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不完美經濟學

不完美經濟學

發布時間:2021-03-11 16:16:47

A. 西方經濟學發展史

西方經濟學自發展到現在就200多年的歷史,但是卻深深的震撼著世界,使得一代又一代的讀書人為之瘋狂。

在最初,人們認為經濟學是關於財富的研究,研究如何才能獲得最大的財富,而在早期,人們認為財富就是貴重的金銀,而他們又直接來源於流通領域,所以經濟學家們就得到了結論要保護流通領域,也就是要保護商業的發展。

這就似乎最初的重商主義,也是最原始的國家干預主義。這一時期的代表人物有威廉·配第,他首次提出了勞動價值論。

(1)不完美經濟學擴展閱讀:

研究內容:

商務印書館《英漢證券投資詞典》的解釋為:看不見的手英語為「invisiblehand」。古典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提出的理論,認為國家經濟的發展不應由政府幹預,而應由整個社會需求進行選擇。這種社會需求被認為是調節市場的「看不見的手」。

經濟學是指流行於西歐北美發達國家的經濟理論和政策主張。經濟學是15世紀經濟學產生,18世紀經濟學建立以來,特別是19世紀70年代以後一直到目前為止認為是能夠說明經濟運行和國家調節的重要理論、概念、政策主張和分析方法進行了綜合和系統化形成的。其被稱為「社會科學之王」。

經濟學是我國高等院校財經類和管理類專業必開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它主要介紹經濟理論與經濟政策。它既研究古老而又現代的家政管理,又研究多姿多彩的企業經營。

B. 西方經濟學。。求解釋、、不完全競爭市場導致市場失靈是因為生產不足

首先,你要明白,什麼是市場失靈。市場失靈指完全競爭的市場機制在很多場合下不能導致資源的有效配置,不能達到帕累托最優狀態的情形。市場失靈的幾種情況:壟斷、外部性、公共物品和非對稱信息。
注意,因為出現市場失靈,形成非完全競爭。所以這句話本身就不對。

