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高斯定理經濟學

高斯定理經濟學

發布時間:2021-03-05 13:20:24

A. 2009年諾貝爾獎的經濟學

北京時間2009年10月12日下午7時,諾貝爾基金會宣布2009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美國印第安納州大學經濟學教授埃莉諾·奧斯特羅姆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經濟學家奧利姆·E·威廉森,以表彰他們對經濟管理行為的卓越分析,尤其是奧斯特羅姆對公共經濟管理行為的貢獻和威廉森對公司治理邊界行為的分析。 諾貝爾經濟學獎(TheNobelEconomicsPrize)並非諾貝爾遺囑中提到的五大獎勵領域之一,是由瑞典銀行在1968年為紀念諾貝爾而增設的,全稱應為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瑞典銀行經濟學獎(),通常稱為諾貝爾經濟學獎,也稱瑞典銀行經濟學獎。 其評選標准與其它獎項是相同的,獲獎者由瑞典皇家科學院評選,1969年(該銀行的300周年慶典)第一次頒獎,由挪威人弗里希和荷蘭人丁伯根共同獲得,美國經濟學家薩繆爾森、弗里德曼等人均獲得過此獎,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得主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教授保羅·克魯格曼。
與去年相同,今年諾貝爾獎每項獎金仍為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40萬美元)。按照傳統,2009年諾貝爾獎頒獎儀式依然將在今年12月10日諾貝爾逝世紀念日這一天舉行。除和平獎頒獎儀式在挪威首都奧斯陸舉行以外,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文學獎和經濟學獎都將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
資料:
奧利弗·威廉姆森簡介
奧利弗·威廉姆森(Oliver·Williamson,1932.9.27— ) 「新制度經濟學」的命名者,被譽為重新發現「高斯定理(又譯科斯)」的人,至少是由於他的宣傳功勞,才使高斯的交易費用學說成為現代經濟學中異軍突起的一派,並匯聚了包括組織理論、法學、經濟學在內的大量學科交叉和學術創新,逐步發展成當代經濟學的一個新的分支。「新制度經濟學」就是威廉姆森對這一新分支的命名。當代所謂的新制度經濟學,已完全不同於傳統的以凡勃侖、康芒斯、加爾布雷斯等人為代表的制度經濟學。它是以制度經濟學方法研究制度,因此能被當代主流經濟學派所接納的新領域。此分支的啟蒙者高斯本人榮獲1991年度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繼他之後;道格拉斯·諾思也戴上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桂冠,不僅肯定了新制度經濟學的學術地位,而且顯示了當代經濟學與其他社會科學學科交叉和融合的強大生命力。
埃莉諾·奧斯特羅姆簡介
埃莉諾·奧斯特羅姆是印第安那大學政治學系阿瑟·本特利講座教授,該校政治理論與政策分析研究所共同所長,制度、人口與環境變遷研究中心共同主任。她對制度分析理論、集體行動理論、可持續發展、公共資源等領域的研究在全世界范圍內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並因而獲得了眾多的榮譽。她曾任美國政治學會、中西部政治學會、公共選擇學會、國際共有財產研究學會等組織的會長,當選為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和國家科學院院士,獲得著名的弗蘭克·塞德曼政治經濟學獎和約翰·斯凱特政治學獎,並被密歇根大學、瑞士蘇黎世大學、荷蘭社會研究院等授予名譽博士學位。她曾任或現任眾多雜志的編委,包括美國政治學評論》、《美國政治學雜志》、《理論政治學雜志》、《制度經濟學雜志》、《社會科學季刊》等。她著述甚豐,其重要著作《公共事務的治理之道》已被譯成德文、義大利文、西班牙文、希臘文、中文等多種文字。

