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經濟學供給曲線案例分析

經濟學供給曲線案例分析

發布時間:2021-03-12 02:20:43

經濟學供需曲線分析

需求曲線表示在每一價格下所需求的商品數量。需求曲線是顯示價格與需求量關系的曲線,是指其他條件相同時,在每一價格水平上買主願意購買的商品量的表或曲線。其中需求量是不能被觀測的。需求曲線可以以任何形狀出現,符合需求定理的需求曲線只可以是向右下傾斜的。 需求曲線通常以價格為縱軸(y軸),以需求量為橫軸(x軸),在一條向右下傾斜、且為直線的需求曲線中,在中央點的需求的價格彈性等於一,而以上部份的需求價格彈性大於一,而以下部份的需求價格彈性則小於一。

需求曲線是經濟學研究供求關系時的核心工具之一。
需求曲線向下,是公認的主流觀點。這里不展開其學術定義,簡單地說,是指物品的需求數量與價格呈反比關系。價格提高則需求數量減少,價格降低則需求數量增加。它符合一般常識。
支持需求曲線向下的較強的觀點,主張「必定向下」,只有向下。對「有時向下」(如吉芬商品)也不能接受。最典型的就是張五常。張五常認為吉芬商品不存在。楊小凱誤解了張五常的話,以為有人不知道「教科書中的標准結果」中有需求曲線向上一說,薛兆豐解釋得很好,張五常的本意是說「方法論上不能有」吉芬商品。楊小凱雖然表面上支持了需求曲線向上的說法,但看他只是屬於支持需求曲線向下的較弱的觀點,即認為大多數時間「向上」,但容忍「有時向下」。他認為吉芬商品「沒有很多思想在裡面」,因此與張五常只能說是誤會,沒有太多實質矛盾。
支持需求曲線向上的觀點,依主張的堅持程度不同,也有強弱之分。最弱的觀點與楊小凱差不多,認為需求曲線向上,是罕見現象,是例外,「沒有很多思想在裡面」;中等強度的,認為需求曲線有時向上,有時向下。如汪丁丁的觀點,有點等量齊觀的意思,把需求曲線向上,放在「定律」這一級上討論(汪丁丁區分了定理與定律的不同)。最強的觀點還很少看到,就是主張需求曲線向上,可能成為普遍現象,而需求曲線向下只是特例。「經濟學的尼采」巴塔耶的「普遍經濟學」實質上是這種主張,實際是在拿需求曲線向上當定理了。
從語境的觀點看:經濟學的方法論不是一成不變的
第一, 對依據不同歷史階段的事實觀察得到的理論結論,主張「懸置」。
這是胡塞爾的辦法。意思是,認同張五常在工業化大背景下觀察到的需求曲線向下的結論,對於工業化經濟的適應性。不去反對它,而是把它懸置在那裡。也就是說,當大家重點分析對象是工業化范疇的經濟時,大家會直接採納張五常的結論。
所處的語境,是從主體角度看新經濟(所以看到的是「體驗經濟」)。雖看到了體驗經濟中大量需求曲線向上的實例,但對張五常所說的需求曲線向下,包括「必定」向下,並不反對。認為那也是對的。因為他對應的,2013年間。這一歷史階段主流的事實,就是需求曲線向下。
第二, 反對把不同背景下得出的結論混為一談或套用到不同的背景下。
張五常強調方法論的純潔性,是沒問題的。工業化的實踐,產生工業化的理論,他是自給的。但如果把需求曲線向下,用於解釋原始禮品經濟,或後現代體驗經濟,認為就不合適了。這個不合適不是說結論本身錯了,而是說結論與條件不匹配。
汪丁丁已經在將新經濟因素,實質性地、而不是做表面文章地,引入經濟學的基本面,在基礎理論上對傳統經濟學大搞「修正主義」。這在經濟學家中,還是一種罕見現象。 所以總對IT界的人推薦汪丁丁。楊小凱也談網路,但根上是傳統的。與汪丁丁有本質區別。張五常則很少談論新經濟,感覺好像已經封閉在工業社會中出不來了。
第三,反對把所在的特定歷史階段普遍化為永恆條件。