C. 資本論在經濟學體系中的地位

問問在經濟學體系當中占很高的地位,因為經濟學資本論一針見血的說穿了經濟體系

D. 從微觀經濟學的角度分析市場經濟是否完美市場經濟的利弊。

市場經濟從整體看似完美,會根據需求的多少會自我調節,但從微觀角度看也有弊端,比如軍火、毒品等犯法的買賣,這使市場經濟的微觀弊端,這就不完美了

E. 傳統經濟學如何解決失業這一經濟現象

人均資源短缺與勞動力總量相對過剩,是我國現階段一個基本國情。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經濟增長方式的逐步轉變,我國的失業問題日益凸顯並引起整個社會的高度關注,已構成對我國今後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尖銳挑戰。本文對我國的失業現狀和特徵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失業;城鎮;失業率 一 在國內諸多的相關著述中,對我國失業現狀的評估存在較大的分歧,其基本原因在於所引用數據的統計口徑不同。目前,我國針對失業現狀大體上有三種統計口徑。 (一)城鎮登記失業人數和城鎮登記失業率。城鎮登記失業人數是指有非農業戶口,在一定的勞動年齡內(16歲以上,男50歲以下,女45歲以下)有勞動能力...
失業是市場經濟國家普遍面臨的難題。20世紀以來,西方國家經常爆發嚴重的失業問題,遲至1980年代初和1990年代初,主要發達國家仍都出現了較高的失業率。而我國近年的失業問題也日益嚴重,雖然每年保持較高的經濟增長率,城鎮下崗職工、登記失業人口以及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規模卻不能有效地減少。探討失業產生的原因並尋求解決的對策不僅僅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經濟理論工作,更是一項迫切而棘手的現實任務。
為什麼失業問題一直不能很好地得到解決,作為研究工作者是否應該轉換一下思路,調整一下視角。例如,失業問題的中外論著大多是在宏觀層次上進行分析,單純宏觀分析及由此制訂的政策並不能有效地解決失業問題。那麼,從微觀角度考察失業是否也是一條有價值的路徑呢?寧光傑博士的論著《失業問題研究--一個微觀分析框架》就是在這方面做出的積極嘗試。
從理論的發展來看,自1970年代以來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意識到宏觀經濟學需要有微觀基礎,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學派是新凱恩斯學派。受此啟發,作者認為,失業作為宏觀經濟的主要問題,也應該有微觀基礎。從微觀角度進行分析,可以豐富和發展既有的失業理論。在搜集整理資料的過程中,作者發現西方學界對失業進行微觀分析的工作雖然已經開始,但遠沒有完成。作者希望能夠將已有關於失業微觀分析的各種理論進行整理、補充,力圖使之完整。更重要的是作者希望能夠從中發現一般規律,從中提取對解決中國失業問題有借鑒意義的東西。
那麼,失業的微觀分析具體包括哪些內容呢?本書強調微觀分析可以是尋找失業的微觀原因,例如企業內部的工會組織、局內人對工資的影響形成工資粘性,從而影響整個社會的失業。也可以是宏觀原因的微觀基礎,例如總需求不足的微觀基礎是微觀企業的投資需求和單個工人的消費行為。更可以是微觀主體對宏觀變數變化的反應,例如當實行貨幣擴張政策時,企業如何根據預期調整價格和工資。
因此,本書的重要意義在於提供了失業問題研究的微觀分析框架,相信這種微觀分析會使失業問題的解釋更豐富、更清晰、更准確。但本書的分析及觀點並不完全是結論性的,更多的是提供微觀分析失業的一種思路,一個框架。強調微觀分析的意義並不是說微觀分析可以解釋失業問題的全部,我們仍不能忽視失業的宏觀原因,微觀分析必須與宏觀分析相結合,才能形成完整的失業理論。
失業問題研究的核心是探究失業的原因。本書的微觀分析在前人形成的失業理論基礎上進行,並有所發展、突破。在市場不完善、信息不充分的假設前提下,作者分析了廠商和勞動者在企業內部及市場上的行為,包括工資確定和變動如何形成工資粘性,企業的投資需求為何不足,企業的技術選擇以及各利益主體對技術變革的反應,企業與勞動者雙方的尋找行為,以此為基礎,對傳統的古典型失業、凱恩斯有效需求不足型失業、結構性失業以及摩擦性失業等進行了解釋。但又不僅限於此,該書的失業原因分析及對應的失業類型都不同於傳統理論。例如古典型失業認為失業的原因是工資過高,作者則認為是工資粘性。凱恩斯型失業只強調企業的投資需求不足,作者的分析還包括消費需求和廠商壟斷。在第四章分析失業的結構性原因時,包括了技術進步帶來的產業結構調整、工人技能不匹配、二元結構勞動力市場等方面內容。傳統的摩擦性失業沒有深入分析尋找成本的根源,作者認為尋找成本不僅來源於信息不充分,也來源於制度阻礙。
以傳統失業類型為基礎,本書從勞動力供給和需求出發,分析企業內部工資的確定、投資需求、結構性原因和勞動力市場摩擦,且都圍繞著工資展開。分析在不確定條件下工資水平高低如何與企業主利潤最大化產生矛盾,如何與企業資本積累、投資需求以及技術選擇相聯系,如何影響消費需求,如何促使勞動者在不同產業、不同企業之間流動,最終影響失業。以體現本書強調的失業的兩個重要原因:信息不充分和制度阻礙。
