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微觀經濟學又被稱作

微觀經濟學又被稱作

發布時間:2021-03-08 12:58:17

❶ 微觀經濟學是什麼意思

微觀經濟學(Microeconomics)是宏觀經濟學的對稱,是現代西方經濟學的一個構成部分。
微觀經濟學研究市場中個體的經濟行為,亦即單個家庭、單個廠商和單個市場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數值的決定。它從資源稀缺這個基本概念出發,認為所有個體的行為准則在此設法利用有限的資源取得最大的收獲,並由此來考察個體取得最大收獲的條件。
在商品與勞務市場上,作為消費者的家庭根據各種商品的不同價格進行選擇,設法用有限的收入從所購買的各種商品量中獲得最大的效用或滿足。家庭選擇商品的行動必然會影響商品的價格,市場價格的變動又是廠商確定生產何種商品的信號。廠商是各種商品及勞務的供給者,廠商的目的則在於如何用最小的生產成本,生產出最大的產品量,獲得取最大限度的利潤。廠商的抉擇又將影響到生產要素市場上的各項價格,從而影響到家庭的收入。家庭和廠商的抉擇均通過市場上的供求關系表現出來,通過價格變動進行協調。因此,微觀經濟學的任務就是研究市場機制及其作用,均衡價格的決定,考察市場機制如何通過調節個體行為取得資源最優配置的條件與途徑。微觀經濟學也就是關於市場機制的經濟學,它以價格為分析的中心,因此也稱作價格理論。
微觀經濟學還考察了市場機制失靈時,政府如何採取干預行為與措施的理論基礎。微觀經濟學是馬歇爾的均衡價格理論基礎上,吸收美國經濟學家張伯侖和英國經濟學家羅賓遜的壟斷競爭理論以及其他理論後逐步建立起來的。凱恩斯主義的宏觀經濟學盛行之後,這種著重研究個體經濟行為的傳統理論,就被稱為微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只是研究對象有所分工,兩者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並無根本分歧。兩者均使用均衡分析與邊際分析,在理論體繫上,它們相互補充和相互依存,共同構成現代西方經濟學的理論體系。
微觀經濟學研究的主要內容
第一層次,分析單個消費者如何作出最優的生產決策以取得最大效用,單個生產者如何以最優的經濟決策取得最大利潤。
第二層次,分析單個市場的價格和產量的決定,這是作為某一市場中消費者和生產者(需求和供給雙方)在追求自身的經濟利益的條件下,共同作用的結果。
第三層次,分析所有單個市場的價格和產量的決定,這又要取決於所有單個市場(如產品市場、勞動市場、資本市場)的共同作用。
微觀經濟學的對象是經濟個體,包括單個的消費者、單個廠商、單個行業、單個市場等。微觀經濟學主要研究單個的消費者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在各種商品的消費上,以獲得最大的效用;單個的廠商如何把有限的資源分配於各種商品的生產上,以獲取最大的利潤;單個市場的價格如何決定等經濟個體的經濟行為。

❷ 為什麼微觀經濟學也被稱為「價格理論」 麻煩大家幫忙解釋下 謝謝

微觀經濟學在假定資源已被充分利用的基礎上,通過對單個經濟主體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經濟行為的分析,研究產品價格與要素價格的決定過程,解釋"生產什麼",「如何生產」與「為誰生產」即收入如何分配等問題,說明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稀缺資源如何在各部門和各經濟主體之間得到合理的配置。
實際上,借個的決定過程都是資源的配置過程。一方面,人們總是根據產品價格的高低對生產什麼,如何生產做出相應的選擇;另一方面,要素價格的決定過程就是收入的分配過程。因此微觀經濟學也叫價格理論。由於價格是在市場上形成的,所以,微觀經濟學又叫市場理論或者市場經濟學

