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計量經濟學入門需要哪些基礎知識
學計量經濟學有數學3的水平就足夠,越高越好;書籍最好的是古扎拉蒂的《計量經濟學》屬於目錄型的計量總綱,這本書基本上把所有的計量問題都討論到了,某些比較專業性的東西也都提到了,也就是說如果這本書還不能解決你的問題,你就可以去查專門文獻了。必備技能,你一定要會「微積分」和「概率與數理統計」;由於計量經濟學是工具類學科,研究方向相當的廣泛,只要你有數據和理論的課題,都可以用計量經濟學方法找到變數間的關系。
2. 我要學習經濟學,金融學知識。不知道由淺入深應該看那些書籍
你好
1、聽你的話,我了解你是至少本科以上的學歷。這樣的話我可以開始內我的推
薦。容一般學金融的都要先學微觀經濟學,比較難,但是感覺和現代經濟聯系不
大,所以,你可以先不看。
2、宏觀經濟學是一定要看的,我導師稱之為經濟學的總綱,實際上現代金融是
其中的一部分。推薦曼昆的。外國人寫的書,案例比較多。
3、貨幣銀行必須看。這本書算是金融學的總綱,有很多基礎的知識。推薦黃達
的,嘿嘿,自己學校導師編的。
4、國際金融、公司理財、證券投資、投資學都是金融范疇。國際金融推薦用王
愛儉的(可能是我見識淺了,不過這本的確是我看過中比較好的)。公司理財建
議用外國人編的,本國的課本例題少,太抽象。證券投資,我不建議你用課本,
證券從業資格證的那幾本書是最好的,因為它更新最及時。
5、聽你的口氣學金融不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實踐吧?這裡面有個建議,數據
重於理論,每一個書上的理論一定要找一個相關的案例數據。最後就是多看看網
站、報紙。推薦經濟觀察報,我們專業的學生幾乎都看。
祝好運。
3. 汪丁丁:為《讀書》寫的經濟學(之一)摘要及讀後感
[汪丁丁:為《讀書》寫的經濟學(之一)摘要及讀後感]"汪丁丁:為《讀書》寫的經濟學(之一)"摘要及讀後感2011-02-20 00:25"汪丁丁:為《讀書》寫的經濟學(之一)"摘要及讀後感經濟學是什麼?它應當是什麼?這當然是兩個不同的問題,汪丁丁:為《讀書》寫的經濟學(之一)摘要及讀後感。從本世紀20年代以來,經濟學就被認作是研究如何有效地,用有限的"手段(means"去應付人們無限止的"慾望"。分工和專業化迫使經濟學家不去過問那些"手段"和那些"慾望"是否正當或是否高尚。他們把這些問題留給了那些還沒有從蘇格拉底或柏拉圖那兒放逐出去的,依舊很高尚的道德哲學家們。經濟學家們也不再關心人的慾望是怎麼產生出來的這類問題,那己經分工給了心理學家們(理論的和實驗的)。於是現代經濟學變成了主要研究如何有效運用現有"手段"的科學。至於經濟學應當是什麼,我想在文章的結尾處再提及。那些能夠緩解人們焦慮與痛苦的東西,應當被叫做"手段"。所以在眼下的世界,"錢"是一種手段,因為用錢可以買到我們慾望著的東西;所以在那個點石成金的故事裡,黃金絕對不是"手段",因為他用黃金買不到任何他真正慾望著的東西。"交換",亞當·斯密說交換是人類的天性。總量不變的手段,僅僅由於"交換",滿足了更大多數人的更大的需求。這是一種改善,一種有利於一些人而不損害任何人的,經濟學家稱為"伯累托改善"的事件。"交換"是實現"伯累托改善"的合乎人類天性的方式。用手段生產手段,一直到那些最原初的手段,我們的"知識"找不到任何方式可以用任何手段去生產出他們。這些原初的手段叫做"要素"。時間就是一種要素,因為人類,除了幻想中的"時光機",尚且不知道怎樣生產"時間"。從終極意義上說,世界上只有人類時間可以稱做"要素",其他要素之有限性蓋源於人類沒有足夠時間去發現更多的資源。理性的人們通過分工增加能夠應付他們慾望的手段,即財富。這只是一種可能性。要實現這可能性,兩個制度條件必不可少;(1)分工造成的規模經濟的好處必須適當地"分配"到每個參與了分工的人。(2)由大范圍交換關系產生的"不確定性(uncertainty"必須能夠被規模經濟的好處抵償。其實經濟學家把自己局限在"手段"的研究上是為了與心理學家、科學家和工程專家、社會學家、政治學家,以及其他種種專家做個"分工"。在這個安排下,經濟學研究生產、交換和分配。