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美國工業化的政治經濟學

美國工業化的政治經濟學

發布時間:2021-03-06 02:00:09

㈠ 國外的政治經濟學和國內的有什麼區別

傳統意義上說,國內的專指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國外的政治經濟學研究領域較廣,專學術流派也很多,屬很龐雜,既包括馬克思主義的內容,也有芝加哥學派的說法。

按照維基網路的說法,政治經濟學本原之意為研究生產、購銷及與法律、習俗和政府之關系,還有國民收入和財富的分配。自十九世紀末始,隨著該研究領域引進了數學方法,這個詞( Political Economy)的意思被「經濟學」(economics)所替代。從這個意義上看,後者是前者的超集。

㈡ 政治經濟學:勞動生產率與實際工資成反比,那為什麼美國的勞動生產率高其實際工資也高這是老師留的作...

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生產同樣同量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減少。工資專的本質是勞動力的價值,勞屬動力的價值是維持勞動者所需的生活生產資料。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減少,生活生產資料價值減少,從而工資減少。這是理論是正確的。
但是,工資有國民差異
1.經濟全球化下,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國際必要勞動時間。美國社會必要勞動生產率高,相同的國際必要勞動時間內,所創造的價值就多,那麼勞動力價值就高。在勞動剝削程度相同情況下,美國勞動價值和工資水平就高。
2.勞資力量對比國際差異性。美國工會會力量大,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剝削程度較低。
3.社會生產效率高,擁有足夠資金來緩解勞資矛盾。

㈢ 美國研究政治經濟學嗎他們研究的不會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吧

西方經濟學思潮歷來來就有激進派、自正統派和保守派的區分,形成了左中右三種派別。他們之間的相互依存、斗爭和轉化,推動了經濟學的演變和發展。

正統經濟學(輔之以保守派經濟學)構成的主流經濟學的主體。

激進政治經濟學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激進政治經濟學把凱恩斯左派或後凱恩斯主義、新制度經濟學、斯拉法主義或新李嘉圖主義、馬克思經濟學都囊括在內。這一學派直接繼承「老左派」的思想傳統,西方大多數經濟學文獻認為這種激進政治經濟學與馬克思經濟學並無根本性區別,因此往往稱之為「新左派政治經濟學」、「新馬克思主義」、「激進的社會主義」。

㈣ 政治經濟學中美國為什麼在世界建立美元體系

1945年,布雷頓森林會議召開,奠定了美元的世界貨幣地位。因為當時二戰結束,專歐洲經濟不屬振,美國本土基本沒有捲入戰爭,生產力得到發展,美國擁有大量的黃金儲備,和雄厚的財力。美國的經濟政治地位上升,導致美元成為受追捧的貨幣。布雷頓森林體系中,美元與黃金掛鉤,其他國家貨幣與美元掛鉤。美元成為世界貨幣。
美元體系的建立使得美國擁有了金融霸權。世界各國追求美元使美國擁有的鑄幣稅利益。

㈤ 關於美國大學本科economy,business和finance三個專業的區別

economy屬於基礎學科,是大學了,裡面文理學院的科目,然後business是商科的統稱,finance(金融)是屬於商科的,是商學院本科裡面的科目,並不是每一個學校都會提供商科的本科教育,像哈佛大學就沒有商科的本科教育。business 包括了會計金融管理營銷等科目,嗯,經濟學比較宏觀和基礎一點,如果你以後還要讀商學院那麼你可以選擇經濟學,然後商科的內容到商學院MBA去學,如果你只是想做商科的工作,並沒有太遠大的要求不讀商學院,那麼本科就可以直接學 business 了

㈥ [政治經濟學]為什麼美國工人融入資本主義制度的經濟整合方式這種整合方式具體是什麼

因為資本主義制度的經濟整合方式成功地供給了他們的物質需求。美國較好地實現了機會均等,工人階級(與歐洲相比)有更大的機會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地位,實現社會獨立的流動性。美國憲法尊重人民的民主權力和工會的合法地位。美國工人有比較完善的訴求制度和渠道。