B. 美國若貝爾經濟學學家有哪些人

據不精確統計,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美國人有57位左右,大致是:
1970年
保羅·薩繆爾森(Paul A. Samuelson ),美國人 (1915- 2009) :他發展了數理和動態經濟理論,將經濟科學提高到新的水平。他的研究涉及經濟學的全部領域。
1971年
西蒙·庫茲涅茨(Simon Kuznets ),美國人 (1901-1985):在研究人口發展趨勢及人口結構對經濟增長和收入分配關系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
1972年
肯尼斯·約瑟夫·阿羅(Kenneth J. Arrow),美國人 (1921- ):他們深入研究了經濟均衡理論和福利理論。
與約翰·希克斯(John R. Hicks)英國人 (1904-1989)共同獲獎。
1975年
佳林·庫普曼斯(Tjalling C. Koopmans),美國人 (1910-1985):將數理統計學成功運用於經濟計量學。對資源最優分配理論做出了貢獻。
與列奧尼德·康托羅維奇(Leonid Vitaliyevich Kantorovich)蘇聯人 (1912-1986)共同獲獎。
1976年
米爾頓·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美國人 (1912-2006 )
創立了貨幣主義理論,提出了永久性收入假說。
1978年
赫伯特·西蒙(Herbert A. Simon),美國人 (1916-2001)
對於經濟組織內的決策程序進行了研究,這一有關決策程序的基本理論被公認為關於公司企業實際決策的創見解。
1979年
威廉·阿瑟·劉易斯(Sir Arthur Lewis),美國人 (1915-1991):在發展經濟學方面頗有建樹,提出了二元經濟模型和進出口交換比價模型。
西奧多·舒爾茨(Theodore W. Schultz),美國人 (1902-1998):在經濟發展方面做出了開創性研究,深入研究了發展中國家在發展經濟中應特別考慮的問題。
1980年
勞倫斯·羅·克萊因(Lawrence R. Klein),美國人 (1920- ):以經濟學說為基礎,根據現實經濟中實有數據所作的經驗性估計,建立起經濟體制的數學模型。
1981年
詹姆斯·托賓(James Tobin),美國人 (1918-2002):闡述和發展了凱恩斯的系列理論及財政與貨幣政策的宏觀模型。在金融市場及相關的支出決定、就業、產品和價格等方面的分析做出了重要貢獻。
1982年
喬治·斯蒂格勒(George J. Stigler),美國人 (1911-1991):在工業結構、市場的作用和公共經濟法規的作用與影響方面,做出了創造性重大貢獻。
1983年
羅拉爾·德布魯(Gerard Debreu),美國人 (1921-2004 ):概括了帕累托最優理論,創立了相關商品的經濟與社會均衡的存在定理。
1986年
詹姆斯·麥基爾·布坎南(James M. Buchanan Jr.),美國人 (1919- ):將政治決策的分析同經濟理論結合起來,使經濟分析擴大和應用到社會—政治法規的選擇。
1987年
羅伯特·索洛(Robert M. Solow),美國人 (1924- ):對經濟增長理論做出貢獻。提出長期的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技術進步,而不是依靠資本和勞動力的投入。
1990年
默頓·米勒(Merton H. Miller),美國人 (1923-2000)
哈里·馬科維茨(Harry M. Markowitz),美國人 (1927- )
威廉·夏普(William F. Sharpe),美國人 (1934- )
他們在金融經濟學方面做出了開創性工作。
1992年
加里·貝克爾(Gary S. Becker),美國人 (1930- )
將微觀經濟學的理論擴展到對於人類行為的分析上,包括非市場經濟行為。
1993年
道格拉斯·諾斯(Douglass C. North),美國人 (1920- )
羅伯特·福格爾(Robert W. Fogel),美國人 (1926- )
前者建立了包括產權理論、國家理論和意識形態理論在內的「制度變遷理論」。後者用經濟史的新理論及數理工具重新詮釋了過去的經濟發展過程。
1994年
約翰·福布斯·納什(John F. Nash Jr.),美國人 (1928- )
約翰·海薩尼(John C. Harsanyi),美國人 (1920- 2000)
