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經濟學的思維方式哪年出版

經濟學的思維方式哪年出版

發布時間:2021-03-03 17:27:10

經濟學的思維方式

個人覺得要抓住這幾點:成本、供給、需求

可以看下這本書《經濟學的思維方式》作 者:(美)保羅·海恩,彼得·勃特克,大衛·普雷契特科 著,馬昕,陳宇 譯 出 版 社: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㈡ 經濟學的思維方式的作品目錄

道格拉斯·C·諾斯序經濟學教材的革命
張維迎序為什麼沒有免費的午餐
梁小民序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
前言
第一章經濟學的思維方式
1.1 認識秩序
1.2 社會協作的重要性
1.3 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
1.4 智力工具——經濟學家的技能
1.5 通過互相調節進行合作
1.6 游戲規則
1.7 產權作為游戲規則
1.8 經濟學理論的偏見:缺點還是優點?
1.9 偏見還是結論?
1.10 沒有理論就是糟糕的理論
簡短回顧
問題與討論
第二章效率、交換與比較優勢
2.1好東西和壞東西
2.2物質財富之謎
2.3貿易創造財富
2.4值不值?效率與價值
2.5學會權衡:比較生產的機會成本
2.6從專業化和交換中獲益
2.7為什麼要專業化
2.8從人際貿易到國際貿易,再到人際貿易
2.9交易成本
2.10降低交易成本的動機:中間人
2.11 中間人創造信息
2.12市場作為發現過程
延伸閱讀:經濟增長:專業化、交換和法制
簡短回顧
問題與討論
第三章無處不在的替代:需求的概念
3.1關於「需要」
3.2 邊際價值
3.3日常選擇就是邊際選擇
3.4 需求曲線
3.5 需求法則
3.6 需求和需求量
3.7 需求自身也會變
3.8 所有事物都依賴於其他事物
3.9 通貨膨脹導致的錯誤感覺
3.10 時間站在我們這一邊
3.11 需求價格彈性
3.12 對彈性的思考
3.13 彈性與總收入
3.14 垂直需求之謎
3.15 所有稀缺品都必須以某種方式分配
3.16 只有錢重要嗎?貨幣成本、其他成本和算賬
簡短回顧
問題與討論
第四章機會成本與商品給
4.1對機會成本的復習
4.2成本和行為相關,而不是和事物相關
4.3我現在該干什麼?「沉沒成本」的無關性
4.4生產者的成本作為機會成本
4.5邊際機會成本
4.6成本和供給
4.7供給曲線
4.8供給自身也會變
4.9邊際成本和平均成本
4.10志願兵的成本
4.11供給價格彈性
4.12用成本論證正當性
簡短回顧
問題與討論
第五章給與需求(上)
5.1 市場是競價的過程
5.2 交易成本,又來了
5.3 產權和制度
5.4 貨幣價格的協調作用
5.5 基本過程
5.6 競爭、合作與市場出清
5.7 改變市場條件
5.8 信貸市場
5.9 競爭源於稀缺性
5.10 過剩與稀缺性
5.11 市場過程和中央計劃
延伸閱讀:時間偏好和利率
簡短回顧
問題與討論
第六章給與需求(下)
6.1限價的沖動
6.2價格固定時的競爭
6.3正確的信號與錯誤的信號
6.4想在城裡找房嗎?看訃告吧!
6.5烈酒、烈性毒品:犯罪的動機
6.6脫脂牛奶、全脂牛奶和強盜牛奶商
6.7維持物價和過剩
6.8供給、需求和最低工資
6.9誰在納稅?
6.10高價的體育,廉價的詩歌:誰之罪?
6.11成本決定價格嗎?
6.12「退出者」發行了他們的第一張唱片
6.13「山裡有金子!」那又怎麼樣?
6.14甚至連屠戶都沒這個膽子
