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我看政治經濟學

我看政治經濟學

發布時間:2021-03-03 11:38:06

A. 政治經濟學的原理

1.1、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即無產階級政治經濟學,它是研究社會生產關系體系及其發展規律性的科學。

1.2、勞動:是有勞動能力和勞動經驗的人,在生產過程中的有目的的活動。

1.3、勞動對象:是人們把自己的勞動加於其上的一切東西,也就是勞動加工的對象。

1.4、勞動資料:又稱勞動手段,是人們用來影響或改變勞動對象的一切物質資料,其中最主要的是生產工具。

1.5、生產資料:是生產過程中的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的總和,它是任何社會進行物質生產所必備的物質條件。

1.6、物質資料生產過程:是人們的勞動、勞動對象、勞動資料(勞動手段)在一定形式下結合起來,創造滿足人類生存和發展所需的物質產品的過程。

1.7、生產力:是人們進行物質資料生產的能力,反映人和自然界的關系。

1.8、生產關系:是人們在物質資料生產和再生產過程中結成的相互關系,又稱經濟關系。生產關系是各種社會關系中最基本的關系。

1.9、生產關系體系:是人們在社會生產總過程中所建立的生產、分配、交換、消費方面的經濟關系的總和。

1.10、社會生產方式: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有機結合與統一。

1.11、經濟規律:是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它體現著經濟過程的必然趨勢。

1.12、生產資料所有制:即生產資料歸誰所有,它是人們在佔有生產資料方面所形成的關系,體現著生產勞動者同生產資料的結合方式。

1.13、經濟基礎:是一定社會形態中佔主導地位的生產關系的總和。

1.14、上層建築:是建立在一定經濟基礎之上,並與它相適應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會意識形態。

2.1、商品:是為市場交換而生產的有用勞動產品。

2.2、商品生產:是以交換為目的而進行的生產。

2.3、商品交換:是商品的相互讓渡或買賣。

2.4、商品經濟:是以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為內容,直接以交換為目的進行生產的經濟形式。

2.5、社會分工:是社會勞動劃分和獨立化為不同部門和行業的分工。

2.6、使用價值:是物品的有用性或效用,即物品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它體現了商品的自然屬性。

2.7、價值:是在商品中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的凝結。它體現了商品的社會屬性。

2.8、具體勞動:是指生產一定使用價值的具有特定性質、目的和形式的勞動。它反映的是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

2.9、抽象勞動:指撇開一切具體形式的無差別的人類一般勞動。它體現著商品生產者之間的經濟關系,是勞動的社會屬性。

2.10、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在現有的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製造某種使用價值所需要的勞動時間。

2.11、個別勞動時間:是生產某種商品的各個商品生產者各自花費的勞動時間。

2.12、社會價值: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所決定的價值量。

2.13、個別價值:是由各個商品生產者的個別勞動時間所形成的價值量。

2.14、勞動熟練程度:是指勞動經驗的豐富程度和勞動技術水平的高低程度。

2.15、勞動強度:是指單位時間內勞動消耗的程度。

2.16、簡單勞動:是不需要經過專門訓練和培養的一般勞動者都能從事的勞動。

2.17、復雜勞動:是需要經過專門訓練和培養,具有一定文化知識和技術專長的勞動者所從事的勞動。

2.18、勞動生產率:指勞動的生產效率或能力。通常由單位時間內生產的產品數量或單位產品所耗費的時間來表示。

2.19、社會勞動:是指商品生產者的勞動,是提供給社會的,構成社會總勞動的組成部分,其勞動具有社會性質。

2.20、私人勞動:是指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商品經濟中,商品生產者的勞動是按照自己私人的利益和要求所進行的,其勞動具有私人性質。

2.21、價值形式:是商品價值的表現形式,即交換價值。

2.22、貨幣:是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

2.23、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

2.24、價格標准:是指包含一定重量貴金屬的貨幣單位及其等分。

2.25、貨幣流通:是貨幣作為商品流通媒介的不斷運動。

2.26、商品流通:是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交換。

2.27、貨幣流通規律:是一定時期內商品流通過程中所需貨幣數量的規律。

2.28、鑄幣:是由國家鑄造的,具有一定形狀、重量、成色和面額價值的金屬貨幣。

2.29、紙幣:是由國家發行並強制流通的價值符號,它代表貴金屬貨幣執行流通手段職能。

2.30、通貨膨脹:是紙幣發行量超過一定時期內商品流通中實際需要的金屬貨幣量所引起的紙幣貶值和物價上漲現象。

2.31、價值規律:是商品按照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價值進行交換的規律。

2.32、市場:是商品交換的場所、渠道或領域。

2.33、市場經濟:是社會資源配置的—種方式,它是市場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的商品經濟。

2.34、市場機制:是市場的各種要素,包括價格、供求、競爭等要素之間,互相聯系、互相制約,各自發揮功能,又共同發揮功能的有機聯系。

2.35、價格機制:是通過市場價格變動與供求關系變動之間的相互聯系與相互制約而發揮作用的機制。

2.36、供求機制:是商品的供求關系與價格、競爭等因素之間相互制約和聯系而發揮作用的機制。

2.37、競爭機制:是市場競爭與價格、供求等因素之間相互制約和聯系而發揮作用的機制。

2.38、市場調節:是指市場機制的調節,即通過市場機制調節社會經濟的運行,最終調節社會資源的配置。

3.1、勞動力:是人的勞動能力,是存在於活的人體中,在進行生產勞動時運用的人的體力和腦力的總和。

3.2、勞動過程:是勞動者通過有目的的活動,即運用勞動資料對勞動對象進行加工,改變自然界的物質形態,創造出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使用價值的過程。

3.3、價值形成過程:價值形成過程既是活勞動創造新價值的過程,又是物化勞動即生產資料的舊價值轉移過程。

3.4、價值增殖過程:是超過一定點而延長了的價值形成過程,這個一定點就是工人補償勞動力價值所需要的時間。

3.5、剩餘價值:是雇傭工人創造的超過勞動力價值而被資本家無償佔有的價值部分,它直接體現著資本家對雇傭工人的剝削關系。

3.6、必要勞動時間:是雇傭工人用於再生產勞動力價值的時間。

3.7、剩餘勞動時間:是雇傭工人無償地為資本家生產剩餘價值的時間。

3.8、資本:是自行增殖的價值或能夠帶來剩餘價值的價值,體現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剝削與被剝削的生產關系。

3.9、不變資本:是以生產資料形式存在的資本,它在生產過程中不改變自己的價值量。

3.10、可變資本:是以勞動力形式存在的資本,它在生產過程中發生了價值增殖。

3.11、剩餘價值率:是剩餘價值與可變資本的比率,它表明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程度。其公式為m『=m/v.

