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急求 《中國對外貿易》論文 簡單答案也可 謝謝
案例一:印度對刨花板作出保障措施初裁
2009年4月22日,應印度孟買Shirdi Instries Ltd.和Bajaj Eco-Tec Procts Ltd.的申請,印度財政部對刨花板進行保障措施立案調查。涉案產品海關編碼為4410。此次申請還獲得了Novapan Instries. Ltd.、M/s Archidply Instries Ltd.、Paralam Global Pvt. Ltd.vPatel Kenwdod Pvt.Ltd.、Darshanboard Lam Ltd.、Shiv Dhan Boards Pvt.Ltd.、Bakelit Hylam Ltd.和Greenply Instries Ltd.的支持。
申訴方指出,印度主要自以下國家進口涉案產品,包括澳大利亞、孟加拉國、比利時、中國、英國、埃及、芬蘭、法國、德國、中國香港、韓國、馬來西亞、紐西蘭、波蘭、葡萄牙、荷蘭、羅馬尼亞、西班牙、斯里蘭卡、泰國。
據印度政府統計,2008年4~12月,印度共進口涉案產品價值7.2億盧比(約合1440萬美元),其中自中國進口額為499萬盧比(約合10萬美元),不到總額的1%。
2009年5月4日,印度財政部對刨花板作出保障措施初裁:對涉案產品徵收30%的從價稅,為期200天。涉案產品海關編碼為4410。合本案例分析,與其他貿易救濟措施相比,保障措施有什麼特點?
案例二:特別保障措施
根據中國海關統計,2001年中國對歐盟出口的橘子罐頭達37454噸,合計2230萬美元,同比增長72.4%和85.5%。2002年中國對歐盟出口橘子罐頭50498噸,合計2630萬美元,同比增長35%和18%。
2002年6月,中國得到西班牙橘子罐頭特保預警信息,西班牙罐頭協會向歐委會提出申請,要求對中國出口到歐盟的橘子罐頭進行特保調查。由於當時歐盟尚未通過特保立法,在中方積極交涉下,該案一直未能立案。2003年3月8日,歐盟通過了特保法。2003年7月11日對中國橘子罐頭立案採取特保調查,該案涉案金額為2630萬美元。
7月16日,歐方已經決定分別根據一般保障措施法規和對華特保法規就進口橘子罐頭進行保障措施調查,並邀請中方就此案進行討論,以尋求友好解決此案的可能性。歐盟對中國橘子罐頭進行立案調查的同時啟動了特保和一般保障措施兩套程序。其實本案符合一般保障措施的立案條件,歐方完全可以只啟動一般保障措施的調查來保護歐盟產業。
11月13日,歐盟決定對中國等國家的橘子罐頭採取臨時保障措施。臨時保障措施採取關稅配額的方式,中方在154天臨保期間的配額為11389噸,該配額在傳統進口商和其他進口商之間按85%和15%的比率分配,超過此配額的橘子罐頭將被徵收155歐元/噸的從量稅。
⑵ 急需 中國對外貿易 論文一篇
在經濟全球化和加入世貿組織的背景下,提高我國外貿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己成為關鍵。為了最大限度地獲得貿易發展的動態利益,更好地通過貿易發展戰略來促進產業結構的良性調整,提高貿易商品的國際競爭力,我國應充分利用WTO賦予的各種許可的措施,制定並建立我國面向21世紀的對外貿易發展戰略,實現我國從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的轉變。 一、引言 經濟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國在全球范圍內的經濟融合,它是世界生產力發展的結果,其推動力是追求利潤、取得競爭優勢和謀求經濟的發展。9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大大加強,導致經濟全球化的直接原因是國際直接投資與貿易環境出現了新變化。在21世紀,經濟全球化己成為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一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大趨勢。經濟全球化可以帶來整個世界范圍內的經濟發展和資源最優配置,這一點對於包括中國在內的廣大發展中國家來說具有尤其重要的意義。可以說經濟全球化為中國實現經濟發展和趕超發達國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機遇。同時,經濟全球化作為無法迴避的客觀現實,中國只有積極參與才能求得生存和發展。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是實現經濟現代化的需要,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是在更大范圍和更深程度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的需要。進入世貿組織後,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將進一步發展,故在21世紀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也會與日俱深。中國將面臨新的發展機遇,也將面臨國際激烈競爭的嚴峻挑戰。 二、WTO與國際貿易的發展潮流 (一)國際貿易的歷史發展潮流。考察國際貿易的變遷歷史,一國對外貿易的產生、發展都是在其國家干預、保護下而進行的,國際貿易過去沒有、將來也不可能離開國家的干預而存在。