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公司設置法律經濟學的原理是什麼
關鍵詞:比較法/法律經濟學/大陸法系/繼受內容提要:比較法是法學及其他社會科學的一個研究方法,而法律經濟學又是被視作一個新的研究視角和分析方法.本文通過閱讀馬太的著作《比較法律經濟學》後,總結該作者的創新之處,以及該書的觀點,運用該書中提出的比較法的視角,進一步分析法律經濟學在大陸法系繼受中高等數學、現代經濟學、效率觀念、學術語言等層面的障礙,並提出一系列的簡單改進建議,以期該學科能在中國更好的發展。眾所周知,在西方英美法繫世界裡,「法律經濟學」是一門新興的邊緣學科,它用獨特的視角和分析方法研究法律問題使它獲得了毀譽參半的巨大聲名,而它在20世紀中後期的迅速成長可以說是「經濟學帝國主義」中最成功的一個典範。[i]以至於在21世紀初有位國際學界的知名人士談到美國法學界的現狀時,大發感嘆到——「我們現在都是法律經濟學家了」。[ii]以比較法視角來研究法律經濟學的著述實在是非常少[iii],主要原因是要將這兩個法學研究方法相「聯姻」,實在是困難重重。而作為世界上僅有兩本以「比較法律經濟學」名字命名的書籍作者,已歸化為美國公民的國際著名學者,現為義大利都靈大學(UniversityofTorino)法學院「艾爾弗雷德與漢娜·弗羅姆」(AlfredandHannaFromm)國際和比較法教授以及義大利著名的阿道夫·塞科(RodolfoSacco)民法講座教授——烏戈·馬太(UgoMattei)教授的求學和成長經歷在法學界並不多見。[iv]他1961年4月22日出生於義大利的都靈市,在義大利都靈大學攻讀法學本科期間,曾到英國倫敦經濟學院(LondonSchoolOfEconomics)修習「英國法」項目,又去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UniversitédeFribourg)研修「國際比較法」項目。他以全年級1500學生中第一名的榮譽本科畢業,畢業論文是寫比較環境法,被評選為最優論文,得到「值得出版」(Dignita'diStampa)的最高榮譽,指導教師為安東尼奧·甘巴羅(AntonioGambaro)教授。在從事教學研究多年後獲福布賴特獎學金,毅然遠赴美國法律經濟學研究十大重鎮之一——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法學院(BoaltHallSchoolofLaw,U.C.Berkeley)苦讀法學碩士(LLM)。他曾經擔任過義大利的歐洲大學研究院(EuropeanUniversityInstitute)的比較法教授,並做過美國的耶魯大學法學院(YaleLawSchool)、英國的劍橋大學三一學院(TrinityCollege,Cambridge)、英國的劍橋大學伍爾夫森學院(WolfsonCollege,Cambridge)、挪威的奧斯陸大學(OsloUniversity)、美國的加州伯克利大學、蒙特里爾大學(MontpellierUniversity)、中國的澳門大學(MacauUniversity)的訪問學者。除了義大利語以外,馬太教授還精通英語和法語,並能熟練運用西班牙語閱讀和寫作。他出版著作有十多本,發表文章一百多篇,分別用義大利語、英語、法語,葡萄牙語、俄語、漢語發表。討論主題主要涉及索馬里、衣索比亞、厄里特里亞、蘇丹、剛果、喀麥隆、日本、以色列、俄羅斯等國家的法律比較。他是國際比較法學會()會員,美國比較法協會()執行委員,並擔任弗雷堡比較法研究院()顧問、哥本哈根商學院法律與經濟金融研究所(InstituteOfLaw,)顧問、《法律經濟學國際評論》()雜志編委、《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與法律大詞典》(TheNewPalgrave:ADictionaryOfEconomicsAndLaw)編委、劍橋大學出版社「歐洲私法」系列叢書編委、《全球法理學家》(GlobalJurist)主編等多項學術職務。通過對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的扎實學習和長期研究,馬太教授高舉「比較法」這個方法論大旗,在學術上一往無前,披荊斬棘。重新對兩大法系進行經濟分析和比較,碩果累累,開創了法律經濟學研究中的一條新路徑,被學界稱為「法律經濟學的比較法學派」,成為歐洲法律經濟學學者中真正影響美國法律經濟學界的第一人。[v]馬太教授其代表作《比較法律經濟學》(英文版)於1997年一經面世,就再現洛陽紙貴,印刷不斷,並被翻譯成多國文字,為廣大學子挑燈夜讀。