3.12、絕對剩餘價值:是在雇傭工人的必要勞動時間不變的條件下,由於工作日的絕對延長而生產的剩餘價值。

3.13、相對剩餘價值:是在工作日長度不變的條件下,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縮短必要勞動時間,相應延長剩餘勞動時間而生產的剩餘價值。

3.14、超額剩餘價值:指個別資本家由於率先提高勞動生產率,使商品的個別價值低於社會價值而多獲得的剩餘價值。

3.15、資本主義工資:是勞動力價值或價格的轉化形式。

3.16、計時工資:是按工人的勞動時間支付的工資。

3.17、計件工資:是按工人生產的產品的數量或所完成的,工作量支付的工資。

3.18、血汗工資制度:是通過科學的操作研究,極大地提高勞動強度,以加強對工人剝削的工資制度。

3.19、名義工資:是指工人把勞動力出賣給資本家時所得到的貨幣工資。

3.20、實際工資:是指工人用貨幣工資所能購買的生活資料和服務的數量。

3.21、社會再生產:是不斷重復、不斷更新的生產過程。

3.22、簡單再生產:是生產規模不變的再生產。

3.23、擴大再生產:是擴大原有生產規模的再生產。

3.24、資本主義簡單再生產:是指資本家把剩餘價值全部用於個人消費,再生產只是在原有規模上重復進行。

3.25、資本主義擴大再生產:是指資本家不把剩餘價值全部用於個人消費,而是把其中一部分剩餘價值轉化為新的資本,用來購買追加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力,使生產在擴大的規模上重復進行。

3.26、資本積累:是把剩餘價值再轉化為資本,或者說,是剩餘價值的資本化。

3.27、資本積聚:是由資本積累所引起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的增加。

3.28、資本集中:是指眾多分散的中小資本通過互相合並而成為少數大資本。

3.29、資本技術構成:是反映技術水平的一定數量生產資料與勞動力的比例所形成的資本構成。

3.30、資本價值構成:是由一定數量不變資本與可變資本的比例所形成的資本構成。

3.31、資本有機構成:是由資本技術構成所決定,並且反映著資本技術構成變化的資本價值構成。

3.32、相對過剩人口:是相對於資本家榨取剩餘價值的需要來說,勞動力的供應超過了資本對它的需求,從而形成相對的過剩的人口,即失業人口。

3.33、資本主義積累一般規律:是揭示資產階級的財富積累同無產階級的貧困積累之間內在的、本質的必然聯系的規律在資產階級一端積累;與此同時,貧困在無產階級一端積累。

3.34、資本原始積累:是指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形成初期,用暴力手段剝奪直接生產者,使生產資料和貨幣財富在資本家手中迅速積累的過程。

3.35、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是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佔有制之間的矛盾。
4.1、產業資本:是工業、農業、建築業等各個物質生產部門的資本,是能夠實現價值增殖的資本。

4.2、資本循環:是產業資本依次經過購買、生產、銷售三個階段,採取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商品資本三種職能形式,實現了價值的增殖,並回到原來出發點的全部運動過程。

4.3、貨幣資本:是以貨幣形式存在的資本,它是產業資本在其循環過程中所採取的一種職能形式。它的職能是購買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為生產剩餘價值准備條件。

4.4、生產資本:是以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的形式存在的資本,它是產業資本在其循環過程中所採取的一種職能形式。它的職能是把生產資料和勞動力以資本主義方式結合起來,在生產過程中生產出剩餘價值。

4.5、商品資本:是以商品形式存在的資本,它是產業資本在循環過程中採取的一種職能形式。它的職能是通過商品的銷售,實現包含在商品中的價值和剩餘價值。

4.6、資本周轉:是產業資本周而復始不斷重復的資本循環過程。

4.7、資本周轉時間:是產業資本的一個循環周期所經歷的時間,它是產業資本的生產時間和流通時間的總和。

4.8、資本周轉次數:是在一定時間內資本所經歷的周轉的次數。

4.9、生產時間:是資本停留在生產領域內的時間,包括勞動時間和非勞動時間。

4.10、流通時間:是資本停留在流通領域內的時間,包括購買時間和銷售時間。

4.11、勞動時間:是勞動者運用勞動資料作用:廠勞動對象生產出某種產品的時間。

4.12、非勞動時間:是生產資料已進入直接生產領域,但尚未與勞動力相結合的時間。

4.13、固定資本:指以機器、設備、廠房、工具等重要勞動資料形式存在的生產資本。

4.14、流動資本:指以原料、燃料、輔助材料等勞動對象以及勞動力形式存在的生產資本。

4.15、流通資本:是產業資本循環中的貨幣資本和商品資本的總稱。

4.16、固定資本磨損:是固定資本的價值按照其磨損程度,一部分一部分地轉移到新產品中去,它包括固定資本有形磨損和固定資本無形磨損。

4.17、固定資本有形磨損:又稱固定資本物質磨損,是指固定資本的物質要素由於使用以及自然力的作用而造成的損耗。

4.18、固定資本無形磨損:又稱固定資本精神磨損,是指固定資本在其有效使用期內, 由於生產技術進步而引起的價值上的損失。

4.19、固定資本折舊:是指固定資本按照其磨損程度而逐漸轉移到新產品中去的價值,必須在產品銷售以後作為折舊基金提取並積累起來,以便在固定資本價值全部轉移完畢時,用於固定資本的實物更新。

4.20、折舊費:又稱折舊基金,是在固定資本折舊中所提取的補償金額。

4.21、折舊率:是固定資本折舊費與固定資本原始價值的比率。

4.22、年剩餘價值率:是一年內生產的剩餘價值總量同一年內預付的可變資本的比率。

4.23、單個資本:又稱個別資本,指資本主義社會各自獨立發揮資本職能的資本,是社會總資本的一個組成部分。

4.24、社會資本:又稱社會總資本,指資本主義社會中互相聯系的所有單個資本的總和。

4.25、社會總產品:是社會的各個物質生產部門在一定時期內 (通常為一年)所生產的全部物質資料的總和。它是由一個國家當年的所有物質生產部門的勞動者共同創造的。

4.26、社會生產兩大部類:與社會總產品的實物形態是由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兩大類構成相適應,社會生產可劃分為兩大部類:第一部類是生產資料的生產,第二部類是消費資料的生產。

4.27、經濟危機:又稱經濟衰退。指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過程中周期性爆發的、以生產相對過剩為基本特徵的危機。

4.28、固定資本更新:是以廠房、機器、設備等物質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產資本,由於磨損或其他因而用新的物質形式來替換。

4.29、資本主義再生產周期:是從一次經濟危機爆發到下一次經濟危機爆發所經歷的時期。

5.1、資本主義生產成本:是生產單位商品所耗費的不變資本與可變資本之和。

5.2、利潤:是剩餘價值的轉化形式。當剩餘價值不是表現為可變資本的產物,而是表現為全部預付資本的產物時,剩餘價值就取得利潤形態。

5.3、利潤率:是剩餘價值與預付總資本的比率,它是剩餘價值率的轉化形式。用公式表示:P'=m/(c+v)。

5.4、平均利潤率:是社會剩餘價值總量與社會預付總資本的比率。用公式表示:平均利潤率=社會剩餘價值總額/社會預付資本總額。

5.5、平均利潤:是一定量預付資本根據平均利潤率所獲的利潤。平均利潤=預付資本×平均利潤率。

5.6、生產價格:是由商品的生產成本與平均利潤所構成的價格,它是價值的轉化形式。

5.7、超額利潤:是超過平均利潤的利潤,它是個別生產價格低於社會生產價格的差額。

6.1、商業資本:是在資本主義社會的流通領域中發生作用的職能資本,它是從產業資本的商品資本職能中分離出來的獨立的職能資本形式。

6.2、商業利潤:是商業資本家從事商業經營活動所獲得的利潤,來源於產業部門的工人創造的剩餘價值。

6.3、商業流通費用:是商業資本家在商品流通過程中所耗費的各種費用。它分為生產性流通費用和純粹流通費用兩大類。

6.4、生產性流通費用:是由商品的使用價值運動所引起的費用,如商品的保管費、運輸費、包裝費等,它是同生產過程在流通領域內的繼續有關的費用。

6.5、純粹流通費用:是由商品的價值運動所引起的費用,即在商品的單純買賣過程中所支出的費用,如商店的建築費、設備費、簿記費、廣告費、辦公費、商業店員的工資等。

6.6、借貸資本:是從職能資本(包括產業資本和商業資本)運動中分離出來的獨立資本形式,它是借貸資本家為了取得利息而暫時貸給職能資本家的貨幣資本。

6.7、利息:是職能資本家使用借貸資本而讓給借貸資本家的一部分剩餘價值,它是剩餘價值的特殊轉化形式。

6.8、企業利潤:是在存在利息的情況下,產業利潤和商業利潤的總稱,它在數量上等於平均利潤和利息的差額。

6.9、利息率:是一定時期內的利息量與借貸資本總額的比率。

6.10、資本主義銀行:是專門經營貨幣資本的企業,它是借款人和貸款人的信用中介,也是資本家相互之間的支付中介。

6.11、銀行資本:是銀行資本家為經營銀行業務獲取利潤而投下的自有資本以及通過吸收存款而借入的資本。

6.12、股份公司:是通過發行股票方式合資經營的企業。

6.13、股票:是向股份公司投資入股並有權取得股息收入的憑證。

6.14、股息:是股票持有者根據股票的票面額從企業利潤中分得的收入。

6.15、股東:是股份公司的股票持有者。

6.16、股份有限公司:是通過發行股票籌集資本所設立的企業法人組織,企業以其經營的法人財產為限、股東以其投資額為限,對企業的債務承擔有限責任。

6.17、企業法人:即經濟法人,它是擁有自己經營的企業,依照法定程序建立的、能夠獨立地行使民事權利、承擔民事責任的經濟組織。

6.18、股票控制額:是大股東控制股份公司所需要的股票額。

6.19、股票價格:是股息收入的資本化,它與股息成正比變化,與銀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變化。

