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經濟學問題
呵呵,法經濟學中的科斯定理問題。
社會總收益=降低噪音的收益-降低噪音的成本=30-40=-10,因為總收益為-10,所以不應該規定KTV必須消除噪音。
同理,總收益變為10,所以降低噪音是有效率的。
假設公民有安靜權,即KTV有消除噪音的義務,因為對於KTV來說要消除這個義務比履行這個義務的成本要高,所以無法達成私人解決。
假設KTV有噪音製造權,私人解決方案為:居民為了獲得安靜環境,給予KTV 25萬,20萬用來消除噪音,盈利5萬,居民用25萬獲得了價值30萬的環境,也是盈利5萬。
三、四問其實就是科斯第一、第二定理,即:
(1)在交易費用為零的情況下,不管權利如何進行初始配置,當事人之間的談判都會導致資源配置的帕雷托最優;
(2)在交易費用不為零的情況下,不同的權利配置界定會帶來不同的資源配置。
② 經濟學中的外部性是什麼意思
外部性的概念是由馬歇爾和庇古在20世紀初提出的,是指一個經濟主體(生產者或消費者)在自己的活動中對旁觀者的福利產生了一種有利影響或不利影響,這種有利影響帶來的利益(或者說收益)或不利影響帶來的損失(或者說成本),都不是生產者或消費者本人所獲得或承擔的,是一種經濟力量對另一種經濟力量「非市場性」的附帶影響。意思就是說不論我做什麼,都是你買單。比如我買了一隻小狗,鄰居就要承受小狗的噪音和拉的滿地的狗屎。
③ 經濟學中的雜訊關系是什麼意識
近幾年中,無論在金融學的專業文獻,還是報紙、雜志等媒體上,「雜訊」和「雜訊交易者」這兩個新名詞頻繁出現。但雜訊在經濟學中仍然是一個「黑箱」,到底是什麼雜訊、雜訊與信息的關系、雜訊如何影響金融市場上投資者行為等等問題都沒有被深入、明確地討論過。而為了從更加現實的角度考察金融市場的內在運行機制,這些問題都是極為重要的。從理論上看,跨學科地考察雜訊在金融市場中的演化不但可以結合進化博弈論和行為金融學兩個前沿學科各自的研究成果,而且可以彌補目前這兩個領域上各自的不足,具有很高的理論意義。從實用價值上看,引入雜訊和雜訊交易者可以解釋一些經典金融理論無法解釋的金融異常現象,加深對現實金融市場運作方式的理解。受客觀歷史條件和發展過程的制約,「外生的」中國證券市場其信息結構與發達國家成熟資本市場的信息結構存在較大差異。如果能夠成功測量出中國市場上的雜訊程度來刻畫信息結構,分析雜訊在中國市場上股票價格形成和波動中的作用,則這個研究無論在思想上或技術上,都具有非常大的現實意義。
這個項目主要的創新點和難點包括:(一)對雜訊過程性質和規律的深入研究。目前為止對金融市場上的雜訊和雜訊交易者並沒有明確的定義,更談不上深入討論它們的性質和動態變化過程。這個項目的研究將結合多個學科對這個問題進行討論,填補這一理論領域的空白。(二)結合信息不完美和有限理性討論投資者行為。信息不完美和有限理性是現實世界中同時存在的客觀事實,目前對投資者行為的討論卻往往只考慮其中一個方面,而且主要集中在討論信息不完美情況下的均衡行為。結合兩者可以保證討論更加貼近於現實;(三)對中國證券市場雜訊情況的實證檢驗。
④ 誰能解釋一下經濟學中「外部效應理論」,最好舉下例子。謝謝了
外部效應 網路名片 負外部效應分析 指在實際經濟活動中,生產者或者消費者的活動對其他生產者或消費者帶來的非市場性影響。這種影響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響被稱為外部效益,外部經濟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響被稱為外部成本外部不經濟性,或負的外部性。通常指廠商或個人在正常交易以外為其他廠商或個人提供的便利或施加的成本。概況正外部效益和負外部效益 外部效應也可解釋某個個經濟主體的活動所產生的影響不表現在他自身的成本和收益上,而是會給其他的經濟主體帶來好處或者壞處。外部性包括正外部效益和負外部效益。 例如:養蜂人的到來增加了果園的產量,反過來果園的擴大又會增加養蜂人的收益。這就是正外部效應。 一個工廠污染了水源,對下游的居民和河中的魚類造成了損害。這就是負外部效應。 編輯本段外部效應理論的涵義 從經濟學角度來講,市場交易一般是指人們自願地以貨幣來交換物品或服務的活動,交易雙方是市場機制受益的主體,市場作用影響的交易當事人。