在生產交換分配中,現代的主流經濟學分工研究"交換",從最近幾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領域看,經濟學研究的方向或"研究綱領"正在改變到"制度"方面去,交換的制度,生產的制度,分配的制度;政治的制度,科學合作的制度,組成社會的制度,能促進和不能促進文明的制度等等。研究"制度"的學者們追究制度的根源,認識到一切制度的維持和變化都要以運行那個制度的人所積累的"知識"為基礎。復雜的制度,例如社會制度,必須建立在人們關於彼此"權利"的共識上。霍布斯說,人類缺乏這種共識就會陷入"一切人對一切人的戰爭",讀後感《汪丁丁:為《讀書》寫的經濟學(之一)摘要及讀後感》。古希臘斯多葛學者說,每個人都知道這種不尊重他人的後果,這件事本身是最重要的,它,做為知識,能使每個人推論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這是斯多葛學派理解的"正義",也是現代的"契約主義者"如布坎南、羅爾斯、賓莫爾(Ken Binmore,Game Theoryand Social Contract,1994)所謂的"每個人都試從其他人的位置上看世界"。契約主義者從正義可以推出"道德"。因為"知"經過了上述的推理就是知道"止於至善",不知道這算不算"格物明德"。就這樣,我寫完了寫給《讀書》的經濟學。對任何理論的把握都是通過對重要概念的理解實現的。對重要概念的理解在對話中表現為對關鍵詞的解說。慾望,手段,要素,稀缺,信息,交換,分工,規模經濟,分配,伯累托改善,知識,權利,正義,道德和宗教。這些就是這個為《讀書》寫的經濟學解說的關鍵詞。寫給思考過經濟學或其他社會科學的讀書人,並且故意"空"了許多該寫但未寫的話。讀後感這篇文章並非是經濟學入門之類的東西,所以,看了之後,如果我的認知水平還可以的話,我把握到了經濟學的本質,卻無從了解經濟學的細節,比如經濟學是如何研究"交換"的,經濟學視野里的"手段"有多少,研究手段的話,能解決經濟學理論的絕大多數問題嗎?另外是關於制度的,"一切制度的維持和變化都要以運行那個制度的人所積累的"知識"為基礎",在這句話里,積累是否包含"創新、創造"的意思,知識能否被"文化"所代替?作為傳統的體現,文化在制度的維持和變化中有沒有重要的作用?怎麼解決這么一個問題--有了知識,卻並不把知識進行應用以變化制度--被有關利益方所掣肘。總的說來,就是很有收獲,可以此為總綱繼續學習。"汪丁丁:為《讀書》寫的經濟學(之二)"摘要"成本",沒有選擇的自由,談不上成本。古典經濟學家給自己提出的任務是尋常"財富"的來源。最早回答這個問題的是威廉·配第,他說"勞動是財富的父親,而土地是財富的母親"。在亨利·喬治明確但仍不嚴格的理論體系中,財富的意思是指任何有價值的東西。價值則是指一個事物,只要它可以減少人在獲取同等幸福時所必須付出的努力,它就有了價值。主觀價值論在貝克萊主角的"月亮"和奧地利學派的主觀價值論之間確實存在著一個重要的思想聯系。那就是休謨的懷疑論,是理性的哲學基礎問題(主義與科學,傳統與烏托邦)主觀價值論的一個更深層的看法是,沒有選擇就談不上有價值,沒有選擇餘地的機會不是機會,也談不上機會成本。基於選擇的成本,現代經濟學研究選擇的"效率"。這個概念是可以直接從選擇的成本概念推導出來的。說一個選擇是有效率的,是說這個選擇的機會成本最小。效率是選擇的結果。選擇是在可供選擇的多個行動方案中擇一而行。一個行動方案包括三件事:1、行動的目的,2、可用的技術,3、現有的資源。其中,"技術"是指以各種形式儲存起來的知識。用時興的語言來區分技術和資源,前者是"軟體",後者是"硬體"。知識(技術)一旦被人知道了,就不再有成本。選擇是對未來行動方案的選擇,已經發生了的事情無法再選擇。所以在選擇行動方案時,可以使用的技術都是沒有成本的(還沒有買到的技術不是"可用的")。選擇是對資源和目的的選擇。知識的所有權是分工的產物。分工的好處是節約勞動時間。分工能夠節約勞動時間是由於專業化和知識積累。分工固然節約了時間,可是分工的代價是沒有人知道所有人知道的事;而與此同時,是我們一定願意知道所有人知道的事。〔汪丁丁:為《讀書》寫的經濟學(之一)摘要及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4. 請問下怎麼學好計量經濟學啊各位高手能支點具體的招嗎覺得這個科目有點頭疼謝謝各位幫忙了
