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政治經濟學入門看什麼書
必不可小的是《資本論》,看完後你會大概明白西方所指的政治經濟學與我們國家是有很大差別的,而且對以後的學習也有非常大的幫助。
2.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全面框架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只是西方經濟學的分支。他所有內容其實就是一個公式。框架就是資本論了。
3. 政治經濟學
這是因為:
第一,商品經濟的存在最終與社會生產力有關。商品經濟是社會分工和生產力發展的產物,同時又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尚未達到更高階段的產物。在社會主義現階段,逾越商品經濟的充分發展,就是超越社會生產力發展階段。
第二,商品經濟作為社會生產的經濟形式,反映社會生產力的連續,繼承和發展的客觀規律性。商品經濟充分發展,使生產社會化發展達到更高程度,才有可能使商品經濟進化到產品經濟。這是人類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連續性、繼承性和規律性的結果。社會主義是在資本主義時代的成就的基礎上經過革命變革建立起來的。資本主義社會使商品經濟高度發展和創造出來的巨大生產力,我們必須利用和繼承,只有這樣,才可以促進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和生產的社會化、商品化、現代化。
4. :政治經濟學的框架和分析方法是什麼
首先復應清楚,房價上漲絕不單單制是經濟方面的因素,(1)房地產業的投資增長是導致房價高速增長的最重要因素;(2)制度的不健全.因為福利分房體制的終結和城市化的加速,但住房政策改革的措施不到位,是房地產投機行為大行其道,導致了房地產價格的上漲;(3)城市化的進程拉動了住房消費增長;(4)土地政策的變化催生了房價;(5)存在大量的非自住需求者參與購房、抄房、住房的行為.
5. 政治經濟學的邏輯架構是什麼
說得明白點,就是從政治角度出發,凡是有利於本國家的任何對內或對外政策都要無條件執行的,比如經濟危機時代國內的刺激經濟印鈔票救市,和限制國外商品進口增加關稅,以達到繁榮本國經濟的效果。還有一種政治經濟學發生在戰爭年代,也就是戰爭經濟學,侵略殖民掠奪,強行與他國交易等等,也應該列為政治經濟學范疇,以上都是排除在市場經濟學以外的經濟行為!
6. 求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框架,最好有條理的列出
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不可分割的三個主要組成部分。
馬克思主義哲學為認識歷史和時代問題提供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通過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深刻剖析,揭示了資本主義剝削的秘密和被社會化主義代替的歷史命運;
科學社會主義是整個馬克思主義的核心,指導無產階級解放斗爭的科學理論
7. 政治經濟學的主題框架
本課程的內容包括導言、商品經濟、資本主義經濟、社會主義經濟四個部分,全書共分為十二章,具體如下:
導言
一、教學內容
1.政治經濟學的由來與發展
2.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難點)
3.學習政治經濟學的意義
二、教學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章教學,要求學生深入理解和重點掌握: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社會生產總過程各環節之間的關系;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關系;科學技術與生產力的關系;經濟規律的客觀性、特點及人們與經濟規律的關系。並能夠理論聯系實際,運用這些基本知識分析和研究實際經濟問題。
掌握:
1.經濟規律的客觀性以及與人的關系;
2.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關系;
3.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了解:
1.政治經濟學的由來與發展。
2.學習政治經濟學的意義。
第一章 商品經濟
一、教學內容
(一)商品經濟的產生和發展
1.商品經濟的產生
2.商品經濟的發展
(二)商品及其屬性(難點)
1.商品的二重屬性:使用價值和價值
2.勞動的二重性: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
3.商品經濟基本矛盾:私人勞動(或局部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
4.商品的價值量
