓誌銘】

不用為我悲哀,朋友,千萬不要為我哭泣。
因為,往後我將永遠不必再辛勞。
天堂里將響徹贊美詩與甜美的音樂,
而我甚至也不再去歌唱。

閱讀全文

與凱恩斯宏觀經濟學著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