6.15為什麼換一個便盆這么貴?
6.16多修點吧,反正又不要錢
6.17成本和所有權
延伸閱讀:正確地表述經濟問題
簡短回顧
問題與討論
第七章利潤與虧損
7.1工資、租金和利息:用合同事先確定的收入
7.2 利潤:可正可負的收入
7.3 計算利潤:哪些東西應該計入成本?
7.4 經濟利潤和會計利潤的比較
7.5 不確定性:利潤的必要條件
7.6 企業家
7.7 擁有剩餘索取權的企業家
7.8 責任止於何處?
7.9 非營利機構
7.10 企業家與市場
7.11 僅僅是運氣嗎?
7.12 利潤與虧損作為協調的信號:貨幣計量的作用
7.13 形形色色的投機
7.14 商業投機的結果
7.15 商品投機者和期貨市場
7.16 預言家和虧損
7.17 小心專家
7.18 對競爭的限制
7.19 其他戰線的競爭
7.20 關鍵資源的競爭
7.21 競爭與產權
延伸閱讀:折現與現值
簡短回顧
問題與討論
第八章競爭與壟斷
8.1什麼人能稱為壟斷者?
8.2其他選擇、彈性和市場力量
8.3特權和限制
8.4受價者和覓價者
8.5受價者的市場和資源的「最優」配置
8.6競爭過程
簡短回顧
問題與討論
第九章覓價
9.1定價的流行理論
9.2 艾德·賽克登場
9.3 凈收益最大化的基本法則
9.4 邊際收益的概念
9.5 為什麼邊際收益低於價格
9.6 讓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
9.7 那些空座位呢?
9.8岐視價格制定者的困境
9.9 學校作為覓價者
9.10 一些價格歧視戰略
9.11 艾德·賽克找到了一個辦法
9.12 不滿情緒及解釋
9.13 午餐價和晚餐價
9.14 重新思考成本加成
簡短回顧
問題與討論
第十章競爭與政府政策
10.1競爭的壓力
10.2控制競爭
10.3政府政策的雙重性
10.4低於成本銷售
10.5什麼是適當的成本?
10.6「掠奪者」和競爭
10.7價格管制
10.8「反托拉斯」政策
10.9解釋和應用
10.10縱向限制:競爭或反競爭
10.11選擇范圍
10.12對於評估
簡短回顧
問題與討論
第十一章收入分配
11.1 供給者和需求者
11.2 資本和人力資源
11.3 人力資本和投資
11.4 產權和收入
11.5 實際權利、法律權利和道德權利
11.6 預期和投資
11.7 人還是機器?
11.8 派生的生產性服務需求
11.9 誰與誰競爭?
11.10工會和競爭
11.11貧困和不均衡
11.12為什麼不均衡增加了?
11.13重新分配收入
11.14改變規則和社會協作
簡短回顧
問題與討論
第十二章外部性與權利沖突
12.1正外部性和負外部性
12.2完美是不可企及的
12.3協商
12.4通過裁定減少外部性
12.5抱怨的房主
12.6先例的重要性
12.7劇變帶來的問題
12.8通過立法減少外部性
12.9把成本降到最低
12.10另一種辦法:徵收排放稅
12.11污染許可證?
12.12效率和公平
12.13泡泡法
12.14權利和污染帶來的社會問題
12.15交通擁堵是一種外部性
簡短回顧
問題與討論
第十三章市場與政府
13.1 私人和公共
13.2 競爭和個人主義
13.3 經濟學理論和政府行為
13.4 採取強制措施的權利
13.5 政府是必要的嗎?
13.6 排除不付錢的人
13.7 搭便車問題
13.8 正外部性和搭便車
13.9 法律和秩序
13.10國防
13.11道路和學校
13.12收入再分配
13.13自願交易的管理
13.14政府和公共利益
13.15信息和民主政府
13.16當選官員的利益
13.17集中的收益,分散的成本
13.18正外部性和政府政策
13.19人們如何識別公共利益