❸ 微觀經濟學

微觀經濟學重點概念
1. 1. 經濟人
從事經濟活動的人所採取的經濟行為都是力圖以自己的最小經濟代價去獲得自己的最大經濟利益。
1. 2. 需求
消費者在一定時期內在各種可能的價格水平願意而且能夠購買的該商品的數量。
1. 3. 需求函數
表示一種商品的需求數量和影響該需求數量的各種因素之間的相互關系的函數。
1. 4. 供給
生產者在一定時期內在各種價格水平下願意並且能夠提供出售的該種商品的數量。
1. 5. 供給函數
供給函數表示一種商品的供給量和該商品的價格之間存在著一一對應的關系。
1. 6. 均衡價格
一種商品的均衡價格是指該種商品的市場需求量和市場供給量相等時的價格。
1. 7. 需求量的變動和需求的變動
需求量的變動是指在其它條件不變時由某種商品的價格變動所應起的該商品需求數量的變動。需求的變動是指在某商品價格不變的條件下,由於其它因素變動所引起的該商品需求數量的變動。
1. 8. 供給量的變動和供給的變動
供給量的變動是指在其它條件不變時由某種商品的價格變動所應起的該商品供給數量的變動。供給的變動是指在某商品價格不變的條件下,由於其它因素變動所引起的該商品供給數量的變動。
1. 9. 內生變數和外生變數
內生變數指一個經濟模型所要決定的變數。外生變數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決定的已知變數。
1. 10. 靜態分析
根據既定的外生變數值來求得內生變數值的分析方法。
1. 11. 比較靜態分析
研究外生變數變化對內生變數的影響方式,以及分析比較不同數值的外生變數下的內生變數的不同數值。
1. 12. 動態分析
需要區分變數在時間上的先後差別,研究不同時間點上的變數之間的相互關系。
1. 13. 彈性
當一個經濟變數發生1%的變動時,由它引起的另一個經濟變數變動的百分比。
1. 14. 弧彈性
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線上兩點之間的需求量的變動對於價格的變動的反應程度。
1. 15. 點彈性
表示需求曲線上某一點上的需求量變動對於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
1. 16. 需求的價格彈性
表示在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的需求量變動對於該商品的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或者說,表示在一定時期內當一種商品的價格變化百分之一時所引起的該商品的需求量變化的百分比。
1. 17. 供給的價格彈性
表示在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的供給量的變動對於該商品的價格的變動的反應程度。或者說,表示在一定時期內當一種商品的價格變化百分之一時所引起的該商品的供給量變化的百分比。
1. 18. 需求的交叉價格彈性
表示在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的需求量的變動相對於它的相關商品的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或者說,表示在一定時期內當一種商品的價格變化百分之一時所引起的另一種商品的需求量變化百分比。
1. 19. 替代品
如果兩種商品之間能夠相互替代以滿足消費者的某一種慾望,則稱這兩種商品之間存在著替代關系,這兩種商品互為替代品。
1. 20. 互補品
若兩種商品必須同時使用才能滿足消費者的某一種慾望,則稱這兩種商品之間存在著互補關系,這兩種商品互為互補品。
1. 21. 需求的收入彈性
需求的收入彈性表示在一定時期內消費者對某種商品的需求量變動對於消費者收入量變動的反應程度。或者說,表示在一定時期內當消費者的收入變化百分之一時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變化的百分比。
1. 22. 恩格爾定律
在一個家庭或在一個國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佔的比例隨著收入的增加而減少。用彈性的概念來表述它則可以是:對於一個家庭或一個國家來說,富裕程度越高,則食物支出的收入彈性就越小;反之,則越大。
1. 23. 效用
效用是指商品滿足人慾望的能力,或者說,效用是指消費者在消費商品時所感受到的滿意程度。
1. 24. 基數效用
表示效用大小的計量單位被稱作效用單位。
1. 25. 序數效用
效用的大小是無法具體衡量的,效用之間的比較只能通過順序或等級來進行。
1. 26. 邊際量
一單位的自變數的變化引起的因變數的變化量。
1. 27. 總效用和邊際效用
總效用是指消費者在一定時間內從一定數量的商品的消費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總和。邊際效用是指消費者在一定時間內增加一單位商品的消費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1. 28. 消費者均衡
消費者均衡是研究單個消費者如何把有限的貨幣收入分配在各種商品的購買中以獲得最大效用。
1. 29. 消費者剩餘
消費者剩餘是消費者在購買一定數量的某種商品時願意支付的最高總價格和實際支付的總價格之間的差額。
1. 30. 無差異曲線
無差異曲線是用來表示消費者偏好相同的兩種商品的所有組合的。或者說,他時表示能夠給消費者帶來相同效用水平或滿足程度的兩種商品的所有組合的。
1. 31. 商品的邊際替代率
在維持效用水平不變的前提下,消費者增加一單位某種商品的消費數量時所需要的放棄的另一種商品的消費數量,被稱為商品的邊際替代率。
1. 32. 預算線
預算線又稱為預算約束線、消費可能線和價格線。預算線表示在消費者的收入和商品的價格給定的條件下,消費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買到的兩種商品的各種組合。
1. 33. 替代效應
由商品的價格變動所引起的商品相對價格的變動,進而由商品的相對價格的變動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變動,稱為替代效應。
1. 34. 收入效應
由商品的價格變動所引起的實際收入水平變動,進而由實際收入水平的變動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變動,稱為收入效應。
1. 35. 正常物品
正常物品是指需求量與收入呈同方向變化的商品。對於正常物品來說,替代效應與價格呈反方向的變動,收入效應也與價格呈反方向的變動,在它們的共同作用下,總效用必定與價格呈反方向的變動,正因為如此,正常物品的需求曲線是向右下方傾斜的。
1. 36. 低檔物品
低檔物品是指需求量與收入呈反方向變化的商品。對於低檔物品來說,替代效應與價格呈反方向變動,收入效應與價格呈同方向變動,而且,在大多數場合,收入效應的作用小於替代效應,所以,總效用與價格呈反方向變動。相應的需求曲線是向右下方傾斜的。
1. 37. 吉芬物品
吉芬物品是一種特殊的低檔物品。作為低檔物品,吉芬物品的替代效應與價格呈反方向變動。吉芬物品的特殊性就在於,它的收入效應的作用很大,以至於超過了替代效應的作用,從而使總效應與價格呈同方向變動。這也就是吉芬物品的需求曲線呈現出向右上方傾斜的特殊情況的原因。
1. 38. 期望效用
消費者的期望效用就是消費者在不確定條件下可能得到的各種結果的效用的加權平均數。
1. 39. 不確定性
不確定性指經濟行為者在事先不能准確地知道自己的某種決策的結果。或者說,只要經濟行為者的一種決策的可能結果不止一種,就會產生不確定性。
1. 40. 生產者
生產者亦稱廠商或企業,它是指能夠做出統一的生產決策的單個經濟單位。
1. 41. 生產函數
生產函數表示在一定時期內,在技術水平不變的情況下,生產中所使用的各種生產要素的數量與所能生產的最大產量之間的關系。
1. 42. 生產要素
生產要素一般被劃分為土地、資本、勞動和企業家才能四種類型。
1. 43. 固定投入比例生產函數
固定投入比例生產函數也被稱為里昂惕夫生產函數。他表示在每一產量水平上任何一對生產要素投入量之間的比例都是固定的。
1. 44. 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
一般形式為:Q = A Lα Kβ 其中的參數α和β的經濟含義是:當α+β=1時,α和β分別表示勞動和資本在生產過程中的相對重要性,α為勞動所得在總產量中所佔的份額,β為資本在總產量中所佔的份額。