那種認為國際貿易是在自由的市場經濟中自發產生、發展的觀點是沒有歷史依據的。經濟學家卡爾?博蘭尼論證了這一觀點。他認為從起源上說,對外貿易具有冒險、勘探、狩獵、掠奪和戰爭的性質,而非以物易物的市場交換關系。同時對外貿易也絕非意味著雙向的和平關系,即使它共有這樣的內涵,通常是根據互惠原則建立起來的,而不是市場交換的原則。 (二) WTO與國際貿易發展。WTO是一個調整國際經濟和貿易關系的國際經濟組織。它通過規定各國政府所應承擔的主要契約義務,來規范各國對外貿易立法與規章的制定和實施。WTO大大拓展了多邊貿易體制規范的范圍,將長期游離於GATTs規則和紀律之外的主要貨物貿易領域——農產品貿易以及紡織品與服裝貿易拉上了自由貿易之路,而且還擴展至服務貿易、知識貿易和與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並加強了約束能力。無論是贊同或是反對WTO者,大都傾向接受WTO的角色就是要推動自由貿易。支持者自然認為WTO是在促進貿易自由化,是為了打破貿易障礙和建立一套自由和平等的競爭規則。批評者盡管對WTO有極大的保留,但在論述的層次上,卻往往未能擺脫將WTO當作為自由貿易推動者的迷惑。實際上,WTO在本質上只是一套管理國際經濟的機制,與實際上實行的國際貿易是否自由無關。而現實中的國際貿易是自由還是保護其關鍵取決於一些貿易大國的國際貿易行為。歷史已經證明,對資本主義國家來說,只有當他們的經濟競爭力足以稱雄世界以後,才會願意推行自由貿易的政策,同時大力鼓吹自由貿易的論調。由於各國國家利益的不同,21世紀國際貿易自由化的路途並不會非常平坦,貿易自由和貿易保護交織在一起是未來國際貿易發展的重要特徵。 三.我國對外貿易發展戰略的重新定位 (一)我國對外貿易發展戰略應樹立可持續發展戰略。1、這是由我國的基本國情決定的。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成為同時期世界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我國的國內生產值(GDP),從1987年的3,588億元,增加到1995年的57,733億元,這種高速度增長的勢頭,在未來15年中,可望繼續保持下去。1979——1993年,我國的對外貿易發展迅猛,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率達到16.2%。1995年中國出口總額達12,350億元,增長率達到23%。在實現經濟增長的同時,我國的環境質量日益惡化。而世界范圍內的環境保護浪潮已開始影響國際貿易領域,它對國際貿易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環境保護問題已成為國際貿易合作中的主要問題之一。國內方面,我國的機電產品、口用品、食品、農機產品、化工產品都面臨著國際市場嚴格的環境標準的檢驗。如果我國產品不盡快達到國際標准,出口會遇到不可逾越的障礙。由於發達國家工業廢棄物處理的成本逐步提高,會利用貿易形式,向發展中國家轉移。1996年發現多起工業垃圾運到我國的事件。另外,我國環保服務業與發達國家相比,無論在服務范圍、服務質量、專業技術水平和服務裝備方面都有較大的差距,缺少市場競爭機制,法規管理不健全,尚不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同時,從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來看,我國的對外貿易發展還處於粗放型發展階段,出口實施的是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數量型模式。外貿適應超前增長與國民經濟的約束條件之間的矛盾,發展速度與效益的矛盾,外貿宏觀效益與企業微觀效益的矛盾,出口總量與優化結構的矛盾,出口競爭力與參與國際市場激烈競爭客觀要求的矛盾等等,尚未從根本上得到解決。這些問題一方面影響了我國對外貿易本身發展的速度和效益,另一方面也在相當大程度上制約了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速度和效益。要緩解進而從根本上解決上述矛盾和問題,出路在於進一步改變我國對外貿易的增長方式。2、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觀念的重要性。適應國際經濟貿易發展的新趨勢的新要求,實行我國對外經貿可持續發展戰略,已成為我國對外經貿進一步發展的重要任務和新的增長點。外經貿可持續發展戰略追求用最小的稀缺資源成本獲得最大的福利總量。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所追求的福利,不僅包括商品和勞務的消費,也包括環境的改普或避免環境的惡化。中國可持續發展建立在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良好的生態環境基礎上,著重謀求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體到外經貿領域,要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和國際經濟通行規則,初步建立統一規范的對外經濟體制,以促進我國經濟增長和提高質量效益為目標,擴大對外貿易和對外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實現向規范的新型外經貿體制的轉變和由粗放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的轉變。