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3000字經濟小論文
處在迅速發展中的中國物流,存在諸多問題,需要處理好諸多的關系,協調發展。從而,有許多政策性問題需要解決。政府需要制定相應的方針和政策,加強我國物流業的協調發展,使物流業真正成為我國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概括地說,發展中國的物流業需要採取「協調發展、穩步前進」的八字方針,並採取以下的八大協調政策:
一、現代物流業的基本內涵
物流理念被引入產業界後,其內涵一直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而不斷擴充。短短幾十年間,物流由最初概念的形成、發展和不斷完善,在全球迅速成長為具有無限潛力和發展空間的新型服務產業,並已進入現代物流的發展階段。所謂現代物流業,是指產品從生產地到消費地之間的整個供應鏈,運用先進的組織方式和管理技術,進行高效率計劃、管理、配送的新型服務業。它通過對物流的各個環節,包括運輸、儲存、包裝、裝卸、加工、配送和信息處理等相關活動,進行一體化管理,以達到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增加企業利潤的目的。因此,國際上通常把降低物資消耗而增加的利潤稱為第一利潤源泉,把節約活勞動消耗而帶來的利潤稱為第二利潤源泉,而把通過降低物流成本挖掘的利潤稱為第三利潤源泉。著名管理權威P.F.德魯克則把現代物流業稱之為尚待開掘的「黑大陸」。
二、現代物流業的基本特徵
雖然物流活動存在已久,但在現代經濟中,物流產業及其所提供的物流服務,與傳統的物流活動或者生產、流通部門從事的物流活動已經有了本質上的區別。具體表現為:第一,現代物流業是國民經濟中的動脈系統,它連接社會經濟的各個部分並使之成為一個有機整體。第二,現代物流業通過對各種物流要素的優化組合和合理配置,實現物流活動效率的提高和社會物流總成本的降低。第三,現代物流業可以為全社會提供更為全面、多樣化的物流服務,並在物流全過程及其各個環節實現價值增值。
三、現代物流業的發展趨勢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現代物流業發展呈現出五大趨勢:一是系統化趨勢。為滿足用戶需求不斷變化的客觀要求,現代物流包含了產品從「生」到「死」的整個商品流動過程,形成了一個整體的專業化的供應鏈,物流系統也就成為一個跨部門、跨行業、跨區域的社會系統;二是信息化趨勢。藉助於商品代碼、資料庫的建立和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在運輸網路合理化和銷售網路系統化的基礎上,整個物流系統實現管理電子化,物流業正進入以網路技術和電子商務為代表的信息化新階段;三是專業化趨勢。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專業化分工越來越細,生產企業為精幹主業,提高效率,逐漸把物流配送業務交由專業的物流企業去做。第三方物流能夠發揮集約化、專業化的優勢,在更大程度上實現物流合理化,從而節約流通費用,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四是倉儲、運輸的現代化與綜合體系化趨勢。倉儲現代化表現為高度機械化、自動化、標准化,組織起高效的人、機、物系統;運輸的現代化則要求建立鐵路、公路、水路、空運與管道的綜合運輸體系;五是物流與商流、信息流一體化趨勢。傳統上,商流、物流、信息流是三流分離的。但現代物流的功能逐步拓展,將商品的交易、產品的位移和信息的傳遞集成在一起,實現了三流合一。
四、我國物流業與經濟發展的協調政策
基於上述分析,發展中國的物流業需要採取「協調發展、穩步前進」的八字方針,並採取以下的八大協調政策:
(一)發展物流業與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相協調的政策
物流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一個產業,在它的發展過程中,必須與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相協調。我國物流產業政策的制定,必須實現這一客觀經濟規律的要求。物流業的跨部門和多環節以及服務業態和服務種類的多樣性特點,決定了物流產業的發展與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相協調,具有其內在的要求。物流既涉及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物流設備製造業、物流信息業等諸多產業部門,還涉及物流經濟活動中的運輸業、倉儲業、包裝業、貨運代理業、物流咨詢服務業等諸多行業,涉及國家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物流產業政策的制定具有其內在要求:一是物流產業與國民經濟其他產業部門的協調發展。根據產業結構的理論,不同的產業結構有著不同的經濟效益和經濟發展水平。結合大力發展我國物流產業的過程,有計劃地進行我國國民經濟產業結構的戰略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將極大地促進我國國民經濟在更高的水平上穩步發展,促進中國兩個根本性轉變的實現。二是物流產業內部各種相關產業經濟活動的協調發展和資源整合優勢的發揮。經濟學大師們對產業組織有過多方面的深入研究,產業組織理論的先驅者馬歇爾對產業的組織形態進行了分析,美國產業組織理論的鼻祖張伯倫對產業內的競爭與壟斷進行了研究,現代產業組織理論的代表人物貝恩對產業組織的市場效率進行了研究。產業組織理論的研究結果表明,實現產業內的最佳資源分配狀態是產業組織的目標。物流產業作為一種特殊的復合型產業,其產業組織的目標就是使物流產業內部資源得到最有效的整合。我國的物流產業政策,必須反映這兩方面的內在要求,使我國物流產業的發展與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相協調,促進我國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促進我國服務業的進步和發展。
(二)發展物流與工農業生產相協調的政策
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正處在由小康社會向工業化社會、信息經濟時代全面過渡的發展新階段,信息產業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現階段,工業仍然是我國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農業仍然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物流業不僅是連接工業生產活動和農業生產活動的橋梁和紐帶,而且是連接工業生產各個部門、各個企業的橋梁和紐帶。通過現代物流經濟活動,應該能夠有效、及時、准確、快速地把農業生產所需要的機器設備、化肥、農葯等各種農業生產資料配送到鄉村,把工業生產所需的各種農產品工業原料、各種工業中間產品配送到工廠企業,使我國的物流產業能夠真正成為有效地連接工農業生產的橋梁和紐帶。因此,我國的物流產業政策在促進物流產業發展的同時,必須與工農業生產的發展相協調,服務於工農業生產,形成高效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使物流產業的成長與我國工農業的發展能夠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現代物流業作為服務業的一部分,在為工農業提供有效的現代物流服務的同時,也將使本身迅速發展壯大起來,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實際上,從經濟分析的意義上說,產業經濟學的配第一克拉克定理,已經給我們描述了現代物流產業進化的未來。