供給曲線(supply curve)是以幾何圖形表示商品的價格和供給量之間的函數關系,供
經濟的供給曲線
給曲線是根據供給表中的商品的價格—供給量組合在平面坐標圖上所繪制的一條曲線。
一般而言,供給量與價格會呈正相關。影響供給的因素包含:該商品的自身價格、生產的成本、生產的技術水平、相關商品的價格和生產者對未來的預期。

❷ 西方經濟學中供給曲線的幾個特例

一個是供給彈性為無窮大的情況,這個時候供給曲線是一條垂直的曲線。
另一個是供給彈性為0的情況,這個時候供給曲線是一條水平的曲線。

❸ 經濟學供給曲線問題

供給曲線就是supply curve。從理論上說,它會根據兩種情況變化:
1. when price change(價格變化), supply curve不會移動(shift),只是會move along the curve(就是指從曲線上的一點到另一點)
2. 除了價格,其他的因素導致供給曲線的變化(例如成本增加,生產條件低下,天氣環境不利等),就會造成shift in supply curve。也就是說整條曲線會向左移(看起來也是向上移,你可以畫著試試)。

所以lz,向左移和向上移指的是同一個意思,不用想太多,只要知道什麼時候shift,什麼時候是move along curve就行了。

❹ 運用供求關系分析一個微觀經濟學的例子

這個條件我覺得給的不太充分啊,原料價格為什麼上升?是因為需求變多還是供給減少回,還是壟答斷廠商人為的漲價?這個不知道沒有辦法答的~~
我就拿樓上的鐵礦石舉例吧。目前國際上的三大鐵礦巨頭形成了鐵礦石的壟斷市場,因為鐵礦石的需求曲線比較平坦(需求價格彈性小),價格上漲有利可圖的,壟斷廠商通過抬高價格的方式增加利潤。
而對於銷售需要此原料產品的公司,要素價格上升使成本上升,產品的供給曲線左移,至於對企業的影響,就要看產品市場的需求曲線傾斜程度了。我國的鋼鐵企業應該算是壟斷競爭吧,或者是完全競爭。廠商面對的需求價格彈性大,原料價格上漲會使企業利潤減少甚至虧損

❺ 經濟學案例分析

第一個是股票漲跌.攝及到如下原理.
1、股票漲跌是二級市場的操作。
2、簡言之,買的人多就漲,賣的人多就跌。(舉例表述,因為我剛才的形容有偏差,例一隻股票當前10元價位,有人賣有人買則10元,如有人出11元買,卻無人賣,則為11元,依次類推,是為上漲,反之下跌)
3、個人感覺,公司業績好壞對股票漲跌影響不大,股票漲跌主要由題材及政策消息面主導。例如,奧運會前可買北京旅遊。熊市時絕大多數都跌,牛市時,絕大多數都漲。政府一個信號就能主導股市漲跌。
股票的漲跌有宏觀面及基本面的原因,主要的還是資金面或者受主力的關照程度。

第二個是經濟恢復理論.股票板塊輪動規律.
第三個是宏觀調控規律,分解如下.

在當今世界,無論是西方還是東方,經濟運行無論是市場唱主角還是政府唱主角,都帶有混合經濟的色彩。純粹的市場經濟或純粹的計劃經濟都是不現實的。大多數國家都是以市場經濟為主,在市場失靈時,政府對經濟進行一定的干預,使經濟運行回到原來的均衡區域。房地產無論是作為消費品還是投資品,都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各國政府都會在不同程度上對房地產市場進行宏觀調控。干預程度則依市場發育程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像美國這樣自由市場經濟運行得較好的國家,政府對市場干預較少。而像新加坡這些新興市場國家,在市場剛起步階段,政府做了大量建設性的工作,待市場較為成熟後政府逐漸淡出,將大部分任務交給市場完成。
我國的房地產市場是在政府決定進行住房制度改革,停止福利化分房,實施住房的商品化、貨幣化、社會化後才開始起步。房地產業在我國還是一個新興產業,但它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正在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新的支柱產業。但由於起步晚,加之發展不完善,我國的房地產市場呈現出較為明顯的起伏性波動和其他一些較為典型的初級市場特徵,如投機氣氛較重,市場運行機制不規范,有關法律不健全。在這種情況下,政府通常會採取一些經濟、法律、行政的措施對經濟進行干預,以提高經濟運行的效率。政府在推出一項政策前,首先應該明確,基於我國當前房地產市場的實際情況,我國政府對房地產市場進行宏觀調控的目標應是為了保持市場的均衡發展,為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而不是一些媒體所宣傳的提高住房需求,拉動國民經濟的增長。經濟學上對政府政策進行評價,很重要的一點是看該項政策能否有效地提高經濟效率和經濟運行質量。本文擬對我國政府當前若干房地產宏觀調控政策從經濟效率的角度來進行經濟學分析,來權衡其利弊得失,並在此基礎上給出相關政策建議。

