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宏觀經濟學你公式

宏觀經濟學你公式

發布時間:2021-03-05 11:32:29

㈠ 宏觀經濟學中的所有公式

產品市場的均衡條件為Y=C(Y-T)+I(r)+G,其中消費函數也可表示成
C=a+b(Y-T);投資函數也可表示成I=c-dr,其中c為自生性投資,d為投資的利率彈性(也就是投資曲線的斜率)。G為政府購買。
這樣,可得Y=800+0.63Y + 7500-20000r + 7500,
即0.37Y=15800-20000r……………………………… ①
貨幣需求等於供給:0.1625Y-10000r=貨幣名義供給/價格水平=6000/1
可得0.1625Y=6000+10000r……………………………… ②
解方程組①②,得Y=40000,r=0.05,
即GDP=40000億美元。
宏觀經濟學(高等教育出版社)書上29頁有的公式:
Y=C+I+G+NX,Y即為GDP,NX為凈出口。

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 =(待售商品的數量 X 物價水平)/單位貨幣流通速度
=待售商品的價格總額/單位貨幣流通速度
當貨幣充當支付手段後,
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 =(待售商品的價格總額+到其支付總額-延期支付總額-相互抵消支付總額)/單位貨幣流通速度

利息率=利息/借貸資本 衡量借貸資本的增值程度
銀行利潤率=銀行利潤/自有資本 衡量銀行資本家的自有資本的增值程度
平均利潤率:取決於各部門利潤率 社會預付資本在各部門中所佔比例

超額剩餘價值 = 商品社會價值 - 商品個別價值
超額利潤 = 商品社會價格 - 商品個別價格
生產價格 = 生產成本 + 平均利潤
股票價格 = 股息 / 利率 土地價格 = 地租 / 利率

級差地租 = 劣等土地農產品的社會價格 - 優等土地農產品的社會價格
絕對地租 = 農產品價值 - 社會生產價格

資本周轉次數n = 1年 / 周轉一次花費時間
折舊費 = 固定資本原值 / 使用年限 折舊率 = 折舊費 / 固定資本原值

㈡ 求宏觀經濟學常用公式

產品市場的均衡條件為Y=C(Y-T)+I(r)+G,其中消費函數也可表示成
C=a+b(Y-T);投資函數也可表示成I=c-dr,其中c為自生性投資,d為投資的利率彈性(也就是投資曲線的斜率)。G為政府購買。
這樣,可得Y=800+0.63Y + 7500-20000r + 7500,
即0.37Y=15800-20000r……………………………… ①
貨幣需求等於供給:0.1625Y-10000r=貨幣名義供給/價格水平=6000/1
可得0.1625Y=6000+10000r……………………………… ②
解方程組①②,得Y=40000,r=0.05,
即GDP=40000億美元。
宏觀經濟學(高等教育出版社)書上29頁有的公式:
Y=C+I+G+NX,Y即為GDP,NX為凈出口。

補充,重點是最下面的兩個鏈接:

(1)貨幣流通規律
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 =(待售商品的數量 X 物價水平)/單位貨幣流通速度
=待售商品的價格總額/單位貨幣流通速度
當貨幣充當支付手段後,
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 =(待售商品的價格總額+到其支付總額-延期支付總額-相互抵消支付總額)/單位貨幣流通速度
(2)率
剩餘價值率:衡量資本剝削勞動的程度 揭示資本家的剝削
m』= m/v = 剩餘勞動/必要勞動 = 剩餘勞動時間/必要勞動時間
利潤率:衡量資本增值程度 掩蓋資本家的剝削 p』= m/(c+v)
影響利潤率的因素:
利潤率與剩餘價值率成正比
利潤率與c/v(資本有機構成)成反比
利潤率與資本周轉速度成正比
利潤率與不變資本的節省程度成正比
年剩餘價值率:衡量一年中預付可變資本的增值程度
M』=年剩餘價值量/可變資本=m』v n/v=m』n