法學界和經濟學界的學者們也在各自的文章著述中大量引用該書中的重要觀點,現在他已被視為縱橫「比較法學」和「法律經濟學」的一代大家。該書主要觀點是認為比較法學與法律經濟學這兩個學科可以互相取長補短。比較法可以利用法律經濟分析中所使用的功能分析工具獲得理論視角,比較法學家通過研究越來越感到經濟學原理的巨大魅力。而比較法的研究成果對法律經濟學研究來說更有價值,可以使其擺脫地方中心主義的困擾,進入全球化的層面。比較法可能為經濟分析提供一種可供選擇的替代法律制度,並對法律結構的演化提供了一種更全球化的思維,改寫了傳統法律經濟學的原有論斷。那麼,法律經濟學能否被大陸法系所繼受和運用呢?從比較法學的觀點來看,筆者認為可以。在大陸法系學界普遍存在的一種錯誤印象,由於大陸法系傳統,法律經濟學作為一種分析工具在歐洲不如在美國有用。對於美國法律和歐洲法律之間的差異不應基於實用而予以低估。但是,如果正確認識這種差異,並非重要到足以妨礙在大陸法系國家順利運用法律經濟學的可能性。由於法律論述意識形態方面的原因,法律經濟學(特別是效率)對在其文化范圍以外的法律工作者也可能成為流行的學說,更可能會獲得成功。針對法律經濟學進入大陸法系的結構性障礙,法典已經不再是大陸法系國家最重要的法律淵源,但還是不能低估它的作用。通過研究發現大陸法系國家的基層法院法官要比英美法系的法官地關注公共政策,也就有可能地關注效率。所以,大陸法系基層法院法官的相對自由可能是在該法系中滲經濟推理的一個有效的機會。對於知識環境因素,大陸法系的人們對英美法系,特別是美國法律的興趣越來越濃,隨著英語水平的提高,這個阻礙也已經逐漸在消除。況且,大陸法系對英美法系解決方案的繼受已經是一個現實,《義大利刑事訴訟法典》和《荷蘭民法典》中的許多條文就反映了這種趨勢。[vi]從法律經濟學史上來看,現代意義上的法律經濟學是從美國這一個普通法系的國家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它的產生有其特殊性。[vii]20世紀70年代美國大學教職市場大幅度萎縮,因此,很多讀經濟學的研究生轉讀法律,准備畢業後進入實務界。可是,當他們在法學院表現良好,而得到法學院教職之後,自然把原先經濟學的訓練,帶到他們的研究工作上,相反的,幾乎沒有讀經濟學的博士生,會轉念政治學研究所。[viii]就這樣,美國的法律經濟學運動就蓬勃地開展了起來。可見,由於美國法學院的招生入學的多元化政策,促使出身經濟學、管理學、理工科等背景的學生投入法律經濟學的學習,而這種選拔節約了對法律經濟學研究中高等數學以及現代經濟學的學習成本。對於大陸法系法學學者(包括中國學者)來說,繼受法律經濟學似乎有以下一些障礙。第一,是高等數學的知識門檻。這個是最大最致命的障礙。絕大部分的大陸法系國家法學院的學生都是從高中選拔而來,基本上不具備高等數學的知識基礎。[ix]進入法學院後也沒有機會和大量時間去系統修習高等數學等系列的相關內容。[x]法學一直被視做「文科」,死記硬背的學科,一般認為不需要學習高等數學,高中數學學習比較差的學生比較厚愛和積極報考該專業。[xi]就是有高等數學的選修課,也是非常皮毛的學習一下,根本無法運用,更談不上建模這個艱苦工作了。[xii]導致以後在學習和研究中,一見現代經濟學中的高等數學公式就束手無策,對於數學模型根本就看不懂其推導過程,無法理解其中真正涵義,頓時心裡發慌,容易產生抵觸情緒,有時就是反感出現,更不能希望他們進行相關探討和建模等深入研究。[xiii]反觀英美法系的美國和加拿大,它們的高校一般是給大一本科新生開設高等數學的選修課,甚至是將數學專業的大部分課程一起讓學生選修,一直可以選修到畢業甚至到研究生階段。[xiv]現代經濟學一般都用高等數學、甚至是非常深奧的數學進行研究。翻閱近現代經濟思想史可以發現,現代經濟學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賴高等數學推動的。可以說,一個經濟學者數學基礎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其在現代經濟學研究成就的高度。而進入21世紀,西方的法律經濟學研究中的數學也大量運用,定量分析已經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可以預見,未來的主流法律經濟學也將是「數學帝國主義」的奴僕。第二,現代經濟學的知識門檻。在大陸法系國家的高等教育中,法律學科和經濟學科都是屬於獨立的一級學科,一般都獨自設立院系,互不交流。經濟學院的學生頂多修一至兩門的法學課程。[xv]法學學生也基本上不去系統學習現代經濟學的內容。