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論方面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對博弈論和經濟學產生了重大影響。
三位科學家共同獲得,另外一位是萊因哈德·澤爾騰(Reinhard Selten)德國人( 1930- )
1995年
小羅伯特·盧卡斯(Robert E. Lucas Jr.),美國人 (1937- ):倡導和發展了理性預期與宏觀經濟學研究的運用理論,深化了人們對經濟政策的理解,並對經濟周期理論提出了獨到的見解。
1996年
威廉·維克瑞(William Vickrey),美國人 (1914-1996):在信息經濟學、激勵理論、博弈論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貢獻。
與詹姆斯·莫里斯(James A. Mirrlees),英國人(1936- )共同獲獎。
1997年
羅伯特·默頓(Robert C. Merton),美國人 (1944- )
邁倫·斯科爾斯(Myron S. Scholes),美國人(1941- )
前者對布萊克-斯科爾斯公式所依賴的假設條件做了進一步減弱,在許多方面對其做了推廣。後者給出了著名的布萊克-斯科爾斯期權定價公式,該法則已成為金融機構涉及金融新產品的思想方法。
2000年
詹姆斯·赫克曼(James J. Heckman),美國人(1944-)
丹尼爾·麥克法登(Daniel L. McFadden),美國人(1937-)
在微觀計量經濟學領域,他們發展了廣泛應用於個體和家庭行為實證分析的理論和方法。
2001年
喬治·阿克爾洛夫(George A. Akerlof ),美國人(1940-)
邁克爾·斯賓塞(A. Michael Spence ),美國人(1943-)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美國人(1943-)
為不對稱信息市場的一般理論奠定了基石。他們的理論迅速得到了應用,從傳統的農業市場到現代的金融市場。他們的貢獻來自於現代信息經濟學的核心部分。
2002年
丹尼爾·卡納曼(Daniel Kahneman),美國人(1934-)
弗農·史密斯(Vernon L. Smith),美國人(1927-)
因卓有成效地把心理學分析方法與經濟學研究融合在一起,而為創立一個新的經濟學研究領域奠定了基礎,其主要研究成果是,他發現了人類決策的不確定性,即發現人類決策常常與根據標准經濟理論假設所作出的預測大相徑庭。提出了一種能夠更好地說明人類行為的期望理論。
2003年
羅伯特·恩格爾(Robert F. Engle III) ,美國人(1942-)
與克萊夫·格蘭傑 (Clive W.J. Granger) ,英國人(1934-)共同獲獎
他們分別用「隨著時間變化的易變性」和「共同趨勢」兩種新方法分析經濟時間序列,從而給經濟學研究和經濟發展帶來巨大影響。恩格爾所發明的「自動遞減條件下的異方差性」(ARCH)理論能精確地獲取很多時間序列的特徵,並對能把隨時間變化的易變性進行統計模型化的方法進行了發展。現在,他的ARCH模型已經不僅是研究人員不可缺少的工具,金融市場上的分析家也用它來進行資產定價和證券投資風險評估。
2005年
托馬斯·克羅姆比·謝林 (Thomas Crombie Schelling),美國人(1921-)
與羅伯特·約翰·奧曼(Robert John Aumann)共同獲獎。
通過博弈論分析促進了對沖突與合作的理解。
2006年
埃德蒙德·菲爾普斯(Edmund Phelps) ,美國人(1933-):菲爾普斯教授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於宏觀經濟學的各個領域,包括就業、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儲蓄、公債、稅收、代際公平、價格、工資、微觀主體行為、資本形成、財政和貨幣政策,以及他最有成就的領域——經濟增長問題,被譽為「現代宏觀經濟學的締造者」和「影響經濟學進程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菲爾普斯教授最重要的貢獻在於經濟增長理論。他繼羅伯特·索洛之後,對經濟增長的動態最優化路徑進行了分析,提出了著名的「經濟增長黃金律」,從而正式確立了經濟增長理論。
2007年
