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經濟學真的很難學么
不難學 大學的經濟類專業錄取分數比其他專業要高一些 要有思想准備。
本科階段理論經濟學主要專業包括經濟學,還可以加上經濟學基地班,其他的則很少。應用經濟學則包括大量的專業:金融學、金融工程、保險學、統計學、國際經濟與貿易、財政學(國外稱為公共經濟學)。
經濟學
【專業介紹】本專業培養具備比較扎實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基礎,熟悉現代西方經濟學理論,比較熟練地掌握現代經濟分析方法,知識面較寬,具有向經濟學相關領域擴展滲透的能力,能在綜合經濟管理部門、政策研究部門,金融機構和企業從事經濟分析、預測、規劃和經濟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編輯點評】大家以為這個專業是賺錢的,其實這個專業是搞理論的。現在有的大學把國貿、金融、財經合為一體,開設了經濟學類,總算又好一點。
讀了金融學,將來做什麼?
從近幾年就業情況來看,金融學專業畢業生通常有這些流向:
1、商業性質的銀行,其中包括中國工商、建設、農業銀行等四大行和招商等股份制商行、城市商業銀行、外資銀行駐國內分支機構;
2、保險公司、保險經紀公司,如中國人壽、平安、太平洋保險等;
3、中央人民銀行、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業監督管理委員會;
4、金融控股集團、四大資產管理公司、金融租賃、擔保公司;
5、證券公司,含基金管理公司;上交所、深交所、期交所;
6、信託投資公司,金融投資控股公司,投資咨詢顧問公司.大型企業財務公司;
7、國家公務員系列的政府行政機構,如財政、審計、海關部門等;
8、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或社保局;
9、一些政策性銀行,比如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等;
10、上市(或欲上市)股份公司證券部、財務部等;
11、高等院校金融財政專業教師,研究機構研究人員,出版傳播機構等。
怎樣選擇和自己發展相符的專業方向呢?
1、職業導向
從上面的就業流向可以看出,職業方向和報考專業有很大的聯系。因此如何你准備從事基金類工作,報金融工程方向比較好;如果你想到保險公司工作當然要選擇保險方向。
2、學校導向
首先,報考時盡量選擇名校。現在金融行業都有「名校情結」,企業在選擇學生時,比較看重學生就讀的院校,一般情況下會選擇比較知名的,如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對外經貿大學等的學生,因為這些學校已經在企業心目中樹立良好的口碑。
其次從人際關系方面考慮你所報考的院校。最好是選擇傳統上具有優良的金融學教育積淀的學校,比如一些著名財經類專業院校,如上財、中財,或是金融經濟類傳統較好的綜合類大學,比如復旦、南開。這樣的院校通常在金融經濟界有一定的校友資源,對於未來就業好處頗多。
第三,學校的地域也是一個重要因素。你所要報考的院校,應該在你未來准備發展的地區或附近。因為學校在該地區有一定的影響力,這樣在你畢業之後會方便你到該地區擇業。比如考上海的學校就把目標定在上海發展。2020年,上海將建成國際金融中心,從倫敦、紐約、東京等國際金融中心的情況看,其金融人才都在30萬人以上,而目前上海市的金融從業人員在10萬人左右,上海與其他金融中心相比,人才方面存在著巨大的差距,尤其是高級金融人才更是短缺。
3、專業導向
既然你准備在這個行業發展,那麼選擇什麼專業方向更符合你的發展目標呢?從當前的金融學科專業分布來看,比較有發展前景的專業方向有:公司財務、風險管理與控制、金融工程、金融市場、保險精算、證券投資等。
目前基金市場最為活躍,而熟練的基金經理人只有3000人左右,人才缺口過萬;目前中級基金經理人的年收入已經達到40萬元。而擔任高級職位的經理人年薪已經突破百萬元,可見金融行業是一座未開採的金礦。
金融類證書介紹
一、證券從業資格證書。此為入門證書,是進入證券行業的必要證書。共考五科:基礎,交易,發行與承銷,技術分析和基金。
二、注冊國際投資分析師(CIIA)考試簡介
注冊國際投資分析師(Certified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alyst, 簡稱CIIA)考試是由注冊國際投資分析師協會(ACIIA)為金融和投資領域從業人員量身訂制的一項高級國際認證資格考試。通過CIIA考試的人員,如果擁有在財務分析,資產管理和/或投資等領域三年以上相關的工作經歷,即可獲得由國際注冊投資分析師協會授予的CIIA稱號。自CIIA考試於2001年正式推出以來,全球已經有5000多人參加了終級考試,迄今為止,2800多名專業人士已經獲得CIIA稱號。隨著各個區域和國家/地區協會的推廣,CIIA將會吸引更多的專業人員參考,並擴大其在國際范圍內的影響;一個更加廣泛的全球CIIA聯盟也將逐漸形成。
三、CFA概況介紹 CFA是「注冊金融分析師」(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也稱「特許金融分析師」),它是證券投資與管理界的一種職業資格稱號,由美國「注冊金融分析師學院」(ICFA)發起成立。