[xvi]就是學有餘力,頂多也就是選修一些經濟類課程,對其了解個大概而已。[xvii]因此,大陸法系法學學生對經濟分析工具,尤其是比較新的分析方法,實在知之甚少。由於對這一領域知識的不足,法學研究者更無法關注經濟學研究領域最近的變革。[xviii]今天的法學學生不再像過去那樣接受基礎的經濟學訓練。[xix]在中國大陸,法學本科的學生只學習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這門課程,對現代經濟學尤其是凱恩斯以後的主流經濟學基本不了解,而這個恰恰是法律經濟學的經濟學基礎知識。就是在民商法、經濟法、國際法(國際經濟法方向)的這些研究生專業課程中,也未見經濟類課程的蹤影。[xx]這種經濟學知識上的先天不足,對後續進行法律經濟學的研究將是一個嚴重的缺陷。由於對經濟學的直觀認識來自於每天都進行的大量的經濟活動,這使得大多數大陸法系的法學工作者有理由相信自己擁有足夠的經濟學知識來完成他們的工作,其實這是一種盲目樂觀和自信自滿的「阿Q精神」的表現。而對他們中的另外一些人而言,法律經濟學的分析手段又被認為是一種過於狹窄的研究進路,因而被排除在其法律討論范圍之外。同時,法律學科的內部劃分也無形中擴大了法律和經濟之間的距離。因此,能夠略微知道經濟學分析方法的法學家也就是那些專攻商法和經濟法的研究者了。
⑵ 經濟學原理真的在現實面前失效嗎
經濟學原抄理,是高度總襲結出來的一種結論,不能拿它就某個狹窄的經濟問題來討論,說這個原理怎麼怎麼不適用,有些經濟學原理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看出它的價值,也不是說這個原理放置四海皆準,狹窄的、短期的經濟現象,都不能用經濟學原理來解釋,那樣就會得出不正確的結論,也失去了這個原理的價值,你說的和現實不符,那是短期和狹隘的研究層次決定的。
⑶ 社會上所有問題都有經濟學原理嗎
首先,明確定義,供給是指廠商在一定的價格下願意並且能夠提供的該商品的數量;然後,考慮市場均衡,指的是消費者需求同市場供給相等時的穩定狀態;so,當供給增加時,需求不變的情況下,均衡被破壞,廠商為了保證銷量必然採取降低價格。而你所說的同類商品競爭恰恰相反是影響供給的因素,即同類商品價格下降或供給增加反應在價格信號上即下降,消費者增加購買,會導致本商品相對需求下降,廠商便會通過價格的傳導發現,同時減少供給,或加速創新。爪機無力,若有疑問,請追問,電腦回復。
⑷ 為何中國房地產可以違背經濟學原理
中國的房產屬於宏觀調控范疇,決定權在政府,政府分析後覺得這時候該打壓就會打壓,該拉升就會拉升,該維穩就會維穩,所以考慮中國經濟還得學會心理學。
⑸ 誰能給我個經濟學原理事件的案例分析
74歲的翁文輝生前是哈爾濱市一所中學的離休教師。一年前,被診斷患上了惡性淋巴瘤。今年6月1號,他被送進了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的心外科重症監護室。
老人住院67天,住院費用總計139.7萬元。病人家屬又在醫生建議下,自己花錢買了400多萬元的葯品交給醫院,作為搶救急用,合計耗資達550萬元。高昂的醫葯費並未能挽回病人的生命。
哈爾濱天價葯費事件暴露醫療監管驚人漏洞
哈爾濱天價醫葯費事件經媒體披露後,引起社會各界強烈關注。這一事件集中反映了當前醫療衛生體制的弊端,凸顯了當前一些政府部門對醫療機構疏於監管的問題,亟須引起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
在患者翁文輝家屬披露的天價收費單里,人們看到了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創造的許多令人難以置信的「醫學奇跡」,變相收費、重復收費、過度治療等違規行為在這家醫院可謂登峰造極。
天價醫葯費事件看似偶然,實則必然,它只不過是各地普遍存在的醫院亂收費的一個極端事例。
近年來,一些醫院在改革進程中,逐漸背離了公益性質,把商品市場中的利潤最大化原則奉為圭臬,利用現行以葯養醫體制,盲目追求高收入。一些醫院將創收指標分解到科室,科室再分解到醫生。一些醫生為了私利,置職業道德於不顧,對患者開大處方、重復檢查、濫用葯物、強制服務,大大加重了患者及家屬的經濟負擔,嚴重侵害了患者的利益。
這些違規行為為什麼頻頻發生?主管部門監管不力,對醫療機構重扶持、輕監管,無疑是一個重要原因。在一些地方,衛生行政和價格主管部門對醫院的違規收費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對群眾舉報或自身發現的問題查處不力,使一些醫院有恃無恐、膽大妄為。而監管不力,早已滋生了一系列弊病,如葯品回扣、醫生收受紅包等等。