年利潤率:衡量一年中預付總資本的增值程度 p』=M/(c+v)
利息率=利息/借貸資本 衡量借貸資本的增值程度
銀行利潤率=銀行利潤/自有資本 衡量銀行資本家的自有資本的增值程度
平均利潤率:取決於各部門利潤率 社會預付資本在各部門中所佔比例
(3)剩餘價值形式公式:
超額剩餘價值 = 商品社會價值 - 商品個別價值
超額利潤 = 商品社會價格 - 商品個別價格
生產價格 = 生產成本 + 平均利潤
股票價格 = 股息 / 利率 土地價格 = 地租 / 利率
(4)地租
級差地租 = 劣等土地農產品的社會價格 - 優等土地農產品的社會價格
絕對地租 = 農產品價值 - 社會生產價格
(5)資本理論
資本周轉次數n = 1年 / 周轉一次花費時間
折舊費 = 固定資本原值 / 使用年限 折舊率 = 折舊費 / 固定資本原值
預付資本總周轉(平均周轉)= (1年中固定資本周轉的總價值+1年中流動資本周轉的總價值)/全部預付資本
(6)社會資本再生產
簡單再生產的實現條件:
基本條件: I(v + m) = II c
具體實現條件: I(c + v + m) = I c + II c
II(c + v + m) = II(v + m) + I(v + m)
擴大再生產的實現條件:
擴大再生產的前提條件:
首先追加生產資料 I(v + m)>II c I(c + v + m)>I c + II c
追加消費資料 II(c + m – m / x)>I(v + m / x)
II(c + v + m)>II(v + m / x) + I(v + m / x)

擴大再生產實現條件:
基本條件: I(v + v + m / x) = II(c + c)
具體實現條件:I(c + v + m) = I(c + c) + II(c + c)
基本原則:
a.總量不變,II(c + v + m) = I(v + v + m / x) + I(v + v + m / x)
b. m m / x
c. 遇到c加 c; 遇到v加 v。
總結:
實現條件都是「=」,前提條件都是「〉」。

經濟學上的公式
e^n =1+n/1!+n^2/2!+,,,,,,+n^i/i!+,,,,
邊際成本=邊際收益

△代表變化量,這個符號只出現在求弧彈性運算里.演算法是後項減前項,比如從a點到b點的△Q=Qb-Qa。

在點彈性運算中,△Q趨進於無窮小(例b點無限趨進於a點),此時用dQ,dP表示,即對於需求函數,Ed=-(dQ/dP)*(P/Q)。其中dQ/dP是指Q對P求導或偏導。

還有:http://qzone.qq.com/blog/840727399-1242305981
http://qzone.qq.com/blog/840727399-1242306640

㈢ 求 宏觀經濟學 公式 概念 整理大全

已經發到你郵箱。。。
請查收。。
一樓的兄弟又給你發了一份宏觀經濟學概念大全

㈣ 宏觀經濟學公式問題

好像是邊際儲蓄傾向
MPS+MPC=1
西方經濟學家認為,儲蓄函數不是單獨存在的,而是內依賴於消費函數。儲蓄可容定義為收入減消費,即收入中未被消費的部分。所以,儲蓄函數又可以由消費函數推導出來。其計算公式為
Y=S+C
s=y-c c=A+By A代表必然消費量,即當收入Y為0時,仍需要消費A來維持生活。B代表收入中的消費比例,即一定收入轉化為一定消費。所以消費就由必然支出與選擇性支出構成。
y-(A+By)=-A+(1-B)y(0<1-B<1)
S=-A+(1-B)y
(1-B)就是收入中用來儲蓄的比例,-A就是個人盈餘中要扣掉的必然消費部分
式中:s代表實際儲蓄量;y代表實際收入量;1-B代表邊際儲蓄傾向,其值一般為正數值,但小於1,即0<1-B<1;-A代表收入為零時的儲蓄量。