(三)物流基礎設施建設與物流資源整合相協調的政策
我國的「十·五」計劃已把物流業作為「十·五」時期著重發展的服務業。現在,我國各級政府,根據「十·五」規劃中大力發展物流的戰略,按照中央制定的加快發展我國物流業的大政方針,對發展本地區的物流產業進行了規劃,特別是對大規模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了極大的熱情,尤其是各大、中城市都在規劃投巨資建設大、中型物流樞紐、物流中心,成十億、上百億元投資的物流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比比皆是。應該說,對於各級政府大力發展物流的熱情和大動作是需要首肯的。但這里有一個問題需要搞清楚,就是物流基礎設施建設與物流資源整合相協調的問題和關系。發展我國的物流產業,具有來說就是要充分發揮物流資源整合的優勢,實現物流資源的最優配置。問題在於,大批物流基礎設施的集中建設,究竟是不是合適,它們究竟能夠在多大的程度上實現充分發揮物流整合資源的優勢,能夠在多大的程度上實現物流資源的最優配置。投入產出的理論告訴我們,一定的產業結構具有一定的投入產出關系。我國物流產業現在的投入產出關系如何確定,我國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現在的投入產出模型如何構造,它們之間具有什麼樣的相關性和數量關系。這些物流發展中的宏觀問題和數量關系,需要我們去認真的進行宏觀經濟數量分析。至今為止,我國物流產業的宏觀經濟模型還沒有建立。我國物流產業的宏觀經濟數量分析和參數估計問題,已經影響到我國物流產業的宏觀經濟決策的正確性和可信度。實際上,我國各地現在大規模的投資建設大批的物流基礎設施,大多是建立在各地物流發展預期基礎上的,普遍缺乏全國物流發展的理性預期和有效協調,缺乏充分可信的可行性論證和宏觀數量分析的政策指導。這樣,很容易造成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浪費,重復建設,結果很可能導致中國現代物流的投入產出效益比的失衡。因此,盡管我國物流基礎設施的大規模建設是必要的,但各地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需要適度,要有統一規劃,要進行中國物流投入產出模型的分析和論證,需要有全國物流「一盤棋」的動態規劃及決策。應該看到,加快我國物流產業的發展,建設一定數量的大中型物流中心是客觀的需要,關鍵在於,這些物流中心的建設,對於實現物流資源的最優整合需要具有充分的理性預期,是切實可行的。我國物流產業政策的制定,需要貫徹這樣一種「充分理性預期」原則,促進我國物流基礎設施建設與物流資源整合的協調發展。
⑵ 生活經濟學論文,3000字
3000字論文,不是那麼好對付的。估計你連題材都沒想好。可以以下題材:
房地專產 是我屬們生活中的重要物品,無片瓦我們則無以存身。但是這10年來的房地產價格連連攀升,查有關城市年鑒,看房價,做個房地產價格走勢圖。然後在從供給、需求影響因素分析個個的走勢與房地產的走勢是否一致,進行相關模擬。最後再預測一下房地產趨勢。
委託代理理論來分析國有企業搞不好、國家投資效率不高的原因和改革的必要性
壟斷帶來效率損失,分析中石油等壟斷企業狀況
可以看出你是個懶人,所以去文庫查篇論文交吧。
⑶ 西方經濟學關於市場經濟論文3000字
你的題目有點寬泛了,論文很難寫呢。這里找了一篇,還需要的話給我發站內信哦!房地產與經濟周期房地產由於其和各個產業相關性大,涉及面廣,房地產與經濟景氣有著顯著的相關性。房地產景氣和經濟周期一樣,也存在一定的周期性。而這種波動則是由於房地產市場不均衡的結果。當房地產的供小於求時,房地產市場便呈現景氣現象。反之,當供大於求時,則表現為蕭條。然而由於房地產和一般的商品又不完全相同,加上房地產生產周期較長,所以市場自身調節功能較弱。房地產業受到各種經濟因素的影響。房地產還受到金融政策和金融環境的影響。如目前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就受到外匯套利人民幣升值的影響,大量的外匯進入中國房地產市場,據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調查,外資占上海全部購房資金的比例2003年初為8.3%,2004年底已經達到了23.2%。僅2004年頭11個月,外資流入上海房地產市場的總量超過222億元,其中用於房地產開發的約150億元,佔全年房地產開發總額的12.8%。日前外管局披露,外資在中國房地產市場中的比例約為15%。中國人民銀行2005年8月5日頒布的《2004中國房地產金融報告》指出,在人民幣升值預期心理的作用下,外資大舉入中國。2005年前兩月,境外資金購買上海單價11000元/平方米以上新建商品住房的面積和金額同比分別增長47.6%和73%,購買單價11000元/平方米以上二手住房面積、金額同比分別增長2.8倍和3.1倍。申奧成功也是帶動近幾年房地產業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比較公認的說法是中國的房地產業發展周期為6-7年。從房地產周期來看,目前應該處於一個相對低迷的階段,但由於北京申奧成功,帶動北京及相關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從而熨平了房地產業的波動。此外,中國正處於城市化進程發展最快的階段,我國目前城市化水平在40-50%之間,從國外發展的經驗來看,這一時期是城市化發展最為迅速的一個時期。中國還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就是人口眾多,城市化水平每提高1個百分點,給房地產市場帶動的需求都是巨大的。去年我國現在人均收入達到1000美元,從國外發展的經驗來看,人均收入處於這樣的水平時,住房消費也呈現出上升的態勢。影響房地產市場的單一因素很多,在此就不一一討論,現在假定所有的因素集中起來疊加後的經濟呈現出一定的周期性。這種宏觀經濟的周期性也會對房地產業產生波動,並且這種波動和經濟景氣呈極大的相似性,但也有一定的滯後性。房地產和經濟運行周期的關系大致可以用以圖一來表示。1、經濟復甦、房地產蕭條(E1)經濟渡過衰退期開始復甦,但由於前期的經濟衰退、百業待興;但投入到房地產市場的消費大幅度減少。由於房地產具有周期長,有一定的滯後性,存量產品出現滯銷。市場上出現供大於求的情況,空置率上升,房價下降。開發商減少投入,需求沒有真實的反映出來,房價持續下跌。最後跌到一定程度後,經濟復甦的信息傳遞到了整個市場,開始有反彈跡象出現。2、經濟高漲、房地產復甦(E2)政府採用積極財政政策,經濟景氣狀況進一步好轉,市場信心進一步增強,存量產品銷售看好,房價開始回升。經濟持續景氣,房地產市場需求急增,但由於房地產投資周期較長,開發商很難在短期內增加供應量,房地產景氣在持續上升的預期下,市場需求進一步增長。房地產投資增加。3、經濟衰退、房地產高漲(E3)經歷經注高漲過後,出現經濟局部過熱(或有過熱傾向)。政府出台相關的宏觀政策,規范市場行為。政策刺激下的投資相對過剩也開始有所表現,經濟開始衰退。但總體運行情況還是良好。真實的房地產消費沒有得到滿足,房價上揚;加劇了對房地產景氣的預期。房地產市場達到空前高漲。