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馬克思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

馬克思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

發布時間:2021-03-09 16:13:43

⑴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的區別與聯系

關於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學習的一點思考

這學期學習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已經臨近期末,對這門課也有了一定的認識,對老師的教學方法等有些自己的看法。就如何學好及教好馬經這門課,我現在從以下幾方面談談自己的想法:

1、我對這門課的認識

2、橫向比較這門課的教學同其他課教學的特點

3、縱向比較這門課的教學同其他課教學的特點

4、對於一些比較好的可借鑒的學習方法的說明

5、關於老師教學的一些想法

6、關於網路課件的利弊

一、我對這門課的認識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表面上是一門文科,但是深入學習後不難發現,這門課具有很強的邏輯性。

從歷史上看,馬克思前的經濟學家都或多或少受到當時客觀條件和環境的限制,在很多方面不能做出合理的分析,有些甚至是迴避問題。比如李嘉圖學派同其他的經濟學家一樣,對剩餘價值的起源問題,只是迴避,而沒有解決。而馬克思在系統的研究17世紀中葉至19世紀50年代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的發展史的基礎上,創立了科學的勞動價值論,建立了科學的剩餘價值理論,對經濟學的發展完善做出了傑出的貢獻。這其中就有一個邏輯性的問題。如斯密的勞動價值論不徹底,既包含科學成分,又有庸俗的二元價值學說。他時而正確地認為商品價值是由生產商品所耗費的勞動決定,時而又錯誤地認為商品的價值是由交換時所能買到的物品中所包含的勞動決定,這就是混同了價值和交換價值的概念。李嘉圖的價值理論的根本缺陷是把商品生產看作是永恆的,而且只注重價值量的研究,忽視對價值質的分析。這都是在一種限制下不能很科學地進行分析。而馬克思在總結了前人的經驗教訓、吸收了前人的思想後,經過自己的研究分析,提出科學的勞動價值論,這首先一點是要有很強的邏輯性,從前人的成果、現有的資料等中篩選出有價值的的東西,結合當時的現實情況,進行理論、邏輯分析,得出正確的結論。他的思考、結論的得出是離不開一種很強的邏輯思維的。

從馬經的內容上看,它由勞動價值論、剩餘價值論等幾個主要方面組成,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邏輯性,而它們之間有互相聯系,這是在深入的學習後才能體會到的。就拿剩餘價值論這部分來說,要說剩餘價值,就要先提到資本、勞動力變為商品,自然要講資本的產生、勞動力變為商品的條件等等。要區別勞動和勞動力、勞動過程和價值增值過程,才能搞清楚剩餘價值的產生。資本又分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而剩餘價值是由可變資本中產生的。剩餘價值又分絕對和相對剩餘價值,再往後又引出利潤等一系列概念。這些概念都是環環相扣互相聯系的,要是認真整理能得出一張很大的框圖。在仔細整理後,會進一步的理解,牽一發而動全身,形成了知識體系。僅從這一部分內容就能看出馬經本身帶有很強的邏輯性,跟理科有很相似的地方。意識到你以上談到的問題很不錯。不過,是否注意到關於馬克思經濟學的範式之爭。不過,我還是比較支持你。一種好的理論應該可以有較好的邏輯發展空間,並對理解現實有好的指導作用。有一種邏輯的完美和力量。

這門課有很強的實用性,跟現實生活聯系比較緊密,是對許多現實問題的解釋和說明。應用這些知識能更深入的理解身邊的一些問題。

要學好馬經首先需要有很深厚的理論基礎,就現在來說也就是要盡量全面深入的掌握課本上的知識。要倒一杯水,自己就要先有一桶水。沒有理論基礎,是做不到全面深入地分析問題的。這要求我們要端正對這門課的認識,不能只是認為在考前突擊一下就行,這門課需要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這也是學好馬經最首要的一點。另外,要整理。不能只是看書,有條件最好列表之類,有助於理解。