埃里克·馬斯金(Eric S. Maskin),美國人,(1950-):在現代經濟學最為基礎的領域里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其中包括公共選擇理論、博弈論、激勵理論與信息理論以及機制設計。被譽當今國際經濟學最受尊敬的經濟學大師。
羅傑·邁爾森(Roger B. Myerson),美國人(1951-):對博弈論有深入的研究。著有《博弈論:矛盾沖突分析》(Game Theory: Analysis of Conflict)及《經濟決策的概率模型》(Probability Models for Economic Decisions)。
里奧尼德·赫維克茲(Leonid Hurwicz) ,美國人(1917-):1947年首先提出並定義了宏觀經濟學中的理性預期概念。其主要研究領域包括機制和機構設計以及數理經濟學。最重要的研究工作是開創了經濟機制設計理論。
2008年
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美國人,(1953-):他的研究領域主要集中在貿易模式和區域經濟活動。
2009年
奧利弗·威廉姆森(Oliver·Williamson),美國人(1932- ):「新制度經濟學」的命名者
奧利弗·威廉姆森被譽為重新發現「高斯定理(又譯科斯定理)」的人,至少是由於他的宣傳功勞,才使高斯的交易費用學說成為現代經濟學中異軍突起的一派,並匯聚了包括組織理論、法學、經濟學在內的大量學科交叉和學術創新,逐步發展成當代經濟學的一個新的分支。
主要獲獎貢獻在於對經濟治理的分析,特別是對公司的經濟治理邊界的分析。
埃莉諾·奧斯特羅姆(Elinor Ostrom),美國人(1933-):她對經濟治理的分析,尤其是對普通人經濟治理活動的研究。
2010年
彼得·戴蒙德(Peter Diamond),美國人(1940-):「市場大部分交易都是為貿易而進行的,當然會出現一些貿易摩擦,買者很難得到想要買的買品,而賣者很難找到消費者。」 彼特-戴蒙德等人所開發的理論是解釋了市場上這種沖突。他的理論是遠遠可以適用於勞動力市場之外其它領域,可以用於整個房地產市場在經濟學以及家庭經濟學等等。
戴爾·莫滕森(Dale T. Mortensen),美國人(1939-):主要研究領域集中在勞動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等經濟理論。
克里斯托弗·皮薩里德斯(Christopher A. Pissarides),美國人:他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宏觀經濟學的多個領域,其中最主要的是勞工、經濟增長和經濟政策。
2011年
托瑪斯·薩金特 (Thomas J. Sargent),美國人(1943-):擅長於總體經濟學、貨幣經濟學、時間序列等領域。他和小羅伯特·盧卡斯、尼爾·華勒斯、羅伯特·巴羅等人同為理性預期革命的重要代表人物,並且是數篇開創性論文的作者。
克里斯托弗·西姆斯(Christopher A.Sims),美國人(1942-)
2012年
埃爾文·羅斯(Alvin E. Roth),美國人(1951-)
羅伊德·沙普利(Lloyd S. Shapley),美國人(1923-):在數理經濟學與博弈論領域有卓越貢獻。在40年代的紐曼(Neuman)和 摩根斯坦(Morgenstern)之後,沙普利被認為是博弈論領域最出色的學者。
2013年
尤金·法瑪(Eugene Fama),美國人(1939-):專長於現代投資組合理論與資產定價理論,因提出「有效市場假說」聞名。
彼得·漢森(Peter Hansen),美國人(1952-):最主要的貢獻在於發現了在經濟和金融研究中極為重要的廣義矩方法。目前,漢森正利用穩定控制理論和遞歸經濟學理論研究風險在定價和決策中的作用。
羅伯特·席勒(Robert J. Shiller),美國人(1946-)。
2016年
奧利弗·哈特Oliver Hart,美國人
本特·霍姆斯特羅姆Bengt Holmström,美國人
他們對契約理論做出巨大貢獻。
2017年
理查德·H·泰勒,美國人。理查德·塞勒將心理上的現實假設納入到經濟決策分析中。通過探索有限理性,社會偏好和缺乏自我控制的後果,他展示了這些人格特質如何系統地影響個人決策以及市場成果。
2018年
保羅·羅默,美國人
威廉·諾德豪斯,美國人
在創新、氣候和經濟增長方面研究的傑出貢獻,他們設計了一系列方法來解決我們時代最基本和最緊迫的問題——如何創造長期可持續的經濟增長。