實行市場經濟,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絕不意味著政府可以放任不管;恰恰相反,政府應該根據法律程序,更多、更好地監管市場。同時,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發展衛生事業固然需要引入市場機制,但是,不論醫療體制怎麼改革,公立醫院的公益性質不能變。我們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讓老百姓看得起病,切實保障老百姓的健康權益,是各級政府不容迴避的職責。
為了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保證社會公平,必須切實加大政府對醫療機構的監管力度。這種監管是全方位的,包括改進價格管理制度,規范診療行為,整頓醫療價格秩序;推行價格和收費公開,提高收費透明度,保障患者及家屬的知情權;加強監督檢查,建立政府、行業、群眾相結合的監督機制,監督醫院提高服務質量。
重典才能治亂。對日益放肆的醫院亂收費行為,政府主管部門絕不能搞溫情主義,心慈手軟就是對違法行為的縱容。對那些情節嚴重的違法違規行為,一經查實,應該公開曝光,嚴肅追究直接負責人的行政、法律責任,其「三級甲等」之類的招牌也應該給它摘掉,讓醫院名聲掃地。
我們希望,通過天價醫葯費事件,有關部門能汲取教訓,舉一反三,加快建立健全醫療監管體制,為老百姓看病求醫撐起一把「保護傘」。
⑹ 曼昆的經濟學原理所闡述的是否符合中國國情
你看問題要看到問題的本質,經濟規律應該是一樣的吧,你要看到不同的地方為什麼不同,國情不同,社會制度不同,還有很多政治問題。
書裡面寫的很多案例都是美國的事,由於國情不同肯定不可能照搬到中國來的。
你對這本書再理解深刻點,自然不會有這個問題了吧
中國和美國,社會制度不同,肯定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但是都是存在經濟規律的。經濟規律應該是一樣的,只是不同的社會制度,不同的政治背景,收到了不同的條件限制。
⑺ 請用十大經濟學原理聯系身邊的事情~
原理一:人們面臨權衡取捨(people face trade-offs)
當人們組成社會時,他們面臨各種不同的權衡取捨。典型的是在「大炮與黃油」之間的選擇。大炮代表軍費開支,黃油代表民用開支。引用艾森豪威爾總統的話就是,軍事上所佔的資源越多,可供民用消費和投資的資源就會越少。在現代社會里,同樣也有很多類似的事情。政府用於生產公共品的資源越多,剩下的用於生產私人品的資源就越少;我們用來消費的食品越多,則用來消費的衣服就越少;學生用於學習的時間越多,那麼用於休息的時間就越少。
原理二:某種東西的成本是為了得到它而放棄的東西( the cost of something is what you give up to get it)
機會成本(opportunitycost)是為了得到這種東西所放棄的東西。例如某公司決定在一個公園附近開採金礦的成本。開采者稱由於公園的門票收入幾乎不受影響,因此金礦開採的成本很低。但可以發現伴隨著金礦開采帶來的雜訊、水和空氣的污染、環境的惡化等,是否真的不會影響公園的風景價值?盡管貨幣價值成本可能會很小,但是考慮到環境和自然生態價值會喪失,因此機會成本事實上可能很大。
原理三:理性人考慮邊際量(rational people think at margin)
邊際量」是指某個經濟變數在一定的影響因素下發生的變動量。 它是每增加一單位投入所增加的產量。用拔河來做比喻,一方共有10個人,總拉力為300公斤。現在增加一個人張三,張三的到來使得這一方的拉力增加了25公斤,這個25公斤就是邊際量。又增加一個李四,李四的到來又增加20公斤拉力,這個也是邊際量。總的說來,邊際量的增加往往是遞減的,還用拔河做例子。假設每一個人的力量都是一樣的25公斤,當人數少的時候,大家配合的比較好,每一個人都能發揮25公斤的力量。後來增加了一個人,大家一起使勁的時間就有點錯位,新增加的人實際只能讓總拉力增加24公斤的力量。繼續增加人的話,大家使勁的時間就有更多的錯位,他只能讓總拉力增加23公斤的力量。隨著人數的增加,每個人帶來的增量(就是邊際量)都在減少,總拉力(就是總量)增加的速度越來越慢,直到最後再來一個人也不能增加為止,如果再增加人數的,就有可能帶來負的邊際量了。
原理四:人們會對激勵作出反應(people respond to incentives)