1. 45. 生產的短期和長期
短期指生產者來不及調整全部生產要素的數量,至少有一種生產要素的數量是固定不變的時間周期。長期指生產者可以調整全部生產要素的數量的時間周期。
1. 46. 總產量
總產量指與一定的某種可變要素的投入量相對應的最大產量。
1. 47. 平均產量
平均產量指平均每一單位某種可變要素的投入量所生產的產量。
1. 48. 邊際產量
邊際產量指增加一單位某種可變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產量。
1. 49. 邊際報酬遞減規律
在生產中普遍存在這樣一種現象:在技術水平不變的條件下,在連續等量地把某種可變生產要素加到其他一種或幾種數量不變的生產要素上去的過程中,當這種可變要素的投入量小於某一特定值時,增加該要素投入所帶來的邊際產量是遞增的;當這種可變要素的投入量連續增加並超過這個特定值時,增加該要素投入所帶來的邊際產量是遞減的。這就是邊際報酬遞減規律。
1. 50. 等產量曲線
等產量曲線就是在技術水平不變的條件下生產同一產量的兩種生產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組合的軌跡。
1. 51. 邊際技術替代率遞減規律
在兩種生產要素相互替代的過程中,普遍的存在這樣一種現象:在維持產量不變的前提下,當一種生產要素的投入量不斷增加時,每一單位的這種生產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種生產要素的數量是遞減的。這一現象被稱為邊際技術替代率遞減規律。
1. 52. 等成本線
等成本線是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生產要素價格條件下生產者可以購買到的兩種生產要素的各種不同數量組合的軌跡。
1. 53. 等斜線
等斜線是一組等產量曲線中兩要素的邊際技術替代率相等的點的軌跡。
1. 54. 擴展線
在生產要素的價格、生產技術和其它條件不變時,如果企業改變成本,等成本線就會發生平移;如果企業改變產量,等產量曲線就會發生平移。這些不同的等產量曲線將於不同的等成本線相切,形成一系列不同的生產均衡點,這些生產均衡點的軌跡就是擴展線。
1. 55. 規模報酬
規模報酬分析涉及的是企業的生產規模變化與所引起的產量變化之間的關系。詳見書P147。
1. 56. 機會成本
一般地,生產一單位的某種商品的機會成本是指生產者所放棄的使用相同的生產要素在其它生產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1. 57. 顯成本
企業生產的顯成本是指廠商在生產要素市場上購買或租用所需要的生產要素的實際支出。
1. 58. 隱成本
企業生產的隱成本是指廠商本身自己所擁有的且被用於該企業生產過程的那些生產要素的總價格。
1. 59. 經濟利潤和正常利潤
企業的所有的顯成本和隱成本之和構成總成本。企業的經濟利潤是指企業的總收益和總成本之間的差額。正常利潤是指廠商對自己所提供的企業家才能的報酬支付。
1. 60. 短期成本
在短期,廠商的成本有不變成本部分和可變成本部分之分。具體的講,廠商的短期成本有以下七種:總不變成本、總可變成本、總成本、平均不變成本、平均可變成本、平均成本和邊際成本。
1. 61. 長期成本
在長期,廠商的所有成本都是可變的。廠商的長期成本可以分為長期總成本、長期平均成本和長期邊際成本。
1. 62. 規模經濟和規模不經濟
在企業生產擴張的開始階段,廠商由於擴大生產規模而使經濟效益得到提高,這叫規模經濟。當生產擴張到一定的規模以後,廠商繼續擴張生產規模,就會使經濟效益下降,這叫規模不經濟。或者說,廠商產量增加的倍數大於成本增加的倍數,為規模經濟。相反,廠商產量增加的倍數小於成本增加的倍數,為規模不經濟。顯然,規模經濟和規模不經濟都是由於廠商變動自己的企業生產規模所引起的,所以,也被稱作內在經濟和內在不經濟。
1. 63. 外在經濟和外在不經濟
外在經濟和外在不經濟是由企業以外的因素所引起的,它影響廠商的長期平均成本曲線的位置。
1. 64. 市場與行業
市場是物品買賣雙方相互作用並得以決定其交易價格和交易數量的一種組織形式或制度安排。行業指為同一個商品市場生產和提供商品的所有的廠商的總體。
1. 65. 完全競爭市場
完全競爭市場必須具備以下四個條件:第一,市場上有大量的買者和賣者。第二,市場上每一個廠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同質的。第三,所有的資源都具備完全的流動性。第四,信息是完全的。
1. 66. 完全競爭市場廠商所面臨的需求曲線
完全競爭廠商的需求曲線是一條由既定的市場價格水平出發的水平線。
1. 67. 總收益
總收益指廠商按一定價格出售一定量產品時所獲得的全部收入。
1. 68. 平均收益
平均收益指廠商在平均每一單位產品銷售上所獲得的收入。
1. 69. 邊際收益
邊際收益指廠商增加一單位產品銷售所獲得的總收入的增量。
1. 70. 利潤最大化的均衡條件
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是廠商實現利潤最大化的均衡條件。
1. 71. 收支相抵點
廠商無經濟利潤但能實現正常利潤的均衡點也被稱為收支相抵點。
1. 72. 停止營業點
廠商的平均收益等於平均可變成本,廠商可以繼續生產,也可以不生產,也就是說,廠商生產或不生產的結果都是一樣的。由於在這一均衡點上,廠商出於關閉企業的臨界點,所以,該均衡點也被稱作停止營業點或關閉點。
1. 73. 成本不變行業
成本不變行業是這樣一種行業,該行業的產量變化所引起的生產要素需求的變化,不對生產要素的價格發生影響。
1. 74. 成本遞增行業
成本遞增行業是這樣一種行業,該行業的產量變化所引起的生產要素需求的變化,會導致生產要素價格的上升。
1. 75. 成本遞減行業
成本遞減行業是這樣一種行業,該行業的產量變化所引起的生產要素需求的變化,反而使生產要素的價格下降了。
1. 76. 生產者剩餘
生產者剩餘指廠商在提供一定數量的某種產品時實際接受的總支付和願意接受的最小總支付之間的差額。
1. 77. 消費者統治
消費者統治指在一個經濟社會中消費者在商品生產這一最基本的經濟問題上所起的決定性作用。這種作用表現為:消費者用貨幣購買商品是向商品投貨幣選票。西方學者認為,這種消費者統治的經濟關系,可以促使社會的經濟資源得到合理的利用,從而使全社會的消費者都得到最大的滿足。
1. 78. 不完全競爭市場
在西方經濟學中,不完全競爭市場是相對完全競爭市場而言的,除了完全競爭市場以外的所有的或多或少的帶有一定壟斷因素的市場都被稱為不完全競爭市場。不完全競爭市場分為三種類型,它們是壟斷市場、寡頭市場和壟斷競爭市場。其中,壟斷市場的壟斷程度最高。寡頭市場居中,壟斷競爭市場最低。
1. 79. 壟斷市場
壟斷市場是指整個行業中只有唯一一個廠商的市場組織。具體地說,壟斷市場的條件主要有這樣三點:第一,市場上只有唯一的一個廠商生產和銷售商品;第二,該廠商生產和銷售的商品沒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第三,其他任何廠商進入該行業都極為困難或不可能。
1. 80. 自然壟斷
有些行業的生產具有這樣的特點:企業生產的規模經濟需要在一個很大的產量范圍和相應的巨大的資本設備的生產運行水平上才可能得到充分的體現,以至於整個行業的產量只有由一個企業來生產時才有可能達到這樣的生產規模。而且,只要發揮這一企業在這一生產規模上的生產能力,就可以滿足整個市場對該種產品的需求。在這類產品的生產中,行業內部總會有某個廠商憑借雄厚的經濟實力和其它優勢,最先達到這一生產規模,從而壟斷了整個行業的生產和銷售。這就是自然壟斷。
1. 81. 壟斷廠商的需求曲線和收益曲線
由於壟斷市場中只有一個廠商,所以,市場的需求曲線就是壟斷廠商所面臨的需求曲線。壟斷廠商的AR曲線和需求曲線d重疊,都是一條向右下方傾斜的曲線。
1. 82. 價格歧視
以不同的價格銷售同一種產品,被稱為價格歧視。如果廠商對每一單位產品都按消費者所願意支付的最高價格出售,這就是一級價格歧視。一級價格歧視也稱為完全價格歧視。二級價格歧視要求對不同消費數量段規定不同的價格。壟斷廠商對同一種產品在不同市場上(或對不同的消費群)收取不同的價格,這就是三級價格歧視。
1. 83. 壟斷競爭市場
壟斷競爭市場是這樣一種市場組織,一個市場中有許多廠商生產和銷售有差別的同種產品。市場上大量的生產非常接近的同種產品的廠商的總和稱作市場集團。
