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經濟學研究的對象是什麼
經濟學的對象是人類經濟活動的本質與規律。
社會經濟發展是以主體創造價值活動為主導的、主客體從不對稱向對稱轉化的動態平衡過程;以主體創造價值活動為主導的、主客體從不對稱向對稱轉化,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最根本動力。
因此主體創造、轉化、實現價值過程中主客體的對稱關系,就是人類經濟活動的本質;以主體創造價值活動為主導的、主客體從不對稱向對稱轉化的規律,就是人類經濟活動的根本規律。
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規律即價值的創造、轉化、實現的規律——經濟發展規律的理論,分為政治經濟學與科學經濟學兩大類型。
要研究經濟發展的規律就必須從整體上統一研究經濟現象,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是統一的經濟體中對稱的兩個方面。
所以在科學的對稱經濟學範式框架中,有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之分,沒有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之別;而政治經濟學總是把經濟學分為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
(1)貨幣經濟學研究擴展閱讀:
理論經濟學:
由經濟學基本概念、范疇與范疇體系組成的理論體系,包括一般的理論經濟學與特殊的理論經濟學。
人類經濟學、科學經濟學是一般的理論經濟學,政治經濟學是特殊的理論經濟學。理論經濟學為分支經濟學提供理論基礎。
科學的理論經濟學是反映人類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的經濟學理論,由經濟學公理、定理與定理體系組成。科學的理論經濟學不但有經濟學基礎理論,而且有經濟學基本原理。
政治經濟學只有經濟學基礎理論,沒有真正的經濟學基本原理。政治經濟學分為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科學的理論經濟學是整體經濟學,是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的統一。
一般學者會把研究范圍歸納入「微觀」或「宏觀」層面。
「微觀經濟學」研究的是個體或個體與其他個體間的決策問題,這些問題包括了經濟物品的消費、生產過程中稀缺資源的投入、資源的分配、分配機制上的選擇等等。
「宏觀經濟學」則以地區、國家層面作為研究對象,常見的分析包括收入與生產、貨幣、物價、就業、國際貿易等問題。
一般情況下,經濟學理論建基在理性的「極大化」這假設之上,每個人都會在局限下選取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在經濟學理論中的假設真假並不重要,只要假設推論出來的可被驗證含意,能夠解釋及推測現實世界,我們就接受這個理論。
但是奧地利經濟學的理論是建立在人是有目的的行動的行動公理基礎之上。其學派旗幟鮮明的反對把理性狀態和極大化作為經濟學的邏輯前提。
凡是有解釋能力的理論,都一定有被事實推翻的可能性(refutable by facts),但未被事實推翻。 我們永遠不能證明一個理論,因為下一次的事件總會有機會推翻該理論。
日常中經濟問題主要分為兩點:
1、研究人預期在不同的選擇下「將會怎樣」;
2、探討人在選擇下「該要怎樣」。
前者稱為「實證經濟學」,後者稱為「規范經濟學」,而日常在學校教授的經濟學課程屬於「實證經濟學」。
㈡ 「經濟學是研究貨幣的科學」對嗎
「經濟學是研究貨幣的科學」這個定義從邏輯學上說,是「定義過窄」。
經濟學是研究價值的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的規律的理論。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和自然科學、其他社會科學的研究對象是同一的客觀規律。
經濟是價值的創造、轉化與實現;人類經濟活動就是創造、轉化、實現價值,滿足人類物質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動。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規律即研究價值的創造、轉化、實現的規律——經濟發展規律的理論,分為政治經濟學與科學經濟學兩大類型。政治經濟學根據所代表的階級的利益為了突出某個階級在經濟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自發從某個側面研究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科學經濟學用科學方法自覺從整體上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新常態經濟學就是科學經濟學。經濟學的核心是經濟規律。在新常態經濟學看來,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只是經濟規律的展開和具體表現,經濟學的對象應該是資源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後面的經濟規律與經濟本質,而不是停留在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層面。