4、經濟蕭條、房地產衰退(E4)政府出台的宏觀調控政策開始起作用,經濟增長開始放緩。經濟開始走向蕭條。受經濟景氣的影響,房地產市場也由持續看漲的預期發生變化,一是延續了前期的看漲預期,另一方面看到經濟景氣所帶的後期消費不足,房地產市場預期開始動搖,房地產開始衰退。從我國房地產市場的歷程來看,也基本相似。如以GDP年增長率達到或超過9%作為經濟景氣的的標志,那麼改革開放後的27年中一共有4個經濟周期:即1982年-1985年達到第一個景氣期,持續了4年,其中1984年GDP年增長率達到了15.2%;1987年-1988年是第二個經濟景氣期,持續了2年;1991年-1996年是第三個經濟景氣期,持續了6年;第四個則是由2003年開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明顯的跡象表明這個周期的經濟景氣期要結束或將要結束。改革開放後,1988年修憲後,實現了土地使用權的轉讓制度。經歷了1989年是了「姓社姓資」大討論的徘徊期。1992年鄧小平南巡以後中國經濟發始了改革開放後的第二次思想大解放,經濟得以快速發展。受經濟發展的影響,出現了1992-1993年的房地產過熱(當然其中也有制度不規范的原因),很快進行新一輪的宏觀調控。1994、1995年成功實現宏觀調控軟著陸。1997年發生了東南亞金融危機,房地產市場出現了前所未有的低迷。1998年出台了房改政策,取消了實物分房,實現住房分配貨幣化。此外,還出台了相關的金融政策,如個人住房信貸等。詳細請參見圖二和圖三,可以看出經濟景氣和GDP的增長呈明顯的相關並存在一定滯後性。
⑷ 求一篇關於經濟方面的3000字小論文~(論點不限)
處在迅速發展中的中國物流,存在諸多問題,需要處理好諸多的關系,協調發展。從而,有許多政策性問題需要解決。政府需要制定相應的方針和政策,加強我國物流業的協調發展,使物流業真正成為我國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概括地說,發展中國的物流業需要採取「協調發展、穩步前進」的八字方針,並採取以下的八大協調政策:
一、現代物流業的基本內涵
物流理念被引入產業界後,其內涵一直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而不斷擴充。短短幾十年間,物流由最初概念的形成、發展和不斷完善,在全球迅速成長為具有無限潛力和發展空間的新型服務產業,並已進入現代物流的發展階段。所謂現代物流業,是指產品從生產地到消費地之間的整個供應鏈,運用先進的組織方式和管理技術,進行高效率計劃、管理、配送的新型服務業。它通過對物流的各個環節,包括運輸、儲存、包裝、裝卸、加工、配送和信息處理等相關活動,進行一體化管理,以達到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增加企業利潤的目的。因此,國際上通常把降低物資消耗而增加的利潤稱為第一利潤源泉,把節約活勞動消耗而帶來的利潤稱為第二利潤源泉,而把通過降低物流成本挖掘的利潤稱為第三利潤源泉。著名管理權威P.F.德魯克則把現代物流業稱之為尚待開掘的「黑大陸」。
二、現代物流業的基本特徵
雖然物流活動存在已久,但在現代經濟中,物流產業及其所提供的物流服務,與傳統的物流活動或者生產、流通部門從事的物流活動已經有了本質上的區別。具體表現為:第一,現代物流業是國民經濟中的動脈系統,它連接社會經濟的各個部分並使之成為一個有機整體。第二,現代物流業通過對各種物流要素的優化組合和合理配置,實現物流活動效率的提高和社會物流總成本的降低。第三,現代物流業可以為全社會提供更為全面、多樣化的物流服務,並在物流全過程及其各個環節實現價值增值。
三、現代物流業的發展趨勢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現代物流業發展呈現出五大趨勢:一是系統化趨勢。為滿足用戶需求不斷變化的客觀要求,現代物流包含了產品從「生」到「死」的整個商品流動過程,形成了一個整體的專業化的供應鏈,物流系統也就成為一個跨部門、跨行業、跨區域的社會系統;二是信息化趨勢。藉助於商品代碼、資料庫的建立和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在運輸網路合理化和銷售網路系統化的基礎上,整個物流系統實現管理電子化,物流業正進入以網路技術和電子商務為代表的信息化新階段;三是專業化趨勢。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專業化分工越來越細,生產企業為精幹主業,提高效率,逐漸把物流配送業務交由專業的物流企業去做。第三方物流能夠發揮集約化、專業化的優勢,在更大程度上實現物流合理化,從而節約流通費用,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四是倉儲、運輸的現代化與綜合體系化趨勢。倉儲現代化表現為高度機械化、自動化、標准化,組織起高效的人、機、物系統;運輸的現代化則要求建立鐵路、公路、水路、空運與管道的綜合運輸體系;五是物流與商流、信息流一體化趨勢。傳統上,商流、物流、信息流是三流分離的。但現代物流的功能逐步拓展,將商品的交易、產品的位移和信息的傳遞集成在一起,實現了三流合一。
四、我國物流業與經濟發展的協調政策
基於上述分析,發展中國的物流業需要採取「協調發展、穩步前進」的八字方針,並採取以下的八大協調政策:
(一)發展物流業與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相協調的政策
物流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一個產業,在它的發展過程中,必須與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相協調。我國物流產業政策的制定,必須實現這一客觀經濟規律的要求。物流業的跨部門和多環節以及服務業態和服務種類的多樣性特點,決定了物流產業的發展與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相協調,具有其內在的要求。物流既涉及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物流設備製造業、物流信息業等諸多產業部門,還涉及物流經濟活動中的運輸業、倉儲業、包裝業、貨運代理業、物流咨詢服務業等諸多行業,涉及國家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物流產業政策的制定具有其內在要求:一是物流產業與國民經濟其他產業部門的協調發展。根據產業結構的理論,不同的產業結構有著不同的經濟效益和經濟發展水平。結合大力發展我國物流產業的過程,有計劃地進行我國國民經濟產業結構的戰略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將極大地促進我國國民經濟在更高的水平上穩步發展,促進中國兩個根本性轉變的實現。二是物流產業內部各種相關產業經濟活動的協調發展和資源整合優勢的發揮。經濟學大師們對產業組織有過多方面的深入研究,產業組織理論的先驅者馬歇爾對產業的組織形態進行了分析,美國產業組織理論的鼻祖張伯倫對產業內的競爭與壟斷進行了研究,現代產業組織理論的代表人物貝恩對產業組織的市場效率進行了研究。產業組織理論的研究結果表明,實現產業內的最佳資源分配狀態是產業組織的目標。物流產業作為一種特殊的復合型產業,其產業組織的目標就是使物流產業內部資源得到最有效的整合。我國的物流產業政策,必須反映這兩方面的內在要求,使我國物流產業的發展與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相協調,促進我國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促進我國服務業的進步和發展。