1. 84. 非價格競爭
在壟斷市場上,由於每一個廠商生產的產品都是有差別的,所以,壟斷場上往往通過改進產品品質,精心設計包裝,改善產品售後服務以及廣告宣傳等手段,來擴大自己產品的市場銷售份額,這就是非價格競爭。
1. 85. 生產集團
壟斷競爭市場上大量的生產非常接近的同種產品的廠商的總和稱作市場集團。
1. 86. 壟斷競爭廠商的需求曲線
壟斷競爭廠商向右下方傾斜的需求曲線是比較平坦的,相對地比較接近完全競爭廠商的水平形狀的需求曲線。d需求曲線表示:在壟斷競爭生產集團中的某個廠商改變產品價格而其它廠商的產品價格都保持不變時,該廠商的產品價格和銷售量之間的關系。D需求曲線表示:在壟斷競爭生產集團的某個廠商改變產品價格,而生產集團內的其他所有廠商也使產品價格發生相同變化時,該廠商的產品價格和銷售量之間的關系。
1. 87. 理想的產量和多餘的生產能力
一般把完全競爭企業在長期平均成本曲線最低點上的產量稱作為理想的產量,把實際產量與理想產量之間的差額稱作為多餘的生產能力。
1. 88. 寡頭市場
寡頭市場又被稱為寡頭壟斷市場。它是指少數幾家廠商控制整個市場的產品生產和銷售的這樣一種市場組織。
1. 89. 純粹寡頭行業和差別寡頭行業
根據產品特徵,可以把寡頭行業分為純粹寡頭行業和差別寡頭行業。在純粹寡頭行業中,廠商之間生產的產品沒有差別。在差別寡頭行業中,廠商之間生產的產品是有差別的。
1. 90. 占優策略
無論其他參與者採取什麼策略,某參與者的唯一最優策略就是他的占優策略。
1. 91. 占優策略均衡
由博弈中的所有參與者的占優策略組合所構成的均衡就是占優策略均衡。
1. 92. 納什均衡
在一個納什均衡里,任何一個參與者都不會改變自己的最優策略,如果其他參與者均不改變各自的最優策略。
1. 93. 囚犯的困境
略。見書P244
1. 94. 無限期重復博弈
所謂無限期重復博弈是指相同結構的博弈可以無限次的重復進行下去。
1. 95. 有限期重復博弈
有限期重復博弈是指相同結構的博弈有限次重復進行。
1. 96. 邊際產品
增加使用一單位要素所增加的產量。
1. 97. 邊際產品價值
它表示在完全競爭條件下,廠商增加使用一單位要素所增加的收益。VMP = P * MP
1. 98. 邊際收益產品
它表示一般情況下廠商使用要素的邊際收益。MRP = MR * MP
1. 99. 邊際要素成本
邊際要素成本是增加一單位要素使用所增加的成本。MFC=[L*W(L)]』=W(L)+L*[dW(L)/dL]
1. 100. 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局部均衡研究的是單個(產品或要素)市場。一般均衡即將所有相互聯系的各個市場看成一個整體來加以研究。局部均衡就是單個市場或部分市場的供求與價格之間的關系和均衡狀態的分析。一般均衡就是就一個經濟社會中的所有市場的供求與價格之間的關系和均衡狀態進行分析。
1. 101. 瓦爾拉斯定律
在一定的假設條件全部得到滿足時,一般均衡體系存在均衡解。
1. 102. 超額需求函數、不動點定理
瓦爾拉斯通過計算方程數目和未知數數目來證明一般均衡的存在是錯誤的。
本世紀二三十年代,西方經濟學家用集合論、拓撲學等數學方法證明,一般均衡體系只有在極其嚴峻的假設條件下才可能有解。證明的基本思路是:
設整個經濟中包括n種商品(要素和產品)。從家戶的效用最大化行為出發,可以得到每種產品的需求和每種要素的供給;從廠商的利潤最大化行為出發,可以得到每種產品的供給和生產要素的需求。用每種產品和要素的需求減去相應的供給,可得到每種商品的超額需求。這些超額需求都是價格體系即價格向量的函數。由於所有價格同時按比例變化不會改變超額需求的值,故可以通過變換將原價格向量集合「壓縮」為標准價格向量集合。於是超額需求函數確定了從標准化價格向量集合到超額需求價格向量集合上的一個映射;如果再「構造」一個從超額需求向量集合回到標准化向量集合的映射,並將這兩個映射「復合」起來,則得到一個從標准化價格向量集合到其自身的映射。根據布勞爾不動點定理,標准化價格向量集合在一定的條件下存在一個不動點。而這個不動點就是一般均衡價格向量。
1. 103. 實證經濟學和規范經濟學
實證經濟學研究經濟體系是怎樣運行的,它對經濟行為作出有關的假設,根據假設分析和陳述經濟行為及其後果,並試圖對結論進行檢驗。規范經濟學試圖從一定的社會價值判斷標准出發,根據這些標准,對一個經濟體系的運行進行評價,並進一步說明一個經濟體系應當怎樣運行,以及為此提出相應的經濟政策。
1. 104. 福利經濟學
福利經濟學屬於規范經濟學范疇,它是在一定價值判斷的前提下,提出經濟行為的標准,並探討怎樣才能使經濟活動符合這個標准。具體而言,它從生產資源有效配置和國民收入在社會成員之間的分配這兩個方面研究一個國家實現最大社會經濟福利所須具備的條件和國家為增進社會福利應採取的政策措施。
1. 105. 帕累托最優狀態
如果對於某種既定的資源配置狀態,所有的帕累托改進均不存在,即在該狀態上,任意改變都不可能使至少一個人的狀況變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狀況變壞,則稱這種資源配置狀態為帕累托最優狀態。
1. 106. 帕累托最優條件
達到帕累托最優狀態所必須滿足的條件被稱為帕累托最優條件。它包括交換的最優條件、生產的最優條件以及交換和生產的最優條件。
1. 107. 契約曲線
契約曲線分為交換的契約曲線(或效率曲線)和生產的契約曲線(或效率曲線)。交換的契約曲線表示兩種產品在兩個消費者之間的所有最優分配的集合。生產的契約曲線表示兩種要素在兩個生產者之間的所有最優分配狀態的集合。
1. 108. 生產可能性曲線
生產可能性曲線是最優產出量的集合的幾何表示。
1. 109. 社會福利函數
需要知道在效用可能性曲線上每一點所代表的社會福利的相對大小,或者更一般地說,需要知道效用可能性區域或整個效用空間中每一點所代表的社會福利的相對大小:這就是所謂的社會福利函數。(課本)
社會福利函數(social welfare function)是社會福利水平與所有社會成員的效用水平之間的關系,它表明一個社會對效率與公平雙重目標的偏好,它由社會無差異曲線構成。社會無差異曲線的統一特性是它必定關於從原點出發的45度射線對稱。不同的倫理觀念形成不同的社會福利函數和無差異曲線。(上海財大財政學演示文稿)
1. 110. 社會無差異曲線
社會無差異曲線。每一條社會無差異曲線都代表一定的社會效用水平,其曲線上每一點的斜率都表明社會對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邊際替代率。每條曲線上各點代表的是福利水平相等的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各種組合。位置越高的無差異曲線,代表的福利水平越高。(人大)。
1. 111. 不可能性定理
在非獨裁的情況下,不可能存在有適用於所有個人偏好類型的社會福利函數。
1. 112. 市場社會主義
市場社會主義是一種試圖將生產資料公有制與市場經濟結合起來以實現社會主義的理論。它出現於20世紀30年代,由旅美波蘭經濟學家奧斯卡•蘭格首次系統闡述。在西方左翼學者提出的種種市場社會主義模式中,影響較大的是英國學者戴維•米勒的「合作制的市場社會主義」、美國學者約翰•羅默的「證券的市場社會主義」和美國學者戴維•施威卡特的「經濟民主的市場社會主義」。(人民網)
1. 113. 市場失靈
在現實資本主義經濟中,看不見的手的原理一般來說並不成立,帕累托最優狀態通常不能得到實現。換句話說,現實的資本主義市場機制在很多場合不能導致資源的有效配置。這種情況被稱為所謂的市場失靈。
1. 114. 反托拉斯法
從1890年到1950年,美國國會通過一系列法案,反對壟斷。其中包括:謝爾曼法(1890)、克萊頓法(1914)、聯邦貿易委員會法(1914)、羅賓遜—帕特曼法(1936)、惠特—李法(1938)和塞勒—凱弗維爾法(1950)。統稱反托拉斯法。
1. 115. 公共管制
壟斷常常導致資源配置缺乏效率。此外,壟斷利潤通常也被看作是不公平的。這就使得有必要對壟斷進行政府幹預。政府對壟斷的干預是多種多樣的。統稱為公共管制。
1. 116. 外部影響
單個消費者或生產者的經濟行為對社會上其他人的福利的影響。
1. 117. 科斯定理
只要財產權是明確的,並且其交易的成本為零或很小,則無論在開始時將財產權賦予誰,市場均衡的最終結果都是有效率的。
1. 118. 公共物品
既不具有排他性也不具有競用性的物品叫做公共物品。只不具有排他性但卻具有競用性的物品叫做公共資源。
119.外在性:又稱為外部經濟影響,指從事某種經濟行為的經濟單位不能從其行為中獲得全部收益或支付全部成本。