以上僅是個人對這門課本身的一些體會。

二、橫向比較這門課的教學同其他課教學的特點

現在我們學的課中只有這門算是文科,而且是關於政治思想方面的。其他的課都是理工科,需要很強的理解、計算等能力。而馬經課正如前面所說,也有很強的邏輯性,同樣需要認真去分析和理解,與那種需要語感、語法之類的語言課有很大差別。從某種意義上說是適合理工科學生學習的。

比如物理、微積分有很多需要理解的概念,進行理性的分析思考,把所學的公式、定理等應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數字電路則是以應用為主,了解各種器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相比較而言,馬經和理科的物理、數學等則更加相近一些。這就要求老師在教學中要有比較強的邏輯性,能很清楚地分析這些理論,並且進行擴展和應用。有些內容是需要在理論上加強的,比如剩餘價值理論這部分。仔細分析會發現裡面的聯系很微妙,只有先徹底把這些理論都搞清楚了,才能自如的運用去分析問題。

我覺得這門課雖是文科,但更適於用理科的授課方法講課,要以分析為主。而這不是初學者能很快掌握領會的,需要老師大量的指導,而不是只是從課堂發言中零敲碎打地講一些內容。同意。理論性強的教學挺困難。之所以加入很多討論,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為了在加聽課率、降低說話率。

三、縱向比較這門課的教學同其他政治類課程教學的特點

對於思想政治這套課縱向來看,在中學的經濟這部分必然是以記憶為主,當然其中也有需要自己分析實際問題的,但大部分還都是生搬硬套。現在這門課的理論性、邏輯性比以前有很大的提高,這就要求更多的理解和分析,學起來會更難一些。

第一學期上的思想道德修養老師是講解和舉實例交替進行,這門課與同學關系比較近,大家也都較有興趣。第二學期上的毛澤東思想概論老師則是很有激情的進行講授,主要以舉例分析為主,教材也是大量的實例,毛的思想則貫穿其中,兩位老師的課很吸引人。這三門課各有各的特點,總體說來馬經的理論性最強。雖說同屬一個體系,但要有自己的教學特點。思修更多的可能是講道理,同學們剛進入大學校門,給大家講一講大學的學習生活、心態調整、價值觀形成以及自己的發展等等。需要給人平易近人的感覺。毛概會需要大量的實例,來分析其的思想,當然不用講一條舉一條那樣,主要是教授一種信念、一種精神,更多的可能是一種愛國主義教育,要有感染力,能引起同學共鳴。而馬經則不能如此。最主要的一點還是能不能清楚地講授這門表面上簡單枯燥而實際上理論性強的課程。要有條理,成體系,覺得是在編一張網,或是在推理。這些我想主要是這類課程的不同點。

同時有一點就是如何調動同學的學習興趣?或者說課堂上採取什麼樣的形式。這對老師有比較高的要求。我覺得理論分析和實例的講解最好能區分一下,特別是要控制一下課堂討論。有些內容需要理論上的認真的分析,有些需要舉大量的實例,如何安排好這兩部分我覺得是比較關鍵的。若是混為一談,哪方面都講一些,會覺得理論上也沒學得很深入,分析實例又沒有很扎實的理論基礎。而且現在課下時間很緊,很多同學可能很難拿出很多的時間認真學習這門課。不少同學都會想利用課上抓緊時間學習一下理論方面的知識。這同加強課堂討論會有一些矛盾,但我認為這種講解是同學最需要的。這要比僅僅提示一兩句就開展討論更有效果。同意。老師的授課需要探索和改進。