6.20、資本主義地租:是農業資本家租種土地所有者的土地所繳納的地租,它是農業工人所創造的超過平均利潤以上的那一部分剩餘價值,即超額利潤。

6.21、租金:是農業資本家在一定時期內,向土地所有者繳納的全部貨幣額。租金中除地租外,還包括土地上的固定資產折舊費和利息,並可能包括農業資本家的一部分平均利潤和農業工人的一部分工資。

6.22、級差地租:是與土地的不同等級相聯系的地租,它是由農產品的個別生產價格低於社會生產價格的超額利潤所構成的。

6.23、土地的資本主義經營壟斷:是指在可耕土地有限特別是優等地和中等地有限的條件下,土地作為經營對象而被農業資本家使用後所形成的對土地的經營性壟斷。

6.24、絕對地租:是土地所有者憑借土地私有權壟斷而獲取的地租,租種任何土地都必須繳納絕對地租,它是由農產品的社會生產價格低於價值的超額利潤所構成的。

6.25、土地私有權壟斷:是指資本主義農業中有限的土地被私人土地所有者佔有以後,別人無法再擁有對土地這種生產資料的私有權。

6.26、土地價格:是地租收入的資本化,它與地租量成正比變化,與銀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變化。

7.1、壟斷:是指一個或幾個大型企業佔有一個經濟部門的絕對部分的生產或流通份額,並控制相關商品的價格,從而獲取高額壟斷利潤的情況。

7.2、金融資本:是壟斷的工業資本和壟斷的銀行資本融合或混合生長構成的一種資本形式。

7.3、金融寡頭:是掌握了金融資本,操縱國民經濟命脈,並在實際上控制國家政權的少數資本家或壟斷資本家集團。

7.4、參與制:是通過控制一定數量的股票從而層層控制許多企業的經濟上的統治方式。

7.5、壟斷利潤:是壟斷資本憑借其在生產和流通中的壟斷地位所獲得的大大超過平均利潤的高額利潤。

7.6、壟斷價格:是壟斷組織憑借其壟斷地位所規定的、旨在保證獲取最大限度利潤的市場價格。

7.7、壟斷高價:是壟斷組織出售產品時規定的超過商品價值和生產價格的壟斷價格。

7.8、壟斷低價:是壟斷組織購買生產資料時規定的低於商品價值和生產價格的壟斷價格。

7.9、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是私人壟斷資本與資產階級國家政權相結合的一種壟斷資本主義形式。10.1、生產力標准:是指一定的社會制度、生產關系和經濟體制的存在與更替的合理性,要以是否適應於生產力狀況和是否有利於生產力發展為標准。

8.1、資本輸出:是資本主義國家和政府、或是資本家、或是壟斷集團,為獲取高額利潤和利息,以及取得其他經濟利益而對國外進行投資或貸款。

8.2、國際壟斷同盟:是指各資本主義國家的壟斷組織,通過訂立協議所建立的國際性壟斷組織的聯盟。

8.3、國際卡特爾:指若干壟斷資本主義國家的生產或經營某種產品的壟斷組織,通過訂立協議,壟斷和瓜分這種產品的世界市場,規定壟斷價格,以謀取壟斷利潤。

8.4、新殖民主義:是二次大戰後,隨著舊殖民體系的瓦解,壟斷資本主義國家採取比較緩和和隱蔽的手法,主要是採取經濟滲透辦法,打著所謂援助的旗號,對發展中國家進行剝削和控制的殖民主義政策。

8.5、經濟全球化:是指在生產發展和科技進步、社會分工和國際分工不斷深化、生產社會化和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的情況下,世界各國和各地區的經濟活動日益超越出一國和地區范圍而相互緊密聯系的趨勢。

8.6、經濟一體化:是經濟全球化在制度上和組織形式上的體現與反映。

8.7、地區經濟集團化:是地域上鄰近的一些國家,根據自身發展的需要和生產國際化的客觀要求,為維護共同的經濟利益,通過簽訂協議而組成的地區性經濟或貿易集團。它是經濟一體化的一種具體組織形式。

8.8、跨國公司:又稱多國公司,是資本主義國家建立的對外進行直接投資,在國外設立子公司或分支機構,進行跨國的即國際間的生產、銷售或金融等各種經營活動,以獲取高額壟斷利潤為目的的大型壟斷企業。它是戰後國際壟斷組織的重要形式。

8.9、自由貿易區:是區內各國在相互貿易中給予優惠,以加強地區間合作和增強地區競爭力的一種方式。

8.10、關稅同盟:是締約國在相互貿易中免除關稅和限額,並規定共同關稅稅率和貿易政策,具有一定程度的超國家范圍經濟調節的組織。

8.11、經濟聯盟:是指參加國除了達到關稅同盟的要求外,並制定某些共同的經濟政策,在貨幣金融方面進行協調,實現同盟內各種商品和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建立起一些超國家的經濟調節機構的組織。

8.12、經濟政治聯合體:是參加國既在經濟上進行國際協調和聯合行動,又在政治上向一體化發展,建立起一些超國家的政治機構來統一管理和協調參加國的政治事務的組織。

9.1、食利者階層:指完全脫離了生產經營活動,專靠「剪息票」 (即吃利息或股息)為生的一批剝削者。

9.2、食利國:是依靠資本輸出來剝削和掠奪其他國家和地區,以獲取大量財富和收入的壟斷資本主義國家。

9.3、滯脹:是經濟停滯和通貨膨脹兩種經濟現象並存的簡稱。

9.4、財政危機:指資本主義國家採取過度刺激經濟的財政政策,使財政支出增加,入不敷出,財政赤字巨大的危機。

9.5、貨幣信用危機:指資本主義社會中貨幣流通和信用領域中長期的通貨膨脹和信用膨脹的危機。

10.2、從資本主義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的過渡時期:是指從無產階級專政建立開始,到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本建立為止,這中間所經歷的革命轉變時期。中國的過渡時期是從新民主主義社會轉變為社會主義社會的時期。

10.3、共產主義社會的兩個階段:共產主義社會的兩個階段是指共產主義作為一種社會制度,它的發展必然經歷低級和高級兩個階段,低級階段或第一階段為社會主義社會,高級階段或第二階段是共產主義社會。

10.4、自由人聯合體:馬克思把社會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中的社會經濟組織稱為自由人的聯合體。

10.5、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是泛指任何國家進入社會主義都會經歷的起始階段,而是特指我國在生產力落後、商品經濟不發達的經濟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必然要經歷的特定歷史階段。

10.6、社會主義公有制:是以勞動人民共同佔有生產資料為特徵的所有制形式。它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本質特徵和根本標志,從而也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