由於信息不充分與企業內部各方的利益沖突,工資不能正確反映勞動力的供求,企業只能求助於數量調節勞動力,從而帶來失業的變動。企業的所有權結構、市場結構都會影響企業的工資決策、投資需求、技術變動以及失業的結構性問題。勞動力市場上的信息充分與否、是否存在制度阻礙決定著摩擦性失業的多少。同時,無論在產品市場上還是勞動力市場上都會出現協調失靈,即交易成本會使個人的理性行為給整個社會帶來外部不經濟。
這里的信息問題包括對未來預期的不確定性、信息不充分、信息不完美、信息不對稱等。這里的制度是很寬泛的概念,不僅包括基本的社會制度,如馬克思所說的資產階級佔有生產資料並僱傭勞動者進行生產,也包含一些非根本性的制度,如失業保險制度。既有兩大對立階級之間的制度關系,也有資產階級內部和無產階級內部各自的制度關系(前者如廠商的壟斷,後者如企業的局內人-局外人關系)。在這兩大原因中,制度的影響又是更根本、更重要的。由於微觀分析深入到企業內部,因而可以更透徹地看到:基本的制度關系(勞資關系、收入分配)對失業的產生起了重要的作用。
這是本書在理論探索上的創新意義,這一理論上的分析建立在對現實深入了解的基礎上,並將對現實經濟中失業問題的治理產生指導意義。
作者尤其關註失業的微觀分析對解決中國當前失業問題的意義。因此在第二章至第六章中,在進行理論分析和以西方國家為對象進行實證研究之後,都有專門的部分分析中國的失業問題,而且是在微觀上進行。中國當前的失業問題與微觀主體行為是分不開的,例如國有企業的工資缺乏靈活性、國有企業投資需求的盲目性、企業技術選擇與要素價格之間的錯位、企業用工制度與下崗者的尋找摩擦等等。也就是說,失業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不是宏觀經濟形勢不好或國有企業改制等可以簡單回答的。近年高經濟增長率和高下崗、失業率並存的現象成為困惑許多人包括一些學者的難題。這是否與微觀行為有關呢?如果在企業僱傭行為和勞動者行為上進行協調、引導,就業會更加順暢,失業率也會得到有效的下降。
在最後一章,作者綜合地闡述了失業微觀分析的政策含義及對中國的借鑒。失業的治理是一項綜合工程,他提出的建議更多的是面向微觀,如對企業技術選擇的引導,加強勞動者的技能培訓,為企業創造良好的融資環境,扶植中小企業,提高市場中介的功能。宏觀的財政貨幣政策也很重要,但必須取得微觀主體的配合。這些觀點都具有參考價值。考慮到國企改革因素,產權問題解決不好會帶來微觀投資的失誤、不合理的產業結構、僵化的僱傭制度、勞動力市場的低效率。而推動企業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也是一個塑造微觀主體的過程。
總之,本書在微觀分析失業問題上進行了努力的探索,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對策上都取得可喜的研究成果。此外,在研究方法上,作者也注重實證檢驗,例如對戰後美國的失業率進行計量分析。
本書研究了基本的失業理論,並結合主要發達國家的失業動態變化進行實證分析,同時緊密聯系中國的失業現狀。因而該書既有理論內涵,又貼近現實經濟;既把握西方市場經濟國家失業問題的脈絡,又注重解決中國失業問題。它是一本耐讀的經濟學專著,也是一本有價值的政策參考書。
失業是市場經濟國家普遍面臨的難題。20世紀以來,西方國家經常爆發嚴重的失業問題,遲至1980年代初和1990年代初,主要發達國家仍都出現了較高的失業率。而我國近年的失業問題也日益嚴重,雖然每年保持較高的經濟增長率,城鎮下崗職工、登記失業人口以及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規模卻不能有效地減少。探討失業產生的原因並尋求解決的對策不僅僅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經濟理論工作,更是一項迫切而棘手的現實任務。
為什麼失業問題一直不能很好地得到解決,作為研究工作者是否應該轉換一下思路,調整一下視角。例如,失業問題的中外論著大多是在宏觀層次上進行分析,單純宏觀分析及由此制訂的政策並不能有效地解決失業問題。那麼,從微觀角度考察失業是否也是一條有價值的路徑呢?寧光傑博士的論著《失業問題研究--一個微觀分析框架》就是在這方面做出的積極嘗試。
從理論的發展來看,自1970年代以來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意識到宏觀經濟學需要有微觀基礎,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學派是新凱恩斯學派。受此啟發,作者認為,失業作為宏觀經濟的主要問題,也應該有微觀基礎。從微觀角度進行分析,可以豐富和發展既有的失業理論。在搜集整理資料的過程中,作者發現西方學界對失業進行微觀分析的工作雖然已經開始,但遠沒有完成。作者希望能夠將已有關於失業微觀分析的各種理論進行整理、補充,力圖使之完整。更重要的是作者希望能夠從中發現一般規律,從中提取對解決中國失業問題有借鑒意義的東西。