對於這個,就直接舉例說好了。比如一個學生,如果老師在課堂上表揚了他,他會感到很高興,然後會更加努力。如果被老師批評,他也許會感到沮喪,然後會發奮圖強,當然他也可能因受表揚而驕傲退步,也可能因受批評而消沉下去,從此一蹶不振。而且,老師的這種當眾評判,也會對這個學生以外的其他學生產生影響。 在這里,老師對學生的表揚或者批評就是一種激勵,而受到激勵以後的心情,以及在這種心情的驅動下採取的行動,無論是高興還是沮喪,無論是努力還是消沉,以及其他同學對此的心態和由此生發的所作所為,就是人們對激勵的反應。
原理五:貿易能使每個人狀況更好(trade can make everyone better off)
我們在新聞中聽到過,在世界經濟中日本人是美國人的競爭對手,或者我們國家是美國人的競爭對手。實際上,兩國之間或者多國之間的貿易可以使這些國家的狀況都變得更好。從某種意義上說,經濟中每個家庭都與所有其他家庭競爭。盡管有這種競爭,但把你的家庭與所有其他家庭隔絕開來並不會使大家過得更好。通過與其他人交易,人們可以按較低的成本獲得各種各樣的物品與勞務。
原理六:市場通常是組織經濟活動的一種好方法(markets are usually a good way to organize economic activity)
在一個市場經濟(marketeconomy)中,中央計劃者的決策被千百萬企業和家庭的決策所取代。這些企業和家庭在市場上相互交易,價格和個人利益引導著他們的決策。較高的價格趨於抑制消費者購買,同時會刺激生產;而較低的價格則鼓勵消費,同時抑制生產比如消費者需要更多數量的牛肉,那麼牛肉的價格就會上升,從而向生產者傳遞出供給不足的信號。而當一個可怕的疾病減少了牛肉的產量時,牛肉的攻擊就會減少,從而價格也會提高。更高的價格又鼓勵農民生產更多的牛肉,同時促使消費者用其他產品替代對牛肉的消費。
原理七:政府有時可以改善市場結果(governments can sometimes improve market outcomes)
政府幹預經濟的原因有兩類:促進效率和促進平等。盡管市場可以有效地配置資源,但情況並不總是這樣。這時就需要政府對經濟進行干預,金融危機就是最好的例子。金融危機就是這種情況,而在這個時期各國政府發布的政策就是政府幹預。最有名的羅斯福新政就是在1929年的金融危機時期政府對市場的干預政策。
原理八:一國的生活水平取決於它生產物品與勞務的能力(a country's standard of living depends on the its ability to proce goods and services)
世界各國生活水平的差別是驚人的。隨著時間推移,生活水平的變化也很大。用什麼來解釋各國和不同時期中生活水平的巨大差別呢?為什麼北美的生活水平高,而熱帶非洲的生產水平低?答案是幾乎所有生活水平的變動都可以歸因於各國的技術狀況和各項知識差別。
原理九:當政府發行了過多貨幣時,物價上升(prices rise when the government prints too much money)
這就是通貨膨脹。在正常紙幣流通條件下,因貨幣供給量大於貨幣實際需求量,也即現實購買力大於產出供給,導致貨幣貶值,而引起的一段時間內物價持續而普遍地上漲現象。舉例說,比如1922年1月到1923年11月,由於通貨膨脹,魏瑪共和國的價格指數從1上升到10 000 000 000。就像某人在1922年初擁有一張價值3億元的德國債券,那麼兩年之後,他用這么多錢就會連一小塊糖也買不到。
原理十:社會面臨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的短期交替關系( society faces short-run trade-off between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
當經濟增長過快,就會出現通貨膨脹,這時利用貨幣政策,提高利率,避免經濟過快增長,同時也減輕了價格壓力。但是降低通貨膨脹的代價並沒有這么簡單。可以用菲利普斯曲線來解釋。如果菲利普斯曲線相對比較平坦,則降低通貨膨脹率就要以較高的失業率和產出損失為代價;而如果菲利普斯曲線比較陡峭,則失業率的小幅上升就會帶來通貨膨脹率的快速下降,代價較小。
如果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可以給我留言。
⑻ 試用目前所學過的經濟學原理,並且結合中國的現實情況,解釋下述的「現象」。
親,我也是蔡旺春班上的,唉唉唉
⑼ 為誰扛槍為誰打仗——讀盧鋒《經濟學原理(中國版)》