但是,在市場有效的現實情況下,市場交易的許多交互作用卻發生在市場之外,正如美國第一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薩繆爾森所說: 相關書籍「外部效應(externalities)或溢出效應指的是企業或個人向市場之外的其他人所強加的成本或利益。」由此可以看出:對於資源配置要求最優的經濟學來講,出現外部效應或溢出效應,說明市場機制相對於交易主體有非效率的一面。外部效應理論指出:只要某人的效用函數所包含的變數是在另一個人的控制之下,就有外部效應的存在。也就是說:在經濟活動中,一個人的行為或某些資源的使用影響到另外一些人的利益或福利,但他們之間卻沒有使用某種交換手段來協調兩者之間的關系。 編輯本段外部效應的形成原因 外部效應的產生是因為在經濟活動中存在個體成本與社會成本,個體受益與社會受益之間的差異,外部效應使個體成本小於社會成本,個體受益大於社會受益。當一種經濟交易的結果影響了除交易雙方之外的第三者,而第三者又未參與交易雙方的交易時,即產生了外部效應。總之,外部效應的產生是人們決策范圍之外的,料想不到的結果或影響,是隨著生產或消費的進行而產生的某種副作用。 編輯本段外部效應的分類 外部效應有多種分類方法,本文只採用如下分類:以外部效應產生的後果對於承受者的損益而言,有益則稱為外部正效應或外部經濟,有害有損失則稱為外部負效應或外部不經濟。前者是指經濟主體在市場機製作用的過程中,為第三方或其他經濟主體帶來了收益或福利,但卻不能得到回報或報酬。譬如高科技公司將大量資金用於研發,當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後,部分社會成員將會免費使用,出現「搭便車」的現象。後者是指在市場機製作用的過程中,經濟主體給他方帶來利益上的損害,增加其生產成本,同時也必然增加了社會總成本,造成資源浪費,效率低下,然而經濟主體卻沒有為此賠償損失。例如工廠排污造成環境污染。又如航空公司製造了大量噪音,一般不會因為干擾了機場附近居民的生產生活而進行補償。 編輯本段中國稅收的外部效應問題 經濟全球化,是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來,世界經濟中出現的一個關繫世界經濟全局長期發展的大趨勢。經濟全球化,是指經濟資源在全球范圍內以空前的規模和速度,自由、全面、大量的流動,使得世界各地日益融合,相互依賴和制約,最終朝著無國界經濟轉變的一種過程和現實。它包括貿易的全球化、生產經營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和信息的全球化。它是一種自發的市場行為。 經濟全球化,意味著許多國內政策或制度具有超出一國范圍的影響,因此會引起與國內傳統政策或制度之間的沖突,因為這些政策或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反映出以前封閉的經濟環境及提出這些政策或制度時的考慮。比如在稅收方面就尤為明顯。 許多國家的稅收制度在國家間的貿易受到極大的控制或限制、幾乎還不存在大量資本流動時,就已形成和發展。那時,高額關稅和商品流動的自然障礙阻礙了貿易的發展,資本流動也受到禁止,或至少受到嚴格限制。在當時的環境下,企業大都在其國內從事經營,大多數個人在其法定居住所在國從投資或經營中取得所得。因此,各國的稅務當局可以對貿易額、企業利潤、個人所得和消費征稅,不會與其他國家的稅務當局發生沖突。在上述狀況下,「屬地原則」的採用使政府有權對其地域范圍內的全部所得和活動征稅,不會引起沖突和麻煩。執行一國制定的稅收政策可以不必考慮其對他國的影響,同樣,該國政策制定者對他國的稅收政策也不感興趣。 經濟全球化使一切發生改觀。當今世界,許多國家政府的行為極大地受到其他國家政府行為的限制,經濟全球化使稅收產生的外部效應問題已變得非常重要。 編輯本段環境透支的「外部效應」 多年計算的平均結果顯示,中國經濟成長的GDP中,至少有18%是依靠資源和生態環境的「透支」獲得的,這種代價至今仍存在於我們的經濟發展之中。 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發展經濟是許多發達國家曾經走過的老路,很不幸的是,中國在「效率優先」的大前提下,歪曲了鄧小平的經濟發展理論,也註定我們要為此付出代價。可以發現,在我們經濟取得長足進步的同時,也出現了一系列的「外部不經濟」現象。