(三)貨幣及其代用品
1.價值形式的發展(難點)
2.貨幣的本質和職能
3.貨幣流通和紙幣流通
(四)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難點)
1.價值規律的內容
2.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
3.價值規律的作用
(五)社會化大生產為基礎的商品經濟
1.生產的社會化
2.社會化大生產的基本規律(難點)
3.社會化大生產基本規律在商品經濟中的實現
二、教學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章教學,要求學生深入理解和重點掌握:商品經濟產生的條件;商品二重性、勞動二重性及其兩者之間的關系;私人(或局部)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是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商品價值量的確定,商品價值量與勞動生產率的關系;個別勞動時間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差異,對商品生產者的利益、地位、命運和經濟行為的影響;貨幣的本質和職能;貨幣流通規律,決定一定時期內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的因素;對貨幣流通規律的運用;價值規律的內容、表現形式、作用;生產社會化及其內容;決定社會總勞動在各部門間分配的主要因素;社會化大生產基本規律及其在商品經濟中的實現形式。並能夠理論聯系實際,運用這些基本知識分析和研究實際經濟問題。
掌握:
1.自然經濟與商品經濟;
2.簡單商品經濟與發達商品經濟;
3.簡單勞動與復雜勞動;
4.貨幣的產生(價值形式的發展);
5.商品經濟中的需求與供給。
了解:
1.商品經濟的發展;
2.紙幣和紙幣流通;
3.分工和協作產生新的生產力。
第二章 資本主義經濟制度
一、教學內容
(一)資本主義經濟制度概述
1.資本主義的基本經濟制度
2.僱傭勞動和剩餘價值
(二)資本主義的生產
1.資本主義生產過程
2.增加剩餘價值生產的方法(難點)
3.資本的積累
(三)資本主義流通
1.資本的循環
2.資本的周轉
3.社會總資本再生產和流通(難點)
(四)資本主義的分配和消費
1.資本主義分配
2.資本主義消費
3.資本主義基本經濟規律
二、教學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章教學,要求學生深入理解和重點掌握: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是勞動過程與價值增殖過程的統一;資本的屬性;增加剩餘價值生產的方法;資本積累及影響資本積累量的因素;個別資本增大的兩種形式;產業資本循環及產業資本循環正常進行的條件;不變資本與可變資本、固定資本與流動資本的劃分;影響資本周轉的因素及加速資本周轉的意義;研究社會總產品的實現對社會總資本再生產和流通的重要意義;馬克思再生產理論的兩個基本原理;社會資本簡單再生產條件下社會總產品的實現;社會資本擴大再生產條件下社會總產品的實現;生產資料生產優先增長的基本原理;資本主義工資的本質和形式;剩餘價值轉化為利潤,剩餘價值率與利潤率的關系,影響利潤率的因素;平均利潤和生產價格的形成;壟斷利潤及其來源;資本主義地租的兩種形式(級差地租和絕對地租);剩餘價值規律是資本主義基本經濟規律。並能夠理論聯系實際,運用這些基本知識分析和研究實際經濟問題。
掌握:
1.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特徵;
2.資本總公式及其矛盾的解決;
3.勞動力商品;
4.固定資本磨損(物質磨損和精神磨損);
5.預付資本的總周轉;
6.資本的生產時間和流通時間;
7.名義工資與實際工資;
8.利息的本質和利息率的確定;
9.資本主義地租及其本質。
了解:
1.借貸資本的特徵;
2.壟斷地租、礦山地租和建築地段地租;
3.資本主義的消費。
第三章 資本主義市場經濟
一、教學內容
(一)市場經濟
1.資源和資源配置(難點)
2.市場、市場機制、市場體系(其中市場機制是難點)
3.市場經濟的類型
(二)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運行主體
1.資本主義企業
2.資本家階級
3.僱傭勞動者階級
4.中間階級
5.資產階級政府
(三)資本主義商品市場
1.自由競爭與價格形成(難點)
2.壟斷競爭與價格形成
3.資本主義商業形式
(四)資本主義下的生產要素市場
1.勞動力市場
2.金融市場
3.地產、技術、信息市場
二、教學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章教學,要求學生深入理解和重點掌握:衡量資源配置是否合理的標准及資源配置的方式;市場機制的內容;資本主義經濟運行的主體及它們在資本主義經濟運行中各自所處的地位和作用;壟斷競爭及其特點;壟斷價格的形成;勞動力商品市場價格的確定;貨幣資本市場的供求關系及市場價格;金融資本的形成及金融寡頭的統治;股票價格的確定,引起股市波動的因素,股市的作用;知識產權所包括的內容。並能夠理論聯系實際,運用這些基本知識分析和研究實際經濟問題。