一、 房地產產業政策分析
產業政策是指示產業發展方向、規劃產業發展目標、調節各個產業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其結構產業化的措施和手段的總和,是整個經濟政策體系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主要內容有:產業結構政策、產業組織政策、產業促進和限制政策等。產業政策對社會經濟資源的配置具有特定的導向功能,在現代經濟增長過程中起著市場機制難以替代的制衡和穩定作用。政府在實施產業政策時,其取向是產業發展目標的體現。而各產業發展的基本目標是在一系列約束條件下生成的。現階段,我國房地產市場所表現出來的初級市場特徵決定了房地產產業政策目標在於完善房地產市場,充分發揮房地產業的支柱產業功能。這需要政府採取恰當的產業組織政策。產業組織政策包括產業競爭和反壟斷政策、產業聯合和集團政策等。在生產要素投入量既定的條件下,合理有效地組織這些生產要素,是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基本途徑。同樣,房地產的發展,不僅要制定合理的總量政策和結構政策,也需要有合理的組織政策。
由於房地產具有投資規模大,投資回收期長以及隨之而產生的投資風險巨大等特點,使得房地產業的發展要求走規模經濟的道路。作為資金密集型產業,房地產業的規模經濟效應較其它行業更為明顯。規模小,開發商的單位成本居高不下,在廣告策劃、營銷推廣、環境改造,配套設施、物業管理等方面規模較大的公司也佔有明顯優勢。另外,規模大,尤其是具有較強現金實力的開發商在選擇項目最佳開發時間上也具有主動權。這在客觀上要求造就一些規模較大、實力較強的房地產企業,這要通過房地產業內部適度的資本集中來實現。房地產業內部適度的資本集中,能有效地節約房地產開發和經營成本,資本的適度集中還有利於節約房地產市場的交易費用,這是通過企業間的合並、兼並等經濟機制來實現的。由此可見,通過房地產企業的資本集中,可以優化房地產市場組織,提高市場運行效率,並優化房地產企業的規模結構。
我國當前房地產市場的實際情況與規模經濟的要求相去甚遠。以上海市為例,目前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房地產公司僅有9家(上海本地8家),入選上證30指數的房地產股僅陸家嘴一家。這8家房地產公司在整個上海房地產業中的規模,市場佔有率,業績等多項指標大多平平,在1999年上海房地產企業銷售面積,金額100強中也難見上市公司的蹤影。而香港聯交所房地產上市公司達100多家,恆生股指33個樣本股中,地產或以地產為主業的公司近一半。這十幾家大地產商的開發量、市場佔有率等主要指標要佔到整個香港地產市場的九成,其中長江實業、新鴻基、恆基兆業、新世界四大超級地產商更成為財富的象徵。滬港兩地房地產上市公司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相距甚遠,其原因自然與兩地市場發育程度、微觀主體的競爭實力有關,但兩地政府對房地產業產業政策的不同取向也是造成上述現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中國大陸各種媒體上,乃至政府正式文件上,經常有報導宣稱政府決定把住宅產業培育成支柱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但在具體實施政策時,有關方面採取了凍結房地產公司上市的做法。當初之所以採取凍結上市的做法,管理層是出於對房地產泡沫的擔憂。的確,到1992的年,房地產開發數量、開發投資額、開工面積等均創歷史最高水平,這遠遠超過發當時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的承受力,造成供求矛盾十分突出。許多地方的炒樓、炒土地風較為嚴重,致使市場運行出現混亂無序的局面。鑒於此,政府果斷地採取了緊縮供給的宏觀調控政策,控制住了房地產市場嚴重失衡的局面。而亞洲金融危機以來,許多專家學者都或多或少地把金融危機的原因歸於房地產泡沫的破裂。這使得中國政府在解開房地產企業上市禁令上更為謹慎。然而,東南亞金融危機的深刻誘因是經濟結構的老化與調整的滯後,是知識儲備的貧乏,是全要素增長率的落後。房地產泡沫只是這種危機的表象之一。因此,管理層大可不必因為擔心房地產泡沫而阻止房地產企業上市。況且,股市除了籌集資金的作用外,還具有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在較為健全的股市上,資金會從業績差的企業流向業績好的企業,從而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股市本身的進入與退出制度也在客觀上對股市的安全直到了一定的保護作用。管理層目前應做的是放棄保護政策,不再ST 、PT下去了,讓中國股市真正成為企業的試金石。如美國股市最近的振盪,有人指出這是股市正在擠除泡沫,使高科技股票定價更符合其實際價值的表現。
我國房地產企業除了擴大規模,向規模經濟要效益外,提高資產素質,向管理要效益也是從微觀上培養一個健全的市場所必需的。政府在宏觀層面上的制度創新,尤其是金融制度創新在這方面是大有作為的。當前,房地產證券化是一個可取的方向。房地產證券化可以促使房地產經營專業化,導致資源的合理配置。房地產經營管理的要求很高,尤其是在房地產市場發育的初級階段,更需專家經營。證券化的優點之一,在於它促使了房地產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開,這就為其專業化經營提供前提條件。我國的房地產主體行為很不規范,真正具有實力、精於管理的房地產公司並不多,"房地產熱"引致的市場虛假繁榮誘使大批不具備條件的企業紛紛涉足房地產,其結果勢必導致資源特別是管理資源的巨大浪費,而藉助證券化,房地產交專家經營,業主借證券化工具獲得應有的收益,投資者亦可分享房地產資源的優化組合,使房地產市場主體行為從混沌走向有序。