四、對於一些比較好的可借鑒的學習方法的說明

在中學和以前搞研究項目的過程中,接觸到的最有新意而且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就是「任務驅動」。這最先是高中計算機老師講的。也就是為完成一個什麼樣的任務而自己去學習,看課本、查資料、做實驗的等等,而不是學習在前解決問題在後。這可能功利色彩濃一些,但是學習效果比較好。高中在搞項目研究時也是自己為解決問題要查閱大量的資料文獻。當然不是說一點都不學就去找個問題來做,而是在了解個框架後自己進行更深入的學習。在自己研究的過程中加深理解、學會分析、解決問題。現在很多課都有小論文的任務,這其實就是任務驅動的一種形式。

做論文主要是自己單打獨斗,我覺得更好的形式是進行小組報告。這學期選修的國際貿易實務與案例分析課程最後要做小組報告,自願分組,每組6人以內,給出一些參考題目,也可自定。這樣有任務驅動的成分在裡面,做論文的優勢在這里都能體現出,更重要的是它是由一個團隊來完成任務,需要成員間的分工、協調、合作等等,是對與人合作能力的很好鍛煉。同時有些同學可能在全班同學面前不願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下去不利於全面提高。而採用小組的形式把范圍縮小可進行更自由的討論和交換意見,若需要可以與老師進行討論。這是我覺得現在布置這類任務最理想的方式。前不久的電子設計大賽有同學說把幾個人叫到一塊幹活可真難,也出現了一些隊員間令人不愉快的事情。從中我們也可看出現在加強一種團隊精神、組織能力以及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也同意。在以前的教學中用過了。這次把它局限在因材施教項目中了。是為了防止「搭便車」。是不是有些好笑。是不是應該允許一些搭便車?

五、關於老師教學的一些想法

簡單談談對老師這學期上馬經課的一些想法。先說說我個人認為比較好的方面。

首先是有一種對同學很有益的教學理念,就是要教會大家如何思考。能看出來這種想法貫穿始終,老師隨時在啟發大家。這對不同的學生收獲肯定不同,但最重要的是讓大家去思考。這也是遠遠比學一些知識更有意義的東西。

第二,在教學方式上有自己很好的想法。注意到要加強課堂氣氛的活躍,安排電影及討論,是從身邊自己進行學習,這是非常好的。對課程內容有很全面的把握,針對不同內容採取不同的形式。比如前兩章主要是分析為主,後面加強課堂討論。但我認為有些還有待改進,後面再說。另外,布置論文作業有利於自主學習。有隨堂測驗,能督促大家學習,這可能很多人都不會認為是好事,但我覺得這主要是想提醒大家把功夫下在平時,讓大家重視學習過程而不是結果。

第三,與同學交流很充分,特別是課下。老師能在上課時帶來同學的論文在課間找同學進行交流,這是其他有些老師做得不夠好的地方。這樣能增進師生間的感情,盡量減小一種距離感,這是老師從自己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同時也要求同學要有很積極的態度。另外有什麼問題能及時解決,有利於教學更好的開展。

第四,對同學的發言能很認真地給出分析,對發言同學是個很好的反饋,對其他同學也是個提高的過程。

下面談談我覺得有些不足。

第一,整學期課程的安排感覺有些前松後緊,而且電影、討論的安排不是很合適。可能是因為學期初剛接觸這門課要給大家一個熟悉的過程,而且前一部分要難理解一些。但總體上很多人感覺前幾周有些松,這也跟同學們的思想重視程度有關。不能只看老師的安排,還要看同學自己的學習情況。希望以後能有一個比較好的開頭,先能一下把大家都吸引住,以後的教學就會容易得多。電影的安排太靠前了。很多同學在安排不久就都看完,因為對整體的時間安排不清楚,不知什麼時候討論,這樣到第14周很多內容就已經淡忘了。同意。

第二,對課堂討論應該進一步把握一下。這樣我覺得要加強理論的分析和實例的講解,而把進一步的思考放在課後,比如2、3周布置一次小作業之類。這樣在課上會有更高的效率。在課堂上討論內容有時會比較散,而且很難快速的深入,會在一表面問題上停留很長時間。個人認為總不如更系統地進行理論講解更好。理解。我若是你,也希望多聽老師講。不過聽得困難和無趣的人不這樣想。有待提高。