這是我以前給別人的回答:
計量關鍵在於用,如果你想學好,那最好找幾篇帶「版實證分析」字樣的權論文看一看,然後自己照貓畫虎的做,遇到問題了可以查書,也可以問老師,老師講計量不見得講得好的原因就在於他也是用出來的,不是學出來的~所以他也不知道怎麼講才能讓學生們聽懂。
如果不想用,那最好請「名師」講解一下,當然這樣的機會並不多。因為大多數的計量老師在具體操作的時候只會用軟體進行回歸,不會具體的公式推導,簡單點說他不會筆算。
現在知道怎麼學了吧?要想學明白首先要學怎麼進行筆算,然後再學各種檢驗,如果各種檢驗你也會筆算,那你就已經算是個明白人了。更深入的問題就可以光看書了,計量入門難,但是入了門以後是有一定規律可尋的。
你說推薦輔導書,我想來都推薦新手用古扎拉蒂的《計量經濟學》要最新版的,這本書是一個總綱或者叫樹干型的教材,一般的計量知識上面都有,如果通過這本書還找不到答案的問題就可以去查一下那方面的專著了。上面有很多例子,你用上面提供的數據自己動手做一下,最好是用Excel一步一步做,對學習幫助非常大。
5. 計量經濟學需要具有什麼基礎
學計量經濟學有數學3的水平就足夠,越高越好;書籍最好的是古扎拉蒂回的《計量經濟學》屬於目錄答型的計量總綱,這本書基本上把所有的計量問題都討論到了,某些比較專業性的東西也都提到了,也就是說如果這本書還不能解決你的問題,你就可以去查專門文獻了。必備技能,你一定要會「微積分」和「概率與數理統計」;由於計量經濟學是工具類學科,研究方向相當的廣泛,只要你有數據和理論的課題,都可以用計量經濟學方法找到變數間的關系。
6. 產業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的關系
西方的產業經濟學主要研究產業組織形式,就是企業等市場主體間的關系之類,包括壟斷、寡頭等市場的特點等等
西方經濟學是研究西方研究各類經濟問題的基礎和前提假設。
7. 政治經濟學開山之作
《道德經》。
【原創】許光偉:我為什麼與如何寫《保衛資本論》
〖標簽〗論壇首發帖
〖版主寄語〗為讀者提供了「如何讀寫用《資本論》」方面的有價值觀點,並分享和系統介紹了自己的寶貴的寫作經驗,文獻珍貴而資源稀缺。
[編者按]如何將馬克思主義與當下中國研究結合起來,確實獲得有機化的中國生長力量,為中國經濟學創建提供寶貴智力支持,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刻不容緩的任務。發掘中華經典,並和世界經典的發掘同步、聯動,尋求最高智慧,實屬有益之舉。我們認為,這是文章提出「國學馬克思主義」研究主張的目的和價值所在。
——作者簡介:許光偉,當下一位寫作風格特立獨行的歷史經濟工作者、研究者
以下是文章主題和正文:
《道德經》和《資本論》具有結構的「巧合」:道和德規定的相互推動和彼此間的有機交融。《資本論》在成書結構上分成四個層次:歷史發生學(道,歷史生產→再生產過程);系統發生學(德,再生產→流通過程);現象發生學(道和德的生活形式,流通→生活過程);認識發生學(道和德的認識形式,生活→認識過程)。這其實是邏輯發展的必然,摹寫的是「以歷史生產為基礎的時間過程」、「以社會再生產為基礎的空間過程」、「以流通為基礎的現象過程」和「以經濟生活批判為基礎的認識過程(抽象上升到具體)」。這種辯證法的「四肢結構」完成了對社會歷史有機體的整體刻畫,書寫了一部商品經濟形態的「整史」。歷史的理論概念、批判=發展的方法論概念得以發掘出來;進而,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根據亦可以從中得到鎖定。整體看,這是「保衛」的學術價值、工作意義和建設路徑。
關鍵詞《資本論》保衛歷史中國理論方法論批判建設