二、 房地產稅費分析
根據中房指數的統計,目前在我國城鎮商品房價格構成中,土地費用及稅費佔39%,建安成本佔51%,其他費用佔10%。在房地產利潤率已普遍降至10%左右的情況下,稅費負擔過重就成了房價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稅費不僅關繫到房價的高低,其本質上是一種價格,有些稅收,如所得稅等直接稅也就成為市場經濟均衡運行的潤滑劑。

<一> 房地產稅費總量分析
稅,是政府憑借其行政權力強制獲得的收入。而各種各樣的費用更是名目繁多。這些費用的徵收部門有三個層次。一是擁有立法、執法、司法權,執行廣泛的社會管理職能的政府,包括中央和各級地方政府、各委辦部機關、公檢法等;第二層:一些負責提供公共品或准公共品的事業單位,如環保、衛生、教育等。它們的收入由政府撥付,同時政府又賦予它們在本部門負責的事業范圍內執法監督的權力,如衛生檢查等;第三層,一些享有自然壟斷或行政壟斷地位,擁有一定強制力的國企,如電力、自來水、煤氣公司、政府辦的有行政壟斷權中介機構。這些名目繁多的稅費給房價下降造成了很大的剛性。清理稅費,理順房價的呼聲日見高漲。但有人擔憂清理稅費會減少政府部門收入。
從稅的角度來看,短期里,降低稅率會減少政府部門的收入。但從中期來看,如果減少房地產稅收負擔能使房價下降足夠的幅度,使居民的有效需求大幅度上升,此時部分因房價過高難以銷售的空置商品房實現銷售,政府就可以收到本來稅基被各種規費侵蝕的營業稅、土地增值稅、城建稅、企業所得稅、契稅等,完全可以抵消各種雜費的減少。將稅收與稅率的關系用坐標圖表示出來, 從圖上可以看出,稅率並不是越高越好,稅率只有達到一定最優點,才能使稅收達到最大。從長期來看,據世界銀行測算,房地產投資對相關產業的系數效應為2倍。當住房消費啟動後,每億元住房投資會帶來相關產業的GDP增長2億元,經濟發展,稅基擴大,政府的收入呈現出良性的增長循環。
從費的角度來看,清理各種規費能減少對經濟的扭曲作用,使各種規費給經濟帶來的間接成本減少到最小,提高經濟效率,促進公平,這將有利於經濟良好穩定的發展。各種費用給企業事業的間接成本遠大於本身。名目多、部門多、環節多的規費,意味著企業至少要跑遍20幾個部門、收集40幾個公章才能獲得或維持其合法地位。盡管有些規費本身數額並不大,但企業為遵循這些規定卻耗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房地產業屬於資金密集型產業,並且國內大多數開發商的資金是通過銀行貸款間接融資而來,資金的時間成本十分可觀。除此之外,在房產市場日益成熟的今天,房產市場上開始不斷推出各種流行房型設計。這使得市場先機對開發商來至關重要,資金的時間價值在此有了更深一層的含義。各種規費的存在降低了經濟運行的效率,提高經濟運行成本。稅收取之於民,用之於民。而各種規費則成為各政府部門自己的收入,並進而有可能成為腐敗的重要原因。因此清理規費對提高經濟運行效率而言有著更重要的意義。