10.7、按勞分配: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中個人消費品分配的基本原則,它是由社會和集體以人們付出勞動的數量和質量為尺度分配個人消費品。

10.8、按生產要素分配:是指按照資本、勞力、技術、信息、土地以及各種生產資料等生產要素的投入所進行的收入分配。

10.9、各盡所能,按需分配:是共產主義社會的一個基本原則,即得到全面發展的共產主義勞動者,自覺地盡其所能為社會勞動,社會按照他們的實際需要分配消費品。

10.10、舊社會分工:是指每個人長期乃至終生被束縛在一種職業上,即固定在由分工所形成的一種崗位上。特別是形成了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對立或根本差別。

10.1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與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相結合,在社會主義國家宏觀調控下的市場經濟。

10.12、計劃調節:是國家通過制定的長期、中期、短期經濟計劃,對國民經濟的運行和發展進行的調節。

10.13、國民經濟比例關系:是指社會再生產各部門、各環節、各地區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內在聯系在數量上的表現。

10.14、「三個有利於」:是指有利於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有利於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於國家綜合國力的增強。

B. 您認為這個政治經濟學,最應該看的是哪本書

馬克思主義包含三個部分: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社會主義理專論。如果想學的話當屬然直接推薦《資本論》,在《資本論》的前面馬克思就政治經濟學的核心研究范圍生產關系進行了到現在看來仍然十分精闢的分析。當然,這同時也是不現實的。畢竟抱著那麼厚的一本書,而且這本書難免有些冗雜,因為要闡述一些馬克思自己提出的概念。
現在的教材都提綱挈領地抽取了馬克思理論裡面最基本的內容。我推薦《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劉詩白主編 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 我就用的這本 。
同時我還看了其他的一些教材感覺都大同小異吧
祝你學習進步!!!!

C. 一個政治經濟學初學者應該看那些書

《數理經濟學的基本方法》——(美)蔣中一這本書能吃透你的經濟數學自然很強,只是需要耐心。另外,經濟學教材:國外的推薦曼昆的和薩繆爾森的,這是經典教材。國內的推薦高鴻業的,這是各院校的常用教材。《經濟學原理》,曼昆著,梁小民譯
它最大的特點就是簡單易學,基本上所有理論都配有案例,非常直觀易懂。這本書的第二大特點就是知識覆蓋面很廣,傳授的是廣義的經濟學原理。比如像貨幣銀行學、財政學、國際金融國際貿易等學科,在這本書中都被濃縮成為一到兩章的內容。因此,通過學習這本書,初學者將有望對經濟學的主要知識和內容有一個整體性的了解。

《經濟學》,薩繆爾森著,蕭琛譯
這是經典!雖然難度要略高於曼昆的《經濟學原理》,但仍然是一本針對初學者的經濟學教材。這本書案例不多,但文字和論述非常嚴謹,此外它也是國外累計銷量最高的一本經濟學教科書。

《經濟學》,斯蒂格利茨著,黃險峰譯
這本書特別貼近時代,貼近中國。該書不僅教會了讀者怎樣理解新經濟現象,怎樣解釋數字時代的經濟問題,還告訴了讀者怎樣評價亞洲金融危機,以及怎樣看待前蘇聯、東歐和中國的經濟轉軌。

《牛奶可樂經濟學》,弗蘭克著,閭佳譯
這本書從牛奶與可樂包裝的不同說起,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讓讀者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經濟學的思維方式。它不是一本教科書,而是一本暢銷書,就是說看了這本書還需要看看大師們寫經濟學教科書。

《吳敬璉專集》,吳敬璉著
收錄了吳敬璉從1982年至2005年的全部重要文章,該書也因此客觀地記錄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的變化,它將告訴你中國經濟與西方國家經濟的不同之處。

此外,一些經濟學或者金融學的的科班們所熟知,而且圖書館一般都會有的書籍: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黃達主編 《金融學》
高鴻業的《西方經濟學》 還有宋鴻兵《貨幣戰爭》不過這個還是要有點經濟學基礎的

還有我覺得我們看的一些經濟金融書籍的 學的東西大多是與西方的經濟環境相適應的 好多理論與我們的經濟狀況有很大程度的背離 不適用 所以有必要看看一些經濟評論家的文章 這個你可以看看他們的博客 比如郎咸平 易憲容 葉檀 張五常(他的行文風格本人不太喜好)陳功(安邦咨詢的老總)等等 這些人的文章一般都是針對經濟熱點產生的 很有現實意義 對於理解現實的經濟現象有幫助