❹ 微觀經濟學稱為價格理論對嗎

價格分析是微觀經濟學分析的核心,微觀經濟學也被稱為價格理論。這是教材上的原話

❺ 宏觀經濟又被稱為什麼

宏觀經濟 指總量經濟活動,即國民經濟的總體活動。是指整個國民經濟或國民經濟總體及其經濟活動和運行狀態,如總供給與總需求;國民經濟的總值及其增長速度;國民經濟中的主要比例關系;物價的總水平;勞動就業的總水平與失業率;貨幣發行的總規模與增長速度;進出口貿易的總規模及其變動等。一般認為此詞1933年由挪威經濟學家RAGNAR FRISCH(1895--1973年)在建立「宏觀經濟學」時所提出。宏觀經濟的主要目標是高水平的和快速增長的產出率、低失業率和穩定的價格水平。
中文名
宏觀經濟
外文名
Macro Economy
概 念
指總量經濟活動
出 自
挪威經濟學家RAGNAR FRISCH
目錄
1 概念比較
2 宏觀經濟政策
▪ 政策目標
▪ 總量平衡
3 調節體系
▪ 調節方式
▪ 必要性
▪ 調節體系
4 經濟政策
5 當前宏觀經濟運行及其問題
6 面臨問題
▪ 三大迷思
▪ 宏觀調控與改革
▪ 外匯流入
7 財政政策
▪ 三次調整
▪ 1994~1997
▪ 1998~2003
▪ 2004~2012
▪ 2013年
8 判斷指標