□王安50多年前,解放軍正在打遼沈戰役,大把大把地抓國民黨俘虜,許多降兵轉身就變成了「解放戰士」。當時一大任務就是盡快給成千上萬的解放戰士換腦筋,開導他們「為誰扛槍,為誰打仗」。 現今在中國,有那麼一群人甚吃香走俏,香餑餑一般。每到周末,北京首都機場便香氣襲人,在這里一大半中國著名的和尚未著名的經濟學家自發聚齊,然後分赴各地,去為官員、老闆以至洋人指點迷津規劃「錢」圖。 盧鋒自述道:經濟學有一個觀點,任何需要利用稀缺資源的經濟活動,都存在資源利用的合理性評價問題,當讀者決定是否應當耗費他們的稀缺資源———是否把金錢和時間砸在這本書上時,也要考慮這個問題。 以利他作為一項勞作的高尚理由,這不是盧鋒的發明,盧鋒一定有自己的私心。果然,盧鋒招供,他是怕被學生轟下講台:過去講蘇聯版政治經濟學,只灌輸理論全無事例數據,如今講西方版教材,滿口比爾、珍妮、美元、英鎊,絕少中國故事中國現象———改革開放20多年了,中國好歹鬧出了許多經濟,你盧鋒視而不見,見而無論,莫不是混混兒?且從國外混到國內? 盧鋒咽不下這口氣,一發狠造了此書,耗費了自己的稀缺資源。 一定有高人替盧鋒可惜:如今這社會越來越專業精英了,越高深越聽不懂便越有市場,走穴便價碼越高。像那史蒂芬·霍金,他的《時間簡史》全世界能有幾人真懂?但這並不妨礙霍金明星般的微笑,他歪著頭,不動一指,不置一辭,迷倒萬人。有霍金的榜樣,經濟學家們競相深刻起來,化腐朽為神奇,隨便一粒芝麻的生老病死,都能做出五個圖表六個公式七個曲線八個模型。多多益善,職稱、名氣、金錢以及明星的微笑,皆出於此。 可你盧鋒幹了些什麼?偏俗活俗事,諸如為何北大假文憑價格最低,從相聲段子看1988年通貨膨脹起因,為何牛奶消費比白酒低,甚至本來應該是街道片兒警管的事,你盧鋒也要搞出個經濟學解釋:北京夜晚扭秧歌擾民引發爭論,對於這種不同人群各自行使權利的矛盾,社會應當通過外部產權安排來處理,應當找到一個公認的時點,比如夜裡10點,此前人們放棄寧靜環境的成本較小,而放棄娛樂的效用損失較大,於是老鄉們扭起來吧!但10點以後,洗洗睡吧。 也許對盧鋒太苛刻了,這個同志出發點是好的,還是做過一些有益的工作的嘛,盧鋒寫此書還有一個埋得較深的私心,就是影響官員和決策者,告訴他們什麼是現代經濟學。為了照顧這些不從事經濟學職業卻對經濟有定奪權的讀者,盧鋒基本沒有用高等數學,而只用了少量中學數學來表述經濟學原理。願望是好的,但也要承認這個現實:屁股決定腦袋,良知不敵利益,不要指望讀了你盧鋒一本書,官員就會舉雙手歡迎外地煙酒進入轄區。 60多年前,毛澤東這樣評價白求恩:一個外國人,不遠萬里來到中國……據說當時白求恩的醫術在國際上還是很高的,不留神搞個仨倆諾貝爾獎弄個霍金般微笑也不是全無可能,但他寧肯在戰場做著一例例普通的外科手術,並因此殉職。因為白求恩明白,為誰扛槍,為誰打仗。 把這話套給盧鋒:一個國人,不遠萬里從英國回來,可以攀登經濟學的金字塔尖,但在21世紀初,他卻在壘經濟學的中國金字塔基座,他寧肯不進文學大師殿堂,也要像孫敬修那樣給孩子們講故事,為孩子們扛槍,為孩子們打仗。
⑽ 馬克思主義關於程序法與實體法關系的思想對於我國進行刑事訴訟法活動有何指導
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英文是Marxism,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簡稱,是關於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全人類徹底解放的學說。它由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大部分組成,是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繼承和吸收人類關於自然科學、思維科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的基礎上於19世紀40年代創立的,並在實踐中不斷地豐富、發展和完善的無產階級思想的科學體系。
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覆蓋了馬克思本人關於未來社會形態——科學社會主義的全部觀點和全部學說。
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包含兩個組成部分,即為現代唯物主義和現代科學社會主義。
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包含兩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革命理論(即政權理論部分),科學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