那麼,失業的微觀分析具體包括哪些內容呢?本書強調微觀分析可以是尋找失業的微觀原因,例如企業內部的工會組織、局內人對工資的影響形成工資粘性,從而影響整個社會的失業。也可以是宏觀原因的微觀基礎,例如總需求不足的微觀基礎是微觀企業的投資需求和單個工人的消費行為。更可以是微觀主體對宏觀變數變化的反應,例如當實行貨幣擴張政策時,企業如何根據預期調整價格和工資。
因此,本書的重要意義在於提供了失業問題研究的微觀分析框架,相信這種微觀分析會使失業問題的解釋更豐富、更清晰、更准確。但本書的分析及觀點並不完全是結論性的,更多的是提供微觀分析失業的一種思路,一個框架。強調微觀分析的意義並不是說微觀分析可以解釋失業問題的全部,我們仍不能忽視失業的宏觀原因,微觀分析必須與宏觀分析相結合,才能形成完整的失業理論。
失業問題研究的核心是探究失業的原因。本書的微觀分析在前人形成的失業理論基礎上進行,並有所發展、突破。在市場不完善、信息不充分的假設前提下,作者分析了廠商和勞動者在企業內部及市場上的行為,包括工資確定和變動如何形成工資粘性,企業的投資需求為何不足,企業的技術選擇以及各利益主體對技術變革的反應,企業與勞動者雙方的尋找行為,以此為基礎,對傳統的古典型失業、凱恩斯有效需求不足型失業、結構性失業以及摩擦性失業等進行了解釋。但又不僅限於此,該書的失業原因分析及對應的失業類型都不同於傳統理論。例如古典型失業認為失業的原因是工資過高,作者則認為是工資粘性。凱恩斯型失業只強調企業的投資需求不足,作者的分析還包括消費需求和廠商壟斷。在第四章分析失業的結構性原因時,包括了技術進步帶來的產業結構調整、工人技能不匹配、二元結構勞動力市場等方面內容。傳統的摩擦性失業沒有深入分析尋找成本的根源,作者認為尋找成本不僅來源於信息不充分,也來源於制度阻礙。
以傳統失業類型為基礎,本書從勞動力供給和需求出發,分析企業內部工資的確定、投資需求、結構性原因和勞動力市場摩擦,且都圍繞著工資展開。分析在不確定條件下工資水平高低如何與企業主利潤最大化產生矛盾,如何與企業資本積累、投資需求以及技術選擇相聯系,如何影響消費需求,如何促使勞動者在不同產業、不同企業之間流動,最終影響失業。以體現本書強調的失業的兩個重要原因:信息不充分和制度阻礙。
由於信息不充分與企業內部各方的利益沖突,工資不能正確反映勞動力的供求,企業只能求助於數量調節勞動力,從而帶來失業的變動。企業的所有權結構、市場結構都會影響企業的工資決策、投資需求、技術變動以及失業的結構性問題。勞動力市場上的信息充分與否、是否存在制度阻礙決定著摩擦性失業的多少。同時,無論在產品市場上還是勞動力市場上都會出現協調失靈,即交易成本會使個人的理性行為給整個社會帶來外部不經濟。
這里的信息問題包括對未來預期的不確定性、信息不充分、信息不完美、信息不對稱等。這里的制度是很寬泛的概念,不僅包括基本的社會制度,如馬克思所說的資產階級佔有生產資料並僱傭勞動者進行生產,也包含一些非根本性的制度,如失業保險制度。既有兩大對立階級之間的制度關系,也有資產階級內部和無產階級內部各自的制度關系(前者如廠商的壟斷,後者如企業的局內人-局外人關系)。在這兩大原因中,制度的影響又是更根本、更重要的。由於微觀分析深入到企業內部,因而可以更透徹地看到:基本的制度關系(勞資關系、收入分配)對失業的產生起了重要的作用。
這是本書在理論探索上的創新意義,這一理論上的分析建立在對現實深入了解的基礎上,並將對現實經濟中失業問題的治理產生指導意義。
作者尤其關註失業的微觀分析對解決中國當前失業問題的意義。因此在第二章至第六章中,在進行理論分析和以西方國家為對象進行實證研究之後,都有專門的部分分析中國的失業問題,而且是在微觀上進行。中國當前的失業問題與微觀主體行為是分不開的,例如國有企業的工資缺乏靈活性、國有企業投資需求的盲目性、企業技術選擇與要素價格之間的錯位、企業用工制度與下崗者的尋找摩擦等等。也就是說,失業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不是宏觀經濟形勢不好或國有企業改制等可以簡單回答的。近年高經濟增長率和高下崗、失業率並存的現象成為困惑許多人包括一些學者的難題。這是否與微觀行為有關呢?如果在企業僱傭行為和勞動者行為上進行協調、引導,就業會更加順暢,失業率也會得到有效的下降。
在最後一章,作者綜合地闡述了失業微觀分析的政策含義及對中國的借鑒。失業的治理是一項綜合工程,他提出的建議更多的是面向微觀,如對企業技術選擇的引導,加強勞動者的技能培訓,為企業創造良好的融資環境,扶植中小企業,提高市場中介的功能。宏觀的財政貨幣政策也很重要,但必須取得微觀主體的配合。這些觀點都具有參考價值。考慮到國企改革因素,產權問題解決不好會帶來微觀投資的失誤、不合理的產業結構、僵化的僱傭制度、勞動力市場的低效率。而推動企業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也是一個塑造微觀主體的過程。
總之,本書在微觀分析失業問題上進行了努力的探索,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對策上都取得可喜的研究成果。此外,在研究方法上,作者也注重實證檢驗,例如對戰後美國的失業率進行計量分析。
本書研究了基本的失業理論,並結合主要發達國家的失業動態變化進行實證分析,同時緊密聯系中國的失業現狀。因而該書既有理論內涵,又貼近現實經濟;既把握西方市場經濟國家失業問題的脈絡,又注重解決中國失業問題。它是一本耐讀的經濟學專著,也是一本有價值的政策參考書。