<二> 部分規費分析
從公共品的理論來看,政府部門提供公共品時,靠稅收來籌集資金;提供私人品時,應按市場規律收取價款,而提供混合產品時,則應考慮依靠稅收或收費補償成本,哪一個效率高。在目前的房地產業中,有些看似應由政府部門提供的產品從經濟學的角度來分析應交給市場來運作效率更高。
如政府代行市場職能收取的建築工程質量檢驗費,雖然說由政府出面監督工程質量可以保護消費者利益,但其中卻有一個極大的弊端:當質監站通過了一項工程,意味著政府對工程質量的認可,如果以後工程出了毛病,政府是否替房產商承擔賠償的責任呢?如果政府承擔責任,則政府容易混淆作為經濟運行的管理者和市場主體中的一方的角色;如果政府不承擔賠償責任,政府官員就完全沒有了把好質量關的約束機制。如果這項服務交給市場的中介機構來做。中介機構、房產商、購房者之間是平等關系,追求利潤最大化的中介機構會因擔心招致賠償而嚴格控制房產質量,這無疑是一種效率的改進。
工程質量檢驗費是政府行為應轉為市場行為的例子。而對水、煤、電增客費這三類傳統的自然壟斷產業來說,這些收費在經濟學上也不符合效率的原則。自然壟斷產業固定成本所佔的比重很大,變動成本的比重小,平均成本曲線向下傾斜。如果不對自然壟斷企業進行政府管制,它們就會進行壟斷生產,導致低效率;如果把這類企業分割成幾個小企業,又會導致成本上升,規模不經濟。這是政府經營不以盈利為目的自然壟斷產業的理論基礎。政府可以採取邊際成本定價,也可以採取平均成本定價。無論採用哪種定價,公用事業部門,都可以從價格和補貼中完全彌補成本。現在房產商交納了增容費,最後由消費者承擔,建設了管道、纜線輸送網,但卻是公用事業部門從水電費、煤氣費和補貼收回了成本,這等於消費者支付了雙重費用,公用事業部門獲得了超額利潤。這背離了誰得益誰投資的市場法則。從提高社會效率的角度出發,這些增容費應由公用事業部門而非房產商來承擔。如果公用事業部門資金困難,可由房產商負責建造水電、煤氣的輸送網的成本,建築成本不能分攤到房價中,待以後公用事業部門收到水電、煤氣費了,再向房產公司支付輸送網的使用費。

