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經濟學論文的撰寫要求
據學術堂了解,關於經濟學論文的撰寫有以下幾個要求:
一、題目
題目應簡短、明確、有概括性,題目應能體現論文的核心內容。字數不宜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可以另加副標題。
二、摘要
畢業設計要扼要敘述說明書的主要內容、特點,文字要精練;畢業論文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語言精練、明確;有中、英文對照,中文摘要約300個漢字;英文摘要為中文摘要的譯文。
三、關鍵詞
關鍵詞是供檢索用的主要詞條,應採用能覆蓋論文主要內容的通用技術詞條。關鍵詞一般為3—5個,按詞條的外延層次從大到小排列,並譯成英文。
四、目錄
目錄按三級標題編寫(即1 ……,1.1……,1.1.1……),要求標題層次清晰,各級標題各佔一行並在右邊標起始頁碼。目錄中的標題及頁碼應與正文中的一致。
五、正文
畢業設計(論文)正文包括前言(緒論或序言)、正文主體及結論,其內容分別如下:
1、前言應說明本題目的目的、意義、研究范圍及要達到的技術要求;簡述本題目在國內外的發展概況及存在的問題;說明本題目的指導思想;闡述本項目應解決的主要問題。
2、正文主體是對研究工作的詳細表述,其內容包括:問題的提出,研究工作的基本前提、假設和條件;模型的建立,實驗方案的擬定;相關基本概念和理論基礎;設計計算的主要方法和內容;實驗方法、內容及其分析;理論論證及應用,題目得出的結果,以及對結果的討論等。學生根據畢業設計(論文)題目的性質,一般僅涉及上述一部分內容。
3、結論是對整個研究工作的歸納和綜合,對所得結果與已有結果的比較和題目尚存在的問題,以及進一步開展的見解和建議。
六、謝辭
謝辭是作者對設計(論文)的形式作過貢獻的組織或個人的書面感謝。謝辭語言要誠懇、恰當,內容要實在、簡短。
七、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是畢業設計(論文)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它反映畢業設計(論文)的取材來源、材料的廣博程度和材料的可靠程度,也是作者對他人知識成果的承認和尊重。應按規范列出正文中以標注形式引用或參考的有關著作和論文。一篇論著在論文中多處引用時,序號以第一次出現的位置為准。
參考文獻列出的,一般應限於作者直接閱讀過的、畢業設計(論文)利用的、發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獻。未公開發表的資料應採用注釋的方式。
八、注釋
在畢業設計(論文)寫作過程中,有些問題需要在正文之外加以闡述和說明。
九、附錄
對於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參考價值的內容,可編入附錄中,例如篇幅較大的圖紙、數據表格、計算機程序、原始數據、公式的推演、編寫的演算法、語言程序等材料等。(有兩個以上附錄的,分別標出附錄一、附錄二等)
2. 經濟學論文英文參考文獻
知網上很多
3. 求助怎麼搜索經濟學論文和相關參考文獻,常用的資料庫搜索引擎有哪些
給樓主推薦一下google的學術搜索引擎,scholar。google。com,不能保證搜到的每個鏈接都能下載到原文,很多時候是摘要,但是作為專業引擎之外的一個補充也是很不錯的
4. 6份經濟學論文要求1500字 要有摘要 關鍵詞 內容 參考文獻、不要太大眾、避免重復、在線等
1、論文題目:要求准確、簡練、醒目、新穎。
2、目錄:目錄是論文中主要段落的簡表。(短篇論文不必列目錄)
3、提要:是文章主要內容的摘錄,要求短、精、完整。字數少可幾十字,多不超過三百字為宜。
4、關鍵詞或主題詞:關鍵詞是從論文的題名、提要和正文中選取出來的,是對表述論文的中心內容有實質意義的詞彙。關鍵詞是用作機系統標引論文內容特徵的詞語,便於信息系統匯集,以供讀者檢索。 每篇論文一般選取3-8個詞彙作為關鍵詞,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題詞是經過規范化的詞,在確定主題詞時,要對論文進行主題,依照標引和組配規則轉換成主題詞表中的規范詞語。