13.20囚徒困境
13.21政治制度的局限
簡短回顧
問題與討論
第十四章經濟系統的整體績效
14.1國內生產總值
14.2GDP還是GNP?
14.3GDP作為國內經濟創造的總收入
14.4GDP不是經濟中所有購買的衡量標准
14.5GDP作為總的附加價值
14.6附加價值是否總是正的?
14.7零散問題:未出售的存貨和二手貨
14.8總量波動
14.9通貨膨脹
14.10 貨幣計量的難題
14.11 1960年以來的經濟衰退和通貨膨脹
14.12什麼導致總量波動?
延伸閱讀:國民收入核算的局限
簡短回顧
問題與討論
第十五章就業與失業
15.1 失業和非就業
15.2 就業、沒有就業和失業
15.3 勞動力市場的決定
15.4 失業率和就業率
15.5 成本和決策
15.6 失業和經濟衰退
15.7 為什麼失業盤踞不去?
15.8 菲利普曲線
15.9 通過假象降低失業率:通貨膨脹和勞動力的誤導
15.10勞動力市場政策
簡短回顧
問題與討論
第十六章貨幣供給
16.1香煙作為貨幣
16.2貨幣的演變
16.3法定貨幣的故事
16.4當今貨幣的性質
16.5市面上有多少貨幣?
16.6貨幣的製造
16.7任何可以製造出來的東西都可以被銷毀
16.8信用和信任
16.9受管制的銀行:法定存款准備金制度
16.10 聯儲作為監督者和規則實施者
16.11聯儲的工具
16.12貼現率
16.13公開市場操作
16.14但是誰是真正做主的人呢?
延伸閱讀:那麼黃金呢?
簡短回顧
問題與討論
第十七章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
17.1 經濟大蕭條
17.2 奇跡般的日本經濟
17.3 經濟衰退期間會發生些什麼?
17.4 錯誤集群
17.5 貨幣的不良管理和錯誤計算
17.6 貨幣均衡
17.7 貨幣需求
17.8 為什麼人們持有貨幣結余?
17.9 實際貨幣結余和期望貨幣結余
17.10貨幣需求有多穩定?
17.11實踐中的貨幣政策
17.12貨幣政策何時生效?
17.13財政政策
17.14適當掌握時機的必要性
17.15聯邦預算作為一種政策工具
17.16未盡的事業
簡短回顧
問題與討論
第十八章經濟績效與政治經濟學
18.1政治環境
18.2任期和系列效果
18.3無限赤字
18.4為什麼不是各級政府都如此?
18.5貨幣政策的政治經濟學
18.6自由裁量和規則
18.7誰掌權?
18.8新一輪論戰
18.9未來會怎樣?
簡短回顧
問題與討論
第十九章國家政策與國際貿易
19.1 對國際貿易的說明
19.2 為什麼貸方必須和借方相等
19.3 均衡和不均衡
19.4 國際不均衡的模糊性
19.5 不均衡是一種變相的政策評判
19.6 但是,這種情況會永遠繼續嗎?
19.7 外匯率和購買力平價
19.8 布雷頓森林體系
19.9 固定匯率還是浮動匯率?
19.10沒有人知道
19.11我們已經知道的問題
19.12共同貨幣
19.13個人利益、國家利益和公眾利益
19.14捍衛比較優勢
19.15全球化及其不滿
19.16公眾意見的力量
19.17特殊利益的力量
19.18外包的爭論:原聲重現和分析
簡短回顧
問題與討論
第二十章促進經濟增長
20.1誰富,誰窮?
20.2歷史記錄
20.3經濟增長的源泉
20.4外國投資
20.5人力資本
20.6石油來自於我們的頭腦
20.7經濟自由度指數
20.8私有產權的發展力
20.9亞洲記錄
20.10亞洲之外
延伸閱讀:國家間GDP比較的難點
簡短回顧
問題與討論
第二十一章經濟學的局限
21.1經濟學家知道些什麼
21.2不僅僅是經濟學
重要詞彙
譯後記不套公式的經濟學
出版後記另一種經典