C. 200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是否是巴菲特;聽說是個女的、有的說是巴菲特

巴菲特得的是新諾貝爾經濟學獎。新諾貝爾不是諾貝爾,它是另一套獎勵體系。

D. 09諾貝爾經濟學獎有什麼研究成果.

奧利弗·威廉森,被譽為重新發現「高斯定理(又譯科斯)」的人,「新制度經濟學」的命名者。

有關評價認為,至少是由於他的宣傳功勞,才使高斯的交易費用學說成為現代經濟學中異軍突起的一派,並匯聚了包括組織理論、法學、經濟學在內的大量學科交叉和學術創新,逐步發展成當代經濟學的一個新的分支。

該學派的啟蒙者高斯曾榮獲1991年度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繼他之後,道格拉斯·諾思也戴上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桂冠,不僅肯定了新制度經濟學的學術地位,而且顯示了當代經濟學與其他社會科學學科交叉和融合的強大生命力。

1932年,奧利弗·威廉森出生在美國威斯康星州的蘇必利爾鎮。1998年以來,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擔任「愛德華·F·凱澤」名譽企業管理學教授、經濟學教授和法學教授。曾任美國政治學與社會學學院院士(1997年);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1994年);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1983年);計量經濟學學會會員,(1977年)。

奧利弗·威廉森的代表著作有:《自由裁量行為的經濟學》(1964),《公司控制與企業行為》(1970),《市場與等級制》(1975),《資本主義經濟制度》(1985),《治理機制》(1996)等。

埃莉諾·奧斯特羅姆:首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女性獲得者

2009年10月12日,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女教授埃莉諾·奧斯特羅姆成為諾貝爾經濟學獎歷史上第一位女性獲得者。

奧斯特羅姆是公共資源研究方面具有領先地位的學者。她的研究,強調人類和生態系統如何相互影響,從而提供可持續的長期使用資源的方式。奧斯特羅姆的研究顯示了幾千年以來人類如何創立不同的組織機構來管理自然資源,以防止生態系統崩潰。不過,奧斯特羅姆還表示,雖然人類取得了很多成功,但人類也應為無數個生態系統的崩潰負責。

奧斯特羅姆的當前研究認為,人類和生態體系的相互影響是多層面的,不能用一概的方式來解決個別社會和生態系統的問題。

埃莉諾·奧斯特羅姆生於1933年,她是印地安納大學伯明頓分校政治學系阿瑟·本特利講座教授,該校政治理論與政策分析研究所聯席所長。

埃莉諾·奧斯特羅姆在組織理論、政治學和公共行政方面撰寫了多本著作。主要著作包括:《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集體行動制度的演進》、《制度激勵與可持續發展:基礎設施政策透視》、《規則、游戲與公共資源》、《理解制度多樣性》和論文《制度的語法》、《美國政治學評論》、《集體行動理性選擇理論的行為分析:1997年總統演說與美國政治學學會》等。

中央黨校校委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制度應當成為經濟運行和發展的內生因素

埃莉諾·奧斯特羅姆和奧利姆·威廉森獲獎,實際上是把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了「制度經濟學」。前者論證了除政府和市場以外的其他的創新組織,包括集體組織,可以更好地管理資源,並且深入地研究了公共管理與可持續發展之間的關系。後者對科斯的交易成本說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對企業的邊界給予了論證。

制度經濟學不同於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和增長經濟學,包括早期的發展經濟學,它們假定製度是既定的,制度經濟學把制度作為經濟運行和發展的內生因素來研究。