有人稱這是多年來「GDP考核標准不當」所致,筆者以為,這只是問題的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在環境與經濟發展的博弈中,我們如何使這兩者達到相對平衡的狀態? 從經濟學的角度看,環境污染是一種典型「市場失靈」表現。「環境」作為一種公共產品,具有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兩個特點。非競爭性是指不會因為消費人數的增加而引起生產成本的增加,即消費者人數的增加所引起的社會邊際成本等於零。而非排他性則指產品一旦提供,就不能排除社會中的任何一個人免費享受它所帶來的利益。就比如說,採取措施使某個城市的空氣沒有了污染,某人呼吸了清新的空氣,並不能制止他人呼吸。環境問題的「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告訴我們,「環境」這種公共產品無法通過等價交換的機制在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建立聯系,假如採用市場資源配置的方式進行環境供應,無疑就會發生「市場失靈」。這是在經濟發展中產生環境污染問題的根本原因。 福利經濟學告訴我們:如果一種商品的生產或消費會帶來一種無法反映在市場價格中的成本,就會產生一種「外部效應」。外部性是指一些產品的生產與消費會給不直接參與這種活動的企業或個人帶來有害或有益的影響。其中有益的影響稱為「外部經濟」,否則就是「外部不經濟」。環境問題就是一個外部性問題。外部性理論的貢獻在於:它引導人們在研究經濟問題時不僅要注意經濟活動本身的運行和效率問題,而且要注意由生產者消費活動所引起的不由市場機制體現的對社會環境造成的影響。 英國學者大衛.皮爾斯在《綠色經濟藍圖》中倡導一種「總經濟價值」,在他的理論中,總經濟價值=實際使用價值+選擇價值+存在價值。它告訴我們,總經濟價值不僅僅包括資源環境直接或間接利用的情況,也包括通常與使用無關的資源環境價值,即存在價值,還包括介於使用價值與存在價值之間的「選擇價值」,即我們在使用這些資源時存在著可能失去的機會價值。這個公式與「外部性」理論不謀而合。環境作為一種公共資源,我們根本無法界定其產權,可是另一方面環境污染所產生的「外部不經濟」又會對我們或者我們的子孫後代產生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往往不得不靠政府的干預和社會矯正,如干預不及時或不妥當,則很可能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和資源的破壞。 要使總經濟價值最大,我們就必須綜合考慮經濟發展的「內部效應」和「外部效應」。長期以來,對環境外部性認識的不足,是產生環境嚴重透支的重要原因。我們的經濟學也存在著這樣的缺陷,一是不考慮外部不經濟性,二是衡量經濟增長的經濟學標准———國民生產總值,不能真實地反映經濟福利。在這次「綠色中國」論壇上,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提出「考核官員的環保責任」,這也是世界社會發展的趨勢。但筆者以為,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真正使「總經濟價值」最大,就要使我們的GDP不僅僅反映經濟福利,也要反映一國社會福利(經濟福利+非經濟福利)。 編輯本段外部效應的原因和事例 經濟學中的外部效應(外部性)是指,在實際經濟活動中,生產者或消費者的活動對其他生產者或消費者帶來的非市場性影響。這種影響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響(收益外部化)稱為外部經濟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響(成本的外部化)稱為外部不經濟性,或負的外部性。 可以認為,外部效應的產生並不是任何人蓄意造成的。外部效應是產生於人們決策范圍之外的沒有想到的結果或者影響,它是隨著生產或消費產生的某種副作用。 那麼外部效應是如何產生的呢? 在制度經濟學家看來,外部效應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第一 產權界限不明 外部成本往往是與產權界限不明確有密切關系的。 