外經貿領域實現兩個轉變要達到雙重目的:一是建立外經貿發展主要依靠質量、效益提高和結構優化的機制,實現本身可持續發展的長遠目標;二是提高外經貿發展對國民經濟的貢獻度,更好地為促進經濟體制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服務。 (二)我國應注意產業政策與貿易政策的配合。從總體上來說,我國的產業政策運用的並不是很好,原因是,其一過去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產業政策沒有也不可能體現市場經濟按市場機制引導產業發展的要求;其二缺乏可行的、有效的實施措施來支持產業政策的運用;其三產業政策與貿易政策未能很好地配合且由於產業政策和貿易政策共有明顯的地區和部門偏向使兩者在一定程度上相悖。 (三)我國應提高境內外加工貿易的水平,以拉動出口增長。實施加工貿易升級戰略,增強結構優化帶動作用,延長加工貿易的加工鏈,使加工貿易與當地經濟的產業關聯程度趨向緊密。為了發揮比較優勢,傳統產業加工貿易應向廣大的中西部地區轉移,沿海地區加工貿易則重點在於優化升級。開展境外加工貿易可以帶動國內技術、設備、原材料和零部件出門,是擴大出口的新增長點。從發展條件來看,我國有一些產業和一批產品及許多企業具備了向外開拓業務的條件。很多產品包括機電產品和輕紡產品因物美價廉而在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倍受歡迎,一些產品如我國的傳統食品及工藝品也在發達國家有一定的市場。 四、結束語 總之,我國對外貿易發展戰略的研究是極其重要和必要的。經濟全球化已成為當代世界經濟的根本特徵和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它帶來了整個世界范圍內的經濟發展和資源的最優配置,這對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來說具有尤為重要的意義。經濟全球化為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提供了機遇。然而,它是一把「雙刃劍」,在給世界經濟帶來巨大能量和利益的同時,也帶來了大量的不平衡、不平等和不穩定,對所有參與經濟全球化的國家和地區都提出了挑戰。在全球化和自由競爭中,只能憑國際競爭力取勝。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將使中國進一步融入世界經濟。加入世貿組織後,中國在國際貿易活動中承擔的責任和權利將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在面臨更多出口貿易和投資合作機會的同時,必須承受國內市場開放的壓力。在經濟全球化和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新形勢下,為了最大限度地獲得貿易發展的動態利益,更好地通過貿易發展戰略來促進本國產業結構的良性調整,提高本國貿易商品的國際競爭力,我國對外貿易應以增強國際競爭力為導向,制定並實施相應的對外貿易發展戰略,實現我國從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的轉變。
⑶ 求一篇中國對外貿易的論文
論中美關於貿易不平衡規模的爭議://www.lunwenwang.com/Freepaper/Economicalpaper/internationaltrade/200608/Freepaper_2165.html
中美經貿關系再評估
http://www.lunwenwang.com/Freepaper/Economicalpaper/internationaltrade/200608/Freepaper_2193.html
中美文化貿易的新特點及中國入世後的對策
http://www.lunwenwang.com/Freepaper/Economicalpaper/internationaltrade/200608/Freepaper_2098.html
APEC與WTO框架下的中美經貿關系
http://www.lunwenwang.com/Freepaper/Economicalpaper/internationaltrade/200608/Freepaper_2012.html
全球化與中美關系戰略基礎的重構
http://www.lunwenwang.com/Freepaper/Economicalpaper/internationaltrade/200608/Freepaper_2023.html
⑷ 求一篇《淺議中國對外貿易結構》的五千字左右的論文
首先,登錄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萬方資料庫或者 維普資料庫(此為中國三大專專業文獻資料庫屬)或國外Pubmed/Medline等國外專業資料庫,然後搜索相關的文獻,寫出您的文章。
其次,再去以上資料庫中搜索相關專業期刊編輯部信息,找到投稿聯系方式,這樣的方法避免網上很多釣魚網站,確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
最後,祝好運。
歡迎交流。靜石醫療,竭誠為您服務。
⑸ 跪求;比較優勢理論與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的論文!