題記目前,和《資本論》有關的研究不外乎分成三類:第一類是原典解讀,如衛興華教授2014年推出的《資本論簡說》和《資本論精選講解》;第二類是「新解」《資本論》,或所謂的「新資本論」;第三類是批判與解讀、理論整合與建設相結合,以此尋求中國原創思維和多路向發展的方法論性質論著。毫無疑問,拙著屬於最後一類。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資本論》研究方興未艾,漸漸迎來「保衛《資本論》」時代。2013年後,伴隨著《21世紀資本論》、《跟大衛·哈維讀<資本論>》、《重讀<資本論>》和《資本論的哲學》等一大批國外譯著的湧入,熱潮更加迭起。下面闡說的《保衛<資本論>——經濟形態社會理論大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以下簡稱《保衛》)的創作宗旨、邏輯路徑、理念和所運用的特別「方法」,構成一篇嚴格意義的跋文。對我個人而言,又可稱之為該著遲到的「後記」。
就創作背景看,該書的出爐取決於以下研究事實:中國人如何恰當地對待與運用好來自「西方」的經典著作,既為我所用,又體用結合,相得益彰;老實說,這是
一個棘手的問題,亦是高度突出歷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結合的時代話題。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一研究填補了同類作品的空白:從批判轉向建設,從邏輯轉向歷史,又通過貫通中國歷史,達成對馬克思之後的世界歷史的新理解。這種統一歷史之研究進路創造性地規定了「歷史科學」。其以極高的智慧統一了人類生產的「歷史」和「邏輯」,清晰地說明了經濟學的方法論,大大拓展了既有《資本論》研究的領域,使之獲得向新時代生長的「國學馬克思主義」視野,並切實獲取了「重讀」「重寫」互構意義的理解和運動張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阿爾都塞對馬克思的作品與學說發表有著名的評議,寫在《保衛馬克思》和《讀<資本論>》等主要作品中。從簡處入手,本書的工作是從上述兩本書中各取出「保衛」和「《資本論》」而得以命名,即取保衛之政治與學術立場,而批判純文本路徑解讀的解釋學方法論。經濟學的源頭是《道德經》。《道德經》有言:「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這是講述「道」「德」兩個基本范疇的關系。《道德經》研究的兩個基本范疇(我們可以先用《大學》中的語言將其明確一下:所謂「道」,即「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所謂「德」,即「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是經濟形態社會理論的總綱,也總覽了《資本論》的邏輯和方法。即簡明地說,《資本的生產過程》以歷史作為大舞台和布景整體把握「資本之道」,《資本的流通過程》以社會作為大舞台和布景整體把握「資本之德」,《資本主義生產的總過程》則把兩者疊合起來,審查和批判性地觀察資本主義生活過程(其是一個時空結合體),亦即揭示歷史與現實之「現象發生學」。這是堅持以「事的科學」審查《資本論》邏輯取得的認識成果。
原所提交之論文,結構包括五個部分,期待一個系統的介紹路徑,以盡可能確保讀者鳥瞰《保衛》的全局思想。即第一部分:從「獨釣寒江雪」到「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題記);第二部分:《資本論》的藝術高度是社會主觀批判邏輯體系——關於「商品批判」和「資本批判」的歷史辯證法;第三部分:發生學四義——辯證法的四肢結構;第四部分:蘊含建設的批判——三種社會要素模型;第五部分:昔景重約憶亞南——中國經濟學之題錄。囿於篇幅限制,此處重點介紹第三部分內容,余者略去。標題相應重設。
君不見!2014年的皮凱蒂資本研究在中國引發的浪潮洶涌!這是《保衛》劍出鞘的年度環境。君不見!在西方,哈維對《資本論》的講解,娓娓道來,對資本主義現實鞭辟入裡,一時間,「吶喊聲」和「歡呼聲」起來了!又所謂:仁者樂山,知者樂水;知者動,仁者靜。這猶如魯迅先生之指示: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是為求「評」求「論」之記!!