第二 權益界限不明晰 生產者的成本和效應的內在化,是以權益界限的明晰為前提的。假若要使某一產品的效益內在化,就要確定這一產品歸誰所有,其他人要獲得該產品就必須要用貨幣來購買。如果權益界限不明確,或者法律上是明確的,但事實上無相應的措施保證,其權益得不到確認,那麼,其他人也就可能無償從該產品上獲利。在這種情況下,該產品權益就不可能全部屬於其生產者而成為外部效應。 第三 政府缺少相應的措施或措施不力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各個企業都是以經濟利益最大化為目標的,如果沒有有利的外部制約措施,各企業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很自然會想起模仿他人產品,或者把污染問題由企業轉嫁給社會。因此,政府必須採取有效措施,以控制外部不經濟的出現。 編輯本段外部效應內部化優化城市交通結構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我國大城市人口急劇膨脹,交通需求迅速增長,城市交通問題日益突出。在正確認識大城市中各種客運方式外部成本及效益的基礎上,提出將外部效應內部化的措施,將有利於構築公平合理的大城市客運交通結構,從而解決困擾大城市發展 編輯本段經濟學中的外部效應 在正常情況下,個人或廠商承擔其市場上的行為的全部後果。但現實經濟生活中,個人或廠商的行為直接影響到他人,或給他人帶來收益或損害,卻沒有給予支付或得到補償的現象卻普遍存在。經濟學稱此類現象為外部性或外部效應。外部性對經濟效率有重要的影響。 一、外部效應的分類 外部性可區分為正外部性和負外部性兩類。正外部性,即未被市場交易所體現的額外收益。教育、研發、扶貧、環境保護、自然保護、養蜂和經營果園等是具有正外部性的典型。 負外部性,即未被市場交易所體現的額外成本。不遵守交通秩序,在公共休息、學習或工作場所製造雜訊,不遵守公共衛生,不愛護公共設施(如踐踏花園、草地),環境污染,過度開發自然資源(如過度放牧、竭澤而漁、大規模砍伐森林)等是具有負外部性的典型。 二、正外部性與供給不足 當存在外部性時,市場對商品的配置是缺乏效率的。具有正外部性的產品,市場供給不足。因為個人或廠商在決定生產多少時,只考慮自己獲得的收益,而不考慮是否會給別人帶來好處。這樣,具有正外部性的產品生產,其私人收益就低於社會收益,從而由私人邊際收益和邊際成本決定的私人最優產量(市場供給)就低於由社會邊際收益和邊際成本決定的社會最優產量。 三、負外部性與過量供給 與市場對於具有正外部性的產品供給不足相反,市場對於具有負外部性的產品供給過量。因為生產者在決定生產多少時只考慮自己實際面對的成本(privatecost,私人成本),不考慮給別人造成的成本(損害)。這樣,具有負外部性的產品生產,其私人成本就低於社會成本(socialcost,經濟中所有個人所承擔的成本),從而由私人邊際成本和邊際收益決定的私人最優產量(市場供給)就高於由社會邊際成本和邊際收益決定的社會最優產量。 外部效應 1,外部效應的含義(布坎南) 如果一方(一個家庭或一個企業)的活動影響到另一方的效用或生產可能性而沒有定價,那麼就可以說存在著外部效應. 如果用效用函數來說明外部性,則為: UA=UA(x1,x2,x3,…,xn,y1) 即一個人A的效用,不僅受其控制的活動x1,x2,x3,…,xn的影響,而且受到其他活動Y1的影響. 2,外部效應的分類 按外部影響的"好與壞",分為正的外部效應和負的外部效應. 正的外部效應也稱外部效益或外部經濟.指對交易雙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帶來的未在價格中得到反映的經濟效益. 負的外部效應也稱外部成本或外部不經濟,指的是對交易雙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帶來的未有價格中得以反映的成本費用. 按影響的范圍分,外部性分為消費外部性和生產外部性. 消費外部性指一個消費者直接影響了另一個經濟行為人生產或消費的可能性. 生產外部性指廠商的生產影響了其他人的福利 外部效應大致有下述八種排列: (1)消費活動產生正的消費外部效應——某一居民或家庭因其他居民或家庭的消費活動而受益。 (2)消費活動產生正的生產外部效應——某一企業因某一居民或家庭的消費活動而受益。 (3)消費活動產生負的消費外部效應——某一居民或家庭因其他居民或家庭的消費活動而受損。 (4)消費活動產生負的生產外部效應——某一企業因某一居民或家庭的消費活動而受損。 (5)生產活動產生正的消費外部效應——某一居民或家庭因某一企業的生產活動而受益。 (6)生產活動產生正的生產外部效應——某一企業因其他企業的生產活動而受益。 (7)生產活動產生負的消費外部效應——某一居民或家庭因某一企業的生產活動而受損。 (8)生產活動產生負的生產外部效應——某一企業因其他企業的 生產活動而受損。