㈦ 為什麼美國經濟學在上世紀30年代至60年代在政府中占上賓

一、世界資本主義發展和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
1、手工工場時代
近代資本主義的經濟開始於工場手工業經濟,其特徵是手工勞動,商業資本控制著手工業生產,重商主義盛行.商品經濟的發展日益瓦解沖擊著自然經濟和封建制度.在國際格局中,經濟中心先由農業經濟發達的亞洲轉到商業經濟發達的地中海地區,再後轉到工業經濟發達的大西洋地區;經濟領先的國家先是義大利,後是荷蘭,再後是英國.
16世紀前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使人類歷史產生重大轉折,歷史從各方面體現了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的鮮明特點.
⑴資本主義在歐洲的興起階段(14~16世紀)
14~15世紀世紀在義大利和西北歐產生了以僱傭勞動為基本特徵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這一經濟領域的深刻變革,引起了歐洲思想文化和社會政治領域的深刻變革,其表現有三:第一,在社會經濟方面,葡萄牙、西班牙率先開辟新航路,引發了「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國際市場開始逐漸形成,世界開始打破封閉狀態,走向統一,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資本主義的成長開始形成趨勢.同時,西歐國家開始了對亞非拉地區的殖民擴張,它一方面給當地帶來深重的災難,另一方面殘暴的資本原始積累也促進了西歐資本主義的發展.第二,在思想文化方面,隨著自身力量的發展壯大,西歐新興的資產階級強烈要求擺脫封建束縛,14~17世紀掀起了以人文主義為旗幟的文藝復興運動.這場運動從義大利迅速波及到西歐,沉重打擊了封建勢力,為資本主義的發展起了思想解放作用.在此基礎上,西歐又是掀起了反對天主教專制的宗教改革運動,進一步打擊了封建勢力,為資本主義解除了精神枷鎖.第三,在社會制度方面,在革命條件比較成熟的尼德蘭,爆發了世界上第一場資產階級革命,建立了世界第一個資本主義共和國,影響深遠.
⑵早期資產階級革命階段(17~18世紀)
17~18世紀,世界歷史繼承前一時期所具有的巨大轉變的特點,向著更深廣的方向發展.在這一時期,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資本主義的成長已經發展為不可抗拒的潮流,其表現有四:①早期資產階級革命:這是指17~18世紀處於手工工場階段的歐美的英、美、法等國進行資產階級革命,並最終建立資本主義制度.1640~1688年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幾經曲折反復,推斷了斯圖亞特王朝的封建統治,建立了資本主義君主立憲制度,反映了整個世界的要求.1775~1783年的美國獨立戰爭是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它贏得了民族獨立,建立共和國.1789~1794年的法國革命擔負起反對國內外反對勢力的任務,資產階級由上到下的三個階層在廣大人民的推動下不斷把革命推向高潮.成為世界近代史上規模最大的資產階級革命.②封建國家的改革:國內外資本主義的發展和沖擊,使歐洲的封建專制統治出現危機.法國的路易十四、俄國的彼得一世、普魯士的腓特烈二世、奧地利的特蕾西亞女王和約瑟夫二世等一些有遠見的封建君主開始實行改革,這些改革的形式都是封建君主自上而下地推行,目的都是富國強兵,鞏固封建統治,因而這些改革不可能完成向資本主義的過渡,但客觀上卻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體現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大趨勢.③啟蒙運動:隨著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資產階級革命的理論也更加成熟,以理性主義為旗幟的啟蒙運動從英國波及到歐美,其中法國的啟蒙思想成就最高.啟蒙運動比文藝復興更加廣泛和深刻,它倡導自由、平等、天賦人權,不僅成為法國和歐美資產階級革命的思想武器,還為新的資本主義社會提出了一套政治構想.④殖民擴張:為了爭奪海外市場和殖民地,資產階級開始了征服世界的活動.17~18世紀的荷蘭、英國和法國進行了多次爭霸戰爭,仍然以公開野蠻的掠奪為主要形式,是資本原始積累的重要手段和途徑.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這時的資本主義尚處於手工工場階段,世界上的資本主義國家寥若星辰,從全局上看,資本主義在封建主義的較量中還處在下風,這一點從拿破崙戰爭失敗中已明顯反映出.這也說明資本主義的確立、發展還需要經歷更長期的斗爭與努力.
2、蒸汽時代
工業革命於18世紀60年代首先從英國開始,大量向外擴展則在19世紀初.因此,從宏觀的角度分析,世界近代史的第二個時期——蒸汽時代起於19世紀初,止於19世紀70年代的第二次工業革命.在這個時期,資本主義的機器大革命開始出現,資本主義的世界體系開始初步確立.
⑴工業革命
工業革命的基本特徵是機器大生產代替手工勞動,工廠取代手工工場,資本主義經濟戰勝了封建主義經濟,人類社會開始從農業文明進入工業文明.在這個階段,自由資本主義盛行,經濟危機開始出現.
英國最先具備了政治和經濟的前提條件,因此工業革命首先從英國開始,從19世紀開始又向歐美國家擴展開來.1825年經濟危機首先從英國開始,標志英國國內市場統一;1847年經濟危機蔓延歐洲大陸,標志歐洲市場統一;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的經濟危機,又標志著世界資本主義市場的初步形成,整個世界開始在此基礎上連成一體.由於科技、市場、資本等方面的優勢,英國在世界經濟格局中獨占鰲頭,成為「世界工廠」.
⑵資產階級革命運動