㈢ 經濟學主要解決什麼問題,經濟學的思維方式是怎麼樣的

經濟學是研究價值的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的規律的理論。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和自然科學、其他社會科學的研究對象是同一的客觀規律。
經濟是價值的創造、轉化與實現;人類經濟活動就是創造、轉化、實現價值,滿足人類物質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動。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規律即研究價值的創造、轉化、實現的規律——經濟發展規律的理論,分為政治經濟學與科學經濟學兩大類型。政治經濟學根據所代表的階級的利益為了突出某個階級在經濟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自發從某個側面研究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科學經濟學用科學方法自覺從整體上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新常態經濟學就是科學經濟學。經濟學的核心是經濟規律。在新常態經濟學看來,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只是經濟規律的展開和具體表現,經濟學的對象應該是資源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後面的經濟規律與經濟本質,而不是停留在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層面。停留在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層面的,是政治經濟學而不是科學的經濟學。要研究經濟發展的規律就必須從整體上統一研究經濟現象,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是統一的經濟體中對稱的兩個方面,所以在新常態經濟學範式框架中,有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之分,沒有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之別;而政治經濟學總是把經濟學分為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
重商主義
重商主義(Mercantilism)學派是產生於15世紀,認為財富的直接源泉是流通領域和堅持國際貿易、保護國內市場的經濟學派。
重商主義學派的發展可以分為兩個歷史時期,大約從15世紀下半期到17世紀上半期為早期重商主義,從17世紀上半期到18世紀下半期為晚期重商主義。早期主張嚴禁金銀出口,對外貿易奉行絕對的「少買多賣」的原則,代表人物為義大利的安東里奧·塞拉,英國的約翰·黑爾斯和法國的安·德·蒙克萊田。晚期則重視扶植工廠手工業的發展和擴大商品出口,並允許貨幣出口和發展殖民地轉運貿易,主張降低物價和外國競爭,但要求對外貿易出超,獲得貿易順差,代表人物有英國的托馬斯·孟,詹姆斯·斯圖亞特和德國的菲利普·威廉·馮·霍尼克。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創立的闡明人類社會各個發展階段上支配物質資料的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的規律的科學。

邊際效用
這是19世紀70年代初出現在西歐幾個國家的一個科學的經濟學派,以倡導邊際效用價值論和邊際分析為共同特點,在其發展過程中形成兩大支派:一是以心理分析為基礎的心理學派或稱奧地利學派,其主要代表為奧國的C.門格爾、F.von維塞爾和E.von柏姆-巴維克等,在當代尤以哈耶克思想聞名於世,是經濟學的「異端」。一是以數學為分析工具的數理學派或稱洛桑學派,其主要代表有英國的傑文斯、法國的L.瓦爾拉斯和V.帕累托。邊際效用學派在美國的主要代表是J.B.克拉克,他在邊際效用論的基礎上提出邊際生產力分配論,對各種收入的來源進行了科學的解釋。當代經濟學家把邊際效用價值論的出現稱為「邊際革命」,即對古典經濟學的革命。這個學派運用的邊際分析方法,後來成為經濟學發展的重要基礎。
· 新古典經濟學
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國劍橋大學的馬歇爾,他在1890年出版的《經濟學原理》一書中,繼承19世紀以來英國經濟學的傳統,兼收並蓄,把供求論、生產費用論、邊際效用論、邊際生產力論等綜合在一起,建立了一個以完全競爭為前提、以均衡價格論為核心的相當完整的經濟學體系,這是繼J.S.密爾之後經濟學的第二次大綜合。他用漸進的觀點分析經濟現象;用力學的均衡概念和數學的增量概念分析商品和生產要素的供求均衡及其價格的決定;用主觀心理動機解釋人類的經濟行為;在靜態、局部均衡分析的框架內引進時間因素等。他用均衡價格論代替價值論,並在這個核心的基礎上建立各生產要素均衡價格決定其在國民收入中所佔份額的分配論。他主張自由放任,指出經濟可以通過市場機制的自動調節達到充分就業的均衡。新古典經濟學從19世紀末起至20世紀30年代,一直被經濟學界奉為典範。
· 制度學派
這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美國出現的歷史學派變種。它的主要代表有T.凡勃倫、J.R.康蒙斯、W.C.米切爾等。他們把歷史學派的方法具體化為制度演進的研究,對「科學」的經濟理論的意義予以否定,是資本主義的深刻批判者,提倡社會變革的改良主義政策。
· 瑞典學派
此外,在北歐出現了以K·維克塞爾(1851~1926)為代表的瑞典學派,提出與馬歇爾不同的理論體系,強調投資與儲蓄的均衡,提出自己的利息理論,在這一時期的經濟學中,佔有特殊地位。
· 演化經濟學
與主流經濟學理論的研究範式不同,演化經濟學主要研究競爭中變化發展的市場過程,對應於靜態均衡的新古典經濟學。它以歷史的不可逆視角觀察經濟現象。它研究開放的系統,關注變革、學習、創造。競爭過程是非均衡的,具有路徑的依賴性的,被視為一種甄別的機制。實際上,早在1898年,凡伯倫就向經濟學家們提出了,「經濟學為什麼不是一門進化的科學?」馬歇爾也在《經濟學原理》的序言中明確指出,「經濟學家的麥加應當在於經濟生物學,而非經濟力學」。當前演化經濟學的熱門研究領域有演化金融學和演化證券學等。
19世紀上半葉德國在特殊的歷史條件下,出現了以國家主義F.李斯特為先驅的德國歷史學派。歷史學派分為舊歷史學派和新歷史學派兩個階段。以W.羅雪爾為創始人的舊歷史學派活動於19世紀40~70年代。他們反對19世紀中葉以前的英法傳統經濟學,以歷史歸納法反對抽象演繹法;以歷史反對理論,否認經濟規律的客觀存在;以國家主義反對世界主義;以生產力的培植反對交換價值的追求;以國家干預經濟反對自由放任。70年代德國出現了以G.von施穆勒、A.瓦格納(1835~1917)、L.布倫塔諾(1844~1931)等為主要代表的新歷史學派,他們在上述基本觀點的基礎上,提出改良主義的「社會經濟政策」,因而被稱為「講壇社會主義者」。