書 評(在線閱讀)
《政治經濟學報》2015年第4卷P214-230
我為什麼與如何寫《保衛〈資本論〉》【許光偉】
《資本論》以「邏輯」求歷史,在此基礎上,辯證敘述事物發展規定的內容和形式的統一,是為「事的科學」。首篇闡述「價值規律」。第一卷第二至第七篇闡說「資本之道」,對資本主義進行歷史鳥瞰;第二卷是說明資本主義工廠「不破產」的條件——它的存活條件和發展條件從而社會運動條件,闡明國民收入的根據和來源,這是經濟運行的微觀基礎和宏觀基礎,即「資本之德」;第三卷於經濟生活層面,全面展開對資本的國民收入即剩餘價值轉化形式的分配運動的分析,既說明了實體生產及其虛擬經濟形式的發展關系——工廠、商店、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不斷衍生關系,也深層次地說明了「土地所有者」為資本家集團所「養活」的經濟實質(資本主義消滅了地主階級,卻保留了「地主」),是為「資本主義生活過程」解析;第四卷是關於資本的道和德及其結合運動的「歷史認識」。從《資本論》的誕生史看,它的體系是社會客觀批判與社會主觀批判的工作統一,由社會客觀批判領銜,而又由社會主觀批判具體地發動。
研讀《資本論》,我們看到馬克思的認識起點是對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派的批判。以此察之,「第一,《資本論》辯證法規定乃是起步和釀成於『商品』中的;第二,馬克思文本結構是開放的,就首章而言,所要完成的是『商品本身』的大寫規定剖解,在指向性上,其始終與歷史發展同步,即堅持商品精神現象學批判(馬克思暫名為『拜物教批判』)工作進路;第三,商品辯證法是實踐化的批判規定,是活的工作邏輯,旨在消除自足,堅持始終在生長運動現象中認識存在規定,把握存在的整體發展;第四,歷史唯物主義是實踐化的形成歷程,它從歷史中發掘社會存在(規定),統一歷史存在和社會存在;第五,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統一化研究對象和理論范疇用語,如生產方式(歷史中形成起來的社會生產)與勞動一般,以及生產關系和交換關系(社會再生產)與價值(形式),使理論分析具有明確的可操作性。」(許光偉,2014)於《保衛資本論》成書前完成和發表的論文中,我設定這樣一個總的想法:在邏輯上,《資本論》商品章是成熟的研究範例,其解開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偉大構造,全面系統地探索了商品價值規律的發生奧秘。
8. 《道德經》與經濟學:這是何種研究路徑呢
一,經濟學的源頭是《道德經》
二,《道德經》研究的兩個基本范疇「道」「德」,是經濟形態社會理論的總綱。
三,《道德經》總覽了《資本論》的邏輯。
9. 信息經濟學教材那本好
1、曼昆《經濟學原理》上下冊,元。梁小民教授翻譯。曼昆為哈佛高才生,天才橫溢 ,屬新古典凱恩斯主義學派,研究范圍偏重宏觀經濟分析。 該書為大學一年級學生而寫,主要特點是行文簡單、說理淺顯、語言有趣。界面相當友好,引用大量的案例和報刊文摘,與生活極其貼近,諸如美聯儲為何存在,如何運作, Greenspan 如何降息以應付經濟低迷等措施背後的經濟學道理。該書幾乎沒有用到數學,而且自創歸納出「經濟學10大原理」,為初學者解說,極其便利完全沒有接觸過經濟學的人閱讀。學此書,可了解經濟學的基本思維,常用的基本原理,用於看待生活中的經濟現
象。可知經濟學之功用及有趣,遠超一般想像之外。推薦入門首選閱讀。目前國內已經有某些教授依據此書編著《西方經濟學》教材,在書中出現「經濟學10大理」一詞,一眼便可看出是抄襲而來。
2、 薩繆爾森《經濟學》(Economics)