概念比較編輯
微觀經濟是:指個量經濟活動,即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活動。是指個別企業、經營單位及其經濟活動,如個別企業的生產、供銷、個別交換的價格等。微觀經濟的運行,以價格和市場信號為誘導,通過競爭而自行調整與平衡;而宏觀經濟的運行,有許多市場機制的作用不能達到的領域,需要國家從社會的全局利益出發,運用各種手段,進行宏觀調節和控制。
兩者聯系
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是經濟活動和經濟運行的兩個不同層次。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有著密切的聯系。微觀經濟是宏觀經濟的基礎,宏觀經濟的良好狀況是微觀經濟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必要條件。
宏觀經濟
社會經濟活動本身就是一個整體,宏觀與微觀之間,生產、流通、分配、交換的各個環節之間都是密切聯系在一起的。在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過程中,計劃和市場是兩種不同的經濟調節手段。
在現代社會化商品經濟條件下,只有合理運用計劃與市場這兩種配置資源的經濟手段,才能更有效地實現社會生產按比例發展。計劃與市場兩者,市場處在更基礎的位置,計劃則是在市場作用下發揮宏觀調節功能和微觀指導功能。只有將計劃和市場有機結合,才能推動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健康地發展。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時期,國家特別需要用宏觀經濟法律手段進行調控。
宏觀經濟是與微觀經濟相對應的概念。市場經濟中以個人、家庭和企業為單位進行的生產、分配、交換、消費活動即是微觀經濟。現代市場經濟雖然仍以單個微觀經濟主體為基本單位,但隨著市場規模不斷
宏觀經濟
擴大,商品交換日益發展和生產社會化程度越來越高,經濟活動已不再是單純的個體行為,而日益呈現出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整體特徵。個人財富、家庭福利和企業利潤的增加,已經不再單純地取決於自身的努力,還必然要依賴於整體經濟狀況,整個經濟運行越來越表現出明顯的總量、綜合和全局性特徵。

宏觀經濟政策編輯

政策目標
宏觀經濟政策的目標是:
宏觀經濟
宏觀經濟
1、高的且不斷增長的國民產出水平(即實際GDP)
2、高就業、低失業
3、穩定或溫和上升的價格水平
政策工具是一種處於政府的控制之下,並能對一個或多個宏觀經濟目標施加影響的經濟變數。

總量平衡
宏觀經濟總量的平衡是指:
宏觀經濟
⑴積累基金和消費基金的平衡
⑵一個地區范圍內的市場供需平衡
⑶社會總供給和社會總需求的平衡
⑷全國工業部門的生產和需要的平衡

調節體系編輯

調節方式
⑴以間接調
宏觀經濟
節為主
⑵以直接調節為主
⑶始終以調控總供給為主
⑷始終以調控總需求為主

必要性
⑴它是生產社會化和經濟全球化發展的需要
⑵它是實行經濟發展戰略目標的需要
⑶它是推動市場經濟良性發展的客觀需要
⑷它是經濟體制的改革與調整的需要
⑸它是轉變國家政府經濟職能的需要

調節體系
⑴宏觀經濟調節目標
⑵宏觀經濟調節方式
⑶宏觀經濟調節手段
⑷宏觀經濟調節政策
⑸宏觀經濟調節水平

經濟政策編輯
國家實行宏觀經濟調節目標的經濟政策體系主要包括:
⑴財政政策
⑵貨幣政策
⑶收入政策
⑷產業政策
⑸消費政策
財政政策調節宏觀經濟活動的手段主要包括:
⑴財政補貼
⑵國家稅收
⑶國家預算
⑷國家債務
⑸信貸政策
貨幣政策調節宏觀經濟活動的手段主要包括:
⑴國家預算
⑵公開市場業務
⑶利率手段
⑷再貼現手段
⑸存款准備金手段
根據貨幣政策對國民經濟調節的影響,貨幣政策主要可分為:
⑴貨幣儲備政策
⑵貨幣回籠政策
⑶擴張貨幣政策
⑷貨幣發行政策
⑸緊縮貨幣政策

當前宏觀經濟運行及其問題編輯
中國經濟總量缺口不大,潛在供給過渡
結構問題嚴重,三個過剩加劇:相對過剩;暫時過剩;局部過剩。[1]
自1978年以來中國經濟所實施的漸進式轉型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功,人民生活水平、綜合國力都得到了很大提升。在經濟轉型過程中,經濟社會發展中也逐漸積累了多種新的矛盾,這一系列的矛盾和問題也是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必須要面對的和解決的主要挑戰。收入差距不斷拉大;需求結構嚴重失衡;產業結構發展滯後;資源環境壓力不斷加大;金融發展相對滯後;政府間財政關系失衡。
由於中國經濟轉型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性工程,而且在中國經濟型轉型期,各種基本經濟關系也處在不斷變化之中,宏觀經濟運行中也會呈現出許多新問題、新特徵。因此,經濟轉型不可能一步到位,我們只有不斷解決中國經濟發展中的各種新問題、新挑戰,穩步實現中國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才能夠最終實現中國經濟轉型的成功。[2]

面臨問題編輯

三大迷思
一是通脹壓力,二是流動性壓力,三是增長下滑壓力。進一步分析這三大迷思,其實都是受制於一個主軸的三種表象。而這個主軸不在內部,而在外部,這就是由美元貶值派生出來的問題。
宏觀經濟
在解析「三大迷思」之前,先說一個重要前提,就是美元的異動。由於這是問題的關鍵,同時也是擺脫「三大迷思」的前提,因此,有必要先弄明白美元的走向到底如何。
要分析美元走向,不得不談美國推行的弱勢美元戰略。美元已持續貶值數年,已造成全球價格體系紊亂。也就是說,從美國的角度看,已達到了預期目標,再玩下去,就要對美國自身造成實質性傷害了。
首先,美元持續貶值造成了經濟對手的困難。比如,人民幣對美元在三年內持續升值近20%,使大部分微利的中國外向型企業遭受了匯率和成本的雙重擠壓,走向虧損甚至破產。也就是說,美元貶值已達到了擠壓對手的目的。
其次,由美元持續貶值造成的全球價格體系混亂、通脹壓力加大,已到了非治不可的關鍵時刻。從美國的利益來講,如果任由其發展下去,就要對美國經濟自身造成實質性傷害了。此時,若是美元由弱轉強,可以穩定價格預期,有利於美國經濟的下一步發展。
而從全球角度看,迫於通脹壓力,美元的走強也符合各國對穩定物價的期待。此時美國順勢調整弱勢美元戰略,既可以做「好人」,重塑美元霸主地位,又有利於全球金融資源再次流入美國。國債,就是一個重要的轉勢信號。
明白了美元大趨勢之後,回頭看「三大迷思」之一的中國通脹壓力問題。
從主導性看,本輪通脹壓力主要是輸入性的,是一種貨幣現象,是由美元貶值引起的石油及大宗商品價格飆升引起的壓力。如果加上前兩年所謂的「高增長、低通脹」,實際上是把價格壓力往後推移,所以才形成了的價格形勢。而這一點,很可能沒有引起人們的足夠注意。
由此觀察,本輪價格上漲,主要取決於美元因素。而已有多個國際機構對美元轉勢有了明確判斷,對石油及其他生產資料價格的回落也有比較明確的預期。在這種情況下,如何看待我國的價格趨勢和外圍經濟環境,調整相應的經濟政策,就是一個不可以忽視的問題了。
再看「三大迷思」之二的流動性問題,同樣也與美元趨勢有關。近幾個月來,在外貿順差逐漸縮小的情況下,不明用途的外匯大量流入,造成了新的對沖壓力。熱錢為什麼要擠進中國?就是想在短時間內從兩方面套利,一是人民幣升值,二是對中美利差擴大的預期。