工業革命和法國大革命,從物質和精神上壯大了資本主義的力量.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世界各地興起了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運動.這個時期的資產階級運動有兩個歷史使命:第一,在德意俄日等封建國家,要推斷封建制度,建立資本主義制度.結果,德意通過王朝戰爭實現了民族統一,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俄日通過自上而下的改革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第二,在英法美等資本主義國家,要改革手工工場時期的上層建築,適應新的經濟基礎.結果,美國通過南北戰爭廢除了黑人奴隸制度;英國通過議會改革,使工業資產階級掌握了國家政權,法國工業資產階級通過1848年二月革命壓權建立了第二共和國.盡管各國革命的具體任務有差異,但是為工業資本主義發展開辟道路卻是這個時期所有資產階級運動的根本任務.
⑶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初步形成
資本主義制度在全世界確立的同時,資產階級征服世界的活動也空前加劇了.由於工業革命的進行,這個時期的殖民活動從野蠻掠奪的形式發展到搶占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大批亞非國家和地區被強行納入資本主義體系,成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至此,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上得以確立.通過革命改革運動和征服殖民地兩種途徑,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初步形成了.
3、電氣時代
從宏觀上看,從19世紀70年代到20世紀上半期的二戰結束,是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擴展和深化的過程,即資本主義的電氣時代.這一時期的前三十年是和平發展時期,後四十年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和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但總體來看,經濟發展仍很迅猛.資本主義國家完成了工業革命.蒸汽時代進入了電氣時代,從自由資本主義進入壟斷資本主義時期,世界資本主義體系最終形成.具體而言,分成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向壟斷資本主義過濾時期(19世紀末~20世紀初)
⑴第二次科技革命:在19世紀70年代到20世紀的30多年的穩定發展時期,第二次科技革命使資本主義生產力從蒸汽時代進入到電氣時代.其基本特徵是科技的新成果迅速應用到工業生產上,在能源、交通、電訊和化工等方面都有重大成就.資本主義經濟普遍發展的同時,呈現出不平衡性,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可以分成三種類型:以英法為代表的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由於資本外投和技術設備更新慢等原因,經濟發展緩慢下來,被美德超過;以美德為代表的新興資本主義國家,由於技術設備更新快、國內外市場擴大和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完善以及壟斷組織的推行等原因,經濟發展後來居上;以俄日為代表的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基礎雖然薄弱,但發展較快.在這一時期,以科技為基礎、以提高勞動生產率為手段,以壟斷為組織的現代意義上的資本主義經濟模式在美德等國形成,成為發展進步的趨向.
⑵壟斷的產生:由於生產力的迅速發展,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也產生深刻變化,為了適應生產力發展和市場競爭的需要,壟斷組織作為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調整方式應運而生.壟斷使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職能越來越大,調節作用越來越突出,國家和政府也日益成為壟斷組織的保護者,資本主義逐漸從自由競爭階段向壟斷階段過渡,即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但這個時期尚屬於私人壟斷階段,壟斷組織還沒有發展到壟斷整個經濟命脈的程度.
⑶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形成:隨著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國家更加瘋狂地進行擴張,更加迫切地需要對外進行資本輸出和商品輸出.19世紀末,資本主義列強將世界領土瓜分完畢,這給殖民地人民帶來沉重災難,但同時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形成,整個世界也進一步資本主義近代化了,體現了殖民擴張破壞性與建設性並存的特點.
第二階段:兩次世界大戰時期(1914~1945年)
這個時期的資本主義經濟因為戰爭的經濟危機而大起大落,幾經波折,充分體現了資本主義經濟和政治發展的不平衡性.為適應經濟發展需要,國家政府的經濟職能進一步加強,呈現了從私人壟斷資本主義向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發展的趨向.
⑴一戰嚴懲破壞了西歐國家的經濟,引起了戰後經濟危機.英國失去了世界經濟霸主地位,美國卻掌握了世界經濟霸權,日本經濟也在迅速發展,成為東亞霸主.在美國的「金元」扶植下,西歐經濟迅速在戰爭的廢墟上崛起,進入了20年代的穩定發展時期.
⑵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同時,其基本矛盾也日益加劇並激化.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了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並由此引發了各國的政治危機.英法美這些資本主義制度相對完善、民主傳統影響比較強的國家,主要通過政府幹預經濟的辦法擺脫危機,保存了資本主義的民主制度,美國實行羅斯福新政,使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初具形態.
4、電子信息時代
