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微觀經濟學成本論中固定成本、可變成本、平均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變成本、邊際成本的演算法
總成本抄=固定成本+可變成本
平均成本=(固定成本+可變成本)/數量
平均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數量
平均可變成本=可變成本/數量
邊際成本=(固定成本+數量加1下的可變成本)/數量加1-(固定成本+數量的可變成本)/數量
邊際成本的概念就是數量每加1個以後增加的變動成本
Ⅱ 微觀經濟學的可變成本和總成本與價格的關系
可變成本是總成本的一部分,而價格與成本相輔相成,表現為總成本和利潤之和。
(一) 可變成本是總成本的一部分。總成本,是指企業生產某種產品或提供某種勞務而發生的總耗費。總成本由總固定成本和總可變成本構成。其中可變成本是指在總成本中隨產量的變化而變動的成本項目,主要是原材料,燃料,動力等生產要素的價值,當一定期間的產量增大時,原材料,燃料,動力的消耗會按比例相應增多,所發生的成本也會按比例增大,故稱為可變成本。可變成本等於總成本減固定成本。
(二)價格和成本是相輔相成的,其表現為總成本和利潤之和。企業要生存和發展,是要通過出售商品,收回所耗費的成本,並取得利潤,才能保證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因此,價格和成本是相輔相成的。在價格體制改革以前,我國大部分企業的計價方法都採用成本計價法,該時期可以說成本決定了價格。即在企業產品定價時,是在核算總成本的基礎上,加上一定比例的利潤來確定產品價格。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的發展,價格形成機制也有改變,絕大部分產品將主要通過市場來定價,單靠成本信息作為制定商品價格的作用越來越弱,但總價格體現為總成本和利潤之和這一關系並沒有改變。因此當單位產品價格高於單位產品成本時,該單位產品的生產經營才有利可圖;而當單位產品價格低於單位產品成本時,該單位產品的生產經營即處於虧損狀態。
Ⅲ 微觀經濟學可變成本的含義
可變成本即變動成本與固定成本相反,變動成本是指那些成本的總發生額在相關范圍專內隨著業務屬量的變動而呈線性變動的成本。
直接人工、直接材料都是典型的變動成本,在一定期間內它們的發生總額隨著業務量的增減而成正比例變動,但單位產品的耗費則保持不變。
Ⅳ 微觀經濟學名詞平均可變成本解釋
先說可變成本,指生產q產量所需要的可變投入要素的成本,是產量q的函數。而平均可變成本指單位產量需要的可變成本,即可變成本除以q
Ⅳ 微觀經濟學,平均可變成本問題。
這是什麼書?
感覺這句話有問題
「最初在產量開始增加時,由於固定生產要素與可變生產要素未得到充分發揮,因此,可變成本的增加率要大於產量的增加率;」能否解釋一下?
如果刪掉這句話,後面的邏輯就通順了。
Ⅵ 微觀經濟學常用字母符號含義
《宏微觀經濟學》符號一覽表1(微觀部分)
出現的章節
符號表示
英文含義
中文含義
數學計算 備注
第2章
D Demand 需求
S Supply 供給
P Price 價格 2.1
Q Quantity 數量 2.2
Ed 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需求價格彈性
2.3
EM income elasticity of demand 需求收入彈性
M money 收入
EAB Cross 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需求交叉價格彈性
2.4
Es Price elasticity of supply 供給價格彈性
2.5
第3章 TU Total utility 總效用 TU=f(Q)
MU Marginal utility 邊際效用
MRSXY 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商品邊際替代率
第4章
第4章 L Labour 勞動
K Capital 資本
TC total cost 總成本 TC=f(Q) 4.1
AC average cost 平均成本
4.2
MC marginal cost 邊際成本
4.3
FC Fixed cost 不變成本 FC=常量 4.4
VC Variable cost 可變成本 VC=f(Q) 4.5
TR Total revenue 總收益 TR=f(Q)=P×Q
AR Average revenue 平均收益
MR Marginal revenue 邊際收益