薩繆爾森,新古典綜合學派的代表人物,1970年成為第一個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美國人。研究范圍橫跨經濟學、統計學和數學多個領域,對政治經濟學、部門經濟學和技術經濟學有獨到的見解。目前經濟學各種教科書,所使用的分析框架及分析方法,多採用由他1947年的《微觀經濟分析》發展糅合凱恩斯主義和傳統微觀經濟學而成的「新古典綜合學派」理論框架。他一直熱衷於把數學工具運用於靜態均衡和動態過程的分析,以物理學和數學論證推理方式研究經濟。目前經濟學理論數學化大行其道,此翁實始作俑者。
《經濟學》由美國麥格勞——希爾圖公司1948年初版。現已出第16版,通行全世界。國內50年代由高鴻業教授根據英文第10版翻譯,商務印書館於1981年出版。市面之16版,是和諾德豪斯合寫,由蕭深教授翻譯,並拆為《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兩個單行本出版。
全書結構宏偉,篇幅巨大。可謂博大精深。滲透老薩數十年經濟學見解。字里行間,三言兩語,每有深意。其中諸如「熱情的心,冷靜的頭腦」、「相關未必因果」等言語,可謂
經濟學之《老子》。讀完該書,可了解經濟學所探討問題在經濟學體系中之位置及分析框架,對經濟學有一個完備之認識框架。知識龐雜,有一體系框架,則適宜以後更進一步學習。學之愈深,愈知此框架之重要。盡管該框架在宏觀經濟學的微觀基礎方面仍有斷層,
但不失為一個好框架。此書國內有機工版發行之英文版。建議直接閱讀英文版。
3、斯蒂格利姿《經濟學》及系列輔助教材。斯蒂格利姿在信息經濟學成就甚高,此書可 作為前二者的補充,前二者所涉及經濟學內容主要是以價格理論及邊際分析為基礎,不包括不對稱信息經濟學、不確定性分析部分。斯蒂格利姿之《經濟學》可填充前二者之空白。
盡管三位作者政策傾向不同,但教材體現凱恩斯主義的特徵稍多一點,總體上講,教材相當客觀和公允。很適宜做入門教材。
4、《經濟學、原理、問題與政策》及《經濟學原理與問題》、〈經濟學案例〉、〈經濟 學小品〉、《經濟學悖論》、〈社會問題經濟學〉等。此類書之特點是先提問題,再論原理,主要是針對社會習見問題,逐步解釋原理,水平、內容大多較好,唯缺乏體系與框架,適宜略懂經濟學者補充學習。
古扎拉蒂 的《計量經濟學》,現在流行的版本應該是第四版,有面板數據講解的那個版本。一共兩本書,你看第一本和第二本的開頭幾章就行。這本書屬於計量的總綱性的著作,想深入的話可以找具體某方面的著作,比如專門講時間序列,專門講面板數據的等等。書里的模型例子很多,如果你都用Excel進行筆算,那你計量水平會提高很快~
5、貨幣銀行和金融市場經濟學(第6版英文原版)/當代全美MBA經典教材書系
作者:(美)米什金著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年1月
6、金融市場和機構(第6版英文影印版)/當代全美MBA經典教材書系
作者:(美國)馬杜拉著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年1月
7、固定收入證券市場及其衍生產品(第2版英文影印版)/當代全美MBA經典教材書系
作者:(美國)森達里桑著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年1月
10. 自學金融學需要看那些書
一般學金融的都要先學微觀經濟學,比較難,但是感覺和現代經濟聯系不
大,所以,你可以先不看。
2、宏觀經濟學是一定要看的,我導師稱之為經濟學的總綱,實際上現代金融是
其中的一部分。推薦曼昆的。外國人寫的書,案例比較多。
3、貨幣銀行必須看。這本書算是金融學的總綱,有很多基礎的知識。推薦黃達
的,嘿嘿,自己學校導師編的。
4、國際金融、公司理財、證券投資、投資學都是金融范疇。國際金融推薦用王
愛儉的(可能是我見識淺了,不過這本的確是我看過中比較好的)。公司理財建
議用外國人編的,本國的課本例題少,太抽象。證券投資,我不建議你用課本,
證券從業資格證的那幾本書是最好的,因為它更新最及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