20世紀四五十年代,以原子能技術、航天技術和電子計算機的運用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開始興起,它將人類社會帶入了電子信息時代.這一時期,資本主義經濟呈階段性發展,經濟格局從美國獨霸向多元化、一體化、區域集團化方向發展,資本主義殖民體系徹底崩潰,但不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舊秩序依然存在.
⑴第三次科技革命
條件:科學理論的突破成為理論基礎,機械、電子原有技術的進步,成為它的技術條件,第二次世界大戰加速了它的到來,戰後經濟恢復的需要,冷戰的刺激,推動了它的到來.標志:以原子能技術的發展和利用、計算機的發展和利用為標志.成為推動資本主義經濟在二戰後迅速發展的最有利的因素之一.
⑵戰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發展具有下列階段性特徵
戰後初期,是資本主義世界經濟恢復發展時期.第二次世界大戰進一步削弱了除美國以外的幾乎所有的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實力.戰後美國憑借其強大的經濟實力,在資本主義世界體系中起了主要作用.二戰結束到50年代初,西方各國依靠美國資本的援助(馬歇爾計劃),迅速恢復了生產.50~70年代,是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黃金時期」.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開展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70年代以後,是經濟「滯脹」和低速發展時期.1973年由於中東「石油戰」,引發了戰後資本主義世界最嚴重的一次經濟危機(1973~1975年),此後西方經濟陷入了「滯脹」狀態.為此,西方國家經濟政策作了重大調整,交替實行強化和放鬆國家干預經濟,鼓勵自由競爭或兩者兼顧.80年代出現經濟恢復和發展的好勢頭.70年代以來,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不平衡性加劇,出現了經濟發展的新格局.1973年,以美元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美國經濟霸主地位動搖.由70年代前美國獨霸、歐日依附演變為美、日、歐三足鼎立的經濟發展格局.80年代中期以來,經濟集團化、區域化加強.
二、社會主義運動和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
1、19世紀初至1871年,國際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興起和初步發展
工業革命使工業無產階級壯大起來,工人運動逐漸興起.早期工人運動主要表現為自發的破壞工廠和機器,如英國的「盧德運動」.後來,工人階級也開始要求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並逐漸組織起來,同資本家進行斗爭.19世紀30、40年代,歐洲爆發了三次大規模的工人運動.即法國里昂工人兩次起義、英國憲章運動、德意志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這表明無產階級已經覺醒並開始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工人運動的實踐使越來越多的人感到無產階級革命迫切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導.馬克思和恩格斯適應時代發展和無產階級進行斗爭的需要,創立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從此,社會主義運動開始蓬勃發展.1848年歐洲革命中,工人階級同資產階級直接展開了戰斗,並發揮了重要作用.1848年革命失敗後,歐洲出現了反動政治局面,工人運動暫時轉入低潮.19世紀50、60年代,隨著資本主義經濟迅猛的發展,工人階級隊伍不斷壯大,工人運動再度高漲,並走向國際聯合.國際工人協會(第一國際)應運而生,它的成立推動國際社會主義運動進入一個新階段.1871年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一次偉大嘗試,它豐富了馬克思主義學說.之後,國際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再次處於低潮狀態.
這一時期的工人運動主要體現了自發性、暴力多、政治斗爭為主的特點.工人運動的客觀歷史作用,主要還是作為資本主義運動的輔助力量.因為經濟的發展還未發展到鏟除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程度,所以工人運動失敗是必然的.英國和法國先後成為國際工人運動的中心.
2、1871年至20世紀初,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向縱深發展
19世紀701年代後期,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歐美資本主義各國工人的人數猛增,國際工人運動又逐步走向高潮.罷工運動的次數增多,規模擴大;馬克思主義進一步傳播;工人階級政黨紛紛建立,組織性大大加強.在國際工人運動高漲的形勢下,成立了第二國際.它通過歷次代表大會的決議,給各國黨指出行動方向,推動了歐美工人運動的發展.恩格斯逝世後,第二國際內部修正主義泛濫.在與修正主義的斗爭中,俄國誕生了以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的思維體系,被稱為布爾什維克主義.列寧主義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是「帝國主義時代的馬克思主義」.
這一時期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的主要特點是:工人階級政黨廣泛建立,有組織的斗爭較多;以合法斗爭為主要形式,經濟斗爭多於政治斗爭;第二國際內機會主義思潮泛濫;歐洲工人運動中心從法國移到德國再移到俄國.
3、20世紀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社會主義從理論到實踐