掌握:
1.市場經濟的類型;
2.在資本主義的發展過程中,市場經濟的三種模式及其各自的特徵;
3.資本主義自由競爭時期價格的形成;
4.資本主義的商業形式;商業銀行的業務;信息業和信息市場
了解:
1.非壟斷中小企業;
2.相對過剩人口。
第四章 資產階級政府的經濟職能
一、教學內容
(一)國有經濟成分
1.資產階級政府執行經濟職能的內容和實質
2.國有經濟成分的形成
3.國有經濟成分的形式
4.國有經濟成分的作用
5.國有經濟成分的性質
(二)國家調節經濟
1.國家財政政策(難點)
2.國家貨幣政策(難點)
3.國家調節經濟的其它措施
(三)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實質和作用
1.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實質
2.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作用
二、教學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章教學,要求學生深入理解和重點掌握:資產階級政府執行經濟職能的內容和實質;資本主義國有經濟成份的形式和作用;資本主義國家運用財政收入政策和財政支出政策所採取的措施,財政政策的緊縮與擴張;資本主義國家運用貨幣政策的中心點,國家運用貨幣政策所採取的主要措施;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雙重作用。並能夠理論聯系實際,運用這些基本知識分析和研究實際經濟問題。
掌握:
1.國有經濟成分的形成途徑及性質;
2.資本主義國家調節經濟的立法行政手段、社會福利政策、計劃調節;
3.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實質。
了解:(略)
第五章 資本主義國際經濟關系
一、教學內容
(一)資本主義國際貿易
1.商品的國際市場價值和國際市場價格(其中國際市場價值的決定是難點)
2.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和壟斷
3.勞動力的國際流動
(二)國際貨幣信貸關系
1.外匯與匯率
2.資本的國際流動
(三)生產和資本的國際化
1.生產和資本國際化的客觀必然性和形態
2.經濟全球化趨勢
3.國際經濟的區域化、集團化,局部一體化(難點)
4.資本國際化、全球化與國際經濟秩序
二、教學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章教學,要求學生深入理解和重點掌握:商品的國別價值與國際價值之間的關系;促使本國商品在國際市場上佔有更大的份額,同時保護自己國內市場所應採取的措施;在浮動匯率制下,影響匯率變動的因素;勞動力的國際流動對於輸入國和輸出國及勞動者本人的影響;資本在國際間流動的原因,資本輸出的形式和後果;生產和資本國際化的客觀必然性;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形成及其特徵,經濟全球化的兩重作用。並能夠理論聯系實際,運用這些基本知識分析和研究實際經濟問題。
掌握:
1.國際經濟的區域化、集團化、局部一體化;
2.經濟區域化與全球化的關系。
了解:
1.資本國際化的形態;
2.資本國際化、經濟全球化與國際經濟秩序。
第六章 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和歷史趨勢
一、教學內容
(一)資本主義基本矛盾
1.個別企業生產的有組織性與整個社會生產無政府狀態的矛盾
2.社會生產無限擴大的趨勢和勞動群眾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縮小的矛盾(難點)
3.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階級表現
(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1.危機的表現和實質
2.危機的可能性與現實性
3.資本主義再生產的周期性
(三)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調整和發展趨勢
1.基本矛盾和生產方式調整
2.自由競爭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的過渡
3.一般壟斷資本主義向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過渡
4.資本主義被社會主義所代替(難點)
二、教學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章教學,要求學生深入理解和重點掌握: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及其表現;經濟危機的表現和實質,經濟危機的根源;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兩次調整及其原因;社會主義經濟與資本主義經濟的共同點與不同點。並能夠理論聯系實際,運用這些基本知識分析和研究實際經濟問題。