中國對外貿易發展戰略
2007-6-7共有人次瀏覽文字顯示:[ 大 中 小 ]
[摘要]在經濟全球化和加入世貿組織的背景下,提高我國外貿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己成為關鍵。為了最大限度地獲得貿易發展的動態利益,更好地通過貿易發展戰略來促進產業結構的良性調整,提高貿易商品的國際競爭力,我國應充分利用WTO賦予的各種許可的措施,制定並建立我國面向21世紀的對外貿易發展戰略,實現我國從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的轉變。
[關鍵詞]經濟全球化;對外貿易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
一、引言
經濟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國在全球范圍內的經濟融合,它是世界生產力發展的結果,其推動力是追求利潤、取得競爭優勢和謀求經濟的發展。9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大大加強,導致經濟全球化的直接原因是國際直接投資與貿易環境出現了新變化。在21世紀,經濟全球化己成為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一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大趨勢。經濟全球化可以帶來整個世界范圍內的經濟發展和資源最優配置,這一點對於包括中國在內的廣大發展中國家來說具有尤其重要的意義。可以說經濟全球化為中國實現經濟發展和趕超發達國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機遇。同時,經濟全球化作為無法迴避的客觀現實,中國只有積極參與才能求得生存和發展。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是實現經濟現代化的需要,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是在更大范圍和更深程度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的需要。進入世貿組織後,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將進一步發展,故在21世紀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也會與日俱深。中國將面臨新的發展機遇,也將面臨國際激烈競爭的嚴峻挑戰。
二、WTO與國際貿易的發展潮流
(一)國際貿易的歷史發展潮流。考察國際貿易的變遷歷史,一國對外貿易的產生、發展都是在其國家干預、保護下而進行的,國際貿易過去沒有、將來也不可能離開國家的干預而存在。那種認為國際貿易是在自由的市場經濟中自發產生、發展的觀點是沒有歷史依據的。經濟學家卡爾?博蘭尼論證了這一觀點。他認為從起源上說,對外貿易具有冒險、勘探、狩獵、掠奪和戰爭的性質,而非以物易物的市場交換關系。同時對外貿易也絕非意味著雙向的和平關系,即使它共有這樣的內涵,通常是根據互惠原則建立起來的,而不是市場交換的原則。
(二) WTO與國際貿易發展。WTO是一個調整國際經濟和貿易關系的國際經濟組織。它通過規定各國政府所應承擔的主要契約義務,來規范各國對外貿易立法與規章的制定和實施。WTO大大拓展了多邊貿易體制規范的范圍,將長期游離於GATTs規則和紀律之外的主要貨物貿易領域——農產品貿易以及紡織品與服裝貿易拉上了自由貿易之路,而且還擴展至服務貿易、知識貿易和與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並加強了約束能力。無論是贊同或是反對WTO者,大都傾向接受WTO的角色就是要推動自由貿易。支持者自然認為WTO是在促進貿易自由化,是為了打破貿易障礙和建立一套自由和平等的競爭規則。批評者盡管對WTO有極大的保留,但在論述的層次上,卻往往未能擺脫將WTO當作為自由貿易推動者的迷惑。實際上,WTO在本質上只是一套管理國際經濟的機制,與實際上實行的國際貿易是否自由無關。而現實中的國際貿易是自由還是保護其關鍵取決於一些貿易大國的國際貿易行為。歷史已經證明,對資本主義國家來說,只有當他們的經濟競爭力足以稱雄世界以後,才會願意推行自由貿易的政策,同時大力鼓吹自由貿易的論調。由於各國國家利益的不同,21世紀國際貿易自由化的路途並不會非常平坦,貿易自由和貿易保護交織在一起是未來國際貿易發展的重要特徵。
三.我國對外貿易發展戰略的重新定位