列寧領導的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它向全世界宣告一種新的社會制度由理想變為現實.蘇俄從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向新經濟政策過渡,表明列寧和布爾什維克黨放棄了用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的設想和實踐,利用市場和商品貨幣關系來擴大生產,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在帝國主義經濟封鎖和政治包圍下,斯大林開始領導蘇聯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基本上實現了國家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存在著經濟政治體制高度集中等問題.
在一戰和十月革命的影響下,資本主義各國的無產階級掀起了革命高潮.各國共產黨廣泛成立.在此基礎上,共產國際(也稱第三國際)在莫斯科召開了第一次代表會議.共產國際是各國共產黨的聯合組織,30年代在指導各國共產黨積極展開反法西斯斗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這一時期,人類歷史進入探索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新時期,兩種社會制度並存,對抗.國際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的中心在蘇聯.
4、二戰後至今,社會主義從一國實踐到多國實踐,曲折前進
二戰以後,東歐的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建立了人民民主國家.亞洲的蒙古、越南、朝鮮和中國也走上了人民民主和社會主義道路.蘇聯和歐亞各人民民主國家(除南斯拉夫外)形成了社會主義陳營業員,國際社會主義力量空前壯大.但是,從50年代後期開始,蘇聯推行霸權主義政策,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內部的矛盾分歧日益擴大、激化,社會主義國家之間原有的合作遭到破壞,60年代初,社會主義陳營不復存在.從80年代後期起,蘇聯和東歐各國在改革進程中陷入了嚴重的經濟困境,政治局勢發達了激烈的動盪,改革舉步維艱.80年代末90年代初,東歐發生劇變,蘇聯走向解體,國際社會主義力量遭到重大挫折.中國從中吸取教訓,促使社會主義向著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中國在鄧小平理論的指導下,走上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取得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巨大成就.
聯系點撥
一、早期資產階級革命和19世紀七十年代的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
1、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特點
⑴革命的根本原因是工場手工業時期資本主義經濟受到腐朽的封建制度(或殖民統治)的嚴懲阻礙,新興的資本主義經濟要突破陳舊的生產關系的束縛.
⑵革命的主要任務是推斷封建專制統治(或殖民統治),建立資產階級的統治,為資本主義的發展開辟道路,是完全意義上的反封建斗爭.
⑶由於這一時期的經濟形態上基本是商業資本控制工業資本,所以在革命的領導階級中佔主導地位的是商業或金融資產階級,革命後當權的是金融資產階級而不是工業資產階級.
⑷國內社會主要矛盾是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之間的矛盾,革命前夕則集中體現為封建主義與資本主義之間的矛盾,因此,革命的領導階級是資產階級,革命的主力是以農民和城市平民為主體的人民大眾.
⑸革命前進行了較充分的輿論准備,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思想武器是清教,較後發生的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以啟蒙思想為理論武器.
⑹由於封建統治者(或殖民統治者)勢力強大,採取暴力壓制資產階級的要求,鎮壓資產階級和人民大眾,因而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無一例外採取起義、革命戰爭的暴力方式採取政權.
⑺由於處在工場手工業時期,資本主義發展不充分,資本主義力量並未強大到使革命一蹴而蹴的程度,因而革命道路是曲折的.
⑻革命後都建立了資產階級政權,確立了資本主義的所有制,但未徹底實現從封建主義到資本主義的過渡,只是利用政權運用法律形式奠定治國原則(確立了資本主義社會若干基本原則),工業革命以後才建立起完全意義上的資本主義社會.
2、19世紀中期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的原因、地位和作用
⑴工業革命推動了革命和改革的浪潮
19世紀60年代,工業革命在歐洲和北美取得了決定性的進展.繼英國之後,法國和美國也完成了工業革命.德意志、義大利、俄國等的工業革命正在展開.工業革命以及隨之發展起來的工業資產階級,不僅要求推翻封建統治建立資本主義制度,同時也要求進一步調整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因而成為一系列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的根本動力.
⑵走改革之路的原因
①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時代,資產階級與封建統治者尖銳對立,加上資本主義相對弱小,資產階級除了採取團結下層人民用暴力的方式推翻封建壓迫,實現自己的政治主張和壓取政權則別無他法.
②隨著工業資本主義的發展,工人階級力量的壯大,工人運動不斷發展,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矛盾日益尖銳建立在反封建基礎上的政治同盟關系已不復存在.
③無產階級登上政治舞台,有了獨立的政治、經濟要求,使資產階級感到恐怖,資產階級擔心革命會革到自己頭上來.