(二)發展物流與工農業生產相協調的政策
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正處在由小康社會向工業化社會、信息經濟時代全面過渡的發展新階段,信息產業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現階段,工業仍然是我國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農業仍然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物流業不僅是連接工業生產活動和農業生產活動的橋梁和紐帶,而且是連接工業生產各個部門、各個企業的橋梁和紐帶。通過現代物流經濟活動,應該能夠有效、及時、准確、快速地把農業生產所需要的機器設備、化肥、農葯等各種農業生產資料配送到鄉村,把工業生產所需的各種農產品工業原料、各種工業中間產品配送到工廠企業,使我國的物流產業能夠真正成為有效地連接工農業生產的橋梁和紐帶。因此,我國的物流產業政策在促進物流產業發展的同時,必須與工農業生產的發展相協調,服務於工農業生產,形成高效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使物流產業的成長與我國工農業的發展能夠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現代物流業作為服務業的一部分,在為工農業提供有效的現代物流服務的同時,也將使本身迅速發展壯大起來,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實際上,從經濟分析的意義上說,產業經濟學的配第一克拉克定理,已經給我們描述了現代物流產業進化的未來。
(三)物流基礎設施建設與物流資源整合相協調的政策
我國的「十·五」計劃已把物流業作為「十·五」時期著重發展的服務業。現在,我國各級政府,根據「十·五」規劃中大力發展物流的戰略,按照中央制定的加快發展我國物流業的大政方針,對發展本地區的物流產業進行了規劃,特別是對大規模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了極大的熱情,尤其是各大、中城市都在規劃投巨資建設大、中型物流樞紐、物流中心,成十億、上百億元投資的物流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比比皆是。應該說,對於各級政府大力發展物流的熱情和大動作是需要首肯的。但這里有一個問題需要搞清楚,就是物流基礎設施建設與物流資源整合相協調的問題和關系。發展我國的物流產業,具有來說就是要充分發揮物流資源整合的優勢,實現物流資源的最優配置。問題在於,大批物流基礎設施的集中建設,究竟是不是合適,它們究竟能夠在多大的程度上實現充分發揮物流整合資源的優勢,能夠在多大的程度上實現物流資源的最優配置。投入產出的理論告訴我們,一定的產業結構具有一定的投入產出關系。我國物流產業現在的投入產出關系如何確定,我國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現在的投入產出模型如何構造,它們之間具有什麼樣的相關性和數量關系。這些物流發展中的宏觀問題和數量關系,需要我們去認真的進行宏觀經濟數量分析。至今為止,我國物流產業的宏觀經濟模型還沒有建立。我國物流產業的宏觀經濟數量分析和參數估計問題,已經影響到我國物流產業的宏觀經濟決策的正確性和可信度。實際上,我國各地現在大規模的投資建設大批的物流基礎設施,大多是建立在各地物流發展預期基礎上的,普遍缺乏全國物流發展的理性預期和有效協調,缺乏充分可信的可行性論證和宏觀數量分析的政策指導。這樣,很容易造成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浪費,重復建設,結果很可能導致中國現代物流的投入產出效益比的失衡。因此,盡管我國物流基礎設施的大規模建設是必要的,但各地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需要適度,要有統一規劃,要進行中國物流投入產出模型的分析和論證,需要有全國物流「一盤棋」的動態規劃及決策。應該看到,加快我國物流產業的發展,建設一定數量的大中型物流中心是客觀的需要,關鍵在於,這些物流中心的建設,對於實現物流資源的最優整合需要具有充分的理性預期,是切實可行的。我國物流產業政策的制定,需要貫徹這樣一種「充分理性預期」原則,促進我國物流基礎設施建設與物流資源整合的協調發展。
⑸ 求一篇關於學習經濟學的論文,3000字左右,
淺析美鋼鐵進口限制的原因及其帶來的後果
3月5日美國宣布針對部分鋼鐵進口產品設定高達30%的進口關稅,以幫助國內不景氣的鋼鐵產業。新稅徵收范圍包括10個產品類別,徵收額度從8%至30%不等。徵收從3月20日開始,徵收產品復蓋從巴西、韓國、日本、台灣、俄羅斯、德國、土耳其、法國、中國、澳洲和荷蘭進口的卷鋼板及其它鋼材。征稅期為三年,對鋼板徵收的30%納稅額度,在第二年將減少到24%,第三年為18%。而鋼板進口佔美國鋼鐵進口額的約60%之多。而且布希此番推出的征稅方案經過了精心設計,採取了"區別對待"的方式,把加拿大、墨西哥兩個北美自由貿易區成員國排除在外。反恐戰的重要盟友土耳其也享受了免稅待遇,而對另一個在反恐戰中作出了重要貢獻的國家--俄羅斯,也被給予了優惠的配額。受這一決定打擊最重的將是歐盟、日本、中國和韓國。美國鋼鐵行業對布希政府的決定表示歡迎,認為這一決定是拯救該行業的必要舉措,但是外國鋼鐵生產商對這個決定進行了猛烈抨擊,稱這種做法是保護主義,而且也是對自由貿易的打擊。美國的決定立即在全球引起強烈反對,一場國際鋼鐵貿易戰山雨欲來風滿樓。
一、美國作出提高進口鋼鐵產品關稅決定事出有因:
1、受經濟放緩及需求下降的影響,去年全球鋼鐵工業生產能力嚴重過剩。
主要鋼鐵生產國預測,因鋼鐵過剩,至2005年將有產能1.175億噸鋼鐵的工廠永久關閉。為避免繼續增加庫存,全球將減產逾2億噸鋼鐵。布希政府官員表示,進口限制將確保美國鋼鐵業不會為全球鋼鐵減產付出更多的代價,其中包括關閉工廠。
2、來自美國鋼鐵業內部的壓力。
布希當天宣稱,他的決定是為了拯救處於困境中的美國鋼鐵業。但美國鋼鐵業不景氣並非進口鋼材的價格沖擊。外國製造商反駁說,美國鋼鐵業目前遇到的問題是由於該行業無法進行自身重組和關閉虧損工廠造成的。近年來,由於多家美國鋼鐵公司倒閉,數以千計的鋼鐵工人失業。兩周多以前,伯利恆鋼鐵公司破產。幾乎就在布希宣布實施201條款的同時,美國第五大鋼鐵企業--國家鋼鐵公司也宣布申請破產保護,成為過去4年中第三十二家申請破產保護的美國鋼鐵企業。專家分析認為,造成這種不景氣並非只是因為進口產品價格的沖擊,需求量下降、改革不力和技術革新緩慢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但美國鋼鐵業卻把矛頭首先對准了外國產品。"身陷囹圄"的美國鋼鐵行業垂死掙扎,抓住布希政府這棵救命稻草不放,控告歐盟拿安全標准作擋箭牌,限制鋼鐵進口,以擺脫目前的困境。近年來,他們展開輿論攻勢,在國會贏得了廣泛支持。布希的這一決定就是在鋼鐵業和國會的強大壓力下作出的。
3、布希政府為了政治上的需要。
貿易問題專家哈沃德·威恩律師對記者表示,此案實質上已經成為"政治案"。 正因為如此,它才會顯出明顯的不合理性。就連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也表示,他不同意布希總統提高多種進口鋼材關稅的決定。他說:"我並不同意這個決定,但我知道這是布希總統不得不作出的非常困難的決定。"
