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的研究內容是什麼2000-3000字,謝謝
資源利用與經濟發展的關系,也就是可持續持續發展的問題.
㈡ 什麼是環境經濟學
環境經濟學是指運用經濟科學和環境科學的原理和方法,分析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矛盾,以及經濟再生產、人口再生產和自然再生產三者之間的關系。
選擇經濟、合理的物質變換方式,以使用最小的勞動消耗為人類創造清潔、舒適、優美的生活和工作環境。
主要討論環境資源的經濟價值,強調利用環境經濟規律來解決環境污染問題。例如,如何利用經濟杠桿來解決環境污染問題。
(2)環境經濟學的研究內容包括擴展閱讀:
環境經濟學的研究對象任務:
環境經濟學就是研究合理調節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使社會經濟活動符合自然生態平衡和物質循環規律,不僅能取得近期的直接效果,又能取得遠期的間接效果。
環境經濟學主要是一門經濟科學,以經濟學為理論基礎。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滿足整個社會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
生產資料的公有制和國民經濟有計劃按比例地發展,為正確地調節人和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提供了充分的可能。但是,要把可能性變為現實,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
㈢ 環境經濟學的內容簡介
高職高專教材建設工作是整個高職高專教學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以來,在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有關學校和出版社的共同努力下,各地先後出版了一些高職高專教育教材。但從整體上看,具有高職高專教育特色的教材極其匱乏,不少院校尚在借用本科或中專教材,教材建設落後於高職高專教育的發展需要。為此,1999年教育部組織制定了《高職高專教育專門課課程基本要求》(以下簡稱《基本要求》)和《高職高專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及規格》(以下簡稱《培養規格》),通過推薦、招標及遴選,組織了一批學術水平高、教學經驗豐富、實踐能力強的教師,成立了教育部高職高專規劃教材編寫隊伍,並在有關出版社的積極配合下,推出一批教育部高職高專規劃教材。
教育部高職高專規劃教材計劃出版500種,用5年左右時間完成。這500種教材中,專門課(專業基礎課、專業理論與專業能力課)教材將占很高的比例。專門課教材建設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高職高專教學質量。專門課教材是按照《培養規格》的要求,在對有關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內容體系改革進行充分調查研究和論證的基礎上,充分汲取高職、高專和成人高等學校在探索培養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方面取得的成功經驗和教學成果編寫而成的。這套教材充分體現了高等職業教育的應用特色和能力本位,調整了新世紀人才必須具備的文化基礎和技術基礎,突出了人才的創新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在有關課程開發委員會組織下,專門課教材建設得到了舉辦高職高專教育的廣大院校的積極支持。我們計劃先用2~3年的時間,在繼承原有高職高專和成人高等學校教材建設成果的基礎上,充分汲取近幾年來各類學校在探索培養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方面取得的成功經驗,解決新形勢下高職高專教育教材的有無問題;然後再用2~3年的時間,在《新世紀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內容體系改革與建設項目計劃》立項研究的基礎上,通過研究、改革和建設,推出一大批教育部高職高專規劃教材,從而形成優化配套的高職高專教育教材體系。
本套教材適用於各級各類舉辦高職高專教育的院校使用。希望各用書學校積極選用這批經過系統論證、嚴格審查、正式出版的規劃教材,並組織該校教師以對事業的責任感對教材教學開展研究工作,不斷推動規劃教材建設工作的發展與提高。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2001年4月3日
㈣ 什麼是環境經濟學
環境經濟學是環境科學和經濟學之間交叉的邊緣學科,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如何估算對環境污染造成的損失,包括直接物質損失、對人體健康的損害和間接的對人的精神損害;如何評估環境治理的投入所產生的效益,包括直接挽救污染所造成的損失效益,和間接的社會、生態益; 如何制定污染者付費的制度,確定根據排污情況的收費力度;如何制定排污指標轉讓的金額。
應用:社會經濟的再生產過程,包括生產、流通、分配和消費,它不是在自我封閉的體系中進行的,而是同自然環境有著緊密的聯系。自然界提供給勞動以資源,而勞動則把資源變為人們需要的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勞動和自然界一起才成為一切財富的源泉。社會經濟再生產的過程,就是不斷地從自然界獲取資源,同時又不斷地把各種廢棄物排入環境的過程。人類經濟活動和環境之間的物質變換,說明社會經濟的再生產過程只有既遵循客觀經濟規律又遵循自然規律才能順利地進行。環境經濟學就是研究合理調節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使社會經濟活動符合自然生態平衡和物質循環規律,不僅能取得近期的直接效果,又能取得遠期的間接效果。 環境經濟學主要是一門經濟科學,以經濟學為理論基礎。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滿足整個社會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生產資料的公有制和國民經濟有計劃按比例地發展,為正確地調節人和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提供了充分的可能。但是,要把可能性變為現實,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
㈤ 環境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什麼