5、論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稱前言、序言和導言,用在論文的開頭。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寫出作者意圖,說明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並指出論文寫作的范圍。引言要短小精悍、緊扣主題。〈2)論文正文:正文是論文的主體,正文應包括論點、論據、 論證過程和結論。主體部分包括以下內容:a.提出-論點;b.分析問題-論據和論證;c.解決問題-論證與步驟;d.結論。
6、一篇論文的參考文獻是將論文在和寫作中可參考或引證的主要文獻資料,列於論文的末尾。參考文獻應另起一頁,標注方式按《GB7714-87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進行。中文:標題--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標題--出版物信息所列參考文獻的要求是:(1)所列參考文獻應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讀者考證。(2)所列舉的參考文獻要標明序號、著作或文章的標題、作者、出版物信息。
5. 社會財富的參考文獻
[1] 參見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47頁。
[2] 色諾分:《經濟論·雅典的收入》,商務印書館1961年版,第2-3頁。
[3] 轉引自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74頁注①。
[4] 轉引自西斯蒙第:《政治經濟學新原理》商務印書館1964年版,第27頁。
[5] 參見《卡爾·馬克思的遺稿》。《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第754頁;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第148頁。
[6]《英國得自對外貿易的財富》,商務印書館1959年版,第4-5、16頁。
[7] 轉引自魯友章、李宗正:《經濟學說史》上冊,人民出版社會1979年版,第78頁。
[8] 參見同上書,第126-128頁。
[9] 《穀物論》。《魁奈經濟著作選集》,商務印書館1979年版,第90、85、89頁。
[10]斯密的《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巨著開宗明義的第一句話就是:「一國國民每年的勞動,本來就是供給他們每年消費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源泉。」(商務印書館1972年版,第1頁;著重號為引者所加。並可參見該書第26、3、181頁)
[11] 《政治經濟學概論》,商務印書館1963年版,第114、58頁。西尼爾也持觀點。他下定義說:「財富所包括的是一切有價值的事物」(《政治經濟學大綱》,商務印書館1977年版,第41頁)。
[12] 《政治經濟學及同賦稅原理》,商務印書館1962年版,第232頁。
[13] 《政治經濟學定義》,商務印書館1960年版,第100頁。
[14] 參見麥克庫洛赫:《政治經濟學原理》,商務印書館1975年版,第5頁。
[15] 參見同上書,第3-37頁。
[16] 參見亞里土多德:《政治學》商務印書館1965年版,第31-33頁。
[17] 參見馬克思:《剩餘價值理論》第1冊。《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Ⅰ,第11頁。
[18] 《卡·馬克思遺稿》。《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第754頁。
[19] 魁奈:《農業國經濟統治的一般准則》。《魁奈經濟著作選集》,商務印書館1979年版,第333頁。
[20] 轉引自麥克庫洛赫:《政治經濟學原理》,商務印書館1975年版,第40頁。
[21] 《政府論》下篇,商務印書館1964年版,第27頁。
[22] 參見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第49頁。
[23] 《剩餘價值理論》第1冊。《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Ⅰ,第166頁。