2000年,布希在美國有史以來最為勢均力敵的總統大選中險勝對手,幾個月來,美國鋼鐵工業的院外集團一直在對國會議員們進行游說,這種情況下,布希總統對幾乎所有鋼產品展開了保障(safeguard)性調查。去年10月份,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認定進口鋼材損害了美國的鋼鐵工業。12月份,國際貿易委員會的多數成員建議對進口鋼材加征關稅,任何一種類型鋼材的稅率不超過20%,美國鋼材進口總量的80%左右將受到影響。然而,與反傾銷措施不同,國際貿易委員會在保障條款的實施上沒有最終決定權。總統有權對其建議做出更改。從理論上說,此權力使得總統在征稅前仔細斟酌公眾利益所在。幾乎每一次實施保障條款時,總統提出的修改方案都不如國際貿易委員會的初始方案嚴厲。事實上,在過去25年中,總統的最終決定中有一半左右是不對進口品實施保護措施。這一次布希總統卻打破了先例。根據布希總統的建議,幾乎所有主要類型的鋼材都要繳納30%的關稅,其中包括鋼板、熱軋薄板、冷軋薄板、熱軋帶鋼、冷軋帶鋼等。對於另一種主要鋼材厚鋼板,布希要求實施進口配額,布希的方案遠比委員會提出的配額方案嚴厲。僅所涉及的八類主要鋼材就佔美國鋼材進口額的70%以上。
全美最大的律師事務所之一的GT律師事務所律師張晉蜀說,布希的做法根本不符合市場經濟的競爭原則,對消費者非常不利。據估計,關稅增加,像汽車、建材等許多產品的價格因此會有相當幅度的上漲。布希總統不是不明白這一點,但他又不得不考慮中期選舉。在這個問題上?quot;政治壓倒了一切"。美國CATO研究所專家艾肯森指出,美國的鋼材用戶創造了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13.1%,而鋼材生產廠商只佔0.5%。目前美國鋼鐵企業的產量也遠超出了國防工業所需。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用提高關稅實施貿易保護主義政策來挽救美國鋼鐵產業都是不合理的,它將使下游用戶不得不相應提高產品價格。美國消費工業貿易行動聯合會計算,對鋼鐵進口的稅率保護可能拯救4375個鋼鐵業內的就業機會,但對美國消費者造成的損失將高達20億美元,還將使其它相關行業的36164個就業者丟掉飯碗。美國將在11月份舉行國會中期選舉,布希政府面臨鋼鐵產業的巨大政治壓力。由於布希總統一直堅持強勢美元政策,使進口的鋼鐵產品價格下降,引起國內鋼鐵行業的不滿。布希希望通過加徵關稅,減少鋼鐵行業的不滿情緒。正如東京三菱國際的首席經濟學家布倫丹.布朗所說,此舉是布希政府為贏得中西部鋼鐵地帶的關鍵選票作出的決策。西部的幾張反對票就可能決定11月份國會選舉的結果是否對布希政府有利。
4、美保護主義的卷土重來。
美國貿易限制越來越嚴,主要還是緣於全球經濟多極化趨勢的不斷強化。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在國內外市場上面臨著西歐、日本與新興市場國家及地區強有力的挑戰。美國在國際貿易中的壟斷地位不復存在,其商品出口額佔世界貿易的比重從1970年的15.2%下降到1990年的11.5%。對外貿易逆差自1971年首次出現後急劇擴大,20世紀80年代中美國外貿累計逆差高達10362億美元。巨額貿易逆差已同巨額財政赤字一起成為制約美國經濟發展的重大隱患。如何利用全球經濟正從傳統的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轉型之機,扭轉這一不利格局已成美國對外貿易與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當務之急。1993年9月,針對當時美國對外貿易不斷惡化及知識經濟嶄露頭角的狀況,柯林頓政府一改戰後歷屆政府在對外貿易領域奉行的"自由放任"政策,推出了"國家出口戰略"。1997年7月柯林頓又公布了被他稱之為未來經濟增長發動機的"全球網路貿易戰略"。它們被付諸實施以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原先對外貿易每況愈下的狀態得到有效的扭轉,市場份額與貿易逆差均明顯改善。但是,亞洲金融危機後,美國的貿易逆差又節節攀升。隨著美國經濟的迅速滑坡,失業率上升,貿易赤字逼近GDP的4.5%,美國國內貿易保護主義勢力勢必卷土重來,要求政府採取強硬措施,保護本國廠商的利益,甚至不惜大打貿易戰。
在分析傳統的雙邊貿易關系中,比較成本說一直有著重要的影響。這一理論強調,比較成本優勢是雙邊貿易的基礎。一國可選擇比較成本相對較低的產品進行生產並出口,換取比較成本相對較高的產品,從而通過國際貿易取得好處。在分析國際貿易中較有影響的另一理論是要素稟賦論。這一理論認為,自然資源及生產要素的差別是國際貿易的基礎。各種產品在生產過程中所需要的生產要素及各類要素的比例不同,各國所擁有的資源及受資源制約的生產要素量也不相同,而資源與要素的流動則受到客觀條件的限制,因此,各國選擇自己所擁有的要素密集型的產品進行生產,而後進行交換。按其解釋,有些產品需要勞動力多,屬於勞動密集型產品,有些產品則需要資本量較多,屬於資本密集型產品。有些國家勞動力豐富,工資率低,有些國家則資本豐富,資本價格低。像美國之類資本量較多的國家應生產資本密集型產品,而中國之類勞動力豐富的國家則應生產勞動密集型產品,然後進行交換。
現在的問題出在美國既要生產並出口資本密集型產品,又要維持勞動密集型產品的生產,熊掌與魚都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迅速發展,美國不僅在勞動密集型產品上比較成本劣於新興市場國家,而且在資本密集型及技術密集型的部分產品上劣於其他工業化國家。美國的某些行業面臨如此窘狀,不是去加快進行必要的結構調整,而是堅持抱殘守缺,於是,只能築起重重壁壘阻擋價廉物美的外國商品進入。
5、更有分析人士認為,美國所以冒天下之大不韙,挑起這場"前所未有"的爭端,原因是美國在"9.11"事件後單邊主義的表現達到了頂峰,全然不將別國放在眼裡。近幾個月來,美國的這種"強權地位"反映在美國對外政策的諸多方面,外貿也不例外。
二、美國作出提高進口鋼鐵產品關稅決定後果:
1、對美國國內的影響:
(1)對美鋼鐵業的影響:美國是全球最大的鋼鐵市場。去年美國進口2700萬噸鋼材,包括2120萬噸成品鋼材和580萬噸半成品鋼材。實施201條款後,美國對成品鋼材的進口在今後幾年裡可能會減少500萬到1600萬噸。布希的決定將導致美國鋼材的價格上升,但其價格不太可能因此回到鋼鐵工業要求的1997年的水平上。由於美國頻頻使用反傾銷法,加上美元堅挺,美國的鋼材價格已經達到了世界最高。目前鋼鐵工業的設備利用率為75%;只有鋼材需求回升才能推動價格大幅度上升,對該產業進行保護並不能達到這一目的。而且,美國小型鋼廠的生產能力有了顯著擴大,這將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提高關稅的影響。在過去的五年中,美國的小型鋼廠增加了上千萬噸低成本、高效率的生產能力。就在上個月,美國最大的鋼鐵生產商Nucor宣布將建立一個生產能力為200萬噸的鋼廠。
美國對外國廠商關閉國內市場的舉動將加速小型鋼廠的擴張計劃。根據公認的估算,與大型聯合鋼廠相比,小型鋼廠至少擁有每噸鋼100美元的成本優勢。布希總統的決定不會使這種差距有所縮小,鋼材價格上漲意味著即使是低效率的美國鋼鐵企業也可以依靠外部支持生存。鋼鐵工業的養老金和醫療基金仍有130億美元的缺口,這部分基金需要通過本階段的銷售來籌集,這將使一些廠商每噸鋼材的利潤減少50美元。