⑤ 計量經濟學中,「白雜訊」通俗的講,是什麼意思啊
就是零均值、常方差的穩定隨機序列,計量模型中的隨機誤差項必須是白雜訊,版模型才有經濟意義權
⑥ 西方經濟學 邊際替代率 請問圖片中的第五題怎麼寫 過程越詳細越好
《西方經濟學》試卷A
姓名:
一、名詞解釋(15』)
1.需求:
2.廠商利潤最大化原則:
3.公共物品:
4.GDP:
5.貨幣政策:
二、單項選擇題(40』)
6.微觀經濟學的中心問題是 【 】
A.收入問題 B.就業問題
C.價格問題 D.消費問題
7.王女士某月收入為2000元,最有可能作為此月需求的是 【 】
A.購買價值3500元手機一台 B.購買價值500元的女裝一套 C.購買價值200元的金利來領帶十條 D.去駕校學車,費用為3000元
8.如果甲產品價格下降引起乙產品供給曲線向左移動,則 【 】
A.乙是甲的替代產品 B.乙是甲的連帶產品
C.甲的需求減少,乙的供給量增加 D.甲的供給減少,乙的需求量增加
9.若供給增加,需求增加,將導致均衡數量 【 】
A.不變 B.增加 C.減少 D.不確定
10.在一條等產量曲線的不同點上,要素的邊際替代率 【 】
A.一定相同 B.一定不同
C.一定為零 D.可能不同
11.在價格不變條件下,總收益曲線是一條 【 】
A..先上升後下降的曲線 B.向右下方傾斜的曲線
C.水平的直線 D.向右上方傾斜的直線
12.完全競爭的市場特點是 【 】
A.廠商是價格的接受者 B.廠商進出行業全自由
C.所有廠商的產品是「同質的」 D.以上都正確
13.完全競爭情況下,廠商的長期均衡中 【 】
A.超額利潤逐漸增加 B.虧損逐漸減少
C.價格等於邊際成本 D.既無超額利潤,也無虧損
14.下列闡述不正確的是 【 】
A.汽車噪音對他人的影響被稱為外部不經濟
B.如果社會成本大於私人成本就存在外部不經濟
C.社會成本的均衡價格比私人成本高 D.外部經濟不會導致市場失靈
15.下列屬於注入的是 【 】
A.儲蓄 B.稅收 C.進口 D.出口
16.下列不屬於政府的轉移支付的是 【 】
A.社會保障金 B.國防經費
C.企業救濟金 D.兒童福利基金
17.下列不屬於要素收入的是 【 】
A.工廠發放給工人的加班補助 B.某人出租房屋收到的租金
C.股東紅利 D.資本折舊
18.當就業量等於潛在就業量時,失業率 【 】
A.等於零 B.大於自然失業率
C.小於自然失業率 D.等於自然失業率
19.古典貨幣數量理論認為,導致通貨膨脹的直接原因是 【 】
A.貨幣供給量增加 B.貨幣的流通速度加快
C.物價指數上升 D.國民收入增加
20.新劍橋學派認為發生「滯脹」的主要原因是 【 】
A.政府過度增加貨幣供給量的結果 B.赤字財政和通貨政策的結果
C.赤字財政和通貨政策的結果 D.以上都是
21.根據儲蓄函數關系,引起儲蓄增加的因素是 【 】
A.收入增加 B.價格水平上升
C.利息率上升 D.預期收入減少
22.根據貨幣需求理論,不影響貨幣需求的因素是 【 】
A.債券的預期收益 B.物品和勞務的相對價格
C.一般物價水平 D.預期的通貨膨脹率
23.假定某國的農業生產在世界上效率最高,那麼 【 】
A.該國不會進口食物 B.該國將出口食物
C.根據此假設仍不能決定該國出口或進口食物
D.該國因生產自給而不能從貿易獲得好處
24.對人民幣和美元兩種貨幣來講,如果人民幣的匯率上升,
則美元的匯率將 【 】
A.上升 B.下降 C.無法確定 D.不變
25.在固定匯率制下,一國貨幣對他國貨幣的匯率 【 】
A.絕對固定,沒有波動 B.基本固定,在一定范圍內波動
C.由外匯市場的供求關系自發地決定
D.確定一個固定的比價,隨一種貨幣或幾種貨幣進行浮動
三、計算題:(15』)
26.已知消費函數為C=60+0.8Y,投資為自主投資,I=50,求:
(1) 均衡的國民收入Y為多少?