D. 怎樣看待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引進和借鑒西方經濟學方面取得很大進展。那麼,還要不要學習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它是不是應該退役,下課了呢? 一 政治經濟學的名稱並不是馬克思的首創,它最早出自法國重商主義經濟學家蒙克萊田的《獻給國王王太後的政治經濟學》一書。政治經濟學誠然與政治有著密切關系,但是它是研究涉及國家和社會的經濟問題的學說,並不是政治加經濟的意思,更與極左的突出政治無關。所以政治經濟學也可稱經濟學,但不必諱言甚至廢棄政治經濟學這一名稱。 馬克思生在德國,在當時典型的資本主義國家英國完成了《資本論》這部政治經濟學的偉大著作,從而在批判地繼承英國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基礎上創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經濟學。《資本論》的副標題和該著的前身都叫「政治經濟學批判」。所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從地域上說也是一門西方經濟學,一門西方的無產階級經濟學。不過它後來在俄國、中國等東方國家傳播、發展,並取得全國的指導地位。我們現在所說的西方經濟學則是指古典的、庸俗的、當代的非馬克思主義的資產階級不同流派的經濟學。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馬克思主義三個組成部分的重要部分,它是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的運用和體現,也是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礎。學習運用馬克思主義就不能不學習、掌握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著作。馬克思用畢生精力撰寫的,由恩格斯編篡完成的巨著《資本論》,是政治經濟學的歷史總結,系統、嚴密、完整地闡述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是經濟學發展至今最偉大的理論著作、最高水平的學術成果。學習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就不能離開「老祖宗」,不能不學習《資本論》和其他馬克思主義的原著。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都不清楚,還談什麼創新和發展。由於《資本論》這部巨著博大、精深,很多人包括理論家和領導人在它面前望而卻步,是可以理解的。對於不是專門研究政治經濟學的人選讀一些馬克思著作和嚴謹的政治經濟學教材,來掌握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原理也是可行和有效的。 政治經濟學是一門高度概括的、綜合性的理論經濟學,它是研究生產關系發展規律的科學。要求他直接回答一切具體經濟問題,顯然是不合理的。如同自然科學中的基礎科學和應用科學的關系一樣,政治經濟學是所有經濟學科的基礎學科。除了政治經濟學,經濟科學還有各類分枝,有部門經濟學、經濟管理和經濟核算方面的應用經濟學、計算經濟學、技術經濟學等。政治經濟學和這些經濟學科是基礎和分枝的關系,它們又各自擔負著不同的使命。拿經濟統計學來說,它的目的是用統計數字來說明經濟的實際狀況和發展規律,它要研究的是如何提供科學的統計方法和數學模式。這當然是政治經濟學不可能也不必要解決的任務。但是經濟統計學離不開政治經濟學基礎理論的指導。經濟成分的統計分析,離不開所有制理論;對商品價格的統計分析,也離不開價值規律的理論,離不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論。有人因浮躁之風和從實用出法,急功近利,當然覺得政治經濟學無用,這顯然是一種誤解。自然科學領域不是也存在忽視基礎理論研究的傾向嗎?理論要結合實際,基礎理論要為實用科學服務並不是要輕視理論、不要基礎科學。 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一切科學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科學理論和科學方法是一切經濟學科的基礎。但是,它不可能直接回答應用經濟學需要解決的具體問題。也不可能在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著作中隨手找到回答今天實際問題的現成答案。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產生在19世紀,《資本論》第一卷出版於1867年。當時社會主義制度遠未產生,資本主義最為發達的英國與今天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也相差甚遠。現在要求馬克思的著作回答今天市場經濟需要解決的具體問題,當然是不可能的。由此認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不靈,不是太不公平了嗎?不可否認,馬克思主義的某些具體結論,由於歷史條件的發展,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的實際。一系列新現象、新問題也不可能在一百多年前就有現成的答案。這正是要我們用馬克思的觀點去著力研究的。馬克思、恩格斯去世以後,馬克思主義的繼承人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在俄國、中國等地取得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部分進行了長期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果,也走了不少彎路,在一些問題上產生了對馬克思主義的誤解和歪曲。有些理論和觀點,雖然為進一步探索提供了基礎,但是由於有的不符合社會主義的客觀規律,給社會主義實踐帶來了負面效應。今天,我們應該努力澄清、正本清源。不過,這些問題是學生沒有學習好、理解好,加上歷史條件的限制產生的,怎麼能歸咎於馬克思主義和它的創始人,甚至因此否定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呢? 二 西方經濟學在當前我國是否已經成為、是否應該成為主流經濟學,有各種不同看法。但是改革開放以來西方經濟學廣為引進和傳播是不爭的事實。應該如何看待這種現象,如何正確對待西方經濟學呢? 引進和傳播西方經濟學是改革開放的客觀需要。過去對西方經濟學說也進行過介紹和研究。不過主要是為了加深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解,圍繞馬克思所引用和批判的古典經濟學和庸俗經濟學進行的。所以當時大學經濟系開設的課程叫「經濟學說史」。介紹研究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批判,不存在吸收和借鑒的意思。對於當代西方經濟學說則很少過問。 改革開放以來,在大量引進東歐經濟改革理論之後,當代西方經濟學隨之更多更快地被引進和傳播。長期封閉的國門打開以後,大量人員的交流,留學生的派遣,外國經濟學著作的翻譯出版,外國企業和外國管理模式的引進,為西方經濟學的引進和傳播創造了條件。首先,為了了解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狀況和政府的經濟政策,必須學習和掌握西方當代的經濟學。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運行和經濟政策都是在一定的經濟學說指導下進行的。當代西方經濟學說流派林立,眾說紛紜。資本主義不同國家、不同時期處於主導地位的經濟學說和實行的經濟政策也各有不同。而且西方經濟學其實是各種理論經濟學、部門經濟學、實用經濟學的總稱。所以西方經濟學的引進介紹,顯得量大面寬,也是可以理解的。其次,為了學習借鑒西方國家長期實行市場經濟的經驗和方法,需要學習和引進西方經濟學。我國長期實行計劃經濟,學習引用的是與蘇聯計劃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經濟學說和經濟方法(如綜合平衡法、經濟核算體系)。隨著我國經濟改革的深化,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軌,它們已經不再適用。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長期實行市場經濟,形成了完整的市場經濟體制,積累了系統的經驗,實行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當代西方經濟學的不同流派,正是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上總結了西方國家市場經濟的經驗,形成了各自的理論和一系列具體的方法和模式。這些對我們缺乏市場經濟經驗的國家來說,無疑是值得借鑒和學習的,有的則是實用有效的。在和西方國家經濟交往和開展國際競爭當中,更是必須了解和掌握的。 不過,在借鑒、引用西方經濟學說和管理模式的時候必須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對它們進行科學的評估、鑒別和實事求是的分析。這是因為西方當代經濟學是從資產階級的立場和資本主義的實際出發的,各派學說本身既有為資本主義服務的共同性,又有各自不同、相互矛盾的方面。它們既包含了正確反映市場經濟規律的內容,也存在著重大的缺陷和偏頗。要拿西方經濟學來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服務,就必須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對他們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進行評估和鑒別,更要從我國實際出發來借鑒和吸收。西方資本主義不同國家、不同時期推崇和奉行的經濟學說也是不一樣的。他們實行的市場經濟也有自由市場經濟、社會市場經濟、政府主導型市場經濟等的區別。新古典綜合派也好,貨幣主義、供給學派和理性預期學派也好,他們的觀點既有共同點,又各有差異,在經濟舞台上是你唱罷來我登場。發達的西方國家、亞洲的日本和「四小龍」、拉丁美洲和亞非發展中國家的發展道路和政策趨向也各有不同。何況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正處在逐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中,怎麼能不加分析地照搬、照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現成做法,不加鑒別的崇尚西方經濟學呢?為了正確評估和鑒別西方經濟學,就必須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因為它反映了客觀經濟規律,它是評估鑒別各種經濟學說的科學天秤。學習研究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人,也應了解西方經濟學,學習研究西方經濟學的更必須學習馬克思主義經濟學。 西方經濟學有些基本觀點是共同的,是和馬克思主義對立的,我們不應該吸收。一個觀點是「人的本性是自私的」,經濟人的一切經濟活動是由此出發的。馬克思主義並不否定個人利益。不過人的「本性」、人的利益是客觀社會歷史條件決定的,是發展的。為什麼奴隸主、封建主用極其殘酷的剝削手段來實現他的個人利益,資本主義商品經濟條件下用平等交換的手段來實現自己的個人利益,資本家要在勞動力等價交換的形式下剝削無產階級的剩餘勞動呢?而且,個人利益不能離開他人利益、集體利益。個人利益必須服從集體利益,目前利益必須服從長遠利益。商品生產者為獲得個人利益,光靠坑蒙捌騙、假冒偽劣終究是不行的,還要靠優質商品、優質服務。就是說為了「人人為我」,還得「我為人人」。至於為了社會的集體利益而犧牲個人利益的志士仁人和英雄人物,既是道德精神高尚的表現,也是有客觀社會的基礎的,他們更無法用「人都是自私的」來解釋。另一個觀點是主張「私有化」,反對公有制。馬克思「剝奪剝奪者」,公有制代替私有制,是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其實現形式和歷史進程還有待進一步實踐。資本主義國家其實也有過私有變國有的實踐,雖然國家性質不同,國有化還是發揮了一定的作用。股份制的出現雖未改變資本主義所有制,但也說明私人資本與社會化大生產的矛盾,必須實行這種「揚棄」。我國國有企業存在的弊病並不能作為取消公有制的證明。其實私有企業的弊病也可以羅列一大堆。社會主義公有制將在改革中逐步完善。社會主義公有制可以有多種實現形式,管理體制和管理方式也在進行改革,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還應實行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搞得好的國有企業也不乏實例。不過從理論上進一步論證這個問題,不是說些老話套話就能服人的,還須作深入的研究和充分的論述。另一個問題是否定勞動價值論。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是透過市場現象把握了事物的實質,被現象迷惑就無法理解勞動價值論,這是資產階級經濟學的通病,根子是要否認建立在勞動價值論基礎上的剩餘價值論。承認按要素分配,決不是承認要素價值論。他們所講的「價值」,有的其實是「價格」,什麼「價值工程」、「土地價值」,都是講的價格,認清這層,西方經濟學進一步推導出的公式、定律,有的還是可用的。 評估鑒別西方經濟學的另一個方面,就是要從我國的實際出發,分清哪些是我們可以直接採用的,哪些是可以借鑒的,哪些是不能採用的。要從西方經濟學的大師斯密、李嘉圖、凱恩斯那裡搬用現成的公式來解決今天的具體問題也是要碰壁的。要是把現代西方經濟學的公式定律生搬硬套到當前我國的經濟生活中,也會「水土不服」。一位教授在談及有關貧富差別的基尼系數這個西方經濟學的概念時說:「都說0.4是貧富差別的警戒線」,「其實這是西方經濟學者根據他們的經濟社會發展經驗統計和總結出來的,在中國很可能更高或更低」。不結合中國實際,即使在國外是合理可行的,拿到中國來也會行不通。 對待西方經濟學,馬克思進行的「政治經濟學批判」給我們樹立了輝煌的榜樣。他在浩繁的經濟學手稿、三大卷《剩餘價值理論》和《資本論》中對他以前和同時代的資產階級經濟學進行了系統、全面、深刻、科學的分析和評價,在批判和繼承的基礎上,建立了自己的馬克思主義的經濟學。今天需要新的「政治經濟學批判」。 三 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尤其是二十多年改革開放的歷史證明了馬克思主義包括馬克思政治經濟學具有無限的生命力和廣闊的前途。 在歷史新時期,正是馬克思主義,包括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指引我們撥亂反正,指導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取得了歷史性的勝利。從我國現階段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界定到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確立,從完善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改革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建立,無不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運用和發展。這些年來關於生產資料公有制和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的改革、按勞分配和多種分配形式,經濟效率和社會公平、勞動和勞動價值論等問題的探討,無不是圍繞著政治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展開的。至於「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和諧社會等一系列新的理論課題又怎麼能離開馬克思主義包括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呢?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在理論和實踐上的進展和成果,都是馬克思主義、包括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運用和創新的成就。 可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非但不能退役,而且任重道遠。 首先,要准確掌握、正確詮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經典理論。要澄清對它的誤解和歪曲,准確分清它們的原意和後人的附加。要深入挖掘馬克思主義理論寶庫中今天有用的科學預見。拿市場經濟來說,馬克思的《資本論》既把商品作為資本主義經濟的細胞作了詳盡的解剖,也對細胞組成的整個機體作了深入的分析。《資本論》就是一本市場經濟的網路全書,對今天的指導意義是無可限量的。馬克思對社會主義確實有過不再存在商品、貨幣的設想。但是,在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交換關系的形式上也為後人留下了空間。在《評阿