[24] 參見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919-940頁。
[25] 《政治經濟學原理》,商務印書館1975年版,第43頁。
[26] 參見馬克思:《剩餘價值理論》第3冊。《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Ⅲ,第182頁。
[27] 轉引自麥克庫洛赫:《政治經濟學原理》,商務印書館1975年版,第72頁。
[28] 「嘲笑貨幣資本主義錯覺的現代經濟學家,……他們剛想拙劣地斷定是物的東西,突然表現為社會關系,他們剛剛確定為社會關系的東西,卻又表現為物來嘲弄他們」(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第23頁)。其原因在於,他們將本來二重的(資本)財富,非此即彼式地卻判斷。
[29] 參見馬克思:《僱傭勞動與資本》,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25-27頁。
[30] 馬克思說:「不論財富的社會形式如何,使用價值總是構成財富的內容」。針對加利阿尼「財富是兩個人之間的一種關系」的命題,馬克思補充道:「如果交換價值是人和人之間的關系這種說法正確的話,那麼必須補充說:「它是隱蔽在物的外殼之下的關系。」(《政治經濟學批判》。《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第 16、22頁)
[31] 《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第3分冊,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104頁。
[32] 《剩餘價值理論》第1分冊。《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Ⅰ,第165頁;著重號為引者所加。
[33] 參見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識形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32、36、52、53、56頁。
巫繼學.社會財富永遠只是勞動產品[J].中國論文下載中心.06-02-06
齊瑞福孫東川.財富之源、可持續發展與和諧社會[J].集團經濟
6. 求城市經濟學正式論文一篇,最後需要參考文獻
城市經濟學是研究城市在產生、成長、城鄉融合的整個發展過程中的經濟關系及其規律的經濟學科。城市經濟學以城市的產生、成長,最後達到城鄉融合的整個歷史過程及其規律,以及體現在城市內外經濟活動中的各種生產關系為研究對象。
城市經濟學用經濟分析方法,分析、描述和預測城市現象與城市問題。其研究重點為探討城市重要經濟活動的狀況,彼此間的互動關系,以及城市與其它地區和國家的經濟關系等。
20世紀以來,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世界各國,大量農村人口轉入城市,城市規模迅速擴大,城市經濟結構也發生了重大變化。這些變化帶來了城市的一系列社會經濟問題,如住宅、交通、環境、公共設施不足等,一些經濟學家、社會學家為了探索產生這些問題的根源,尋求解決的方法,開始把城市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系統的分析研究,於是產生了城市經濟學。
其研究內容主要有:①城市經濟結構與城市成長。包括城市產生、城市化、郊區化、都會化、城市衰退、城市發展結構、城市特性、城市規模、城市更新、新城建設等;②城市內部結構。包括土地利用、住宅、交通等;③城市公共服務及福利設施。包括城市財政、公共服務設施(如水、電,公園等)的供需狀況;④城市人力資源經濟。包括就業、消費、遷移、貧民、人力資源、投資等;⑤環境與城市生活質景。包括公害預防及處理、防範犯罪、舊城改造等;⑥城市發展政策。 [編輯本段]城市經濟學分類城市經濟學分為理論城市經濟學與應用城市經濟學。前者從理論上研究城市的經濟活動,了解問題的現象與實質,不涉及解決問題的方法及政策方面的研究,其主要內容有:城市化理論,城市發展理論,土地利用及地租理論,城市空間結構理論,城市規模等。它有助於了解城市經濟現象和問題,是城市規劃前必須的基本研究。後者注重研究改善和解決城市問題,增進居民福利的對策及具體辦法,研究內容為城市問題與城市發展政策,如住宅擁擠且質量低劣,交通堵塞、失業、種族歧視、貧民窟等。上述兩者皆與城市規劃關系密切,是城市規劃工作的基本內容之一。 [編輯本段]城市經濟學主要內容1、城市經濟的基本理論,如城市概念,城市化,城市規模、類型、性質、功能、地位和作用;