六、關於網路課件的利弊

網路課件是由於現在電腦網路普及出現的一種新的教學手段。它最大的優勢是方便快捷,但劣勢也很多。最主要的是由於電腦產生的。一是長時間看電腦會對身體有不好的影響,大腦皮層這部分的興奮會對電腦產生依賴性,看書不容易進入狀態。二是看電腦和看書有很大的不同,很多人都有同感,就是在電腦上看很多的文字會看不進去,與看書的感覺是不同的,這勢必會影響效率,浪費時間。三是用電腦很容易走神,精神不容易集中。所以,這只能當作一種輔助手段。我對電腦沒有這些感覺。也不偏愛紙張上的東西。但你所說這種問題會把電腦和網路完全扼殺掉。所以偏激了些。我想,為了增強其利用率,應該圍繞需要閱讀的材料,布置進度和任務。

關於這門課的電腦課件,我覺得是比較完善了,從重點解析到模擬測驗,差不多是一種全程的網上學習資源了。但是鑒於上面說的幾點關於網上學習的不足,我覺得要是能落實到字面上有一些詳細的參考資料會更好。

⑵ 西方經濟學和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區別

馬克思認為商品之間按相同勞動時間的比例進行交換,就得出價值(交換價值)是一種人與人權力關繫上的勞動。價值是一種與總量相關的理論,表現了人與人的社會關系。而價格只是具體的成交價,即價值(生產價格)決定價值,價格因供求關系在價格上下波動。(這種均衡關系,是建立在非單一產品模型的以平均利潤率為重心的社會支配秩序均衡上的)

作為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基本定理是馬克思的剩餘價值理論所表示的剩餘價值或利潤的來源,即剩餘價值來源於工人的勞動,用馬克思的公式來表示,假設資本家用於僱用工人的工資或勞動力價值是4小時的勞動時間,然後資本家讓工人工作8個小時,剩餘價值是4小時,即8-4=4。這樣的推論看似簡單,但卻具有重要的意義,即馬克思所表述的,價值與技術是完全無關的(不包含任何使用價值的原子),而只是表示人們之間支配被支配的的社會(權力)關系,因而馬克思的邏輯中根本找不到西方經濟學中具體蛋糕生產中的邊際生產力,在資本主義經濟中,價值轉化為剩餘價值,以勞動為基礎的交換轉化為以剩餘勞動或獲取利潤為基礎的交換關系。
這一剩餘價值理論正是馬克思使用抽象方法分析價值理論所要得到的結論,或者說是馬克思所建立的勞動價值論的目的所在,即馬克思抽象掉所有的其它因素(如使用價值和勞動生產率),從而把價值歸為勞動,價值量歸之為勞動時間,由此來表明人們之間的社會(權力)關系或資本主義經濟關系。

而西方經濟學認價格代表的是優化資源配置的變數,價值是不必要的概念,被實物取代,研究加入了某種生產要素後,產出與個人偏好(效用)的相對關系。

即價格理論的邏輯,是建立在單一產品模型上的邏輯。(如市場均衡,供求均衡,而不是馬克思的以平均利潤率為重心的社會支配關系均衡,競爭形式也不同,西經的競爭形式是一種技術為主的競爭,而在馬克思的邏輯中,競爭是追求更高利潤率的積累式競爭。)

⑶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有什麼區別~

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主要研究的是生產力、生產關系、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及其專特點,目的在於屬揭示資本主義的黑暗,弘揚社會主義。

而西方經濟學,是從微觀和宏觀兩個方面對於經濟問題進行了闡述,著重於對於經濟規律的概括,找到一種使企業和社會利潤最大化的方式。

簡單的說 馬是研究資本在整個社會生產中以利潤最大化為流通方向的整個流通過程,著重考慮的是資本的再分配問題
西是研究供求關系廠商營銷策略啊之類的就是如何在市場經濟中賺錢的問題。