2006年,中國存在巨大的就業缺口,將有1400萬需要工作的人無法找到工作。失業問題得不到緩解是否會引發社會動亂?是否會威脅中國的經濟增長?

中國國家發改委關於2006年就業形勢分析報告指出,2006年,中國勞動力總量的供過於求的問題將更趨嚴重。報告預測,2006年,16歲以上的人口增長將達到高峰值,新增勞動力1700多萬。全年城鎮需要安排的就業總量為2500萬人。但是,預計新增就業機會只有1100萬個,而需要工作而又找不到工作的人數將高達1400萬人。

中國國家信息中心的高輝清博士指出,中國第三次失業高峰正在到來。他所說的第一次失業高峰是上個世紀70年代末知青返城,造成巨大的就業壓力;第二次是指上個世紀90年代大批國企工人下崗。高輝清表示,當前的第三次失業高峰將比前兩次更加嚴重。主要原因不僅是需要工作的人數之多前所未有,而且面臨產能過剩的嚴重局面。前幾年在經濟高漲中所形成的新增產能達到空前的規模,使得增加就業的工作更加困難。

這一波兇猛的失業洪峰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應對是否會影響到中國的社會穩定和經濟增長的環境呢?對於這個國內外都十分關注的問題,旅美獨立評論人士方覺對記者表示,失業問題存在已久,老百姓對此已經麻木,不大可能因此而鬧出大事。

他說:「我覺得這個問題在中國起碼已經存在10年以上了。總的趨勢是越來越嚴重,1400萬人找不到工作,這個數字是很大的。但由於它存在的時間很長,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很多失業者或者潛在的失業者有一種麻木感了。」

曾經長期在中國大陸從事經濟工作的方覺表示,中國的失業問題一部份是經濟發展的自然現像,比如大批農村勞動力湧向城鎮。但方覺指出,還有一部份是政府政策造成的。

F. 如何評價許小年的《經濟學的幾個常識》一文

如何評價許小年的《經濟學的幾個常識》一文?