④17~18世紀資產階級在封建國家的改革中積累了經驗.一些有利於資本主義發展的措施如重商主義政策,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等,使資產階級嘗到了甜頭.
⑤隨著工業革命的深入,資本主義與封建主義力量的對比發生了根本變化,資產階級在物質上已經取得絕對優勢,迫於壓力,封建統治者不得不順應資本主義的潮流進行政治改革.
⑶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在資本主義政治發展史上具有突出的地位和作用
主要國家通過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運動走上資本主義發展道路有四種不同的方式:一是經過資產階級革命,如英國、法國;二是通過民族解放運動,如美國、荷蘭(也有人將其歸入前一類);三是通過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改革,以俄國、日本為代表;四是通過民族統一運動,德意志、義大利就屬此類.之所以有上述不同的方式,是由各個國家的具體國情決定的.
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運動不同歷史時期發揮著不同的歷史作用.在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時代,革命成為資產階級奪取政權的工具;到19世紀中期,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一方面為工業資本主義發展開辟道路,進一步完善資本主義制度;到了壟斷資本主義階段,改革更是資產階級維護自身利益和增強資本主義制度生命力的法寶.
二、馬克思主義
1848年2月馬克思、恩格斯為共產主義者同盟代表大會起草的綱領——《共產黨宣言》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誕生.19世紀30、40年代歐洲三大工人運動:1831年和1834年法國里昂工人起義、1836年開始的英國憲章運動、1834年的德意志西里西亞織工起義 ,標志著歐洲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台,為科學共產主義理論的創立提供了必要的條件.馬克思和恩格斯有選擇地吸收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法國空想社會主義,使其成為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理論來源.馬克思主義哲學,即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馬克思主義誕生是西歐資本主義物質生產、階級斗爭、思想文化和自然科學發展到一定水平的產物,也是馬克思、恩格斯根據時代發展和無產階級解放斗爭的需要,針對新的實際問題的巨大理論改造和劃時代的理論創新.
三、19世紀70年代前後工人運動的不同
19世紀70年代前的工人運動主要體現了自發性、以暴力斗爭、政治斗爭為主的特點,工人運動多是在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的背景下發生的,工人階級主要以資產階級同盟的身份參加反封建斗爭,與資產主義歷史主流的斗爭目的基本是一致的.除第一國際和巴黎公社斗爭外,工人階級的政治要求基本上屬資產階級革命的范疇.這一時期的工人運動有早期的工人運動,有標志著無產階級登上政治舞台的歐洲三大工人運動.1848年革命中,工人階級積極投入斗爭,斗爭失敗後,歐洲工人運動進入低潮,60年代重新高漲,並建立了第一國際.1871年爆發了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嘗試——巴黎公社革命.英國和法國先後成為工人運動的中心.
19世紀70年代以後的工人運動,伴隨著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形成和壟斷資本主義的出現,階級矛盾的加劇,馬克思主義廣泛傳播,國際工人運動高漲,第二國際建立,社會主義運動向縱深發展,這一時期工人運動的突出特點是:①工人階級政黨廣泛建立,有組織的斗爭增多;②合法斗爭成為主要形式,暴力性武裝起義減少,第二國際內機會主義思潮泛濫;③經濟斗爭多於政治斗爭,罷工斗爭多圍繞經濟要求展開;④在封建專制影響較大的俄國,工人運動興起,列寧主義誕生後,工人運動中心轉移到俄國.
四、社會主義運動中經歷的三次大麴折
1917年,俄國爆發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此前和之後,社會主義運動中有許多不足和挫折,具體表現在:①蘇聯自1917~1991年曲折發展;②40年代中斯到90年代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劇變;③1919~1943年的第三國際至1947~1956年的共產黨工人黨情報局,再到60年代以來國際共運的大分裂.
社會主義運動發生重大挫折,是有其深刻的原因的:①社會主義處於初級階段,蘇聯和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存在時間很短,缺乏基本經驗,有待進一步探索和實踐;②「二戰」以來的社會主義國家除東德外,都是在商品經濟不發達或不夠發達的條件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社會主義要趕上或超過資本主義,決非短時期能達到的;③社會主義是由資本主義向共產主義過渡的社會,它的鞏固比任何革命都艱巨、復雜,需要一個歷史長過程才能走向成熟;④社會主義體系的誕生宣告了資本主義永世長存神話的破產,它必然遭到資本主義的敵視、遏制、圍剿以至顛覆.
雖然蘇聯解體、東歐劇變,社會主義運動遭到嚴重挫折,但是中國在70年代末以來,逐漸走上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取得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巨大成就.社會主義運動曲折前進的歷史給人們以重要啟示:①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它不是社會主義模式的失敗,只是蘇聯模式的失敗;②社會主義國家的建設,一定要探索一條適合本國國情的道路,從實際出發,堅持長期斗爭;③社會主義國家的實踐表明,社會主義還處在初創階段,需要不斷的革命來完善.