(一)我國對外貿易發展戰略應樹立可持續發展戰略。1、這是由我國的基本國情決定的。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成為同時期世界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我國的國內生產值(GDP),從1987年的3,588億元,增加到1995年的57,733億元,這種高速度增長的勢頭,在未來15年中,可望繼續保持下去。1979——1993年,我國的對外貿易發展迅猛,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率達到16.2%。1995年中國出口總額達12,350億元,增長率達到23%。在實現經濟增長的同時,我國的環境質量日益惡化。而世界范圍內的環境保護浪潮已開始影響國際貿易領域,它對國際貿易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環境保護問題已成為國際貿易合作中的主要問題之一。國內方面,我國的機電產品、口用品、食品、農機產品、化工產品都面臨著國際市場嚴格的環境標準的檢驗。如果我國產品不盡快達到國際標准,出口會遇到不可逾越的障礙。由於發達國家工業廢棄物處理的成本逐步提高,會利用貿易形式,向發展中國家轉移。1996年發現多起工業垃圾運到我國的事件。另外,我國環保服務業與發達國家相比,無論在服務范圍、服務質量、專業技術水平和服務裝備方面都有較大的差距,缺少市場競爭機制,法規管理不健全,尚不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同時,從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來看,我國的對外貿易發展還處於粗放型發展階段,出口實施的是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數量型模式。外貿適應超前增長與國民經濟的約束條件之間的矛盾,發展速度與效益的矛盾,外貿宏觀效益與企業微觀效益的矛盾,出口總量與優化結構的矛盾,出口競爭力與參與國際市場激烈競爭客觀要求的矛盾等等,尚未從根本上得到解決。這些問題一方面影響了我國對外貿易本身發展的速度和效益,另一方面也在相當大程度上制約了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速度和效益。要緩解進而從根本上解決上述矛盾和問題,出路在於進一步改變我國對外貿易的增長方式。2、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觀念的重要性。適應國際經濟貿易發展的新趨勢的新要求,實行我國對外經貿可持續發展戰略,已成為我國對外經貿進一步發展的重要任務和新的增長點。外經貿可持續發展戰略追求用最小的稀缺資源成本獲得最大的福利總量。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所追求的福利,不僅包括商品和勞務的消費,也包括環境的改普或避免環境的惡化。中國可持續發展建立在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良好的生態環境基礎上,著重謀求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體到外經貿領域,要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和國際經濟通行規則,初步建立統一規范的對外經濟體制,以促進我國經濟增長和提高質量效益為目標,擴大對外貿易和對外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實現向規范的新型外經貿體制的轉變和由粗放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的轉變。外經貿領域實現兩個轉變要達到雙重目的:一是建立外經貿發展主要依靠質量、效益提高和結構優化的機制,實現本身可持續發展的長遠目標;二是提高外經貿發展對國民經濟的貢獻度,更好地為促進經濟體制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服務。
(二)我國應注意產業政策與貿易政策的配合。從總體上來說,我國的產業政策運用的並不是很好,原因是,其一過去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產業政策沒有也不可能體現市場經濟按市場機制引導產業發展的要求;其二缺乏可行的、有效的實施措施來支持產業政策的運用;其三產業政策與貿易政策未能很好地配合且由於產業政策和貿易政策共有明顯的地區和部門偏向使兩者在一定程度上相悖。