掌握:
1.資本主義再生產的周期性;
2.壟斷資本主義的經濟實質;
3.資本主義被社會主義取代的必然性。
了解:
1.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歷史過渡性。
第七章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所有制結構
一、教學內容
(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1.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是由社會發展規律決定的
2.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發展階段
3.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特徵
4.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二)生產資料所有制結構
1.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
2.國家所有制(難點)
3.集體所有制
4.個體經濟和私營經濟
二、教學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章教學,要求學生深入理解和重點掌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特徵、主要矛盾、根本任務、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國家所有制經濟的性質、特徵和作用;國有經濟實行股份制改造的作用;集體所有制的基本特徵、作用和形式;合作社和股份合作制的特點及優點;正確對待個體經濟和私營經濟。並能夠理論聯系實際,運用這些基本知識分析和研究實際經濟問題。
掌握:
1.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是由社會發展規律決定的;
2.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3.合作社和股份合作制的特點及優點;
4.正確對待個體經濟和私營經濟;
5.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方向
了解:
1.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發展階段。
第八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一、教學內容
(一)中國發展市場經濟的必要性
1.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
2.市場經濟是推動生產力發展的有效方法
3.中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歷史的必然
4.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點
(二)現代企業制度
1.現代企業制度的特徵
2.現代企業制度的組織形式
3.國有企業實行現代企業制度的意義
4.企業的經濟行為
5.企業家隊伍(難點)
(三)市場體系
1.市場體系的特徵和作用
2.市場體系的結構
3.市場價格和市場競爭
二、教學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章教學,要求學生深入理解和重點掌握:市場經濟是推動生產力發展的有效方法;中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然性;現代企業制度的特徵、主要內容、主要組織形式、公司的組織機構;國有企業實行現代企業制度的意義;影響企業經濟行為的主要因素,企業經濟行為的主要內容;企業的生產經營目標;企業家隊伍;市場體系的特徵和作用;商品市場的構成;生產要素市場的構成;市場決定價格的必要性,影響市場價格的主要因素;市場競爭與壟斷。並能夠理論聯系實際,運用這些基本知識分析和研究實際經濟問題。
掌握:
1.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
2.西方經濟學家和政治家對於市場經濟的一致意見;
3.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點;
4.現代流通方式。
了解:
1.商品市場的組織形式;
2.理論價格與市場價格;
3.價格改革的任務。
第九章 社會主義社會的經濟發展
一、教學內容
(一)經濟增長
1.經濟增長因素
2.經濟增長速度
3.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作用