㈣ 經濟學的思維方式的作者簡介

保羅·海恩(Paul Heyne,1931-2000),美國芝加哥大學倫理學與社會學博士、華盛頓大學經濟系教授。專業研究領域為經濟學史和經濟系統倫理學批評。作為大學本科經濟學教育的改革者,海恩終生致力於改變僵化刻板的經濟學教學方式,被譽為美國「近25年來最優秀的經濟學教育工作者」之一。《經濟學的思維方式》是海恩的代表作,在世界范圍內享有盛譽。
彼得·勃特克(Peter Boettke),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經濟學博士,現為該校經濟學教授,同時擔任詹姆斯·布坎南政治經濟中心副主任,美國市場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著有《計算和調試:社會主義和轉型政治經濟學》《新思維為何失敗:社會主義改造的政治和經濟》等。
大衛·普雷契特科(David Prychitko),喬治·梅森大學經濟學博士,現任北密歇根大學經濟學教授。編著有《市場過程理論》(與彼得·勃特克合作)、《為何經濟學家不同意:經濟學思想流派概論》等。

㈤ 經濟學的思維方式的內容簡介

作為為非經濟學專業學生撰寫的一部「一學期學會經濟學」的教材,本書被認為是經濟學教材領域的一次根本性變革。不僅在英語世界獲得了廣泛的認可,同時被翻譯成日文、俄文、保加利亞文、匈牙利文等多種語言暢銷全世界,堪稱經濟學教育領域一部標尺性著作。
◆ 教材定位
大學非經濟學專業的經濟學概論和經濟學原理課程
商學院基礎課程
大學經濟學專業的入門參考書
◆教師服務
教輔資源內容: ppt文件,各章習題及答案
申請方法:如果您正在使用,或者即將使用本書作為教材,請填寫後面的「教學支持」表格,並把蓋有公章的表格傳真至我公司,我們將有專人為您提供免費的教學支持服務。
海外院校使用情況:斯坦福大學、西雅圖大學、密歇根大學、紐約大學、紐約州立大學、北加利福尼亞大學、西安大略大學等數百所大專院校。