(三)我國應提高境內外加工貿易的水平,以拉動出口增長。實施加工貿易升級戰略,增強結構優化帶動作用,延長加工貿易的加工鏈,使加工貿易與當地經濟的產業關聯程度趨向緊密。為了發揮比較優勢,傳統產業加工貿易應向廣大的中西部地區轉移,沿海地區加工貿易則重點在於優化升級。開展境外加工貿易可以帶動國內技術、設備、原材料和零部件出門,是擴大出口的新增長點。從發展條件來看,我國有一些產業和一批產品及許多企業具備了向外開拓業務的條件。很多產品包括機電產品和輕紡產品因物美價廉而在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倍受歡迎,一些產品如我國的傳統食品及工藝品也在發達國家有一定的市場。
四、結束語
總之,我國對外貿易發展戰略的研究是極其重要和必要的。經濟全球化已成為當代世界經濟的根本特徵和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它帶來了整個世界范圍內的經濟發展和資源的最優配置,這對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來說具有尤為重要的意義。經濟全球化為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提供了機遇。然而,它是一把「雙刃劍」,在給世界經濟帶來巨大能量和利益的同時,也帶來了大量的不平衡、不平等和不穩定,對所有參與經濟全球化的國家和地區都提出了挑戰。在全球化和自由競爭中,只能憑國際競爭力取勝。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將使中國進一步融入世界經濟。加入世貿組織後,中國在國際貿易活動中承擔的責任和權利將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在面臨更多出口貿易和投資合作機會的同時,必須承受國內市場開放的壓力。在經濟全球化和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新形勢下,為了最大限度地獲得貿易發展的動態利益,更好地通過貿易發展戰略來促進本國產業結構的良性調整,提高本國貿易商品的國際競爭力,我國對外貿易應以增強國際競爭力為導向,制定並實施相應的對外貿易發展戰略,實現我國從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的轉變。
⑹ 查閱中外經濟學的重要理論以及對中國的影響或對自己的啟示 論文一篇,800字左右,需速度完成,明早
中西方經濟學對我的啟示
眾所周知,經濟學分西方經濟學,政治經濟學。我國也分為改革開放以前和以後;開放前為計劃經濟體制,開放後為有計劃的市場經濟。實際上,我發現這兩門課程的內容都是西方的理論。但是西方經濟學是指西方發達國家的資產階級經濟思想,如馬歇兒、凱恩斯的經濟思想,主要包括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這門課程的理論在改革開放之前在我國是不受歡迎的,而在改革開放之後才進入大學教育的課程之內,為了和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區分,所以就叫做西方經濟學。政治經濟學則是馬克思的社會主義經濟思想,主要內容來自於馬克思的資本論等著作和我國的一些經濟學家的理解。
因為我們國家是堅持馬克思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最大的不同在於,研究方向不同,社會主義研究資本在整個社會生產中以利潤最大化為流通方向的整個流通過程,著重考慮的是資本的再分配問題 。讓人民達到共同富裕。於是我們上個世紀會出現"計劃經濟體制"。但是我國領導人後來撥亂反正,以宏遠的眼光看到未來的世界是一個全球化的世界,而我國想要在黨的帶領下更加繁榮,更加強大,就必須使我們的企業,我們的人民更加有競爭力,因為人們如果一味的平均,就失去了生產力。所以出現了改革開放,出現了後來的市場經濟。學習西方的經濟學,因為西方經濟學使生產技術方面合理有效的配置資源;在研究供求關系、廠商營銷策略啊之類的方面非常科學。
可以看到,歐洲的危機調控,以及前一段時我國政府對社會投入四萬億的救市舉措。都是運用了西方凱恩斯主義,由政府調控,出資建設,使更多的資金流動,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減少失業率和社會矛盾,刺激經濟發展。 剩下二百字,按自己習慣潤色一下
⑺ 我想寫一篇國際貿易論文,題目定為《研究發展中國家對外貿易結構的改善政策》
《研究發展中國家對外貿易結構的改善政策》
有的
⑻ 比較優勢理論與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的論文!