許小年:經濟學的幾個常識

在多年的研究和教學中我感覺到,目前經濟學界不缺理論也不缺數據,缺的是常識;政策制定部門也不缺建議和謀士,缺的同樣是常識。學界和政策制定部門缺少哪些常識呢?我想列出這樣幾項。

常識一:中央銀行印鈔票不能創造價值


印鈔票僅僅轉移價值,僅僅是價值在債權人和債務人之間的轉移,僅僅是價值在政府和私人部門之間的轉移。如果印鈔票能解決經濟問題,這個世界上根本不會有經濟問題,因為印鈔票是最簡單的、成本幾乎等於零的一項政策措施。


常識二:財政部門不創造價值


財政的收入來自於企業和個人,財稅政策僅僅是財富的重新分配,是財富在父輩和子孫之間的重新分配,是財富在國有和民營部門之間的重新分配。如果財政靠借債增加支出,這就是典型的財富的代際轉移支付,而債務積累的後果,我們都知道,很可能是希臘那樣的財務和金融危機。如果財政支出的增加是靠稅收,那麼就是當代人之間的轉移支付,對宏觀總需求的數量沒有影響。


常識三:中央計劃配置資源的效率不可能比市場高,這里講的中央計劃包括各式各樣的規劃


盡管市場不完美,盡管市場配置資源不是帕累托最優的,中央計劃配置資源的效率也不可能比市場高。如果中央計劃配置資源的效率比市場高,我們就沒有必要在1978年啟動經濟改革。中央計劃之所以配置資源的效率沒有市場高,因為政府官員既沒有足夠的激勵,也沒有足夠的信息,使他們能夠制定比市場自發配置更加高明的方案。這個常識在30多年前,我們在開始市場化改革的時候就一再強調,但今天似乎已被人們忘記了。


常識四:由於貨幣政策不創造價值,由於財政政策不創造價值,由於中央計劃配置資源的效率比市場低,所以經濟的增長是不可能依靠宏觀政策來實現的


經濟增長的定義就是價值的創造,既然政府不能創造價值,那麼政府也不可能促進經濟的增長,經濟增長的源泉只有兩個,增加資源投入或者提高資源使用的效率。在增加資源投入方面,麻省理工學院的索洛教授早就證明,單純依靠資源投入的增長是不可持續的,可持續增長的唯一道路就是提高資源使用的效率,而提高效率的最重要手段是創新。宏觀政策的作用,充其量只能使短期GDP接近潛在GDP,而且是以價格信號的扭曲和資源行政配置的低效為代價所實現的短期目標。宏觀政策對於潛在GDP,要麼沒有影響,要麼更糟,可能會傷害經濟長期的增長潛力。在這里我想澄清一個概念,我們通常所講的經濟增長,不是統計局那個GDP數字,我們講的經濟增長是潛在GDP的增長。這個概念在學校和社會上被搞亂了,在政策制定部門更是含混不清。


我們如果能建立起上述幾項常識,再回過頭來看主流的宏觀經濟學,發現主流的宏觀經濟學有意無意在忽視和否定常識,用經不起推敲的假設和邏輯代替常識,在政府熱心倡導下,主流的宏觀經濟學將人們的注意力從最重要的宏觀問題,也就是長期增長,轉移到經濟的短期穩定,將經濟增長主要驅動力從企業和個人的創新轉移到了政府官員的規劃。為了扭轉這個傾向,有必要在常識的基礎上重構宏觀經濟學。重構的第一步是提出正確的問題,一個正確的問題比十個正確的答案都重要。宏觀經濟學研究什麼?研究經濟增長的源泉,要將宏觀經濟研究的重點,從短期波動和反周期政策堅決地轉移到經濟的長期增長上來。




馬睿

Truth is the daughter of time.