⑷ 馬克思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的異同

相同的地方:(1)馬克思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都產生於西方資本主義國家。(2)目前,西方還有很多經濟學家在研究馬克思經濟學。(3)都注重研究價值。(4)馬克思經濟學注重研究制度,而西方經濟學也有一門制度經濟學。
不同的地方:(1)馬克思經濟學用到的定量分析和數學模型很少;而西方經濟學大量用到數學模型。(2)馬克思經濟學認為剩餘價值是工人創造的,而西方經濟學認為超額利潤是企業家創造的。

⑸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和現代西方經濟學,到底哪個更適用於

作為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 政治經濟學一向在馬克思主義體系中佔有 重要地位。 出於馬克思主義特殊的歷史與政治地位,很多人傾向於把馬克思主義 政治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割裂開來,認為它們分屬兩套不同的系統,應該用完全 不同的方法去研究、學習。這兩種經濟學體系之間雖有區別,但相 互聯系,應該用綜合的眼光看待這兩種體系,挖掘其中的共性,才能更好地 摸清兩者的實質。以下,本文將從幾個方面論述兩套體系之間的聯系。
一、發展歷史:相同的起源,不同的軌跡 現代西方語言中, 「經濟」一詞來源於古希臘語中的「家庭管理」 ,後來這個 詞慢慢脫離了它的原意。而無論西方經濟學還是政治經濟學,都在沿用「經濟」 這一詞語,這就說明了兩者從根源上仍然是相同的。 事實上,馬克思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同樣起源於古典經濟學,其代表人物 是英國人亞當·斯密。在他的經典著作《國富論》中,亞當·斯密從勞動的分工 出發, 細致地研究了資本主義初期的生產模式和分配規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 學和西方經濟學都將亞當· 斯密認為是自己的鼻祖,只是他們在繼承和發展他的 經濟思想的道路上產生了分歧。馬克思認為,亞當·斯密對資本主義經濟的描述 是准確的, 但他囿於時代背景, 未能看出資本主義制度生產關系發展的規律是將 被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取代。馬克思對亞當·斯密的學說做了改進,使之能夠隨著 歷史進步而不改變正確性。而西方經濟學家們在亞當·斯密的基礎上,把他的思 想具體化、 建立起系統的數學模型; 同時也對古典經濟學中的缺陷不斷做著修補。 外部性、 不對稱信息等理論的提出都是對古典經濟學的補充;凱恩斯主義則是對 經濟失靈現象做出的回應。 因此,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是在同一源頭發展出的兩套分支, 後來,它們從不同的角度對亞當·斯密的理論做了修補,到今天發展成為不同的 理論。從起源與發展史的角度來看,兩套體系具有緊密聯系。
二、研究對象:相似的對象,不同的側重點 如前所述,兩套體系都使用了「經濟」一詞,這就意味著兩者都著眼於現實 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經濟學現象。例如兩套體系都關注價格的形成機制:馬克思主 義主張「價格由價值決定,受供求關系影響」 ,西方經濟學則認為價格由供求模 型給出。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認為, 人類的經濟活動可以分為四大步驟: 生產、 分配、交換、消費(統稱為生產關系) ,而這四個步驟在西方經濟學中也完全涵 蓋。因此,兩套經濟學體系具有相似的研究對象。 然而, 兩套體系的側重點有所不同。馬克思把生產作為經濟活動中最重要的 因素,認為生產起著決定作用,而分配、交換、消費反過來積極反作用於生產。 馬克思主義對於生產的極端重視, 還體現在其理論體系中強調的經濟基礎決定上 層建築、生產力制約生產關系等論題。在傳統的西方經濟學中,生產活動與消費 和分配等等被置於相同的地位來研究,上層建築往往作為外生變數,不納入模型 范圍。