2、城市經濟產生和發展的基礎、條件、過程、特點,以及在各種生產方式下的表現;城市經濟的外部關系,城鄉對立運動及其規律;
3、城市經濟的內部結構、空間結構和經濟關系;
4、城市中的公共經濟、市政建設和城市財政;
5、其他城市經濟問題,如城市住宅、土地、交通和就業等。 [編輯本段]城市經濟學的性質城市經濟學誕生於20世紀60年代,是與經濟理論從微觀經濟學到宏觀經濟學再到中觀經濟學這一發展歷程一脈相承的。1965年美國湯姆遜的《城市經濟學導言》問世,標志著城市經濟學在美國首先誕生。雖然城市經濟學作為中觀經濟學的重要學科之一隻是經濟學體系中的後來者,但它一經產生就體現出蓬勃發展的生機和對城市發展的重要指導意義。此後,城市經濟學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在歐美各國、日本、前蘇聯得到較快發展。20世紀80年代,城市經濟學在我國興起和傳播,經過20多個年頭的風雨歷程,城市經濟學在我國已經得到長足發展,不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是,從總體上說,我國城市經濟學理論的發展還遠不能滿足改革開放後我國城市迅速發展的需要,這與社會各界對城市經濟學這一學科缺乏全面、深入的認識是分不開的,因此,認識城市經濟學的性質,有助於我們揭開城市經濟學的廬山真面目。
一、城市經濟學是發展中的經濟學
在城市快速發展過程中曾經出現了一系列實際問題,但傳統經濟理論面對這些城市問題卻束手無策。因為這些問題既不能用研究國民經濟的宏觀經濟學,也不能用研究企業和市場的微觀經濟學的理論和分析工具加以解決,城市經濟發展的實踐呼喚著一種全新理論的產生,並以此對城市經濟的發展進行前瞻性的指導。20世紀初,一些學者開始致力於城市綜合問題的研究,諸如城市土地利用與價格問題、城市交通問題、城市運輸問題、城市環境污染問題、城市規劃問題等,對這些問題的求解使城市經濟學應運而生。此後,隨著世界范圍內城市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城市在各國經濟發展中越來越發揮著獨特而重要的作用,城市不僅是國民經濟的支點、區域發展的中心,更是宏觀經濟和微觀經濟的紐帶。與此同時,城市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經濟問題也日趨復雜和深化,使得城市經濟學的研究范圍進一步擴展到城市化、城市空間結構、城市區域、城市管理、城市經營、城市文化以及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等諸多方面,城市經濟學的「羽翼」不斷豐滿。但是,從目前國內外已經出版的城市經濟學的教科書和論著來看,構建的體系自成一家,研究的范圍各有側重,尚未形成一套比較規范、完整的理論體系,對城市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復雜的問題,尚未給出解決的良方。城市經濟學依然是一門稚嫩的學科,對城市經濟學的研究還將持續地進行下去,城市經濟學也將在發展中逐步成長,直到走向成熟。
二、城市經濟學是綜合性邊緣學科
城市經濟學的研究對象為城市系統,重點是城市經濟系統,而城市經濟系統是多層次的,它包括微觀城市經濟系統、宏觀城市經濟系統和城市經濟管理系統,研究對象的多層次性決定了城市經濟學是一門內容豐富的學科,是一門邊界寬廣的學科。它是把許多的部門經濟學應用到城市經濟系統之內,並對其內涵和外延加以豐富和發展所形成的綜合性學科。城市經濟學的誕生,給傳統的工業、商業、建築業、金融業等部門經濟注入了新的內涵和外延,使得對其研究從條條式的局部研究轉入在城市這一綜合有機整體下的全面、系統的研究,城市經濟學將許多部門經濟學難以解決的問題納入其研究的范疇,以探求應對良策。城市經濟學又與各部門經濟學密切而有機地結合起來,成為一門跨學科、跨部門的邊緣學科。
三、城市經濟學是空間經濟學