環境經濟學是研來究如何自運用環境科學和經濟科學的原理和方法,分析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矛盾,以及經濟再生產和自然再生產兩者之間的關系,選擇經濟的、自然能承受的物質變換方式,以便用最小的社會和環境代價實現經濟社會持續發展並為人類創造清潔、舒適、優美的生活和工作環境的新興學科。
環境經濟學既是環境科學的一個分支,也是經濟科學的一個分支,是環境科學和經濟科學發展到一定階段相互交叉的產物,是用經濟學的理論和方法研究人類——環境系統的發生和發展、調節和控制、改造和利用的綜合學科。在環境科學和經濟科學的理論指導下,在解決環境問題的實踐過程中,在不斷總結環境經濟管理經驗的基礎上,先後形成了環境經濟學以及污染經濟學、資源經濟學和生態經濟學等各具特色的學科,並在發展中不斷拓展著自己的研究領域。從環境保護的角度出發,我們把環境經濟學定為一個總的名稱,而把污染經濟學、資源經濟學和生態經濟學作為它的三個分支學科。
㈥ 環境經濟學的研究內容
包括社會制度、經濟發展、科學技術進步同環境保護的關系,以及環境計量的理論和方法等。
經濟發展和科學技術進步,既帶來了環境問題,又不斷地增強保護和改善環境的能力。要協調它們之間的關系,首先是改變傳統的發展方式,要把保護和改善環境作為社會經濟發展和科學技術發展的一個重要內容和目標。
當人類活動排放的廢棄物超過環境容量時,為保證環境質量必須投入大量的物化勞動和活勞動,這部分勞動已愈來愈成為社會生產中的必要勞動。同時,為了保障環境資源的永續利用,也必須改變對環境資源無償使用的狀況,對環境資源進行計量,實行有償使用,使社會不經濟性內在化,使經濟活動的環境效應能以經濟信息的形式反饋到國民經濟計劃和核算的體系中,保證經濟決策既考慮直接的近期效果,又考慮間接的長遠效果。 很明顯,環境經濟學使用很多的分析方法來描述、預測、分析某一問題的經濟——環境特性。這些模型通常具有不同的技術結構(線性與非線性、靜態或動態),模型的普遍性、精確性、現實性也各有側重。由於環境問題之間往往是相互影響、相互關聯的,譬如,在道路交通環境問題中,交通阻塞、事故、廢氣排放與雜訊等就是相互系在一起的。因此,在對環境問題進行全面綜合考慮,以運用各種政策工具達到最優環境效果等方面,—般均衡分析方法將會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㈦ 環境經濟學主要學哪些課程
環境經濟學是研究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關系的科學,是經濟學和環境科學交叉的學科。
環境經濟學的內容主要有四個方面:環境經濟學基本理論、社會生產力的合理組織、環境保護的經濟效果和運用經濟手段進行環境管理。
環境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包括社會制度、經濟發展、科學技術進步同環境保護的關系,以及環境計量的理論和方法等。
環境經濟學是新興的學科,完整的理論體系和研究方法都有待建立和充實。它將為探索建立一種既能充分利用、保護、提高自然生產力和環境自凈能力,又能綜合利用自然資源的多層次的社會經濟生態系統提供條件,從而保證經濟發展既有利於提高近期經濟效益,又有利於發揮長遠生態效果。
===================
武漢大學設立這個專業
環境工程與管理專業
培養目標:培養能在政府部門、規劃部門、經濟管理部門、環保部門、設計單位、工礦企業、科研單位和學校從事科學研究、教學、技術開發、工程設計和規劃管理等方面工作的環境工程學科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專業課程:工程制圖、環境工程學、環境工程微生物學、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學、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雜訊污染控制工程、環境規劃、環境管理、環境經濟學、環境法學、環境科學概論、地理信息系統、環境質量評價、環境信息系統等。
㈧ 環境經濟學的主要研究領域有哪些
按研究主題和應用領域不同,可以有很多彼此交叉的劃分:農業經濟學、產回業經濟學、金融經濟學、政答府經濟學、管制經濟學、管理經濟學、國際經濟學、第三部門經濟學、發展經濟學、公共經濟學、福利經濟學、制度經濟學、法律經濟學、國防經濟學、生產經濟學、消費經濟學、信息經濟學、人口經濟學、資源與環境經濟學、土地經濟學,等等,舉凡你想得到的主題,大概都有一門經濟學與之對應,或者採取了經濟學方法來研究,則可稱為「**經濟學」。
按研究性質劃分,這也是國外(新古典)經濟學培養體系的三門核心課程:
微觀經濟學:價格理論(供給理論/生產者理論、需求理論/消費者理論、市場均衡理論)
宏觀經濟學,兩者彼此交叉,也有學者反對將經濟學人為割裂為微觀和宏觀兩大門類,進而探索兩者的融合,更有學者提出中觀經濟學(如Monash大學的黃有光教授)。
目前通行的實證研究工具主要是經濟計量學(國內翻譯計量經濟學是不準確的)
㈨ 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的研究內容是什麼
資源與環境經濟學是用現代經濟學的方法研究自然資源與環境資源配置的問題。包括七大核心理論,即環境經濟手段理論,資源環境價值核算理論,綠色國民收入核算理論,自然資源經濟理論,能源經濟理論,循環經濟理論,國際環境經濟理論,最後還有資源與環境經濟政策。參見沈滿洪著《資源與環境經濟學》。
㈩ 環境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和任務
社會經濟的再生產過程,包括生產、流通、分配和消費,它不是版在自我封閉的體系中權進行的,而是同自然環境有著緊密的聯系。自然界提供給勞動以資源,而勞動則把資源變為人們需要的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勞動和自然界一起才成為一切財富的源泉。社會經濟再生產的過程,就是不斷地從自然界獲取資源,同時又不斷地把各種廢棄物排入環境的過程。人類經濟活動和環境之間的物質變換,說明社會經濟的再生產過程只有既遵循客觀經濟規律又遵循自然規律才能順利地進行。環境經濟學就是研究合理調節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使社會經濟活動符合自然生態平衡和物質循環規律,不僅能取得近期的直接效果,又能取得遠期的間接效果。
環境經濟學主要是一門經濟科學,以經濟學為理論基礎。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滿足整個社會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生產資料的公有制和國民經濟有計劃按比例地發展,為正確地調節人和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提供了充分的可能。但是,要把可能性變為現實,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