比較優勢理論與中國貿易結構轉換中國對外貿易總量迅速擴張的同時,結構上也出現相應變化。然而,中國對外貿易發展存在著一種「悖論」,即貿易結構的升級與其比較優勢的演進似乎不相關,並且貿易結構的高度化並沒有帶來貿易條件的改善。這就引發了兩個問題:一是中國參與國際分工與貿易還要不要遵循比較優勢原理;二是中國在新的貿易格局下如何進一步實現貿易結構的升級。.內生比較優勢理論是現代國際分工與貿易分析的基石,本書在此基礎上立論闡釋,指出中國對外貿易格局的轉換必須基於比較優勢的內生演進。整合先天比較優勢與後天比較優勢,實現各類優勢的動態嫁接和空間重組,從而促進中國比較優勢的內生演進與對外貿易結構的轉換
⑼ 中國對外貿易論文
和諧的美
——讀《和諧中國》有感
對於「和諧」這個詞語,一開始我是完全摸啄不透的,我認為自然的、清新的東西就是和諧的。我想,和諧能產生美,也能產生人與人之間微妙的聯系。
最近一段時間,我讀了《和諧中國》一書後,對「和諧」二字,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諧中國》一書告訴我們:如果我們用一個算式來表達,那就是人對人友善+世界的和平=和諧。細細品味,道理也無不是這樣。
和諧是發自內心的,它是一種能力,一種素質,一種力量,也是一種境界。人內心和諧,是心靈美,是內外兼修的美,是外在與內在統一的美,而當我們懂得了何為內心和諧,我們或許就明白了和諧的真諦。
自古以來,構建和諧社會,創造和諧自然一直是人類嚮往的願望。孔子曾言「和為貴」,墨子提出了「兼相愛」,「愛無等差」;孟子描繪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和諧的社會狀態……這些追求和諧,崇尚和美的思想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和要義。
今天,我讀了《和諧中國》一書,感受很深。書中有一個令我受益匪淺的例子:張媛——北京市第157中學學生,她就像一滴水,似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從小學便開始和延安希望小學的一名貧困生通信,她們互相鼓勵,共同走過八年時光,建立起深厚的友誼。她也像大海中的一滴水珠,默默積聚著力量,初中時她參加了區志願者服務隊,六年如一日照顧著社區里的孤寡老人。有位孤寡老人孤苦伶仃住在一間不到十平方米的小屋裡。老奶奶行動不便,沒人打掃房間,到處落滿了塵土。她和同學們一起努力,讓房間煥然一新。有人問她: 「那麼累,那麼臟,不辛苦嗎?」她說:「可我覺得,和大家一起努力,為別人做點力所能及的小事,哪能計較那麼多?」
閑暇時,她也會陪奶奶聊天,講笑話給她聽。有一次她還特地買了冰淇淋,給奶奶嘗嘗鮮,奶奶直說:「真甜!」看到奶奶臉綻放的笑容,她覺得也好像吃了蜜一樣甜到了心裡。她說:「我的親奶奶在我父母的照顧下,安享晚年,我也希望社區里的奶奶,都能夠幸福無虞,擁有夕陽晚景的美好回憶。也許只是課餘十幾分鍾的陪伴,也許只是省下了一盒雪糕的錢,卻能換來一位老人的快樂與幸福,這多麼值得啊!」
這只是個小小例子,可是我從故事中讀到了張媛同學的孝順和對長輩的關懷。我們國家這樣的例子又有多少啊!我想,中國自古以來就是文明之國,和諧之國,我們生活在祖國的搖籃里,我們的國家孕育出了千千萬萬的美好的生命!
在社會,在學校,在家裡,我們都無不需要和諧,我們需要互相幫助。在社會,我們要幫助有困難的人,就像是這次的「5.12」大地震,來自全國各地的志願衛生工作者處處協助人民解放軍。一個又一個志願者重復著他們鍾情的口號: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而親臨現場的人們都紛紛捐獻出自己的物資,甚至鮮血。有許多志願者,許多有愛心的人,在無私地奉獻著自己的力量。這不就是和諧嗎?
通過這本書,我還學到了:「做當代中學生應具有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博大胸懷,一個和諧社會是一個大愛無疆的社會。」
和諧中國,需要我們共同去創造。
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創建和諧需要大家一起來努力,構建和諧社會是黨的任務,也是每個人的責任。
和諧猶如一幅畫,好似一首歌。和諧能產生美,和諧能生發力量。
和諧中國需要大家一起去創造,去維護,讓世界充滿愛,我們一起攜起手來,同心構建和諧中國的新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