㈤ 求宏觀經濟學 公式 概念 整理大全,注意,請整理好

用的教材是國內高鴻業的宏觀經濟學 不一樣的教材的話 就不要看章節的標題
第十二章 國民收入核算
一、國內生產總值(GDP)含義。
核算國民經濟活動的核心指標是國內生產總值(GDP),它是指經濟社會(一國或一地區)在一定時期內運用生產要素所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物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
1.GDP是一個市場價值的概念,各種最終產品的價值都是用貨幣加以衡量的。
2.GDP測度的最終產品的價值,中間產品不計入GDP,否則會造成重復計算。
3.GDP是一定時期內所生產的而不是所售賣掉的最終產品的價值。
4.GDP是計算期內生產的最終產品的價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流量是一定時期內發生的變數,存量是一定時點上存在的變數。
5.GDP是一國范圍內生產的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是地域概念。
6.GDP一般僅指市場活動導致的價值,非市場活動不計入GDP。
二、國民生產總值與國內生產總值的區別。
國民生產總值(GNP)是指一國國民所擁有的全部生產要素在一定時期內所生產的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是一個國民概念,不同於GDP是一個地域概念。
三、GNP/GDP的三種核算方法。
A.支出法:支出法是從居民、企業、政府和國外購買最終產品的角度看社會在一定時期內創造了多少最終產品價值。
GDP=消費(C)+投資(I)+政府購買支出(G)+凈出口(X-M)
說明:
a.消費支出包括購買耐用消費品、非耐用消費品和勞務的支出,不包括個人建築住宅的支出。
b.投資是指增加或更換資產的支出。投資包括固定資產和存貨投資兩大類。這里的投資是指總投資。凈投資-總投資-重置投資,重置投資是指當年以前資本產品的折舊損耗。
c.政府購買是指各級政府購買物品和勞務的支出。轉移支付(救濟金等)不計。
d.凈出口是指進出口的差額。
B.收入法:收入法是從居民向企業出售生產要素獲得收入的角度看社會在一定時期內創造了多少最終產品價值。收入法又稱成本法,包括以下幾項:
1.工資,利息和租金等生產要素的報酬;
2.非公司企業主收入;
3.公司稅前利潤;
4.企業轉移支付及企業間接稅;
5.資本折舊。
GDP=工資+利息+利潤+租金+間接稅和企業轉移支付+折舊
C.生產法(書上應該不作要求)
名義GDP、實際GDP
名義GDP是用生產物品和勞務的當年價格計算的全部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它不考慮通貨膨脹因素。 實際GDP是用從前某一年的價格作為基期計算出來的全部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
名義GDP=實際GDP*GDP折算指數
四、儲蓄-投資恆等式
兩部門經濟支出:Y=C+I(消費+投資) 收入:Y=C+S(消費+儲蓄) 收入=支出 所以,I=S
三部門經濟支出:Y=C+I+G收入:Y=C+S+T,其中:T=To- TR To—全部稅金收入 TR—政府轉移支付 T—政府凈收入 即:I=S+(T-G)=私人儲蓄+政府儲蓄
四部門經濟支出:Y=C+I+G+NX收入:Y=C+S+T+Kr Kr:本國居民對外國人的轉移支付 所以 I=S+(T-G)+(Kr-NX) 外國對本國的儲蓄

第十三章 簡單國民收入決定理論
一、凱恩斯消費理論
1、消費、儲蓄和收入
2、消費函數和儲蓄函數的關系
第一,消費函數和儲蓄韓旭互為補數,和為收入。
第二,若APC和MPC都隨收入增加而遞減,但APC>MPC,則APS和MPS都隨收入增加而遞減,但APS<MPS,表現在圖形上,在y0的右方,儲蓄曲線上任一點與原點連成的射線的斜率總小於儲蓄曲線上改點的斜率。
第三,APC和APS的和恆等於1,MPC和MPS的和也恆等於
1. 邊際消費傾向和平均消費傾向
增加的消費與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1單位收入中用於增加消費部分的比率,成為邊際消費傾向(MPC).
平均消費傾向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的消費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APC=c/y;
二、幾種常見的消費理論
1.絕對收入假說
絕對收入假說也稱為絕對收入理論、絕對收入假設、絕對收入假設消費函數模型;凱恩斯的絕對收入假說認為,在短期中,收入與消費是相關的,即消費取決於收入,消費與收入之間的關系也就是消費傾向。同時,隨著收入的增加消費也將增加,但消費的增長低於收入的增長,消費增量在收入增量中所佔的比重是遞減的,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邊際消費傾向遞減,這種理論被稱為絕對收入假說。
2.相對收入假說
消費者會根據自己過去的消費習慣以及周圍消費水準來決定消費,從而消費是相對決定的。消費者傾向於隨收入的提高而增加消費,但當收入降低時卻難以減少消費,這就被成為「棘輪效應」。另一方面,消費者的消費行為要受周圍人的消費水準的影響,這就是「示範效應」。
3.生命周期假說
由莫迪利安尼提出,強調人們會在更長的時間范圍內計劃他們的開支,達到整個生命周期內消費的最佳配置。消費函數為C=aWR+cYL。WR表示實際財富,a表示財富的邊際消費傾向,YL為工作收入,c為工作收入的邊際消費傾向。
4.永久收入假說
由弗里德曼提出,該理論認為消費者的消費支出不是由其他的現期收入決定,而是由他的永久收入決定的。影響消費的其他因素:利率、價格水平、收入分配、社會保障制度。
三、國民收入的決定
凱恩斯理論的基本思想: 在存在閑置資源的條件下, 總產出(或總收入)是由總需求決定的.
四、稅收固定時的各種乘數