E. 請問我們看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和最近出版的《政治經濟學哪個更好謝謝

先看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喜歡就再看看資本論,這可是基礎。
所謂術內語也有變化,不過不容知道的話就網路查下,很簡單的。
主要是要理解透體系,把握住基礎。
西方政治經濟學比我們政治書好看多了。

你喜歡政治,是個人才。

F. 政治經濟學怎麼學

首先背基礎知識,然後做考研的習題,做到知識與實際結合,
要做真題,並且研究老回師出題目的,設問的的角答度,你就會尋找到規律的,最後有時間看課後題,拓展思路。
看不懂的可以找一個老師專門輔導幾次,也會受到啟發。希望對你有幫助。

G. 政治經濟學入門看什麼書

必不可小的是《資本論》,看完後你會大概明白西方所指的政治經濟學與我們國家是有很大差別的,而且對以後的學習也有非常大的幫助。

H. 學習政治經濟學,讓我們學到了什麼

學習政治經濟學學到了內容有:
1、懂的經濟學的原理。
2、在以後的經濟生活中少犯錯誤。
3、總之經濟學也屬於意識形態的東西,只要是正確的意識形態,都可以用來指導自己的行為,好讓自己不走或是少走彎路。

I. 可以不看《政治經濟學》直接看《政治經濟學原理》嗎

政治經濟學 是學科基礎,而原理是對它的解釋和深化,從中更能學得明白

J. 政治經濟學我應該怎麼自學呀,能理解又覺得很模糊!

自學《政治經濟學》的要領
政治經濟學是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怎樣自學好政治經濟學?怎樣在政治經濟學自學考試中取得較好成績?這是廣大自學考生非常關心和亟待解決的問題。根據長期參加《政治經濟學》的輔導和自學考試閱卷工作的實際體會,提出以下看法,供考生在自學中參考。
一、明確課程性質與設置目的要求,是自學和考試取得較好成績的前提
政治經濟學課程是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經濟管理專業必修的公共課,是為培養和檢驗自學考生的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的基礎知識和應用能力而設置的專業基礎課程。研究經濟管理理論的學科,除了政治經濟學以外,還有各種經濟學科:如會計學、社會統計學、國民經濟管理學、財政經濟學、金融學等。政治經濟學是為其他各種經濟學科提供理論基礎的學科。它所闡明的基本原理和所揭示的客觀經濟規律,對其他各種經濟學科都具有指導作用和意義。所以,對於高等教育經濟管理專業來說,政治經濟學不僅是高等教育本科和專科的公共課程,而且又是專業基礎課程。學習經濟管理專業的考生,必須充分認識政治經濟學在經濟管理類專業中的重要地位,都要首先學習好政治經濟學。
每一門科學都有自己的研究對象,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社會生產關系及其發展規律,其任務是揭示經濟發展和經濟運行的客觀經濟規律。政治經濟學不僅研究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及其發展規律和資本主義社會以前的各社會的發展規律,而且還要研究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及其發展規律,從而它是一門全面揭示人類社會生產關系及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同時它實現了科學性和階級性的統一,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具有高度科學性的科學,又是一門具有無產階級的階級性的科學。政治經濟學的考試內容、考核目標和考試命題,都體現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特點,自學應考者必須掌握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培養對理論應用的能力。
設置本課程的具體目的要求是,使自學應考者比較全面系統化掌握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認識社會經濟關系及其發展的規律性,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培養和提高正確分析當代資本主義經濟制度中各種社會經濟問題的能力,特別要學習和掌握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理論,正確執行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學會按客觀經濟規律的要求辦事,以增強經濟活動的預見性,避免盲目性,從而自學考生畢業後能夠較好地適應經濟管理工作的需要,在各自崗位上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作出自己的貢獻。
二、掌握課程的基本內容,是自學和考試取得較好成績的關鍵
《政治經濟學》是一門結構嚴謹、體系完整、內容豐富、含義深刻、邏輯嚴密的科學。自學好《政治經濟學》必須根據這門課程的性質、要求,以及這門課程自學考試的特點和要求,努力提高自學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和提高,關鍵在於要有嚴肅認真、堅韌不拔、深鑽苦學的治學態度和進取精神,在掌握課程基本內容上下功夫。既要在認識上排除找「竅門」、尋「捷徑」的打算,又要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提高自學質量,避免在自學考試過程中走彎路。自學好教材是考試取得較好成績的基礎和關鍵一環,只有全面系統而重點地自學好課程的基本內容,才能在應考時考出好成績。
掌握課程的基本內容,是我們學習的基本要求和主要任務。在自學過程中只有掌握了課程的基本內容,才能突出重點,深入學習,理解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識,避免眉毛鬍子一把抓。考生在學習上往往感到政治經濟學的內容豐富、理論性強,較抽象,對每章的問題理不出一個頭緒,分不清主次,其原因是沒有掌握課程的中心思想和基本內容。要解決這個問題,考生首先要掌握教材的體系結構和基本要點、特點。
政治經濟學的內容,除第1章導論,闡明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社會經濟制度的演變和政治經濟學的研究方法等問題外,主要是政治經濟學的資本主義部分和政治經濟學的社會主義部分。自學政治經濟學資本主義部分的內容要抓住一條主線,即馬克思主義把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所揭示的人類社會歷史的普遍規律運用於分析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主要論述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基本特徵及其運動規律。這部分的主要內容可以概括為四論:第一部分是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即第2章,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通過對商品和貨幣 的剖析,認識商品和所體現的社會生產關系及其運動規律,掌握勞動價值理論的基本內容,可以為學習和掌握剩餘價值理論,以及全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打下理論基礎。第2部分是馬克思的剩餘價值理論,包括教材中的第3、7、8、9、10章的內容。通過對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分析,闡明剩餘價值的生產過程和剩餘價值的基本生產方法,揭示資本主義生產的實質;通過對資本主義生產的總過程的分析,闡明資本和剩餘價值採取的各種具體形式,揭示資本主義的剝削關系和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第3部分是馬克思的資本積累和社會資本再生產的理論,包括教材中第4、5、6章的內容。通過對資本主義再生產過程和資本的流通過程的分析,闡明馬克思的資本積累理論,揭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矛盾,即對資本主義經濟運行的分析。第4部分是壟斷資本主義的理論,包括教材中第11、12、13、14章的內容。通過壟斷資本主義產生和發展的分析,闡述壟斷資本主義的基本經濟特徵和實質,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主要形式和實質,以及壟斷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趨勢。資本主義部分的基本內容,不僅揭示了資本主義經濟運動規律和實質,而且也可以從社會化大生產和商品經濟、市場經濟一般規律,聯系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實踐來理解。