宏觀調控與改革
「很多經濟問題是宏觀經濟調控不能解決的,比如說國內的社會階層凝固化問題。」厲以寧解釋,社會階層凝固化或叫做「職業世襲制」,比如農民工的孩子是農民工,問題長期存在就會導致社會僵化,而這個問題就不是宏觀經濟調控能解決的。
厲以寧還舉例說,中國長期存在著「投資沖動怪圈」的現象,地方政府希望加速發展,要求增加投資,增加信貸,然後信貸擴張,經濟增長率提高,通貨膨脹也來臨。中央政府不得不採取緊縮措施,減少投資,減少信貸,於是通貨膨脹雖被抑制,但地方政府卻深感困難,因為財政收入下降,GDP增長率下降,就業 壓力增大了。中央政府不得已就再次啟動外生力量,刺激經濟。
「單靠宏觀經濟調控不能解決『投資沖動怪圈』現象和『職業世襲制』問題。」厲以寧強調,相對於外生力量而言,內生力量更為重要。而宏觀調控只是一種外生力量,通過內生的市場經濟機制發揮作用才是更徹底的改革。

外匯流入
為了應對外匯流入導致的流動性問題,央行持續提高存款准備金率。在通脹壓力不斷加大,加息措施又難以啟用的情況下,這一政策工具的反復使用,固然對收縮流動性產生了明顯作用,但也導致了資金的結構性淤塞,特別是中小企業的資金困難。而問題的緩解,也與美元走向有關。
第三個迷思,也就是經濟增長問題,也與美元趨勢有關。增長問題,本來主要是國內的事,但對於一個外貿依存度高企的經濟體來說,問題就不是那麼簡單了。由於本幣升值加上生產資料價格大幅上漲,大量原本微利的外貿企業失去了生存基礎,出口下降,自然對經濟增長有直接影響。
而要使外向型企業向內需型轉變,從推動經濟增長的結構上調整產業布局,無論在生產組織上還是在時間上,都需要花很大努力,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同時在一個開放的時代,即便是為內需服務的企業,也要有國際經營眼光。也就是說,在以美元作為國際貨幣的世界經濟格局下,也需要注意美元的動向。
美元有由弱轉強的跡象。此時,如果不從本質上看問題,而是繼續被表象所蒙騙,在戰略和策略上做出不恰當的選擇,那是要引來後遺症的。而美元也不是完全可以自以為是的貨幣,也會受美國經濟自身和國際經濟與金融格局的影響。
適時把握美元轉折的有利時機,作出相應的政策調整,中國經濟完全有條件從的「三大迷思」中走出來。而就反應過度的滬深股市而言,更前瞻、更全面、更理性、更歷史地看待中國經濟走向,也許會平緩這兩個市場的非理性躁動。

財政政策編輯

三次調整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是一國調控宏觀經濟的主要政策工具,兩者充分搭配協調才能達到最佳宏觀調控效果。據有關統計表明,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年均增長9.7%。在看似一路平穩遞增的經濟增長背後,中國宏觀經濟政策進行了三次較大的調整:

時間

財政政策

貨幣政策

1994~1997

適度從緊

適度從緊

1998~2003

積極

穩健

2004~至今

積極淡出

穩健趨緊

1994~1997
1、宏觀經濟背景:
從1993年開始中國經濟出現過熱現象。作為推動我國經濟增長主要因素的固定資產投資高速增長,1992年至1993年增速分別為42.6%和58.6%,大大超過以往的增長速度。投資需求帶動了消費需求,當時我國正處於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過程中,投資需求與消費需求的雙膨脹,加劇了商品供給的短缺狀況,造成1993年至1994年全國商品零售價格指數分別上升了13.2%和21.7%,產生了較為嚴重的通貨膨脹。經濟增長過快帶來的經濟過熱與嚴重的通貨膨脹,成為社會經濟穩定的巨大隱患。
其實在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多次出現經濟過熱現象,為了給經濟過熱降溫,受當時宏觀調控經驗不足的局限,國家相關部門往往採取「緊縮到底」的政策手段,使經濟由過熱一下子陷入過冷。這種熱與冷的轉換,好像是快速行駛中的急剎車,經濟過熱是消除了,但又面臨著如何啟動經濟的問題。熱與冷的驟然交替,造成劇烈的經濟波動,對國民經濟運行產生了十分不利的影響。決策部門認識到,必須改變過去那種「一松就熱、一緊就冷」的傳統做法,做到既要為經濟過熱降溫,也要保證國民經濟的正常發展速度,防止經濟運行中的大起大落現象再次發生。於是,正是基於這樣一種思路,中央適時提出了「適度從緊」的財政政策,對過熱的經濟實施恰如其分的宏觀調控,實現「高增長、低通脹」的新的經濟發展態勢。
2、相關措施:
1994-1997年,實行的是「雙緊」配合,財政政策方面結合分稅制改革,強化了增值稅、消費稅的調控作用,合理壓縮財政支出,並通過發行國債,引導社會資金流向。貨幣政策方面,嚴格控制信貸規模,大幅提高存貸款利率,要求銀行定期收回亂拆借的資金,使宏觀經濟在快車道上穩剎車,並最終順利實現了軟著陸。