平衡預算乘數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時以相等數量增加或減少使國民收入變動對政府支出變動的比率。即當政府支出每增加1元時,稅收收入也增加1元,即政府的預算仍然是平衡的。平衡預算乘數=政府支出乘數+稅收乘數 kb= 1/(1-β)+(-β)/(1-β)=1
五、通貨膨脹缺口和通貨緊縮缺口
乘數的計算及其運用

通貨膨脹缺口和通貨緊縮缺口的定義及其計算
通貨膨脹缺口指實際總需求水平大於充分就業時的國民收入水平所形成的缺口。或,指在充分就業經濟中投資超過儲蓄的差額,即社會總需求超過社會總供給的差額。
在存在通貨膨脹缺口的情況下,社會對商品和勞務的需求的價值超過在充分就業條件下所能夠生產的價值。
第十四章 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的一般均衡
一、投資的決定
資本邊際效率
資本邊際效率MEC是一種貼現率,這種貼現率正好使一項資本物品的使用期內各項預期收益的現值之和等於這項資本物品的供給價格或者重置成本。公式見書P412.
托賓「q」說
企業的市場價值與其重置成本之比,可作為衡量要不要進行新投資的標准,這個比率為q。
q=企業的股票市場價值/新建企業的成本。
q<1,說明買舊的企業比新建企業便宜,不會有投資。
q>1,說明新建企業比買舊企業便宜,因此有新投資。當q較高時,投資需求會較大。
二、利率的決定
貨幣需求動機
第一,交易動機,個人和企業需要貨幣是為了進行正常的交易活動。
第二,謹慎動機或稱預防性動機,為預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貨幣的動機,如個人或企業為應付事故、失業、疾病等以外事件而事先持有一定數量貨幣。
第三,投機動機,人們為了抓住有利的購買有價證券的機會而持有一部分貨幣的動機。
流動偏好陷阱(凱恩斯陷阱)
當利率極低時,人們會認為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有價證券市場價格不大可能再上升只會跌落,因而將所持有的有價證券全部換成貨幣,人們有了貨幣也絕不肯去買有價證券以免債券價格下跌而遭受損失。人們不管有多少貨幣都願意持在手中,這種情況為凱恩斯陷阱或流動偏好陷阱。

第十五章 宏觀經濟政策分析
1. 什麼是財政政策?
財政政策是政府變動稅收和支出以便影響總需求進而影響就業和國民收入的政策。
變動稅收可以調節個人和企業可支配收入;變動政府支出指改變政府對商品與勞務的購買支出以及轉移支付。
2. 什麼是貨幣政策
貨幣政策是政府貨幣當局即中央銀行通過銀行體系 變動貨幣提供量來調節總需求的政策。
在經濟蕭條時期增加貨幣供給,降低利息率。刺激私人投資,進而刺激消費,使生產和就業增加。
3.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效果
擠出效應:政府支出增加會引起利率的上升,進而抑制私人投資和消費,這就是「擠出效應」。
影響擠出效應的因素
第一,支出乘數的大小,乘數越大,擠出效應越大。支出乘數主要決定於邊際消費傾向。
第二,貨幣需求對產出變動的敏感程度,即貨幣需求函數中k的大小。K越大,擠出效應越大。
第三,貨幣需求對利率變動的敏感程度。即貨幣需求函數中的h的大小。H越大,擠出效應越小。
第四,投資需求對利率變動的敏感程度,即投資的利率系數的大小。投資的利率系數越大,擠出效應越大。