(2) 如果投資變為I=100,均衡的國民收入變為多少?
(3) 投資乘數K為多少?
四、論述題:(30』)
27.試述利潤在經濟中的作用。(15』)
28.試述用GDP(或GNP)來衡量經濟成果會有哪些缺陷?(15』)
《西方經濟學》試卷A答案
姓名:
一、名詞解釋(15』)
1. 需求:消費者在某一特定時期內,在每一價格水平下願意而且能夠
購買的商品和勞務的數量。
2.廠商利潤最大化原則:是MR=MC,據此確定產量,把該賺到的利潤
都賺到,實現利潤最大化。
3.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的物品。
4.GDP:按國土原則計算的一定時期內最終產品和勞務價值的總和。
5.貨幣政策:政府根據宏觀經濟調控目標,通過中央銀行對貨幣供給
和信用規模管理來調節信貸供給和利率水平,以影響和調節宏觀
經濟運行狀況的經濟政策。
二、單項選擇題(40』)
6.微觀經濟學的中心問題是 【 C 】
A.收入問題 B.就業問題
C.價格問題 D.消費問題
7.王女士某月收入為2000元,最有可能作為此月需求的是 【 B 】
A.購買價值3500元手機一台 B.購買價值500元的女裝一套
C.購買價值200元的金利來領帶十條 D.去駕校學車,費用為3000元
8.如果甲產品價格下降引起乙產品供給曲線向左移動,則 【 B 】
A.乙是甲的替代產品 B.乙是甲的連帶產品
C.甲的需求減少,乙的供給量增加 D.甲的供給減少,乙的需求量增加
9.若供給增加,需求增加,將導致均衡數量 【 B 】
A.不變 B.增加 C.減少 D.不確定
10.在一條等產量曲線的不同點上,要素的邊際替代率 【 D 】
A.一定相同 B.一定不同
C.一定為零 D.可能不同
11.在價格不變條件下,總收益曲線是一條 【 D 】
A..先上升後下降的曲線 B.向右下方傾斜的曲線
C.水平的直線 D.向右上方傾斜的直線
12.完全競爭的市場特點是 【 D 】
A.廠商是價格的接受者 B.廠商進出行業全自由
C.所有廠商的產品是「同質的」 D.以上都正確
13.完全競爭情況下,廠商的長期均衡中 【 D 】
A.超額利潤逐漸增加 B.虧損逐漸減少
C.價格等於邊際成本 D.既無超額利潤,也無虧損
14.下列闡述不正確的是 【 D 】
A.汽車噪音對他人的影響被稱為外部不經濟
B.如果社會成本大於私人成本就存在外部不經濟
C.社會成本的均衡價格比私人成本高 D.外部經濟不會導致市場失靈
15.下列屬於注入的是 【 C 】
A.儲蓄 B.稅收 C. 出口 D. 進口
16.下列不屬於政府的轉移支付的是 【 B 】
A.社會保障金 B.國防經費
C.企業救濟金 D.兒童福利基金
17.下列不屬於要素收入的是 【 C 】
A.工廠發放給工人的加班補助 B.某人出租房屋收到的租金
C. 資本折舊 D. 股東紅利
18.當就業量等於潛在就業量時,失業率 【 D 】
A.等於零 B.大於自然失業率
C.小於自然失業率 D.等於自然失業率
19.古典貨幣數量理論認為,導致通貨膨脹的直接原因是 【 A 】
A.貨幣供給量增加 B.貨幣的流通速度加快
C.物價指數上升 D.國民收入增加
20.新劍橋學派認為發生「滯脹」的主要原因是 【 B 】
A.政府過度增加貨幣供給量的結果 C.結構失業的結果
B.赤字財政和通貨膨脹政策的結果 D.以上都是
21.根據儲蓄函數關系,引起儲蓄增加的因素是 【 A 】
A.收入增加 B.價格水平上升
C.利息率上升 D.預期收入減少
22.根據貨幣需求理論,不影響貨幣需求的因素是 【 B 】
A.債券的預期收益 B.物品和勞務的相對價格
C.一般物價水平 D.預期的通貨膨脹率
23.假定某國的農業生產在世界上效率最高,那麼 【 C 】
A.該國不會進口食物 B.該國將出口食物
C.根據此假設仍不能決定該國出口或進口食物
D.該國因生產自給而不能從貿易獲得好處
24.對人民幣和美元兩種貨幣來講,如果人民幣的匯率上升,
則美元的匯率將 【 B 】
A.上升 B.下降 C.無法確定 D.不變
25.在固定匯率制下,一國貨幣對他國貨幣的匯率 【 B 】
A.絕對固定,沒有波動 B.基本固定,在一定范圍內波動
C.由外匯市場的供求關系自發地決定
D.確定一個固定的比價,隨一種貨幣或幾種貨幣進行浮動
三、計算題:(15』)
26.已知消費函數為C=60+0.8Y,投資為自主投資,I=50,求:
(1) 均衡的國民收入Y為多少?