π 利潤 π=TR-TC 4.6
TP Total proct 總產量 TP=f(L) 4.7
AP Average proct 平均產量
4.8
MP Marginal proct 邊際產量
4.8
MRTSLK Marginal rate of technical substitution 邊際技術替代率
STC Short-run total cost 短期總成本 STC=f(Q)=FC+VC
STFC(FC) Short-run total fixed cost 短期總不變成本(固定成本) STFC=常量
STVC
(VC) Short-run total variable cost 短期總可變成本(可變成本) STVC=f(Q)
SAC
(ATC) Short-run average cost 短期平均成本
SAFC
(AFC) Short-run average fixed cost (短期)平均固定成本
SAVC
(AVC) Short-run average variable cost (短期)平均可變成本
SMC Short-run marginal cost 短期邊際成本
LTC Long-run total cost 長期總成本 LTC=f(Q)
LAC Long-run average cost 長期平均成本
LMC Long-run marginal cost 長期邊際成本
第6章 VMP Value of marginal proct 邊際產品價值
MRP Marginal revenue proct 邊際收益產量
W Wage 工資
註:
2.1 不同商品或要素的價格,表現為不同的下標,如X、Y、L、K。
2.2 有時是需求量Qd,有時是供給量Qs,有時就表示產量或其他的數量。
2.3 有時又表示為ep,有時又簡稱為需求彈性或價格彈性。
2.4 有時就簡稱為交叉彈性。
2.5 有時就簡稱為供給彈性。
4.1 既可能是短期總成本,也可能是長期總成本,有時又寫作C。
4.2 既可能是短期平均成本,也可能是長期平均成本。
4.3 既可能是短期邊際成本,也可能是長期邊際成本。
4.4 也就是後面的短期總不變成本,又稱為固定成本。
4.5 也就是後面的短期總可變成本,又稱為變動成本。
4.6 又稱為經濟利潤,或超額利潤。
4.7 有時也用Q表示。
4.8 如可變的投入是其他要素,可加上不同的下標。
《宏微觀經濟學》符號一覽表2(宏觀部分)
出現的章節 符號表示 英文含義 中文含義 數學計算 備注
第9章 GDP Gross demestic proct 國內生產總值
C Consumption 消費 C=f(Y)=C0+bY 9.1
I Investment 投資
G Government payment 政府購買
NX Net export 凈出口 NX=X-M
X export 出口
M import 進口
NDP Net domestic proct 國內生產凈值
NI National income 國民收入
PI Personal income 個人收入
PDI Personal disposable income 個人可支配收入
GNP Gross national proct 國民生產總值 9.2
第10章 Y 總量 10.1
APC 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ption 平均消費傾向
MPC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ption 邊際消費傾向
10.2
S Save 儲蓄 10.3
APS Average propensity to save 平均儲蓄傾向
MPS 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 邊際儲蓄傾向
10.4
AD Aggregate demand 總需求 AD=C+I+G+X
AS Aggregate supply 總供給 AS=C+S+T+M
T tax 稅收
K multiplier 乘數
10.5
第11章 MEC Marginal efficiency of capital 資本邊際效率
L Demand for money 貨幣需求 L=L1(Y)+L2(R)
R Rate 利率
M Money supply 貨幣供給
第13章 CPI Consumer price index 消費物價指數
第14章 KG Government expenditure multiplier 政府購買支出乘數
14.1
KTR Transfer payment multiplier 轉移支付乘數 14.2
TR transfer 轉移支付
KT Tax multiplier 稅收乘數