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部分是研究社會主義經濟關系和經濟運行規律的科學。自學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部分的內容,要以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主線,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核心,即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和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借鑒國內外有關科學的成果和經驗,研究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實踐,論述中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社會主義經濟運行的規律。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部分的內容可以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闡述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基本制度。這部分包括教材中的第15、16、17章的內容。在分析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建立、社會主義的本質和根本任務、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特徵等理論問題的基礎上,著重闡明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經濟形式並存和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多種分配形式並存,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經濟制度的兩大基本特徵。掌握這兩個基本特徵的內容,是正確認識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社會主義經濟運行機制的理論基礎和出發點。第二部分是闡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部分雖然只有一章即18章,但是內容豐富,是很重要的一章。學習這一章,要掌握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的關系,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點,經濟體制改革中計劃和市場關系以及我國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途徑。經濟運行正是在市場經濟體制中展開的。第三部分是闡明社會主義微觀經濟的運行。微觀經濟運行是整個經濟運行的基礎。這一部分包括教材中第19、20、21章,探索社會主義直接生產過程和流通過程中人們之間的相互關系。社會主義企業是微觀經濟運行的主體。學習這部分,必須掌握社會主義國有企業的地位、性質、特徵和改革的方向;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地位和作用、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和方向;社會主義流通的運行規律。第四部分是闡述社會主義宏觀經濟運行和調控,對社會主義國民經濟總量的分析。這一部分包括教材中的第22、23、24、25章。通過對社會主義經濟增長與發展的分析,探討社會主義產業結構和經濟效益的內容與特點;在對國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剖析的基礎上,掌握社會主義積累和消費的相互關系,以及健全社會保障制度問題;闡明社會主義國家發展對外經濟關系的必要性、方針以及對外經濟關系的各種基本形式和原則;最後以社會總供給與總需求的總量平衡和結構優化,以及國家對經濟運行和經濟發展的宏觀調控來完成對社會主義經濟運行的分析。第26章是全書的總結,考察了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歷史趨勢,闡明馬克思主義關於共產主義社會發展兩個階級的學說,扼要說明社會主義制度由不成熟到成熟需要經歷一個自我完善和自我發展的歷史過程。
掌握教材的基本內容,自學考生還必須認真閱讀每章的學習目的和要求,以及考核內容。它實際上把本章的中心思想和基本內容告訴你了。例如第3章,「資本主義生產的實質」,是資本主義部分的重點章,闡明馬克思創立的剩餘價值理論,自學考生感到很抽象、篇幅大、頭緒多,抓不住主要內容。根據這章的學習目的和要求,以及考試內容和考核要求,它的基本內容是:(1)勞動力成為商品是貨幣轉化為資本的前提。(2)剩餘價值的生產過程及資本的本質。(3)剩餘生產的兩種基本方法。(4)資本主義工資的本質及其形式。抓住以上四個基本問題,本章的眉目就清晰了,其他問題也就迎刃而解。再如「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所有制結構和生產的實質」這一章來說,內容也較多,考生不容易抓住基本原理和要點。實際上它的基本內容是:(1)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多種所有制形式並存的客觀必然性。(2)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和各種非公有制經濟形式的作用。著重理解我國現階段要調整和完善所有制結構。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制度,公有制的實現形式應當多樣化。(3)社會主義生產的實質,即把握社會主義生產目的和實現社會主義生產目的手段,以及兩者的關系。掌握這三個理論的基本要點,就可以理解和掌握這一章的內容了。
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是自學和考試取得好成績的有效途徑
自學好政治經濟學,必須根據政治經濟學課程特點、考試大綱對自學考生的要求以及自學考試的特點,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這是在考試中取得較好成績的有效途徑。
第一,正確處理好考試大綱和教材的關系,既概括又深入地掌握課程的基本內容。
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的主要特點是在考生自學的基礎上參加考試,取得合格成績,政治經濟學與專業課不同,作為全國統考課程,由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指導委員會經濟管理類委員會制訂了統一的《政治經濟學自學考試大綱》,統一闡述和規定了這門課程的性質和設置目的要求,考試內容與考核目標(包括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有關說明與實施要求,其中,考試內容與考核目標是考試大綱的主體部分,它對考生起著自學應考的指導作用,又作為統一考試命題的依據。考試大綱不僅系統地闡明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基本內容,而且突出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應用能力的考核要求,注意適合經濟管理和大專層次公共課的要求,在內容上少而精,分析上簡明扼要,敘述上條理清楚,考核內容、考核目標和考核點的表述准確。它便於自學、利於自學。根據自學考試大綱的要求,由衛興華和顧學榮主編的《政治經濟學原理》,是一本高水平的自學教材,緊密貼近大綱。因此,參加《政治經濟學》課程自學考試,必須在認真閱讀《政治經濟學自學考試大綱》,明確它的內容和要求的基礎上,將主要精力放在鑽研教材上,深入地掌握《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原理,這是學好和考好這門課程的最基本的要求和途徑。
自學考生在學習政治經濟學的過程中,要正確處理教材和考試大綱的關系。有的考生為了走「捷徑」,只閱讀大綱,不認真學習教材,雖然可以明確基本內容和中心思想,但不能系統地掌握基本原理的要點,有的考生重視認真閱讀教材,卻忽視了大綱的學習,就會感到有些問題教材上談的很詳細,但難以抓住基本原理的中心思想和要點。只有把兩者對照起來,或結合起來閱讀,才能既概括,又深入地掌握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識的要點。比如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的相互關系問題,自學考生反映不容易弄清楚,難以掌握,《政治經濟學原理》第24~25頁,闡述的內容很詳細,但概括不起來兩者到底是啥關系。如果我們認真閱讀考試大綱(第12頁),這個問題就一目瞭然了。大綱上說:「(1)市場經濟是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的商品經濟。(2)在市場經濟中,資源配置通過市場機制實現,……(3)商品經濟與市場經濟的區別在於,前者是指在社會分工條件下不同生產者之間交換勞動和進行勞動聯系的特定方式,後者是指社會資源的配置方式。(4)商品經濟與市場經濟有內在聯系,商品經濟是市場經濟存在和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可見教材是根據大綱編寫的。根據大綱的高度概括,再去閱讀教材,就能深入理解教材的內容,可以抓住商品經濟與市場經濟關系問題的基本要點。再比如,社會主義國家發展對外經濟關系的必要性問題,教材上(第434~435頁)寫了近兩頁。自學考生對教材上的論述不容易掌握住基本要點,如果我們再看看考試大綱,就很容易理解了,大綱上對社會主義國家發展對外經濟關系的必要性,概括為兩點:(1)社會化大生產的客觀要求;(2)發展商品經濟和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抓住這兩個基本要點,可以深入地理解教材上的內容了。