為什麼在目前都提倡綠色GDP,幸福指數的時候還認為GDP的增長是唯一目標呢?提高一下資源配置的合理性和公平性也是好的啊,只不過理想的政府和實際的政府有差距罷了

發布於 2016-08-25


佟登青

雅思托福SAT,造反派小將,地中海分子,美臀主義者

5 人贊同了該回答

這是市場原教旨主義的幾個常識吧!

發布於 2016-08-24


Reinhardt Jin

經濟學話題的優秀回答者

120 人贊同了該回答

謝邀 @知乎用戶

首先,許小年老師是很會教書的,人家畢竟是在美國頂級LAC(不是大U,不是大U,不是大U,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教過書的人,誰說他不會教書……我倒是也不會跟誰急就是了。

但是啊(考GRE的同學們請千萬留心這個詞),會教書不代表話說得都對。恰好這篇里的四個觀點我都不太贊同,下面我盡可能用經濟類專業本科就會學的知識來說說為啥我不贊同。

常識一:印鈔票不能創造價值

真相一:由於價格具有粘性,印鈔票能增加經濟體系的流動性。這是貨幣政策在短期為何有效的一個簡化的解釋。

常識二:財政部門不創造價值

G. 心理學或經濟學中怎麼稱呼多重選擇

企業經營者最基本的任務是搞好決策,如何科學地搞好決策至關重要,必須研究決策的基本要領,提高科學決策的自覺性。總體來說,決策的基本要領有三條,主要是決策不是一次完成的,決策總是不完美的,決策在實施中是不斷調整的,把握這些決策要領,企業就能走向成功。
第一,決策不是一次完成的。
人們對事物的認識不是一次完成的,需要在實踐中逐步深化,在對比中正確選擇,因此決策不可能是一次完成的。重要的決策必須有多個方案,反復進行比較。經營者通過對多方案的認證,選擇其中較好的方案,或將幾個方案整合成一個好方案。單個方案是無法決策的,只能是表態。美國通用公司維爾奇十分重視決策的不同意見,凡是眾口一詞的方案就不作決策,一定要等到有不同意見後,才作決定,以免造成損失。因此決策不可能一次完成,而是多個方案的比較選擇。
第二,決策總是不完美的。
任何事物都是不完美的,因此決策也是有利有弊,不可能十全十美。現在有兩種決策,一種是圓滿決策,各個方面都無懈可擊,完美無缺,這樣可能成本很高,得不償失,也可能喪失時機,得不到發展。一般來說,局部最優,不一定全局最優,而全局最優,卻不需要局部最優,這是系統論揭示的客觀規律。另一種是滿意決策,立足於解決問題即可,這樣成本較低,也有利抓住機遇。比如說,有一千根針,要找一根縫衣服,我們不一定要找到一千根針中最尖的針,這樣太費時間,只要找到一根縫衣的針就可以了,這就是滿意決策。
第三,決策在實施中是不斷調整的。
決策是重要的,而決策的實施更為重要。決策在實施中往往會碰到很多問題和矛盾,決不能輕易動搖,一定要堅持到底,直至取得成功。當然在實施過程中,需要根據客觀情況不斷進行調整,這種調整是對客觀變化作出的互動反應,但決策目標是始終不變的。這正如飛機在航行中,不可能全部按照航線飛行,往往90%是脫離航線的,但飛行方向是始終不變的,這樣才能達到目的地。因此在決策實施中遇到困難,決不能退卻,但要作出調整,從而達到既定的目標。
以上供參考。