KB Balanced budget multiplier 平衡預算乘數
第15章 Mh Money base 基礎貨幣(高能貨幣) Mh=M0+RE 15.1
Ke Deposit expansion multiplier 存款乘數
15.2
Km Money multiplier 貨幣乘數
15.3
第16章 M import 進口 M=M0+mY
KX Foreign trade multiplier 對外貿易乘數
第17章 G rate of growth 經濟增長率
17.1
Gt 實際增長率
Gw Warranted rate of growth 合意增長率
Gn Nature rate of growth 實際增長率
註:
9.1 其中,C0是自發性消費;cY是引致性消費。
9.2 與GDP的區別在於前者是以生產者的國籍作為標准;而後者是以生產地作為標准。
10.1 經常用來表示國民收入,亦可表示總需求和總供給。
10.2 在上述的消費函數中,邊際消費傾向即是b。
10.3 兩部門經濟時,Y=C+S。
10.4 兩部門經濟時,MPC+MPS=1,APC+APS=1。
10.5 這兒的乘數應是指投資乘數,兩部門時, 。
14.1 這仍是兩部門經濟下(不考慮稅收)的乘數。
14.2 這是三部門經濟下(考慮稅收)的乘數。
15.1 M0-流通中現金;RE-存款准備金。
15.2 D-派生存款;MR-原始存款;rd-法定準備金率。
15.3 M1-貨幣供給;Mh-基礎貨幣。
17.1 s-儲蓄率,s=S/Y;J-資本產出比率,J=K/Y。
因時間倉促,如有遺漏或錯誤,希望大家及時指正,多謝。
Ⅶ 經濟學中的成本是怎樣定義的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所說的成本往往是「會計成本」,即廠商在生產經營過程中作為成本項目計入會計賬目的各項費用支出總和,包括工資、原材料、動力、運輸等所支付的費用,以及固定資產折舊和借入資本所支付的利息等。
經濟學中的成本概念不同於會計成本,是指廠商生產經營活動中所使用的各種生產要素的支出總和,稱為「經濟成本」。經濟成本除了會計成本,還包括未計入會計成本中的廠商自有生產要素的報酬。這種報酬通常以「正常利潤」的形式出現,主要補償主自有資本投入應獲的利息、主為提供勞務應得的薪金等。在經濟分析中,正常利潤被作為成本項目計入產品的經濟成本之內,又被稱為「隱成本」一它是組織生產所必須付出的代價,也可理解為生產經營過程中使用自有生產要素的機會成本。與此相應,會計成本也被稱作「顯成本」。經濟成本等於顯成本與隱成本之和。本章以下若無特別指明,成本的概念均指經濟成本。當商品的銷售收入正好能補償經濟成本時,廠商獲得了正常利潤。若銷售收入超過經濟成本,則廠商可獲得超過正常利潤的經濟利潤,即超額利潤。以上各種涵義的成本及利潤的相互關系可用以下關系式表示:
經濟成本=會計成本(顯成本)+隱成本
經濟利潤=銷售收入一會計成本一隱成本
Ⅷ 微觀經濟學中可變成本函數VC和總可變成本函數TVC有什麼區別
不對,這是平均成本的公式
Ⅸ 微觀經濟學關於可變成本與固定成本的問題
呵呵,我覺得你把題意理解錯了,你的知識掌握的並不錯,題目的意思是:企業能回無償解僱一部答分勞工,那潛台詞就是,有一部分員工是企業不能解僱的,無論那是什麼原因,反正他們已經和廠房機器成了一樣的性質,不能改變,所以說他們是部分固定成本,而可以解僱的那部分人就成可變成本了。
如果對了,記得給分啊,謝啦
Ⅹ 微觀經濟學中Tc,Q等這些字母代表的是什麼
TC代表的是總成本,Q代表的是數量。
總成本TC(total cost)是總固定成本(版TFC)和總變動成本(TVC)之和。因此權總成本曲線在總變動成本曲線之上,兩曲線之間的垂直距離等於總固定成本的數值。
總成本曲線的特性完全取決於總變動成本曲線的特性,所以,隨著產量的增加,總成本曲線也是先遞減地增加,後遞增地增加。
(10)微觀經濟學可變成本怎麼表示擴展閱讀:
調研發現,有效的成本分析是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成功與否的基本要素。不完善的成本分析可導致單純的壓縮成本,從而使企業喪失活力。
建立起科學合理的成本分析與控制系統,能讓企業的管理者清楚地掌握公司的成本構架、盈利情況和決策的正確方向,成為企業內部決策的關鍵支持,從根本上改善企業成本狀況。
鉑略咨詢認為,正確的成本分析對一家公司是否盈利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由於成本分析的不利,企業可能因為未將費用合理分攤至不同產品而導致定價失誤,從而長期陷入越賣越虧的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