2. 能告訴我你喜歡經濟學的原因嗎
我是從小受父親影響就很喜歡經濟類的,所以長大後也就堅定地選了這個學科。
我現在正在讀本科的經濟類,讀了工商管理和國際金融,在讀的過程中我越來越喜歡經濟學,因為我發現了很多現實中很多經濟類梁謹的很有趣的事情,也發現了經型衡濟人的聰明。
例如說你知道為什麼會對學生打折嗎,為什麼機票提前訂往往打的折很低嗎?因為這是經濟家實行的價格歧視。你又知道嗎,當所有商卜渣做家打著全市最低價,否則退款什麼的旗號的時候,其實這個舉動是暗示了其他商家,他們組成了卡特爾對消費者實行最高價。很多很有趣的東西都得你學了後你就會發現很有趣。
不過本科的經濟類很理論性,而且有些書出的不好,入門復雜而且難,廢話一堆,一些老師教的也不怎麼好,所以有時候讓學生往往不知道老師在講什麼。
所以也得看看你讀的是什麼教材,還有遇到什麼老師。但和同學聊了一下,發現好的大學那些教授其實還是講的不錯,不過更多的還是要靠自己好好看書。
我是過來人,讀過國內的教材,現在也在讀經濟,但是讀國外的教材,也遇到了一個好的老師,所以通過書有趣,簡單但所有難點和知識系統都有的教材,加上好老師的講解,讓我更深刻理解經濟的奧妙,所以我很喜歡。
3. 為什麼現在很多人喜歡把經濟學和金融學混淆,學過經濟學的應該都知道經濟學和金融學壓根沒有太大的關系啊
經濟學和金融學是兩個緊密聯系的學科,但兩者在研究問題上的側重點有所不同。
經濟學通常被歸為社會科學,主要著眼於研究宏觀上的生產、消費、以及商品、服務及資源的分配問題。同時,經濟學也會研究政府的稅收政策、貨幣政策以及其他管制政策對於宏觀經濟以及微觀企業、市場參與者的影響與作用;研究市場的供給與需求問題。這些經濟學領域的問題往往與微觀市場參與者(包括企業、個人等)的金融決策(比如融資、投資等)緊密相連。
金融學雖然通常意義上屬於商學,但其依舊具有社會科學的屬性。它則側重於研究及分析金融市場,以及具體的在金融市場上交易的金融資產的定價問題以及公司金融的運作和治理問題。金融資產的合理定價涉及到合理度量資產及現金流的風險問題,而這些又與宏觀經濟環境與政策息息相關。
所以我認為經濟學和金融學是有所區別又緊密聯系的,至於他們作為高校的一個學科單位是開設在什麼學院之下只是一個高校機構設置問題,不改變他們之間關系的屬性。同時,這兩個學科本質上研究的都是人類的活動,因此都具有社會性。經濟學研究人如何優化配置有限的資源,而金融學則對此加入了時間和風險的維度,實質上依舊在研究人如何最優化地配置資源。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也發現人類的理性是有限的,往往並不能總是做出最優的決策,因此行為經濟學和行為金融學又引入了心理學對此加以解釋——這進一步印證了經濟學和金融學都屬於社會科學的范疇。
4. 感覺喜歡經濟學,但不知道究竟是喜歡錢還是真正喜歡經濟學,有沒有方
經濟學是研究價值的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的規律的理論。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和自然科學、其他社會科學的研究對象是同一的客觀規律。
經濟學專業的主要課程:
經濟學基礎、中級微觀經濟學、中級宏觀經濟學、政治經濟學、財政學、貨幣銀行學、國際經濟學、金融經濟學、計量經濟學、公司理財、經濟史、經濟思想史、當代中國經濟、勞動經濟學、產業經濟學、網路經濟學、會計學、統計學、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公司財務、市場營銷、企業經濟學等
學了經濟學並不能代表你就能賺到錢,工作並不是那麼好找;你要還要選擇經濟學專業,那就是喜歡經濟學了。
5. 經濟學是忽悠人的還是真有用
是的
經濟學家編造各種理論
但是最後來一句,誰也不知道未來的經濟發展如何
這種學科根本沒有存在的價值
6. 懂點經濟學,對我們的日常生活真的有用嗎
這個回答無疑是肯定的,懂點經濟學,對我們日常生活是真的真的有用。
沒有學過經濟學的人可能就會覺得學經濟學就是跟錢打交道,沒學過經濟的也一樣會數錢,能賺錢呀。但是對於學過經濟學的人來說,就會知道學經濟可不就是數錢這么簡單的事了。
經濟學包括:國際經濟貿易,財政學,稅務,保險學,貿易經濟,金融工程,國民經濟管理,信用管理,網路經濟學,體育經濟,投資學,環境資源與發展經濟學,海洋經濟學等,所以經濟學的范圍是相當大的,涉及的領域也是相當廣的,自然生活中也缺不了經濟學。
就稅務來說,如果家裡或自己懂一點點的,也不至於讓收稅的多收稅。再比如投資學,雖說日常生活中投資不是人人都能參與,但供孩子上學,或是捐款,都是變相的投資,都是與自己的利益息息相關的。千萬不要看不上這些小的事情,滴水才能匯成江河。
而且生活中農民種地,商人經商,哪個不懂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呢?哪個不知道「谷賤傷農」呢?若這些都不懂,那就只能等破產之後才能明白吧;要麼就是家裡太有錢了,找個地方花點錢吧。
其實生活中處處都有經濟學,只是有的不明白什麼是經濟學罷了,或者不知道具體的名詞。
在這個飛速發展的經濟時代,不懂經濟學怎麼適應這個世界呢?怎麼跟的上時代的腳步呢?