(2)體現了美國貿易政策的重大轉折:美國商務部主管國際貿易的副部長格蘭特·阿爾多納甚至揚言,如果歐盟國家和日本經濟不能復甦,美國在國際貿易中的限制措施將從鋼鐵貿易擴散到其他行業領域,范圍將包括農業和半導體行業等。這是布希政府首次把鋼鐵貿易措施和全球經濟的大問題掛鉤。這標志著美國貿易政策發生了轉折性變化。15年來,美國貿易政策幾乎只關注開放海外市場,幫助美國出口商。雖然布希政府口口聲聲說它仍希望進一步實行貿易開放政策,但是此次對鋼鐵製造商的大力保護明確承認了美國國內對自由貿易的支持已大大削弱。
(3)提高鋼鐵進口關稅還可能削弱美元匯率。新的關稅制度不僅暴露了強勢美元對美國貿易的不利影響,而且顯示出強勢美元政策已經對美國鋼鐵企業造成損害。去年夏天,美國全國製造商協會在華盛頓組織示威遊行,要求讓美元貶值。從那時以來,美元仍然持續攀升,對那些在海外開展業務和試圖與進口產品競爭的鋼鐵業公司可謂雪上加霜。對美元來說,提高關稅令投資者認為美國政府已經受到企業的強大壓力,其強勢美元政策可能發生改變,因而影響投資者對美元前景的信心。雷曼兄弟外匯策略師表示,雖然美國徵收進口鋼鐵產品稅不會改變強勢美元政策。但美國這一決定顯示出布希政府的保護主義傾向,這對美元是不利因素。
2、對國際的影響。
所有的主要貿易夥伴都譴責了美國的決定,即使美國計劃給予優待的國家也不例外。美國挑起的這場糾紛已經產生了連環效應,世界鋼鐵市場的正常秩序由此遭到破壞。經合組織內部就削減世界鋼鐵生產規模進行的討論也因此而夭折。歐盟駐世貿組織代表指出的,美國的決?quot;不僅對美國經濟是件壞事,對鋼材市場和世界貿易體系同樣是件壞事"。日本、韓國、巴西將聯合歐盟共同抵制這一決定。它們已經向WTO遞交了一份正式的申訴狀,美國在為自己辯護的時候將面臨重重困難。與適用於反傾銷措施的含糊規則不同,WTO關於保障措施的規則極為嚴格。在過去的三年中,美國已經在WTO中輸掉了兩次涉及保障措施的貿易案件,大多數專家認為,此次美國的決定嚴重違反了WTO規則,程度非常嚴重。但是,WTO的爭端解決程序極為冗長,恐怕判決尚未做出,美國實施保障措施的三年期限就已經結束了。美國的決定將產生多方面的國際影響:
--爭端解決機制的弱點。幾乎可以肯定,WTO將裁定美國的決定違反其規則,但這對美國並無約束力,這表明,WTO的爭端解決機制存在明顯的缺陷。美歐都曾受損於WTO的裁決,有人擔心,雙方都會尋求採取行動取消或削弱這一機制。
--生產能力談判。鑒於美國的決定,各國在經合組織的主持下展開對話,削減全球鋼鐵工業生產能力的前景越發黯淡了。一個如此重要的國家採取單方面行動,鋼鐵工業中必然增加上千萬噸過剩的、或者效率低下的生產能力,由此產生的問題很難解決。
--政治利益的權衡。美國的貿易夥伴所受的影響將是不平衡的。土耳其的鋼材基本不會受到影響,俄羅斯鋼材所受影響也不會很嚴重,其部分原因在於這兩個國家在"反恐怖主義戰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巴西和阿根廷的鋼材受到的待遇大大優於歐盟和東亞。美國正力圖建立囊括整個西半球的自由貿易區,因而希望減少相關國家的反對。
中長期影響。各國直接採取報復措施的可能性極小。歐盟已經表示,不會立即進行報復,而且沒有把鋼鐵貿易爭端和出口補貼問題聯系起來;關於後者,WTO已經同意,歐盟可以向美國加征至多40億美元的關稅。任何國家都不願被視作與美國開始一場貿易戰,盡管如此,美國的決定將產生許多中長期影響:
--各國可能以較為巧妙的方式進行報復。俄羅斯已經宣布將禁止從美國進口禽肉,其表面理由是擔心美國禽肉中使用了有害的添加劑。
--這一行動使得日本和歐盟難以推進將產生重大國際意義的農業改革,因為美國以其行動表明,國內政治利益高於國際承諾。
--全球貿易談判的"多哈"回合不會受到嚴重影響。雖然布希的決定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談判氣氛,好在"多哈"回合還遠未達到實質性談判階段。
最嚴重的後果莫過於美國的決定可能在其貿易夥伴的決策中產生"多米諾效應"。從去年秋季開始,加拿大已經開始籌劃自身的貿易保障措施,目前唯一的疑問只是它將在何時開始調查。既然美國已經宣布實施保障措施支持鋼鐵工業,歐洲的鋼鐵企業也開始要求歐盟進行保障性調查。加拿大和歐盟都擔心本應進入美國市場的鋼材將轉而流入本地區市場。然而,與美國不同,加拿大和歐盟很可能將等待鋼材進口增長之後再實施保障措施,以免像美國那樣公然挑戰WTO規則。
近期內將在國際上產生的不利影響在於,該決定可能導致許多國家爭相採取類似的貿易保護措施,以使本國鋼材市場免受國際市場變化的影響,因為美國的行動將使全球鋼材的價格下降。
歐盟貿易委員拉米稱,美國決定採取保護主義的做法是全球貿易體系的一大退步,歐盟也將考慮採取貿易壁壘,以防止來自俄羅斯、拉丁美洲和亞洲的鋼鐵出口因被美國拒絕而改道進入歐洲,使歐盟國家鋼鐵進口激增。美國進口的高附加值鋼鐵產品的25%來自歐洲,而這類產品將被徵收最高的30%關稅。每年將有超過200萬噸出口美國的歐洲鋼鐵會受到影響。歐盟稱,可能將有1600萬噸其他國家的出口鋼鐵轉向歐洲。WTO規則允許歐盟在進口產品可能大幅增加時,徵收鋼鐵關稅或實施配額以保護其工業。
除了歐盟外,俄羅斯、日本、南韓和巴西都表示若華盛頓設定關稅壁壘,它們將採取報復行動。巴西的鋼鐵業界人士和經濟學家稱,此次美國提高關稅,首先將使美洲自由貿易區名存實亡。俄羅斯的鋼鐵工業也將受到嚴重沖擊。俄羅斯外交部發出警告,稱美國的作法將迫使俄國減少對美國出口的低價穀物的進口額度,並將嚴重影響雙邊關系的友好氣氛。美國提高關稅後,日本的出口鋼鐵將基本被拒之門外。日本經濟產業大臣平沼赳夫6日對美國徵收進口鋼鐵關稅的決定表示"非常遺憾",並置疑美國鋼鐵業所承受的嚴重打擊是否到了需要美國動用保護手段的程度。日本將考慮同歐盟及韓國聯合向世界貿易組織進行投訴。
美國徵收高額鋼鐵關稅將給亞洲鋼鐵產業帶來很大影響。世界五大鋼鐵生產國中的三個在亞洲,布希政府提高鋼鐵進口關稅使亞洲成為最主要受害者。根據國際鋼鐵協會匯編的最新數據,亞洲是世界鋼鐵產量最高的地區,1月份,該地區產量佔全球鋼鐵產量的43%左右。中國在世界鋼鐵產量的排名中高居首位,1月份的產量估計為1,450萬噸。日本以848萬噸的產量排在第二位,而韓國的產量為381萬噸,排名第五。7日日本、韓國、台灣和澳大利亞的鋼鐵製造商的股價都急劇下跌。此外,最令人擔心的還不是亞洲對美國的鋼鐵出口將出現下降,而是全球所有過剩的鋼鐵供應可能會被傾銷到亞洲,從而進一步壓低亞洲地區的鋼鐵價格,進而使亞洲鋼鐵企業盈利大幅下降。預計鋼鐵供應量的潛在增長將損害目前亞洲地區的鋼鐵價格的回升,對亞洲經濟的復甦產生不利影響。亞洲的情況也大體相似。美國此舉對亞洲鋼鐵企業的直接影響不會太大。據美方統計,亞洲主要鋼鐵生產國韓國、日本去年對美出口鋼材分別為222萬噸和188萬噸。與歐盟相比,數量都不算多。但對一些鋼鐵業骨幹企業的沖擊仍相當大。況且亞洲各國也面臨著鋼材迴流的風險,在今後數年裡有可能對市場造成打壓。
中國加入世貿後也會成為各方鋼鐵廠商爭搶的市場,國內鋼鐵業會面臨激烈競爭。美方統計表明,中國在美鋼材進口榜上排名第八,對美鋼材出口量去年約為72萬噸,總金額約為7億多美元。貿易專家布魯斯律師說,中國對美鋼材出口數量有限,直接影響不大。但應該考慮到,這與近年來美國採取反傾銷多次打壓中國鋼鐵產品有一定關系。此次征稅使中國輸美鋼鐵產品再次受挫。更重要的是,美國市場對中國未來鋼材的出口十分重要,市場份額一旦失去將難以奪回,因為獲得免稅待遇的加拿大和墨西哥等國是決不會放過這個空額的。
⑹ 急需一篇學習經濟學基礎後的3000字的論文,跪求
到萬方這類論文資料庫找,那裡論文多,且質量高。自己懶得去找的話,可以去淘寶的《翰林書店》店鋪看看,店主應該能幫你下載到這論文的
⑺ 求一篇經濟學導論的論文,字數1500-3000 論文最好不要是在網上很容易就能搜到的,在線等
產權經濟學:浮躁背後應是客觀的評析———讀《產權經濟學導論》黃桂田自專80年代初期以來,在中屬國經濟學界,掀起了一股產權經濟學(有的稱之為新制度經濟學)熱。對於產權、交易費用、制度變遷等概念,在中國大陸的經濟學文獻中,早已是屬於出現頻率極高的范疇。相當多...