貨幣幻覺:人們對貨幣的名義價值而不是實際價值作出反應。當物價和貨幣收入以相同比例提高或物價上升的幅度超過貨幣收入增加的幅度,實際收入不變或減少了,但消費者只注意到貨幣收入增加而忽視物價的上升,因此不會減少反而增加了對商品的購買,即消費者存在「貨幣幻覺」。或者:物價上漲,雖名義工資未變,但實際工資下降了,工人如仍像物價未變時一樣提供勞動,就是只對用貨幣表示的價值作出反應,即工人存在「貨幣幻覺」。
第十六章 宏觀經濟政策實踐
一、宏觀經濟政策的四大目標:
充分就業 一切生產要素(包含勞動)都有機會以自己意願的報酬參加生產的狀態。
價格穩定 是指價格總水平的穩定,它是一個宏觀經濟概念。
經濟持續均衡增長 經濟增長是指在一個特定時期內經濟社會所生產的人均產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續增長。
國際收支平衡 指一國國際收支凈額即凈出口與凈資本流出的差額為零。
二、自動穩定與斟酌使用
1. 自動穩定器
定義:亦稱內在穩定器,是指經濟系統本身存在的一種減少各種干擾對國民收入沖擊的機制,能夠在經濟繁榮時期自動抑制膨脹,在經濟衰退時期自動減輕蕭條,毋須政府採取任何行動。
財政制度的內在穩定機制:
(1)稅收的自動變化
(2)政府支出的自動變化
(3)農產品價格維持制度
它們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縮小經濟波動幅度,並無法消除經濟波動。
2、 斟酌使用的財政政策
定義:政府審時度勢,斟酌使用,變動支出水平或稅收,以穩定總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價穩定的充分就業水平。
斟酌使用的財政政策的局限性:
(1)時滯:認識總需求的變化,變動財政政策以 及乘數作用的發揮,都需要時間。
(2)不確定性:一是乘數大小難以准確確定;二是政策作用達到預定目標究竟需要多少時間,其間總需求水平可能發生變化。
(3)外在不可預測的隨機因素的干擾。
(4)財政政策的「擠出效應」。
三、存款創造和貨幣供給
狹義的貨幣供給為硬幣、紙幣和活期存款。前兩者稱為通貨(Cu) 。
存款准備金:存款准備金是商業銀行在吸收存款後,以庫存現金或在中央銀行的存款的形式保留的、用於應付存款人隨時提現的那部分流動資產儲備。
法定準備率:即存款准備金比率,就是存款准備金占銀行吸收存款總量的比例。
1、活期存款的貨幣創造機制
D=R/rd
貨幣創造乘數:k=1/ rd
D為活期存款總額
R為原始存款
rd為存款准備率
2、存款創造過程中的「漏出」
(1)超額准備金率re :超額准備金對存款的比率。
D=R/(rd + re)
k=1 /(rd + re )
實際准備金=法定準備金+超額准備金
(2)通貨-存款比率rc :通貨對存款的比率。
D=R/(rd + re + rc)
k=1/(rd + re + rc)
3、基礎貨幣
定義:存款擴張的基礎是商業銀行的准備金總額(包括法定的和超額的)加上非銀行部門持有的通貨。由於它會派生出貨幣,因此是一種高能量的或者說活動力強大的貨幣,故又稱高能貨幣或強力貨幣。用非Cu表示銀行部門持有的通貨,用Rd表示法定準備金,用Re表示超額准備金,用H表示基礎貨幣,則有:H=Cu+Rd+Re。這是商業銀行藉以擴張貨幣的基礎。
貨幣創造乘數:基礎貨幣能帶來貨幣供給的擴張倍數。
四、 貨幣政策的三大工具
1、法定準備金率
2、調整再貼現率——最早使用的政策
3、公開市場業務——應用最廣泛的工具