7. 我為什麼喜歡經濟學
我喜歡經濟學,是因為我感覺學習經濟學會給人一種用另一種眼光看世界的能力!經濟學的思維方式與其他學科有些區別,就在於它分析問題的角度與眾不同,它分析問題很抽象,但不全面。它主要是教會人們如何用一種新的角度來看問題,但我想最主要的是辨證的看問題。就像謝作詩,謝老師說的那樣:高手看世界永遠是和諧的!就是因為高手能看到事物的兩面性,所以感覺一切都是和諧的,公平的!就比如拿腐敗來說吧,相信每個人都會在公眾環境下大罵腐敗!罵腐敗正常,但是往往人們罵的不是腐敗本身而是罵腐敗的人,相信一個正常的經濟學家是不會這樣罵的,因為他頌搜們知道腐敗的心理是人的正常心理。不要否認,如果你現在當上莫莫局的局長的話,你會不會腐敗呢?(如果你可以不在我面前說的話)我敢肯定的說我會的,現實一點,在這個世界上有誰願意為別人而損害自己的利益的?!也許你會說自己愛的人,那麼如果你愛的人不愛你而註定和別人走你還會那樣只是付出嗎?是的,每個人都是利己的這是經濟學研究的基礎。既然這樣我們還有必要罵莫莫人晌悶腐敗無恥之類的話嗎?是不是很沒不要?!不過我們是可以批判腐敗的現象的,那麼我們為什麼不把視角放在社會的制度上呢?何必要針對莫些腐敗的人呢?制度搞好了還會有腐敗的現象嗎?所以我們在以後評價或是考慮莫些現象時還是把自己考慮進去能更好的把握事情的來龍去脈。所以說學經濟學的人說話能給人一種成熟而又不空洞,客宴櫻彎觀而有不散亂的感覺。有人說學經濟學的人說話少有漏洞,每一句話都很嚴密,而切很少說話(廢話)。是的就拿「也許」這個詞來說吧,學經濟學的人是不會輕易說「也許」這個詞的因為說也許就是本身就是對自己說的話的一種不肯定,那麼你為什麼還要說出來呢?你完全可以保持沉默了不是嗎?要不說「是」或是「不是」不要和我說也許!言都有散話多畢失!所以沉默也是自我的陶冶。就不再多舉例子了,所以我認為經濟學最主要的還是教人怎麼去用辨證的方法來看待事物,去為人處事。就是因為經濟學本身是研究人類行為的一門學科而不是科學。
8. 學習經濟學真的有用嗎
哈佛商學院培養不出傑克韋爾奇,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也培養不出比爾蓋茨;同樣,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培養不出柳傳志,中國社會科學院也培養不出王石。 在現實生活中,一個農民對市場的理解和把握,極有可能比受過系統訓練的經濟學博士更深刻、更准確。因為市場中真正有用的知識,乃是哈耶克、波拉尼所說的默會的知識,在具體的時間、地點的私人化的知識。 經濟學只能通過領會這些知識的網路,根據對個人行動的觀察,對市場活動作出某種解釋;經濟學只能解釋市場體系,而不可能解決市場活動的具體問題,比如,一個小販,是販賣西瓜合適,還是販賣蘋果更賺錢,對於這個最簡單的問題,經濟學往往派不上用場。 個人感覺經濟學多是誇誇其談的理論學科,並無太大的實際意義。 2~可能正是不能解釋小販的問題,經濟學家就去對付很復雜、很宏觀的問題 當代中國,甚至世界,所有社會科學中最自負的莫過於經濟學家。然而,這是不是一種理性的自負?甚至可能是一種致命的自負?樂觀的自負人們從事經濟活動,是與生俱來的一種能力。而市場之所以形成一種和平地造福於人類的秩序,乃是無數代的人們,透過無數的個人之間的交換,藉助無數完全是偶然形成的細小規則,從而形成的一種復雜的體系。 經濟學當然應該對這種體系作出解釋,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只能僅限於對其進行解釋。 但經濟學家並不甘心,他們試圖操縱市場體系。他們認為,人類的理性既然已經對自然世界作出了合理的、有效的解釋,據此可以充分地利用、組合自然因素,創造出自然中不存在的東西,那麼,他們的理性,也可以在解釋市場之後,操縱市場。經濟學在20世紀不斷失敗的歷史證明了,這是一種過於樂觀的自負。 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早在經濟學正式作為一門系統理論成型之前,市場就已經誕生了,並且運轉得一點不比今天差。