三、科學方法:基本的科學方法一致,尺度和延伸有所不同 經濟學作為一門社會科學,具有其普遍通用的科學方法。首先,從哲學層面 來看,任何一門科學之所以為科學,就是要解釋自然或社會的現象,這就首先假 1吳樹青等,政治經濟學,中國經濟出版社,1993,第 4 頁 定了現象的可知性。 從這個角度來說, 兩套體系都認為經濟現象是可知的。 其次, 在可知的基礎上,一些普遍的科學方法便可以適用。歸納、演繹等抽象方法被兩 套體系分別採用。 從歷史證據推導現在的歷史歸納方法,也是兩套體系都予以采 納的。而具體到學科層面,兩套體系也有所相通的地方。藉助數學工具是兩套體 系的一個重要共同點, 這也是現代科學的主要標志之一;現代西方經濟學中的比 較靜態分析方法,實際上也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方法之一。 兩套體系具有許多相似的科學方法, 但是具體的研究中卻有使用力度的差別。 另外,在共通的基本方法之外,兩套體系也有所差別。這里僅舉兩例。第一,馬 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尤其強調唯物辯證法的使用,即使用對立統一規律、量質變 規律和否定之否定規律來分析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的矛盾運動和發展過程。 這就 意味著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具有更強的時代適應性: 它能夠更好地分析矛盾雙 方、 應對不同時期經濟力量此消彼長的變化;同時否定之否定規律的運用可以揭 示經濟階層變動中的螺旋上升。第二,實證分析中,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比西 方經濟學更慎用假設。現代西方經濟學中,理性人假設、完全信息假設都是極不 現實的假設,由此構造模型,推導的結論需要較大程度的矯正。與此相反,馬克 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則少用假設, 而多用演繹推理。這樣的結論有較強的時代普適 性,但相對地喪失一些精確性。
四、主要理論對比:以剩餘價值理論為例 既然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從不同的進路研究的是同一套現 象, 那麼, 它們對於同一個經濟學現象的各自的解釋應該具有共通性: 一般來說, 兩套理論給出的結論應該是一致的,就好像用兩種方法解同一道數學題一般;如 果兩個結論不同,那麼它們應該互不矛盾、互有側重、相互補充。 為了比較兩套體系的研究思路,從馬克思主義政治經 濟學理論體系中選取一支理論作為典型代表。 剩餘價值理論是極其適合用來與西 方經濟學對比的一套理論,這有如下一些原因:首先,它是解釋勞動力與工資問 題的一套理論,在西方經濟學中,勞動市場的均衡理論回答的是同樣的問題。兩 相對比,可以使兩套體系針鋒相對。其次,剩餘價值理論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 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它上承資本家的生產環節,下啟資本主義的落後性,進而 導出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必被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取代的重大結論。 而在西方經濟學 中,勞動市場理論同樣是重要一環,它與企業的生產行為有著密切聯系,同時也 對宏觀經濟中的失業現象做出解釋。第三, 剩餘價值理論很好地體現了馬克思主 義政治經濟學的階級性, 這與西方經濟學只解釋資本主義經濟現象、而忽視其生 產關系落後性的特質產生鮮明對比,更能說明兩套體系的差別所在。

⑹ 馬克思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的區別

你的判斷是對的。
馬克思經濟學實質上是從經濟的結構分析角度對資本主義社會制度進行哲學批判,是一種社會批判理論。而西方經濟學是關於經濟活動一般規律和運作規程的經濟科學,旨在對經濟活動進行認識和指導。

⑺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的區別

作為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政治經濟學一向在馬克思主義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出於馬克思主義特殊的歷史與政治地位,很多人傾向於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割裂開來,認為它們分屬兩套不同的系統,應該用完全不同的方法去研究、學習。而筆者認為,這兩種經濟學體系之間雖有區別,但相互聯系,我們應該用綜合的眼光看待這兩種體系,挖掘其中的共性,才能更好地摸清兩者的實質。