停留在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層面的,是政治經濟學而不是科學的經濟學。要研究經濟發展的規律就必須從整體上統一研究經濟現象,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是統一的經濟體中對稱的兩個方面,所以在新常態經濟學範式框架中,有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之分,沒有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之別;而政治經濟學總是把經濟學分為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
㈢ 經濟學主要是研究什麼的(希望回答得仔細一點,謝謝)
主要分為兩類,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和亞當斯密的西方經濟學,政治經濟學研究的是生產關系,就是生產過程中人與人的關系,包括生產資料所有制,分配關系及生產過程中的從屬地位,一般是聯系生產力及上層建築研究生產關系。西方經濟學研究的是資源的合理配置,就是怎麼合理配置有限的資源來最大化滿足人類無限的慾望。其中微觀部分主要是論證完全競爭市場可以達到資源的有效配置,實現帕累托最優,也就是對「看不見的手」的理論分析。宏觀經濟學則主要研究政府如何通過宏觀調控來使市場達到資源的最優配置,這主要是現實中不存在完全競爭市場,同時因為市場本身的缺陷導致的經濟危機,於是現實市場無法達到資源合理配置,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凱恩斯提出了政府對市場的校正作用。
㈣ 高中政治經濟學研究性課題 ——貨幣
1、什麼是商品?商品的基本屬性有哪些?怎樣理解?
(1)商品是用於交換的勞動產品。
(2)商品的基本屬性是使用價值和價值。
商品的使用價值:指商品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不同商品的使用價值不同,所以需要交換)
商品的價值:指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價值是商品特有的屬性。不同商品的價值量相同,所以能夠交換。)
2、什麼是一般等價物?什麼是貨幣?貨幣是怎樣產生的?貨幣的本質是什麼?
(1)一般等價物:指表現其他一切商品價值的商品。
(2)貨幣:指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
產生:貨幣是商品交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本質:一般等價物。
3、什麼是貨幣的職能?貨幣有哪些職能?
(1)貨幣的職能:指貨幣在經濟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它是貨幣本質的體現。
(2)基本職能: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其他職能:貯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貨幣。
4、什麼是價值尺度?什麼叫價格?價格與價值關系怎樣?貨幣執行價值尺度有什麼特點?
(1)價值尺度:貨幣所具有的表現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價值大小的職能。
(2)價格:通過一定數量的貨幣表現出來的商品價值。
(3)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價值決定價格;價格反映價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
(4)特點:貨幣執行價值尺度職能時,並不需要現實的貨幣,只需要觀念上的貨幣。
5、什麼是流通手段?什麼是商品流通?流通中需要的貨幣量是怎樣確定的?貨幣執行流通手段又有什麼特點?
(1)流通手段:貨幣充當商品交換媒介的職能。
(2)商品流通: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交換。公式:商品——貨幣——商品
(3)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商品的價值總量/貨幣流通速度
(4)特點:貨幣執行流通手段職能時,必須用現實的貨幣,不能用觀念上的貨幣。
6、商品流通中,商品生產者怎樣才能使自己的商品順利賣出?
商品生產者要為購買者著想,生產適銷對路、質量上乘的商品……
7、什麼是紙幣?怎樣認識紙幣的發行量?什麼是通貨膨脹?什麼是通貨緊縮?
(1)紙幣是由國家(或某些地區)發行的、強制使用的價值符號。
(2)紙幣的發行量必須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為限度。
如果超過這個限度,就會引起物價上漲,影響人民的生活和社會的經濟秩序;如果小於這個限度,會使商品銷售發生困難,直接阻礙商品流通。
(3)通貨膨脹,是指經濟運行中出現的全面、持續的物價上漲的現象。主要原因是紙幣的發行量超過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
通貨緊縮,指物價全面持續下降,伴隨著經濟衰退的出現的經濟現象。
8、日常經濟往來中,人們通常使用的結算方式有哪些?常用的的信用工具有哪些?