(2) 如果投資變為I=100,均衡的國民收入變為多少?
(3) 投資乘數K為多少?
(1)Y=C+I=60+0.8Y+50,
Y=550
(2) Y=C+I=60+0.8Y+100,
Y=800
(3) MPC=0.8,K=1/(1-MPC)=5
四、論述題:(30』)
27.試述利潤在經濟中的作用。(15』)
第一, 正常利潤是企業家才能的報酬;
第二, 由創新產生超額利潤鼓勵企業家大膽創新;
第三, 由風險產生超額利潤鼓勵企業家勇於承擔風險;
第四, 追求利潤使企業降低成本,有效利用資源;
第五, 社會以利潤引導投資,使投資與資源配置符合社會需要。
28.試述用GDP(或GNP)來衡量經濟成果會有哪些缺陷?(15』)
第一, 難以全面衡量經濟成果;
第二, 不能全面反映人們的福狀況;
第三, 地下活動有合法與非法之分;
第四, 不能說明是什麼產品和勞務;
第五, 不能反映生活質量水平。
⑦ 橙紅黃綠白藍紫和粉紅 顏色代表什麼
白是文靜,蘭是浪漫,綠是活潑,紅是熱情,橙是可愛,粉是迷人,黃是賢淑,紫失高雅,成熟。
⑧ 計量經濟學中的白雜訊
就是零均值、常方差的穩定隨機序列,計量模型中的隨機誤差項必須是白雜訊,模型才有經濟意義
⑨ 請問什麼是白噪音與粉紅噪音啊
耳目一新的問題,呵呵,不看到你這個問題,原來噪音還可以分成這樣。粉紅噪音 http://ke..com/view/1150274.htm白噪音 http://ke..com/view/224804.html 必須承認,這是網路搜出來的,其實我也不是很理解。這是在一個帖子上剪切的內容「白噪音:所謂白噪音是指一段聲音中的頻率分量的功率在整個可聽范圍(0~20KHZ)內都是均勻的。因為人耳對高頻較敏感,所以這種聲音聽上去是很吵耳的沙沙聲,近似於電台FM頻段空白處的聲音。
粉紅噪音:粉紅噪音是自然界最常見的噪音,簡單說來,粉紅噪音的頻率分量功率主要分布在中低頻段。從波形角度看,粉紅噪音是分形的,在一定的范圍內音頻數據具有相同或類似的能量。從功率(能量)的角度來看,粉紅噪音的能量從低頻向高頻不斷衰減,曲線為1/f,通常為每8度下降3分貝。粉紅噪音是最常用於進行聲學測試的聲音。利用粉紅噪音可以模擬出比如瀑布或者下雨的聲音。
褐色噪音:褐色噪音的頻率分量功率主要集中在低頻段。其能量下降曲線為1/f^2,其波形是非常自相似的。整體來說有點跟工廠裡面的「轟轟隆隆」的背景聲相似」
⑩ 計量經濟學中,「白雜訊」通俗的講,是什麼意思
就是零均值、常方差的穩定隨機序列,計量模型中的隨機誤差項必須是白雜訊,模型專才有經濟意義