三 、經濟適用房的經濟學分析
經濟適用房作為現階段的國家住房建設政策,旨在通過某種傾斜,如用地劃撥、稅費減免等優惠措施,來達到擴大住房供給,調節房地產投資結構和啟動市場有效需求的目的。它是基於我國目前特殊的房地產市場和住房發展市場發展階段的一種政策選擇。但是,對於經濟適用房制度的運行機制,與當前地產市場的關系、現行政策規定可能產生的市場反應、經濟適用房政策的適用范圍以及經濟適用房制度的可持續發展等問題,尚有待從理論上進行再探索。
經濟適用房政策作為一項政策,本意是通過政府補貼來提高中低收入購房者的住房有效需求。但付諸實施後卻暴露出諸多問題:第一,補貼利益的流失與對完全商品房供給的"擠出效應"。目前,有些經濟適用房把銷售目標定位在中等收入家庭中偏高的那一部分人,甚至以吸引開私家車的一族來爭相購買為榮。如果在地段、質量、功能、環境或者舒適性等一方面標准上,這類住房在各方面均能滿足中等偏高收入家庭的需要,高收入階層也會想方設法擠入經濟適用房的消費群,從而使所流失的財政補貼效益最終轉化為生產者剩餘和少數中等偏高和高收入階層的消費者剩餘。而那些真正應該享受到補貼的,居住困難的中等偏低收入階層反而被排斥在受益范圍之外。經濟適用房提高標准後,其消費群與完全商品房的消費群產生一定的擠出效應。第二,助長了市場不公平競爭和違規操作。作為具有政策傾斜性的經濟適用房,實際上享受了特定階段的政策性資源。如果經濟適用房的操作缺乏必要的監督機制,從而形成"黑箱運行",一些地方和部門為了獲得經濟適用房的有關政策優惠,受利益驅動,有可能會打著經濟適用房的旗號爭項目、爭計劃、爭土地、貸款,這就容易誘發政企間交易和尋租行為的發生。第三,提高政策的調控成本,降低政府調節市場的效率。為了使政策優惠能按預期的設想轉移到中低收入階層身上,就需要控制經濟適用房的受益面,避免不該享受財政補貼的階層也從中"沾光"。這就需要將政策調控的重點引向鑒別居民家庭收入層次,監督經濟適用房的流通和分配這些繁瑣而又無效的工作上,偏離了其主要職能。
用經濟學上的博奕論來分析,經濟適用房作為一項政策,涉及的利益方有政府部門、開發企業、消費者三方。在這三者中,有關政府部門擁有用地劃撥、稅費減免等權力。目前,政策優惠對眾多開發商來說是稀缺資源,是眾多開發商爭奪的對象。而在開發商以各種方式掙得政府政策優惠後,出於自身利益考慮有可能進行違規操作。由於政府對經濟適用房價格進行管制,按照建房《1998》154號文,經濟適用房住房價格除成本、稅金外,其開發利潤不得超過3%。而理性的開發商是不會願意從事這種回報率低於同期市場利率的投資項目。而在現實生活中,開發商卻對此趨之若鶩。一個合理的解釋是,開發商虛列成本以降低利潤,使其符合規定標准,而作為主管行政部門對此卻無能為力,甚至可能與開發商合謀使虛列的成本合法化,人為拉高經濟適用房利潤與售價,使價格管制名存實亡。政府部門為了達到經濟適用房的政策意圖,需要付出一定的監督費用,以對合格的開發商做出鑒別。而對購房者來說,雖然經濟適用房面向的對象是中低收入者,但具體操作過程中並沒有制定有效的收入調查措施。一部分高收入者也加入了購買經濟適用房的行列,甚至有些人將經濟適用房上市套利後再次購買經濟適用房進行投機。有關利益三方的相互博奕使得經濟適用房政策在操作過程中背離了原來的政策意圖。
由於經濟適用房是向住房供給者提供補貼,補貼的結果是在同等投資支出的前提下增加市場供給量,從而導致均衡價格的下降和住房需求的相應增加。為了使補貼的效益盡可能傳遞給政策所指向的收入階層。只有在消費者犧牲其他消費品需求的前提下,才能實現。如果政府直接補貼給消費者,則能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綜合消費偏好。所謂消費者的綜合消費偏好,是指消費者根據自己的需要和偏好做出的消費選擇。用無差異曲線說明如圖:
用發補貼的方法會給消費者帶來更高的效用,而發補貼給供給者,則可能供給者供給的住房不是消費者所需要的或最重要的,這時消費者就難以得到最大的滿足了。在圖中,MN線代表其他消費品(x)和住房(y)的價格一定時,發了一筆現金所形成的預算線,如發補貼給者,該消費者可得到y1的其他消費品和y1的住房,所獲效用為u1,如發現金讓消費者根據偏好自由選購,消費者會買x2的其他消費品和y2的住房,所獲效用為u2, u2>u1。