黃桂田;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系;
⑻ 求3000字的關於經濟學基礎課的論文
貌似高深的經濟學其實只有9句話:三個假定(經濟人假定、資源稀缺假定、保護私有產權假定),三個原理(利益最大化原理、供求原理、等價交換原理),三種方法(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均衡分析方法、帕累托標准),把這9句話理解透,就可以分析解決任何經濟學問題,萬變不離其宗。
經濟人假定就是假設人的行為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工作的目的是為了獲取報酬,其實也就是孔子說的仁義就是利益,絕大多數人活著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工作,所以一個組織不為百姓謀取利益,它就是在自掘墳墓自取滅亡。
資源稀缺假定是假設資源是稀缺的,否則人們就不需要選擇,不計成本,經濟就不會發展,也就是物以稀為貴的道理。
保護私有財產假設是承認每個人的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從法律上保護人的勞動所得,禁止海盜文化的產生。
利益最大化原理是指人的活動目的都是為了獲得利益的最大化最優化,實現雙贏。
供求原理是就是生產與消費,生產消費平衡社會和諧,供大於求產品出現積壓,物品貶值,求大於供,物品就會升值,GP也一樣,社會保持平衡是非常困難的,經濟始終在平衡線上下徘徊波動。價格越低需求量越大,價格越高需求量越小。
供求就是陰陽,陰陽平衡很少,大多數時候不是陰勝陽就是陽勝陰,經濟就是陰陽供求之間輪回。
等價交換原理就是交易雙方認可的心裡價格就是等價,否則交易不會發生。有人認為玉石不過就是石頭,有人把它當成寶貝,於是交易就產生了。萬世萬物本身並沒有價格價值,一切都是我們心裡認為定義它的價值價格。
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就是投資與收益的投入產出分析,投資的資金購買設備廠房GP就變成了成本代價,這些成本能帶來多少的收益就是利潤,收益大於成本就是盈利,收益小於成本就虧損。
均衡分析方法就是研究供給之間的均衡問題,其實均衡永遠不存在,如果均衡是一條直線,供給就是圍繞這個直線上下波動的曲線。
在資源配置中,如果至少有一個人認為方案A優於方案B,而沒有人認為A劣於B則認為從社會的觀點刊亦有A優於B。這就是所謂的帕累托最優狀態標准,簡稱為帕累托標准。
用九句話來分析經濟學也復雜了,經濟學就是一句話,怎樣讓百姓生活得更好的學問,百姓生活包含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說白了就是肚子飽心情好,這是目標方向理想,實現理想的方法就是經濟學的學問。如何讓百姓過的好?就是釋放百姓的神力潛能,當年小崗村改革簽名字的紙,已經被國家博物館收藏,成為改變中國歷史進程的見證。不幹預不折騰,讓百姓自由自在生活就是最大的仁義!就是共產主義就是人間天堂就是香格里拉就是世外桃源。
每日一得:仁義就是利益;方法就是不幹預不折騰,用寬儉法釋放每個人的潛能。
雲弘致豆板副陶奭銀籠人灃釣崗嶷皆聊琪睿義耕
⑼ 有關經濟領域的論文,3000字
有關物流的
處在迅速發展中的中國物流,存在諸多問題,需要處理好諸多的關系,協調發展。從而,有許多政策性問題需要解決。政府需要制定相應的方針和政策,加強我國物流業的協調發展,使物流業真正成為我國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概括地說,發展中國的物流業需要採取「協調發展、穩步前進」的八字方針,並採取以下的八大協調政策:
一、現代物流業的基本內涵
物流理念被引入產業界後,其內涵一直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而不斷擴充。短短幾十年間,物流由最初概念的形成、發展和不斷完善,在全球迅速成長為具有無限潛力和發展空間的新型服務產業,並已進入現代物流的發展階段。所謂現代物流業,是指產品從生產地到消費地之間的整個供應鏈,運用先進的組織方式和管理技術,進行高效率計劃、管理、配送的新型服務業。它通過對物流的各個環節,包括運輸、儲存、包裝、裝卸、加工、配送和信息處理等相關活動,進行一體化管理,以達到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增加企業利潤的目的。因此,國際上通常把降低物資消耗而增加的利潤稱為第一利潤源泉,把節約活勞動消耗而帶來的利潤稱為第二利潤源泉,而把通過降低物流成本挖掘的利潤稱為第三利潤源泉。著名管理權威P.F.德魯克則把現代物流業稱之為尚待開掘的「黑大陸」。
二、現代物流業的基本特徵
雖然物流活動存在已久,但在現代經濟中,物流產業及其所提供的物流服務,與傳統的物流活動或者生產、流通部門從事的物流活動已經有了本質上的區別。具體表現為:第一,現代物流業是國民經濟中的動脈系統,它連接社會經濟的各個部分並使之成為一個有機整體。第二,現代物流業通過對各種物流要素的優化組合和合理配置,實現物流活動效率的提高和社會物流總成本的降低。第三,現代物流業可以為全社會提供更為全面、多樣化的物流服務,並在物流全過程及其各個環節實現價值增值。
三、現代物流業的發展趨勢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現代物流業發展呈現出五大趨勢:一是系統化趨勢。為滿足用戶需求不斷變化的客觀要求,現代物流包含了產品從「生」到「死」的整個商品流動過程,形成了一個整體的專業化的供應鏈,物流系統也就成為一個跨部門、跨行業、跨區域的社會系統;二是信息化趨勢。藉助於商品代碼、資料庫的建立和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在運輸網路合理化和銷售網路系統化的基礎上,整個物流系統實現管理電子化,物流業正進入以網路技術和電子商務為代表的信息化新階段;三是專業化趨勢。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專業化分工越來越細,生產企業為精幹主業,提高效率,逐漸把物流配送業務交由專業的物流企業去做。第三方物流能夠發揮集約化、專業化的優勢,在更大程度上實現物流合理化,從而節約流通費用,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四是倉儲、運輸的現代化與綜合體系化趨勢。倉儲現代化表現為高度機械化、自動化、標准化,組織起高效的人、機、物系統;運輸的現代化則要求建立鐵路、公路、水路、空運與管道的綜合運輸體系;五是物流與商流、信息流一體化趨勢。傳統上,商流、物流、信息流是三流分離的。但現代物流的功能逐步拓展,將商品的交易、產品的位移和信息的傳遞集成在一起,實現了三流合一。
四、我國物流業與經濟發展的協調政策
基於上述分析,發展中國的物流業需要採取「協調發展、穩步前進」的八字方針,並採取以下的八大協調政策:
(一)發展物流業與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相協調的政策
物流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一個產業,在它的發展過程中,必須與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相協調。我國物流產業政策的制定,必須實現這一客觀經濟規律的要求。物流業的跨部門和多環節以及服務業態和服務種類的多樣性特點,決定了物流產業的發展與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相協調,具有其內在的要求。物流既涉及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物流設備製造業、物流信息業等諸多產業部門,還涉及物流經濟活動中的運輸業、倉儲業、包裝業、貨運代理業、物流咨詢服務業等諸多行業,涉及國家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物流產業政策的制定具有其內在要求:一是物流產業與國民經濟其他產業部門的協調發展。根據產業結構的理論,不同的產業結構有著不同的經濟效益和經濟發展水平。結合大力發展我國物流產業的過程,有計劃地進行我國國民經濟產業結構的戰略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將極大地促進我國國民經濟在更高的水平上穩步發展,促進中國兩個根本性轉變的實現。二是物流產業內部各種相關產業經濟活動的協調發展和資源整合優勢的發揮。經濟學大師們對產業組織有過多方面的深入研究,產業組織理論的先驅者馬歇爾對產業的組織形態進行了分析,美國產業組織理論的鼻祖張伯倫對產業內的競爭與壟斷進行了研究,現代產業組織理論的代表人物貝恩對產業組織的市場效率進行了研究。產業組織理論的研究結果表明,實現產業內的最佳資源分配狀態是產業組織的目標。物流產業作為一種特殊的復合型產業,其產業組織的目標就是使物流產業內部資源得到最有效的整合。我國的物流產業政策,必須反映這兩方面的內在要求,使我國物流產業的發展與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相協調,促進我國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促進我國服務業的進步和發展。