(1)結算方式:現金結算和轉帳結算
(2)信用工具:信用卡和支票
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費、結算、查詢為一體,減少現金的使用,簡化收款手續,方便購物消費,增強消費安全,帶來諸多便利。
支票主要分為現金支票和轉帳支票。(支票不能直接用於購物)
9、什麼是外匯?什麼是匯率?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的含義是什麼? 意義怎樣?
(1)外匯是用外幣表示的用於國際間結算的支付手段。
(2)匯率又稱匯價,是兩種貨幣之間的兌換比率。
如果用100單位外幣可以兌換成更多的人民幣,說明外幣的匯率升高;反之,則說明外幣匯率跌落。
(3)保持人民幣幣值基本穩定,即對內保持物價總水平穩定,對外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
意義:對人民生活安定、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對世界金融的穩定、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㈤ 貨幣經濟學與金融經濟學
貨幣經濟學主要是 銀行和外匯 金融經濟學 主要是 銀行 外匯 保險 股票 期貨 投行
㈥ 貨幣銀行學的研究對象是什麼
貨幣銀行學是一門研究金融領域各要素及其基本關系與運行規律的經濟科學回。在現代市場經答濟中,每一個家庭或個人、各類經濟單位幾乎每天都要接觸貨幣,都要同金融打交道;任何商品都需要用貨幣來計價,任何購買都要用貨幣來支付;人們與以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機構有各種經濟關系,例如去存款、取款、付款,去申請各種生產經營性貸款或消費貸款,去辦理各種保險,去購買有價證券,等等;報刊、電視、電台每天都要報道股票行情、外匯牌價、借貸利率等各種金融信息。總之,現代社會的一切經濟活動都要藉助貨幣信用形式來完成,一切經濟政策和調控措施也都要通過貨幣金融手段來發揮作用。在這種經濟社會里,貨幣、信用、金融機構、金融市場、金融總量、金融調控與監管、國際金融、金融穩定與發展等貨幣銀行學所包括的基本范疇具有極端的重要性,貨幣銀行學就是專門研究這些范疇的學科。因此,只有通過學習貨幣銀行學,才能掌握、理解和分析研究這些重要的金融范疇。
㈦ 貨幣經濟學,貨幣金融學側重點是什麼具體的,
貨幣金融學,這個詞語現在用的略微少點,不如《貨幣銀行學》這樣普遍。不過《貨幣金融學》是上海財經大學戴國強先生編寫的一部經典教材。
首先你應該弄清楚這幾個經濟學名詞概念:原先的課程名稱叫貨幣銀行學,是經濟類基礎課程。後來貨幣銀行學更多加入了一些國際金融的知識,兩者合並後學科變為現在財經類高校的《金融學》。這是學科由來和演變過程。所以漸漸的有人也叫它貨幣金融學。
再說貨幣經濟學。理解貨幣經濟學首先你要明白經濟和金融的區別和聯系。其實現在的很多人甚至是專業財經類的學生也不清楚這兩者倒底是什麼關系。簡單說:經濟是金融的基礎,金融是經濟的核心。經濟是一級學科門類,概念含義要廣泛得多;而金融又更細化,專指資金的融通。
所以,明白上面這些,相信你就明白各科的側重點了:貨幣經濟更多是與經濟的結合,貨幣金融更多與金融結合,前者要比後者廣度上廣,後者要比前者深度上深。
不過最後要注意的是,經濟金融類一定要打好基礎,很多東西都是通的,初階段的時候不管什麼課程都要好好學以培養經濟金融素養。這種細微的側重點差別在學的過程中不要太重視,學完之後瞭然於胸,倒是更有價值。
願你有得。祝你好運!