除學習考試大綱和教材外,還應閱讀某些輔導性讀物,特別是要閱讀由顧學榮主編的《政治經濟學原理自學考試指導》,它可以起到輔導自學,明確學習要求和了解課程體系,加深理解,掌握重點、要點和難點的作用。最近幾年政治經濟學(經濟管理類)自學考試的某些試題和參考答案要點,在《政治經濟學原理自學考試指導》上都有。例如政治經濟學自學考試試題的簡答題:資本主義的土地價格是怎樣決定的?試述消費在社會主義再生產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1996年下半年)為了正確利用外資我們必須堅持哪些重要原則?(1997年下半年)論述題:試述劃分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與劃分固定資本與流動資本的區別。(1996年下半年)論述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結構(1997年下半年)等。《政治經濟學原理自學考試指導》,根據考試大綱和教材,結合自學考試實際,按照考試的題型編寫,具有較強的權威性、針對性、實用性,答題准確、規范,可幫助考生歸納整理教材知識點,熟悉考試題型,解決自學中的疑難問題,提高自學效果和應試能力,是廣大經濟管理專業的自學考生必備的參考書。閱讀輔導性讀物,應以鑽研考試大綱和自學教材為主,否則會本末倒置,事倍功半。
第二,正確處理好重點與一般的關系,全面系統地掌握課程基本原理。
學習任何一門學科都要處理重點與一般的關系,學習政治經濟學也不例外。這是由課程的理論內容和自學考試的特點與要求所決定的。在全面、系統學習的基礎上,應深入地掌握政治經濟學的重點和難點問題。
首先,從課程的理論內容來說,既要掌握好重點和難點問題,又要理解和掌握一般問題。所謂重點,就是教材中涉及全局的重要的經濟問題。不掌握重點就是沒有學好這門課。考試大綱和教材的內容共26章,其中,第2、3、4、5、6、7、11、12、15、16、17、18、19、23、24、25等是重點章。在政治經濟學資本主義部分中,勞動價值理論、剩餘價值生產和分配理論、資本積累理論、資本循環、周轉和社會資本再生產理論、壟斷資本主義的理論等;在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部分中,社會主義的本質和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理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社會主義微觀經濟運行理論和社會主義宏觀經濟運行理論等,都是這門課程的重要理論內容。不掌握它們,也就不能掌握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原理。有關政治經濟學的這些重要理論內容及其相互間的聯系,以及與其相適的基本知識、基本概念,都應全面系統地掌握。
全面系統地學習教材是掌握課程重點和難點的關鍵。只有深入地理解重點和難點問題,才能以點帶面,帶動對一般問題的理解,從而更好地融會貫通政治經濟學的全部基本原理。比如,第2章「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闡明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重點要領會商品二因素和勞動二重性的關系、商品價值量的決定、貨幣的本質和基本職能、價值規律及其作用等基本原理。掌握這些重點原理,就可以帶動領會與其相聯系的商品、貨幣、價值、使用價值、交換價值、具體勞動、抽象勞動、價值量、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市場、通貨膨脹等基本知識和基本概念。再比如第7章,「平均利潤和生產價格」,其中心思想是剖析平均利潤和生產價格的形成,為揭示資本和剩餘價值採取的各種具體形式,以及資本主義社會經濟關系的全貌奠定了基礎。這章的重點內容是闡述「三個轉化」,即剩餘價值轉化為利潤,剩餘價值率轉化為利潤率;利潤轉化為平均利潤,利潤率轉化為平均利潤率;價值轉化為生產價格,從而說明產業資本家之間是按平均利潤率瓜分剩餘價值的。
要學習好政治經濟學,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理解和掌握重點內容是應該的也是必要的。但是,政治經濟學是一門結構完整、內容豐富、邏輯嚴密的科學體系,是重點和一般結合而成的,基本原理與其相應的基本概念,都是相互聯系的。因此,不能只注意重點內容而忽視一般問題。掌握一般問題,也有利於加深對重點問題的理解。重點內容和一般問題也是相對的,重點章含有一般問題,非重點章含有重點內容。重點與一般問題,要根據每章的內容和考核要求,進行具體分析。
其次,從考試的角度來說,政治經濟學的命題,採取題庫命題方式,在題庫中每章都有各種題型的眾多試題。每年的自學考試試卷,是從題庫中以抽簽的方式提出試題並組配試卷的,而且每份試卷的題型是各種多樣的,題量大,覆蓋廣,既保證了突出重點,又使一般的問題占相當大的比重,以便科學地、全面地考查考生對課程的掌握程度。
在處理重點與一般問題的關繫上,一定要以全面、系統地學習教材為主,在掌握政治經濟學基本內容的基礎上,深入地領會重點章節和重點問題,並帶動理解一般問題,把握各章節之間的邏輯聯系。事實證明,在自學備考中,如果不全面、系統地學習教材,孤立地抓重點問題,必然不能取得好的成績。
第三,正確處理理論與實際的關系問題,提高認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習政治經濟學和學習其他社會科學一樣,都要理論聯系實際。政治經濟學作為一門經濟理論科學,它是對現實經濟過程和經濟現象高度的概括和總結。因此,學習政治經濟學必須對照現實經濟運動過程來加深領會。比如,資本循 環和周轉的理論、社會資本再生產的理論等,看起來很抽象,很難理解。但撇開其資本主義的性質,從反映社會化大生產和商品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看,只要聯系我國企業資金(資本)的循 環和周轉,以及社會主義再生產,就較容易領會和掌握了。再如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計劃和市場、速度和效益、微觀經濟效益和宏觀經濟效益、市場機制和宏觀經濟調控等的關系問題,既是重要的理論問題,也是我國現階段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實際問題,只要聯系,就能融會貫通。
政治經濟學的基本理論是來之於經濟運動過程的實踐,又對現實經濟運動過程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學習經濟理論的目的,完全在於應用。如果理論脫離實際,不能用經濟理論解決實際經濟問題,再好的理論也是毫無意義的。理論聯系實際也是我們黨的優良學風,在學習政治經濟學理論的過程中,必須重視課程內容的學習同分析研究當代資本主義經濟運動的實際和我國現階段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的現實經濟生活結合起來,特別是要重視運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去解決我國的現實的經濟問題,從而培養和提高我們認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政治經濟學自學考試教材,在內容和結構上體現了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要求。自學考試所要求聯系的現實經濟問題,基本上都包括在教材的范圍之內。
第四,正確處理理解和記憶的關系,提高自學能力和效果。
政治經濟學作為一門經濟理論課程,主要運用科學的抽象法分析研究社會經濟問題,透過經濟現象,揭示經濟運行和經濟關系的本質,具有理論性和邏輯性強的特點。因此,學習政治經濟學要在理解教材的內容,把握基本原理、基本知識、基本概念的基礎上,加強記憶,按自學考試的要求自學,提高自學的能力和考試成績。
在政治經濟學的自學中,應該記住所學的內容,這樣才有可能回答試題。其關鍵是如何進行記憶的問題。一般來說,記憶分為機械記憶和理解記憶兩種。機械記憶就是死記硬背,只記住理論性問題或名詞概念是什麼,而不了解所要記憶的內容的深刻內涵。這種記憶方法,往往不易記得住,記不全,甚至記住某些內容,卻不了解其意,也很容易忘卻,因而考試回答試題時,很難圓滿准確地回答試題,死記硬背的現象比較普遍。它實質上是一種不願開動腦筋的懶漢思想,一種不科學的學習方法,不適應自學考試的要求。
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具有很強的抽象性和邏輯性,在自學和備考過程中,切忌單純地機械記憶,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理解得越深,記憶的效果就越好。這里所說的理解性記憶,主要是指根據考試大綱中所列出的每章的考核知識點和要求,在理解基本內容的深刻內涵的基礎上,提綱挈領地記住每個理論問題的基本要點或基本知識、基本概念,從而掌握住基本原理的內容。事實證明,對課程內容真正融會貫通和理解的東西,就容易記住不易忘,忘記了以後還可能通過回想恢復記憶。因此,學習政治經濟學,必須以理解性記憶為主。
自學考試是一條充滿艱辛的成才之路。政治經濟學又是一門不太好學的課程,自學考生要樹立信心,勤奮學習,一定能夠學好政治經濟學。

閱讀全文

與我看政治經濟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