(二)發展物流與工農業生產相協調的政策
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正處在由小康社會向工業化社會、信息經濟時代全面過渡的發展新階段,信息產業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現階段,工業仍然是我國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農業仍然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物流業不僅是連接工業生產活動和農業生產活動的橋梁和紐帶,而且是連接工業生產各個部門、各個企業的橋梁和紐帶。通過現代物流經濟活動,應該能夠有效、及時、准確、快速地把農業生產所需要的機器設備、化肥、農葯等各種農業生產資料配送到鄉村,把工業生產所需的各種農產品工業原料、各種工業中間產品配送到工廠企業,使我國的物流產業能夠真正成為有效地連接工農業生產的橋梁和紐帶。因此,我國的物流產業政策在促進物流產業發展的同時,必須與工農業生產的發展相協調,服務於工農業生產,形成高效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使物流產業的成長與我國工農業的發展能夠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現代物流業作為服務業的一部分,在為工農業提供有效的現代物流服務的同時,也將使本身迅速發展壯大起來,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實際上,從經濟分析的意義上說,產業經濟學的配第一克拉克定理,已經給我們描述了現代物流產業進化的未來。
(三)物流基礎設施建設與物流資源整合相協調的政策
我國的「十·五」計劃已把物流業作為「十·五」時期著重發展的服務業。現在,我國各級政府,根據「十·五」規劃中大力發展物流的戰略,按照中央制定的加快發展我國物流業的大政方針,對發展本地區的物流產業進行了規劃,特別是對大規模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了極大的熱情,尤其是各大、中城市都在規劃投巨資建設大、中型物流樞紐、物流中心,成十億、上百億元投資的物流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比比皆是。應該說,對於各級政府大力發展物流的熱情和大動作是需要首肯的。但這里有一個問題需要搞清楚,就是物流基礎設施建設與物流資源整合相協調的問題和關系。發展我國的物流產業,具有來說就是要充分發揮物流資源整合的優勢,實現物流資源的最優配置。問題在於,大批物流基礎設施的集中建設,究竟是不是合適,它們究竟能夠在多大的程度上實現充分發揮物流整合資源的優勢,能夠在多大的程度上實現物流資源的最優配置。投入產出的理論告訴我們,一定的產業結構具有一定的投入產出關系。我國物流產業現在的投入產出關系如何確定,我國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現在的投入產出模型如何構造,它們之間具有什麼樣的相關性和數量關系。這些物流發展中的宏觀問題和數量關系,需要我們去認真的進行宏觀經濟數量分析。至今為止,我國物流產業的宏觀經濟模型還沒有建立。我國物流產業的宏觀經濟數量分析和參數估計問題,已經影響到我國物流產業的宏觀經濟決策的正確性和可信度。實際上,我國各地現在大規模的投資建設大批的物流基礎設施,大多是建立在各地物流發展預期基礎上的,普遍缺乏全國物流發展的理性預期和有效協調,缺乏充分可信的可行性論證和宏觀數量分析的政策指導。這樣,很容易造成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浪費,重復建設,結果很可能導致中國現代物流的投入產出效益比的失衡。因此,盡管我國物流基礎設施的大規模建設是必要的,但各地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需要適度,要有統一規劃,要進行中國物流投入產出模型的分析和論證,需要有全國物流「一盤棋」的動態規劃及決策。應該看到,加快我國物流產業的發展,建設一定數量的大中型物流中心是客觀的需要,關鍵在於,這些物流中心的建設,對於實現物流資源的最優整合需要具有充分的理性預期,是切實可行的。我國物流產業政策的制定,需要貫徹這樣一種「充分理性預期」原則,促進我國物流基礎設施建設與物流資源整合的協調發展。
2.
連日來,全球經濟的急劇動盪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美國經濟是否將不可避免地走向衰退?世界經濟將在多大程度上受到影響?這些問題正在國際政治、經濟領域引發激烈的討論,而美國政府最近一周接連出招,試圖通過減稅和降息刺激經濟增長,也成了各大媒體的重頭新聞。 目前世界經濟經受的動盪,是去年美國次貸危機的擴展與延伸。現在看,其影響不但蔓延到了歐洲,也觸及到了全球的股市匯市。此次經濟動盪的性質復雜,具有銀行信用危機的所有特徵,但從根源看,還是美國經濟長期積累的各種矛盾的總爆發,是一個「復合型危機」。盡管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22日宣布緊急降息0.75個百分點,以刺激經濟增長,但大多數經濟學家還是認為這些措施只能延緩危機或者說延緩經濟衰退的到來。從歷史上看,美國在19世紀末成為世界經濟強國,重要原因之一在於19世紀後半期大規模的鐵路建設與工業革命。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開始從最強大的工業國家向「後工業社會」轉化,每年所消費的社會財富總是超過其生產的財富。美元作為國際貨幣的地位,確保了美國能夠一直維持貿易赤字。客觀上講,從那時開始,美國經濟就步入了一個危機時期,金融部門日益膨脹,汽車和機械製造等重要的生產部門趨於低落,政府對基礎設施投資嚴重不足,一些大工業城市急速衰落。20世紀最後10年,信息革命一度為美國經濟增長注入了強大的活力,但這一進程最終以金融泡沫破滅而告終結。進入21世紀,美國向「後工業社會」轉變的進程加快,直接表現是貿易逆差的規模越來越大。同時,社會財富也日益集中在少數人的手中,普通民眾收入增長緩慢。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的一些經濟學家認為,多年的積重難返使威脅經濟的力量,如房地產市場不景氣與高油價的影響實在太強大,僅靠政府補助或降低信貸利率都無法解決美國經濟中存在的實際問題。不過,也有人認為,美國的經濟目前尚未衰退。雖然問題突出,但還是在「向正確方向邁進」,美聯儲和白宮也會繼續出台措施,刺激經濟增長。這些說法還有待時間的檢驗。今年世界經濟會在多大程度上受到美國經濟滑坡的影響?正在瑞士達沃斯參加世界經濟論壇年會的一些經濟學家認為,美國經濟的減速,必將拖累全球經濟增長。程度如何目前難以預知,因為美國經濟的發展得益於全球的金融網,兩者關聯的復雜程度「幾乎沒有人能完全明白」。不過,此次經濟動盪給人們帶來了一個深刻的教訓:歐洲一些國家之所以很快受到了美國經濟波動的影響,一個主要原因是金融監管的名存實亡,銀行和其他金融投資機構對新發明的金融產品趨之若鶩,那些大量購買了美國次級抵押債券的歐洲國家的金融機構都已經瀕臨破產邊緣。這表明,現代經濟發展的最一般規律是「產業為根,金融為葉」。惟有給物質生產部門足夠的重視,並加強對金融業的監管,使金融真正服務於生產部門,才能確保國民經濟的穩定發展。也許按照其內在的邏輯,目前影響全球的經濟動盪還將深化,並有可能演化成美元危機和國際貨幣體系危機。面對這種可能,國際社會必須通過緊密的合作來解決問題。目前,一些國家錯誤地理解這場危機的性質,強調實施保護主義,並試圖轉移矛盾。這種傾向不僅無助於危機的解決,而且會把世界經濟引向混亂,應當引起足夠的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