第十六章 總需求—總供給模型模型
一、AD曲線為什麼會向右下傾斜?
幾大效應、公式推導、圖形推導
A.利率效應 價格總水平變動引起利率同方向變動,進而使投資和產出水平成反向變動的情況。如果貨幣供給沒有變化,價格上升使貨幣需求增加時,利率就會上升。利率上升,投資水平下降,因而使總支出水平和收入水平下降。
B.實際余額效應 價格水平上升,使人們所持有的貨幣及其他以貨幣衡量的具有固定價值的資產的實際價值降低,人們會變得相對貧窮,於是人民的消費水平相應減少。
C.匯率效應 開放經濟中,一國價格水平下降,短期在名義匯率不變的情況下,進口商品相對價格上升,出口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相對價格下降,帶來出口增加,進口減少,對國內產品的總需求增加。
簡單起見,總需求曲線的推導只考慮利率效應。總需求曲線可以由IS-LM圖推導。
AD曲線移動:影響因素、移動方向
除了價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如果對總需求產生了影響,就會使得總需求曲線發生整條線的移動,重點掌握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帶來的總需求的移動。無論擴張性的財政政策還是擴張性的貨幣政策都會使總需求曲線曲線向右移動。
二、AS曲線為什麼會向右上方傾斜?
古典總供給曲線、凱恩斯總供給曲線、常規總供給曲線(劃分的原因、政策含義)
1.古典總供給曲線是一條位於經濟的潛在產量或充分就業產量水平的垂直線。古典假設下,增加需求的政策並不能改變產量,而只能造成物價上漲。
2.凱恩斯的總供給曲線是一條水平線。只要國民收入處在小於充分就業的水平,那麼國家就可以使用增加需求的政策來使經濟達到充分就業狀態。
3.在通常的或常規的情況下,短期總供給曲線向右上方傾斜,價格水平越高,總供給水平越大。
AS曲線移動:影響因素、移動方向
A總需求變動
短期內總需求增加,產出水平上升,價格水平也上升;總需求減少,產出水平下降,價格水平也下降。
長期總需求的變動只改變價格水平,產出水平穩定在充分就業產量。
B總供給變動
短期內總供給增加,產出水平上升,價格水平下降;總供給減少,產出水平下降,價格水平上升。
長期變化會使得產量接近於自然率產量水平。
三、利用AS-AD模型作圖描述經濟的各個階段
書上P497-499

第十八章 失業與通貨膨脹理論
1. 有關失業
A. 失業的分類
1.)摩擦性失業是指在生產過程中由於難以避免的、由於轉業等原因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業。
2.)結構性失業是指勞動力的供給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業,其特點是既有失業,又有職位空缺,失業者或者沒有合適的技能,或者居住地點不當,因此無法填補現有的職位空缺。
3.)周期性失業是指經濟周期中的衰退或蕭條時,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業。
4.)自願失業和非自願失業 自願失業是指工人不願意接受現行工資水平而形成的失業。非自願失業是指願意接受現行工資但仍找不到工作的失業。
自然失業率 自然失業率為經濟社會在正常情況下的失業率。它是勞動市場處於供求穩定狀態時的失業率,這里的穩定狀態被認為是,既不會造成通貨膨脹也不會導致通貨緊縮狀態。
B 奧肯定律
失業率每高於自然失業率一個百分點,實際GDP將低於潛在GDP兩個百分點。
2. 有關通貨膨脹
A 概念 當一個經濟中的大多數商品和勞務的價格連續在一段時間內普遍上漲時,宏觀經濟學就稱這個經濟經歷著通貨膨脹。
B 衡量指標
1) 消費者物價指數消費者價格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是對一個固定的消費品籃子價格的衡量,主要反映消費者支付商品和勞務的價格變化情況,也是一種度量通貨膨脹水平的工具,以百分比變化為表達形式。
CPI=(一組固定商品按當期價格計算的價值/一組固定商品按基期價格計算的價值)×100
2 ) 生產者物價指數生產者價格指數(Procer Price Index),是衡量製造商和農場主向商店出售商品的價格指數。它主要反映生產資料的價格變化狀況,用於衡量各種商品在不同生產階段的成本價格變化情況
3 ) GDP平減指數指沒有剔除物價變動前的GDP(現價GDP)增長與剔除了物價變動後的GDP(即不變價GDP(constant-price GDP)或實質GDP)增長之商。該指數也用來計算GDP的組成部分,如個人消費開支。它的計算基礎比CPI更廣泛,涉及全部商品和服務,除消費外,還包括生產資料和資本、進出口商品和勞務等。因此,這一指數能夠更加准確地反映一般物價水平走向,是對價格水平最宏觀測量。
C 分類
1.)作為貨幣現象的通貨膨脹 貨幣數量論認為貨幣供給的增加是通貨膨脹的基本原因。MV=PY。如果貨幣流通速度不變且收入處於其潛在的水平上,則通貨膨脹的產生主要是貨幣供給增加的結果。
2.)需求拉動通貨膨脹 總需求超過總供給所引起的一般價格水平的持續顯著的上漲。

3.)成本推動的通貨膨脹 在沒有超額需求的情況下由於供給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價格水平持續和顯著上漲。