傳統經濟學以勞動時間作為衡量價值量的惟一尺度,將勞動價值論作為構建傳統經濟理論大廈的基石,認為只有勞動時間的節約才是經濟的節約,而經濟平衡只是價值量和實物量的平衡,從這個意義上說傳統經濟學是時間經濟學。但是,在經濟的發展過程中起作用的不僅僅是時間因素,空間因素的位置、運動和存在方式同樣影響著經濟的發展,「價值的創造既離不開勞動時間的延續,也離不開勞動空間的聯系;經濟的節約歸根到底不僅在於勞動時間的節約,也在於勞動空間的節約和組合的優化;經濟運行中的價值平衡和實物平衡,如果不與『空間平衡』相結合也是難以實現的」。因此,在價值的形成過程中,起作用的不僅是勞動時間,還有空間結構。城市經濟學的產生適時彌補了傳統經濟學對空間因素的忽視,並關注空間要素在城市經濟中的重要作用,在空間范圍內對城市進行綜合研究,以實現經濟要素在空間的合理布局,因此,城市經濟學是空間經濟學。城市經濟學格外重視對經濟要素之間的相鄰效益、布局效益、網路效益和城市區域的聚集效益的研究,而這些城市空間結構效益具有比部門經濟效益更深遠、更廣泛的意義,對空間結構的研究是城市經濟學在發展一般經濟學過程中所做出的重大貢獻。
四、城市經濟學是公共經濟學
世界范圍的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使城市公共經濟關系顯得更為復雜和重要,公共經濟對企業經濟的促進和制約作用已經日益明顯。城市經濟學以其獨特的視角, 「不僅從企業角度出發,而且,更多的是從城市和區域經濟整體運行盛壅塑 皇出發研究經濟問題。因此,公共部門的投入產出及其政策的研究構成了城市經濟學研究中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相比之下,政治經濟學、西方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及其各個部門經濟學,由於出發點和側重面不同,對公共經濟的涉及和涉及程度是相形見絀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運用價值規律對生產關系進行研究,尚未涉及屬於公共經濟范疇的公共產品、公共投資、公共福利、公共政策和公共設施等方面的研究;西方微觀經濟學只對具體的生產單位進行研究,與公共經濟領域幾乎沒有交叉;西方宏觀經濟學雖然涉及了對國民收入、貨幣、財政等公共經濟問題的研究,但是,宏觀經濟學主要是從國家和全社會的角度來研究這些問題, 尚未深入到城市這個層面;各個部門經濟學也或多或少地結合了一些公共經濟學的內容,但是,那都不是完整的公共經濟學,只是與那個部門經濟學有關聯的幾個公共經濟范疇;而城市經濟學克服了以上各種經濟學不重視城市公共經濟發展的缺陷,對公共經濟進行了整體的研究,由此可見,城市經濟學也是公共經濟學。城市經濟學重點研究城市公共經濟的地位、作用、內容體系,提出調控的方法和公共經濟政策,如通過對城市土地的開發與利用、城市基礎設施、城市文化設施、公共福利設施、公共衛生設施和住宅建設等問題的研究,為政府配置公共經濟資源,提高公共經濟效益提供理論和決策依據。因此,城市經濟學是完全不同於企業經濟學的治市經濟學,是市長經濟學。
五、城市經濟學是高級市場經濟學
城市較之鄉村具有更多的優勢,使生產要素更多地集中在城市,城市經濟得以迅速地發展起來。城市本身就是一個大市場,但這個大市場的經濟問題不能運用傳統的微觀經濟學來解決。因為微觀經濟學以價格理論為核心,研究單個經濟主體生產什麼、生產多少、如何生產、為誰生產的問題,並透過商品市場的價格決定過程,找到有限資源最佳配置的方法和途徑以實現社會福利最大化,它是單個經濟主體的市場經濟學。城市則是由無數單個經濟主體組成的集合體,但這個集合體絕不是單個經濟主體的簡單加和,它的經濟關系比單個經濟主體紛繁復雜得多,比單個經濟主體研究的變數要大得多。市場經濟學以勞動、資金、技術為因子,研究企業的投入與產出的數量、規模和比例關系,而城市經濟學所要研究的變數卻要比市場經濟學多得多, 即使是相同的變數,在城市經濟學的研究視野下也有著更為深刻的內涵。在市場經濟中,企業生產的動力和目的是實現利潤最大化,而且這種經濟效益是可以用貨幣衡量的,而在城市這一經濟集合體中,絕不能片面追求經濟效益,更要兼顧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而且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是不能用貨幣來衡量的。綜上所述,城市經濟學站在比微觀經濟學更高的層次上研究市場經濟,研究由無數單個經濟主體組成的經濟系統的運行、形成的各種經濟關系及其規律,並通過這些規律尋求城市經濟資源的最佳配置途徑,以實現城市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最大化。城市經濟學是比微觀經濟學更為復雜的高級市場經濟學。