科學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包含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結構設計;第二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運行原理設計。
中文名
馬克思主義
外文名
Marxism
誕生時間
1848年2月
提出人
卡爾·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內容劃分
科學社會主義革命理論和政治經濟學原理
快速
導航
理論來源
理論與宗教
發展歷程
國外發展
歷史變遷
經典著作
其中國化
理論介紹
馬克思主義的不同角度
從不同的角度,我們可以對什麼是馬克思主義作出不同的回答。從它的創造者、繼承者的認識成果講,馬克思主義是由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而由其後各個時代、各個民族的馬克思主義者不斷豐富和發展的觀點和學說的體系。從它的階級屬性講,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爭取自身解放和整個人類解放的科學理論,是關於無產階級斗爭的性質、目的和解放條件的學說。從它的研究對象和主要內容講,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是關於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的學說。馬克思主義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構成的科學體系,它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其中,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不可分割的三個主要組成部分。
廣義和狹義的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這一概念早在馬克思在世時就已經使用。從狹義上說,馬克思主義即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和學說的體系。至於為什麼以馬克思的名字命名這一理論,恩格斯在1886年曾經作了說明。他說:「我不能否認,我和馬克思共同工作40年,在這以前和這個期間,我在一定程度上獨立地參加了這一理論的創立,特別是對這一理論的闡發。但是,絕大部分基本指導思想(特別是在經濟和歷史領域內),尤其是對這些指導思想的最後的明確的表述,都是屬於馬克思的。我所提供的,馬克思沒有我也能夠做到,至多有幾個專門的領域除外。至於馬克思所做到的,我卻做不到。馬克思比我們大家都站得高些,看的遠些,觀察得多些和快些。馬克思是天才,我們至多是能手。沒有馬克思,我們的理論遠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所以,這個理論用他的名字命名是理所當然的。」從廣義上說,馬克思主義不僅指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基本原理論、基本觀點論和學說體系,也包括繼承者對它的發展,及在實踐中不斷的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
作為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事業指導思想的馬克思主義,是從廣義上理解的馬克思主義。它既包括由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基本方法,也包括經列寧等對其繼承和發展,推進到新的階段,並由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等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將其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即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