㈧ 用政治經濟學原理說明美國經濟危機引起的原因 以及其不可避免性

傻孩子
甭問你們老師肯定又說是資本主義的問題了
那根本就是扯淡
只要人內類存在那經濟危機就必然容存在
而不是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問題
社會主義沒經濟危機?
放屁
只要沒逃脫人類的局限性就不可能避免經濟危機
真正造成經濟危機的關鍵在於人性的弱點
單單就股市來說
明明知道點位越高的時候風險很大
但偏偏那個時候進去的人最多
雖然看到了風險但依然抱著僥幸心理去奢望能分一杯羹
而當泡沫破滅的時候完全是一種連鎖反應
只要有一小批人將資金撤出導致股市下挫
隨後就有更多人跟風拋售手中的股份
再之後就是徹底的崩盤
在這個世界上聰明人永遠不到百分之一
指望愚蠢的人類在利益的誘惑下保持理性的決策基本等於說夢話
這才是經濟危機的根本
政治經濟學?

那不過是污衊對手的政治武器罷了!

㈨ 請問美國金融危機的救市用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原理如何分析

似乎不能用馬克思政治經濟學解釋,主要是這個危機在金融領域非生產領域,不存在商專品工剩等原因屬.
如果非要套用馬克思主義 那就是美國的房子太多,或者房子作為商品的投機結束,所以價格太便宜,無需求了,所以惡性循環導致房價下跌,相關的金融產品貶值或根本就虧損,於是全面金融危機,進而導致經濟危機.
你可以看下編輯效用學說..