4.)結構性通貨膨脹 由於特定的經濟制度、控制系統、信息系統和決策系統等結構性因素的變化而引起的通貨膨脹。
3. 通貨膨脹的形成原因
貨幣發行過多
需求拉動
成本推進
結構性
通貨膨脹慣性(螺旋)
5. 菲利普斯曲線
定義 一條用以表示失業率和貨幣工資增長率之間替換關系的曲線。當失業率較低時,貨幣工資增長率較高;反之,當失業率較高時,貨幣工資增長率較低,甚至為負數。
短期與長期關系(長期菲利普斯曲線的推導)
短期菲利普斯曲線就是預期通貨膨脹率保持不變時,表示通貨膨脹率與失業率之間關系的曲線。
長期菲利普斯曲線,垂直於自然失業率水平的垂線,在長期中,不存在失業與通貨膨脹之間的替換關系。
在短期中,當通脹率不工人沒有形成預期的話,通脹與失業存在替代關系,隨著時間的推移,工人們會發覺他們的實際工資隨物價上漲而下降,就會要求相應地增加貨幣工資,於是形成更高的通脹率,菲利普斯曲線向右移,便是附加預期的菲利普斯曲線,此時還未形成新的預期,即更高的通脹率與失業率仍然存在替代關系。但在長期中,工人將根據實際發生的情況不斷調整自己的預期(長期預期),上述過程將不斷繼續下去,工人預期的通脹率與實際通脹率遲早會一致,這時工人要求改變名義工資,以使實際工資不變,從而企業不會增加生產和就業,較高的通脹也就不會起到減少失業的作用。菲利普斯曲線於是演變成一條自然失業率水平上的垂線,即為長期的菲利普斯曲線。長期的菲利普斯曲線表明,不存在失業和通脹之間的替代關系,從長期來看,政府運用擴張性政策,不但不會降低失業率,還會使通脹率不斷上升。

6. 通貨膨脹的治理(政策)
1)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 人為地製造衰退,既然通貨膨脹是由於超額需求總需求所致,那麼降低總需求水平,增加失業,減少產出,會使得通貨膨脹率降低,製造的衰退幅度越大,通貨膨脹率下降速度越快。
2)成本推動的通貨膨脹 收入政策,政府為了降低通貨膨脹率而對貨幣收入和價格採取強制性或非強制性的政策,藉助於工資價格管制、收入指數化和一定的稅收政策實現。
3)通貨膨脹的成因往往是多種因素交織在一起,因而政府逆轉通貨膨脹的政策也並非單一的,往往是多種政策搭配使用。
附上:通貨膨脹率計算公式

通貨膨脹率=(現期物價水平—基期物價水平)/基期物價水平

㈥ 關於宏觀經濟學的一個計算

產品市場的均衡條件為Y=C(Y-T)+I(r)+G,其中消費函數也可表版示成
C=a+b(Y-T);投資函數也可表示成I=c-dr,其中c為自生性投資,d為投權資的利率彈性(也就是投資曲線的斜率)。G為政府購買。
這樣,可得Y=800+0.63Y + 7500-20000r + 7500,
即0.37Y=15800-20000r……………………………… ①
貨幣需求等於供給:0.1625Y-10000r=貨幣名義供給/價格水平=6000/1
可得0.1625Y=6000+10000r……………………………… ②
解方程組①②,得Y=40000,r=0.05,
即GDP=40000億美元。
宏觀經濟學(高等教育出版社)書上29頁有的公式:
Y=C+I+G+NX,Y即為GDP,NX為凈出口。題中沒出現凈出口,就不要了。。。。。。。這個其實很簡單啊,IS-LM模型就這些個東東:)
我是金融數學的,這個我也學的哈.......

該回答在2006-02-17 12:40:03由回答者修改過

㈦ 宏觀經濟學公式怎麼樣

政府預算赤字 = 政府預算支出— 政府預算收入,即T—G,T指稅收,G指政府支出。
政府赤字是財政支出大於財政收入而形成的差額,由於會計核算中用紅字處理,所以稱為財政赤字。它反映著已過政府的收支狀況。財政赤字是財政收支未能實現平衡的一種表現,是一種世界性的財政現象。

㈧ 宏觀經濟學的所有公式

網路文庫里有:http://wenku..com/link?url=xvoIMHnkIKjELTjqsy--

宏觀經濟學又稱總體經濟學、大經濟學。是微內觀經濟學的對容稱。宏觀經濟學是現代經濟學的一個分支。宏觀經濟學以整個國民經濟為考察對象,研究經濟中各有關總量的決定及其變動,以解決失業、通貨膨脹、經濟波動、國際收支等問題,實現長期穩定的發展。

閱讀全文

與宏觀經濟學你公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