4.經濟效益
5.經濟增長方式(難點)
(二)產業結構
1.產業結構合理化的標志
2.第一、二、三次產業
3.農業和工業
4.基礎產業、支柱產業
5.勞動、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
6.高技術產業
7.產業的地區布局
(三)經濟發展戰略
1.經濟發展戰略的內容
2.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
3.工業化、城鎮化
4.知識經濟和科教興國戰略
5.可持續發展戰略(難點)
二、教學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章教學,要求學生深入理解和重點掌握:決定經濟增長的直接因素;實現較快經濟增長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技術進步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實現技術進步的途徑;提高經濟效益的意義;經濟效益與經濟增長速度的關系;經濟增長方式要由粗放型轉變為集約型;產業結構合理化的標志、三次產業的劃分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工業化和城鎮化。並能夠理論聯系實際,運用這些基本知識分析和研究實際經濟問題。
掌握:
1.宏觀經濟效益與微觀經濟效益的關系;
2.工業與農業的關系,工業、農業各自內部的關系;
3.基礎產業和支柱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
4.勞動、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的主要特點;
5.高技術產業;
6.技術進步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實現技術進步的途徑;
7.經濟增長方式要由粗放型轉變為集約型;
8.產業結構合理化的標志;
9.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
10.經濟發展戰略的內容;
11.知識經濟與科教興國戰略;
12.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
了解:
1.產業的地區布局。
第十章 社會主義社會的收入分配
一、教學內容
(一)國民生產總值和國民收入
1.國民生產總值和國內生產總值
2.國民收入
(二)國民收入的分配和使用
1.國民收入的分配過程
2.國家、企業、個人之間的分配關系
3.中央與地方財政收入的分配關系
4.國民收入的使用
(三)個人收入的分配
1.勞動收入和非勞動收入
2.按勞分配
3.多種分配方式(難點)
4.薪酬制度
5.個人收入的調節
(四)社會保障制度
1.社會保障制度的作用
2.社會保障制度的特徵
3.社會保障的主要內容
二、教學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章教學,要求學生深入理解和重點掌握:國民生產總值與國內生產總值;國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核心問題;調整國家與企業分配關系的方式;正確處理中央與地方的收入分配關系的目的,理順中央與地方財政收入分配關系的方式;國民收入的使用;實行按勞分配的原因,按勞分配的性質和作用;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原因及生產要素參與分配的具體形式;個人收入調節的原則;建立激勵性薪酬制度;社會保障制度的作用、特徵和內容。並能夠理論聯系實際,運用這些基本知識分析和研究實際經濟問題。
掌握:
1.國民收入分配的性質;
2.勞動收入與非勞動收入;
3.個人收入調節的重點及手段。
了解:
1.對國民生產總值指標的評價;
2.現行工資制度的缺陷。
第十一章 社會主義國家的對外經濟關系
一、教學內容
(一)發展對外經濟關系的意義
1.經濟全球化形勢下的機遇和挑戰(難點)
2.發展對外經濟關系是我國實現現代化的需要
3.對外開放與獨立自主、自力更生
(二)發展對外經濟關系的目標和戰略
1.發展對外經濟關系的目標
2.進口替代和出口導向
3.我國對外開放的格局
(三)對外貿易和「引進來」的形式
1.對外貿易
2.引進技術
3.利用外資
(四)「走出去」戰略
1.實施「走出去」戰略的意義
2.對外投資
3.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
4.對外經濟合作
二、教學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章教學,要求學生深入理解和重點掌握:經濟全球化形勢下發展中國家所遇到的機遇和挑戰;我國發展對外經濟關系的必要性;對外開放與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我國發展對外經濟關系的目標和戰略;引進技術的作用和原則;利用外資的作用、方式;實施「走出去」戰略的意義。並能夠理論聯系實際,運用這些基本知識分析和研究實際經濟問題。