㈩ 如何理解用政治經濟學原理說明美國目前存在的華爾街危機和次貸危機的原因和帶來的影響

大家在縱橫國際政治經濟軍事中,對霸權主義的經濟和金融趨向和行為進行了揭露和批判,其中也談到了美國的次級貸款危機的問題。這些也是當今世界國際政治大格局的一個組成部分,政治的經濟的軍事的不能割裂的來談,由於嚴重的經濟倒退危機而引發全球危機,甚至戰爭都有它的可能性。那今天俺老花貓也來談談美國的次貸危機,透過對這個危機的分析,來看看資本主義和霸權主義的末落。末落內容廣泛,不僅僅包括它的衰敗,而其衰敗的過程也就是末落的過程。 今年8月初美國次級按揭貸款市場危機(簡稱「次貸危機」)爆發以來,國際市場為之震動。這場危機本質上是華爾街金融巨頭蓄意操縱和販賣金融風險,藉此大肆進行金融掠奪的結果。美國國內的次級按揭購房者,各種退休、教育和保險等公共基金,以及外國金融投資機構因此蒙受了巨大損失。 經資產特別是次級按揭貸款為基礎發行的各種債券,是華爾街迄今發明的最為復雜的金融衍生系列產品之一,其相關運作也極為復雜。房地產開發商、貸款機構(銀行或公司)、投資銀行、資產評級公司,各種對沖基金和債券公司都在其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其中,高盛、雷曼兄弟公司、貝爾斯登、美林、花旗等大牌投資銀行與穆迪、標准普爾等資產評級公司在製造次貸泡沫過程中起了最為關鍵的作用。深入了解這次危機的成因和實質,認真從中汲取經驗和教訓,對我國今後更好地參與國際金融博弈、捍衛國家金融安全,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次級貸款的真面目 美國的按揭貸款大致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優質貸款市場、「ALT-A」貸款市場和次級貸款市場。優質貸款市場面向信用等級高、債務負擔合理的優良客戶,因為小,所以按揭利率相對較低。次級市場是指信用分數低、收入證明缺失、負債較重的客戶,如美國的低收者和新移民。而「ALT-A」貸款市場是介於二者之間的灰色地帶,泛指那些信用記錄不錯,但缺少或完全沒有固定收入、存款、資產等合法證明文件的客戶。次級市場和「ALT-A」貸款市場都是高風險市場,按揭利率比優質貸款高,而問題就出在這部分市場上。 為了吸納次級市場和「ALT-A」市場購房者的資金,美國貸款機構從2003年起陸續推出各種新的風險更高的貸款產品,如無本金貸款和3年不等可調利率貸款等。這些貸款的共同特點是,在還款的頭幾年,每月的按揭支付很低且固定,有的甚至只付利息,不用還本金,但等到一定時間之後,還款壓力陡然增加。與此同時,貸款機構還無原則地放寬貸款條件,不僅不要求貸款者提供固定收入、存款、資產必要的合法證明文件,有時還慫恿和縱容貸款者弄虛作假。在購房者無力支付首付的情況下,銀行甚至鼓勵購房者通過進一步的貸款(二次貸款)來湊齊首付。眾多「信用一般」的人,用這類貸款去購買遠超過自己實際支付能力的房屋。他們的想法是,萬一償還債務出現困難,但只要房價上漲,就可以將房子賣掉還貸款,同時還有錢賺。為了行文方便,不妨把這些高風險的貸款都歸為「次級按揭貸款」。 貸款機構非常清楚,這些貸款風險極高,一旦幾年後還奈壓力陡增或房地產市場出現問題,違約率將迅速上升。為此,美國金融界把次級按揭貸款債券稱為「毒垃圾」,連最低的投資等級都不具備。當出現危機時,貸款機構自然會盡快脫手,通過套現來轉嫁風險。這一過程最終由高盛等投資銀行用「瞞天過海」的手法來完成。 投資銀行的操作手法 投資銀行的操作過程主要有以下幾個環節: (以下省略) 來源 http://military.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112/69/22/6_1.html

閱讀全文

與美國工業化的政治經濟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