經濟學不是哲學,它必須能夠學以致用,能夠對當前的經濟難題提供合理的解釋甚至解決的路徑。特別需要指出的是,過去關於資產組合和資產定價等方面的復雜的經濟學理論,也曾經獲得過諾獎,但是它們被一些投資機構用來創造復雜的金融產品,而普通人對其學習的成本又很高,政府與其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監督管理不到位,反而導致了一場全球性的金融危機。此次將諾獎頒給上述學者與他們的理論,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對經濟學獎勵方向的調整。

從新制度經濟學廣泛的意義講,在投資人與復雜的基金產品之間信息不對稱,並且投資人學習成本很高的情況下,如何設計一種監督管理風險的制度供給,來滿足金融機構信息透明化和政府替民眾監管,而減少信息了解及其學習成本,並有效防止金融機構及其高管們的道德行為最終變成金融災難的制度需要。

本次諾獎經濟理論,對於中國的實踐指導,也是有普遍的參考和啟示意義。比如,如何在政府與市場之間,形成第三方組織,對於生態環境、淡水、礦產等這樣的公共領域和公共資源,進行有效管理;再比如,對種植和養殖等生產領域,其組織形式應當如何確定,其組織的規模多大,其經營體的邊界在哪裡?它們需要結構較為復雜的大公司來管理嗎,它們需要人民公社式的集體組織方式嗎……如果組織的復雜性和成本大於其簡單的生產和收益時,組織肯定不能生存;而用一個簡單和小規模的組織方式,去應付復雜的生產經營局面時,如一個家庭組織去管理和經營一個或者多個特大型和現代化的鋼鐵廠時,企業內部組織的規模太小,太簡單,其也無法運行和生存。這就是企業的邊界。

E. 09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威廉姆森對產業經濟學有什麼貢獻

他獲獎是因為對制度經濟學的貢獻
奧利弗·威廉姆森(Oliver·Williamson,1932.9.27— ) 「新制度經濟學」的內命名者,被譽容為重新發現「高斯定理(又譯科斯)」的人,至少是由於他的宣傳功勞,才使高斯的交易費用學說成為現代經濟學中異軍突起的一派,並匯聚了包括組織理論、法學、經濟學在內的大量學科交叉和學術創新,逐步發展成當代經濟學的一個新的分支。「新制度經濟學」就是威廉姆森對這一新分支的命名。當代所謂的新制度經濟學,已完全不同於傳統的以凡勃侖、康芒斯、加爾布雷斯等人為代表的制度經濟學。它是以制度經濟學方法研究制度,因此能被當代主流經濟學派所接納的新領域。此分支的啟蒙者高斯本人榮獲1991年度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繼他之後;道格拉斯·諾思也戴上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桂冠,不僅肯定了新制度經濟學的學術地位,而且顯示了當代經濟學與其他社會科學學科交叉和融合的強大生命力。

F. 求詳解高斯定律,經濟學的。。不是物理的

樓主,這個不叫高斯定理,叫科斯定理,樓主內容寫的很對啊,只要產權能夠劃清,那麼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外部不經濟。

G. 諾貝爾經濟學獎自1968年誕生以來產生的首位女性是

諾貝爾獎對於中國是一劑絢麗包裝的毒葯、是毒品,是鴉片,是陷阱,是圈套,是敗壞學術造成教育腐敗的用巨資購買成癮的荼毒,是美國的戰略家居心險惡、用心險惡地精心設計的為淵驅魚,為叢驅雀、釜底抽薪、掏空中國的春葯經濟,製造精神鴉片,是有毒的政治迷魂葯;而且西方科技體系越進步、越發達,現代儀器越昂貴、先進加工設備系統價格愈加高昂,深空探索、基因工程、納米微觀研究、高能物理求索等等研究手段耗資宏大到要許多發達國家聯合開放都捉襟見肘的時代,用眼花繚亂、虛無縹緲的諾貝爾獎來引誘中國用舉國資源、掏空國庫、挖盡全社會資源去破壞國家經濟基礎、毀壞國民經濟建設,概念麻醉中國人,是已經和將跨越相當長的歷史時期的「星球大戰」似地巨騙、誘導、咋呼、忽悠。買辦們、中國知識分子在西方洋大人的指揮下糟蹋揮霍、盤剝自己的民眾,還幫著國家資本打劫自己人民的財富,運用過西方政治、意思形態、科學技術體系、美元霸權,攫取全世界的財富,早就已經是中國人奴才、心理畸形和扭曲的公開表現,得到洋老闆的一片叫好,解除了中國人的精神武裝,讓不少中國人特別是官員聽了很受用,以此為官績、政績,做什麼生意最賺錢:MG。
得了諾貝爾獎又怎樣?中國的自行車材質與製作水平現在還達不到發達國家文革前的水平呢。
帝國主義利用豢養的洋奴和內鬼以及代理人引導《自然》雜志、《科學》雜志上發表論文來搞垮中國,體制內各路知識分削尖腦袋、趨之若鶩,敗壞了黨風政風,更敗壞了民心。