掌握:
1. 貿易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作用;
2. 展出口貿易和改善對進口的管理;
3. 引進技術的方式。
了解:
1. 國對外開放的格局;
2.改革外貿體制;技術價格和支付方式;「走出去」的形式。
第十二章 社會主義國家的宏觀經濟管理和調控
一、教學內容
(一)宏觀經濟管理
1.宏觀經濟管理的必要性
2.宏觀經濟管理的兩重性質和職能(難點)
3.宏觀經濟管理的方式
(二)宏觀經濟調控
1.宏觀經濟調控的主要目標
2.宏觀經濟調控的手段
二、教學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章教學,要求學生深入理解和重點掌握:宏觀經濟管理的必要性;宏觀經濟管理的性質和職能;宏觀經濟調控的主要目標和手段。並能夠理論聯系實際,運用這些基本知識分析和研究實際經濟問題。
掌握:
1.微觀經濟與宏觀經濟的關系;
2.宏觀經濟管理的。
8. 西方經濟學框架
其實本無所謂西方經濟學還是政治經濟學之分,那時計劃轉軌的時代高鴻業等老先生為了在國內開設現代非馬克思經濟學課程又為了避免意識形態問題而發明的詞彙。
現在流行的框架:
(一)微觀經濟學:假定資源是稀缺的、人是理性自利的,討論兩個微觀主體企業和消費者分別在自己的預算約束下進行利益最大化的選擇問題。(1)消費者在自己的收入預算約束下根據自己的偏好和商品的滿足自己偏好的特性與價格來做出能夠讓自己的效用最大化的決策。某種商品價格的變化引起消費量的變化可以分解為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正常商品的替代效應大於收入效應得情況下,我們就能推導出一條反映商品價格和商品需求量反向相關的需求曲線。(2)生產者在成本約束下根據自己的技術函數(投入產出函數)決定投入量的選擇,利用類似的思路可以推導出一條反映產量和商品價格之間正相關關系的供給曲線。假定市場可以出清,產品市場和要素市場都是完全競爭的市場,那麼我們的供給曲線就是一條直線,如果市場不是完全競爭的,我們就會有關於壟斷的探討了,供給曲線就向右上方傾斜,反映產量和商品價格之間由於壟斷因素(產品差異或者市場不準入)造化的正相關關系。
有了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如果他們相交於某一個點,這個點就是傳說中的均衡點,在這個點上商品的價格是均衡價格、商品的產量是均衡產量,市場是出清的。如果消費者的偏好和企業的選擇集都是凸性的,如果做出調整,不是消費者受損就是廠商受損,說明市場均衡產量也是帕累托有效率的。
說來說去就是一句話,自由競爭的市場經濟能夠實現市場出清,而且是有效率的。
阿羅和德布魯也證明了n種商品n個消費者和生產者的情況下市場也可以實現出清,裡面用到很多數學,老子是搞不懂…
市場如果因為外部性、自然壟斷等原因不能實現出清,那就引出了所謂制度經濟學和公共經濟學的議題。
(二)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由馬歇爾開創,由阿羅德布魯一般均衡完善。總之,到現在很結構完整,框架完善。宏觀經濟學就不是那麼回事了。宏觀經濟學主要討論:經濟在長期和短期增長所有取決於的因素,包括關於通貨膨脹、就業等問題的討論。要理解宏觀經濟學,需要記住兩個基本學派的劃分,他們根本假設並不很一致,導致很多結論不同,互相爭吵不休。
古典學派:假定市場由於理性預期等因素是可以實現出清的,所以政府並不需要干預宏觀經濟,只要控制貨幣發行量為理性驚人提供一個合理穩定的政策預期就好。其基本的分析工具是AD-AS曲線。
凱恩斯學派:假設市場由於工資剛性(粘性)的問題無法自動實現出清,至少在短期是這樣的。長期中工資是可以調整的,凱恩斯學派和古典學派之間並沒有很大的分歧。但是,短期,由於上述原因,政府必須採用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來干預經濟。他的分析手段除了AD-AS之外,還有就是希克斯發明的分別代表貨幣市場均衡是產品市場均衡的LM和IS曲線,他們之間的互動可以解釋利率(貨幣的價格)和產出之間的互動關系。
由於這個基本的差別,兩派對通脹原因、就業與通脹關系、政策有效性等上問題爭論得不可開交。最近的新凱恩斯學派和理性預期學派分別代表了凱恩斯和古典學派的前沿成就。爭論仍在繼續,我們拭目以待。
除了短期經濟問題中的爭論這些問題,宏觀經濟學也關心長期經濟增長的問題。由哈羅德最先提出了一個關於最優經濟增長率,但是哈羅德假定技術不變後來推導出了一個哈羅德陷阱,對經濟的長期增長持悲觀的態度。索羅發展了哈羅德模型,引入了技術可變的因素,得出了技術進步是引起長期經濟增長的唯一因素,他的模型也成了分析經濟增長問題的經典模型和基礎。最新的成果是由拉姆齊、卡斯、庫普曼發展出來的RCK模型。
如果不管考慮一個國家內部的經濟也考慮外部的因素,就是開放的宏觀經濟學,也是國際經濟學的基礎。
現代最新的經濟學發展趨勢:
前些年新制度經濟學大行其道,這些年博弈論後來居上。今年諾獎得主馬斯金、邁爾森、郝維茨等三人都是搞博弈論中的機制設計理論的。一派不數學,一派基本就是泛函和拓撲輪的一個外展。現代經濟學研究又都離不開以計量經濟學位基礎的實證建模。計量經濟學在傳統的OLS模型的基礎上,也對非穩定的時間序列數據、面板數據進行單獨的模型分析;對解釋變數為非連續變數的二元離散選擇模型構建了probit和logit模型。
基本就是這樣的。也是對自己這些年學習的一個梳理,有錯誤各位海涵。
9. 西方經濟學的結構框架是什麼
其實本無所謂西方經濟學還是政治經濟學之分,那時計劃轉軌的時代高鴻業等老先生為了在國內開設現代非馬克思經濟學課程又為了避免意識形態問題而發明的詞彙。
現在流行的框架:
(一)微觀經濟學:假定資源是稀缺的、人是理性自利的,討論兩個微觀主體企業和消費者分別在自己的預算約束下進行利益最大化的選擇問題。(1)消費者在自己的收入預算約束下根據自己的偏好和商品的滿足自己偏好的特性與價格來做出能夠讓自己的效用最大化的決策。某種商品價格的變化引起消費量的變化可以分解為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正常商品的替代效應大於收入效應得情況下,我們就能推導出一條反映商品價格和商品需求量反向相關的需求曲線。(2)生產者在成本約束下根據自己的技術函數(投入產出函數)決定投入量的選擇,利用類似的思路可以推導出一條反映產量和商品價格之間正相關關系的供給曲線。假定市場可以出清,產品市場和要素市場都是完全競爭的市場,那麼我們的供給曲線就是一條直線,如果市場不是完全競爭的,我們就會有關於壟斷的探討了,供給曲線就向右上方傾斜,反映產量和商品價格之間由於壟斷因素(產品差異或者市場不準入)造化的正相關關系。
有了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如果他們相交於某一個點,這個點就是傳說中的均衡點,在這個點上商品的價格是均衡價格、商品的產量是均衡產量,市場是出清的。如果消費者的偏好和企業的選擇集都是凸性的,如果做出調整,不是消費者受損就是廠商受損,說明市場均衡產量也是帕累托有效率的。
說來說去就是一句話,自由競爭的市場經濟能夠實現市場出清,而且是有效率的。
阿羅和德布魯也證明了n種商品n個消費者和生產者的情況下市場也可以實現出清,裡面用到很多數學,老子是搞不懂…
市場如果因為外部性、自然壟斷等原因不能實現出清,那就引出了所謂制度經濟學和公共經濟學的議題。
(二)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由馬歇爾開創,由阿羅德布魯一般均衡完善。總之,到現在很結構完整,框架完善。宏觀經濟學就不是那麼回事了。宏觀經濟學主要討論:經濟在長期和短期增長所有取決於的因素,包括關於通貨膨脹、就業等問題的討論。要理解宏觀經濟學,需要記住兩個基本學派的劃分,他們根本假設並不很一致,導致很多結論不同,互相爭吵不休。
古典學派:假定市場由於理性預期等因素是可以實現出清的,所以政府並不需要干預宏觀經濟,只要控制貨幣發行量為理性驚人提供一個合理穩定的政策預期就好。其基本的分析工具是AD-AS曲線。
凱恩斯學派:假設市場由於工資剛性(粘性)的問題無法自動實現出清,至少在短期是這樣的。長期中工資是可以調整的,凱恩斯學派和古典學派之間並沒有很大的分歧。但是,短期,由於上述原因,政府必須採用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來干預經濟。他的分析手段除了AD-AS之外,還有就是希克斯發明的分別代表貨幣市場均衡是產品市場均衡的LM和IS曲線,他們之間的互動可以解釋利率(貨幣的價格)和產出之間的互動關系。
由於這個基本的差別,兩派對通脹原因、就業與通脹關系、政策有效性等上問題爭論得不可開交。最近的新凱恩斯學派和理性預期學派分別代表了凱恩斯和古典學派的前沿成就。爭論仍在繼續,我們拭目以待。
除了短期經濟問題中的爭論這些問題,宏觀經濟學也關心長期經濟增長的問題。由哈羅德最先提出了一個關於最優經濟增長率,但是哈羅德假定技術不變後來推導出了一個哈羅德陷阱,對經濟的長期增長持悲觀的態度。索羅發展了哈羅德模型,引入了技術可變的因素,得出了技術進步是引起長期經濟增長的唯一因素,他的模型也成了分析經濟增長問題的經典模型和基礎。最新的成果是由拉姆齊、卡斯、庫普曼發展出來的RCK模型。
如果不管考慮一個國家內部的經濟也考慮外部的因素,就是開放的宏觀經濟學,也是國際經濟學的基礎。
現代最新的經濟學發展趨勢:
前些年新制度經濟學大行其道,這些年博弈論後來居上。今年諾獎得主馬斯金、邁爾森、郝維茨等三人都是搞博弈論中的機制設計理論的。一派不數學,一派基本就是泛函和拓撲輪的一個外展。現代經濟學研究又都離不開以計量經濟學位基礎的實證建模。計量經濟學在傳統的OLS模型的基礎上,也對非穩定的時間序列數據、面板數據進行單獨的模型分析;對解釋變數為非連續變數的二元離散選擇模型構建了probit和logit模型。
基本就是這樣的。也是對自己這些年學習的一個梳理,有錯誤各位海涵
10. 求:高一政治經濟學框架
高1政治太難了,我努力學才考了49分、
氣死了、
但我朋友告訴我其實高1政治很多題很相似、
我們學校定的資料上的題很多都有、
只怪我平時不做、
唉、
別人都考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