發展歷史:相同的起源,不同的軌跡
現代西方語言中,「經濟」一詞來源於古希臘語中的「家庭管理」,後來這個詞慢慢脫離了它的原意。而無論西方經濟學還是政治經濟學,都在沿用「經濟」這一詞語,這就說明了兩者從根源上仍然是相同的。
事實上,馬克思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同樣起源於古典經濟學1,其代表人物是英國人亞當·斯密。在他的經典著作《國富論》中,亞當·斯密從勞動的分工出發,細致地研究了資本主義初期的生產模式和分配規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都將亞當·斯密認為是自己的鼻祖,只是他們在繼承和發展他的經濟思想的道路上產生了分歧。馬克思認為,亞當·斯密對資本主義經濟的描述是准確的,但他囿於時代背景,未能看出資本主義制度生產關系發展的規律是將被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取代。馬克思對亞當·斯密的學說做了改進,使之能夠隨著歷史進步而不改變正確性。而西方經濟學家們在亞當·斯密的基礎上,把他的思想具體化、建立起系統的數學模型;同時也對古典經濟學中的缺陷不斷做著修補。外部性、不對稱信息等理論的提出都是對古典經濟學的補充;凱恩斯主義則是對經濟失靈現象做出的回應。
因此,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是在同一源頭發展出的兩套分支,後來,它們從不同的角度對亞當·斯密的理論做了修補,到今天發展成為不同的理論。從起源與發展史的角度來看,兩套體系具有緊密聯系。

⑻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有什麼區別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的區別在於:

①研究對象不同。

《資本論》中指出政治經濟學要研究的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以及和它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交換關系,是研究人類社會中支配物質生活的生產和交換規律的科學。 而對於西方經濟學,薩繆爾森和諾德豪斯的《經濟學》(16版)中指出「經濟學研究的是社會如何利用稀缺資源以生產有價值的商品,並將它們分配給不同的人」,它研究的是微觀和宏觀經濟行為的結合。

②研究方法不同 。

總的來說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研究方法主要是用哲學的方法,而西方經濟學主要用的是數學等實證方法。具體的馬克思政治經濟學主要用的是辯證唯物主義方法,將研究的主體和客體統一,將思維概念運動和其他的形式與客觀的經濟矛盾運動相統一,進行科學的抽象和總結。 而西方經濟學主要用的是實證法,只研究經濟活動中的客觀規律,而迴避「應該是什麼」的問題,採用大量的數學與計算機技術進行經濟數量關系的研究,使得經濟研究更有說服力和證明力。

⑼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的區別

一、具體研究對象不同。
不管是馬經還是西經都是研究資本主義私有制經濟,專
但是具體的研究對象屬不同,或者說切入點不同。
二、研究框架不同。
貫徹馬經的主線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馬經正是聯系生產力來研究該矛盾中的生產關系變遷規律。
三、方法論上的不同。
從19世紀20年代左右的李嘉圖悲劇以後到70年代左右的邊際革命和《資本論》的問世這段時期里,經濟思想領域處於群龍無首的狀態,沒有一個亞當·斯密或者後來的凱恩斯式的核心人物,即使出了個約翰·穆勒,也不過是個折衷主義罷了。
四、利益立場不同。
作為社會科學的經濟學,無疑具有一定的利益立場。馬經和西經是代表不同階級利益立場的學說體系。
五、理論形成路徑不同。
六、結論不同。
以上談了幾點馬經與西經的區別。不管是具體研究對象的確定和研究框架的確立,還是研究方法的選擇,很大程度上是由立場和目標來確定的。那麼,以上種種的不同,最終匯聚到一點,就是馬經和西經關於資本主義私有制市場經濟的結論上的不同。

閱讀全文

與馬克思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