六、城市經濟學是新型管理經濟學
城市經濟管理是城市經濟學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城市經濟管理既不等同於以企業為核心的微觀經濟管理,也不等同於以國民經濟管理為內容的宏觀經濟管理。城市經濟管理將微觀經濟管理和宏觀經濟管理有機地結合起來,「一方面,城市管理是落實國家宏觀管理的重要環節;另一方面,是保證企業微觀管理合理實施和充分有效的重要條件」。雖然從總體上說三者都是從事「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等活動,但城市經濟管理卻有其獨到之處,諸如定位城市政府職能、進行城市經濟社會綜合規劃、確定城市發展戰略和目標;完善管理人才的培養、選拔和任用機制等。此外,城市經濟管理的「導引、規范、治理、服務、經營」五大職能更是對傳統管理職能的創新,城市導引是「對城市經濟、社會、文化的發展進行方向性引導」;城市規范是通過法規和主動的引導對城市個體進行的有形和無形的約束;城市治理是針對城市中存在的經濟、社會、環境方面的問題,採取多種措施進行「整治、矯正、調理」;城市服務是「通過制度、政策的調整和物質、文化條件的創造和改善,進行供給和幫扶的公益性管理」;城市經營是「通過城市資產資本化和市場化運作,保證城市整體和部門公共財產保值增值,從而實現經濟、社會、環境效益最大化,提升城市競爭力的城市經濟管理職能」。城市管理職能大大地豐富了傳統管理學職能的內涵,所以,城市經濟學是新型管理經濟學。
七、城市經濟學是先進文化經濟學
城市不僅為人類提供了生產和生活的物質環境,還為人類提供了活的文化載體。從風格鮮明的建築物、五光十色的街景、東西南北的飲食到流行的服飾、賓士的汽車,無不流動著城市文化的語言。城市更是文化的高地,科學技術的搖籃,人才的培育地和聚集地,城市負載著文化,文化是城市的靈魂。文化從其層次上說,有器物層面的文化;有制度層面的文化;還有觀念層面的文化。文化從其形態上來說,有藝術形態的文化、知識形態的文化和觀念形態的文化。而匯聚在城市范圍內的文化則構成一個城市鮮明的個性和獨特的魅力,不論是城市經濟的持續發展還是城市管理的有效實施,都離不開城市文化這片土壤。從總體上說,先進的城市文化將有力地推動城市經濟的發展,成為城市競爭力的重要決定因素,落後的城市文化也會制約、阻礙城市經濟的發展。城市文化對城市管理的影響,一方面體現在管理者的價值觀念、價值取向、文化模式、文化素養等決定其觀念、行為,進而影響城市管理水平的方面;另一方面,城市文化又通過市民的道德規范、文明程度、文化修養、對城市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影響著城市的精神風貌,決定著城市管理措施的實效。將城市文化納入城市經濟學的研究范疇,不僅又一次豐富了城市經濟學,而且也使城市經濟學成為先進文化的經濟學。
八、城市經濟學是應用經濟學
城市經濟學是應用經濟學而不是理論經濟學。城市經濟學的研究是為了把握城市系統經濟運行、經濟關系及其規律,並以此來指導城市經濟和城市管理的實踐。研究城市發展規律,是通過對城市化基本規律的揭示,探尋城市發展的一般條件、動力及過程,這對於制定城市發展戰略是有意義的;研究城市經濟結構,是通過對城市三次產業結構、產業技術結構和組織結構以及空間結構的分析,以期對城市經濟結構進行不斷的調整和優化,這對於確定城市的發展方向、規模以及城市功能的定位是有意義的;研究城市經濟環境,是通過對城市人居環境、人文環境和生態環境全面、系統的闡述,提高人們對人與自然、經濟與自然協調發展的認識,這對於城市規劃和建設以及城市走可持續的發展道路是有意義的;研究城市經濟效益,是通過對城市經濟整體效益、城市土地效益、城市規模效益或定量或定性的分析,來探索提高城市經濟效益的途徑和方法,這對於提高城市的綜合效益是有意義的;研究城市經濟區域,是通過對城市經濟區域形成與發展的剖析,尋求城市與區域共同發展的機制,這對於區域經濟的發展和建設是有意義的;研究城市經濟管理,旨在探索城市政府管理和社會管理的職能、方法、途徑,這對於提高城市的水平和效率是有意義的;研究城市文化,旨在通過對城市文化與城市經濟、城市管理之間關系的梳理,實施有效的城市文化發展戰略,這對於提高城市的競爭力是有意義的。綜上所述,城市經濟學是為城市經濟和城市管理服務的一門應用學科。
7. 經濟學論文怎麼寫
一、優秀經濟學論文的特點
(a)選題