H. 09年兩位經濟學獎獲得者對經濟學的貢獻

奧利弗·威廉姆森簡介

奧利弗·威廉姆森(Oliver·Williamson,1932.9.27— ) 「新制度經濟學」的命名者,被譽為重新發現「高斯定理(又譯科斯)」的人,至少是由於他的宣傳功勞,才使高斯的交易費用學說成為現代經濟學中異軍突起的一派,並匯聚了包括組織理論、法學、經濟學在內的大量學科交叉和學術創新,逐步發展成當代經濟學的一個新的分支。「新制度經濟學」就是威廉姆森對這一新分支的命名。當代所謂的新制度經濟學,已完全不同於傳統的以凡勃侖、康芒斯、加爾布雷斯等人為代表的制度經濟學。它是以制度經濟學方法研究制度,因此能被當代主流經濟學派所接納的新領域。此分支的啟蒙者高斯本人榮獲1991年度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繼他之後;道格拉斯·諾思也戴上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桂冠,不僅肯定了新制度經濟學的學術地位,而且顯示了當代經濟學與其他社會科學學科交叉和融合的強大生命力。

埃莉諾·奧斯特羅姆簡介

埃莉諾·奧斯特羅姆是印第安那大學政治學系阿瑟·本特利講座教授,該校政治理論與政策分析研究所共同所長,制度、人口與環境變遷研究中心共同主任。她對制度分析理論、集體行動理論、可持續發展、公共資源等領域的研究在全世界范圍內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並因而獲得了眾多的榮譽。她曾任美國政治學會、中西部政治學會、公共選擇學會、國際共有財產研究學會等組織的會長,當選為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和國家科學院院士,獲得著名的弗蘭克·塞德曼政治經濟學獎和約翰·斯凱特政治學獎,並被密歇根大學、瑞士蘇黎世大學、荷蘭社會研究院等授予名譽博士學位。她曾任或現任眾多雜志的編委,包括美國政治學評論》、《美國政治學雜志》、《理論政治學雜志》、《制度經濟學雜志》、《社會科學季刊》等。她著述甚豐,其重要著作《公共事務的治理之道》已被譯成德文、義大利文、西班牙文、希臘文、中文等多種文字。

I. 歷屆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有哪些

諾貝爾經濟學獎歷年得主:

1960s

拓展資料:

諾貝爾經濟學獎(The Nobel Economics Prize),全稱是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瑞典銀行經濟學獎(The Bank of Sweden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通常稱為諾貝爾經濟學獎,也稱瑞典銀行經濟學獎。

參考資料:諾貝爾經濟學獎

J. 高斯定理是什麼

科斯定理是由抄諾貝爾襲經濟學獎得主羅納德·哈里·科斯(Ronald H. Coase)命名。他於1937年和1960年分別發表了《廠商的性質》和《社會成本問題》兩篇論文,這兩篇文章中的論點後來被人們命名為著名的 「科斯定理是產權經濟學研究的基礎,其核心內容是關於交易費用的論斷。

閱讀全文

與高斯定理經濟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