㈧ 貨幣經濟學的簡介
貨幣的經濟學,包括微觀貨幣經濟學和宏觀貨幣經濟學兩部分內容。在微觀方面版,主要考察貨幣的需求和供給兩方權面。貨幣需求是以往貨幣經濟學研究的重點,在歷史上曾經有過很多的派別和理論,比如,古典貨幣需求理論,凱恩斯貨幣需求理論,存貨模型等。貨幣供給方面形成的經濟學理論比較少點,它主要考察中央銀行的供給政策以及貨幣在經濟中的傳導機制等方面。貨幣需求和供給構成了貨幣市場上的均衡。在宏觀方面,貨幣經濟學主要考察貨幣在宏觀經濟中的作用,通過一般均衡的分析範式,結合無限期模型或者世代交疊模型來分析整個宏觀經濟。無論是凱恩斯學派還是貨幣學派,對貨幣經濟學的考察都是從貨幣因素出發的,即從貨幣供應量出發的;而信用學派則是從信用的可獲得性出發的。從微觀的角度分析,貨幣經濟學考察經濟中的個人、商業銀行、中央銀行面對貨幣的決策。從宏觀的角度分析,貨幣經濟學考察存在貨幣的情況下,整個宏觀經濟的運行情況。而研究宏觀經濟,則要考察各個宏觀經濟指標,比如,利率水平、匯率水平、價格水平(通貨膨脹率)、失業率、經濟增長率、政府預算赤字、國際收支赤字等等。
㈨ 貨幣經濟學的經驗總結
1.多數方案將貨幣視為資產,而不是流通手段。所以,他們依賴貨幣的資產價格—利率(或使用者成本),去計算替代彈性(或數量調整權數)。
2.費雪理想指數只是一個例外,Spindt採用了貨幣的交易速度作權數.但他提取的凈周轉率,丟失了貨幣的真實交易速度所包含的經濟信息。
3.迪維薩指數貨幣是目前最有影響力的方案.但多數經驗分析證明,與傳統的貨幣量相比,迪維薩指數並沒有絕對的優勢.迪維薩指數在狹義貨幣上失利,說明其理論基礎存在問題。
4.人工神經網路方案在理論上是模糊的.經驗的敏感系數受到那些因素的影響缺乏理論說明;作為輸入量的各種貨幣成分是貨幣的數量,排除了貨幣速度因素;經濟現實中完全真實的貨幣速度變數,不能在計量模型中與貨幣量等價齊觀.另外,敏感系數與特定輸出量(如通脹率)是對應的,那麼,相對不同的宏觀變數,就會有不同的敏感系數,也會有不同的貨幣量.這違背了貨幣指標改革的初衷。
5.動力因素分析方案把交易和儲蓄作為每個貨幣成分的兩個決定因素.這等於假定貨幣量已經包括了交易和儲蓄的信息.這顯然是錯誤的.貨幣的交易功能,主要通過它的速度來體現,貨幣量缺少貨幣速度所包括的經濟信息。
6.迄今為止,沒有一個改革方案從理論上強調真實的貨幣速度對貨幣重要性的意義,沒有一個新的貨幣指標比傳統的指標具有絕對的優勢,沒有一個改革方案得到學術界和貨幣當局的普遍認可.傳統的簡單加總的貨幣總量仍然是各國貨幣當局和多數經濟研究依賴的貨幣指標.西方國家歷經半個世紀的貨幣總量指標的改革已經陷於困境。
中國的金融市場發展和利率市場化還處於初期階段.利率政策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將處於不成熟的階段.在貨幣政策中,貨幣量實際是主要的控制標的.中國的金融體系在計算機和網路系統方面發展迅速,有後發優勢,可以因地制宜地設置中國的動量化貨幣指標.即使將來中國的金融體系高度發達了,動量化貨幣仍將是最重要的貨幣政策指標.中國可以在動量化貨幣的研究和實踐方面走在世界的最前列.值得思考的是,西方貨幣指標改革的困境暴露了西方主流經濟學的局限性.貨幣的交易速度不僅對貨幣指標改革,而且對經濟學的變革也具有關鍵的意義.經濟學的發展經歷了思潮的反復更替,已經到了發生重大變革的前夜.中國學者有責任對21世紀經濟學的發展戰略提出獨特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