H. 在經濟學里如何解釋斗雞博弈

兩只斗雞在決斗的時候,無論選擇進或退都是一個難題,因為納什均衡已經給出了一勝一敗的最優策略。在很多較量下,死拼將是得不償失的,因為很可能給第三者機會。

因此,兩個已經在戰場的強勢力很可能自覺的遵循納什均衡,當一方攻擊時,另一方暫退。雖然可能某方暫時受損,但較之於兩敗俱傷是好得多的。不過,要維持這一狀況,必須保證下一次先期受損的一方發動攻勢的時候,另一方同樣的後退。

於是這樣的攻擊性行為開始變得「儀式化」,沒有人真正流血。這只不過是兩個巨頭玩弄的游戲,目的是警告後來者。這正是百事的廣告,即使暗含挑釁也最多隻到「敢為中國紅」這樣的地步的原因。

(8)不完美經濟學擴展閱讀

博弈論是二人在平等的對局中各自利用對方的策略變換自己的對抗策略,達到取勝的目的。博弈論思想古已有之,中國古代的《孫子兵法》等著作就不僅是一部軍事著作,而且算是最早的一部博弈論著作。

博弈論最初主要研究象棋、橋牌、賭博中的勝負問題,人們對博弈局勢的把握只停留在經驗上,沒有向理論化發展。近代對於博弈論的研究,開始於策梅洛,波萊爾及馮·諾依曼。

1928年,馮·諾依曼證明了博弈論的基本原理,從而宣告了博弈論的正式誕生。1944年,馮·諾依曼和摩根斯坦共著的劃時代巨著《博弈論與經濟行為》將二人博弈推廣到n人博弈結構並將博弈論系統地應用於經濟領域,從而奠定了這一學科的基礎和理論體系。

1950-1951年,約翰·福布斯·納什利用不動點定理證明了均衡點的存在,為博弈論的一般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此外,萊因哈德·澤爾騰、約翰·海薩尼的研究也對博弈論發展起到推動作用。如今博弈論已發展成一門較完善的學科。

I. 經濟學中的雜訊關系是什麼意識

近幾年中,無論在金融學的專業文獻,還是報紙、雜志等媒體上,「雜訊」和「雜訊交易者」這兩個新名詞頻繁出現。但雜訊在經濟學中仍然是一個「黑箱」,到底是什麼雜訊、雜訊與信息的關系、雜訊如何影響金融市場上投資者行為等等問題都沒有被深入、明確地討論過。而為了從更加現實的角度考察金融市場的內在運行機制,這些問題都是極為重要的。從理論上看,跨學科地考察雜訊在金融市場中的演化不但可以結合進化博弈論和行為金融學兩個前沿學科各自的研究成果,而且可以彌補目前這兩個領域上各自的不足,具有很高的理論意義。從實用價值上看,引入雜訊和雜訊交易者可以解釋一些經典金融理論無法解釋的金融異常現象,加深對現實金融市場運作方式的理解。受客觀歷史條件和發展過程的制約,「外生的」中國證券市場其信息結構與發達國家成熟資本市場的信息結構存在較大差異。如果能夠成功測量出中國市場上的雜訊程度來刻畫信息結構,分析雜訊在中國市場上股票價格形成和波動中的作用,則這個研究無論在思想上或技術上,都具有非常大的現實意義。

這個項目主要的創新點和難點包括:(一)對雜訊過程性質和規律的深入研究。目前為止對金融市場上的雜訊和雜訊交易者並沒有明確的定義,更談不上深入討論它們的性質和動態變化過程。這個項目的研究將結合多個學科對這個問題進行討論,填補這一理論領域的空白。(二)結合信息不完美和有限理性討論投資者行為。信息不完美和有限理性是現實世界中同時存在的客觀事實,目前對投資者行為的討論卻往往只考慮其中一個方面,而且主要集中在討論信息不完美情況下的均衡行為。結合兩者可以保證討論更加貼近於現實;(三)對中國證券市場雜訊情況的實證檢驗。

J. 如何理解人均GDP盡管不是一個衡量人類福利的完美的指標,但是正像美國經濟學家

人均GDP還是非常好的衡量指標。
人均GDP高的國家,一般人民群眾都比較幸福。

閱讀全文

與不完美經濟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