1998~2003
1、宏觀經濟背景:
宏觀經濟
1997年下半年東南亞金融危機使中國的外貿出口受到很大的影響,而這些年來我國經濟的增長有相當大的比重來之於外貿出口,進而也嚴重影響了中國的國民經濟。在這種情況下,就要把宏觀政策的定位轉為擴大內需方面。 國內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澇災害,使本應再次回升的經濟出現了新變化,經濟存在振盪衰退、大幅下滑的危險。
上次調整的力度過大,雖然通貨膨脹得到治理,實現了「軟著陸」,但宏觀調控的慣性下滑,加之外部的沖擊,使我國經濟增長的速度大幅度降低。
為此國家不得不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擴大內需,以拉動國民經濟的增長。從1998年起,為緩解通貨緊縮,保證經濟增長,中國實行近6年的積極財政政策以刺激投資、拉動內需;而穩健的貨幣政策著力於防範金融風險,並與財政政策相配合。這樣的政策組合在通貨緊縮,經濟景氣度較低的情況下,保證了我國經濟增長速度保持在較高的水平。
2、具體措施:
針對有效需求不足、通貨緊縮等問題,政府實施了以擴大內需確保經濟增長目標實現為目的的「雙松」政策。在貨幣政策方面採取了取消貸款限額控制,降低法定存款准備率,連續5次下調存貸款利率,逐步擴大公開市場業務,改革存款准備金制度,擴大對中小企業貸款利率的浮動幅度等一系列措施;在財政政策方面,大力發行國債;大規模地增加基礎設施建設;擴大政府采購規模和投資力度;大幅度提高職工的工資,開征儲蓄存款利息所得稅;擴大轉移支付;實施財政赤字政策。

2004~2012
1、宏觀經濟背景:
2004年年初,承接上一年發展的良好勢頭,經濟繼續保持快速增長。但同時信貸規模增長偏快,消費價格指數高位運行,通貨膨脹壓力逐漸加大。其主要表現為:央行每月發布的企業商品價格指數(CGPI)在2004年的頭四個月比同比上漲了6.3%、7%、8.3%和9.3%;油、電、煤、運全面緊張和基礎原材料價格也大幅上漲。狂飆的價格超出了人們的想像,也反映了上遊行業的熱度。
宏觀經濟
這主要是由投資膨脹造成的。這年開始的各級領導班子換屆,開始了新一輪「政績工程」的基建投資熱潮。如果任其發展下去將會帶來嚴重後果。由此可見,積極財政政策實施的基礎條件正在逐步發生變化,以鼓勵投資為主要手段刺激經濟增長的目的已經基本達到,通貨緊縮的態勢也在逐漸淡去,宏觀財政政策也應相應進行調整。
2004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做出了財政政策轉型的決定,宏觀調控由「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過渡到「雙穩健」模式。2005年近一年的實踐表明,財政貨幣政策的基本取向均為穩中偏緊,總體上配合較為協調。
2、具體措施:
從財政政策來看,2005年財政預算赤字由3198億元減少到3000億元,財政赤字佔GDP的比重將由2004年的2.5%減少到2005年的2%;長期建設國債的發行額由1100億元減少到800億元,減少了300億元。財政預算執行情況也反映了財政政策的穩健取向。2005年1~6月,財政收入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全國財政收入累計完成16392億元,比2004年同期增長14.6%,高於經濟增長率5個百分點。
此外,財政支出結構也得到進一步優化,2005年1~6月的社會保障補助支出、撫恤和社會福利救濟費、教育支出分別實現了同比22.6%、21.4%和17%的快速增長;全國實施糧食直補的29個省份安排糧食直補資金預計也會實現13.8%左右的大幅增長。財政政策在總量上向中性回歸的過程中著力調整了支出結構。
貨幣政策總體上也屬於穩中偏緊型:提高存款准備金率、實行差別准備金制度、提高存貸款利率等靈活多樣的貨幣政策手段來適當控制銀行信貸投放的規模和速度。同時,與產業政策結合,控制盲目投資、低水平擴張、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市場准入條件的項目貸款來抑制低水平重復建設。

2013年
經濟增長發生溫和反彈。雖然全球需求水平仍將保持疲軟,我們依然認為經過2012年第四季度的經濟觸底,2013年中國的GDP年均增長率將恢復到8.6%,高於市場一致預期的8.1%。
由於大量新項目上馬,基礎設施投資將獲得新的動力。同時,受益於住房銷售的回暖,房地產投資正趨於平穩。此外,消費支出仍保持活力。以上多方面因素的結合將推動未來經濟增長的反彈。
通貨膨脹保持溫和。相比2009年的V型復甦,這次的經濟增長反彈會更加溫和,經濟仍將繼續在潛在經濟增長水平之下運行,並抑制通貨膨脹回升空間。
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仍將保持寬松。基於未來溫和的通貨膨脹預期和2012年經濟觸底反彈的判斷,我們預期2013年央行將保持利率水平不變(之前預測利率水平下調25個基點)。預期在2013年央行將主要通過逆回購和降低存款准備金率(我們預測下調的幅度為合計100個基點)等政策工具保持貨幣供應M2的增速在14%左右。要支持基礎設施建設,財政支出需要繼續擴大,同比增速可能超過16%。
2013年將是十二五規劃的關鍵年
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著力提高針對性和有效性,適時適度進行預調微調,加強政策協調配合。要著力擴大國內需求,加快培育一批拉動力強的消費新增長點,促進投資穩定增長和結構優化,繼續嚴格控制「兩高」和產能過剩行業盲目擴張。要毫不放鬆抓好農業生產,落實和完善扶持政策,加大農業科技投入,鼓勵發展新型農業生產經營模式,加強農田水利和防災減災能力建設。
要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發揮自主創新對結構調整的帶動[2] ,支持企業牽頭實施產業目標明確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推進產能過剩行業兼並重組、扶優汰劣,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加強生態建設。要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增強城鎮綜合承載能力,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要深入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加快推進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發展,發展海洋經濟。
要不斷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優化外貿結構,完善穩定出口政策,積極增加進口,抓住機遇推動企業走出去,支持內陸和沿邊地區對外開放。要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促進重要商品市場供需平衡,進一步降低流通成本,規范市場價格和收費秩序。
要扎實推進重點領域改革,擴大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地區和行業范圍,健全資源性產品價格形成機制,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推進國有經濟和農村改革,抓好科技、教育、文化、行政審批等領域改革。要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健全城鄉公共就業服務體系,穩步提高社會保障統籌層次和保障水平,發展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和住房保障工作,強化社會服務和管理,維護社會和諧穩定。[3]

❻ 什麼是微觀經濟學

微觀經濟學又稱個體經濟學,小經濟學,是現代經濟學的一個分支,主要以單個經濟單回位(單個生產者答、單個消費者、單個市場經濟活動)作為研究對象分析的一門學科。 微觀經濟學是研究社會中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的經濟學說。亦稱市場經濟學或價格理論。

❼ 在微觀經濟學中,家庭又被稱為()。

一個基本消費單元。

閱讀全文

與微觀經濟學又被稱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