❻ 微觀經濟學案例分析

供給方面,這幾年來鐵路運輸每年春運期間都處於飽和狀態,火車票的供給曲線幾乎是垂直的,基本無彈性可言。
需求方面,春運期間,全中國的人口都在遷移,飛機、火車作為遷移的工具,其中火車票的性價比比較高,所以火車票的需求急劇增大,由於需求規律的作用--價格和需求量是呈相反方向變的,所以如果我們提高火車票價格,需求會部分轉移減小,曾經就在火車票春運期間漲價的這個階段,春運高峰期提前了三天也延後了三天,分攤了部分人口轉移。其中還因為火車票價格缺乏需求彈性,當價格變化的時候,它的需求不會產生明顯的變化。所以鐵道部門提高價格,會很大程度上增加收入,由於需求是缺乏彈性的,火車票的供給又是剛性的,於是產生了巨大的消費者剩餘。
我們可以:通過創新替代品增大供給降低春運火車票的需求,如:飛機。2015年以前國家都是買國外的飛機,大大提高飛機的成本,通過自己研發生產,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飛機票的價格會降低,從而提高春運火車票的彈性。另一方面,中國人民的春節回家看看是傳統,但是也是由於大量的人口遷移造成的,其中農民工眾多,當我們能夠好好解決農民工問題,使外出打工的人能夠帶著家人一起,能夠本質上降低需求。
自己認真寫的,正好我們老師在期末考試時也布置了這個題目。︵_︵

❼ 求日常生活中的經濟學3個例子 並對例子分析

生活中的宏觀經濟學

——食堂就餐率套用失業經濟學解釋的分析

作為大學的一分子,學生每天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到食堂就餐。可是每天總有些學生是不到食堂就餐的。這是為什麼呢?

不到食堂就餐現象從表面上看是學生對食堂提供的服務不滿所造成的。為了更好地理解不到食堂就餐問題,我們使用失業的經濟學解釋來加以分析。見圖(參考資料)。

圖中,橫軸為學生期望指數(對食堂的要求),縱軸為食堂指數(包括飯菜質量、價格和服務質量,並假設現時的食堂指數為1)。曲線D為學生到食堂就餐人數曲線,曲線S為食堂希望的就餐人數曲線。

從圖中可見,學生到食堂就餐人數的均衡點在E點,均衡時,食堂指數為1.2,學生期望指數為3,可見現時學校食堂就餐人數還有一點的上升空間,但只是一點點而已。a區域所標示的是學生期望指數低於3時的情況。此時食堂指數很低,但是學生的期望指數也很低平均就餐人數多於食堂所期望的人數。通常這一類學生是零花錢較少或者對飲食要求較低,安於接受現狀的人。b區域中,隨著食堂指數的升高,就餐人數卻進一步下降,這是因為學生的期望指數遠大於食堂指數。通常這類學生比較有錢,或者說品位高,不喜歡食堂的環境,或者比較叛逆。

另外,某些其他因素也會影響到食堂的就餐率。如:

天氣因素:天氣冷或者下雨時,叫外賣人數大幅上升,影響食堂就餐率

性格因素:某些學生比較懶,或者不喜歡出現在多人的地方,所以叫外賣

運動因素:運動之後吃不下飯,叫外賣回宿舍吃

社交因素:偶爾請女朋友吃飯的話最好還是不要去食堂吧

以上其他因素中,天氣因素作為不可避免因素,佔了主要份額,其餘因素所佔比例相對較少

❽ 【微觀經濟學】供給曲線問題

A,
是在同一條
供給曲線
上移動。曲線本身不移動。而其他都是影響整條供給曲線橫向移動。

❾ 經濟學中的供給曲線

real interest rate 是實際利率 這里應該指的是存款利率 你想啊 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如果銀行給我的利息高了 同樣是100塊 現在多了幾塊錢的利息 我還不如把錢從股市裡拿出來存到銀行里 畢竟雖然利潤比股市少了不少 但是風險也小多了 所以儲蓄當然上升了

❿ 微觀經濟學供給曲線中,供給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市場供給曲線是企業供給曲線的加總。一般來說,只有完全競爭市場中才有市場供給曲線,而在有壟斷勢力的市場中,如壟斷競爭市場中,不存在市場供給曲線,只有企業供給曲線。

閱讀全文

與經濟學供給曲線案例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