幾千年來,沒有經濟學,人們照樣進行經濟活動,而且可能比沒有經濟學時更好。 我的回答很簡單:哈佛商學院培養不出傑克韋爾奇,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也培養不出比爾蓋茨;同樣,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培養不出柳傳志,中國社會科學院也培養不出王石。 宏觀與微觀經濟學家也許會說,這些都是微觀問題,我們是研究宏觀問題的,我們的概念工具是總需求、總消費,是經濟增長率,是貿易余額,等等。 哈!有哪位大俠預測到美國經濟從前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過山車似的變化,請舉手。 但是,經濟學家們年年仍然堅韌地提出無數關於增長的預測,當然沒有一個准確的,於是他們就想到一個聰明的辦法,把各種預測數據平均一下,然而,這並不能平均出一個正確的結論,只不過是錯誤的相加而已。 一個根本的問題是,這些所謂的宏觀問題是真正的問題嗎?它們存在嗎?復雜的系統形形色色搬弄總需求、總供給的經濟學家們的抱負之所以不能實現,原因非常簡單:經濟體系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 更嚴重的是,經濟活動主體是無數分立的活生生的人,他們的偏好、趣味、計劃、目標,各不相同而又彼此互動,因而是變動不居的。 主流經濟學的做法,就是把我不能處理、無法量化的一切因素都排除在外,不管這些因素是否跟經濟活動有關,只要我不能處理,我就把它歸到外生變數中——多麼美妙的一個詞,跟歷史規律一詞一樣,它散發出的魅力簡直是令人不可抗拒——然後,沉浸到抽取掉了一切活生生因素的虛構、死寂的、也即所謂理性的世界中;然後,對虛構的世界中抽象的人進行一番數學推導;然後,得出一個據認為很科學的結論,並用這個結論來指點現實。其結局如何,不問可知。
9. 真實經濟學有哪些價值
現代所流行的教科書經濟學是新古典經濟學。該經濟學的初級版往往用文字和圖表表達,分為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從經濟人的個人主義方法論與物品和服務的稀缺性開始講起,然後是消費者消費理論、供給者供給理論,接著是局部均衡和一般競爭均衡理論、壟斷理論、外部性理論、信息不對稱理論,最終則是宏觀經濟學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高級版的經濟學與初級版的經濟學相比,其邏輯基本一致,數學表達更多一些,邏輯上的表述更精緻,但靠文字和圖表更能表達的價值和事實部分,卻被大大簡化了。
曼德維爾和亞當·斯密都肯定了自利,但他們肯定的角度其實還是以悖論的形式出現的,即用好結果來證明自利是美德,而不是惡德。所以,他們對於自利的認可,其實在邏輯上並不徹底。實際上,他們的表述表明,他們還是認為,自私自利本身顯然是“不道德”的,或者說是“惡德”,他們只是從經驗觀察上發現,自私自利的後果是好的,因為它導致了經濟的繁榮。
這一不徹底的傳統,也為現代教科書經濟學家所認可。後來的教科書經濟學家,從技術上做了處理,把自利變成了一個經濟學邏輯的假設出發點,也就是經濟人的理性自利假設。在現代教科書經濟學中,經濟人的自利不僅會帶來好的結果,而且還被認為是理性的。這顯然是一個更有力的肯定。但從根本上說,無論是理性的經濟人,還是個人主義的假設,其實還是迴避了自利是否道德的問題,因為這些經濟學家的主張依然只是把個人主義理性經濟人作為一個經濟學邏輯的假設前提,或者說只是方法論上的個人主義。
迴避了市場經濟核心的道德價值問題,現代教科書經濟學實際上就變成了一個數學上的邏輯推導體系。在這里,合理自利不再是一個價值問題,而是一個經濟學邏輯的起點問題。而且,這些經濟學家的進一步推導認為,個人是競爭市場的接受者,而不是市場過程的參與者和決定者,是市場機制在配置資源,而不是一個個個人的智慧和行為在配置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