㈥ 經濟理論的經濟學的思維方式

在提倡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新時代,經濟學的思維方式是人們認知經濟活動的不可或缺的思想工具。贊成西方經濟學的人通常認為,所謂經濟理論,就是從某些前提假設出發,經過一定的邏輯推理,預測到某些經濟現象發生的語言假說體系,是對現實客觀條件下經濟運行狀態的一種理論假設。簡要地說,這種理論是由兩種元素(理論、假說)構成的復雜的混合體。一方面,它是一種旨在促進「系統的、有組織的推理方法」的語言。另一方面,它是一種旨在抽象出復雜現實的本質特徵的實質性假說體系。這是把理論當成地地道道的「假說」,從而經濟理論滿足於探求「市場經濟學」,即作為微觀組成的市場價格理論和作為宏觀組成的國民收入理論。
資產階級的思維方式是解釋學的。馬克思沒有這么認為,作為對比,我們轉到馬克思寫在《工資、價格和利潤》(1865年)當中那些明快的工作段落(思想材料由《保衛<資本論>》提供):
即使不談僱傭勞動制度中所包含的一般奴隸狀態,工人階級也不應誇大這一日常斗爭的最終效果。他們不應當忘記:在日常斗爭中他們反對的只是結果,而不是產生這種結果的原因;他們延緩下降的趨勢,而不改變它的方向;他們服用止痛劑,而不祛除病根。所以他們不應當只局限於這些不可避免的、因資本永不停止的進攻或市場的各種變動而不斷引起的游擊式的搏鬥。他們應當懂得:現代制度給他們帶來一切貧困,同時又造成對社會進行經濟改造所必需的種種物質條件和社會形式。他們應當摒棄「做一天公平的工作,得一天公平的工資!」這種保守的格言,要在自己的旗幟上寫上革命的口號:「消滅僱傭勞動制度!」
也就是說,工人階級為了救贖自己,必須明了三個基本問題,作為行動議案:
第一,工資水平的普遍提高,會引起一般利潤率的降低。但整個說來並不影響商品的價格。
第二,資本主義生產的總趨勢不是提高工資的平均水平,而是降低這個水平。
第三,工聯作為抵制資本進攻的中心……總的說來,它們遭到失敗是因為它們只限於進行游擊式的斗爭以反對現存制度所產生的結果,而不同時努力改變這個制度,不運用自己有組織的力量作為杠桿來最終解放工人階級,也就是最終消滅僱傭勞動制度。
————————
答案是不言而喻的: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終其一生,對資產階級理論進行批判,循其固有傳統,盡量地凸顯資產階級工作的自我批判性,馬克思可謂匠心獨運!馬克思擔任《萊茵報》編輯後寫的第一篇文章即公開表明自己這種對待共產主義的自覺的解放實踐態度。 他說:
構成真正危險的並不是共產主義思想的實際試驗,而是它的理論闡述;要知道,如果實際試驗大量地進行,那麼,它一旦成為危險的東西,就會得到大炮的回答;而征服我們心智的、支配我們信念的、我們的良心通過理智與之緊緊相連的思想,是不撕裂自己的心就無法掙脫的枷鎖;同時也是魔鬼,人們只有服從它才能戰勝它。
可見,馬克思打破了資產階級解釋學的壇壇罐罐,目的在於闡明「我的辯證方法」,即唯物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的辯證發生的認識論和批判理論。這和中華思維方式是高度契合的。
馬克思對於唯物主義「發生學」 的創造性闡釋和運用, 在於確立《資本論》的典範性研究文獻,以供後人的研究作為基礎和出發點。猶如列寧所言:「雖說馬克思沒有遺留下`邏輯' 大寫字母的,但他遺留下《資本論》的邏輯, 應當充分地利用這種邏輯來解決這一問題。在《資本論》中,唯物主義的邏輯、辯證法和認識論不必要三個詞它們是同一個東西都應用於一門科學,這種唯物主義從黑格爾那裡吸取了全部有價值的東西並發展了這些有價值的東西。」

㈦ 什麼是經濟學思維方式

易學思維的方式很多,不知道你說的這個經濟學指的到底是哪方面的。

㈧ 經濟學的思維方式哪個版本比較好

個人覺得要抓住這幾點:成本、供給、需求
可以看下這本書《經濟學的思維方式》作
者:(美)保羅·海恩,彼得·勃特克,大衛·普雷契特科
著,馬昕,陳宇



社: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㈨ 關於經濟學思維方式

我修讀金融學,你想要了解經濟學的思維。我就給你推薦幾本非常經典的經濟學讀物內吧。
1、《牛奶可樂經濟學》:次容本書非常有趣,同時包含了很多經濟學思維,簡單但是深刻。
2、《郎咸平說:讓人頭疼的熱點》:同樣不需要經濟學基礎就可以讀懂大部分,同時又能讓你了解很多現實問題。
3、《時寒冰說 歐債真相警示中國》:同上,但是時寒冰的風格和角度會給你不同的視野。
如果你就是簡單了解經濟學思維,這三本書就大致夠了。

㈩ 經濟學思維方式是什麼

這是什麼東西?都要考慮一下經濟效果看看有什麼其他的劣勢

閱讀全文

與經濟學的思維方式哪年出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