選題應該能夠解釋關系較多人利益的現實活動,如用激勵理論研究中國農業問題。
解釋范圍太狹隘的選題寫作意義也不大,但可以作為小品文……(b)內容
利用簡單而深刻的經濟學模型表達自己的觀點,並利用分析證明自己的觀點。
內容的好壞主要取決於(1)用同行通用的規范經濟學方法分析問題;(2)語言清晰准確表達要表達的意思;(3)模型對現實的解釋能力。
(c)寫作形式
形式規范,內容才能規范。如必須有理論綜述部分,就要求確實要了解該領域目前的研究進度。必須有模型的假設,就必須設計出有意義的假設。必須有規范的實證檢驗,就不能隨便……
二、經濟學論文寫作的思維方式
一切從個人利益最大化角度分析,構造主要主體的利潤函數和約束條件,求最大化解。 三、典型的三段式經濟學論文
(a)基礎理論,包括理論綜述、現實意義
手段:具體鑽研某一特定領域。
(b)模型,包括假設、界定函數式、求解均衡解、模型的推廣如何提高模型:經典模型,了解其思想精髓。
手段:《高級微觀經濟學》、《高級宏觀經濟學》、《博弈論》
(c)實證分析
手段:《計量經濟學》……
四、寫作建議
(a)選題:知道現實的問題,然後給以經濟解釋。建議了解實際,最好工作兩年;或者了解學術前沿未解決的問題或者加工完美那些已經存在但還粗的模型。建議修博士學位。並且要具體鑽研某一特定領域,個人認為至少需要3年時間,樊綱認為需要10年。注意不要選 錯了領域,人生可沒有太多的3年可用於「試錯」。
(b)學透《高級微觀經濟學》、《博弈論》、《計量經濟學》三門課程,估計要花3年時間。
(c)一個工具只用於解決一個目標(丁伯根法則),保持文章的主線。一篇論文只要解決 一個問題就可以了,如果要解決所有問題,就不會有論證力度,也不會有學術性。
1、論文格式的論文題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確、簡練、醒目、新穎。
2、論文格式的目錄
目錄是論文中主要段落的簡表。(短篇論文不必列目錄)
3、論文格式的內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內容的摘錄,要求短、精、完整。字數少可幾十字,多不超過三百字為宜。
4、論文格式的關鍵詞或主題詞
關鍵詞是從論文的題名、提要和正文中選取出來的,是對表述論文的中心內容有實質意義的詞彙。關鍵詞是用作計算機系統標引論文內容特徵的詞語,便於信息系統匯集,以供讀者檢索。每篇論文一般選取3-8個詞彙作為關鍵詞,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題詞是經過規范化的詞,在確定主題詞時,要對論文進行主題分析,依照標引和組配規則轉換成主題詞表中的規范詞語。(參見《漢語主題詞表》和《世界漢語主題詞表》)。
5、論文格式的論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稱前言、序言和導言,用在論文的開頭。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寫出作者意圖,說明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並指出論文寫作的范圍。引言要短小精悍、緊扣主題。
〈2)論文正文:正文是論文的主體,正文應包括論點、論據、論證過程和結論。主體部分包括以下內容:
a.提出問題-論點;
b.分析問題-論據和論證;
c.解決問題-論證方法與步驟;
d.結論。
6、論文格式的參考文獻
一篇論文的參考文獻是將論文在研究和寫作中可參考或引證的主要文獻資料,列於論文的末尾。參考文獻應另起一頁,標注方式按《GB7714-87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進行。
中文:標題--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標題--出版物信息
所列參考文獻的要求是:
(1)所列參考文獻應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讀者考證。
(2)所列舉的參考文獻要標明序號、著作或文章的標題、作者、出版物信息。
8. 經濟學論文題目 請給出幾個比較容易找到參考文獻的題目和網站
收入差距啊~
影響因素很多,GDP,失業率,通脹率,受教育水平,教育支出占財政支出比重,國際貿易進出口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